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分类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分类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分类
第三次土地调查地类分类

土地调研表

土地调研表

备注:周边是指方圆一公里范围内

拿地39问 1.该城市现有商圈地理位置、主导商业业态及规模? 2.当地关于用地性质的规定:商业、酒店、居住、办公各类用地各如何规 定? 3.出让方式当地规定必须净地出让还是可毛地出让?对毛地出让当地政 府有何具体规定? 4.是否需要回迁房及回迁房的具体面积、户数和交付时间? 5.土地上现有建筑物的类型与面积:地块上是否有其他现存的需要清除的 障碍物?地块内的有无需要保护的建筑、公共设施及公建配套,如古建筑、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人防设施、变电站等,如有,是否可以拆除,是否需支付相应的补偿费,补偿费为多少?是否已含在土地成本中? 6.当地政府对地块内的园林和树木是否有保留、保护的要求?如没有,则

申请伐移树木需报哪些部门审批,是否需另外交纳什么费用? 7.是否有变电站、管线等在地块内或经过地块?是否有穿越该地块的管线? 如电缆等;尤其是邻近房屋正在使用的公共管线是否穿越该地块? 8.是否有河流、小溪流经本地块,地块内的湖泊、鱼塘的数量大小和分布, 水利及水务部门有无保留及改造的要求? 9.地块上从前是否有化工场或对地块存在潜在污染的相关类型的厂房等? 此污染问题是否会对未来项目的发展有影响?是否从事过相关的检测工作?如有,提供相关的报告。 10.当地规定的交地标准如何?交地时地块规划红线内是否达“三通一平”: 通路、通电、通上下水及场地自然平整? 11.交地规划红线外基础设施是否达到“八通”[通路、通电(是否能按照开 发商的要求量提供10KV多回路电源到项目规划红线)、供热管线通、通雨水排放、通污水排放、通上下水、通燃气、通电话及有线电视]?如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5月

1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的目的、任务、程序、内容、方法、要求和质量控制及评价等。 本规定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 《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8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9〕4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国土调查办发〔2019〕6号) 《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7号)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二批)(国土调查办发〔2019〕9号) 3总则 3.1目的与任务 3.1.1目的 国家统一组织,遵循实事求是、以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成果核查规范和标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交的国土调查成果进行内业全面核查和外业重点核查,保证调查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3.1.2任务 国家组织专业队伍,对经省级检查合格的地方调查成果进行核查,检查图斑的地类、边界、属性标注等信息与实地现状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检查专项调查成果的正确性。 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核查(含相关专项用地调查成果核查),同时,开展土地权属调查成果核查,并相应开展调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工作。 3.2程序

土地调查经费预算范本

第二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 预算编制说明 一、项目概况 1.立项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X府厅字[2007]XX号) (3)文件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要求。 (4)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区)财政事权分离的原则 (5)以各级政府承担调查的工作量为依据 (6)中央、省、市、县(区)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2.目标和主要任务 目标:是全面查实、查清本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加强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包括:

(1)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2)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状况; (3)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状况; (4)开展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5)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6)在调查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3.项目投资概况 (1)总投资概况 本辖区土地调查总投资经费XXX万元。 (2)分项投资概况 按照本级调查的工作内容,预算本辖区财政经费。 ①准备工作经费 ②土地调查经费 ③成果数据核查复查经费 ④数据库建设经费 ⑤成果汇总经费 ⑥组织实施及其他工程经费 ⑦数据库管理及更新系统建设经费 ⑧统一时点变更经费

⑨不可预见费 4.年度投资计划 按照投资年度划分: (1)2007年财政投入资金XXX万元; (2)2008年财政投入资金XXX万元; (3)2009年财政投入资金XXX万元。 二、经费预算编制依据 1.经费预算编制的基础 本预算内容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技术规程以及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编制的。 2.经费预算编制采用的计算依据 本预算编制采用的经费计算依据。 (1)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编制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预算及说明》; (2)国土资源部财务司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2007年编制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本综合预算标准》; (3)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1999年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 (4)部分采用了近年来土地变更调查市场价格,进行测算。 三、各项工作经费的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 1.准备工作经费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业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业务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土地调查法规条例综合知识 1 .根据我国《宪法》,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 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 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A 、国家所有 ( 正确答案 ) B 、集体所有 C 、私人所有 D 、个人所有 2 .根据我国《宪法》,城市的土地属于 ( ); 农村和城市郊区 的土地 ,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 属于 ( ) 。答案: A A 、国家所有、集体所有 ( 正确答案 ) B 、国家所有、国家所有 C 、集体所有、集体所有 D 、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3 .根据《物权法》,国家实行自然资源()制度,但法律另 有规定的除外。 A .善意取得 B .物权公示 C .无偿借用

