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 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一.DMX存储概述

DMX存储硬件的物理与逻辑架构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将一个lun 的io 最大限度分摊给硬盘,DAE盘阵的环路; 一个lun 的io 同时也平均分摊给后端的存储cpu . 从后面文档设备连接的介绍可以知晓.

DMX的架构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打散数据以达到性能最大化;性能最大化的硬件配置是一个控制柜加两个与控制柜存储cpu端口直连的磁盘柜;

存储卷vol 以及4个vol meta(绑定) 条带化以后就避免了热点(hot block) 读写的问题.

将任何一个lun的读写io 操作做到由最多的硬件资源来支撑. 硬件资源主要是硬盘,DAE盘阵环路,存储cpu,存储缓存.

DMX存储安装配置是通过加载预先配置好的bin file 来部署的; bin file 定义了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的配置定义整个存储当前硬件配置如何被使用规划好,以后修改配置就得重新装载bin file 也就是重新配置整个存储.

Bin file的加载以及整个存储的管理通过console服务器上的软件symmwin来操作,console服务器通过电话线moden 与EMC 支持中心连通. EMC技术人员通过电话线的拨号拨入方式可以做到完全掌控存储设备.

本文档关注存储设备架构方面,管理方面的gk盘,ecc等不做赘述.

二.E MC DMX 存储的物理架构

1.存储外观及各个模块介绍

(1)外观

DMX由一个控制柜加磁盘柜组成, 通常带2个或者5个磁盘柜

我们公司为了性能最大化,配置满配的前端后端卡,只挂2个磁盘柜.再扩展磁盘

机柜只增加空间,性能不增长.

,

BAY

BAY

(2)物理构成模块图示: (打开机柜门前视图)

2.存储后端接线连接以及磁盘环路

DA卡cpu端口与硬盘的连线图示:

这里的图示是端口所管理的硬盘,是指硬盘的主环路(BUS loop),实际情况物理联线只连接到DAE 的LCC A & LCC B 端口.

方环路的硬盘,也就是互为standby 环路.

DA 卡cpu 与 DAE 盘柜 的对应关系

三.E MC DMX 存储的逻辑架构

●存储最小的可用单元是cylinder (每个cylinder 960k) ;

●每个cyln 由15个64k 的块组成.

●每个硬盘以cyln为单位划分成n 个hyper(也叫切片)

●以DA02 D1:05 (DA卡2,D cpu port 1口管理的DAE ID 5硬盘为例)

1.DA02 D1:05 硬盘被切成了14块,前面9块都是16570 cyln 的大小的数据

空间, 后面5块是3 cyln 的管理用的GK盘.

2.然后以16570 cyln为单位的15GB(16570*960k/1024)大小的hyper 来与其

他硬盘里面的同样是16570 cyln 的hyper 来做镜像成为一个卷(vol). 大

多数情况下某个硬盘里面的数据(vol) 与另外一个硬盘的数据一摸一样.

3.看如下图示: 镜像1 是M1, 镜像2 是M2. 互相交叉. 后面的6,7,8 ……都

是同样情况,两块硬盘数据一样,镜像1 镜像2 交叉放.

4.卷volume 分配给主机的时候都是连续地分配出去, 而如下图两个硬盘里

面的vol 都是不顺序的,是打散的,这样就打散了主机对存储读写的io.

DA02 D1:05

DA02 D1:05

如下图示:

每个卷底层都是由8个硬盘来支持,并且由八个cpu通道来支持,因为八个

硬盘都算来自不同的硬盘DAE盘阵,能达到最佳的IOPS.

dmx系统只将MetaPosition 0 的卷名(meta位置0的) 映射给主机,一个卷也

就是作为一个lun来使用. 这里举例的情况是两个hyper先镜像,然后4个Array

6.主机端查看分配的lun的volume 信息

用powerpath工具powermt 看Logical device ID

例如:

