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单位代码03

学号1101300007

分类号D901

密级

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院(系)名称商贸学院法律系

专业名称法学

学生姓名王宇

指导教师李彦斌

2015年5月10日

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摘要

中国现阶段正在进行司法改革,而对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成为改革的重要部分,这也是世界刑法司法改革的趋势,更是我国未来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中国现阶段的法律实施情况很差劲,例如不能对自己的权利义务很好进行维护、打官司请律师还要受到非常多的制约、自己为自己辩护得不到重视、案件和自己无关但还是要回答的现象很普遍;公、检、法对诉讼阶段的措施实施不按规范进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有现阶段法制不健全的因素,比如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在进行侦查时有违规行为,仅仅只能提建议,没有其他办法,而且如果公安机关不理不睬,检察机关也毫无办法,毕竟所属不同。尽管就公安机关在起诉阶段提出的非法证据检察机关可以拒绝作为证据,但是由于各种内部的规则因素,这种手段在司法实践中很少出现。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以来,人权思想以成为法学家没理论研究的热点。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人权制度还很落后,各方面都不完善,需要继续努力改善。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侦查程序,权利保障

On the criminal investigation stage of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riminal suspects

Author:Wang Yu

Tutor:Li Yanbin

Abstract

Protecting criminal’s legitimate right helps to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human rights, and standardize the law enforcement on investigation authorities, and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n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suspects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such as the suspects are not timely informed of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their rights of hiring a lawyer to provide legal help are limited and the rights to self-defence are disconsidered, also the rights to refuse to answer questions unrelated to the case cannot be implemented. Besides, the coercive measures taken by investigation authorities are not standardized, also the phenomenon of torture, illegal search and seizure is widespread. These problems have been due to many reasons. Legislative has shortcomings, such as criminal suspects do not enjoy the Right to Remain Silent, evidence of illegal exclusionary rule is not established, investigators’ obligation to inform are not ordained, right to counsel for the meeting and to a defence subject are restricted . There also have shortcomings in the system design, Such as the prevention of infringement procedures and surveillance system have flaws, and effected by other traditional legal concept as regarding entities, disregarding procedures.

Key words:Criminal suspect,The Procedure of Investigation,Right Guarantee

目录

一、绪论 (2)

(一)课题背景与目的 (2)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2)

(三)课题研究方法 (3)

(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3)

二、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现状 (4)

(一)重结果轻程序的现象还存在 (4)

(二)近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5)

三、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充分的原因 (6)

(一)检察监督的缺陷 (6)

(二)侦查阶段侦查手段的弊病 (6)

四、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 (8)

(一)在实践中完善对侦查权运行的监督 (8)

(二)在立法上完善对侦查权的控制方式 (10)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一、绪论

(一)课题背景与目的

在我国的刑事侦查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和审问是最重要的两个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侦查由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进行,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对犯罪嫌疑人的审问工作是在侦查程序完成的情况下由侦查人员进行,以核实证据、查清余罪。虽然近些年来公安机关进行刑侦体质改革,实行侦查权和监督检查权统一,对侦查阶段的措施进行了一些削减,但前期的侦查和后期的预审工作仍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是由刑警部门全部承担罢了。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特别是保护犯罪份子在侦查阶段的各项权利,维护我国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各项条款.文中先说明关于国际和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和在我国侦查阶段中人权保障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现状。从深层原因、直接原因及其它原因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刑诉侦查阶段中人权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引用关于诉讼理论基础来说明保障人权的正当性和必要性,进而引出目前专家学者的呼声,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呼吁在惩罚犯罪中进一步尊重个人的权益,以最小限度的代价收到最大限度的惩罚犯罪的效果!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我国的刑事法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变革。整个犯罪过程根据刑法学得学理划分可以分为侦查、起诉、审判、收监执行等程序。然而作为第一个程序的侦查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侦查阶段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刑法学得发展。

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理念源起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的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较早的国家普遍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在近代,随着英美法系国家刑事法学的发展,人权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英国,原来任何人(包括个人、商号、警察等)都有起诉权,警察机关不仅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而且还负责多数刑事案件的起诉工作,只有对于比较复杂的重大的案件警察机关才委托检察机关起诉。20世纪80年代,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对其司法系统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包括实行侦查和起诉各司其事,一定程度增加检察机关的起诉职能,使之成为独立负责刑事案件起诉事物的机关。

近代思想家洛克提出:“罪刑应该按程度定罪,没有确凿证据不得定罪。”[1]“以血还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2]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人身权利受到普遍的关注,西方早期伟大的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传世之作《犯罪与刑罚》中提出:“罪犯有权不自证其罪,若无证据不得推定有罪。”随着对刑事法学研究,贝卡里亚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即罪刑阶梯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精神就是确定罪责刑相一致,保护犯罪嫌疑人在受到侦查后的人权保障。随着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罪责刑相一致原则被各国写进了宪法。早期的刑事理论仅仅强调重罪中判,轻罪轻判,从不关注审判的过程。从19世纪末开始,公民人身权利意识的觉醒,传统的罪责刑相一致原则受到了各种思潮和司法实践的冲击因此,世界各国为了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维护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颁布了一系列的保护公民的法律。这对我国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方法

通过对《刑事诉讼法法》、《刑法》等多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为基础,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归纳分析和比较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阐述问题。

(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是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充分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

[1]Locke,J Concerning Civil Government[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11..

[2]C·L·Montesquieu.The Spirit of Laws[M].Clarendon Press,2014.

二、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现状

(一)重结果轻程序的现象还存在

在我国刑事审判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整个司法体系中,大部分司法者认为,在司法实践中,强调对惩罚犯罪的追求,就不得不从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被告人的保护力量,然而,如果强调程序正当,恪守严格程序,则又可能导致对司法机关手脚的束缚。当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发生矛盾时,多数司法工作者的选择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偏向实体公正一边。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多支持实体公正优先,这是我国几千年封建体制下的法律“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过分强调打击而忽略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错误的法律价值取向;民主观念淡薄,再加上司法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宁可错,不可漏”的传统思想,特别是个别行政干涉,案件中有失偏颇,不按程序办案的现象并不少见。比较典型的,如现行法律上对拘留、逮捕的程序失之执行不严,以至给公安机关拘留和逮捕很大随意性。我国现行法律

规定: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应持有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拘留证》,应将《拘留证》向被拘留的人出示,并向其宣布对其实行拘留。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被拘捕对象被带走后,其家属甚至连是被谁带走的都不知道的奇怪现象。这是我国现行法律实践中忽略程序重要性的典型。美国著名案件“辛普森杀妻案”,如果这个案子放在中国,可能审理的结果就有所不同,也许就已投入监狱。而且在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的随意滞留关押,甚至为一桩小事就可以无限期关押。对这种关押又缺少应有的监督,使司法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对嫌疑人以各种手段进行刑讯逼供。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对长期关押过于宽容。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时间为14天。对流窜多次或团伙作案嫌疑犯,拘留时间最长可达37天。普遍嫌疑犯逮捕关押的时间为2个月,案情复杂的可申请延长

1个月。如果地处交通不便,案情复杂,可能有重大犯罪集团或流窜作案嫌疑的,可经省检察院批准,再延长2个月。如果犯罪可能判10年以上重刑的,在上述期限内不能结案的,可申请再延长2个月。总共羁押时间可长达7个月。如果在羁押期

