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英国革命与英国优势的形成

第九章 英国革命与英国优势的形成

第九章 英国革命与英国优势的形成
第九章 英国革命与英国优势的形成

第九章英国革命与英国优势的形成

16到17世纪的英国还是一个较小的封建农业国,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士和周围一些岛屿,人口约有四五百万,其中城市人口约占100万。从国家综合实力上看,当时的英国在欧洲只能算是一个弱国、小国。但是,如以资本主义经济在工商业和农业中发展的程度来衡量,它又是处在欧洲的前列。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才造成英国封建统治危机,并促成一场政治大革命。英国革命以后,形成了独特发展的优势,进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17世纪英国革命1

英国封建统治危机

英国资本主义萌芽约出现在15世纪。到17世纪初,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有了很大发展,它分为集中的手工工场和分散的手工工场两种形式,前者雇佣的人数多达上千人,后者又称为家庭手工业,接受包买商的订货。毛纺织品的出口额占英国总出口额的90%左右,每年英国约向欧洲大陆出口的毛纺织品超过20万匹。毛纺织业成为此时英国的“民族工业”。此外,从16世纪中期起,英国还兴起了造纸、火药、玻璃、制糖、造船和棉织业等新的工业部门,它们也采用与毛纺织业类似的生产方式。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兴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的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给英国发展海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英国相继建立了一些特许商业垄断公司,如1588年成立的“非洲公司”,主要经营黑奴贸易;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则垄断了对印度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

英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石是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农业。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农村“恬静的”生活被“圈地运动”的狂飙所打破。这是英国贵族、地主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它在本质上构成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提供了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提供了资本,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土地的分离,是一场土地制度的大变革,即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代替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村的封建剥削关系转变为农业资本家对农业工人的雇佣剥削,促进了英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业机器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过程是在牺牲广大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千上万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浪汉”,那些身强力壮的人乞讨无门,只得沦为农场主或手工工场主的雇佣劳动者。因为被圈占的土地大部分被用于养羊,圈地运动又有“羊吃人”运动之称。

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村圈地运动的发展,引起了英国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首先,封建统治阶级——贵族,分裂为旧贵族和新贵族两大阶层。在英国北部地区,大部分贵族仍沿袭旧的剥削方式,靠榨取农民的地租生活,获得了“旧贵族”的称号。他们坚信英国国教,其中许多人担任着国家的官职,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而在东部及西南部地区,许多中、小贵族雇佣农业工人.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地租,有些人还把从农业中赚得的利润投资到工商业中。这些头脑经营灵活的贵族被称为“新贵族”。他们在政治上与旧贵族享受同样的特权,但多半担任地方官吏,并在经济上受到骑士领有制的压抑,无完整的土地所有权。因此,他们与资产阶级有更多的共同利益,在后来的革命中,双方结成同盟反对旧势力,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征之一。其次,在圈地运动中丧失土地的农民,一部分继续留在农村,成为农牧场的雇佣劳动者,另一部分流浪到城市,成为雇佣工人,他们和城市中原有的手

工业者构成了英国最早的无产阶级,身受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剥削,是后来革命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第三,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诞生了一支资产阶级队伍。他们包括农业资本家和城市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及与宫廷有密切关系的大金融家。资产阶级的主体是中、小工

1李宏图等著:《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9-59页。

商业者,他们受到封建行会制度和国王推行的垄断制度的束缚,在政治上又处于无权的地位,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制度,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成为革命中的领导力量。

在宗教领域,英国国教正日益受到加尔文教的冲击。英国在16世纪30年代的宗教改革中,把“圣公会”确立为国教,其教义、组织和仪式均与原来信奉的天主教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马教皇转到了英国国王手中,倡导君权神授,成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力量逐渐壮大起来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国教日益不满,包括反对国教中的许多繁文缛节和僧侣们奢侈放荡的生活。他们推崇并政信了加尔文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过简朴的生活,建立一个民主的教会组织,要“纯洁”教会,所以,通常被称为“清教”。清教反对国王主宰教会,也反对主教制度,要求教徒自己读圣经,自己领悟上帝的启示,直接与上帝交流,这反映出清教对决对君主制的否定。清教还主张以勤奋去获取财富。这正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限制,要求经济自由的呼声在教义形式下的表现。清教徒们宣扬工商业活动是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只有发财致富才是上帝“特选子民”的标志,鼓动人民反对支撑专制王权的国教,为英国革命起到了宣传鼓动的作用,从而使这场资产阶级革命披上了一层宗教外衣。

就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倡导社会变革之时,英国王室却在加强封建专制统治。1603年,统治英国近半个世纪的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因她无嗣,王位由她的侄外孙、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改称詹姆斯一世,从此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詹姆斯是一个“君权神授”论的竭力鼓吹者,他曾著书《自由君主制度的真正法律》,他的“自由君主制度”是指不受议会、宗教和一切法律制约的君主制度,国王只对上帝负责。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来到英格兰以后采取了许多加强君权的措施:对内进一步推行垄断制度,使许多生产部门和几乎全部的对外贸易操纵在王室授权的大公司手中,加强国教的统治地位,大规模迫害清教徒;对外,放弃了伊丽莎白时期“联荷打西”的外交政策,出于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极力讨好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谋求儿子查理同西班牙公主联姻。

