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最新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最新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最新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外国诗三首之《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普希金、狄金森、裴多菲三位诗人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

3.李杰三首诗中的意象、意境,感受诗人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致大海》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3.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幻灯片打出)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似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别林斯基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的美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击剑一样坚强有力。”高尔基说:“我开始读普希金的诗,如同走进了一片树林的草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到处充满着阳光。”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奥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到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第二次流放)。他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尔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a.放课文录音。

b.学生集体朗读全诗。(这首诗歌是通过诗人与大海的真情对话来抒发自己压抑郁闷之情的,朗读时一定要饱含深情,语气略带哀歌式的情调。

c.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把握这首诗歌的层次。

明确: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第二部分(3——13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大海的眷恋及对自由的渴望。第三部分(14、15节),写诗人从大海身上,汲取了一种精神力量,将要为自由奋斗不息。2.重点讲解:

(1)一个同学读1——7节,其他同学思考:诗中用了那些意象来描绘大海的特点与个性?诗人为何如此热爱大海?

明确:诗人用一组意象“波浪”“容光”“喧响”“岸边”“音响”“寂静”描绘大海。着意刻画了大海的美丽(“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大海的人情味(“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大海的深远(“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大海的阴沉(“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最重要的是展现了大海的精神:时而“寂静”“温顺”,时而“反复无常”“任性”“无法控制”。所有这些大海的品性,唤起了诗人对“自由奔放”大海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此时“大海”已不单是自然意义上“大海”,而成了自由精神的象征。(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明确:诗人以深情、热烈的笔调对大海的歌颂和礼赞,反映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赞美和渴望。(3)诗人面对自由奔放的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试分析产生这种情感的真正根源。明确:自由奔放的大海,勾起了诗人坎坷人生历程的回忆。包括“隐秘的愿望”“未能如愿以偿”所带来的“苦恼心伤”。这实际是诗人失去自由后的内心表白。联系写作背景可知,造成诗人压抑、郁闷心情的真正原因应是专制制度下的黑暗现实。

(4)一个学生读8——13节。教师提问:诗人在诗中为什么联想到了拿破仑和拜伦两个人?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先请同学们谈谈个人的看法,然后出示幻灯片:

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青年时代,拿破仑信奉卢梭的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思想。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于1792年来到巴黎,曾一度接近雅各宾派,1793年在攻克土伦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被授予准将军衔。1795年10月5日临危受命,迅速果断地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授少将军衔,担任巴黎卫戌司令。次年,被督政府任命为意大利军团总司令。1799年11月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统治,就任第一执政。随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胜利,拿破仑个人统治地位日益巩固,同时也日益背离大革命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原则。1804年放弃共和制度,建立法兰西帝国,自任皇帝,恢复等级制度和贵族称号,实行分封制。拿破仑执政期间对外战争频繁,多次打败数量上占优势的欧洲各国联军。1814年初反法同盟军队攻入法国境内,4月,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3月从厄尔巴岛逃出,在法国人民和军队的拥戴下重返巴黎。驱逐了复辟的波旁王朝,6月,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打败,再次被迫退位,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卒于该岛。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去世,普希金得到这个消息后,思潮起伏,于6月18日创作了著名的抒情诗《拿破仑》。诗中,普希金公正地谴责了这位给人“留下了血腥的记忆”的“君王”,揭露了他曾作为“暴君”的“贪得无厌”和“出奇制胜的凶残”。但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深刻的历史理解咏叹了拿破仑的历史贡献,回顾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诗人崇敬地称拿破仑孤寂的死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殒灭”,称他“赫赫英名”的“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诗人站在历史的制高点肯定了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恶果,激发起俄国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

拜伦是英国一位具有叛逆性格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它与压迫和奴役人民的社会势不两立,曾骄傲地宣称“我可以独立兀立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在他看来,为自由而献身无比美好,他说:“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灿烂。”对自由的热忱使他成为一个自觉的自由使者,他曾不顾个人安危支持欧洲弱小民族的民主主义运动。他先后到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在争取自由斗争的一线,忘我地支持被奴役者。1823年秋天,拜伦曾率领自己招募的一支军队,乘自己出资武装的一艘战舰,远征巴尔干,声援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同志的民族解放斗争,并亲任远征军统帅,拜伦劳心竭力,最后病死在战争前线的阵地上。