Pseudo name=emcpowerbd

Symmetrix ID=000290105785

Logical device ID=05EB

state=alive; policy=SymmOpt; priority=0; queued-IOs=0

========================================================

--- Host -- - Stor - -- I/O Path - -- Stats ---

### HW Path I/O Paths Interf. Mode State Q-IOs Errors ========================================================

2 qla2xxx sdbq FA 14dA active alive 0 0

3 qla2xxx sdev FA 13dA active alive 0 0

3 qla2xxx sdgo FA 14dA active alive 0 0

4 qla2xxx sdjt FA 3dA active alive 0 0

4 qla2xxx sdlm FA 4dA active alive 0 0

5 qla2xxx sdor FA 3dA active alive 0 0

5 qla2xxx sdqk FA 4dA active alive 0 0

2 qla2xxx sdx FA 13dA active alive 0 0

主机能看到05EB 卷的有: 172.23.106.2, 172.24.67.2 ……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数据库区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分层架构与业务逻辑实现方式 一、分层架构 在当今软件系统中,常用的软件架构思想就是分层,分层思想是现代软件架构的主要思想。无论是企业级应用系统(如:CRM,ERP,OA,电子商务平台),专用软件(如:OS、SVN、IDE 等),还有协议之类(TCP/IP,OSI等)绝大部分都采用分层架构思想进行设计的。 分层(Layer)不一定就是人们常说的二,三层,多层系统,因为这些说法都是分层架构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分层是一种设计思想,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软件架构模式(Pattern),这种思想的核心在于:划分系统的职责(Responsibility),如果这个系统的职责你分析清楚了,你的基于设计思路差不多就定下来了。你可以去看看,很多的现在代软件,不是一定是web方面。例如:SVN这样的源代码管理软件、 图一:SVN架构图

.NET Framework也是分层,Eclipse也是,TCP/IP更加是,还有像操作系统(OS)、编译器(Compiler),很多流行框架(Framework)也是分层。其实,MVC不也是分层,也就是把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三个不同职责分开。 那我们看看今天的企业级应用系统(很多说是web项目,其他我不认为是这样,因为web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可以用desktop程序,flash等作为表现形式),企业级应用系统很多人一说就是三层架构,其实确实也是这样的。即: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当然还有其他的分层,如:表示层,服务层(服务外观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映射层,数据层。也有分成:表现层,中间层,数据访问层等等。(注意这些都是逻辑上分层结构一般用Layer,物理上的分层结构,一般讲的是部署结构一般用tier)总体上都可以看成是三层:表现层,业务逻辑层(也可以说是领域层或领域逻辑层),数据层。像Spring,Structs、ORM 等一些框架,他们都是在不同的层上的相关实现技术。 二、业务逻辑几种实现方式 现在我们再看看,企业级系统中最核心是哪一层?肯定是业务层,因为企业级系统主要是与业务打交道(其实几乎所有软件都是实现业务,企业级系统业务逻辑主要偏向于商业逻辑,其他系统,像游戏,自动化控制、支撑系统等把业务看成是算法),而且业务是每个系统都不尽相同的。“业务逻辑是最没有逻辑的东西” [Fowler PoEAA,2003]。而且企业级系统的变化与改变大多都在业务层上。那么,做好企业级系统,首先主要分析好业务系统。你可以看看,现今所有的框架在整体结构(spring,structs,等要求系统按MVC结构来开发),表示层(jquery,extjs等),与数据层(ORM之类)做得最多,有没有业务的框架?(有,但是很少,而且只能是业务比较有规律的地方,像一些财务系统,有些权限系统,当然还有工作流系统)因为业务逻辑每个系统都很可能不一样,没办法通用。那么有什么办法以比较好的方式实现业务逻辑呢。现在终于说到主要问题上来了:也就是业务逻辑(Business Logic)的实现方式,也叫做领域逻辑(Domain Logic)的实现方式。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事务脚本(Transaction scripts) 2.领域模型(Domain Model)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架构设计之分层架构 分层架构的好处:1、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点分离,利于各层逻辑的重用;2、它规范化了层间的调用关系,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3、如果层间接口设计合理,则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也不是什么难事。 常见模式:展现层、业务层、数据层(三层架构) 一、层的职责 a)展现层,或称为表现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主用户提 供一种交互工操作的界面。 b)业务层,或称为业务逻辑层,用来处理各种功能请求,实现系统的业务功 能,是一个系统最为核心的部分。 c)数据层,或称为数据访问层,主要与数据存储打交道,例如实现对数据库 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二、层间关系 a)展现层会向业务层传递参数,发出服务请求,并获取业务层返回的信息显 示在界面上。 b)业务层接收展现层的命令,解析传递过来的参数,判断各种合法性,并具 体实现功能的各种“运算”要求,返回展现层所要的信息。 c)数据访问层不能被展现层直接调用,而必须由业务层来调用。 例如,《基于动态链接库的复杂信息分层框架设计》一文中用图-1刻画三层架构,体现了层之间的经典调用关系;图-2进一步说明了分层架构下的模块重用。即图中的业务层之“模块2”和数据访问层之“模块2”,都在一定程度上被重用了。