D .有偿使用 ( 正确答案 ) 4 .()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A 、乡级 B 、县级 ( 正确答案 ) C 、市级 D 、省级 5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A 、乡级 B 、县级 ( 正确答案 ) C 、市级 D 、省级 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调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 ; ( ) ; ( ) 。答案() A 、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条件 ( 正确答案 ) B 、土地质量、土地类型、土地等级 C 、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地质量 D 、土地等级、土地权属、土地条件 7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报()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三次国土调查流程

次全国国土 调查流程 目录 一、技术路线 (1) 二、前期准备 (2) 1、制定方案................................... - 2 - 2、人员培训................................... - 2 - 3、资料收集................................... - 2 - 4、资料分析................................... - 2 - 5、仪器和设备准备............................. - 3 - 三、内业数据处理 (3) 1、权属界线调查及上图......................... - 3 - 2、城镇村范围界限划定......................... - 3

- 3、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4 - 4、农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5 - 6、属性完善................................... - 7 - 7、调查底图制作............................... - 8 - 8、数据检查................................... - 8 - 四、外业调查 (9) 1、实地举证................................... - 9 - 2、标注核实................................... - 9 - 3、地类核实.................................. -10 - 4、图斑边界核实.............................. -10 - 5、数据检查.................................. -10 - 五、专项用地调查 (10) 1、耕地细化调查.............................. -10 - 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10 - 3、永久基本农田调查.......................... -11 -

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

土地调查工作项目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大学拟在其所辖区域范围内进行土地调查工程。 1.1 土地调查(城镇地籍部分)的主要任务 1.2 项目内容及要求 主要内容:城镇地籍调查面积以实际调查成果为准。 将测区分成八部分,测绘两个班分成八组,每组承担一部分。 1.3 作业内容 (1)在校区已有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完成各作业区域的基础控制测量,并布设调查区的一、二级导线网或GPS控制网,以满足地籍图根控制及日常变更的需要; (2)基于现有的地籍调查数据和资料,完成各地籍调查区域的权属调查工作及地籍测量任务。 (3)应用市国土局提供的城镇地籍管理软件,建立城镇地籍数据库。 1.4 项目工期要求 工期要求:于2009年 4月12日前完成全部工作。 2.已有资料情况及分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基础控制资料 ****大学已完成了D级GPS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础控制网建设,这些控制网点成果可作为E级GPS和一、二级GPS控制测量的起算成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城镇地籍调查资料 ****大学之前已经开展了城镇地籍调查,这些地籍调查成果为1954北京坐标系(需对原有成果的坐标系统进行转换至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本次城镇地籍调查的作业底图和参考资料。 ⑶影像图资料 校区正射影像图可作为本项目基础测绘部分的工作底图。

(1)3.作业依据 (2) 3.1 调查依据 (3)1998年8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4)199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5)**省土地管理局制定的《**省土地管理条例》; (6)《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7)《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8)《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9)《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 (10)**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制定的《**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 (11)**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10月制定《**省土地详查补充调查细则(试行草案)有关的补充意见》; (12)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简称《确权规定》; (13)国土资源部2001年制定《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14)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制定《土地登记规则》; (15)**省人民政府1996年制定《**省土地登记办法》; (16)**省土地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省城镇地籍调查细则》(简称《细则》); (17)**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变更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71号); (18)**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2005年10月《**省土地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土地空间数据部分)》(简称《基础数据库标准》); (19)《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20)《****大学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1)《****大学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案》; (22)该项目技术设计书。 (23)3.2 测绘技术依据 (24)(1)GB/T 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25)(2)GB 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6)(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7)(4)GB/T 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28)(5)GB/T 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29)(6)GB/T 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 (30)(7)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31)(8)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32)(9)本项目技术设计书。 (33)3.3 测绘基准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投影方式:采用3°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中央子午线采用119°30′。4.作业流程