明确: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着。他们都有大海般召唤自由的品质,诗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里,诗人、大海和逝去的英雄三者融为一体,“难解难分”。诗人借此,一方面反映了他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反映了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时的彷徨和失望。诗句“世界空虚了……”“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正体现了这一点。(5)学生集体朗诵最后两节诗,思考并讨论:这两节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两节诗写诗人对大海的深情告别。“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我要把你……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说明诗人并未消沉,而是充满激情、力量和斗志,决心把大海的精神带向自己足迹所到的地方。

3.欣赏品味:

学生将自己认为诗中最精彩的地方(诗句、表现手法等)做些分析,然后师生共同评价。

四.布置作业:1.熟读《致大海》这首诗,能达到背诵的程度。2.朗诵《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我愿意是急流》,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2.引导学生自读《篱笆那边》,多角度理解“草莓”“篱笆”“上帝”等关键词语的指代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爱情的确是文学作品历久弥新的主题。但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诗人对爱情的关照方式往往不同。在我们学过中国当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后,本节课,我们将在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对爱情的理解。

二.解题:裴多菲(1823——1849),是19世纪匈牙利的爱国民族是人,曾领导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并最终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死时年近26岁。他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八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他的诗作多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号召人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著名的作品有《自由与爱情》《贵族》《老旗手》等。在诗歌表现形式方面,他继承了匈牙利民歌的传统,建立了自由、明快的民族诗歌,为其民族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我愿意是急流》不同其他诗作的战斗风格,而是一首充满了温情和热爱的抒情诗。

三.引导学生自读《我愿意是急流》

1.听朗诵录音(flash),然后学生齐读。

2.学生自有朗读,思考下面问题:

(1)诗人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我”和“我的爱人”?两组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诗人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阳刚之气而又略带苍凉的景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这是一组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此处加板书)

(2)诗人用哪些词语将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

明确:用“我愿意”和“只要”。

(3)如此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献身精神。

(4)诗人为何选择如此多的意象表达对爱情的态度?

明确:诗人选择的“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丰富多彩。上至天空,下至河流山谷,意境开阔,画面舒展,不仅表达了诗人开阔、奔放的胸怀,也将诗人爱情的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

(5)两组意象交融层进,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两组意象层层递进,相互对照交融,既表现了诗人为了“至爱之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的精神,诗人愿意迎接各种艰险的考验和打击,而为自己的爱人营造一片安详平和的环境,让他的爱人愉快地散发着温馨的气息;同时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

这首诗歌我们既可以看成是诗人对爱情的表白,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四.比较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和本诗中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明确:《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常相厮守,“我”有可以显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中表达了与之迥异的对爱的理解。诗人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认为只有在人格价值的各自独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五.引导学生自学《篱笆那边》

1.作者介绍:狄金森(1830-1886),美国诗人。生于安贺斯特。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出户,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作诗。她生前只有八首诗公开发表过,其余1800多首都是她死后三十年内由其亲人整理并陆续出版的。诗风独特,篇幅短小,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大都抒发她对人生、爱情、艺术、死亡等方面的看法。

2.学生集体朗诵诗歌,并思考以下问题:

a.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b.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诗中的草莓有没有象征意义?你认为可以象征什么?

明确:草莓象征世间美好的事物。友谊、爱情、婚姻、自由的生活等。

c.“我”想不想爬过篱笆?能不能爬过?爬过了没有?为什么?明确:她既想爬过,也能爬过,但最终没有爬过。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d.刚才说,草莓代表想得到的美好事物,那么,上帝又代表什么呢?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禁锢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上的化身。e. 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最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布置作业:拓展思维,写作训练:

1、从习惯势力、清规戒律、保守思想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角度。

2、从“上帝”也是被禁锢者的角度。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3、反其义而用之。从必要的规则、纪律不可缺少的角度。

(任选一个角度,或开拓其他角度,写一篇读后感。)

七.板书设计:《我愿意是急流》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我愿意是←废墟爱常青藤→(只要)我的爱人

↖草屋火焰↗

↖云朵夕阳↗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及本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意象的能力,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语言,领会对比、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感受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意象领会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点拨法 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评分表、微视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提起裴多菲大家也许感到陌生,但是这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说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2分钟) 二、作者简介及解题(5分钟)

