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讲课教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讲课教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讲课教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讲课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①飞虫进入眼中流泪②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③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④看到老虎感到害怕⑤司机见到红灯停车⑥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7.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

是( )

8.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1:将浸有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剪除脑的目的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9.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钠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10.下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能测出静息电位的大小,相当于图2中a点的电位

B.若细胞外Na+浓度适当升高,在适宜条件刺激下图2中c点上移

C.神经纤维的状态由甲转变为乙的过程中,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

D.若要画出如图2的动作电位,需要多个图1装置测量神经纤维不同位点的电位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试题及详细答案解释及答题卡

第二章综合检测题 姓名:座位号: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 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 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 区 2.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 用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 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 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 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 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 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 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3.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 4.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 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图为皮质醇分泌的 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 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 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

逐渐恢复 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 件反射 6.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 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了( )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7.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 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8.设人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为a1,散热速率为b1,进入0℃环境20 min后的产热速率为a2,散热速率为b2。以下有关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1=b1,a2=b2 B.a2b1,a2>b2 D.A、B两项均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67分)

(推荐)高中生物必修一全部教学反思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反思 本节是高中生物第一节课,所以非常注重原有生物学知识的回顾和学习兴趣的引导。由于没提前做好学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加入更多的讨论,提供很多学生讨论和发表自己见解的部分。在教学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虽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并没有把生物当“当主科”,但很多人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比如让学生讨论回顾初中学的实例一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等等;二是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知识,还引导学生从系统的角度看待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以及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多举例子,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三是要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调整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策略,并注意列举的事例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相联系,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认识后总结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体会“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教学过程中,改变了原有的教材设计,先从细胞结构入手,再进入非细胞结构的讲解,想用这样的方式更加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使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方式总结从细胞到构建生物圈的过程。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上认识细胞,并且感觉到细胞是真实存在的。多引导学生举例,加深学生印象。让细胞这个学生没有触摸到的东西,真真实实的展现出来。 在学生牢固建立了“细胞”概念后,补充一些非细胞结构,强调这些生命也离不开细胞。最后落实到,无论是细胞结构生物还是非细胞结构生物,都离不开细胞。 一节课下来,虽然没有完成课本的全部教学内容,但是很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基础各异,但对生物还是很感兴趣的,相信以后会跟他们共同进步的。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学反思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内容中有关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我在授课的几天前就询问过学生“有没有使用过显微镜”,结果三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五个是用过显微镜的,所以我觉得先帮学生复习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学生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也能减少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显微镜的损坏。 我演示完显微镜的操作后,就请有兴趣的学生到讲台试着操作一下。有一个班的学生们面面相觑,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为怕出差错,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学生去操作,结果还没操作完就下课了。而在另一个班,却有学生主动大胆地到讲台去操作,带动了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下课后都还有同学因为没轮到他操作显微镜而惆怅。我问那个上讲台操作显微镜的学生以前是否使用过,他却说没有。原来,他按照我课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时间,认真地复习了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中“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内容,还根据实验册预习了使用高倍镜的有关知识。 从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和学生都能认真贯彻三段教学法的各个环节,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的内容,所需课时为一课时。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细胞,首先就要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教材从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再到化合物,逐渐深入,让学生在微观层面上系统的认识细胞,从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开始累积成一个细胞的完整形态和结构。本节内容是学习本章及后续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初中积淀了部分生物及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学生本身对探究细胞的结构是存在好奇心的,教师只要在必要的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点拨,便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及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多给学生指导和启发,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堂课主要采用了问答式探究学习的方式,围绕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展开探究学习。在整堂课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直到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讨论获得的。 本节教学应该重点渗透以下几点:①从元素水平就可以看出生物的物质性,以及组成生物体物质的特殊性。②组成生物体的元素的作用,只有在生活的机体中,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来。③生物体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依据含量划分的,不可轻视微量元素的作用。另外,生物体中不仅仅都是必需元素,环境中的有些非必需元素也会进入到生物体中。 本节课既有授课内容,又要做实验,因此教师要熟悉教学内容要求,善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将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估计到,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实验,初步了解实验的原理及实验步骤,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内容多,新名词多,蛋白质空间结构较抽象,学生没有学习相应的有机化学知识,对羧基,羟基等很陌生,因此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优质教案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