图-1 三层架构示意图-调用关系 图-2三层架构示意图-模块重用 常见模式:UI层、SI层、PD层、DM层(四层架构) 一、UI层,即用户界面层(User Interface),负责封装与用户的双向交互、屏蔽具体交互方式。 二、SI层,即系统交互层(System Interaction),负责封装硬件的具体交互方式,以及封装外部系统的交互。 三、PD层,即问题领域层(Problem Domain),负责问题领域或业务领域的抽象、领域功能的实现。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云数据中心基础环境详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 (11) 1.1 项目需求 (11) 1.2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 1.2.1 综合布线系统发展过程 (11) 1.2.2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12) 1.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13) 1.3 综合布线系统产品 (14) 1.3.1 选择布线产品的参考因素 (14) 1.3.2 选型标准 (15) 1.3.3 综合布线产品的经济分析 (15) 1.3.4 综合布线产品的选择 (15) 1.3.5 综合布线系统特点 (16) 1.3.6 主要产品及特点 (17) 1.4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23) 1.4.1 设计原则 (23) 1.4.2 设计标准 (24) 1.4.3 设计任务 (25) 1.4.5 设计目标 (26) 1.4.6 设计要领 (26) 1.4.7 设计内容 (27) 1.5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34) 1.5.1 系统介绍 (34) 1.5.2 系统设计 (35) 1.5.3 主要使用产品 (39) 1.6 水平区子系统设计方案 (40) 1.6.1 系统介绍 (40) 1.6.2 系统设计 (41) 1.6.3 主要使用产品 (46) 1.7 管理子系统设计方案 (46) 1.7.1 系统介绍 (46) 1.7.2 系统设计 (47) 1.7.3 主要使用产品 (51) 1.8 垂直干线子系统设计方案 (52)

1.8.1 系统介绍 (52) 1.8.2 系统设计 (53) 1.8.3 主要使用产品 (56) 1.9 设备室子系统设计方案 (57) 1.9.1 系统介绍 (57) 1.9.2 系统设计 (57) 1.10 综合布线系统防护设计方案 (59) 1.10.1 系统介绍 (59) 1.10.2 系统设计 (60) 1.10.3 主要使用产品 (63) 第二章强电布线系统 (64) 2.1 概述 (64) 2.2 设计原则 (64) 2.3 设计依据 (65) 2.4 需求分析 (66) 2.5 系统设计 (67) 2.6 施工安装 (69) 2.6.1 桥架施工 (69) 2.6.2 管路施工 (69) 2.6.3 电缆敷设及安装 (70) 第三章配电系统 (71) 3.1 概述 (71) 3.2 用户需求 (72) 3.3 系统设计 (72) 3.3.1 UPS输入配电柜设计 (73) 3.3.2 UPS输出配电柜设计 (73) 3.3.3 UPS维修旁路配电柜设计 (74) 3.3.4 精密空调动力配电柜设计 (74) 3.3.5 动力配电柜设计 (75) 3.3.6 机房强电列头配电柜设计 (76) 3.4 施工安装 (83) 3.4.1 桥架管线施工 (83) 3.4.2 配电柜安装 (83) 第四章精密空调系统 (85) 4.1 项目概述 (85) 4.2 设计原则 (86)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图1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3.1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软件架构设计之通用架构模式