1、你们对裴多菲了解多少呢?各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谈。 2、老师简要介绍 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我的歌》、《爱情与自由》、《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PPT1展示) 3、题解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舒婷追求人格独立、彼此平等爱的宣言——《致橡树》,今天要学习裴多菲炽热的爱的表白《我愿意是急流》,(板书题目与作者)大家知道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 学生回答后明确: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而富有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感情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写下了一首又一首情诗,如《致尤丽娅》《你爱的是春天》《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等,这些情真意切的诗篇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三、分析诗作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的诗篇也多是美妙而浪漫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去感受那份纯真、炽烈的爱的表白。 (一)、分析意象,品味情感(18分钟) 1、名家范读,整体感受,想象画面之美(PPT2) 明确:听视频中朗诵的时候,要想象诗的画面之美,同时画出诗歌中的停顿、重音。 2、自由读(PPT3)

(完整版)《致大海》教案

普希金《致大海》 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随处可见。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为濒海国家,古往今来一大批的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由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不同时期的大海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感受一下普希金笔下的大海。 普希金他既写诗歌又写小说,普希金其实他只活了三十多岁,37、38岁。普希金最后去世是以一种非常离奇的方式去世的。他跟别人决斗,他被别人给杀死了。那么决斗是怎么个样子的呢?决斗是非常流行于当时欧洲的一种方式,比如两个人有矛盾了,他们约一个时间,找一个证人,然后证人给他们各量十步,决斗双方各离证人十步,这是决斗的一方,这边又是决斗的另一方,然后通过一种方式,比如说投掷硬币这种方式来决定谁先开枪。决定好了,那么假如说我跟某某决斗,掷硬币是我先开枪,于是我就朝着某某啪开一枪,假如说没打死他,某某就该朝我开枪了,如果都没打死,然后我在朝他开一枪。 普希金他被看作俄国诗歌的太阳,又被看做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俄国文学,以前我们讲的一般都是中国的。 首先,今天我们把沙皇俄国这个国家叫做什么?俄罗斯。俄罗斯之前叫做什么?苏联,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苏联之前就是沙皇俄国,也就是俄国,它又被称作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他基本上是什么时候呢? 沙皇俄国(1546-1917)其实这个时期在后边已经被看做是俄罗斯帝国了。这时的俄国是一个封建国家,就像我们中国的唐宋元明清。当时的俄国是农奴制。农奴制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农奴主或者说相当于中国的地主,普通老百姓靠从地主那租来的地养活自己,劳动所得绝大部分是要上交给农奴主的,自己只能留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老百姓是没有自由可言的。普希金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反映当时农奴社会的黑暗。 一、普希金简介 1、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2、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3、生于莫斯科没落的贵族家庭 4、12岁进入皇村学校,在此时就表现出他卓越的诗歌才能。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十二月党人(当时有很多很多贵族子弟在皇村学校学习,本来沙皇俄国是想培养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后代,但是没想到这些贵族子弟他们在这里密谋,想要推翻农奴制,普希金跟这些人走得非常非常近,他们在十二月发动了一场政变,但是没有成功,所以说把它称为12月党人,就好像八一南昌起义,是按时间来算的)及其明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 5、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 那么普希金当时地位已经很高了,所以一般的人不敢拿他怎么样,不敢杀他。他被派到了俄国南部的一个比较小的地方任职,也就是变相流放。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直接影响到他的命运。这首自由颂深深地刺伤了当时的沙皇统治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自由颂的节选,我们来看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一、新课导入 爱情,是最能激荡人心灵的、也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在你们心目中,爱情是什么?请你用一个比喻句来说明。请学生回答。 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爱情令人痛苦。爱情啊,你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回答吧! 二、简介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19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184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生活,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广为流传。 裴多菲的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当代人民的斗争。他曾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三、创作背景 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其中包括《我愿意是急流》,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1课《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赏析法 预习布置 1.自查背景资料。 要点:A、裴多菲的生平和创作。B、本诗的写作背景。C、裴多菲的代表诗作。 2.朗读诗歌。 要点:A、感受诗歌情感。B、品味诗中美点。C、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音乐,深情地)前面我们学习了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感受了她独立平等、甘苦与共的爱情誓言,今天我们继续在爱的海洋里徜徉,一起来感受另一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看看这位热恋中的男性诗人,他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美听。 1.学生交流查找资料。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 相关资料参考: 裴多菲是19世纪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800多首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 在匈牙利文学乃至其整个民族的发展史上,裴多菲都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奠定了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基石,继承和发展了启蒙运动文学的战斗传统,被人誉为“是在被奴隶的鲜血浸透了的、肥沃的黑土里生长出来的‘一朵带刺的玫瑰’”。一个多世纪以来,裴多菲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得到了全世界进步人士的公认。 2.听范读。要点:整体感受,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缠绵而坚定美好 三、美读。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流畅。 师:听了这首诗,同学们感觉怎样?(美) 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样用声音把它的美表现出来呢?(读)对!美诗就要美读,那怎样才能算美读呢?第一关就是把它流畅地读下来,并且不读错字,不漏字添字。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等会儿让同学们来试试!(抽平时朗读较差的几位学生读)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那大家想不想再闯第二关? 2.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师:美学家朱光潜说:“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究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个门外汉。”我想,同学们应该都不想做门外汉吧,那我们就进门瞧瞧?下面完成美读第二关:有节奏地读。请同学们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这首诗的节奏标注出来。(让一生起来读,教师适当点拨,然后整体朗读) 3.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朗读水平不同类的学生诵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致大海(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致大海(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致大海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诵,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四、媒体设计: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驰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1.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2.背景介绍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 2.了解裴多菲的简历及其创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三、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 2.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进行比较,这样可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 一、导言 爱情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复杂最微妙的关系,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下无尽动人诗篇。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爱情诗。(幻灯显示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二、诗人小传及解题 (点击小标题:诗人小传及解题)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参加卫国战争1849

