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话说山东

话说山东

话说山东(一)山东历任省委书记省长

省委书记:

康生[49.03-54.08]舒同[55.01-60.10]

曾希圣[60.10-61.04]谭启龙[61.04- 文革]

杨得志[71.04-74.11]白如冰[74.11-82.12]

苏毅然[82.12-85.06]梁步庭[85.06-88.12]

姜春云[88.12-94.11]赵志浩[94.11-97.04]

吴官正[97.04-02.11]张高丽[02.11-07.03]

李建国[07.03-08.03] 姜异康[08.03- ]

省长:

康生[49.03-50.03]赵健民[55.03-58.11]

谭启龙[58.11-63.12]白如冰[63.12-文革]

王效禹[67.03-71.03]白如冰[74.11-79.12]

苏毅然[79.12-82.12]梁步庭[82.12-83.04,代省长]

梁步庭[83.04-85.06]李昌安[85.06-87.07]

姜春云[87.07-88.02,代省长

姜春云[88.02-89.03]赵志浩[89.03-95.02]

李春亭[95.02-01.12]张高丽[01.12-02.03,代省长]

张高丽[02.03-03.01]韩寓群[03.01-03.04,代省长]

韩寓群[03.04-07.06]姜大明[07.06-08.01,代省长]

姜大明[08.01-, ]

话说山东(二)大起大落韩寓群

(由于有关事件的内情至今仍未得到答案,我原本想晚些时候再发表此文,但鉴于有同好“催稿”,现决定先发表出来部分内容,待获得更多信息后再做补充,当然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帮助。2003年1月山东省人大换届前夕,关于谁将出任山东省省长的猜测遍布于网际,吴爱英、孙淑义、姜大明、林廷生等名字都曾被大家考虑在内,也不排除中央外派他人的可能性。但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当时已不是省委常委(甚至连省委委员也已不是了)的韩寓群突然“回锅”,被中央重新任命为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并随后接替张高丽出任山东省代省长。就这样,本已内定退居二线的他“一不小心”就当省长了。其实,此次“意外”对于韩寓

群来说已经不算是什么“意外”了,因为在他的从政生涯里,曾有过几次“大起大落”。

(一)早期的平步青云韩寓群自1968年7月在山东济宁洗涤剂厂参加工作起,历经13年,从技术员一路升为厂长,是技术干部的典型。从新华网山东频道提供的其早年部分相片中我们不难发现,韩的确是一个勤劳朴实、“短小精干”的人才,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八十年代初全国干部年轻化时,很多企业出身、有学历、懂技术的年轻厂长被作为“梯队”培养对象选拔到各级党委、政府任职。韩很幸运地赶上这次机遇,于1983年出任济宁市委副书记,1986年又升任济宁市市长(接王渭田),1991年任济宁市委书记(接王玉玺)。

(二)副省长差额落选1993年4月山东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这次换届关于省政府的具体人事安排是:省政府暂配正副省长8名,空缺党外副省长1名。提出省长候选人1名,副省长候选人8名(实选7名)。具体名单是:赵志浩,现任省长,继续提名为省长候选人;现任副省长中,继续提名的4名:李春亭、张瑞凤、宋法棠、王建功;新提名的4名:现任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建国,中央候补委员、省妇联主任吴爱英,省政府秘书长王玉玺,济宁市委书记韩寓群。很明显,韩是省委安排的副省长陪榜候选人,选举结果,韩“顺利”落选。在此后召开的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韩被任命为省经委主任(接邵桂芳)。

(三)“意外”当选省委常委1993年11月中共山东省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在六届一次全委会议上列为省委常委候选人的是:姜春云、赵志浩、李春亭、李文全、韩喜凯、谭福德、刘国福、俞正声、宋法棠、董凤基、陈建国、刘洪仁、孙淑义、韩寓群(差额一人)。很明显,韩又是省委安排的陪榜候选人。但此次选举结果出现了“意外”——书记:姜春云;副书记:赵志浩、李春亭、李文全、韩喜凯;常委:谭福德、刘国福、俞正声、宋法棠、董凤基、陈建国、孙淑义、韩寓群。“内定”连任常委的刘洪仁“意外”落选。刘原任菏泽地委书记,1992年12月任山东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1993年3月才被任命为山东省委常委,1993年8月在山东省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刚刚当选为省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刘落选之后被迫改任省政协党组成员,次年3月任省政协副主席,其任职省委常委只有短短的8个月。托刘的鸿福,韩寓群当选为省委常委。

(四)仕途上的“尴尬”时期由于韩寓群是“意外”当选省委常委的,因此在这之后的几年对他来说是一段“尴尬”时期。韩此时任省经委主任也只有7个月时间,现在身份“突然”变成了省委常委,显然不再适合继续担任此职,但其他位置又已“满员”,只好“屈就”省委统战部部长(在山东,没有统战部长进省委常委的惯例,韩也因此成为近二十年来山东政史上唯一一位当过常委的统战部长)。到了1995年6月,韩转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在八位副省长(宋法棠、陈建国、张瑞凤、吴爱英、王玉玺、韩寓群、邵桂芳、杜世成)中排名第六位。就这样,韩寓群仕途中短暂的第一回“常委”生涯结束了。

(五)第二次担任省委常委时光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五年,到了2000年3月,山东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宋法棠出仕黑龙江,韩寓群才又一次出任山东省委常委,并兼任常务副省长。(六)内定退居二线好景不长,为了配合党的“十六大”,本应于2003年底召开的中共山东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前一年半于2002年6月举行。按照副省级干部任职年龄的规定,韩寓群(时年59岁)将在第二年的人代会上从政府系统退至人大任职,于是在此次党代会上没有继续被提名为省委委员,自然也就卸任了省委常委一职,只留任常务副省长。也就是说,由于党代会提前一年半召开,韩寓群的第二回“常委”生涯从理论上讲也就被缩减了一年半,总计两年零三个月。