间发现嫌疑人另有罪行,则可从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如果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身份、地址,则可以无期限关押,直到查清真实身份时为止开始重新计算羁押时间。这

种法律上的弹性规定在一些不太尊重法律的警察手里掌握,随意长期关押几乎就没有什么障碍。司法机关也存在着一种思想:只要被警察抓的人,多少会有劣迹,那么司法人员怎么采取手段都不为过,这样就给司法人员为所欲为钻了空子,从司法人员可以对其刑讯逼供,使其陷罪。在这样一种司法理念中,程序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被忽视了,只要能查出犯罪分子,追究犯罪行为,也就是追求所谓“实体真实”,就可以不择手段,畸轻畸重。这方面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我国法律对口供的看重。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然而我国司法界长期盛行的一句话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彻底地否定了犯罪嫌疑人享有的沉默权,也体现出中国司法界对口供证明力的迷信程度。

(二)近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冤假错案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目前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冤假错案给予准确界定,通常认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职权及办理案件过程中,由于在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方面存在错误,给当事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公私财产造成一定损害结果的案件被称为冤假错案。所谓冤案一般是指对当事人的人身权利造成一定程度损失的案件,无论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认定事实不清,还是适用实体法或程序法错误,

都有可能造成冤案的发生;所谓假案一般是指故意捏造法律事实造成的案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冤案和假案应当都属于错案。“有罪推定”是指在未经司法机关最终判决有罪之前,有关人员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形成有罪的判断,并以有罪为目标展开一系列的侦查、起诉及审判等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诉讼行为,主要表现为刑讯逼供、疑罪从有以及不能有效排除合理怀疑等方面。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诉讼指导思想,它使有关人员忽略客观存在的事实,只重视对嫌疑人有罪的证据,不注重排除合理怀疑。如湖北佘祥林1998年以故意杀人罪被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由于2005年“被杀害的妻子”突然从山东回到老家,而结束了近11年的牢狱生活;河南农民赵作海2002年被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当事人在被关押11年之后,由于被害人的出现而无罪释放等等。这些冤假错案基本上都有一个通病,对与定罪存在的矛盾证据置若罔闻,嫌疑人的多次翻供、上诉或申诉都无济于事,直到案件的被杀害人重新出现或所谓受害人良心发现,当事人才得以昭雪,其根源就在于办案人员先入为主的“有罪推定”理念。

三、我国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不充分的原因

以我国现阶段的司法实践来看,侦查权的维护对公、检、法三系统正常运行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过度的维护侦查权就严重违背了诉讼理论和法律制度。

(一)检察监督的缺陷

首先,尽管检察机关依靠其地位能使公安机关的只能得到很好发挥看,但是由于我国公、检、法三个机关同在一个系统,业务上难免有往来看,各方面的利息不可避免,各种人情掺杂在监督之中,使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往往敷衍了事,逮捕权的监督也使如此。并且,把检察院当成一个监督的机构不管在法学理论还是在现行规范上都有问题。其次,针对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检察机关没有很好的监督措施和有效地制约方式。例如,检察机关认为公安机关在进行侦查时有违规行为,仅仅只能提建议,没有其他办法,而且如果公安机关不理不睬,检察机关也毫无办法,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部门。虽然公安机关中的侦查人员由于种种其他不可告人的因素提交了不真实的证据后检察机关可以拒不接受,但是由于各种内部的规则因素,这种手段在司法实践中很少出现。而且,在真正的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从不会给自己留下把柄,他们总是向检察机关提交书面材料,而书面材料根本不可能有侦查人员违法的事实。就算犯罪份子不服,提出了一些申诉意见,但苦于没有抓住现行和事实,往往不了了之,而且更可能迎来侦查人员的打击报复。退一万步讲,检察机关相信有违法事实,但是也无法查证。最后,检察人员可以找出各种漏洞,就像老鼠打洞,一打一个准,由此可以推断出检察机关的自行侦查根本就没一点作用。

(二)侦查阶段侦查手段的弊病

我国的当下的法律实施现状中对侦查手段的制约是很有限,并且正在实行的侦查控制方式有很多的漏洞需要慢慢填补,也就是把检查监督为作为主要方式,由此造成侦查权在实践中会表现出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监守自盗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侦查程序中,再加上各种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侦查权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1]这就造成犯罪分子对自身的一系列权利得不到充 [1]陈卫东,郝银钟.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M].法学研究,2012 :66—67.

分的保护。具体表现在:第一,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司法活动受到各宗限制个制约——律师接受委托难、会见当事人难、起诉前了解案情难、取证难、权益受到保障难。第二,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刑讯逼供现象突出——这就导致了冤假错案大量屡见不鲜。第三,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特别是在侦查阶段的措施很多违反刑诉法规定超期超限。最近几年来不论是佘祥林案还是赵作海案,无不透露出对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漠视。第四,目前采取的侦查监督模式主要是事后监督,一般都是违法情况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实施的监督,监督明显滞后,损失和不良后果已造成,监督效果较差。也就出现了检察院事后监督了,可是伤害等不良后果已无法得到弥补,被害人及广大人民群众仍然有很多的怨言,总给人一种“监督无用”的感觉。

四、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

正如上文所述,我国急需在侦查极端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进行保障,但是中国的司法现状在此方面做的严重不足。因此,为了国家的能够更好的进行除暴安良和维护一部分特殊人员的权利,比如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的完善,是我国司法改革所面临的一大重任。

(一)在实践中完善对侦查权运行的监督

现阶段最主要的目标是公平与正义,在侦查权的实施时要着重把握。

1、侦查人员的职权限制。作为犯罪嫌疑人入罪程序的第一道程序,侦查人员掌握了整个侦查过程的进程,对于所有涉及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的措施都由侦查人员实施,比如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窃听、搜查、扣押等。如果存在“紧急情况”,侦查机关可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行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但需注意的是在采取强制措施时司法侦查人员最容易出现违规行为的,他们根本不向法院报告,直接绕过审判机关强制执行,很多刑讯逼供和伪证情形都是这个阶段出现的。要想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对侦查程序中的强制措施要进行细致的改变,比如犯罪嫌疑人的在关押时受到了身体虐待,可以向审判机关提出自己的控告,这个控告一定要符合法律规定而不能敷衍了事。法官受到申诉后,要以开庭的方式对此申诉进行裁决,在时机允许的情况下或者可以进行一个大胆的设定,假如被告对此强制措施不服,允许上诉,这就使得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的侦查活动进入了诉讼的程序这就符合了刑事诉讼中对程序公平的要求。假如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的给予犯罪嫌疑人上诉权。这就把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引入了司法改革的进程,符合我国自己的情况。

2、对现阶段的我国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保障在司法实践中的调整。要想保护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人身权利,就要加强审判机关的权利使它独立与司法系统之外。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对现阶段侦查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的、现实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他们的难处,才能更好地找到问题进而解决。当前很多人对法院、检察院的各项作风极不认可,总认为他们收了钱不公平办案,被关系户套牢,使得审判机关作为公民心中正义天枰、道德良心的法院受到了各种限制和制约,其在审判程序中居然和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地位一样,使得法院的正义力量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法院

作为国家强制力量的集中体现,不能受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而且作为一个公正的裁判者,应该做到公正的对待当事人,公、检、法、相互相互配合的原则使得法院的职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且各项职能相互掺杂,我国的司法监督就没有真正的监督,审判机关的任务就无法真正完成。