1625年詹姆斯一世病死,其子查理一世即位。他不仅继续执行其父的内外政策,主张“君权神授”,而且在专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1628年3月,为解决财政危机,征收新税,他召开了国会。在这届国会中,出现了一批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反对派领袖,如汉普顿(1594—1643年)、皮姆(1584—1643年)等,他们猛烈抨击斯图亚特王朝的内外政策,起草了《权利请愿书》,要求国王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和自由的不可侵犯。为了获得35万英镑的额外进账,查理勉强在请愿书上签了字。但在第二年,当国会反对查理终身享受“吨税”与“磅税”2的征收权时,查理恼羞成怒,解散了国会。自此直到1640年,英国进入无国会统治时期。在这11年里,查理在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的辅佐下,横征暴敛,推行高压统治。为了强制实行对国教的单一信仰,恢复了针对清教徒的星室法庭和高等法庭,迫使大批清教徒逃往美洲。在1630至1640年间,逃往国外的清教徒约有65000多人。他还征收许多新税种,继续扩大工商业产、销的垄断制。至此,以国王为首的旧势力不仅与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激化的程度,它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一场空前的政治大革命即将来临。

英国革命的经过

1637年,苏格兰人为反对查理一世在苏格兰强制推行英国国教,率先举起造反大旗。到1639年,起义军已进入英国北部边境。为了筹措镇压的军费,查理一世在1640年4月不得不召开已中断了11年的国会。但是,议员们在国会上讨论的重点却放在了抨击国王的内政外交上,反对同苏格兰交战。5月,查理一世愤怒地解散了国会,使这届国会只幸存了3个星期,因此被称为“短期国会”。

同年8月,苏格兰起义军发动了新的攻势。查理一世被迫在11月召开了新的国会。这2吨税是对酒类征收的进口税.磅税是对羊毛等物品征收的出口税。

一届国会在历史上存在了13年之久,史称“长期国会”。当选该届国会的议员基本上是“短期国会”的原班人马,他们不仅坚持原来的主张,还以苏格兰人的起义为要挟手段,向国王提出了更激进的要求:撤换并严惩国王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撤销星室法庭和教会的最高法庭;废除工商业垄断制度,等等。在下层人民的广泛支持下,这些要求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

1641年,国会又相继通过了《三年法》和《根枝法》,规定国会至少要三年召开一次,把国教改为长老会教,使教会脱离国王而隶属于国会。“长期国会”采取的这些措施使英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沉重地打击了专制王权,表明英国正在发生一场重大的政治革命。因此,“长期国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但是,查理一世并没有继续走顺乎民意的道路,先前只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满足了国会的要求。1641年11月,当国会通过了《大抗议书》,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时,查理一世拒绝在上面签字。他并且在第二年1月3日以“叛国”的罪名,要求国会交出皮姆、汉普顿等5位思想激进的议员。在遭到拒绝后,查理一世亲自率兵前往国会,准备武力逮捕,但伦敦的手工业者和平民将他们保护了起来。查理一世感到他在伦敦已彻底孤立,便在1月10日悄悄地离开伦敦,来到了封建势力较强的北方,在这里招兵买马,准备讨伐国会。

1642年8月22日,查理在诺丁汉的一个小山头上升起了军旗。这是号召家臣和诸侯“勤王”的传统标志,意味着正式向国会宣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内战阶段。

内战爆发后,英国国内立即分裂为两大阵营:拥护国王的称作“骑士党”,包括封建大贵族、宫廷官吏和享有特权的金融家、大商人,因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仍像中世纪的骑士一样,身佩长剑,头戴假发,由此得名为“骑士党”。支持国王的地区主要是北部和西部。拥护国会的称作“圆颅党”,包括资产阶级、新贵族、城市平民和农民,多信奉清教,因爱蓄短发而得名。支持国会的主要是工商业和农业较发达的南部和东部地区。内战初期,由“长老会派”控制的国会军不断失利,骑士党一度控制了全国3/4的土地,伦敦也受到了威胁。在危急关头,1645年初,国会开始改组军队,由奥立佛·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3执掌军队指挥大权。

克伦威尔(1599—1658年)出生于亨廷顿郡的一个新贵族家庭,曾在剑桥大学学习,从1628年起当选为历届国会议员,参与起草了《根枝法》、《大抗议书》等国会重要文件。内战爆发后,他在家乡组建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组成的千人骑兵队,在1644年7月的马斯顿草原战役中,击溃了骑士党的军队,取得了内战以来国会军的首次大捷,克伦威尔从此名声大振。1645年1月,他受命改组国会军为“新模范军”,有2万多人。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统一而集中的常备军,士兵主要来自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着统一的红色上装,纪律严明。在同年6月进行的纳斯比战役中,“新模范军”大获全胜,国王战败落荒而逃。此后,战局急转直下。1646年6月。“新模范军”攻克了王党的大本营牛津,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第一次内战至此结束。第二年1月,国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一世“买”了回来,将其囚禁在纳斯比附近的一个古堡中。

战胜了骑士党后,圆颅党内部进一步分裂,形成了国会与军队对立的局面: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利益的长老会派控制了政府和国会,是革命的既得利益者,认为革命应该就此结束,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府;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的独立派控制了军队,他们在克伦威尔领导下,主张应当把革命继续进行下去,废除现实社会中束缚工商业发展的种种不合理制度,对长老会派独占政治和宗教权力不满。1647年3月,国会以减轻纳