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永州四中高二第二章检测题 出卷人:陆梅芬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国际奥委会严禁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兴奋剂最有可能含有哪种激素() A.胰岛素B.生长激素C.性激素D.甲状腺激素 2.以下各项中参与思维等神经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元B.反射弧C.大脑皮层D.神经中枢 3.聋哑人准确理解“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主要依靠的中枢是() A.运动中枢B.感觉中枢C.平衡中枢D.语言中枢 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5.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早晨走出家门,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减少机体能量需求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ab=bc、ac=de),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 1、A 2 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 1偏转两次,A 2 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 1 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 1 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 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 1 不偏转,A 2 偏转一次 7.垂体被称为“乐队的指挥”,因为它不仅释放生长激素和催乳素,也能调节和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幼年哺乳动物的垂体损伤会引起() ①水盐调节紊乱②体温调节紊乱③血糖浓度逐渐降低 ④生长发育迟缓⑤性腺发育迟缓 A.①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④⑤ 8.对于糖尿病研究者而言,在实验室生成全功能胰岛B细胞是一项挑战。2016年4月,美国沙克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在试管中激活该细胞成熟过程的蛋白质。这将有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糖尿病治疗屏障。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只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B.某人长期出现糖尿,仅据此不可认定其为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治疗的最大屏障在于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D.这种全功能胰岛B细胞可直接注入人体进而发挥作用 9.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B.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②、④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C.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 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 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 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负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正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 4、传导特征 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双向传导) 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二章测试题(完整资料)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到第二章测试题 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 4.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1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 ③D.②③④ 2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8.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吞噬细胞②T 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C.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D.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34.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的数目D.效应器的兴奋性 4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的范围广泛④作用的部位准确⑤作用的时间短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④⑤ 44.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不确定 47. 运动性失语症和听觉性失语症所表现的部分症状分别为( ) A.不能运动;没有感觉 B. 不会讲话;看不懂文字 C. 听不懂别人的谈话;看不懂文字 D. 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已的意思;听不懂别人谈话 15、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蛋白质习题课上课教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二节蛋白质习题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功能、性质、鉴定、代谢和生物合成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比较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命存在的本质就是蛋白质与其外部自然界不断的新陈代谢。(2)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3)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及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2)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3)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学情分析 通过做题,同学们普遍反应出来的问题就是对于脱水缩合过程的物质变化规律不熟悉,对于脱水缩合过程掌握的不透彻,这节习题课就从这一点出发,重点突破同学们的盲区。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科学研究实例等素材启发性展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基础过关: 含量:占细胞鲜重的7%-8%,占细胞干重的________以上。 元素组成:主要由_________4种元素组成,很多还含有微量的Fe、Cu、Mn、I、Zn等。(如:血红蛋白中含____) 结构特点: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__和一个____,并且都有一个___和___连接在同一个___上。 基本单位:氨基酸通式:

教学过程种类:约___种。 多肽合成方式:_________反应,连接两个氨基酸分的化学键叫做______ 结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A. NH--CO B. --NH--CO-- C. --NH2--COOH-- D. NH2-COOH 例: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A.组织修复的原料B.酶的主要成分 C.细胞成分更新的原料D.主要的能源物质 请分析1、2、3、4分别代表哪种物质。(蛋白质、酶、激素、抗体) 二、有关蛋白质的计算: 1、肽键数、脱水数、加水数的计算: 结论1:m个氨基酸构成n条肽链:脱H2O数=肽键数=m-n 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 例:一个由n条肽链组成的蛋白质共有m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完全分解后,共需水分子: A.n B.m C.(m+n)D.(m-n) 2、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羧基数的计算: 结论2:n条肽链至少含有n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例: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A.6 18 B.5 18 C. 6 17 D. 5 17 3.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 结论3:由m个氨基酸形成含有n条肽链的蛋白质,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蛋白质的平均分子量为:am-18(m-n) 例: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A.12800 B.12544 C.11036 D.12288 4. 主肽链上C、N、O、H原子数的计算: 结论4:若C原子数为2n个,则N原子数为n个,O原子数为(n+1)个,H原子数为(2n+2)个 例:某多肽的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它由下列4种氨基酸组成:

生物教学案必修三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生物编写人:赵洪伟审稿人:贾俊忠 第二章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3 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进一步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能力目标: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基础薄弱,要提前预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阅读问题探讨】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章检测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4.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5.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T细胞在④中流动 B.图中①中含有胰高血糖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③④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③ 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下列各项中,激素、酶和维生素共同具有的特性是() A.都从食物中摄取B.都是蛋白质 C.需要量很小,作用很大D.都是由体内细胞产生的 8.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盐酸滴定等量人体血浆与0.9%的NaCl溶液,两者的pH变化相同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案

第二章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无机物》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五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对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的提升,也是后面学习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2)无机盐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水的认识比较丰富,许多概念来自生活的经验,但是,站在活细胞的角度去看,学生的认识还有需要补充纠正的地方。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导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提示:水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提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探讨1:细胞中的水 1.分析下列资料,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细胞、生物体内水的含量比较,说明了什么? ①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所占比例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含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 2.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人体内,此时()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多B.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D.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3.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A.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B.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4.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 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 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5.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 6.下列不是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速度缓慢,作用时间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B.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 C.人体的体温是一个恒定值 D.人体热量来源以骨髓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8.下列关于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水解加快,合成量减少B.皮肤血管收缩,降低体内热运转 C.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下降D.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与大脑皮层无关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 10.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 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 11.水盐平衡调节对于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渗透压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中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教学设计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介绍了组成细胞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把有机物放在无机物的前面,这是编者的匠心所使然──生命物质运动特殊性和运动的本质属性是由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来完成的。一个简单的顺序颠倒,诏示了生命物质运动过程中各物质扮演的角色的轻重。 通过本章学习,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在本章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感悟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能量供应和利用,以及系统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实质。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需要牢固的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好实验技能。高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生物,动手能力比较差,在做实验的时候阐述清楚实验原理并且做好演示实验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需要树立学生不断思考的能力,学会用探究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4.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5.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6.说出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二)能力方面 1.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重要作用。 2.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3.崇尚生命物质和谐之美,珍爱生命。 4.为生命的奥秘所折服。 5.珍惜水、节约水的意识渗透。 6.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六、教学策略设计 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习题讲课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在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①飞虫进入眼中流泪②熟睡中蚊子叮咬,手去拍打③婴儿闻到母亲的体味吮吸乳汁④看到老虎感到害怕⑤司机见到红灯停车⑥听故事听到紧张时,手心出汗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既可以双向传导,也可以单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电位变化是( )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7.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练习题作业含详细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作业练习题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选择题(4分/空,共60分) 1.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①剧烈运动时②天气转冷时③患糖尿病时 ④注射一定量20%甘露醇利尿剂溶液⑤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①④⑤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激素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D.化学物质调节 3.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4.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5.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 A.过敏反应增强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 C.效应B细胞数量减少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 6.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B.②→③ C.③→②D.④→① 7.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8.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淋巴因子 10.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 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稳态与环境 目录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科学史话稳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神经外科医生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科学·技术·社会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第4节免疫调节 科学·技术·社会艾滋病——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 科学家的故事从治蝗专家到生态学巨匠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植保员 第3节群落的结构 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林业工程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科学·技术·社会生态农业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是本课题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建议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推进。 首先,以人体为例,结合初中已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弄懂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的人体内环境及三个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明确: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然后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实例,证明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能够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进而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 2.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能力方面 1.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和水平平衡调节实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提高运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环境的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2.理解体内细胞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而实现的。 3.理解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物意义。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练习题

必修三第二章1、2节复习练习 1.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 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3.在一简单反射弧中,只有感觉神经元A和运动神经元B,则当A接受刺 激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 ) A.A的树突→B的轴突B.B的轴突→A的轴突C.B的轴突→A的胞体 D.A 的轴突→B的树突 4.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 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 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不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5.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 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 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 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6.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见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7.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B.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C.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 D. 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 8.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 抑制于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9.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① 10.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11.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