(七)应作为结尾的开头韩寓群的第三回“常委”生涯,也是其从政生涯中的第三次“意外”,。话说山东(三)也说两大势力之争(中篇)

(三)之补丁6 昌安不长安

曾有海外媒体借李昌安影射万里李鹏的。不过从经历看,李确实与万里有一定的工作关系。李昌安,1935年生,辽宁台安人。李是北京机器厂、北京起重机厂等工厂的个人,1960年时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这“模范”称号,其实也关乎一个人的政治前途。本文就不拿模范作文章了。此后李一路畅通,坐到北京市计委副主任。后转任市国防工业第一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由此与中国航天事业结缘。此外,1980年10月,长城公司成立,主要从事空间技术服务和其他航天产品的外经外贸业务,李昌安兼任总经理,直到2年后去职。

第七机械工业部,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威名赫赫的五院院长先后是钱学森、刘亚楼、王秉璋。1965年国防五院脱离军队系统,改组为第七机械工业部,置在国务院系统中。文革后,1977年10月至次年12月,宋任穷担任了一年时间的七机部部长,在此位置上增选为中央委员,直升中组部部长。接替宋的是另一位老人郑天翔。

郑老是李昌安的直接上司。此前,郑一直在北京工作,1975年任市建委副主任、1977年重返北京领导核心层,1978年调入七机部,次年正式出任部长。1983年,年将七旬的郑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此时,七机部再度改组为航天工业部,1988年又与航空工业部合并为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被撤销,取而代之的是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暨国家航天局。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张庆伟,这是后话了。

七机部另外一位年轻领导是山东荣成籍的宋健,那个时候坐到了部总工程师和副部长,尚不知李到山东与宋有何关系。

1982年,包括七机部在内的一批部门行将改组而产生人事安置的问题。李昌安是比较幸运的。

作为科技工业领导干部,被补充进大省山东的领导核心内。这一转变,李负责起省委党务工作,真正开始主掌一方。

值得一提的是,1985、86年的山东,高层内不乏至今耳熟能详的名字:第四届省委(含增补)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杨衍银(民政部前副部长、现任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贺国强(现任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高昌礼(司法部前部长)、张全景(中组部前部长);1986年,马忠臣(前河南省委书记)当选为副省长;下一年,山东团省委八大,当选书记的是杨传堂(现任西藏区委书记),副书记是吴爱英(现任司法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而相比之下,李昌安的仕途就不是一帆风顺了。

1985年6月,李昌安任山东省省长,同年9月的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李昌安个人属于比较开放的类型,在传统的山东政坛却不能统统吃开。李昌安在山东的话题跟马忠臣有关,放在后面讲了。两年后,李昌安被任命为国务院副秘书长。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召开,李是作为其籍贯辽宁的代表出席的。这期间,李的秘书文振富,现在还活跃在齐齐哈尔政坛上。一届副秘书长任期结束后,李昌安获任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常务副董事长。1995年4月,中国东方通信卫星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李出任董事长,到2003年卸任。目前的李,还担任着中国柔道协会名誉顾问的闲职,毕竟也是将近70的老人了,如在下般闲人尚不知还有这等爱好,不错。

无论怎么说,也算是人尽其能吧。

(三)之补丁7 市事实时事

本来该接茬讲泰安的马忠臣了。动笔后忽然发现遇到了当时撤地改市的事情,于是调整了一下顺序,单独加进来一点所涉及的山东区划问题。

文章的这个标题有点拗口,其实是想说,关于“市”的“事”,也是“时事”的内容。

在下对时政比较关心的方面,可以说是人事、外事、地市(借代区划)了,这市制改革正是其中之一。n兄的文中提到了1985年的泰安“破格”撤地建市的事情。那么这里就简单说说。上世纪80年代初,山东省辖4地级市(济南、青岛、淄博、枣庄)、9地(专)区(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县级市(德州、潍坊、烟台、威海、济宁)。1982年,全国新设市12个,山东即占其4。1月份,泰安县撤县置市(县级,下同),8月新汶市、滨州市纷纷成立,10月东营地级市新设。此后1983年将潍坊、烟台、济宁3个地区改为地级市。而直到1985年3月,泰安才成为山东的第9个地级市。1987年新设威海地级市、1989年升日照市为地级市、1992年莱芜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临沂、德州地区改为地级市、1997年聊城改为地级市、2000年滨州、菏泽地区改为地级市。至此,山东的地改市、市管县的变革暂告一段落。其时的泰安撤地设市之举,放在全国大环境下,还算不上太

出格。

1983年8月烟台地区改市,出现了一次混乱。就是原烟台地区下辖烟台、威海2县级市和14县,改市后,除了烟台县级市和福山县改为芝罘区和福山区、莱西县——就是姜春云的老家——划归青岛外,其他县还都是原样,惟独威海出了问题。烟台是市(地级),下面的威海也是市(县级),名称上拎不清啊。那也没辙,下发的省文中,威海仍为县级市,名义上是省辖,但由烟台市代管。时至今日,市下辖市的例子不胜枚举,最有趣的,当数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了。当初,涪陵地级市及其下辖的南川县级市划归重庆直辖市,极短时间内,三类市的官员称呼就乱了套,部级的也是市长,处级的也是市长。当然同年涪陵设区,少了一层麻烦,然而南川、江津、永川等保留市的称谓还是容易引起混乱。

由地方升格降格引出的人事变化,就更是倍受关注了。地区改地级市,级别不变,还好说些,只是要注意区分改前的县级市和改后的地级市的重名问题。比如宋法棠,先担任县级泰安市的市委书记,后担任地级泰安市的市长,如果不注明,可能就会有人误会宋可能遭贬了。而升格降格就比较麻烦了。类似的例子山东篇里会遇到一些,比较典型的升降格可以说说济南,1994年由地级市升半格成为副省级市。地级济南市的市委书记谢玉堂,城市升格后改任市长,级别反而成为副省长级了。