3、对检察和公安系统进行合理化改革,尝试公安机关听命于检察机关。

对侦查阶段侦查权的过度限制,往往限制了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对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的关系进行大调整。关于检警一体化的具体设计,可考虑:“⑴把检察院的一部分只能弱化,尤其是侦查职能,在刑事案件中对侦查阶段的证据收集采纳由检察院进行领导,尽量保障犯罪追诉能够得到快速解决。⑵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一个部门用来管理从公安机关分离出来的进行侦查活动的人员。”[1]

4、对现行的法官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尽量选拔务实有能力的律师。因此要加强公民心中的法制信念和法律素养,使他们相信法律相信法官,把司法真正从政府系统中独立出来,做到真正的司法独立,“这件事情的重点,不仅要努力地实现司法独立,还要加强司法人员的影响力,使这个团体能够成为一个力量,一个对时局有影响力的力量。利益的一致性将确保它的团结。而良好的职业规划以及对社会风俗习惯的超越将更强化它的决定的力量和作用,与各阶层之间形成这样正常的利益关系,司法才能成为社会个阶层关系的有力调和者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2]

5、对于我国法官群体的现状,中国最高院院长曾说,“就全国而言,法律本科程度的法官,不足全部的一半”。[3]人才的缺乏,特别是高素质的法律人才的匮乏使现在中国进行法制建设的一大阻力。所以,改革法官的选拔和遴选制度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就大陆法系国家而言,日本和德国就是很好的例子,日本选拔律师是先参加司法考试,选贤举能,只要最优秀的,他们才有机会成为律师或法官。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法官更是从律师和司法工作者中挑选,这样做既保证了法官的素质,也控制了法官的数量,可谓一举两得。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司法工作者的各项福利待遇,活的比狗累,吃的比猪差使底层司法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6、在侦查阶段对强制措施实行分离。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侦查机构实

[1]郝银钟.检察权质疑[J].中国人民大学报,2013.

[2]慕槐.对法官施加影响[M].法学研究,2012.

[3]贺卫方.司法的制度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实施的强制措施的分离。依照世界其他国家的通常做法,强制措施只是作为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一般手段。侦查机关实施完强制措施后应该立即把犯罪嫌疑人移交给审判机关,然后审判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再做出是否实施强制措施的裁定。这种把强制措施实施和确定执行分割开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强制措施得到正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在自身受到外来的伤害和打击时自保权。其实,在我国也是实行的这种强制措施由审判机关决定的制度。由此可知,当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受到了不法侵害,对侦查人员非法实施的强制措施,可以向审判机关提出的自己的意见和控诉。当审判机关受到犯罪嫌疑人的申诉后,应当及时向他的上级机关上诉,上级审判机关针对此强制措施的合法性进行最终裁判。

(二)在立法上完善对侦查权的控制方式

1、给予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权利。

给予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权利是当今许多国家实行的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这个制度前提,法官是维护正义的主体,除非他判决有罪,否则我们都是国家的守法公民,都是守法的好公民。这就说明没有人需要或者说没必要自证其罪,这完全是检察机关的事情,本来公权力就已经很强大了,再不给他们一点事情做,就完全对不起纳税人交的钱,那么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完全可以一句话都不说,把所有事情交给律师即可,这也可以从增加律师的收入,提高司法工作者在社会上得的地位,为我国司法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然而值得我们喜悦的是,2012年新修改的刑诉法条文删除了关于“犯罪嫌疑人针对侦查机关的提问必须如实回答”的条款。但是在现实情况和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强制受羁押份子开口的做法仍然很多,这就使得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成为了纸上谈兵,没有用武之地了。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虽然我国没有天赋人权学说,但是这种思想,这种精神依然是值得学习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侦查阶段给予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的权利,这是我国司法改革必然的趋势,也是世界上一些司法制度先进国家的宝贵经验,我们作为后来人,具有少走弯路的优势。在法庭上被告人可以对自己的罪行进行辩护,也可以做无罪辩护且不需要证据。中国作为一个刑法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侦查人员历来就具有天然的优越感,总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使者,嫌疑人是罪恶的,是没有人权的,总是以有色的眼睛去看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员基于职业本能,他们总是采取各种方法促使被羁押人员招供,这就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对犯罪嫌

疑人的人权保障使我们必须对现行的一些法条进行改善,否则下一个倒霉也许就是你。

2、对被告人进行辩护的权利进行增强。

为自己的罪刑进行申辩是每一个被告都出于本能的行为,但是大部分被告都没学过法律,这就使得律师这个职业应运而生。然而,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在侦查阶段中的会受到许多让人非常无语的刁难和挫折。公权力过于强大,使得一个小小的律师有螳臂当车的感觉,所以,加强律师的各方面权利势在必行。在司法实践中对司法工作者的权利加强在现在还不可能,这需要至少两方面的条件,即:律师职业制度的改革和法律援助系统的完善。“很多在侦查阶段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都没有法律经验,不懂得在侦查阶段维权,使自己的完整的人身权受到莫名的侵害,而法律作为一个维护公民权利的制度,理所当然要主动保障这类人群的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国家的司法援助制度要深入到侦查阶段,从一个案件刚开始就开始进行法律保护,这才是一个服务性政府该做的事。”[1]建议建立这样的法律援助,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结果:首先就是中国是一个贫富不均衡的国家,有的人腰缠万贯,开香车住别墅,而有的人却风餐露宿,流离失所,我们可以试着分析一下罪犯的构成,大部分人都是穷人,他们生活困窘,在逼不得已的情况才走上了犯罪道路,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机会改过自新,更要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能力,侦查阶段的法律援助就是对这类人群的保护;其次,把公、检。法三个机关的经费预算都由国家独立发放,彻底与地方政府划清界限,使地方对司法工作的影响减少到最少;最后,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和个人素质,这就与上文提到的观点相照应。

3、对侦查阶段的证据进行保全。

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侦査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项证据,而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必须合法合理。这就说明法律肯定了审判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都有权利进行证据的收集,但是让人气馁的是唯独对审判机关的取证权做了一些限制。在司法实践中侦查阶段的取证工作一般由公安机关进行。然而真实的取证情况是让人愤慨的,出于对自己正义性的国度膨胀,对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归罪,侦查人员总是想方设法的收集甚至伪造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对无罪的证据即使有所察觉也故意漏过,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案件真实情况的缺失。这就极大地侵害了犯罪嫌疑人对自己权利的保障,也造成了公民对司法的不信任,造成严重的司法危机。我国侦察机构实施的强制措施的分离。依照世界其他国家的通常做法,强 [1]白冬.人权保障,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M].司法制度,2012 :163.