年7月英勇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头上,年仅26岁。 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回主页) 三、整体感知 (点击小标题:整体感知) 1.学生依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将这首诗歌自由朗读一遍。(点击背景音乐标志) 强调:情感处理恰当。 2.正音(点击出现) 窠:kē 讨论用何情感朗读。 学生答。 老师小结。参考:强烈情感、缠绵的倾诉、深情恋情、浓烈情感、由衷、一往情深、幸福无比、温情和热爱等等。 3.请大家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及相关画面的欣赏,注意其情感处理。(点击配乐朗诵页面――注意朗诵时页面自动播放,莫点击) 4.老师提示学生朗读时,要声情并茂,应象示范朗读那样,语速缓慢,充满深情。 请生深情地将本诗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情感。(点击朗诵练习跟读页面) 5.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这首诗里面作者向爱人展现的是怎样的情怀? 学生思考回答。(幻灯显示:这是怎样的爱情?) 老师总结:纯洁高尚,坚贞不渝,牺牲自己,由衷奉献,无私无悔,崇高悲壮。 (幻灯显示:牺牲自己,由衷奉献)(回主页)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 (点击小标题:重难点突破) 1.诗贵含蓄,除少数直接抒情,绝大多数都是非直陈式,多要通过比喻,通感,双关,隐曲,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为情感的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像。本诗也非空泛地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营造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思考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爱人”?(点击显示:我爱人) 学生回答。 师小结(幻灯显示板书) 我爱人 急流、小河——小鱼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 阅读与鉴赏 3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意象和意境,展开联想,感受诗人丰富深厚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以及诗人由此书法的情感所给予的启示。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并深入理解诗中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经典的诗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所要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则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面,默读全诗一遍。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默读完了,现在大家看着课下注释2,把裴多菲的生卒年相减,发现了什么?(裴多菲只活了26岁),是的,裴多菲的一生非常的短暂,但是短暂的一生并没有阻挡他绽放人生的华彩。在裴多菲的一生当中,他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叙事诗,他被誉为是匈牙利的“抒情之王”。(教师范读,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想像诗歌当中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歌当中的情感。) 三、深入赏析: 刚才大家听了老师的朗读,对这首诗歌有什么感觉呢?(学生感觉诗歌美,诗歌令人感动。)其实,一首好诗,它既有说不出的美,也有说得出的美。那么我们就深入赏析,看看这首诗美在哪里。 (1)在深入赏析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意象。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凝聚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一连串的意象是《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在我们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中,“橡树”则是诗

《致大海》教案

《致大海》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致大海》教案、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掌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

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儿您能够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致大海》教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她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不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掌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掌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考虑,从而掌握诗歌的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学生边轻松诵读边圈点考虑,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与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缅怀英雄拿破仑与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爱情诗二首: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学案》word教案