3长老会派和独立派是清教中的两个主要派别,形成于16世纪末。前者主张严格按照加尔文教的形式改组国教,由长老在教会和国家中起领导作用。在内战中。他们不希望与国王真正决裂,在军事上优柔寡断;后者主张每一位信徒都有宗教信仰上的独立自主权,各个宗教团体也是如此,独立于国家政权和教会权力之外。

税人负担为借口,宣布解散军队,遭到士兵们的拒绝。同年8月,克伦威尔带领军队进入伦敦,清除了国会中11名长老会派的代表人物,独立派开始控制长期国会。此后,军队内部独立派与平等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平等派主要代表小商人、手工业者和富农的利益,在军队士兵中有很大影响。其领导人物是李尔本(1618—1657年)。该派在1647年10月下旬发布了一份比较激进的纲领草案《人民公约),主张在普选的基础上建立一院制国会,废除君主制和经济垄断制度,所有的人,不论其出身和地位如何,都要服从统一的法律。独立派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军队建议纲目》中,主张保留受限制的王权以及上院,年收人40英镑以上的英国公民才有选举权。同年11月中旬,克伦威尔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迫使大部分支持平等派的士兵改变了立场,然后对少数坚定的支持者采取了血腥镇压,将平等派掀起的政治运动暂时压制了下去。

就在独立派和平等派激烈斗争之时。骑士党开始蠢蠢欲动。查理一世于11月11日从监禁地逃跑,准备联合其支持者卷土重来,但逃至怀特岛又被扣留。即使如此,查理一世仍与外界秘密联系,甚至同苏格兰的秘密使者签约,由骑士党联合苏格兰军队帮助其恢复旧秩序。1648年2月,骑士党在南威尔士起兵,开始了第二次内战。7月苏格兰军队大举南下,侵入英格兰境内。大敌当前,军队内的独立派和平等派取得暂时的和解,共同保护革命的成果。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各地骑士党的叛乱相继被平定。9月,克伦威尔率领军队乘胜占领了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结束了第二次内战。

1648年12月23日,根据克伦威尔的命令,查理一世被押到伦敦附近的温莎城堡,作为发动内战和反对国会的罪魁,等候审判。1649年1月27日,为审判国王而专门成立的特别最高法庭庄重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应该被斩首。”30日,查理一世在伦敦白厅外临时架起的断头台上被斩首。3月,国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和上院,规定一院制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5月19日,国会以法律的形式宣布:“英国的人民和所有隶属于它的领土和地区上的人民,都是并将由此构成、缔结、建立和团结成为一个共和国”,英吉利共和国正式成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了高峰。

共和国成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控制了国家政权,执行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政策。对没收的王室贵族和教会的大片土地,采用大面积和高价钱的办法拍卖,使土地大都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有些土地则直接“奖给”高级军官。对要求将革命继续进行下去的民主力量,政府采取了镇压的手段。1649年3月,逮捕了要求实行《人民公约》的平等派领袖李尔本。继而镇压了平等派在军队中发动的起义,结束了平等派在英国革命中的活动。1651年,政府军又用暴力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掘地派”镇压下去。平等派和掘地派都是代表英国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利益的,是英吉利共和国强有力的支柱,这两派力量的消失严重动摇了共和国存在的基础。革命中的民主力量受到沉重打击,为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

国内局势相对稳定后,克伦威尔的注意力转向了爱尔兰。从12世纪后半叶起,英国在爱尔兰的东部和东南部先后建立了殖民统治。1641年,爱尔兰人民趁英国发生革命之机发动了起义,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649年8月中旬,克伦威尔亲率1万余人登陆爱尔兰,发动了英吉利共和国的第一次对外殖民战争。9月3日开始围攻起义军重点防守的德罗赫达城,一周后将其攻下,守城的三千多人几乎全部被杀,连传教士也未能幸免。事后,克伦威尔在给政务院院长的信中说:“守城的敌军有三千人,他们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现在攻进去,当然不能饶过他们的性命。我相信我们杀死了所有的敌人,死里逃生的人绝不会超过30个”,英国军队还在“处处横陈的尸体中仔细地搜索贵重物品”。到1652年5月,英国军队终于征服了爱尔兰全境。这场战争给爱尔兰带来深重灾难,大片土地被侵略者夺占,三年中因战争、瘟疫、饥荒和流放而死去的爱尔兰人达50万以上,另有许多人移民北美,爱尔兰的人口从1641年的146万降到1652年的61万,人口减少了一半以上。

在英格兰军队远征期间,查理一世之子在苏格兰被拥立为查理二世,从事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活动。1650年克伦威尔奉国会之召,从爱尔兰返回,又组织一支远征苏格兰的军队。到第二年9月。彻底击败了苏格兰军队。1654年,苏格兰被正式与英格兰合并。

对外发动战争。特别是远征爱尔兰,给英国自身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爱尔兰人与英格兰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因为出现了一批新的土地贵族阶层,给旧王朝增加了复辟的力量;参加征服的英国士兵因为获得了土地而更加拥戴克伦威尔,减少了其建立军事独裁的阻力;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也助长了克伦威尔想独揽大权的欲望。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实际上,克伦威尔时代的英吉利共和国就是由于爱尔兰而覆灭的。”4