制措施只是作为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一般手段。侦查机关实施完强制措施后应该立即把犯罪嫌疑人移交给审判机关,然后审判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再做出是否实施强制措施的裁定。这种把强制措施实施和确定执行分割开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强制措施得到正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公安机关必须依照审查法官的裁定进行证据保全。这里的审查法官与审判法官不能为同一个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裁定的公正性。

4、加强人身自由权的保障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抓到犯罪嫌疑人都是先关押,再审问,而其他的强制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直接进行强制措施明显与当下国际上流行的司法制度相违背,虽然我们国家有具体国情,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法条法理,但也不能违背全世界都公认的无罪推定等原则。我们应该承认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强制措施的合理性,但是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为了一点所谓的司法就不顾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毕竟他只是“嫌疑人”。而且对强制措施的控制也能减少国家在这方面的司法预算,把这些钱投入到其他更需要支持的地方,何乐而不为呢?这就要求,公安司法侦查人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加强法制观念,不能主观臆断;而且也要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司法改革,对强制措施进行完善。具体而言:

⑴加强犯罪嫌疑人在侦察阶段的人身权利,特别是对人身健康的保护。“那么第一件任务就是对强制措施制度进行司法改革,详细点说就是对强制措施的具体内容进行完善,把强制措施的最终决定权从检察院收走,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强制措施的范围加以限制使得强制措施的决定权和执行权相分离。”[1]

⑵侦查阶段的强制措施要说明理由。侦查机关在实行强制措施后要及时说明实行强制措施的理由,不能毫无缘由的加以羁押和限制自由,并且还要说明被羁押人员所具有的合法权益。

⑶侦查人员实施强制措施一定要符合各项规章制度。“侦查人员如果认为采取强制措施是正确和的,要将犯罪嫌疑人带到审判机关由法官决定是否进行强制措施。被采取强制措施的人有申诉的权利。”[2]关于这个是否及时的问题,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法律规范。在我国,一般不能超过24小时,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增加24小时,但是这种特殊

[1]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9—90.

[2]丁志鹏.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M].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55—156.

情况不能用来当做增加羁押期限的借口。

⑷侦查阶段的被强制措施的人可以保释。“侦查阶段进行强制措施的本意是预防危险情况的发生,也可以理解为预防犯罪。但是我国要建设一个法制国家,就必须杜绝一些不必要的强制措施,使之成为最后采取的方法。”[1]这就要求我们把保释制度提上日程。

(5)侦查阶段的被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有权提出申诉。司法实践中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实行申诉,即使被错抓的人也是在被关了一段时间后才被放出来,根本没有申诉的途径。“假设,在侦查阶段别强制措施的犯罪份子可以随时提出申诉,那是多么美妙的事。”[2]审判机关接到申诉后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及时审查。

(6)侦查阶段的被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要在合适时间移送司法。“我国法律对强制措施的时限也进行了详细规定,规定了强制措施期满后要释放嫌疑人,这就很好的保护了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人身权利。”[3]世界各国对被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的待遇问题都有保护,我国在此也有同样规定。主要包括:⑴允许犯罪嫌疑人在强制措施实施期间同外间往来书信,允许亲人探视。但是具有影响案件侦破的情节的不予准许,更重要的是要把案件的具体情况,在一天以内通知被强制措施人员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4](2)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违反法律规定进行强制措施的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人身权益更要加强保护。⑶坚决禁止一切形式的刑讯逼供。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保护还不到位,所以要想建设法治社会,保护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是一个重要内容。

[1]冯涛.论我国侦查阶段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M].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362—363.

[2]陈卫东,刘计划.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8—89.

[3]陈永革.论被追诉者诉讼权利保障[M].社会科学研究,2012:231—232.

[4]冯春萍.论控辩平等与被控人人权保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255—256.

结论

综上所述,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是我国跻身世界司法大国行列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的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过度实施强制措施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刑事诉讼的违规现象还有很多。在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是我国司法改革和刑事法律发展的方向,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司法大国形象是当前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是一个不可调和得两个方面,但是从现阶段世界各国的刑事司法发展方向看,保障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人身权利是一个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地方向,我国也在其中并发挥了很大作用。人们总是希望花最小的代价惩罚最大的罪恶,但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能是一纸空谈,有些代价是必须花费的,而且也很有必要。笔者认为,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刑事诉讼法条文都能够设计得足够详尽、细密、具体、明确,我们的司法工作者就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白自己在任务过程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就使得依法治国成为可能。长此以往,才能更好地在侦查阶段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

西方的人权观点很早就提到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中国是在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此观点得到普遍认可,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的权利保障,不仅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刑法和诉讼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尽管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只要走出了第一步,我们迟早会抵达成功的彼岸。西方一些刑法学家对侦察阶段的人权有多重大贡献,发表了许多重要原则和理论。比如无罪推定、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特权、律师帮助权、会见交流权、知悉权、证据保全申请权和司法救济权等一些理论。我们国家站在前人修好的路基上,一定在法制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致谢

该毕业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李彦斌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李老师从文章的形式、结构、内容、所引用的资料等,一一给予我指导,在李老师的亲切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这次论文写作,在此特别感谢老师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我还要感谢培育我四年的母校,感谢辅导员陈淑亚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对我的教导与关怀,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四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感慨良多,从开始进入校园到面临毕业,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许多师长、朋友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陈卫东,郝银钟.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M].法学研究,2012.

[2]郝银钟.检察权质疑[J].中国人民大学报,2013.

[3]慕槐.对法官施加影响[M].法学研究,2012.

[4]贺卫方.司法的制度理念[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5]白冬.人权保障,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 [M].司法制度,2012.

[6]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丁志鹏.论侦查阶段对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完善[M].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8]冯涛.论我国侦查阶段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M].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

[9]陈卫东,刘计划.论犯罪嫌疑人的诉讼主体地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10]陈永革.论被追诉者诉讼权利保障[M].社会科学研究,2012.

[11]冯春萍.论控辩平等与被控人人权保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

[12]Locke,J Concerning Civil Government[M].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15.

[13]C·L·Montesquieu.The Spirit of Laws[M].Clarendon Press,2014.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中英对照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中英对照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Suspects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有如下权利和义务: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uring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vestigation, the suspect has the following rights and obligations: 权利: Rights: 1、有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条) Citizens of all nationalities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use their native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s in court proceedings. (Article 9 i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对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侵犯他的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 The suspect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file charges against investigators whose acts infringe on his citizen's procedural rights or subject him to indignities. 3、对于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30、31条)

