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_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_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_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_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

机遇与挑战

3

王 丹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建设部城市G IS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07)

摘要:“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城市数据及基于数据的服务

。在简要评述我国城市数据与基于数据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城市发展给“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为迎接这些挑战采取的一些行动和在少数城市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数字城市;城市地理信息产业;数据;基于数据的服务

中图分类号:P 20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77(2000)58-0009-5

1 引 言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以

及“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或“地理信息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之一。国家有关部门和一些行业学会、协会也先后召开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实施研讨会。我们认为,无论是“数字地球”、“数字中国”还是地理信息产业,其核心都是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服务。这里的数据不仅包括数据的生产和更新,同时也包括数据的管理与分发;而基于数据的服务覆盖面更广,它涉及G IS (地理信息系统)、M IS (管理信息系统)、OA (办公自动化)、AM FM (自动设备管理)、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网络等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与实施的方方面面。

在社会生活中,城市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据统计,1998年我国共有668个设市城市,城市面积约为81.3万km 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8.5%,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约为2.1万km 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0.2%[1]。但城市却创造了约60%~70%的GD P ,容纳了约30%~40%的全国人口,集中了约9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高等教育,高科技产业和很

多行业也以城市作为最主要的载体,城市名副其实地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城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最活跃的应用领域,与“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地理信息产业相对应,出现了所谓的“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核

心也是城市数据和基于这些数据的服务。

本文在简要评述我国城市数据与基于数据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21世纪城市发展给“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为迎接这些挑战采取的一些行动和在少数城市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实践情况。

2 现 状

2.1 城市数据

城市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实践所涉及的数据非常庞杂。总体上,我们可以将城市数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空间数据;另一类为非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又可分为社会、经济、人文属性统计数据和文档数据等。城市空间数据包括城市地形数据、规划数据、道路交通数据、市政管线数据、地籍房地产数据等,它们具有如下特点:①比例尺大,分辨率高。城市数据的基本尺度为1∶500~1∶2000,实际分辨率为0.1~0.4m 。辅助尺度为1∶5000~1∶10000,实际分辨率为1.0~2.0m ;②内容丰富,信息传输效率低;③由于城市发展变化快,信息老化速度快;④城市数据生产与更新的周期长、费用高;⑤由于投影变形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各城市多使用独立的平面参考系统,造成不同城市的数据参考基准不一致;⑥数据的投资主体是地方城市政府。上述特点决定了城市空间数据是数据的焦点。

3

本文为2000年5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地理信息系统论坛”上所做的讲演。作者简介:王丹,男,(1962年~),研究员,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从事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城市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与

开发。

致谢:本文写作过程中,承蒙郝力、陈燕申先生和王宏伟博士提供有关资料,特此致谢。

经过最近若干年的努力,我国城市空间数据的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多数城市完成了基本地形测绘,少数城市甚至进行了几轮修测,地形信息基本上覆盖了城市的建成区、规划市区和主要市郊,但管线、地籍及房产等数据的覆盖范围尚十分有限。就数据的覆盖和质量状况而言,从全国范围讲,沿海城市、中心城市明显好于内地城市和一般城市。数字式数据已经成为地形信息的主导形式,但其标准化则相对落后。矢量信息仍然易于被使用者所接受,成为当前的主要数据形式,但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日益受到关注。

在城市空间数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数据种类单调,现势性差,可用性低;多数城市用于数据生产和更新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数据生产和提供的现状与“快、准、全、廉”的目标差距很大;数据总体上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数据依然是系统建立与服务的“瓶颈”。在城市数据的共享上,一方面,缺乏合适的数据;另一方面,已有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重复性生产时有发生。

2.2 基于数据的服务

基于城市数据的服务是随着G IS、CAD、OA和AM FM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应运而生的,发展十分迅速,成绩巨大。城市一直是各种新技术应用最早和最活跃的领域,目前我国已建或正在建立的G IS或G IS相关系统中城市数量居多,应用领域宽广。城市G IS或G IS相关系统已由过去的“技术驱动”阶段过渡到现在的“应用牵引”阶段。各级主管部门及广大用户逐渐成熟,对系统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论是从地区还是从行业上讲发展都极不平衡。就G IS系统而言,经济发达地区远远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规划管理方面的应用优于其它行业的应用;重建立系统、轻实际应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应用的层次较低、效果不佳;缺乏规范化的运作模式,系统建设中经常碰钉子、走弯路、花冤枉钱;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应用系统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差、系统集成水平低;低水平重复性建设现象较多;应用系统五花八门,开发各自为阵,商家各显神通,用户急功近利;等等。

