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猪养殖技术要点

母猪养殖技术要点

母猪养殖技术要点

母猪养殖技术要点

母猪综合保健养殖是指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母猪机体本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和增加效益的养猪新方法。做好母猪的综合保健工作,是保证猪群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扶正祛邪,是母猪保健养殖的基本原则。扶正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持和增强动物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祛邪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下面简要介绍母猪综合保健养殖技术,供养猪业户。

综合保健措施

1搞好环境消毒

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min后方可入内。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d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并轮换交替使用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光线较暗时,喷雾时喷头向上,雾粒在80~120μm之间,过大下落太快起不到消毒作用,过小容易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喷雾量按15mL/立方米,在发生呼吸道病或免疫前后3d 暂停消毒。

2做好免疫注射

在仔猪生后2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首免,28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30日龄副伤寒免疫,6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对母猪在产前60天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30d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产前20d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产后20d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产后30d注射口蹄疫苗。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适时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3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因此,确定猪群科学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驱虫对猪群的健康生产十分重要。一般认为:母猪在产前2~3周内,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驱1次,间隔1周再重复1次。驱虫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猪健康养殖过程中猪场规划建设、猪只引进、饲料、兽药、各类猪饲养管理、防疫消毒、废弃物处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德市生猪健康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也可供一般猪场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71 猪的饲养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HJ/T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NY/T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682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 5027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猪 人工养殖的肉用活猪 3.2净道 供猪群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3.3污道 供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专用道路。 3.4猪场废弃物 主要包括猪粪、尿、胎衣、死猪、垫草、过期兽药、过期及剩余疫苗、疫苗空瓶和污水等。 3.5 全进全出制 同一猪舍或猪舍内同一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饲养制度。 3.6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加工、制作、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质,包括营养性添加剂和一般性饲料添加剂。 3.7药物饲料添加剂 为预防和治疗猪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预混物。 3.8休药期 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上市)的间隔时间。

提高母猪生产力的主要措施

前言 要转变本县当前的养猪现状,本人就结合隆林山区养猪的实际情况,针对充分发挥母猪的利用率,母猪和仔猪的生产潜力,选出亲本遗传差异大的杂交母猪,并采取科学的饲料管理,正确的采用人工输精技术以及输精的质量来提高受胎率,使下一代的经济性状表现更为突出。防止空怀率上升,妊娠母猪的管理防流保胎,提高仔猪成活数,分娩时接产、助产护理、防止假死、难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成活率及仔猪的护理,提前断奶,缩短母猪生产周期,达到提高母猪年产窝数和产仔猪的增加,提高母猪繁殖率是养猪业生产的保障,是养猪业发展的实际措施。现就展述如下: 一、加强母猪的选种及引进工作 (一)母猪的选种 养猪生产正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养猪要增效就首先要选好种猪,践,不同品种品系间杂交所得到的杂种猪,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优良的杂种品种,可有效地提高成活仔数、断奶窝重、饲料转换率和日增重等;杂种育肥猪,可减少饲料消耗,提早出栏,缩短育肥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由此杂交父母本应严格选择,选留的亲本之间遗传差异要大,如选留分布广、数量大、产仔多,泌乳量高,母性好,适应性强的本地优良品种作母本。 (二)引进母猪需注意的问题 1、不购进有疫情的地方的猪母; 2、查看品母系记录、亲本档案; 3、选留引入,发育整齐,生长良好,没有遗传缺陷、健壮、被毛光亮,小母猪乳头较多(6—7对为宜)且排列整齐; 4、查看防疫情况及防疫记录,并作好耳号或耳标、易区别;