什么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什么是“三调”? 朋友们: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古人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说的是要治理好国家,造福于人民,必须从土地的调查确权做起。 三调,全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17年启动,预计2019年12月31日完成,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 那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到底要做哪些工作呢? 土地调查,通俗的讲,是调查出每一块土地的利用情况。 这块地是耕地,还是园地? 是茶园,还是果园? 是学校,还是工厂? 是住宅,还是写字楼? 把这些利用情况调查清楚,就可以全面掌握翔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 那么为什么要开展全国性的土地调查呢? 2009年,我国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调查条例》规定,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 十年前,“二调”实际上是在基础数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开展的,并受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等条件的制约,部分成

果的真实性有所降低。 今天,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对土地调查数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土地调查不再仅仅拘泥于土地现状,从名称中就可以看出,三调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涵盖范围不局限于土地,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进行了统筹衔接。三调将全面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实现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砍柴”必先“磨刀”。“三调”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从高分影像获取,到一体化数字化调查,互联网+举证及国土调查云软件,处处彰显着科技的力量。 国土调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三调将以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需要为出发点,全面查清各类自然资源在国土空间上的水平分布,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时隔十年,国土“三调”再摸家底。无疑,“三调”将是继“一调”、“二调”之后我国土地调查历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创举。 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次再会。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一、基础类 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 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 答:按耕地调查。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 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

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 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 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 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道路范围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的,不得直接采用道路审批范围界线调查上图。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 2015年10月

目录 1.基本情况 (1) 2.工作内容 (1) 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 2.2 不动产权籍调查 (1) 2.3 基本农田调查 (2) 2.4 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 (2) 2.5 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2) 3.成果目标 (3) 3.1 县级调查成果 (3) 3.2 市、省级汇总成果 (4) 3.3 国家成果 (5) 4. 项目投入 (6) 5.项目绩效目标 (7) 5.1 2016年度绩效目标 (8) 5.2 2017年度绩效目标 (8) 5.3 2018年度绩效目标 (9) 5.4 2019年度绩效目标 (10) 5.5 2020年度绩效目标 (10)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项目可行性报告 1.基本情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合作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三)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项目类别:跨年度支出项目 项目属性:新增项目 2.工作内容 主要工作内容:2016年至2020年,计划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不动产权籍调查,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土地、林地、草原、海域等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基本农田调查、专项调查与专题分析,查清基本农田、批而未用土地、城市开发边界、开发区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及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对耕地、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状况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分析;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次调查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2.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采用优于1米和2米的卫星影像,以不小于1:5000比例尺为主(林区或牧区采用1:10000比例尺、沙漠无人区采用1:50000比例尺),以县区为基本单位,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标准、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分布等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状况以及土地的闲置状况;同时,开展耕地细化调查,查清蓄滞洪区内耕地、内陆滩涂上耕地、林区内开垦耕地的位置、范围、面积和分布等状况。 采用优于0.2米的航空影像,以1:2000比例尺为主,结合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调查城镇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查清全国城镇内部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空闲地等各类土地的利用和分布等状况。 2.2 不动产权籍调查 利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土地征收等成果资料,查清村民小组等集体

土地调查经费预算范本(doc 33页)

土地调查经费预算范本(doc 33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经费预算 预算编制说明 一、项目概况 1.立项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X府厅字[2007]XX号) (3)文件中“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费用上给予保证”的要求。 (4)调查所需经费按照中央、省、市、县(区)财政事权分离的原则 (5)以各级政府承担调查的工作量为依据 (6)中央、省、市、县(区)财政共同分担,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2.目标和主要任务 目标:是全面查实、查清本辖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加强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主要任务包括:

(1)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 (2)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区的土地状况; (3)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基本农田状况; (4)开展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5)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 (6)在调查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3.项目投资概况 (1)总投资概况 本辖区土地调查总投资经费XXX万元。 (2)分项投资概况 按照本级调查的工作内容,预算本辖区财政经费。 ①准备工作经费 ②土地调查经费 ③成果数据核查复查经费 ④数据库建设经费 ⑤成果汇总经费 ⑥组织实施及其他工程经费 ⑦数据库管理及更新系统建设经费 ⑧统一时点变更经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面积汇总表