电子知识 软件架构(4)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doczj.com/doc/3b14140395.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 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Control 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强劲的心脏。如果需要更多功能通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解析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挑战与新发展 一、概述 随着企业数据中心建设的深化进行,企业业务数据集中密度越来越高,服务器存储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架构不断扩展,空间布局、系统布线、电力能耗压力不断增加。作为数据中心业务承载的大动脉,基础网络架构层面则直接面临着持续的严格挑战。网络基础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据中心变革提供了强大支撑动力,基础网络演进加快。 二、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的挑战与驱动力 1、高密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物理服务器、存储系统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数据中心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据集中、业务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高密应用系统的集中。同时,服务器与存储等IT设备计算处理能力遵循摩尔定律的增长,也使得数据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持续增强。 目前1Gbps~8Gbps级别的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接口成为主流,从而使得基础网络系统的千兆接入、万兆互联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标准。 新一代计算设备已经开始提供万兆接口,多核服务器已具备万兆吞吐能力,多万兆网络接口的服务器、存储系统开始在企业数据中心进行部署,计算能力迅速提升的同时也让面向网络的接入带宽需求过渡到万兆环境。 计算虚拟化的技术革新,使单一高计算能力物理服务器虚拟化成多个逻辑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效能以及对存储访问的高速吞吐。而由于等同于将此前的多个服务器应用系统叠加在一个网络接口下,网络流量急速提升,因此对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提出了相当于传统环境下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性能要求。 同时,在高密应用集中环境下,基础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更为苛刻。局部网络产生的故障,对数据中心提供服务能力的影响比传统环境要更为严重。传统数据中心的局部故障可能只对单一应用造成短时影响,而新的数据中心环境下,则是大量应用密集,故障影响范围扩大化。因此,对于网络变化的快速收敛、更强的故障自愈能力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平台的重要研究课题。 2、数据中心多个独立网络 数据中心发展建设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应用连接要求,逐步出现了多个独立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以太网交换网络:用于连接承载终端客户与业务服务器系统的数据访问,强调高速、可靠、安全、远端互联性、开放性,是当前标准化最普遍的基础网络形态。 服务器高速互联网络:多用于服务器高速集群互联,在大多数条件下使用以太网进行承载;但在某些特殊要求应用环境下,使用Infiniband(简称IB)网络进行集群互联。IB的特点主要是时延小,不丢包。IB的低时延在于转发机制为cut-through模式(传统以太网交换机为store-forwarding模式),可达200纳秒。同时IB通过credit机制进行端到端流控,使得网络突发大流量得到平缓,数据保持在服务器接口而避免流量丢失。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方案概述 (2) 1.1. 建设背景 (3) 1.2. 当前现状 (4)

1.3. 建设目标 (5) 第2章方案设计原则 (7) 2.1. 设计原则 (7) 22 设计依据 (8) 第3章数据中心方案架构 (9) 3.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9) 3.2大数据处理设计 (16) 3.3大数据存储设计 (23) 3.4安全设计 (25) 3.5平台搭建实施步骤 (30) 3.6物理架构设计 (31) 第4章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组成 (34) 4.1. 防火墙设计 (34) 4.2. 接入层设计 (34) 4.3. 网络拓扑 (35) 第5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组成 (36) 5.1. 机柜系统设计 (36) 5.2. 制冷系统设计 (38) 5.3. 供配电系统设计 (43) 5.4. 模块监控系统设计 (47) 第6章运维方案 (53) 6.1. 技术和售后服务 (53) 6.2. 售后服务项目 (53) 6.3. 售后服务项目内容 (53) 方案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之一,伴随着数据集中在教育业信息化的逐渐展开,数据中心在企业和信息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教育机构信息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教育机构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教育机构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在教育机构新型客户服务模式下,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效地支持后台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服务手段。 这对教育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全面安全,高效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究

基于分层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探 究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属于是一门新兴的科学, 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 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 建立正确的数据, 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 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MIS)由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处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该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和选择信息、对于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衡量M IS 的优劣, 主要通过以下标准:需求信息的确定性与有效性、信息的可采集性与可加工性、能否通过程序为管理人员提供有用信息、能否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进行分析与判断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同时, 必须考虑到随着信源、信宿、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的变化, 评价MIS 的标准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使得信息处理的方法与要求也随之改变,如何在发展中使得现有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变化, 保持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一直是MIS 面临的挑战之一。