呵呵,中国的市制有点乱哄哄的,由于级别问题跟人事相关,这里罗嗦两句地级市的情况,今后还会大说特说,今天暂且就先讲到这里。

(三)之补丁8 一马不当先

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从地方调大员入京,曾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的说法,这五马却都不姓马。而到80年代后期的山东省政府中,却一度出现四马当道的“马家军”盛景。

当时,这六位副省长的前四位,无一例外的都姓马,他们是:马忠臣、马世忠、马长贵、马连礼。后两马逐渐淡出政坛,前两马却是新秀。到1988年,马仲才当选为省委常委。一时间,山东的三“种马”(玩笑话)马忠臣、马仲才、马世忠,在齐鲁政坛纵横驰骋,也算是少见的一幕。

马忠臣,前面n兄有所介绍,1936年生,是土生土长的泰安人。马的跃起,自然得益于两位泰安老乡万里、田纪云对家乡的关照。比较而言,万里是比较含蓄,田是年年视察。1983年田出任国务院副总理。此期间,山东还是老人执政,但马忠臣之外的三马已经是副省长了。1982年来到山东的李昌安,直到1985年出任省长、1987年卸任进京,依靠力量主要还是田和“泰安系”。李和泰安的强势人物马忠臣一起,与上层是一荣俱荣。尤其这期间田纪云年年在泰安的视察,无疑是对家乡人的最有力支持。

关于马忠臣,一节的内容可能包容不下,这里先打住,转而说说马世忠和马仲才。

马世忠是杭州人,生于1932年,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分配工作来到山东,从工人做起,治到山东铝厂副厂长、总工程师。1983年,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排行第二的副省长,并兼任省计委主任。此时,省长仍是梁步庭,第一副省长是省委副书记李振。比较行将退休的两位前辈,50出头的马世忠正是春风得意。当然,缺乏地方历练的马世忠,能被迅速提拔本来就得益于当时的政策,提上来后,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在副省长的位置上坐了整10年。其间,一个又一个的副省长最后走到了他的前面。他的同事中,姜春云、王乐泉进了政治局,马忠臣、赵志浩、高昌礼、宋法棠、陈建国,要么主掌一方大省,要么主持中央部委,先天不足的马世忠,最后在坐了10年的省人大副主任位子上退休。

虽然马忠臣跟田纪云关系更为紧密,但是马世忠的境遇却与田更为相象。两人都没有主政地方的工作经历,由地方部门官员和企业干部直接进入上级政府,在政府内作副手10年后又转到人大10年,田始终没成为政治局常委、马始终没进入省委常委。

再插句话,类似于中国其他各个地方,山东也是比较排外的,尤其在高层。同样作为革命老区的大省四川、陕西、湖南等等都有类似情况的发生。与马世忠同样是由工厂提拔上来的韩寓群,由于有了在济宁的地方经历,最后反而出人意料的后来居上。虽然韩最后成了省长,但如果不是关键时刻的某些因素在起作用的话,出任省长的更可能是山东本地人。马世忠、韩寓群在山东工作多年,仍然要受不少束缚。当然,干部异地交流的增多,使得全国范围内,局面越来越好,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马世忠早在1983年即成为副省长,而马仲才成为副省级虽然晚了5年,却是一直坐到省委副书记,成为省委最核心的成员之一。

马仲才,1933年生,山东沂南人。他的冒出,也是由工厂起家。1985年,马出任莱芜钢铁厂厂长。这一年,泰安撤地建市,马忠臣出任市委书记。这时的莱芜,仍然是处于泰安市的管辖范围内,直到1992年,莱芜才升格成为与泰安平起平坐的地级市。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泰安与莱芜的人事交流仍很频繁,象后面胡建学章节中,还会提到,胡时期的市长张敬茂就被调到莱芜作市委书记。莱钢在省内地位特殊而重要,马仲才的厂长位子已经是厅局级,莱芜也因莱钢而设市、升格。马仲才1986年直升德州地委书记,1988年,进入山东省委常委并任秘书长,1991年官升一步成为省委副书记,1993年,60岁的马仲才转任省人大副主任,退出一线。

三种马其实除了姓名的相似,并无太多的共同处。

(三)之补丁9 一波两三折

回过头来,讲讲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李昌安、马忠臣与田纪云真是同病相怜,三人的关系也明摆在那里。

1985年,中央领导大幅换血,一批年轻人走马上任,前面已经说过了,中央的田纪云进入政治局,地方上李昌安成为省长,泰安撤地建市,中央候补委员、泰安地委书记马忠臣出任新的泰安市委书记,原县级泰安市委书记宋法棠升任地级泰安市的市长。

80年代中期,农业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出现大幅增长,农业大省山东全国瞩目。田纪云经常来家乡视察调研,李、马获益匪浅。作为旅游胜地的泰安,第三产业的长足进步,使得马忠臣在省内名声雀起。

1986年3月,马忠臣被平级调入省政府,出任省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副书记。马之前的省府秘书长刘勇、石涛、谭福德等先后离任。5月,马忠臣正式出任副省长兼省府秘书长。目前为止,田纪云是最后一个以副总理之尊兼任国务院秘书长的要员,而省政府没有“省务委员”的建制,副省长兼省府秘书长起的是省府大管家的作用。马忠臣虽然当时还不是第一副省长,前面有其他三马——马世忠、马长贵、马连礼副省长,但看起来,美好的前途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最高领导层忽然换马了。

1986年年底的学潮,直接导致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下台和赵紫阳的继任。这件大事众说纷纭,这里无意评判,但是它却着实对中央、地方的人事布局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几个方面,一个,是在高层占据重要位置的部分“年轻人”去补充经历从而离开关键岗位,比如王兆国、郝建秀离开中央书记处、中组部部长尉建行出任新设的监察部部长职务等等;一个,是部分老成持重的老干部再度获得重用,比如宋平由国务院系统转为中央组织系统;一个,是赵紫阳等对自己信得过的人的提升。赵的基础在于国务院系统。另一方面,李前总理也逐渐起用自己的人马。