I.2 农村土地调查分类面积汇总表 表I4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第页共页 填表人:填表日期:检查人: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县或市(地)或省)。 2.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和《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代码编制规则》填写。 3.行政区域总面积应等于国家或省或县下达的相应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4.各一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行政区域控制面积。 5.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 6.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 7.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8.“飞入地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以及行政区域总面积改为飞入地面积。 9.“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删除行政区域总面积栏。 表I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各二级分类面积之和应等于表I4一级分类面积(下同)。 2.县级汇总,填表至行政村,汇总至乡镇和县。各乡镇之间空一行,县合计在首行(下同)。 3.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乡镇或县,汇总至县和市(地)。各县之间空一行,市(地)合计在首行(下同)。 4.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下同)。 5.“飞入地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参照此表,将行政区域栏改为所在行政区域,并增加所属行政区域名称和代码栏。 6.“海岛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参照此表,在行政区域栏后增加海岛名称和面积栏。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续表I 5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0.00)、亩(0.0) 第 页共 页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查清城镇以外农村各级范围内各种地类的种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现状;查清村(组)土地权属界线,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事、企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查清土地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状况,满足土地统计的需要、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需要、编制土地利用图件的需要。 2.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楚农村各级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以及河流、湖泊、道路等的土地权属范围、界线和性质、查清各部分土地的归属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保障土地市场安全的需要。 3..特殊调查内容的调查例如,违法用地的调查、基本农田的调查、开发区调查等、确保社会安定、管理有序、政策到位的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外业阶段、内业阶段和成果验收归档阶段。 准备阶段分为: 方案准备为了证明调查条件的基本具备,省级土地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家的调查方案,报请国家级调查领导机构审查。 组织准备 1建立领导机构土地调查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调查工作,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同时所需的技术人员要十分专业,因此在进行调查工作之前要解决领导和组织问题。 2 组织专业队伍因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十分强的工作,良 好的专业队伍是保证调查质量的基本条件。 3 技术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的技术 工作,要有规范的作业方案,详尽的技术规程或细则。 制定工作计划根据任务要求和技术规程,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条件,拟定工作计划。 仪器及用品准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配备必要的仪器、文具和文具用品。 资料准备其中资料准备包括地形图的收集、遥感资料的收集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 外业调查是以地形图和航(卫)片等影像图片为底图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第三批)

附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批) 问题108:耕地恢复属性标注的原则和标准如何把握?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调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有关内容与要求的补充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9〕7号)要求,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时的耕地及其后的新增耕地,现状是园地、林地、草地及坑塘水面等其他农用地的,在按现状确定地类的同时,对于清理后可以直接恢复耕种的,标注“即可恢复”属性;对清理后不能直接恢复耕种,相关耕种设施需要采取一定工程措施重新修整后才能恢复耕种的,标注“工程恢复”属性。 各地在初始调查阶段结合本地实际,围绕标注恢复属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大多数省份围绕耕作层和耕作设施是否破坏,是否具备直接恢复耕种的条件,分别从开挖坑塘深浅或取土厚度,种植或占用时间长短,本地区种植果树、林木类型或品种,本地区地形地貌及坡度情况,本地区常见的简单清理措施,以及实际用途等方面细化了标注原则和标准,总体符合要求。同时,也有少数地方没有细化原则或标