3 机 遇

21世纪的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将继续是关注的焦点。城市无疑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城市问题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缩影,但全世界也都面对着难以解决的许多城市问题。目前,城市规

划、建筑界以及社会、经济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都在对城市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思考和再认识[2~4]。

3.1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

应该说,我国的城市规划成就辉煌,但城市规划的现状却并不总是令人满意。在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事故时有发生。城市建设的市场不规范,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城市交通、土地、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

3.2 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1999年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0.9%。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据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分别达到42%和60%左右[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给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而提高我国的总体国力和现代化水平,但城市化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问题[3,5],如空间布局混乱、人口膨胀、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耕地浪费、交通堵塞、灾害加剧和人居质量恶化等。为了缓解这些危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地理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应该大有作为。

3.3 广义建筑学

1999年北京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北京宪章》,提出了融合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三位一体的广义建筑学[6]。广义建筑学认为,城市规划建设、新建筑的设计、历史环境的保护、一般建筑的维修与改建、古旧建筑合理地重新使用、城市和地区的整治、更新与重建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地下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都应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这就要求实现多层次的技术构建以及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用群体的观念、城市的观念看建筑及其环境,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环境艺术,实现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三大和谐[7],即城市建设中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在空间上的和谐,城市发展中历史环境、现实环境与未来环境在时间上的和谐,创造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的和谐。在这里,时空的和谐或许可以借助于城市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

3.4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

发展小城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城市化的必由之路。1998年底,我国已有建制镇和乡集镇近5万个。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是

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诸如小城镇交通网络与内部道路配置、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供热供燃气规划、环卫设施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土地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都急需包括地理信息技术在内的高科技的支撑。

3.5 城市住宅产业发展

发展城市住宅产业是当前的一大热点。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住宅产业将有大的发展,在社区和住宅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住宅营销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住宅产业信息化的需求十分旺盛。

3.6 社会与公众服务

城市信息服务业近年来方兴未艾。一方面是为企业,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公安、消防、金融、保险、通讯等城市特殊行业对地理信息的服务潜在需求不可低估;另一方面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开放性的资讯服务,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效率。

上述6个方面都离不开各种城市数据和基于数据服务的支持。可以说,21世纪城市的发展将为“数字城市”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十分宽广的舞台。

4 挑 战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未来必将有巨大的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追求的目标是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高效率的管理和高质量的服务。

我国城市发展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不仅需要信息支持和信息服务,同时更需要基于信息的科学决策支持。据估计,人类信息的75%-80%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城市发展需要“数字城市”或城市地理信息技术,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数字城市”或城市地理信息技术如何为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这是摆在地球空间信息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4.1 技术的适应性

前已述及,目前城市数据,尤其是大比例尺空间数据的获取与提供离“快、准、全、廉”的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这里所说的“快”,指的是数据生产与更新的周期要短,作业效率要高,数据交付应迅速;“准”表示适应用户需求的数据的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应准确,也就是说数据的几何精度、属性精度和现势性要高;“全”反映的是为满足用户需求所生产和提供的数据在空间、属性和时间上要全面、完整。这里有2层含义,一是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二是要体现数据的真三维和时态性。“廉”主要是指经济性,目前数据的生产经费过低,而数据的销售价格又偏高,这一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将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在数据生产与提供的实践中,如何实现上述目标,技术上必须要有新的发展和突破。这将是未来城市数据生产与提供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些新类型数据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许多用户也准备接受这些数据,但这些数据的实际可用性却面临挑战。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它作为“4D产品”(即D E 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L G—数字线划图、DR G—数字栅格图)中最富魅力的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城市也开始生产大比例尺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但由于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量大,传输效率低,最终用户的使用相当不便,如何寻求高质量的快速有效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对于推动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应用至关紧要。三维数据是当前的热点,也是未来的趋势,但不同系统采集的数据如何被其它非专业化的系统所使用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三维数据的兼容性与互操作急需解决。

此外,为了实现城市数据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以至全国范围内的共享,诸如标准化和空间基准的一致性等技术问题也必须有实质性的突破。

就基于数据的服务而言,如何选准服务的目标和切入点是当前面临的挑战。3D G IS、T G IS以及W eb G IS等技术必须与其最终服务目标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过分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可能会牺牲系统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最终也将降低系统的生命力。各种系统之间如何真正实现无缝集成与无限扩展尚有许多技术问题待解决。凡此种种,都决定了城市地理信息技术的未来任重而道远。