1653年4月,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了“不听话”的长期国会。同年7月,克伦威尔又亲自圈定了1130多名议员,召开了“小国会”。但在同年12月12日也被强行解散了。4天后,在克伦威尔授意下,一批高级军官、大商人和伦敦市长提请克伦威尔接受了“护国主”的称号,建立了共和政体下的军事独裁统治。根据高级军官拟定的《政府约法》,护国主是终身职,兼领陆海军总司令,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并同国会和国务会议共享立法和行政权。在6年的护国政府统治期间,克伦威尔对内实行军事警察统治制度,保护圈地者对农民土地的侵占;对外继续实行扩张政策,1655年发动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夺取了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牙买加岛,1658年又夺取了西欧“大陆的钥匙”敦刻尔克,为建立不列颠帝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658年9月,克伦威尔病死,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由于小克伦威尔既无军事威望,也无非凡的统治手腕,无法驾驭政府内部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他在第二年便“知趣地”辞去了护国主的职务,背着保王党分子送给他的绰号“坍台的迪克”5,过起隐居的生活。小克伦威尔离职后,护国政府处于群龙无首的状况,高级军官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使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这给旧王朝的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1660年2月,驻防在苏格兰的英军司令蒙克(1608—1670年)率军进入伦敦,控制了政局。他派人与流亡在荷兰的查理二世就复位问题进行秘密谈判。4月4日,查理二世在布雷达发表了一份宣言,史称《布雷达宣言》,承认在内战期间所发生的土地变更;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以外,不追究其他的革命参加者;保障宗教信仰自由。5月1日,新产生的国会宣布查理二世为英国国王,存在仅11年的英国共和制度就此结束。5月26日,查理被隆重迎回伦敦,登上他父亲失去的宝座,开始了英国历史上的封建复辟时期。

查理二世即位后,并没有履行《布雷达宣言》的条款。他宣布参加过审判查理一世的57人犯有“弑君罪”,其中30人被判处死刑,包括已死的克伦威尔,他的尸体被从安葬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挖了出来,枭首示众。国教教会被恢复,并对非国教教徒实行歧视和迫害政策。对外实行亲法政策,以换取信奉天主教的法国的支持,1662年查理二世以20万英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了法国,使英国失去了在欧洲大陆上扩展贸易的落脚点。查理二世的内外政策严重损害了英国工商资产阶级的利益,国会与国王之间的矛盾再次突出起来。在1679年产生的新国会中,反对查理二世的议员占了多数,他们坚持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在逮捕某人之前应先公布他的罪名,被捕者有权要求立刻依照法律程序审判。该项法律起到了限制王权和保护议员人身安全的作用。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和农村新贵族利益的这部分议员,在国会中被称为“辉格党”;与其相反,支持国王实行君主专制的议员被称为“托利党”6。国会发生了分裂。

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其弟詹姆士即位,是为詹姆士二世。新国王是个傲慢的天主教徒,进一步推行其兄的内外政策,在准备恢复天主教时,他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空前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6—377页。

5Tumble—down Dick,“迪克”是英国方言.指由于无用而被丢掉的东西。

6“辉格党”与“托利党”最初是双方在国会中相互攻击的诨号,前者是Whig的音译.原指苏格兰“叛乱者”;后者是Tory的音译,原指爱尔兰“叛乱者”。

激化。1687年詹姆士发布《信仰自由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徒以信教自由,此前他已任命了天主教徒在军队和政府中担任官职。这与16世纪以来英国的反天主教传统完全背道而驰,使资产阶级、新贵族、英国国教和新教徒们的利益都受到了威胁,他们在反对天主教会的口号下结成了反对国王的联合阵线。当时,詹姆士二世年事已高,人们期待他死后,由其信奉新教的女儿、荷兰执政威廉的妻子玛丽继位。不料,1688年6月,从宫中传出国王的天主教妻子生下了小王子的消息,反对派的期望破灭了。他们四处散布消息这是个假王子,同时写密信给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邀请他们来英继承王位。

1688年11月5日,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率领14000人的远征军在英国登陆。詹姆士虽然调派了两万多名官兵前去堵截,但是,军队都相继倒戈,包括军队总司令约翰·丘吉尔,威廉军队势如破竹地向伦敦挺进。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詹姆士将国玺扔进了泰晤士河,下令解散了军队,自己在12月11日深夜离宫出走,逃往法国。18日,威廉进入伦敦。

1689年2月,英国国会通过了詹姆十二世“退位”的决议,正式立威廉为国王,称威廉三世,立玛丽为女王,称玛丽二世。国会还要求威廉夫妇接受了一份(权利宣言》,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中止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同年10月,国会将这份宣言变成法律,称《权利法案》。从此,英国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度。这次确立的过程被有些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实际上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此结束。

长期困扰英国政坛的教派之争也通过立法形式得以解决。1689年国会通过了《信仰自由法》,允许人们信奉国教之外的其他基督教派,但不得支持詹姆士二世子孙对王位的“觊觎”。1701年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担任英国国王,英国国王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

二、英国优势的形成

1640至1689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次重要革命,在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这次革命维护了法治,此后英国进入一个长时期的稳定发展时期,有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英国革命中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英国革命期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思想领域里也有反映,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如提出了人民主权论的约翰·米尔顿(1608—1674年),提出了国家起源“契约说”的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年),主张三权分立的约翰.~(1632--1704年)等,他们论证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政治思想,批驳了神学和封建思想体系,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是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先驱。