准,个别地方的细化原则和标准还存在一定问题。在总结各地细化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全国三调办认为: 下列情形一般只能标注为“工程恢复”: 1. 开挖坑塘较深、排水后不能直接耕种的(具体深度可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 2. 实地灌溉等设施已损坏、不具备耕种条件的; 3. 种植桉树、构树、速生杨树等容易导致土壤表面板结、肥力严重破坏的; 4. 种植林木时间超过3年(“苗圃”除外)或实地已成林,恢复耕种难度大的; 5. 原耕地地块细化调查发现的陡坡、斜坡、沟壑等实地不是耕地的土地。 下列情形不得标注恢复属性: 1. 属于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实地已退耕的; 2. 实地位于25度以上陡坡的园地、林地和草地(以“三调”坡度图为准,可在坡度图完成后在数据库中整体删除此类图斑的恢复属性); 3. 道路、河流、农田的防护林; 4. 因调查精度提高后图斑偏移、图斑边界勾绘差异等技术原因引起的地类变化。 各地要针对上述要求,在统一时点更新调查阶段对耕地恢复属性进行完善,特别注意纠正理解与做法上的偏差,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 表 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二级类 编码名称编码名称1耕地 011水田 012水浇地 013旱地 2园地 021果园 022茶园 023其它园地3林地 031有林地 032灌木林地 033其它林地4草地 041天然牧草地 042人工牧草地 043其它草地 含义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 , 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 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 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 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 埂) ;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 的耕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 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 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 , 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 包括没有灌溉设施 , 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 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 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 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 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0.2 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 、<0.2 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 0.1 ,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 于畜牧业的草地。 续表 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 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 )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 )。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第三次国土调查流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流程

目录 一、技术路线 (1) 二、前期准备 (2) 1、制定方案 ............................................................................... - 2 - 2、人员培训 ............................................................................... - 2 - 3、资料收集 ............................................................................... - 2 - 4、资料分析 ............................................................................... - 3 - 5、仪器和设备准备.................................................................... - 3 - 三、内业数据处理 (4) 1、权属界线调查及上图............................................................ - 4 - 2、城镇村范围界限划定............................................................ - 4 - 3、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 5 - 4、农村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 6 -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7 - 6、属性完善 ............................................................................... - 9 - 7、调查底图制作...................................................................... - 11 - 8、数据检查 ............................................................................. - 11 - 四、外业调查 (11) 1、实地举证 ............................................................................. - 11 - 2、标注核实 ............................................................................. - 12 - 3、地类核实 ............................................................................. - 12 - 4、图斑边界核实...................................................................... - 13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附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成果资料报送时,应同时报送资料清单(见附录1),报送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 包括数字正射影像图、原始矢量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交换格式、元数据和权属代码表等。 (一)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包括县级全辖区标准分幅DOM及其元数据。使用国家统一提供的正射影像图建库的县级单位,可不提交;经全国土地调查办同意使用原有影像数据为调查底图的县级单位,需提交相应影像数据。 (二)原始矢量数据格式。必须带明确的空间参考信息和图幅接合图表,并包括省级下发的县级行政辖区界线面状图层。数据文件名称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三)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规定的VCT格式,原则上一个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提交一个VCT文件。

(四)元数据。存储描述矢量数据的元数据,格式为XML。矢量数据元数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2003)。 (五)权属单位代码表。包括乡(镇)级行政区名称及编码、村级行政区划名称及编码、权属单位名称及代码,格式为EXCEL。 二、扫描资料 格式为JPG,内容包括“批而未用”土地审批资料等。 三、文字报告 格式为WORD,内容包括: (一)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三)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五)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验收报告。 (六)第二次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报告(见附录2)。 四、汇总统计表格 格式为EXCEL,汇总表结构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规定格式,内容包括:

全国第一次土地调查

一调与二调区别 1、目的与任务 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的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为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规划,因地制宜地指导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登记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 B 目的: 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任务: 1农村土地调查。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掌握各类用地的分布利用状况,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 2 城镇土地调查。调查城市、建制镇内部每宗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 属,掌握每宗土地的位置和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3 基本农田调查。依据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地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掌握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4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 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2、土地利用分类 A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B 采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 个,二级类57 个。 3、比例尺 A 比例尺根据辖区面积大小、形状、地类复杂程度和便于使用等因素确定。一般乡一级可用1:1 万~1:2.5 万,县级用1:2.5 万~1:5 万。如辖区面积过大,可适当缩小比例尺 B 4.3.1 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 比例尺为主,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0000 比例尺,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可根据需要采用1:2000 或1:5000 比例尺。 4.3.2 城镇土地调查宜采用1:500 比例尺。 4、调查步骤 A 调查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调查的准备工作;(2)外业调绘; (3)航片转绘(4)土地面积量算; (5)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6)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7) 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8)成果资料上交归档。 5、调查工作成果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三)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