4.2 技术、管理与经济的协调

事实上,建设“数字城市”,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单纯技术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数据共建共享和系统互操作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管理、政策和经济因素。数据产品进入市场是产业化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处理其中的一系列政策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在“数字城市”建设和地理信息产业化实践中,如何处理直接与间接效益的关系、短期与长期效益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如何协调数据与系统的投资者、生产者、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关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5 行 动

面对上述挑战,我们认为,启动我国的“数字城市”建设计划将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策略。“数字城市”计划可以从政策和标准入手,集成、整合和发展城市G IS及相关技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提供完整、全面、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数字城市”无疑是未来“数字地球”和“数字中国”十分重要的节点,它的建设不仅将大大促进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将拉动城市其它产业的信息化,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8~9]。由于“数字城市”的外延相当模糊,可以设想,“数字城市”的建设将是一种渐进式的、发展的和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字城市”的建设将不会有终点,。

作为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部近年来在推动城市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建设部规划司等提出了城市空间数据发展的举措[10],主要包括:依靠科技进步,推行新技术,鼓励使用影像图代替矢量图或将影像图与简化的矢量图套合使用;增加政府投入;加快体制改革,实行城市测绘管理与生产的分离;改进管理,利用行政手段促进数据开放,结合工程建设审批和竣工验收进行图件更新,并把地形图更新与地籍图和房产图的更新结合起来等。在1997年召开的全国城市规划行业新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上,建设部规划司也提出了城市规划G IS的发展目标[11],其中至2000年的近期目标是:在大城市,普及数字化成图技术;有条件的城市,要建立基础图形数据库,并开始对外提供数字化地图;部分城市在建立综合规划信息系统上有一定突破,并投入正式运行。到2010年的远期目标是:多数大中城市完成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大部分投入实际运行。在此之前,我国1994年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也提出了“建立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用现代技术手段储存和使用城市各类信息数据资料,并用于城镇规划领域”的科技行动。

最近,建设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设适合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实践的数字化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大力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和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为国家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权威的信息支持;为各类企业和广大公众提供方便、有效和权威的信息服务;通过数字化工程的实施,改造传统产业,推动技术进步,保证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的协调发展。该项目明确地将“数字城市”确定为其终极目标。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目前正在将住宅产业这一经济建设的热点与信息化这一现代科技的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建设住宅产业信息系统,以加快住宅产业信息化的步伐。

面对城市空间数据的现状,我们认为,建设“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是当务之急。与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相比,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尺度大(1∶500~1∶10000),现势性要求高,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中心区、建成区、规划区及主要郊区等。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实际上是目前国家测绘局正在组织建设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扩展,它应作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形成我国多尺度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12],以满足更广泛的需求。

6 实 践

“数字城市”虽然在我国提出不久,但一些城市已率先开始或正准备开始“数字城市”的建设。

北京作为首都,在积累了大量空间数据和开发了多种应用系统后,正着手“首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北京”建设已被写入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列入“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数字北京”建设的首期工程“数字中关村”建设也已开始启动。

上海市率先在全国提出了“信息港”的概念,并在逐步明确和细化外延与内涵。该市先后建设了大量的数据库,从1989年开始开发了由城市基础地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建设档案、城市地名管理、城市规划展示以及区县规划管理等一系列独立系统构成的一个分布式一体化的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即“数字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该系统预计到2000年底初步形成框架。

广州市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成绩巨大,数据种类多,质量高,现势性强。系统的建设也颇具特色。广州市有关部门已经开始了“数字广州”或“数码广州”建设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其它一些城市,如重庆、深圳、厦门、中山等,也都有建设“数字城市”的初步打算。在“数字城市”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以“数字城市”与城

市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要方向的高新技术公司层出不穷,可以预计未来3~5年将会有大的发展。随着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我国最终加入W TO,一些新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司将会诞生。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竞争虽然残酷,但必将有利于“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7 结 语

(1)城市地理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1世纪的城市发展将给地理信息技术带来新的机遇。机遇大于挑战,但任重道远。

(2)建设“数字城市”是发展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动力,“数字城市”已经或正在启动,建设“数字城市”迫切需要宏观指导和协调。

(3)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服务是“数字城市”和城市地理信息产业的核心。

(4)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放眼未来,从现在踏踏实实做起,开展广泛的合作,合作就是力量!

