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农大毛概复习重点

河北农大毛概复习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①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②途径:具体化,民族化。

③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根本)。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一脉相承)。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①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②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的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3)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继续发展)。

5.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六大原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五位一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10.思想路线的含义?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2.为什么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②实事求是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13.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①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②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③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领导力量),②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③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④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

17.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①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特性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国际无产阶级共同的优点外,如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人类最进步的阶级。还具有自身的特殊优点,如身受三种压迫(革命性强);和农民阶级有天然联系(便于竭诚工农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诞生时就有中共的领导,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19.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

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内容)。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①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只有深入农村,才能团结工农联盟,活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奠定基础。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2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行性?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根本制度)

B.国民革命的影响(群众基础)

C.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重要的主观条件)。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抗日民族,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的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政治上: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25.为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①在这一时期,并存着两种因素,及资本主义因素和社会主义因素,其中社会主义因素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占据指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极大地比重。②在这一时期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当然,最主要的矛盾是两条道路之争,即走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2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特点:社会

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

27.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①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创造为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②我国有极其广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笔中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2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②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③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④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②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③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0.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原因?

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其次,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再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人民对资本家的监督。

31.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标志?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经济上: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的确立;阶级结构:工人阶级成为国家领导阶级。

33.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②极大的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④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进一步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⑤以其独创性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A.《论十大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矛盾的思想。

C.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D.其他理论成果。

3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

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②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③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敌我之间、人们内部)。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⑤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和意义。

3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A.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C.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A.社会主义阶段是逐步摆脱步伐的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现代化发展的水平);

B.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状况);

C.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经济运行方式);

D.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

E.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人民富裕程度);

F.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地区发展状况);

G.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体制改革);

H.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

I.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国际比较)。

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适当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4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①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首先,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再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物质基础所决定的)。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基本途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党的优良传统,根本立足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奋斗目标)。

44.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统一中心;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46.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47.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48.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③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一个动态过程。

4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0.为什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1.怎样坚持科学发展?

A.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核心);

B.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

C.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根本发法)。

52.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53.新“三步走”内容?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54.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5.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

56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7.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