从17世纪晚期起,英国形成了由国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党派领袖担任枢密大臣的习惯,到18世纪初,又形成了内阁会议和首相一职,国会开始享有绝对的立法权,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行使行政权,国王成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君主立宪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英国大事年表

英国大事年表 一、政治 13C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议会之母) 1640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 1688英国光荣革命 1689《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21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第一任首相沃尔波尔 1775-1783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9C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与中国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与中国签订《北京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初巴黎和会举行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6年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铁幕演说,冷战序幕)1997年中国收回香港经济: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17C初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 18C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8C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C60-19C中期工业革命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正式投入使用 1825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开始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9C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思想: 14-17C 文艺复兴:英国莎士比亚 16C 宗教改革英国国教 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经典力学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火车 1825 欧文空想社会主义新和谐公社 19C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 拜伦《唐璜》 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 1831年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19C上半期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20C早期现实主义文学:萧伯纳《苹果车》 1929年播送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论英国资产阶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论英国资产阶级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学号:姓名:摘要:十七世纪上半叶,英国进入了封建腐朽没落的时代。随着通往美洲新航路的开辟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刺激了英国农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新贵族力量的壮大。而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于是便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它的发生不仅对于英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它国家阶级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影响 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史的开端,这场革命爆发于1640年,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复杂斗争和内战,终于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这场革命是对资产阶级所有制对封建所有制的胜利,为英国后来握有世界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奠定基础。其影响波及欧洲大陆`美洲以至全世界。向世界“宣告了欧洲系新社会的政治制度”1 通过集中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因及其影响的探讨,对于我们了解英国历史及英国乃至世界各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等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路的中心,便利了英国的海外贸易和掠夺。同时,海外贸易的拓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手工业,采煤业,炼铁业,造船业等领域建立并得到发展。在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较当时的欧洲任何国家可以比拟的。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爆发准备了先决条件,即经济基础。同时在革命前夕,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英国封建制度的瓦解,开始于资本主义关系向农业中发展。这又和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如:在毛纺织工业以及一些行会工业中出现了特权分子,即所谓的“利维丽人”(原义为着制服者。衣着华丽,以示阔绰和特权,地位)2形成一种特殊集团,排挤其他较为弱小的行会,使他们从属于自己。使一些人,如学徒,工匠长期处于被雇佣的地位,受着残酷剥削。这些人就是早期的资产阶级分子。后来,随着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和掠夺,以及圈地运动的发展,使英国得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场场主积累了大量的资本,逐渐形成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农村经营农场和牧场场主,有的业经营工商业,他们成为新贵族同其他资产阶级分子有着共同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壮大

光荣革命的意义

兵不血刃的革命 ——“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背景简述 光荣革命是指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故称之为“光荣革命”。 当时,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废绌。在废黜国王之后,他们把王位传于原本的继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带兵进入英国,未发一枪,便使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而威廉亦即位后成为威廉三世。至此,英国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结束。 1685年詹姆斯二世全然不顾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月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年11月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年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退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二、“光荣革命”的意义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世界发展史的重要转折点。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 发源于英国而后波及欧美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深刻、巨大的影响。它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一、工业革命的产生及发展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早在十五世纪,英国半农半工的农村家庭手工业就非常普遍,最初主要是毛纺织业。这种家庭的毛纺织手工业,后来随着农民的贫富分化,而发生了改变。很多家庭手工业者变成了为商人进行原料加工的雇佣劳动者。于是,呢绒商人们逐渐把单独的家庭手工业联系起来,便形成了毛纺织业的手工工场。这种手工工场有分散的和集中的两种形式。 在十六世纪时,分散的手工工场占主要地位。随着圈地运动而使丧失土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由大商人所创办的集中的手工工场便逐渐发展起来,达到了雇佣一千名以上工人的规模。到十七世纪时,雇佣几百名工人的手工工场已经非常普遍了。这些手工工场并不限于毛纺织业,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玻璃、制硝、啤酒等部门,都建立起很大的手工工场。 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为技术上的巨大进步。英国手工工场在生产技术方面的进步,与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工匠迁居英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凯伊发明飞梭以后,一个织布工人可以做过去两个工人的工作,使效率提高了一倍。后来,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近年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研究概述 广东省南海市和顺二中(528241)李建光 17世纪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这一事件成为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是我国史学界研究较多、分歧也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将国内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与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内容作一概述,以供教学参考。 一、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保守的问题 解放后,我国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的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浓厚的保守性和不彻底性⑴其理由主要有:1.革命披着宗教外衣;2.在革命中,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3.在土地问题上,革命使大量土地集中到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未能满足积极参加革命并成为主力军的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4.在政权问题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80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致形成以下几种观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说 一些学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黄振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任务与最终目的都是摧毁陈旧过时的生产关系,具体到资产阶级革命,在政治上就是要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在经济领域,要取消一切封建义务,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意识形态方面,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占据统治地位。他认为,衡量一个革命彻底与否就是要看完成这一任务的程度,而实现农民的土地要求以及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它的重要表现,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未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因而革命不够彻底⑵。有学者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衡量革命彻底与否,其标准是革命将封建主义摧毁到怎样的程度,是全部还是局部夺取了政权,即革命后所建立的是不是纯粹的资产阶级统治。新贵族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导作用,造成了这次革命的不彻底,具体表现为对封建制度的废除是有限度和保守的;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只是取得了部分权力,处在配角的地位上,革命后的英国社会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⑶。李其荣则以英国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认为英国革命保守,君主立宪制表明新贵族和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