参考文献

1建设部综合财务司.1998年城市建设统计公报(摘要).城市规划,1999,23(9)

2吴良镛.城市世纪、城市问题、城市规划与市长的作用.城市规划,2000,24(4)

3李秉仁.关于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城市发展研究,1999,6(4)

4建设部“跨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对策.城市规划,1999,23(7)

5陈述彭,周成虎,曾杉,等.我国城市化问题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紧迫任务.见:林珲主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学术论坛.香港: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出版,1998

6北京宪章-1999年国际建协第20次大会讨论通过.城市发展研究,1999,6(4)

7吴志强,陈秉钊,唐子来,等.21世纪的城市建筑:走向三大和谐.城市规划,1999,23(10)

8郝力.“数字城市”拉动城市地理产业信息化.地理信息世界,1999(4)

9王宏伟,罗成章,陈燕申,等.“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世界,1999(4)

10建设部规划司等.全国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文件汇编.1997

11建设部规划司等.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调查及建议.1998

12陈军.多尺度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地理信息世界,1999(2)

13王丹.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城市G IS与城市地理信息产业化.城市勘测,1998(4)

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产业化工作交流会在京召开

2000年4月9~11日在北京召开了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产业化工作交流会,有关部委、省市自治区有关领导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及开发单位的代表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类在不同的用户、系统和地点之间获取、处理、分析、访问、表示和传输数字化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由于世界75~80%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广泛地用于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公区设施管理、政府办公等领域,在国家安全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发展我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不仅对于促进传统行业信息化改造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加强国家信息安全、提高国防实力有直接的作用,是建设数字化中国、发展我国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多涉及国家的敏感信息,开发和使用自主软件、发展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这次会议是在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召开的,是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具体措施。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是大力推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加快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业的发展速度。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2020)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20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有关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 为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推动地理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我部制定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0年12月31日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为加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一、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相关单位从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据更新、运行维护、应用推广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县级以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由国家级节点、省级(兵团)节点、市县级节点组成。 国家级节点是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枢纽,汇聚、整合全国各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并为地方节点提供统一的基础底图、应用程序接口、目录发布、用户管理等功能与服务。 省级(兵团)节点、市县级节点汇聚、整合本地区各类地理信息公共产品,逐级向上融合共享,并集成国家级节点提供的相关功能与服务。 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工作坚持全国统筹、分级负责、共建共享、协同服务、安全可控的原则。 五、自然资源部地理信息管理司承担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级节点的建设、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以及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维护。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负责国家级节点卫星影像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维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负责国家级节点海洋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更新维护。 县级以上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本级节点的建设、数据更新、运行维护和应用推广。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

“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规范 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二零一一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 (1) 引 言 (2) 1 范围 (3) 2 参考标准 (3) 3 术语定义 (3) 3.1要素 FEATURE (3) 3.2要素类型 FEATURE TYPE (3) 3.3要素属性 FEATURE ATTRIBUTE (4) 3.4基础地理信息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4) 3.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FEATURE (4) 4 分类与编码 (4) 4.1分类编码原则 (4) 4.2分类方法 (5) 4.3编码方法 (5) 附录A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大类、中类) (7) 附录B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层 (8) 附录C 1:500、1:1000、1:2000数据库属性表的结构定义 (11) 附录D 1:5000、1:10000数据库属性表的结构定义 (19) 附录E 数据库属性项名称及定义要求 (23) 附录F地名数据分类与代码 (24) 附录G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要素代码 (28) 附录H 1:5000、1:10000基础地理要素代码 (51) 附录I 要素符号式样 (70)

前 言 本规范主要特点如下: — 要素分类规定:承袭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分为8大类,46个中类。 — 数据库分层规定:承袭《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1∶10000数据技术规定》,结合实际应用,1:500、1:1000、1:2000数据库分为8个数据集,51个数据层;1:5000、1:10000数据库分为8个数据集,45个数据层。 — 要素采用唯一编码,要素编码为9位,前6位为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规定国标代码,后3位为扩充码,即图形代码+顺序码。 — 根据社会发展和地方特点,增加了部分实用性较强的要素,如摄像头、中水检修井、系船柱、标识桩、煤气交换箱等。 鉴于制图平台的快速发展,本规范未对全部数据表达做出具体规定,只针对部分国标图式中没有的要素进行了符号化规定,其余参照国标图式。 DEM、DOM数据规范与标准按照国标执行。 本规范承袭了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GB/T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8.1-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部分: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GB/T20257.1-200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并结合《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1∶10000数据技术规定》,与国标配套使用。如国标发生变更或补充,本规范将视情况作相应调整。 本规范与《“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版电子地图数据规范》与《“数字青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电子地图数据规范》相适应。 本规范是根据我市目前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以及应用等需求而制定的。 本规范的附录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出、管理并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XXX 等。