1 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由于MIS 的基础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 因此MIS 必然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在为使用单位带来很多的优越性的同时, 也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概括起来, 目前, 采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 大都面临以下新的需求: (1)随着M IS 的深入, 各种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逐步提高, 同时,M IS 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安全要求。 (2)管理对信息数据统一查询、提取、管理的需求,种类日益增加, 数量日益庞大, 要求的速度越来越高。 (3)对经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缺乏集成,难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内外用户提供全面、详细、快速、准确的信息。 (4)目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支持的功能还局限于事后追踪, 还不能够支持如:辅助决策与机器学习等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管理信息系统的功效, 就必须结合技术发展的成果对于信息系统来进行重新思考。 2 现代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MIS , 同时易于进行功能的扩充, 需要利用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来进行MIS 架构的重新分析与设计。软件架构理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它代表的是面向系统的高层结构指导思想, 是对软件系统结构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对于设计大型复杂的应用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软件体系结构的思想来设计架构,

EMC_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EMC DMX存储的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 一.DMX存储概述 DMX存储硬件的物理与逻辑架构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将一个lun 的io 最大限度分摊给硬盘,DAE盘阵的环路; 一个lun 的io 同时也平均分摊给后端的存储cpu . 从后面文档设备连接的介绍可以知晓. DMX的架构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打散数据以达到性能最大化;性能最大化的硬件配置是一个控制柜加两个与控制柜存储cpu端口直连的磁盘柜; 存储卷vol 以及4个vol meta(绑定) 条带化以后就避免了热点(hot block) 读写的问题. 将任何一个lun的读写io 操作做到由最多的硬件资源来支撑. 硬件资源主要是硬盘,DAE盘阵环路,存储cpu,存储缓存. DMX存储安装配置是通过加载预先配置好的bin file 来部署的; bin file 定义了物理架构与逻辑架构的配置定义整个存储当前硬件配置如何被使用规划好,以后修改配置就得重新装载bin file 也就是重新配置整个存储. Bin file的加载以及整个存储的管理通过console服务器上的软件symmwin来操作,console服务器通过电话线moden 与EMC 支持中心连通. EMC技术人员通过电话线的拨号拨入方式可以做到完全掌控存储设备. 本文档关注存储设备架构方面,管理方面的gk盘,ecc等不做赘述. 二.E MC DMX 存储的物理架构 1.存储外观及各个模块介绍 (1)外观 DMX由一个控制柜加磁盘柜组成, 通常带2个或者5个磁盘柜 我们公司为了性能最大化,配置满配的前端后端卡,只挂2个磁盘柜.再扩展磁盘 机柜只增加空间,性能不增长.

, BAY BAY (2)物理构成模块图示: (打开机柜门前视图)

分层架构模式.NET架构和模式

分层架构模式:.NET架构和模式 疯狂代码 https://www.doczj.com/doc/3b14140395.html,/ ?:http:/https://www.doczj.com/doc/3b14140395.html,/Programing/Article60049.html 什么是架构 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通常被称为架构指可以预制和可重构软件Software框架结构架构尚处在发展期对于其定义学术界尚未形成个统意见而区别角度视点也会造成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区别理解以下是些主流标准观点 ANSI/IEEE 610.12-1990软件Software工程标准词汇对于体系结构定义是:“体系架构是以构件、构件的间关系、构件和环境的间关系为内容某系统基本组织结构以及知道上述内容设计和演化原理(principle)”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认为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是软件Software设计过程中超越计算中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个层次体系结构问题包括各个方面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协议、同步数据存储给设计元素分配特定功能设计元素组织规模和性能在各设计方案的间进行选择Garlan & Shaw模型基本思想是: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构件(component),连接件(connector)约束(constrain)}.其中构件可以是组代码如模块;也可以是个独立如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件可以是过程、管道、远程过程(RPC)等用于表示构件的间相互作用约束般为对象连接时规则或指明构件连接形式和条件例如上层构件可要求下层构件服务反的不行;两对象不得递规地发送消息;代码复制迁移致性约束;什么条件下此种连接无效等 有关架构定义还有很多其他观点比如Bass定义、Booch & Rumbaugh &Jacobson定义、Perry & Wolf模型[7]、Boehm模型等等虽然各种定义关键架构角度区别研究对象也略有侧重但其核心内容都是软件 Software系统结构其中以Garlan & Shaw模型为代表强调了体系结构基本要素是构件、连接件及其约束(或者连接语义)这些定义大部分是从构造角度来甚至软件Software体系结构而IEEE定义不仅强调了系统基本组成同时强调了体系结构环境即和外界交互 什么是模式 模式(Pattern)概念最早由建筑大师Christopher Alexander于 2十世纪 7十年代提出应用于建筑领域 8十年代中期由Ward Cunningham和Kent Beck将其思想引入到软件Software领域Christopher Alexander将模式分为 3个部分:首先是周境(Context也可以称着上下文),指模式在何种状况下发生作用;其 2是动机( of Forces),意指问题或预期目标;其 3是解决方案(Solution),指平衡各动机或解决所阐述问题个构造或配置(Configuration)他提出模式是表示周境、动机、解决方案 3个方面关系个规则每个模式描述了个在某种周境下不断重复发生问题以及该问题解决方案核心所在模式即是个事物(thing)又是个过程(process)不仅描述该事物本身而且提出了通过怎样过程来产生该事物这定义已被软件Software界广为接受 软件Software模式应用对软件Software开发产生了重大作用主要表现在: 软件Software模式是人们在长期设计软件Software、管理组织软件Software开发等实战中大量经验提炼和抽象是复用软件Software设计思路方法、过程管理经验有力工具模式类似于拳击中组合拳它提供了系列软件Software开发中思维套路如通过模式使用有利于在复杂系统中产生简洁、精巧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创建卡类型表 create table会员卡(类型编号int primary key, 类型名char(10), 有效天数char(10), 价格money ); --创建机械表 create table机械(机械编号int primary key, 机械名称char(10), 使用介绍ntext ); --创建管理员表 create table管理员(管理员编号int primary key, 姓名char(10), 登录密码nvarchar(10),