爱情诗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的文体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3、通过诗歌中意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方案 一、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理解领悟诗歌中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71 年开始发表诗歌,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等多种。代表作有《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 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1982 年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1979—1982 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诗风细腻而沉静, 哀婉而坚强,具有抒情、浪漫、朦胧的女性风格。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写于1977 年,女诗人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裴多菲(1823—1849)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了800 多首抒情诗,8 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他的《自由与爱情》一诗被白莽译为《爱情与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我国流传甚广。《我愿意是急流》写于1846 年,是裴多菲献给未婚妻尤丽娅的一首情诗,作为一首向自己爱人表白爱情的诗,诗人以流畅的言辞抒发了诗人心中对爱人热烈诚挚的爱,始终一系列对称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 2、文体知识: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常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 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生字词汇 霹.雳.流岚.虹霓.雾霭.慰藉.炫.耀红硕. 籍.贯和蔼.藤.条稠.密做窠.戟. 4、语句理解 (1)如果说“红硕的花朵”表现了女性的热情美丽,那么“沉重的叹息”该如何理解呢?

最新整理普希金《致大海》教案-2篇

最新整理普希金《致大海》教案-2篇 普希金《致大海》教案 1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情的手法。 2. 体会诗歌中联想的重要作用及对主题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 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问题研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诗歌的王国中,外国诗歌同样具有无穷的感召力与感染力,一些世界著名诗人对世界文学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同学们,你们读过外国诗歌吗?(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外国诗人及其代表作。)是的,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裴多菲等,他们的诗歌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诗。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一生写了近 900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24年夏天,普希金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做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了这一篇诗作--《致大海》。 三、教师范读,学生伴随着音乐(《海之诗》)自读。 诵读时提示学生:全诗抒情气氛浓厚,感情强烈而又深沉,诵读时,要注意把握全诗感情的基调和变化。 四、合作探究,研习课文。 1. 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致大海》是诗人在流放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以及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4 作者: 加入日期:13-12-01 教学目的 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2、通过诵读、欣赏诗歌,培养我们对外国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将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诗中塑造的是与爱人并肩站在一起的形象,表达的是对爱情的一种理解:独立、平等、忠贞不渝。我们还记不记得,《致橡树》中有一组意象,“清泉、险峰、日光、春雨”代表的什么样的爱情观?——是无私奉献的爱情观。 虽然舒婷对这种爱情观作出了否定,但有一位诗人却赞美了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 2、介绍作者与背景: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提起这首百多年来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人们便会想起它的作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这位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诗人是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切与赞扬的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英勇斗士。 裴多菲于1823年1月1日生于屠户家庭,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了他们的悲惨生活。 裴多菲于184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采用民歌体写诗,在形式上加以发展,语言上加以

提炼,创作了不少名篇。他歌颂大自然的美,草原上的牧羊人,多瑙河畔的渔夫和田野里劳动的男女青年,他运用的经过提炼的人民语言和民歌形式,为人民所喜爱。 诗人为自由而斗争,也为爱情而歌唱。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1848年初,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相继爆发革命。以裴多菲为首的佩斯激进青年于3月15日发动了起义。从此爆发了1848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次革命的目的是废黜封建制度,并把匈牙利从奥地利统治下解放出来。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发动军事进攻,革命遭到失败。裴多菲的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比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的全部过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领导的反抗俄奥联军的战斗,同年7月31日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鲁迅语),为祖国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裴多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我愿意是激流》写在诗人和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当然,这首诗也可以有多种解读。 3、朗诵诗歌,男生齐读前四句,其余女生齐读,教师从节拍节奏等方面予以指正。 4、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都是诗人的自喻;另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3)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奉献精神。 4)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 明确:第一节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是悠闲欢快的,而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但“只要”爱人是“快乐”的,诗人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 第二节中“勇敢地作战”和“做窠”“鸣叫”形成第二处对照。小鸟“做窠”“鸣叫”的生活愉快而安逸,而荒林对狂风的作战则充满了危险。但“只要”爱人生活得幸福,诗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 第三节中“毁灭”“荒凉”和“攀援上升”形成第三处对照。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但“只要”爱人的生命之“藤”常青,诗人甘愿“荒凉”甚至“毁灭”; 第四节中“饱受风雨的打击”和“愉快”形成第四处对照。安身于草屋内火炉里的火焰避开了户外风雨的危险,“愉快地缓缓闪现”,这一份安逸和满足来自于草屋的庇护。而草屋自身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课题: 《我愿意是急流》 二、三维教学目标: 1、三个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与人生经历不可分割的关系; (2)体会本诗的每组意象,并通过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两个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欣赏本诗反复咏唱的艺术美与音乐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3、三个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懂得名誉、成就、理想,是靠苦难、意志和努力得来的,没有足够的自我准备实力是不可以轻易踏进爱情之河的,否则会苦不堪言; (2)从爱情的无私奉献与不遗余力精神延伸到对友情、亲情的体验上,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诗歌意象与诗人思想的表达,了解人间三种至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四、教学过程 铃响前播放《爱情故事》