分析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

分析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 摘要:近年来,各级用户对数据信息保障要求越来越高,呈现出保障速度快、 数据时效性强、知识化程度高等特点。但目前数据分散,缺乏统一管理,依靠传 统介质拷贝,保障手段落后,保障效率低,保障内容以原始数据为主,缺乏有机 融合和深层次挖掘,使得数据保障面临严重的“信息孤岛”危机,直接影响了数据 保障的深度和广度。基于此,对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进行研究,仅供 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设计 引言 地理信息资源是通过测绘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是地理信息的 主要载体,和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都有密切关系,国家及各 省都高度重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而数据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理论和处 理手段,以可视化方式直观呈现复杂、多维度的数据,便于人们快速掌握信息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我国地理信息资源概述 一是地理信息数据的内容形式由主要提供静态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数字化产品向提供按 需定制具有实时、交互等特点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转型。自2017年起,原土地资源 部和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政府部门 整体谋划土地空间开发提供基础服务,结合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促进地理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形式由离线拷贝提升为在线服务。二是地理信息数 据的服务对象由主要面向政府部门转向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工作中,测绘地理信 息资源都彰显了在服务政府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2平台建设原则 平台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地 理信息服务。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安全高效、动态更新的交通地理信息数据中心,是平台成 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平台的建设应以交通地理信息数据中心为核心。平台应以服务共享交 换为宗旨,通过为平台用户提供符合OGC标准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满足交通管理部 门等不同用户的数据共享交换需求。此外,平台还应提供统一的接口、功能等服务,以便基 于平台快速定制业务应用,为交通地理信息应用的扩展提供支撑,实现应用、功能共享。平 台应充分考虑可扩展性和开放性。通过提供统一接口,将外部资源接入平台中进行交互共享,不断汇聚到平台的资源又可以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通过一种开放、共享的模式,促使平 台不断完善和自我优化,保证平台的生命力。 3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系统体系架构 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实现了系统资源、数据资源、服务资源、应用资源的统一集成、共享 和管理,整个系统体系架构。系统体系架构自下而上分为资源支撑层、数据资源层、服务支

数字城市的发展

第四章数字城市的发展 4.1 国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实践 综观围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政府、企业等上下游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4)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等深度应用的形成。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已基本完成前三阶段的发展,目前重点在于巩固、发掘和提高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作用和水平,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的雏形已经初显。 4.1.1 美国 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府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全力推进一项引起全世界注目的高科技项目——“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1月,美国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家医院,乃至企业、商店、银行、新闻机构、电视台、会议厅、娱乐场所的电脑数据都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美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建设计划,并确定由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协调NSDI的实施工作。NSD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包括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空间数据交换网站以及空间数据框架。FGDC是跨机构的国家级空间数据使用共享的协调委员会,有基础制图数据、地籍、深水测量、人文数据、联邦测地、地质、地面交通、国界与主权、土地、水、植被和湿地等12个分委员会,生物数据、空间数据交换、教育与交流、地球覆盖、基础设施数据、历史数据、元数据、特别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基本调查和标准等10个工作组。1998年美国在NSDI工作方面共有31个合作协议项目,大部分与数据交换有关。16个框架示范项目,涉及交通、水文、地籍数据,并集中在多源数据融合、国家水文数据库、质量控制、网络公众服务、乡村经济开发、海洋管理、城市规划等。 1998年9月,时任美闺副总统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的倡议,约有60个城市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建立第一家政府网站,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使向政府申请贷款和合同竞标等活动能通过网络进行。此举被视为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2001年,布什总统启动政府改革计划,电子政府是这一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电子政府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发布过电子政府规划,其中由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于2002年2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一一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E-Government Strategy:Simplified Delivery of Services to Citizens)和2003年4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2003年版)最具代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对引领全美电子政府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至今为止,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仍然作为其电子政府发展的基本纲领,继续驱动着美国电子政府前进的车轮。目前,美国电子政务已进人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 美国数字城市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信息网等部分内容。

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研究与实现--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