); --创建教练表 create table教练(教练编号int primary key, 姓名char(10), 性别char(4), 年龄char(3), 电话号码nvarchar(20), 登录密码nvarchar(10), Constraint c1 check(性别in('男','女')) ); --创建课程表 create table课程(课程号int primary key, 课程名char(10), 课程简介ntext,,

机械编号int, constraint s1 foreign key(机械编号)references机械(机械编号) ); --创建活动表 create table活动(活动编号int primary key, 活动主题char(20), 活动内容ntext, 活动时间timestamp, 活动地点char(20), 组织者char(10) ); --创建分店表 create table分店(分店编号int primary key, 分店名称char(20),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三篇 篇一:软件架构设计之常用架构模式 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是使用最多的架构模式,通过分层使各个层的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定义的接口使各层之间通讯,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分层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分层,一般意义的分层。严格意义的分层是n+1层使用n层的服务。而一般意义的分层是上层能够使用它下边所有层的服务。领域驱动设计的分层定义:UI层,UI控制层,服务层,领域层,基础设施层。 2.MVC架构:MVC架构相信做软件的都听说,主要是为了让软件的各部分松耦合,现在好多根据MVC思想构建的框架如:Spring MVC,Structs2,https://www.doczj.com/doc/3b14140395.html, MVC等。MVC是Model View Control的简写,他的原理是什么那,比如拿web来举例吧。当一个web请求来了以后View接收这个请求,随即把请求转发给Control进行处理,Control通过分析请求的类型等信息决定加载哪些Model,当Model加载完成以后Control通知Model已经加载完毕,这是View就去读取Model数据进行显示自己。MVC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P,因为MVC的View跟Control和Model 都有耦合关系所以为了解除View和Model之间的关系,View不直接读取Model 而是通过Control来转发View需要的数据。还有一个衍生架构叫MVVP,就是增加了一个View Control的层,用来辅助视图的生成,这样View的功能更加简单只是用来显示不包含其它的功能,而且有了View Control使多视图或替换视图很方便。MVP微软的WPF就是使用这种架构。 3.微内核架构:微内核架构就是做一个稳定通用的内核,也就是给软件设计一个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

系统架构分层设计

系统架构分层设计 本文讨论关于项目系统架构的拆分模型,阐述每个层次(layer)的作用,以及面向SOA编程提供服务的方式。

服务端架构解决之道 大家看到这张图,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体现传统的服务端软件。最下层是操作系统,通常是Linux,最上层是我们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在服务端架构,很习惯用增加一个架构层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缓存层、数据访问层。在架构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搭建不同层次的衔接环节,使架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即时堆成这样,它依旧是非常合理的。 MVC Framkwrok