1987年,政局诡谲。这里在下揣测,如果按照赵的意思,国务院系统已有的三名政治局委员、副总理中,姚依林“老卖年糕”,只能维持一届的副总理无疑;李、田二人,按个人喜恶,自然是更认同田,政府布局里,自己让出的总理由谁代理至为关键,最好是田。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不是老上级推荐就可以的,最后李代而田僵。其实此后田未必没有机会,不过1989年赵的不智也导致了田的晾干。

就在1987年春,马忠臣被点名进京出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但是并未就职。原因是阻力太大,大到什么地步,在下也无所知。既然堂堂中办主任都只下放成了普通省长,那么马的提升因素遭受打击从而使得马的进一步提升受阻,放在当时景况下,也就毫不奇怪了。田纪云以地方厅级干部的身份可以成为国务院副秘书长,得益于那时的干部政策和上级的有意栽培,这时候,只有副省长职务(还没有进核心——省委常委)的马忠臣只有上级的有意栽培,就远远不够了。于是,作为“外省人”的山东省省长李昌安,平级调入国务院出任

副秘书长,这个资格和级别自然让挑刺的人无话可说。

这里,国务院秘书长可谓国务院的大管家,为联系部委方便,一般比其他部委级别要高,通常由副总理(田纪云前)或国务委员兼任,现在已形成惯例。1987年时的国务院秘书长是陈俊生,准备在来年七届人大上出任国务委员。从关系上讲,陈与赵比较近,也与后来的政治局常委、时任监察部部长的尉建行关系不同一般。这套事情以后有机会讲。

国务院秘书长一般是进入国家领导人序列了,兼任国务院机关党组副书记的副秘书长,则是铁定的正省部级。回过头来,马忠臣虽然未到任,但是再回山东任职的时候,级别就必须令人高看一眼了。省政府内,马忠臣连跃“三马”,排到第一副省长的位置。

当然,还是资历的问题,李昌安空出的省长职位,对于马忠臣而言,还是可望而不可及。1987年6月,老资格的省委副书记(位居前列的陆懋曾即将退居二线、李昌安调走、李振早已退居二线)、有地方工作经验(此时还兼任济南市委书记)、正当壮年(时年57岁)的山东莱西(胶东县,先归烟台后划青岛)人姜春云被任命为副省长、代省长,主持省府工作。马忠臣不是更年轻吗(时年51岁)?来日方长,急什么。

就这样,山东进入了80年代末的高层换届时期。

(三)之补丁10 草长四五家

1987年开始,山东和中央政局迅速变化。

6月,省长李昌安进京,姜春云被任命为副省长并代理省长职务,马忠臣出任省府排名第一的副省长;

9月,共青团山东省八大,杨传堂、吴爱英等被选为团省委书记、副书记,两位现在分别就任西藏区委书记和候任司法部部长;

10月,中共十三大,姜春云当选为中央委员,贺国强、马忠臣为中央候补委员;

1988年1月,省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姜春云正式出任省长、马忠臣、马世忠、谭庆琏、赵志浩、李春亭为副省长;

12月,中共山东省五大召开。

这里,就讲讲这次全会的几点人事变动。

这年,全国的价格闯关对社会生活造成极大冲击。这期间召开换届的省份都很受重视。对于山东,田纪云就不说了。6月,李鹏总理携国务委员陈俊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农业部部长何康、物资部部长柳随年到山东考察农业问题。8月,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乔石视察。10月,山东五大召开前夕,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宋平到山东视察。宋平是党性非常强的老革命家,主管中央组织工作时,也是风格鲜明,这里不专门介绍了。宋平此行,自有深意。

省五大上,梁步庭改任省顾委主任,姜春云接任省委书记,马忠臣、赵志浩为仅有的两名副书记。这次会议上,张全景、高昌礼、贺国强、马仲才等人当选为省委常委,张全景同时出任省纪委书记。

马忠臣2年前进京无功而反,回省内日子也并不舒坦。比马年长、资历更老的也不服气。其实这也是个常见现象。这期间,年轻反而未必是好事。既然太年轻,晚两年再坐更重要的岗位、把位子先给老同志不是更好?就这样,高层看中了赵志浩。

1988年初,赵志浩、李春亭被任命为副省长。两人都算是姜春云的烟台老乡(姜的家乡莱西县曾划归烟台)。

赵志浩,长马忠臣5岁,恰好是一届任期。赵虽然是山东龙口人,却长期在鲁南工作,曾任曲阜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曲师大在山东地位比较特殊,以后会讲)、省委副秘书长、淄博市委书记,此时安排这个曾在鲁南工作的根基尚浅的与姜几乎同岁的胶东人出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明显的是为一届交班作准备。

马忠臣的地位更加尴尬,因为同时被任命为副省长的李春亭,跟马同庚。比较而言,李是颇典型的山东大汉的形象。李一直在烟台工作,后来出任省冶金局、冶金厅、冶金工业总公司的一把手,此时作为年轻力量补充进省政府,是真正的后备力量。

再说说几个大家熟悉的“新”面孔。

姜春云出任省长后,其兼任的济南市委书记一职交给了时任省化工厅厅长贺国强的肩上。此时年仅44岁的贺,早于1985年中共十二届五中全会上,便借着新人新局面的东风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86年3月份,姜春云出任省长的迹象越来越明显,贺获任省委常委并兼任济南市委副书记,7月正式出任书记。贺的事情,后面济南章节中专门会说。

高昌礼,1937年生,山东鱼台人,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历任山东沂水县委书记、东营市委副书记,1986年3月起,历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一直到1993年4月调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才解决了自己正部的位子问题,1998年3月出任司法部部长,2000年因经济和作风问题被撤职。高的事情今天打住不提。