第37卷第3期2014年3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 Vol.37,No.3Mar.,2014 收稿日期:2013-10-08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KP039)资助 作者简介:詹金瑞(1983-),男,河南唐河人,工程师,硕士,200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地理 信息系统、地图制图、测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研究与实现 ———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 詹金瑞,何华贵,陈 飞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摘要: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多以商品交易为主,信息表达过于平面化、信息访问缺乏立体式的可延伸性。改变传统的电子商务管理与发展模式,深入利用GIS、虚拟仿真、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及时全面采集各种商务信息,建立基于二三维GIS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发展智能商务的应用,形成城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平台是符合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本文以广州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基于GIS的城市数字商务平台建设内容与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二三维地图平台建设技术、突破技术难题的二三维地图的联动切换显示技术、商务专题数据库和POI数据库建立,以及虚拟广告功能实现技术等,为城市数字商务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GIS;数字商务;三维地图;虚拟广告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14)03-0088-04 ResearchandRealizationofCityDigitalBusinessPlatformBasedonGIS: TakingtheConstructionofUrbanDigitalBusinessandPublicParticipationGISPlatformofGuangzhouasanExample ZHANJin-rui,HEHua-gui,CHENFei (GuangzhouUrbanPlanningandDesignSurveyResearchInstitute,Guangzhou510060,China) Abstract:Currently,mostofdigitalbusinessplatformfocusedoncommodityexchange,theapplicationofplatformwaslimited.TheConstructionofurbandigitalbusinessandpublicparticipationGISplatformusingGIS,virtualsimulationanddataminingconsistentwithcitydeveloptrends.ThispapertakingtheconstructionofurbandigitalbusinessandpublicparticipationGISplatformofGuang-zhouasanexample,detailedintroducedtheconstructivecontentandkeytechnologyofdigitalbusinessplatformbasedonGIS,whichincluding2-Dand3-Dmapplatformconstructivetechnology,dynamicdisplaybetween2-Dand3-Dmaptechnology,creationofbusinessdatabaseandPOIdatabaseandrealizationofvirtualadvertisement.Keywords:GIS;digitalbusiness;3-Dmap;virtualadvertisement 0 引 言 城市是客观世界三大特征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聚集及扩散中心,其中,信息和信息技术促进了城市物质财富和能量的流动,因此,信息流是城市运行的主要驱动力 [1] 。把握城市运行驱动力的信息流,建设以地理空间 框架为基础、开发利用城市数据和信息资源,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服务于政府、企业、公众的信息系统平台的“数 字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而“数字商务”作为“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组件,它的建设与实现不仅符合当前全球商务发展的大趋势,推动城市商务经济的长足发展,还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在提升企业、城市形象、提供商务便民服务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商务”是电子商务的延伸和扩展,它不仅包含电子商务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以商务为辐射点,完成围绕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前言 从2009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上,国家测绘局表示将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开始,至今已有一年半载。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全国各地的平台建设也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并且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平台建设案例,出台了一个又一个平台建设规范。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在2010年的国家测绘局局长会议上再次重申“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建共享、协同服务”的思路,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切实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多级互动、协同服务的功能,开展10个左右的省级分节点建设试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应用示范。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级部门群策群力,因地制宜,结合了当地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工作计划,逐步推进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最典型的省份就是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专门发布了《浙江省地理空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办法》,该《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地理空间信息交换共享运行机制和应用服务体系,有效地破解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地理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和及时更新,地理信息数据重复采集和系统重复建设的难题。这对其他尚未建设或者正在建设的地区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施也离不开各个业内企业的大力支持,很多企业在建设各地平台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调整与优化,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这也使得各个地区在建设平台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启发,避免再走弯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而有深远意义的工程,涉及众多行业和政府部门,影响社会、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协调,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一、平台总体构架 “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构架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作为应对当前城 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正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的建设。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归纳总 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能地球”概念。以前,有类似的概念,如 数字城市。2008年11月,恰逢IBM于2007年至2012年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充分利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而言,“智慧”的概念是通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状态。通过在世 界各个角落嵌入和配备传感器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 管道等各种物体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从而形成物联网将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 解“大城市疾病”,提高城市化质量的良好补救措施。 1智慧城市概述和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指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实现物联,对城市运行核 心的系统进行感测,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将整个数据整 合城市运行图,提供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业务创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 提高关键性系统建设和和谐高效协同工作。智慧城市具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实时 了解城市发展中突发事件,适当提高解决资源部署效率,更加便捷城市发展远程 访问工作,保障城市发展的高效性和高效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相互之间整合协作 能力。 2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数据感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做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 及时、有效地调控,实现城市中各个方面快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也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过于迅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许 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和城市承载能力不能匹配,城市系统脆弱,城市管理面临着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 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经济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 市是必要的。一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升级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不断更新,对传统城市经济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只有赶上信息技 术的前沿,城市经济才可以实现发展与超越;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对我国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方面, 带来新的增长点。从社会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通过对智慧城市的 建设,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 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从环境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由于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4-23T16:25:20.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陈果[导读]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省 310005 摘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来,全球各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总结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创新。 1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普遍认为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定义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此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每一轮发展都是伴随着IT及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时代,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这是智慧城市最早的雏形和发展基础。而在2000年Wi-Fi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城市随之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几年中物联网、大数据概念诞生,将数据、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分析,由此智慧城市得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未来也许在城市互联、国家互联、能源互联领域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智慧地球也将由概念走向现实。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二十七条指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果,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智慧城市理解不够深刻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对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见解,难以协调一致。如果各个部门不能够协调一致,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2.2缺乏决策咨询机制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缺乏特色,往往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思路,这就是缺乏决策咨询机制带来的问题,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能够集思广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2.3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简单、静态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因此,需要在保证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足够稳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适度的超前设计,以满足新的需求。而现在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设计的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2.4缺乏智慧城市技术评测体系和方法 当前国家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也没有特定的部门或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国内外也没有足够的成熟案例以供借鉴,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一套完整、有效的评测体系来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将应用到信息技术,这将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智慧城市的安全要求,更为复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急需建立。 2.6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一是投资机制和投资平台的缺失,很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我国智慧城市率先建设的大多属于公益性、民生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大都不适合商业化运营,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些项目方面有所投入。另外,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收益风险高,很多企业往往不敢贸然投资。 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城市化的问题也越来也多,这就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也越来也重视发展智慧城市,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3.1城市智慧化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发生的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关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城市越来越具备智慧化。 3.2规划决策机制科学合理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中有许多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内又存在着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这种复杂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的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过于生硬,难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1. 前言 1.1. 编写目的 根据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规划建设方案的需求,本文对该系统的目标、功能、运行环境等方面进行约定描述。本文主要的读者是系统的需方和开发人员。 1.2. 系统概述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因为政府办公机构的分散性和公众应用的多样性,决定了对于Internet/Intranet环境和公众移动应用环境的需求是十分突出的。地理信息作为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如何基于新的Internet/Intranet环境进行发布,如何在不同的应用终端和环境中对于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和显示,同时兼顾数据的统一完整和高速传递,使得GIS真正地为广大非专业人员服务,即建立地理信息的共享技术和开放技术尤为重要,也是本次建设规划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2.1. 建设目标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汇集、管理地理地理信息资源,应用海量图形管理技术和地图引擎驱动技术,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可视化、智能化的地图支持。其主要功能如下: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具有系统管理、数据管理、数据服务、应用服务、工具服务等功能。 (1)系统管理,主要提供平台系统的管理功能;具体包含服务配置、权限管理、安全管理、基础性管理功能。