2015(完整)刑事诉讼法司法考试笔记

刑事诉讼法 刑诉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解释(立法、司法),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国际公约、条约(我国加入的、批准的)。 刑诉法和刑法的关系工具价值 (针对刑事实体法) 重点 1、组织上的保障:明确公检法机关职权,为调查和明确案件事实,适用刑事实体法上提供组织上的保障。 2、程序上的保障:为实体法提供程序上的保障 3、证据上的保障:证据的收集、运用、非法证据排除 4、由于上述三个保障,避免、减少案件实体上的误差:防止冤假错案。 5、保证处理案件的效率: 独立的价值(本身价值) 重点 1、本身所规定的诉讼结构、原则、制度、程序,体现着程序本身的民主、法治、人权精神,也反映出一国刑事司法制度的进步、 文明程序 2、弥补刑事实体法不足,并“创制”刑事实体法的功能 3、阻却或影响刑事实体法实现的功能。(如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死亡了,于是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刑诉法和法治国家的关系 重点刑诉法和法治国家1、刑诉法在实现法治国家方面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和宪法的关系之中。 2、刑诉法规范和限制国家权力,从而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基石。此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 刑诉法和宪法关系1、一方面体现在其在宪法中的重要地位。宪法是静态的刑诉法,刑诉法是动态的宪法。关系密切。 2、各国刑诉法律规范中规定了刑诉的程序等规定,都直接体现在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关于公民人身、住宅、财产保护的规定。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1、惩罚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保障人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诉讼参和人的权利。 3、两者对立统一,发生冲突时,应当侧重保障人权。(非法证据排除的体现程序公正,保障人权) 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 重点 1、程序公正:刑诉程序过程中的公正。审判中立,控辩平等,实体权利。 2、实体公正:定罪结果的公正。体现在,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准确。 3、两者对立统一,发生冲突时,应当侧重程序优先。(如: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裁判程序违法,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时,应当撤销 原判,发回重审) 诉讼效率审前不得拖延→羁押期间严格限定→庭审中遵循不中断审理(集中审理)原则→广泛建立简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处理。(期间)刑诉中,公正第一,效率第二。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刑诉诉讼目的我国 通说根本目的广义目的:维护社会秩序 直接目的具体目的:惩罚犯罪、保障人权。 其他学说重点犯罪控制模式控制犯罪。刑诉目的是以控制犯罪为最主要机能。 正当程序模式刑诉目的不单是发现实体真实,更重要是以公平和合乎正义的程序为保护被告人的人权。 家庭模式以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关系为喻。目的不单是打击犯罪,而是更侧重于解决和谐、稳定的问题。(如未成人案件,圆桌会议审判方式)实体真实主义刑诉旨在追求案件实体的真实的诉讼目的。分为积极实体真实主义、消极实体真实主义 积极实体真实主义(肯定式)也称为传统实体真实主义。认为:出现了犯罪,就应当毫无遗漏地加以发现,认定并处罚。以发 现真相为目的。 消极实体真实主义(否定式)将发现实体真实和保障无辜相联系。发现实体真实中,包含力求避免处罚无罪者的意思。 正当程序主义刑诉目的,是维护程序正当,保障人权。 刑诉讼价值秩序价值1、通过惩治犯罪,来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秩序) 2、追究犯罪的活动是有序的进行(诉讼秩序) 公正价值处于核心地位。刑事诉讼公正价值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效益价值包括效率,及在保证社会生产方面所产的效益,即刑事诉讼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 刑事诉讼职权审判中立,控、辩平等。控、审分离。三方职权。检院起诉什么,法院判什么,不告不理。注意:证人独立于控辩双方,不行使任何职能。 刑事诉讼构造重点概念刑事诉讼中,控、辩、审三方之间的地位、相互之间的关系。刑事诉讼的价值观,影响刑事诉讼的构造。注意:不是决定。 弹劾式诉讼(奴隶制)不告不理、私人追诉、原告自己负责传唤被告,原被告地位平等,并处于主导地位,法官听取诉讼主张,并据此作出判决。也就是神明裁判。奴隶时期。和纠问诉讼相反。 纠问式诉讼(封建制)不告而理,法官集侦查、控诉、审判于一身,封建时期,包公审案。 职权主义诉讼(大陆法系)专门机关积极主动。当事人消极被动。诉讼主动委于国家专门机关,适用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大陆法系 当事人主义诉讼 (英美法系) 当事人积极主动。专门机关消极被动。推动诉讼委于当事人,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适用于程序上的“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英 美法系 混合合义诉讼(我国)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和保障人权的目的相统一,冲突时,保障人权优先 刑事诉讼主体 国家专门机关 公安机关 侦查机关。上下级关系:领导关系军队刑事诉讼专门机关 侦查机关军队保卫部门检察机关 侦查机关,法律监督机关。上下级关系:领导关系 层级:最高检、分州市检察院,县区检察院 检察机关军事检察院法院 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上下级关系:监督关系。 层级:最高院、省高院、市中院、县区法院 审判机关军事法庭专门机关的人:三机关工作人员,及其所属的勘验人。注意:他们不能称之为诉讼参和人。

从人权保障的视角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从人权保障的视角看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摘要:为顺应我国政府履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的义务和推进人权保障进程的要求,针对我国刑事诉讼中极易侵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应以人权保障为主导思想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指出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有关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着犯罪嫌疑人无法充分获得律师帮助权、律师阅卷权受到限制、被告人的辩护权难以充分行使、缺乏明确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诸多不足,参照部分国家有关强化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保障的措施以及国际人权公约的规定,提出了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人权保障;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人权理论与观念更新和法律与政策的变革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促进和保障人权作出了巨大努力。我国正在积极为批准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做准备,努力使国内法律制度(尤其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符合该公约的各项要求。但是,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刑讯逼供、超期羁押、违法取证、滥用强制措施等侵犯人权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是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尽合理,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现有的法定诉讼权利不足以对抗司法机关潜在的侵权行为。近年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对策,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依赖于对《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2005年媒体披露的一系列冤假错案让人们再一次

感受到通过立法修改来遏制侵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这一弊病的迫切性。目前,《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工作已列入立法规划,学界和实务部门都在进行积极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和建议。笔者认为,以人权保障为主导思想修改《刑事诉讼法》,有利于使刑事诉讼法真正成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宪章,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的法治进程。 一、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内涵 “人权一词,依其本意,是指每个人都享有或都应该享有的权利”[1]。法律是保障人权最普遍、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和手段。人权规范几乎渗透在一切法律部门中,并且成为各部门法应当体现的基本价值。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作为公法的范畴之一,其调整的基本内容是刑事诉讼中公民与国家、公民基本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就是国家在追究和惩罚犯罪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使之不受国家机关的肆意侵犯。其基本内涵有三:一是保障任何公民不因政府非法强制而沦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即保障个人免受无根据的或者非法的刑事追究;二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受到公正的待遇,既要保证无罪的人尽早脱离追究程序 ,又要使有罪的人的合法权益得到适当的维护;三是保障被依法认定有罪的被告人受到公正的、人道的刑罚处罚,禁止酷刑和其他不人道的刑罚或非刑罚制裁[2]。 保障人权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也是评价刑事诉讼制度和

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关于对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关于对犯罪嫌疑人诉 讼权利义务告知制度 篇一: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有如下诉讼权利和义务: 1.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有 要求配备翻译人员的权利。有权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2.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时有要求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的权利。 3.对于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 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 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 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 公正处理案件的。对于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4.有权辩护。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有权为自己辩解。 5.有权委托辩护人。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但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6.未满18周岁的犯罪嫌疑人有要求通知其法定代理人 到场的权利,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诉讼权利。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是共犯的,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或者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 7.对于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 8.有核对讯问笔录和自行书写供述的权利,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阅读能力,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如果讯问笔录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对讯问笔录、勘验检查笔录、搜查笔录、查封扣押财物、文件清单以及送达的各种法律文书确认无误后,应当签名、捺指印。 9.依法接受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和人身检查、搜查、扣押、鉴定等侦查措施。 10.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聘请的律师 对于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

浅谈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障(2)

浅谈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障 澳门大学法学院 【摘要】在日益繁华的当今社会,经济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刑事诉讼文明、刑事诉讼民主更是不可或缺的话题,社会对人权利益保障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是实现诉讼民主文明的基点,也是刑事诉讼本应具有的品质。保障被告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的灵魂,它决定了刑事诉讼的构建,主导着刑事诉讼的发展。我国一直以来对人权保障缺少必要的注重,这种忽视必将带来缺乏人权保障的刑事诉讼。我们要辩证地吸收外来文化,培育现代权利文化,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才能铸就中国现代的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理念,本文将简单的讨论中国内陆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刑事诉讼和刑法中所体现的人权保障以及不足点,以供相互弥补与促进。 【关键词】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一、人权保障的基本内涵和追溯 人权是一个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就是人在现实生活中及其所生活的国家、社会关系中充分享受及保障自己权益的权利。实质上即是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以法律、道德等正确的形式满足其所应有和实有的社会地位、需要和利益。人权保障经历了如下三大发展时期:第一时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最早提出“人权”一词,其在《论世界帝国》中指出:“帝国的基石是人权。”经过几代人的