张全景,1931年生,一直做组织党务工作,1986年马忠臣被任命为副省长时,张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88年姜春云当选为省委书记,张则当选为省纪委书记。1991年,张被当时负责组织工作的老山东人宋平看中,从而进京出任中组部副部长。当此时也,张自己也未必能想到,3年后,已是63岁的花甲老人,竟然官升一步,执掌中组部大权。从未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张全景,能意外出任中组部部长,则是另外的故事了。1999年3月,稳稳当当坐了4年半部长的张全景卸任,位子交给了曾副主席。从此,中组部部长再度引起关注。现在,担任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的张全景,一身轻松,四处走走看看,比风浪尖口舒服多了。

(三)的这套补丁,本来是该说明“两大势力”的,绕到现在连自己也糊涂了。补丁打了10个,也该暂时告一段落了。截至到1988年底的中共山东省五大,山东省的人事变化就先说到本节的赵志浩、李春亭露头为止。下面再讲的,就是1989年之后的事情了。届时请继续关注,谢谢。俺先歇会去,锵……喝茶。

话说山东(四)1989年后的山东和胡建学大案

(四)之补丁7 也说泰山下

胡建学生于1950年。全国上上下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人才第三梯队的当口,离不惑之年还有距离的胡,1987年便被提拔到省计委副主任的高位了。这个时期,正是新省委大显身手的时候,幸运的胡能够被高看一眼,年轻有魄力是重要因素。

计委领导人,可谓位高权重。自建国起,无论中央地方,计委总是扮演着最重要的综合经济部门的角色。1987年,胡始列省计委副主任末席;1988年,副主任王裕晏升任主任,胡的后面,又补充进倪永康、林书香两位副主任。1989年,前面两位副主任离职,胡建学位子再往前挪。时至今日,王裕晏、林书香先后出任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倪永康目前担任着计委主任但极有可能再高升一步;他们的同事,当初颇自负的胡建学,最后落得个死缓的下场。宋法棠后,泰安本土的干部上升途径就不那么畅快了。

马忠臣上调后,宋法棠被立即任命为书记,此后,崔建文当选为代市长。两年后,崔改任市政协主席,告别一线职位,“外来的和尚”王建功出任市长。当宋再上调后,市长王建功主持市委工作。接王市长职务的,是一样空降来的胡建学。1990年年初,胡建学调泰安任市长。王在官场颇不得志,2年前从副省掉到厅级,此时不到60,还是兢兢业业。胡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刚刚成为最年轻的地厅正职干部,可是踌躇满志。

在1991年王建功终于如愿重返副省职位后,胡接手了泰安一把手的角色。一定的政绩和年轻的资本,不曾经历风雨的胡,一度自称要坐到副总理的位置。

应该说泰安的经济发展确实有了长足进步,但胡自视过高太过嚣张的气焰,最终使他尝尽了苦头。

如果考察一下历任泰安市委书记的出路,我们看到的,是他们无一例外的(当然,胡建学不算了)从此晋升为副省级领导干部。

马忠臣1983年10月任泰安地委书记(泰安建地级市后为市委书记),至1986年9月晋升副省长,任书记职3个月;

宋法棠1986年9月即书记位,到1989年3月调省政府,任职2年半;

王建功1987年由山西调来泰安任市长,1989年3月起主持市委工作,到1991年3月升任副省长,用了2年光景;

胡建学之后,年轻的宋庆黎1995年1月由东营调来任书记,1997年12月调省委,1998年8月出任甘肃省委常委,用时3年半;

继任书记、年老的莫振奎2001年2月任省人大副主任,成为副省级干部之前在泰安市委书记上也磨了3年时间,是从德州任上来泰安的;

后面的鲍志强从辽宁调入,2001年1月就任书记,到2002年12月便调任副省级的济南市市长;

现任书记耿文清已就职2年,不到50岁的他,未来发展值得关注。迄今为止,泰安市委书记的下一步便是副省级,几乎成了规律。

而宋法棠之后,泰安市委书记绝大部分为外调来的情况,似乎可以说明泰安的特殊性。

泰安能够作为一个上升通道,前面提到过家乡领导的原因,而除此之外,另外几条“硬”指标也很关键。

(四)之补丁8 再说泰山下

所谓几条硬指标是:

市治离省城济南最近——消息灵通,交通便利,这点,类似于天津之于北京;

闻名全国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部委领导、省委省府领导、外省领导、外地市领导、外宾极多,交流机会多多,获得消息多多,自我表现的舞台机会多多;经济比较发达——基本要求了,当然这是与周边地市比较;泰安所拥有的全部两个县级市肥城、新泰,还都是全国百强县(市)之一。

说到这个百强评比,这里不妨把刚刚看到的一则消息拿来。按照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结果”,不计地级市所设区的话,山东有21个县市

(括弧内为名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其中

属胶东的

威海所辖的荣成(10)、文登(14)、乳山(62)全部3个县/县级市;

青岛所辖的胶南(26)、即墨(28)、胶州(30)、平度(35)、莱西(85)全部5个县/县级市以及烟台所辖的所有8个县/县级市中的4个——龙口(25)、莱州(40)、招远(60)、蓬莱(88);

和潍坊的寿光(38)、诸城(54)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相比之下,属鲁南的,就只有

济宁的邹城(23)、兖州(56);

枣庄的滕州(37);

泰安的新泰(42)、肥城(58)了。

而济南的章丘(39)、滨州的邹平(78),地理上划在山东中部、半岛和大陆的交接处比较合适。(当然也可以把潍坊的寿光列入,这种划分本身不严谨,就不较真了。)应该说,依托不错的经济发展水平,榜上有名的几个大地方——烟台、青岛、济宁、泰安,纷纷的给山东省输送了大量干部。当然,胶东地区是龙头老大,经济地位无与伦比,但在鲁南周边,尤其相对于较穷困的聊城、菏泽、临沂来说,泰安、济宁、枣庄比较发达的县域经济还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扯得远了点。