英国光荣革命为何获得完美成功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1688年的英国光荣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因为它保留了帝制,而法国大革命则是一场彻底的革命,因为它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这种认识的依据源于帝制意味着专制、腐朽、没落,而共和制则体现了自由、民主、进步。可历史的本来面目却是,英国革命使议会对国王的斗争最终以胜利而告结束,它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替,使得“议会至上”原则和他们前辈不懈争取的其他宪政原则终于得以确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人类宪政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光荣革命前,国王詹姆斯二世由于违反前王国政府制订的有关限制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法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政府、教会担任要职,支持任命天主教徒出任大学教授,撤销限制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权利的法令(不从国教者和天主教被贵族们认为具有激进和暴力倾向)。詹姆斯二世并且宣扬“君权神授”,逮捕新教徒,实行专制统治,导致与议会的斗争加剧。这使反对詹姆斯二世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人面临选择,废除帝制是否能够成功暂且不说,引发剧烈社会动荡是肯定的,即将“把国家投入到血泊之中,把他们的宗教、法律和自由带回到刚刚逃出的那种危险之中”。而且即使废除帝制,也不一定能够达到革命者想要达到的目的。殷鉴不远,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议会在与国王查理一世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将国王送上断头台,宣布建立共和。可是共和制并没有使人民企望的权利得到落实,克伦威尔利用通过战争积累起来的无法制约的权力武力解散了国会,以“护国公”的名义对国家实行了更为严厉的军事独裁统治。因此,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选择了妥协,推翻詹姆斯二世以后,他们同意新教徒玛丽和其夫君威廉共同继承王位,由于威廉之妻玛丽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使得王位的继承具有了合法性的成分。但他们向威廉提出了一系列继位的先决条件,限制其作为君主的权力,即要求王位的继承者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詹姆斯二世的行为是破坏法律的行为;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新教臣民可以配备武器;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威廉接受了宣言,并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政治需要妥协,而光荣革命被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奉为人类史上政治妥协的经典案例。 一 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重大社会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无中生有的,它们都有其深厚的背景,这种背景反映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研读英国的政治发展史可以发现,其法治文明是如此久远,在1688年之前,英国已经为其实现宪政完成了必要的铺垫,可以说,光荣革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早在八世纪,英王在登基之前就要举行加冕宣誓:“保证教会、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保证维护法律”,“在司法审判中惩恶扬善,伸张正义”。如果国王违背誓言则被视为“违法行为”,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英国工业革命简介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此后,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使世界形势发生了改变。 2、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人类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空前绝后的深刻影响,其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对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首先,英国工业革命使它的社会生产力得到飞速的发展,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头号工业强国,号称“世界工厂”,称霸世界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使它在国内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地位。到19世纪40年代,工厂制在英国工业生产中已占居统治地位。 接着,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国内的经济和人口的分布,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工业革命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开始以后,西北盛产煤铁的荒芜地区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业中心和城市,如曼彻斯特、兰开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尔等。 再次,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国内农业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最后,英国工业革命使国内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开始明显地暴露出来,并逐渐激化。 2.2 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高中历史 光荣革命1