探索、研究,逐渐形成比较系统的,以反对封建专制,主张资本主义的自由和平为核心的人权理论1。18世纪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人权理论也进一步发育成熟和系统化,并被提升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2。它前后经历了长达五、六百年的历史,核心内容是强调“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实质是废除殖民统治和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这是社会发展的一项伟大进步3。 第二时期,从十九世纪开始,世界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延续,形成了以消灭剥削,实现新的社会自由和平为核心内容的新的人权观,即社会主义人权观。1917年十月革命,其思想基础是马列主义的人权观,目标是推翻沙皇反动统治,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的人权观。其不仅批判地继承了前者的积极成果,而且超越并向前发展了人权的理论和实践,是先进的人权类型4。 第三个时期,20世纪,人权运动从欧美扩展到世界各国,逐步国际化与多元化,人权观念传播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权的法治化进程。大多国家的宪法都写有关于人权的条款。以《联合国宪章》为中心,形成了宪章人权保护体系。许多地区性的人权保护法律规范产生。 二、我国人权保障在刑诉中的发展 (一)关于自认制度 自认是指犯罪嫌疑人对于对其质证的罪责予以承认的事实。在这1夏勇.人权概念的起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126. 2王家福.中国人权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赵世义.关于人权问题的几点思考[J].法学评论.1991.(5).

试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陷及完善

试析我国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陷及完善论文摘要上世纪60年代前的各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中,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呈现出一个鲜明的趋势:大多是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护的角度出发,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却鲜有人问及。随着各国暴力犯罪案件数量的增加,普通民众的危机感增强,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被害人的重要性。本文拟从介绍刑事被害人的内涵入手,又通过阐述现代国际社会两大法系典型国家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发展及呈现出的各自特点,结合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待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论文关键词刑事被害人权益完善 一、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概述 (一)刑事被害人的内涵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未对被害人的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因此,对于被害人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组织和单位。被害人受刑法保护的合法权益收到“加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侵害。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的犯罪行为侵害可能导致两种结果: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被害人是由犯罪行为的直接结果而受害的公民、法人或单位。 (二)刑事被害人享有的基本权利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权利包括:申请回避权、受到不法侵害时的举报控告权、委托代理人的权利、不予立案时的异议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知悉鉴定结论及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权利、对不起诉决定的申诉权及直接抗辩权。从上述权利的种类来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貌似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其实不以为然。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权利保护不充分、可操作性低及被保护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加强并完善被害人权利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三)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法理基础 1.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样,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也是诉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成员。刑事诉讼的结果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很重要,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同样很重要。“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有权享受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人人得有单独的财产所有权以及同他人会有的所有权”。这些都是《世界人权宣言》开宗名义的重要条款。人权既及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应平等地及于被害人。给予被害人恰如其分的权利,是司法公正、建设刑事法治文明的重要目标。 2.刑事被害人的利益,并非完全等同于公共利益。在我国公诉制度中,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以公诉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虽然代表着被害人的利益,看似公诉人和被害人的目标、方向一致,和谐并不相悖,但事实上“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冲突与协调是一个永恒

刑事诉讼法真题(有答案)

刑事诉讼法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的价值:(D) A 秩序B公正C效益D民主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为了充分有效地执行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可以适用于检察院系统,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也可以适用于法院系统。 B《联合国关于律师作用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成为刑事诉讼法的渊源。 C自诉案件也可以经过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五个诉讼阶段。 D刑法与刑诉法的关系上,应当坚持刑诉法工具主义。 3.关于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 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正确:(A) A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理念。 B体现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至上的理念。

C体现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 D体现了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理念。 4.某法院决定开庭审理张某贪污案,被告人张某在开庭前突发心脏病死亡,该法院应当如何处理此案。(D)A裁定撤销案件 B宣告被告人张某无罪 C裁定终止审理 D退回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处理 5.下列应当由中院管辖的案件有(C) A故意杀人案件 B爆炸案件 C武装叛乱案件 D县法院请求移送的案件 6.关于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B) A在侦查期间可以向犯罪嫌疑人核实证据 B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了解案情有关情况

C收集到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和检察院 D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曾经实施犯罪的,及时告知司法机关。 7.张某,李某共同抢劫被抓获,张某下列哪一陈述属于证人证言(D) A我确实参加了抢劫银行 B李某逼我去抢的 C李某策划了整个抢劫,抢的钱他拿走了一半 D李某在这次抢劫前还杀了赵某 8.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诉讼程序中的保全措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B) A法院应当采取保全措施 B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检察院都可以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C采取保全措施,不受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限制 D财产保全的范围不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产或与本案相关的财产。

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 摘要:刑事诉讼法的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特定需要而对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刑事诉讼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公正、秩序、效益等诸项内容,具体可分为刑事诉讼价值两个方面:一是指刑事诉讼法的工具性价值,二是指刑事诉讼法自身价值。刑事诉讼法的工具性价值涉及到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问题,即在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所体现的公正、秩序、效益的价值;其本身的制定与实施也体现着其独立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工具性价值程序公正保障人权内在价值 一、刑事诉讼法价值的涵义与内容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固有的,不依赖于刑事诉讼主体及其需要而独立存在的,能够通过刑事诉讼活动对国家、社会和所有公民的合理需要和要求的满足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特性。”①它可以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其内在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本身具有公正性、民主性、人道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的优秀品质,本身就具有不依赖于外物而存在的独立价值。其外在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程序具有满足刑事诉讼主体的合理需要、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效用或积极意义,也就是其对刑法实施的保障作用。 一些学者仅仅认为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就是对刑法实施的工具性价值,也就是绝对工具主义理论,他们片面的排除了刑事诉讼法的内在价值价值,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部法律其本身的价值。试想,“当刑事程序被作为一种残酷镇压或者迫害人民的工具”②时,它的所谓的工具性价值还如何体现。所以,刑事诉讼法必然是有其内在价值的。而且,它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即“刑事诉讼价值的内涵在于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是刑事诉讼价值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③ 二、刑事诉讼法的保障价值 (一)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 在实际的刑事诉讼中,既要保障实体的正义,又要保障程序的正义。刑事诉讼法保障程序,刑法保障实体。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大司法机关的职权:公安机关负责侦查阶段的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负责审查起诉阶段的查证与起诉;人民法院负责审判阶段的法庭审理过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相互推诿,可以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从而让诉讼程序更加公正。 ①陈建军、李立宏著:《刑事诉讼价值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10页。 ②锁正杰著:《刑事程序的法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182页。 ③陈建军、李立宏著:《刑事诉讼价值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第11页。