回过头来,1991年胡建学被任命为市委书记,市长一职由排名第二的市委副书记张敬茂代理。1992年,市委副书记、排名尚在张敬茂前的曲进贤当选为市人大副主任;孙庆祥、张知平、张树禹晋升为市委副书记。公丕汉由新泰市委书记升为市检察院检察长,名义上升了半格,却是进入了检察院的冷衙门。公在新泰的前任亓志文出路也比较好。另一位副市长乔善泉,是从较贫困的宁阳县委书记升上去的。

1992年11月,泰安行政区划再度调整,原来由泰安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莱芜,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地级市。1993年1月,泰安市市长张敬茂调任莱芜接任市委书记,副市长张知平代理市长。

此后,直到1995年案发,市委排名一直是:书记胡建学,副书记孙庆祥、张知平……有点类似一度的省委姜马赵的排名,不过,胡倚重的,不是市长,而是那位排名在市长前的副书记。对于胡的独断专行,比他年长的同事们,是不敢得罪这位未来的副总理的,一味的纵容和讨好,又反过头来助长了胡同学的威风。胡倒台后,张知平不但没事,反而市长坐到了97年年底,又在次年开春后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的不少乱来,完全撇开了张,因而出事后也就波及不到他了。

(四)之补丁9 还说泰山下

1995年胡的被捕判刑,倒是整治了一番泰安上下的腐官。

1996年,日照走私案发,日照市委书记王树文夫妇落网,震动也是不小,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却小得多。

想1994年姜春云刚刚上调中央,出任书记处书记,并等待来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时候,山东人感觉还是比较骄傲的。紧接着出了胡的泰安大案,使得山东干部确实在中央别扭了一阵。反腐的级别很快提升,1995年4月,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因王宝森案件引咎辞

职,如此“高规格”的大案,风头马上压过胡案,一些山东人这下稍微松了口气。前面说过,1995年时,中央领导多次来泰安视察指导工作,一方面是善后、稳定人心,一方面是督导审案。

人大委员长乔石来过,解放军总后部长傅全有来过——傅全有半年后调任总参谋长,中纪委副书记、高检副检察长也来过,而泰安中院公开审理期间,武警部队司令员巴忠倓特地来“视察”,值得玩味。

山东人的形象,不是胡建学就败坏的了的。这个时候,涌现出了一位“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这就是因公殉职的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山东人孔繁森。

孔繁森的事迹着实令人感叹不已。考虑到今后还会专门说到山东的楷模、模范,这里就再一次按下不表了。(呵呵,请朋友们到时候提醒我。)

在继续进行下面的话题之前,先把这案子涉及的一些人再交待一下。

1996年高检记个人一等功的四位:

赵长风,山东高唐人,1935年10月生,长期在枣庄市工作,1983年8月任市委副书记,1986年6月出任省检察院副检察长、1988年12月明确为正厅级,1989年5月为省委政法委副书记,1991年8月任潍坊市委书记,1993年4月任省检察院党组书记,7月正式就任检察长,2001年6月免职。(时年将近66岁。)接任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职务的,是时任东营市委书记的国家森。

于冠杰,省检察院副检察长,到点免职。

李少华,省反贪局副局长,2001年12月被任命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

公丕汉,泰安市检察院检察长,1998年出任省司法厅副厅长,2000年被任命为司法厅巡视员。顺便一说,这个时期,李文全是主管政法的省委副书记;孙淑义是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现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新亭,当时则是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1995年1月27日,胡建学被撤职逮捕的当日,山东省委任命比胡还小一岁的东营市市长张庆黎,为泰安市委记。

前些时候曾经讨论过张。注意,他可是跟万里一样,两人年龄上虽相差了34岁,可都是泰安市东平县人呐。

(四)之补丁10 多嘴石油部

这不,编辑部领导跟咱说,群众意见,人事话题太枯燥,那……咱不然就借鉴一下书场方式?说那花开两朵,先表一枝,这里,本来该接着说说张庆黎了……这下文驺驺多了吧。但是,张庆黎后面才会多提到。而张在调到泰安之前,在东营已经担任了7年的副市长和2年的市长。咱们这里,再开一枝……看看东营的情况。东营,地处渤海之滨,位于黄河入海口三角

洲上。前面说泰安撤地设市时,曾经提到过东营市的设立。应该说,成立于1983年10月15日的省辖地级市东营,是完全与辖区的石油工业发展相适应的。著名的胜利油田,就在这片土地上。

那么说到胜利油田,干脆多插句话,又开一枝……讲讲中国石油管理部门的大致沿革。这里先随便说说,日后补充完善了,话说这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政务院内,设置了燃料工业部,1950年4月,即在部内成立了石油管理总局,1953年康世恩出任局长。康在清华大学时修地质,1949年9月玉门解放后,康被彭德怀委派接管玉门,任军事总代表,从此与石油再不分开,这里按下不表。

1952年,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改编为石油工程第一师,师长政委集体转业。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燃料工业部为国务院组成部委,到1955年撤销,在此基础上分别组建了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李聚奎出任首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李在任内,探明了克拉玛依油田,但进展不大。3年后,毛、周确定由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独臂将军余秋里接替李聚奎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若说这期间最值得余老骄傲的,那得说是大庆油田了。1960年开始的石油大会战,在大庆揭开帏幕。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基本可以自给,中国人民必须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不过现在,包括石油在内的战略能源,仍是阻碍国家继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1964年,开始了华北石油会战,1965年,探明了山东胜利油田、天津大港油田。

文革后余老靠边站,1970年,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又合并组成了燃料化学工业部。1975年,这个部门被撤销,又成立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康世恩出任石化部部长。到1978年,石化部又分为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康世恩在1981年3月到1982年5月期间,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兼任过石油部部长。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1988年,石油工业部组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的政府职能部分与水利电力部电力部分、煤炭工业部、核工业部又组建了能源部。5年之后,能源部撤销,再度组建了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而中石油成立时,总经理是石油工业部部长王涛,副总经理就是现在公安战线的一把手——周永康。周永康1996年正式出任总经理,2年后奉命组建国土资源部并任首任部长,此后任四川省委书记、再调入中央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由于他跟下面说的东营有过“亲密接触”,因而这里多说了两句。