光荣革命 (2018届江西南昌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一次,英国人没有像对待查理一世那样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于是,1688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被后人称为“光荣革命”的方式,来结束王权的专制。……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这是两种对立的宪法精神之中和、妥协的产物:即革命党革命主义的宪法,与“逊位诏书”中所承载的、从晚清立宪以来的、和平改良的立宪派的宪法精神,二者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构建时期的宪法根基,为我们现代中国的构建,提供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政治时期或者立宪时刻。辛亥革命发生过多少场战争?死了几个人?相比于英国的光荣革命,我们没有大的血腥性的政治动荡。英国革命查理一世被上了断头台,还有若干年的动荡,然后才实现了光荣革命,完成了英国从封建制的王权国家到了现代的君主立宪制的转型。至于法国大革命,更是充满了动荡和血腥。相比之下,中国在这一段时间,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立宪时期,这个立宪时期就是革命的宪法精神与妥协的和平宪法精神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第一个共和国的宪法精神,我视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摘编自高全喜《中国版的“光荣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的含义及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版的光荣革命”的观点的历史依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光荣革命”方式的异同。 【参考答案】(1)含义:非暴力的革命(不流血的革命)。 本质:依法治国。(或答“法律至上”。答“君主统而不治”不给分) (2)依据:没有大的血腥和动荡而实现了革命的目的(政权的和平过渡);两种宪法精神的妥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国构建时期的宪法根基。 (3)同:革命力量与封建势力妥协,采取和平方式结束封建君主专制。 异:中国:皇帝颁布“逊位诏书”,自我终结帝制; 英国:通过宫廷政变的方式,把国王赶下台。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德国、法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1、工业革命背景简介 工业革命最早始于英国,在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地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和世界其他地区,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工业革命使得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制成品成倍增长。 2、德国、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的比较 在不同的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社会环境也不一样,因此各国进行工业革命发展过程、特点也各不相同。 2.1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2.2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 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及变革 (一)经济变革 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下,最终孕育了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前后80年,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倍,棉纺厂工人生产率高于手纺工人266倍;18世纪中叶,英国的煤产量、棉花加工量都相当于世界的一半;英国工业产值占整个世界的51%,进出口贸易占25%,铁路超过1万公里,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迫切需要广阔的市场。但英国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着封建制度残余的影响和重商主义束缚。因此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现经济自由。而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学理论应运而生。 斯密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就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个人利益不仅创造和维护经济机制,而且还促进了财富的增长。他说:“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公共利益”。他认为,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用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去增进社会利益,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的前提下,都应完全自由,“在他自己的方法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勤奋和资本加入对任何人或其他阶级的竞争”。为了保护竞争,斯密反对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去干预社会生活。他说:“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不该注意的问题,而且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地、荒唐地自认为有资格行使的人,再危险也没有了”,“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 因此,斯密认为政府的作用就应该是一个“守夜人”角色,“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其职能应局限于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斯密的自由经济思想对于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片、教材文字及相关史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文艺复兴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不久,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3)讲授新课: 一、.“君权神授”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师可首先布置学生看书,并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目重点要讲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概念,他们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教师可先挂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或多媒体展示),指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广泛的发展,由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称之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有着共同的迫切要求,那就是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而此时,英国的专制王朝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请学生朗读资产阶级给国王抗议书的摘录部分,加深理解。 二、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教师要讲清四个问题:一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是革命的导火线,当时,苏格兰和英格兰虽然都由查理一世统治,但苏格兰内政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英格兰是两个国家。 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爆发的标志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在议会中的斗争。三是要指导学生阅读《英国内战形势图》,指出哪些地区支持议会,哪些地区支持国王。还要在图中找出首都伦敦和纳西比的位置。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纳西比战役的经过和《克伦威尔在战场上》插图,使学生对克伦威尔在革命中的作用有些了解。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再认识

第三讲英国工业革命再认识 一有没有一场“工业革命”? 按照常识,英国在1760-1820期间发生了“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或者相对于19世纪后期的工业化运动和20世纪后半期的新技术革命,称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知识界,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已经出现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著作。在国际学术界,研究工业革命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究竟是谁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迄今仍然没有定论。 19世纪末以来,工业革命问题在史学界引起了经久不息的讨论。讨论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一场工业革命。汤因比使用革命一词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其他主张革命说的人如J.L. & B. Hammond 夫妇也认为,这些变革“像政治革命把法国与其过去相分隔一样,完全使英国与其过去相分隔”,“是人来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起点。”C. Beard 1901年出版的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说得更形象生动:“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实际上是中世纪的英国,安静、原始、未受商业贸易吼叫所纷扰。突然地,几乎是晴天霹雳,到来了工业革命的暴风雨和紧张的气氛。”《国富国穷》的作者D.S. Landes说:我们表示为工业革命的技术变革意味着比轮子发明以来的任何事物都更激烈的突变。多卷本《欧洲经济史》的主编奇波拉观点更激烈:没有革命像工业革命一样具有显著的革命性。 “工业革命”说也可以看作一种历史突变论的主张,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反对的意见则持“渐变论”或“渐进论”的史学观,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对工业革命说的质疑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出现。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在克拉潘的巨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几乎看不到工业革命一词。他认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商务1964中文版,上卷:10、188页)写了《工业革命》一书的艾什顿也说,把一系列变化说成革命是有争议的。革命意味着一种突然的变化,但这并不是经济过程的特征。他沿用这个概念不过是“因为它已经长期被使用并根深蒂固地植根于大众语言之中,提出一个新词取代它未免太书生气。”罗斯托干脆用“起飞”代替工业革命。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否定工业革命的存在而以“加速演变”代替之,曾经是保守的历史学家的一种时尚。(《革命的年代》:35)但近年以来,一些激进的学者也开始放弃工业革命的概念。例如沃勒斯坦认为:工业革命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念绝食让人产生很大的错觉。无论把工业革命的时间延长还是区分量变与质变都拯救不了这个概念。因为它的前提是英国因其独一无二的特质而处于有时地位。而我们需要确定的是世界经济体的结构框架,英国只是这一框架内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将不再使用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令人误解的概念——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现代世界体系》卷3:42) 对工业革命又有乐观论与悲观论两种认识。有意思的是,突变论或革命论者多是悲观论者。渐进论者则有不少乐观论者。汤因比和哈孟德夫妇,以及后来的韦伯夫妇、霍布斯鲍姆、E。P。汤普森都是悲观论者,认为工业革命具有灾难性后果。如汤因比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一个更黑暗的时期——似一个民族曾经经历过的任何灾难和恐怖一样的时期;灾难和恐怖是因为与财富增长并肩而来的贫困的巨大增长;大规模生产是自由竞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论“工业革命”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姚雷(软件学院,71108314) 摘要: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这场革命,最先由英国发起,对英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世界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可以说是这场革命中的主角,而革命也给英国带来了很多变革和影响。本文将探究工业革命以及它给英国带来的变革和影响。 关键词: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影响变革 正文: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是世界近代史上的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世界历史上地位很高的一段时期。这场革命,导致世界格局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变革,几乎影响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而英国,作为该时期的先行者,必然值得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学家等的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工业革命的探讨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 1689年英国的光荣革命,宣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英国由此发生了工业革命。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1764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用语。一百多年来,尽管史学界和经济学界有关工业革命的著作越来越多,研究的问题越来越深入。但研究者即使对一些基本问题也很少形成共识,对于“什么是工业革命”这一问题往往也是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答案。 不同时代的学者关注工业革命的角度不同。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社会变革学派认为工业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人与人之间经济交易方式的大变革;工业组织学派强调工厂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或者说工厂制度的兴起;宏观经济学派则重点分析了当时出现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技术学派认为,技术变化是工业革命时期最根本的特征;而在能源消耗学派的眼里,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的变化是工业革命的核心;消费学派认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基本方面。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它使生产得以实现,创造新的生产需要。消费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完成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扩大生产需要,尤其是使服务业迅速发展起来。 这些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捉住了工业革命的特征。而本文主要是考量工业革命跟资本主义制度的宏观层面的关系,所以,本文主要是采纳社会变革学派的观点,把工业革命看作既是经济上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而且还是一次对整个人类发生根本影响的革命。因而,本文所说的工业革命乃是广义的工业革命。它是“一次包括政治,经济一切在内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⑶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二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⑷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 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⑹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⑺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三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640年11月3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掌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 知识目标:宏观上掌握近代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和影响,而观上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领域、技术表现和具体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等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关系,而是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由此培养学生比较、思考、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待历史现象与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应用于实践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加强对学生进行毅力科学精神环境认识人文主义的情感教育,是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是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自由科学技术和进行科学创新。 重点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 授课过程: 第一课时 导言: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英国议会通过专利法,保障了发明者的权利,提高了他们的创造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专利法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 你找到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了吗? (一)、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资本、劳动力、生产技术、原料、市场、 2、条件: A、资本:殖民掠夺、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资本 B、劳动力:推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雇佣劳动力 C、生产技术: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D、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E、市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极大地扩大市场的需求 (二)、重大发明 阅读教材归纳: 棉纺---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 冶金---焦煤炼铁法、 采矿---蒸汽抽水机、安全灯 交通运输--碎石路、开凿运河、疏浚河道 铁路运输、蒸汽轮船的出现 动力--瓦特、“万能蒸汽机” (出示一组图片) 万能蒸汽机发明应用的重大意义?人类由此进入了蒸汽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二是冶金行业采用焦炭来炼钢等技术革新,能够练出韧性和强度更好的钢材,为技术革新生产的各种新机器,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同时也将英国大量的煤炭资源利用了起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共有很多种不同的发明,除了较为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蒸汽机外,还有很多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比如1733年约翰·凯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珍妮发明纺纱机;1768年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机;1802年瓦特改进了牛考门