新刑诉法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713963027.html, 新刑诉法对被告人的人权保障 作者:张米兰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 2012年3月14日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刑诉法),总则明文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化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财产、诉讼等权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制度对宪法及人权保障条约的重要呼应。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录音录像等制度为遏制刑讯逼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本文旨在讨论新诉讼法中被告人的人权保障。 关键词人权保障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刑讯逼供一直长期存在,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刑讯逼供,甚至对刑讯逼供的司法工作人员科以刑责,但仍屡禁不止。刑讯逼供的长期存在,不仅有沉默权制度缺失等制度层面的原因,还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例如“有罪推定”的传统断案意识。新刑诉法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录音录像制度等规定,为遏制刑讯逼供、保障被告人人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原则 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第7项规定:“不得强迫被告自供或认罪。”这就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反对自证其罪”原则,之后据此确立了沉默权制度。沉默权是指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即著名的“米兰达权利”(Miranda rights)。该权利的确定源自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其与同期的几例案件一起确立了影响美国司法制度深远的沉默权制度,而今年恰好是“米兰达权利”诞生的第五十周年。赋予被告人沉默权,是确立被告人诉讼主体地位,保障其合法权益的有效手段,对防止司法机关滥用职权、刑讯逼供具有明显的作用。 遗憾的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沉默权制度,但是新刑诉法已经确立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则。新刑诉法第50条中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该条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表述,一方面是为了强化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禁绝态度,另一方面也是为实现与国际公约对接,即上文所提到的公约。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写入刑事诉讼法是诉讼制度完善的一大突破,它确立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同时也是现代司法制度和司法活动所公认的原则之一,保障了被追诉者主体地位的程序规则在此基础上得以建立,并为今后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试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

试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二)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这一规定将刑事被害人列为当事人,扩大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这对于充分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司法机关准确查明案件事实,惩罚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拟就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范围、诉讼权利及其保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就教于各位同仁。 一、刑事被害人的范围及其诉讼地位 (一)关于被害人的范围。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使用了被害人一词,但刑事诉讼法并无被害人的定义。因此对被害人的范围在理解上存在不同的意见。各种教科书以及我国诉讼法学界对被害人一词的概念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比如:《法学辞典》将被害人表述为:“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或不法行为侵犯的人。”《简明法学辞典》将被害人表述为:“被害人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侵犯的人。”《大百科全书、法学》将被害人表述为:“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许多教科书沿用这一解释。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并因此而参加刑事诉讼,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这些人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案件的自诉人、

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提出反诉的反诉人。这一概念说明被害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犯罪行为侵害了被害人的正当权利或合法利益。被害人是一人与加害人相对应的概念,没有他人行为的侵害,也就谈不上被害人,但并不是所有被害人都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只有当侵害行为触犯刑律、构成犯罪时,才可能有刑事诉讼意义上的被害人。刑事法律仅仅保护这种由犯罪行为引起的受害人,而其他由违法行为造成的侵害则不受此保护。 2、必须是犯罪行为直接产生的侵害结果。犯罪行为的侵害包括直接侵害与间接侵害两种形式。成为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只能是那些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公民和社会组织。而受到犯罪行为间接侵害的公民或社会组织,则不能成为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否则不仅不利于充分保护真正的被害人,而且不利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还会导致扩大被告人的罪责,侵犯被告人的一些正当权益,不符合我国的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二)被害人的诉讼地位问题。关于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规定有较大的变化。原来的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作为其他诉讼参与人,即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不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他的合法权益由侦查机关和公诉机关予以保护,他只属于控诉一方的

试论刑事诉讼价值(一)

试论刑事诉讼价值(一) 法律程序的变革,与诉讼价值的转变有关。一般来说,现代各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尤其是刑事审判制度,由于对诉讼价值观念不同,刑事诉讼程序设计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职权主义模式或当事人主义模式,前者适用大陆法系,后者适用英美法系。所谓诉讼价值,在刑事诉讼活动中,通常表现为利益观念,即主体对各种社会利益的判断、取舍。其中,一种是安全利益,另一种是自由利益。安全利益是指保障社会和社会的多数成员不受各种威胁行为之害,维护社会安全。自由利益意味着社会成员自由于某种(或某些)限制,去做(或不做)某种事情。 ⑴在司法实践中,安全利益主要通过追究和惩罚犯罪的积极活动予以保障,表现为社会性利益;自由利益则主要体现为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也表现为社会一般成员的共同利益。由于这种对各种社会利益的判断与取舍,形成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一种是犯罪控制观;另一种为正当程序观。从现代各国的司法实践状况看,大陆法系国家倾向于犯罪控制观;英美法系则侧重正当程序观。根据犯罪控制观,大陆法系国家的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强调安全利益,把程序纯粹看成实体法的“功利”的手段,如边沁所说的:“对于法的实体部分来说,唯一值得捍卫的对象或目的是社会最大多数成员的幸福的最大化。而对于法的附属部分,唯一值得捍卫的对象或者说目的乃是最大限度地把实体法付诸实施。”他把程序法称为“附属性的法”,认为离开实体法,程序法就不复存在了。结果好什么都好,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应用到法律裁判的分析中。⑵认为实体的正义是诉讼正义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所以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是刑事司法最基本的利益,自由利益的保护不应当妨碍打击犯罪。因此,诉讼机制从发动到终结都实行职权主义,司法机关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程序规则的限制很少,被告人的权利保障置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司法机关拥有充分的自由、充足的诉讼手段去查明事实,调取证据以证明犯罪。诉讼过程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求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尽可能处理多的刑事案件,实现高的逮捕和有罪判决率。在刑事诉讼程序设计上力求简化,注重司法机关的相互配合和发挥职能作用以利打击犯罪。以一定的司法资源处理刑事案件的数量为直接目的和评价标准。第二,主张有罪推定,司法人员的思维方式是以被告很有可能是有罪的理念下开展司法工作。证据不够充分的疑案尽量不做无罪处理,力图查清客观事实。第三,信任司法人员,减少对他们工作的限制条件,弱化程序规则。一方面认为审判之外的非正式程序是发现事实真相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司法人员加快诉讼速度,查明案件事实,查获犯罪;另一方面国家充分信任司法人员,赋予他们较大的权力,主张不必要以严格的程序束缚其办案行为,以免打击犯罪不力。第四,在诉讼构造上强化刑事诉讼的惩罚功能,由此提高了惩罚的效率。在诉讼中,将被告人作为诉讼客体,因此,被认为是犯罪的人逃脱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很小。根据正当程序观,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当事人主义模式,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从保障自由利益出发,要求尽量不限制和剥夺公民的个人权利,以诉讼程序的两造对抗实现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障。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正当程序的中心含义是指:“任何权益受判决结果影响的当事人都有权获得法庭审判的机会,并且应被告知控诉的性质和理由,……合理的告知、获得庭审的机会以及提出主张和辩护等都体现在‘程序性正当’之中”。认为正当程序不仅体现了公平、正义、合理等基本理念,而且更是正义对法律程序的要求。因此,正当程序其实质就是以公正为价值取向。⑷诉讼过程将审判程序公正与否,看作裁判公正的决定因素。其一,法律赋予被告人对抗侦查的诉讼权利。在弹劾式侦查方式下,针对讯问有沉默权,针对羁押有假释权,针对司法追究有请求律师协助权。同时,加强法官对侦查的控制,对侦查活动严格控制,并提出许多具体规则,警方违反视为违法。⑸其二,审判阶段大力强调控辩双方在诉讼过程中的积极性、对抗性,主张法官以消极中立的姿态去主持审判进程。一方面加强对被告人获得律师辩护的保护,视无律师参与的刑事诉讼为违法;另一方面是确立证据排除规则。凡是违法取得的证据,即是真实,法庭也不能采用,对控方的举证活动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其三,确立无罪推定的原则,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

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有如下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条) 2、对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侵犯他的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 3、对于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30、31条) 4、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 5、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