# Model与Controller通信 Model与Controller之间是用实线表示,这表明Model并不能随意的访问Controller,但是有时Controller是需要接收Model层的消息的。在MVC模式中,要实现Model层到Controller层的通信,使用了一种类似广播的方式。Model中数据变化时,Model会发出一条广播,然后对这个Model感兴趣的Controller就会收到广播并告诉对应View改变现实方式。

MVC中的Controller,即控制器,控制着整个程序的逻辑和Model如何显示到View层。Controller把Model和View连接起来,让我们可以在View上看到Controller想要Model层现实的样子。 # View与Controller通信 在程序过程中,View层其实是需要与Controller通信的,当然View层不可能直接调用Controller的某个方法来处理用户点击事件,因为View不知道该使用Controller中的哪个方法。因此,使用了一种叫做Target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Controller会事先告诉View,如果触发了某个事件,View就会把这个动作转给Target。然后Controller运行完该方法,处理好这个时间以后就会告诉Veiw。

物理-逻辑结构

1.1、物理结构:由构成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文件组成,它是从操作系统的角度来分析数据库的组成,在操作系统中可以看得到的文件,也就是说它是数据库在操作系统中的存储位置。常见的物理结构包括:控制文件、数据文件、重作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初始化参数文件、还有其它文件(密码文件、报警日志文件和后台及用户跟踪文件)。 1.2、逻辑结构:描述数据库从逻辑上如何存储数据库中的数据。它是从数据库的角度来分析数据的逻辑存储。常见的逻辑结构包括:表空间、数据段、扩展区间、块构成。需要明白的是: *1、数据库逻辑上是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组成的,常见的表空间包括:系统表空间、系统辅助表空间、UNDO表空间、临时表空间、用户表空间 *2、表空间与数据文件是物理上的一对多的关系,既一个表空间对应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但是一个数据文件只能属于一个表空间 *3、表空间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与逻辑结构相连接 2、物理结构 2.1、控制文件(Control files):主要记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及其他的一些控制信息,如数据库的名称、数据文件、日志文件的名称及位置。通常oracle会保留多个控制文件副本,并分别放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一旦其中的某个控制文件损坏,则可以通可其它的副本进行启动。 参数文件init.ora记录了控制文件的位置 控制文件包括如下主要信息 ?数据库的名字,检查点信息,数据库创建的时间戳 ?所有的数据文件,联机日志文件,归档日志文件信息 ?备份信息等 有了这些信息,Oracle就知道那些文件是数据文件,现在的重做日志文件是哪些,这些都是系统启动和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他是Oracle运行的根本。如果没有控制文件系统是不可能启动的。控制文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采用多个镜相复制来保护控制文件,或采用RAID 来保护控制文件。控制文件的丢失,将使数据库的恢复变的很复杂。 控制文件信息可以从v$controlfile中查询获得 SQL> select * from v$controlfile; STATUS NAME ------- -------------------------------------------------------------------------------- C:\ORACLE\ORADATA\ORCL\CONTROL01.CTL C:\ORACLE\ORADATA\ORCL\CONTROL02.CTL C:\ORACLE\ORADATA\ORCL\CONTROL03.CTL 2.2、数据文件(Data files),注意可以与后面讲到的表空间进行对比, 数据文件的详细信息记载在控制文件中。注意:SYSTEM表空间是不允许脱机的。在进行数据库恢复时,很多时候需要先将故障数据文件脱机。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查看数据文件: SQL> select name,status,enabled from v$datafile; NAME STATUS ENABLED