(2)数据管理,主要提供图形数据管理功能;具体包含元数据管理、目录管理、数据维护、版本管理、数据检测等功能。 (3)数据服务,主要提供地图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具体功能包括数据查询、数据发布与订阅、格式与坐标系转换、数据共享与交换。 (4)应用服务,主要提供业务数据在地图上的展示、分析等功能;具体包含基础展示功能、拓展功能、专业应用功能、模型分析/应用功能、虚拟三维展示功能。 (5)工具服务,主要包括绘图工具(CAD绘图等工具)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等分析工具),并将这些工具无缝集成在平台上。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规划建设方案中除应包括以上功能外,还可进行适当扩充。 2.2. 参考标准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 《数字城市管理技术规范》 2.3. 系统建设的关键点 目前GIS学术领域有多种的提法和方案,基本都是考虑数据大统一的方式完成所谓的数据交互和数据共享,而这种大统一的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的各种无法逾越的障碍,因为建立大统一的平台意味着需要建立一 个新的数据中心,它要监管各业务单位提供数据同时又要集中统一发布,这样就会诞生几个问题: ? 数据的可靠性。因为数据是个权属单位提供的,数据提交就意味着 脱离正在运行的业务,不和业务结合的数据就自然失去了可靠性和 时效性的保障。 ? 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整个数字城市包括市政办公依托于统一的大数

GIS公共服务平台

6.1.1.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 个人想法:gis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数据处理,尤其是gis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数据处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位。 提供空间数据库创建、管理功能,包括:地图编码标准和分层标准维护,地图数据入库、数据字典和专题分离管理、指定范围数据提取,历史数据管理等。 1.1创建空间数据库 定义空间数据库建设所遵循的标准代码和图层分层标准,创建空间数据库,按照数据集的管理方式创建图库,并创建相应要素类; 地图数据入库,例如:将文件型的地图数据按照定义标准导入空间数据库中。 1.2管理空间数据库 提供GIS地图基本操作; 提供数据字典和专题分类管理; 提供数据集和要素类管理; 可任意指定范围和图层,进行空间数据的上载和提取; 提供对空间数据的历史版本管理,包括:定义、识别和展现; 实现空间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利用数据库带的备份和恢复 提供系统的日志管理功能; 实现数据无损转换。 1.3数据抽取与转换 支持多种空间数据格式的读写以及空间数据信息的处理。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器对数据的抽取转换进行支撑。