6、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对于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5条) 7、在侦查人员讯问时,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 8、犯罪嫌疑人有权核对讯问笔录。犯罪嫌疑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有权自行书写供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5条) 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 10、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1条) 义务: 1、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 本告知书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 时交犯罪嫌疑人。

东财2019年9月课程考试《刑事诉讼法》论文(案例)考核课程题目答案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案例)考核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作者吴烁峰 考试批次1903 学籍批次1803 学习中心广东惠来奥鹏学习中心[15]VIP 层次专升本 专业法学 完成时间 2019年9月3日

一、案例 案例分析2: 被告人甲某,男,婚后与未婚女乙某恋爱并欲结为夫妻,两人商量在甲某逼迫妻子离婚之后立即结婚。两人的关系被甲某的妻子丙某发现,丙某对甲某多方劝阻,甚至通过甲某的单位领导对甲某进行教育。但甲某执意要和乙某结婚,在要求离婚受到领导和家人批评而离婚不成的情况下,甲某租一间房子,与乙某公开在该处以夫妻的名义共同生活。丙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法院以重婚罪提起诉讼并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与甲某离婚。法院经过开庭审理,认为甲某重婚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判处甲某有期徒刑1年。对于丙某要求离婚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该诉讼不能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将案件转送民事审判庭处理。 问题: (1)法院不受理丙某要求离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是否违法? (2)结合本案论述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附带民事诉讼是刑事诉讼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严厉惩罚犯罪,有效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及时、正确的处理案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又责令他赔偿因其犯罪行为而给被告人造成的物质损失,使他在经济上承担应负的法律责任,不能占到便宜,正是严厉惩罚犯罪的体现。其次,通过附带民事诉讼,可以使国家、集体和公民各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到的物质损害得到挽回和补偿。最后,通过附带民事诉讼,把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合并进行,简化了诉讼程序,即便利群众,又可以避免地同意事实作出相互矛盾的结论,提高办案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

刑事诉讼价值评论

刑事诉讼价值评论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刑事诉讼价值评论 我国目前两种主流的刑事诉讼价值观——“目的价值观”和“过程价值观”,都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瑕疵。从价值的一般涵义出发,现代刑事诉讼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有结构的统一体,它涵括了目的价值和形式价值两个子系统。目的价值是指刑事诉讼致力实现的社会理想和终极目标,具体而言是指自由和秩序的价值结构。而形式价值则是指刑事诉讼本身在组织结构上的形式合理性,即刑事诉讼程序必须具有独立性、中立性、平等性、公开性、科学性。 「关键词」价值;刑事诉讼;目的;过程;形式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在法制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成为了一个后进国家。整个二十世纪的历史,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不断探索现代化发展路径、致力寻求国家现代化的历史。从制度建设的角度说,实现现代化就是要建立与现代文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市民社会的法治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建构一个公正、高效的现代司法制度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当务之急。自八十年代中期启动司法改革以来,中国的司法改革已经历时十年。司法改革始自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刑事司法改革也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任务的重中之重。刑事诉讼程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在我国建立一个公正、科学的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然而,从原理上分析,具体的技术体系离不开价值体系的指导,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一项制度的变革往往需要以特定价值观的型塑为前提,因此,要在我国建立现代刑事诉讼制度,首先必须树立现代的刑事诉讼价值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诉讼法学界对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缺乏深入研究,理论基础仍显薄弱。本文从价值的一般涵义出发,对刑事诉讼的价值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检讨了我国目前通行的两种刑事诉讼价值观——“目的价值观”和“过程价值观”,并提出了建立目的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结合的现代刑事诉讼价值体系的理论倡议。 一、导言:价值的一般涵义与意义

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

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 侦查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有如下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条) 2、对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侵犯他的诉讼权利或者进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条) 3、对于侦查人员、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30、31条) 4、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2条) 5、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 6、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的律师对于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5条) 7、在侦查人员讯问时,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 8、犯罪嫌疑人有权核对讯问笔录。犯罪嫌疑人没有阅读能力的,侦查人员应当向其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有权自行书写供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5条) 9、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 10、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可以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1条) 义务: 1、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3条)。 审查起诉阶段: 1.委托辩护人的权利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之日起三日后,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别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2.申请回避的权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本案过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 3.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申请复议权 4. 对与本案无关问题的询问,有权拒绝回答的权利

刑事诉讼名词解释总汇

刑事诉讼:我国的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的法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诉讼主体:是所有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其中承担基本诉讼职能的专门机关和当事人是主要的诉讼主体,其他诉讼参与人是一般诉讼主体。 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国家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刑事诉讼有三种基本职能,即控诉、辩护和审判。 管辖,是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立案管辖,在诉讼理论上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也就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范围上的权限划分。 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对该案进行的诉讼活动的一项 辩护:指法律允许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指控进行反驳,为证明自己无罪,罪轻,应予以从轻、减轻等进行辩解,并允许律师或者其他公民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 辩护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指控他们的犯罪事实,自己或者委托他人依法进行辩护,证明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制度。 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或者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 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输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并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侦查: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立案:是指公检法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及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侦查是侦查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为证实犯罪和查获犯罪人而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 起诉:又称“提起诉讼”,是指依法享有起诉权的机关或个人,对刑事被告人提出控诉,要求人民法院审判,以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 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一发进行第一次审判时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发法。 14、保证人的资格:①与本案无牵连;②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③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④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1、刑诉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它可分为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两个层次。①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②直接目的是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 2、刑事诉讼法的渊源:是指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存在形式。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如下: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 3、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的特定需要而对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刑事诉讼价值包括秩序、公正、效益诸项内容,其中每项内容又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刑事诉讼价值源自刑事诉讼的内在属性和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对于刑事诉讼的需要。 4、刑诉的特征:①刑事诉讼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进行。②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③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即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④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是解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犯了什么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处以什么样的刑罚的问题⑤刑事诉讼必须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进行。⑥刑事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准确、及时、合法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7、专门机关行使原则的基本内容: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指依照法定职权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国家机关。在我国,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和走私犯罪侦查部门。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中居于主导的地位。在刑事诉讼中,这些机关分别行使侦查、检察、审判和执行职能,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共同完成打击犯罪,保障人权的任务,共同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8、检察院对刑诉的监督原则、:法律监督原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检察院除了行使法律赋予的职权,履行自身的诉讼职能外,还要依法对整个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内容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审判的监督,如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有权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对执行的监督,如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进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现象,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 9犯罪嫌疑人有权辩护的意义 10、地区管辖保护的依据,为什么是犯罪地? ①犯罪地作为被告人试试犯罪为的地点、证据集中、便于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迅速查明案情、正确处理案件①②③ ④⑤⑥⑦⑧⑨⑩ 11、关于级别管辖,刑诉的灵活性规定:中级人民法院一审:1.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案件.2.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案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案.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全国性的重大刑案. 附带民事诉讼: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根据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12、辩护人的职责:①从实体上,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维护其合法权益;②从实体上,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辩护维护其合法权益;3、为其提供其他法律帮助 13、辩护人的范围: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是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15、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的区别? ①法律的性质不同,刑用刑诉法,是一种强制措施,行用治 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种 法律的制裁。②适用对象不同:刑适用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行适用于违反行政管理法 规的③适用的目的不同:刑是为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行在于教育和惩戒违反规定 的人④有权适用的机关不同:刑适用于公、检等侦查机关,行适用于公安机关⑤羁押期限不 同:刑事拘留的期限通常不得超过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 子的拘留期限不得超过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