IPDC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在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服务器是最主要的组件。我们认为,随需应变时代的企业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可 以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提供稳定、先进、易于扩展、可以灵活运用资源、可以通过高效的管理手段提高 运转效率的基础架构平台。由此,我们将利用业界最先进的服务器技术来构建客户的数据中心。这些技术 和解决方案包括: 服务器及服务器整合:主要有向上整合和向外整合两种不同的方式,前者比较适合数据库服务器应用,后 者比较适合前端服务器应用。 其中主机和 UNIX 服务器整合利用逻辑分区功能进行物理整合,把多台独立的物理设备整合到少数有限的 大型设备,而且每个分区或虚拟机的资源可以根据业务的需求动态调整。 Intel 服务器整合则是利用刀片 技术,对于大量的边缘前端应用(例如 Web 服务器、 DNS 服务器、代理服务器等),用高密度、低成本 的刀片服务器整合。 VMware :对于运行在 PC 服务器上的大量分散小型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使用 VMware 软件,集中到少数的高端 PC 服务器上。 数据存储:针对客户的应用和数据容量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架构( 存储解决方案中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存储架构的融合,我们常常采取 客户的数据存储。而存储局域网 SAN 解决方案中,我们也将选择 施企 业网络化的存储。对于网络化的存储的理解,我们认为网络化的存储是 分层次的构架、多级的架构和 虚拟化的架构。我们也正是利用分层次的存储架构来集成和整合位于不同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数据;利用多 级的存储使得整个信息的生命周期里数据具有延展性;而存储的虚拟化为用户带来的是便捷、易用和资源 的最大化利用率。 备份及灾难恢复: 随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的积累, 企业的信息资产对于企业永续经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我们提供不同级别和层次的容错解决方案,涵盖了数据级、应用级和业务级三个不断升华的层面。 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业务类型,我们可以为客户建议相应的 RPO (恢复目标点)和 RTO (恢复时 间点),从而搭建相应的备份基础架构,这些备份的模式包含 LAN 、LAN-Free 和Server-Less 。目前,很多 的业务应用系统要求 7*24 小时不间断的运行, 这本质上代表着备份窗口越来越小, 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是 D2D2T 和虚拟磁带库的备份方案, 在这些技术层面上, 我们都有相应的积累和经验。 在不同的地域范围 和广域网链路上( SDH 、 IP WAN 、 MSTP 和 DWDM )实现数据的同步镜像或异步复制是我们针对远程数 据备份和恢复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为数据中心业务而优化的网络是连接数据中心各类主机服务器的网络,这些服务器 中有一些是需要小型广播域和隔离的第三层接入,有的是需要具有第二层的邻接关系的网络连接,数据中 心的网络基础架构必须能够根据不同的服务器和应用类型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不仅如此,顺应 PCI-X 和PCI-Express 网卡的广泛采用,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可以支持 10/100/1000Mbps 的连接甚至是10G 以 太网连接。我们理解的数据中心网络优化包括 PVLAN 、 VRRP 或 GLBP 、 Jumbo 帧支持。支持 IGMP 监听 v1, v2和v3,为数据中心部署组播应用带来的便利;支持安全的数据中心如 DoS/DDos 保护。另外数据中心的网络还应该支持基于 RMON 的应用性能分析。 应用支撑平台:考虑到目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业务流程性强、业务流程变化快,因此业务应用系统要求能 灵活应对变DAS 、NAS 和 SAN )是我们数据中心 NAS On SAN 的整合解决方案来优化 FC SAN 和 IP SAN 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 RACLs 、 VACLs 和 PACLs 及

几种常用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几种常用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 虽然软件体系结构已经在软件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定义。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对软件体系结构进行了刻画,较为典型的定义有: Dewayne Perry和A1ex Wo1f曾这样定义:软件体系结构是具有一定形式的结构化元素,即构件的集合,包括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处理构件负责对数据进行加工,数据构件是被加工的信息,连接构件把体系结构的不同部分组组合连接起来。这一定义注重区分处理构件、数据构件和连接构件,这一方法在其他的定义和方法中基本上得到保持。 Mary Shaw和David Garlan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层次,这一层次超越计算过程中的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体系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和全局控制、通讯协议、同步、数据存取,给设计元素分配特定功能,设计元素的组织,规模和性能,在各设计方案间进行选择等。软件体系结构处理算法与数据结构之上关于整体系统结构设计和描述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全局组织和全局控制结构、关于通讯、同步与数据存取的协议,设计构件功能定义,物理分布与合成,设计方案的选择、评估与实现等 Kruchten指出,软件体系结构有四个角度,它们从不同方面对系统进行描述:概念角度描述系统的主要构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块角度包含功能分解与层次结构;运行角度描述了一个系统的动态结构;代码角度描述了各种代码和库函数在开发环境中的组织。 Hayes Roth则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系统规范,主要包括用其行为来描述的功能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接口和关系。 David Garlan和Dewne Perry于1995年在IEEE软件工程学报上又采用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