石油系统高官辈出。曾庆红、吴仪与石油关系非比寻常,周永康、李毅中、卫留成更直接从石油系统的高官获得进一步擢升。另外有一支与石油相近的部门——化工/石化系统,而石油方面能扯出的话题太多,就都留待日后了。

(四)之补丁11 胜利在东营

那边花开了不知几枝,这里一枝一枝把它再扯回来。

东营市的营建,自然是与胜利油田是分不开的。1961年4月16日,东营村附近的华8井首次

见到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胜利油田。1964年中央组织了华北石油勘探会战。1965年9月23日,营2井获得日产555吨的高产油流,是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一口油井。胜利油田因此也被称为“九二三厂” 。1965年1月,胜利村构造上发现了巨厚油层,胜利油田始得名。胜利油田设指挥部,统筹油田一切日常工作,历任指挥是李晔、朱文科、李敬。

中共胜利油田委员会成立,李晔、李敬先后任党委书记。

由当地特大型企业而专门划定相应区域设置地市,一段时间内是屡见不鲜的。

这里牵扯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即长时间存在过和仍存在着的政企合一问题。不久前还曾经说过第二汽车制造厂和十堰市相当长时间里是政企合一。政企合一、军地合一、管办合一……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铁道部是极为特殊的、仍然实行政企合一的国家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所在地可以说是军地合一,被人臭骂的中国足协-足球管理中心,那就是管办合一。具体到这里的话题,在一段时期内,会战指挥部就具有这些个性质。

前面还提到过,泰安划出莱芜地级市,泰安市市长调任莱芜市委书记的例子。那里,莱芜设市有个莱芜钢铁厂的重要原因。再象河南,直接划了个“舞钢” 。其他的,十堰、攀枝花。。。例子多可着呢。下面还是说说东营的沿革。

198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山东省政府请示,设置东营市。李晔出任东营市筹备小组组长。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李晔被任命为首任市委书记,成师农任代市长,后来唐生海正式出任市长。

1984年,东营班子配备齐整,高昌礼出任市委副书记,两年后调省里。1986年高离开东营

的同时,张庆黎调入东营任副市长。

1989年,胜利油田班子改制,结束了会战管理体制。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更名为胜利石油

管理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周永康,于1989年8月至1990年6月期间,出任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这期间,张庆黎已经是东营市委副书记了。

这个时期,胜利油田战略西移,1990年组建了塔里木胜利钻井公司,由此开始了西进的序幕。周永康在兼任东营、胜利石油管理局一把手的同时,1989年3月至1990年9月还兼任着塔里木石油会战指挥部指挥、临时党委书记的职务。周永康的这段经历,无疑是多年后出掌公安部门的重要凭资。

山东和新疆素有渊源,目前新疆区委书记王乐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张庆黎都是由山东调入。而对张来说,胜利支援西部的时候,他还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自己也去支边了呢?1993年3月,张庆黎取代已经出任市委书记的李殿魁,就任东营市市长。1995年1月,紧急赶赴泰安就任市委书记。

李殿魁在东营近10年后,1995年,出任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森接任市委书记。2001年山东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泰安市委书记莫振奎当选省人大副主任的同时,国家森获任省检察院检察长,开始了新的岗位历程。接替张庆黎市长的阎启俊,1997年底调任淄博市委书记,2002年9月当选为省委常委,还能在一线奋斗2届哪。

(四)之补丁12 一览众山小[补丁打完]

张庆黎1995年1月任泰安市委书记。此前,原市委副书记曲进贤已于93年2月当选市人大主任。1997年3月,张庆黎接替曲任人大主任,从此开始了各个部门飞毛腿般任职的经历。兼任的市人大主任这个位置还未坐满一年,1997年年底,省委一纸调令,张庆黎出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仅仅3个月后,张又获任省委常务副秘书长,离副省级不过咫尺之遥。转眼5个月后,张庆黎异地升迁,1998年8月,就任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在甘肃进入省委决策层,成为副省级干部。半年后,改任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9年10月,张庆黎再度异地就官,出任新疆区党委常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当了5年没有军衔的兵团司令员后,最近,2004年12月,张庆黎被任命为新疆区党委副书记,2005年1月又获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个人看来,将来王乐泉走后留下的新疆区党委书记的职务,已经在朝他招手了。即便不是新疆,张庆黎未来的前程依然看好。1997年12月,张庆黎卸下泰安的一切党政职务,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莫振奎平调泰安市委书记,市长张知平接任市人大主任,来泰安不过两年底赵树丛被任命为新一任市长。赵生于1955年,山东诸城人,此前历任山东团省委宣传部部长、团省委副书记、书记,1996年2月调往泰安,1998年3月出任市长。但是泰安的人事变动真是瞬息万变,1998年年底,赵树丛交流到安徽省安庆市出任市长。按“那年静静的海” 兄的资料,1998年12月,这拨全国地厅级干部的跨省交流中,安徽省池州地委书记胡晓华调任辽宁省阜新市委书记,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鲍志强调任山东省泰安市市长,山东省泰安市市长赵树丛调任安徽省安庆市市长,安徽省安庆市市长郑少三调任湖北省荆门市市长。鲍志强接替赵树丛,是通盘的一部分。赵树丛1992年出任山东团省委书记,前任团省委书记正是现西藏区委书记杨传堂。2000年10月,赵在安庆升任市委书记,2年后出任安徽省副省长。目前50岁的赵,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比较起原山东团省委书记赵树丛,原辽宁团省委书记鲍志强的经历就不是很一帆风顺了。