光荣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光荣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1688年英国经过内战弒君改为民国复辟之后再经过光荣难命一切方有头绪,而英国在光荣革命时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来英国成了三权分立的社会,将世界带入了资本主义的民主阶段再加上洛克的自由财民主的制度。 阿姆斯特丹形成欧洲商业资本金中心有何可学习之处十六、十七世纪之后,刚独立时却是一个民主国家在十七世纪初全部人不过只有一五○万左石,适不过中国二、三个政府那么少人口又没独立自主经验,内部之省和大公国也不过是西班牙王国的家产,可是他刚独立即有纽约,将南美洲巴西开辟为殖民地向东航行对居好望角盘距马六甲海岸掌握今日的印度尼西亚。 贡献:光荣革命、一田三主制、普通法公平法、可以在数目字上管理。 荷兰:一八四○这段时间发现了这体制无法改造,不决定改强更张提及鸦片战争着重点 1.战败之后割香港和英国赔款成为日后各国在中国城市里设立租界 2.丧权辱国满清的君臣很少有反省从没有人章孝研先败之原因,没有一个人提议派员出洋考察从无一个人主张今后个官员的职责并重新订 定。 中国是否有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为什么? 中国传统社会中虽有商业经济成分,但历来被视为农业经济结构中的一部份,是指令性管理下的商业经济,与古希腊和中方近代资本主义先锋型国家市场原则凌驾一切的商业经济性质回然相异。中方走出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关键是市场原则突破指令性社会结构,中国市场经济虽然在宋代很发达,但市场原则始终没有突破以君权为象征的指令性社结构。当时的资本家没有受到法律应该有的保护,在当时的社会是君权统治,没法律的规范可循,一切以他的指令为当时的法令。 *另外我们从我们找到的资中发现商业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因为资本主义是由两个部份结合而成的:一、商业、军事、政治互相支撑。二、自 由、平等、民主的价值体系构成。 但中国海上商业集团却只有第一部份的支撑,缺乏了法律、金融…部份的体制,所以商业化不等于资本主义化。 其实中国并没有真正的资本主义。中国具备商业化,以致于资本主权没办法真正的深入实施,像英国一样实施的完善。 中国不能真正的资本主义最大的原因是「皇权」。早期的中国权利都在皇帝手上,人民没办法加入干涉,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无法像英国实施的那么完全。 但中国它的资本主义不完全,也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因素。中国无法实施资本主义有一半是深受环境的客观影响。由于环境,政权的转弯,以致于皇帝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