1.4其他 6.1.2.数字地图制图与出版 按照地理信息标准规范,提供各类地图、专题图的制作与出版,包括:符号设计、自动配图、地图切片、格式转换等。 1.1地图制图 按照地理信息专题图与地图版式、公共地理信息通用地图符号等标准规范制作各类地图、专题图。 1.2符号库设计 实现点、线、面等符号的设计编辑,形成标准符号库。 手动配置好符号库,然后加载符号库 1.3自动配图 使用定制符号对制作的地图进行配图,包括对高程数据(等高线与高程点)的晕渲。 手动配置好地图即可 1.4地图切片 对地图进行切割,生成栅格地图图片库。 1.5空间数据格式支持 支持ArcInfo E00、ArcView Shape、MapInfo Tab、MapInfo MIF等,并支持不同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再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概念演进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看到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

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而智能城市主要强调的是前三点中的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1、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 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1.1总体结构 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平台主要起到一个基础支撑作用,使XX地理信息可以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服务,集约化资源,减少重复投入建设,各委办局可以基于此平台搭建自己的专业应用系统。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支撑平台包括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主要对XX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更新、管理;共享交换服务平台主要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和对外发布服务。 1.1.1数据中心功能仓库 数据中心提供多源异构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功能的管理设计工具、支持数据操作的功能插件和设计应用系统工具——数据中心资源设计器,并在框架方面提供给用户多种常用数据管理的功能和扩

展接口。 1.1.2数据中心数据仓库 为了实现用户更好地对多源异构数据进行分类、集中地管理,数据中心引入“数据仓库”的理念和数据组织管理方式。它由数据中心数据仓库、数据中心工作空间、视图界面和系统菜单四大部分组成,系统菜单主要是实现对数据中心工作空间中的图层进行相关的编辑操作,视图界面是在对应的视窗中显示、查看数据内容和属性。 1.1.3数据中心设计器 数据中心设计器把数据资源和功能资源有效的进行管理,按需定制用户关心的目录系统;工作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编辑、维护和修改。 1.1.4工作流编辑器 业务工作流设计器主要完成业务流程的定义、流程活动的权限配置、活动功能配置;工作流监视器主要负责监视各个流程的状态;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负责解释业务过程的过程定义,驱动过程和活动的执行,维护工作流控制数据和工作流相关数据,并提供支持用户操作的接口。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数字城市的发展与展望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产生的和需要数据量呈现爆炸 式的增长。数字城市的出现促进政务、经济、城市管理以及公众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满 足了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需要,为城市化进程助推。 关键词:数字城市;物联网;虚拟现实;数字地球 数字城市是由数字地球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在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我们的星球》。在该文中,他提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 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 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 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根据数字地球这个大的设想,人们由提出了数字城市这 个衍生概念。数字城市实质上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其一个时期的体现。数字城 市可以定义为利用各种信息获取、存储、传输、表达、处理等支撑技术, 将表征真实城市 的信息数字化, 形成一个虚拟的城市实体, 并利用这个数字化城市实体来解决各种各样的 现实问题。 数字地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因为随着现代化的脚步,特别是信息革命,无论我国还是 全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地完善和深化,经济蓬勃发展,直接和间接地促进了数字设备 快速发展和普及。同时,随着城市人口和所占面积的大幅增长,城市所蕴含的自然信息和 社会信息也随之呈现爆炸。在当下信息化的新时代,个人和集体对信息利用要求越加急切,同时信息在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中也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而数字城市的主体思想就是利 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依托信息高速公路,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地理、资源、生态、环境、 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问题 在当下,数字地球的主要组成建立多比例尺、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城市,再进一步细化,还可以分为数字城市、数字区域、数字国家、数字高校、数字企业、数字小区等的建设。 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需要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再 细可分为空间数据获取技术、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宽带网络传输技术、可视化与互操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通过这些技术,人们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层面、全方位,大信息的虚 拟城市,将城市的自然信息和社会属性都添加到其中的一个数据点上,一旦有信息需要, 就可以立刻获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