(一)导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xx《自由与爱情》 (二)关于作者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 (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 (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 (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要求: (1)标注生字词。 (2)从朗诵的节奏、停顿、重音方面体会美感。

最新整理高一《致大海》教案

最新整理高一《致大海》教案 《致大海》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致大海》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以下是整理的《致大海》教案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致大海》教案设计思想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教学本课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们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们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意象及意象的象征意义: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表现手法及修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设计

《我愿意是激流》 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领会诗中丰富的意象。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丰富的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2、掌握通过意象、意境分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听读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课件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泉城济南,既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秀美景色,又是一处人杰地灵的人间仙境。大家请看,认识这位历史名人吗?(课件展示:李清照图)这首《一剪梅》,大家一定记得。趵突泉畔,“易安居士”似乎仍在轻吟着思夫的爱情华章,相距遥远的欧洲,在匈牙利,也有一位大诗人曾高唱着爱情的誓言。他,就是裴多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爱情诗,一首浪漫诗,《我愿意是急流》。 二、感知课文 (一)美美地听 (第一遍)下面,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听读的过程中,大家

要感受诗的意象之美。(课件展示)教师配乐范读。 (第二遍)下面再听一遍播音员的朗读,听读的过程中,大家找出比喻“我”的意象和爱人的意象,体会它们之间的意境之美。(课件展示)大家可以小声跟读。 (二)美美地读 语言进行再表达,这就要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的问题。读懂了诗,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语气、语调、节奏把它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一遍)将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自由朗读一遍,然后每一小组找一名代表读一小节。 (第二遍)配乐齐读,(展示课件) 三、重点学习 (三)美美地品 读这首诗,我们觉得感情激越。 1、这首诗最打动我们的是什么? 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诗人对爱人无怨无悔的奉献,至死不渝的爱情。 2、这种真挚的情感是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诗歌要用意象来说话,这首诗歌都选取了哪些意象? 诗中选择了十二种意象: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废墟、常青藤、草屋、火焰、云朵、破旗、夕阳。 3、诗中意象可以概括为几类? 全诗五段,每段由一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又可分为两大类:

《致大海》(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同步教学 (统编新版)

《致大海》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普希金生平、主要作品及创作背景,学习诗歌优美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感受中外诗歌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教学难点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研究法、阅读评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识作者 1.导入新课 齐读(背)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19世纪俄罗斯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普希金坚定地站在十二月党人一边,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热爱、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写了不少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作品,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对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二、诵读理结构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关的诗句画出来。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 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的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授课班级:14服1 人数清查:35人 课题:《我愿意是急流》 课型:讲授课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提问:什么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 二、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三、作者简介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1.坎坷的一生: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2.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与匈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 3.抒情的一生:他15岁开始写诗,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等。1849年7月在和 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 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娅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俪。他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四、诗歌鉴赏 (一)读: 1.整体朗读。把握节奏、语气和停顿。 2.推选朗读,体会情感。推选学生朗读,要求进入情境,注意轻重抑扬和抒情,语音饱满圆润。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材分析】本篇课文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五单元,这是一首向自己所爱的人表白爱情的诗歌,诗人使用博喻和对比等修辞方式,以两组不同的意象,刻画了一个坚韧豪迈而又充满苍凉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和一个具有娇媚温馨气质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为爱情敢于承受孤独、敢于排除任何艰难险阻、甘心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倾诉了对爱人无私的抚慰和支持。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是诗歌单元的最后一首诗歌,此前,学生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诗歌作品,也已经初步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因此,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听配乐朗诵、朗诵阅读再加上适当的点拨的方法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裴多菲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情况; (2)感悟本诗的意象群,并把握其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欣赏本诗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3. 情感目标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本诗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裴多菲的爱情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铃响前播放王菲的《我愿意》。 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经典的诗歌。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将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是由十九世纪匈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