1949年出生的山东胶州人鲍志强,一直在辽宁省工作,1985年6月成为辽宁团省委书记,1988年12月出任辽宁省旅游局局长,1991年8月起,任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长达7年,1998年12月,调入泰安的鲍,只能屈居市长一职。2001年1月,泰安市委书记莫振奎调到省人大副主任,鲍才得以出任市委书记,到2003年1月出任济南市代市长为止,他在厅级岗位待了将近18年,好歹熬到了副省级。

这里要说明的是,此前国家明文规定副省级规格的15个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其大班子一把手的配置是副省级。2005年已经56岁的鲍,最后可能就终老子副省的位子上了。2001年1月鲍志强的市长位置交给了省里空降来的省农业厅厅长耿文清。2002年12月,耿文清接替调济南的鲍志强的泰安市委书记职务,土生土长的鲁南鄄城人贾学英主掌市政府。鄄城让我想起了现任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最近他调走的传闻是日嚣尘上了。泰安的事儿,先罗嗦到这里吧。这些内容也没什么光怪陆离之处,无非是一些资料的堆砌罢了。不过平淡归平淡,做个人事变动的概论,也算有个交待吧。感谢各位的鼓励了。这个摊子暂时先铺到这儿了。

话说山东(五)岛城好风光

说完了泰安,就再诹诹胶东,这里先说说胶东的龙头老大――青岛了。

下面的补丁是――怎么上来就打补丁……汗如雨下――补丁是大致说说俞正声前往青岛前,青岛的大致情况,做个开头吧。

(五)之补丁1

2003年3月,北京,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上届28位政协副主席中,留任12位,新当选12位,换届人数幅度达到50%。这12位“新人”中,除了王忠禹是从国务委员位置上转任而来之外,其余10位是首度跻身国家高层行列。另外一位,经历则颇为特殊,这次,是她第二次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了。距那次从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子上离任算起,到现在,有16年了。这是一位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

郝建秀,女,生于1935年11月,山东青岛人。1949年,郝建秀进入青岛国绵六厂成为一名普通技术工人,自此与纺织行业结下不解之缘。1951年由于郝建秀工作法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此后,在中央着力培养下,获得华东纺织工学院学历后,就任青岛国绵八厂副厂长、革委会主任,后出任青岛市革委会副主任、市委副书记等职。很自然的,郝成为市总工会主任,并由此晋升山东省总工会副主任、省妇联主任、省委常委。到她1977年底出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之前,一直兼任着青岛市委副书记的职务。1981年3月,郝建秀出任纺织工业部部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务院部长。一年后,官升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排名在另一位候补书记乔石之下。1985年再升一步,晋升中央书记处书记,位列王兆国之前。不过,好景不长,

1987年,王兆国放逐福建的同时,郝建秀也离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行列,成为国家计委的一名正部长级别的副主任。这个副主任一坐就是14年,此后在政协当了2年常委之后,老劳模被选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已是67岁了。一届任期后退休,可以欣慰了。

就着郝建秀的话题,又想起自己那篇赵逝世的规格问题的帖子。郝在1987年到2003年期间,一直是正部级待遇,相似情况如胡启立,1989年取消党和国家领导人待遇,直至1998年成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上上下下的领导人,这方面情况还是不少的。

暂不再说郝建秀,这里切入主题,看看这时候的山东和青岛吧。

当我们前面说,来自胶东的干部大举在山东省委省府任要职,其实直到郝建秀在青岛离职后的一段时间内,青岛市的一把手还是来自鲁南地区的刘众前。

刘众前,1921年生,山东莱芜人。上世纪50年代,刘即在泰安出任县委书记、地委书记,此后任济南市委书记处书记,到泰安地委恢复后重任地委第一书记,1965年起主掌全省农林系统大权,到1972年,调往青岛,任市委书记时是郝建秀的顶头上司。1979年年底,刘官升一步,出任山东省副省长。省顾委设立后,先后任顾委常委、副主任。1996年12月逝世。李治文兼任了青岛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后被选举为省顾委常委。周振兴调离青岛,出任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反而算升了一步,1986年5月获选省政协副主席。值得一提的是,刘鹏上任开始,现任副省级领导人出任青岛市委书记的规格才形成惯例。

前面说过,1983年田纪云升任国务院副总理,山东省要人也在换班。是年,李昌安、姜春云在省委第四届党代会上,被选举为省委副书记。青岛随后在1984年7月,重新调整了市委常委名单,此前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刘鹏成为青岛市的一把手。

先说刘鹏卸任市委书记职后担任省顾委副主任,排名反在另一位副主任、前任青岛市委书记刘众前之前。这也毫不奇怪,因为刘鹏此前的党内地位已经高于刘众前了。

而84年此次市委常委调整后的名单里,郭松年、张惠来先后于1989年11月和1997年8月出任青岛市委书记。而在郭张之间,“承前启后”担任市委书记的,就是目前颇有盛名的俞正声。

(后面的好像没有写出来,就到此为止了。下面是作者的话。

我这初步打谱是这么的:

下面是马忠臣的事情。然后,才轮到胶东帮全面描述,中央相关的事情说说,扯扯张全景。这样,这个(三)之补丁,大约至少还要补到3.8。再以后,就该讲泰安一脉了,胡建学的案情有很多报道,这里也仍然是侧重人事方面。

胡之后,是俞正声在山东的经历。俞是本人很佩服的一位。他的故事要带到建设部和湖北了。王家瑞就不咋的了。

济南的事情,从姜春云之后的贺国强说起。其中94年青岛、济南升为副省级市的事情放在这里说。

然后,山东干部走四方。罗列些例子。

典型和模范――最出名的是张海迪了和孔繁森了,其他还有老劳模郝建秀等等。

下面是吴官正突然调任山东和张高丽的接班,赵志浩、李春亭颇为无奈。

最后嘛,就是个杂烩加总结。看看怎么修理会更好些?

自己写了提纲一看,这么写法,得到什么时候啊。咱这文笔一般,内容比较枯燥,呵呵,时事版也有低调的原则,各位能来捧个场,在下就知足了。谢谢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