5、引进起运前做好分群,依体质、大小、品种等进行。并注意装运时的安全; 6、起运前后对运输车辆严格消毒。 7、注意运输种猪的应激,并应备些常用药物器械等随行。 二、加强母猪繁殖率的评定 母猪的繁殖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下一代生产水平的高低和发展,提高繁殖率由母猪自身的生理状况来决定,根据以下繁殖率对母猪进行评定:母猪除要选择优质杂交母猪外还要选择家系窝产仔数平均在11头以上,断乳仔猪在10.5头以上,母猪采食旺盛、泌乳力高,21天断奶头均重达6.5公斤以上,28天断奶头均重达7.5公斤以上,母性好,不压死小猪,断乳育成率达95%以上,外貌符合母用体型,体躯较长臀部宽广,有效乳头6-7对,发育良好排列整齐,饲养中保持体型中等不肥不瘦,阴户发育好,有母用体质。 三、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养好母猪是提高情期受胎率,并能顺利地参加繁殖的关键,因此对母猪的饲养管理要求应是调整好营养标准,满足母猪生理、发情、排卵、受精的需要,确保全价性日粮,但不能使母猪过肥或过瘦,提高母猪的情期受胎率。此外,对母猪日常管理上,也要加强运动量,给于充足的阳光,保证舍内的环境清洁卫生,新鲜的空气为了能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可采用诱导发情来刺激母猪,同时调整好母猪饲养管理以达到提高母猪受胎率。 四、做好发情鉴定、适时配种、提高母猪受胎率 (一)做好发情鉴定是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关键措施之一正确的判断母猪发情和排卵,是为适时配母提供良好的前提基础,母猪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可行性实施报告

生猪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企业简介 1、**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 **种养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人员38人,其中管理人员10人和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 公司位于**马鞍村,占地面积400余亩,拥有年产5000吨饲料加工设备一套,提灌站一处,蓄水池5口,沼气池6口,化粪池1口,各类花卉12000株;建有优质仔猪繁育基地1个,有标准化猪舍23栋,存栏种猪600头,仔猪3000头。 公司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构建健康养殖、“猪—沼—林”循环农业为经营目标,公司严格按照“优质、高效、健康、安全”的原则,以“公司+专家大院+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产业化组织形式,通过新美系大约克猪的引进与繁育,大力推进我市生猪高效健康养殖。 公司通过走产学研联合之路,与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农业大学、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公司设有“德阳市仔猪繁育专家大院”,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百强协会、“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级德阳市农业科技示园区功能园”、“德阳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龙头企业”。已取得德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优质仔猪繁育基地建设),德阳市“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三等奖1项(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一等奖1项(蛋鸡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2011年被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为全国乡村农业一等奖。 公司通过近十年的科学管理和发展,不断引进种养殖新品种,带动

农户共同致富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公司有能产二元杂交种母猪200头,纯种母猪400头,年产仔猪12000头,出栏肥猪1000头,实现年销售收入1370万元,利润247万元。我公司本着带头致富,共同致富的社会责任,现已发展养殖专业大户320户,带动农户3568户,仅东湖乡发展养殖户和带动农户,2012年实现了年产值19071万元,利润3940万元。 2、**产品专业合作社 **产品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1月,2013年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有职工5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5人,占70%,本科以上学历5人,专家顾问6人,其中国家级专家1人,研究员3人,是一家集生猪养殖、蛋鸡养殖、紫花苜蓿种植、畜禽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示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现有成员360余户,年可出栏无抗生猪15000头,存栏优质蛋鸡6万羽,生产无抗鸡蛋1000余吨,仅生猪、鸡蛋就实现产值达6000余万元,利润280万元,合作社净资产达1270万元。合作社品牌产品** 无抗鲜肉和鸡蛋已进入以红旗连锁超市为主的1100家连锁超市卖场和** 专卖店,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无抗系列产品已形成市场品牌效应。 ** 合作社率先引进国家“863”计划科技成果——苜草素饲料添加剂专利技术“苜蓿提取物作为增强动物免疫机能和抗逆性的动物功能性食品的应用”,并形成了以“科研+畜禽健康养殖+紫花苜蓿种植+预混料+物流配送+连锁专卖销售”为一体的畜禽健康养殖产业化闭环经营;成立了以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佟建明教授为核心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中心,集成以苜草素为核心“五位一体”的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建立了以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主体,示户为基础的生猪健康养殖技术推广

生猪养殖技术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技术 规模化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胁,保护猪群健康,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发挥最大生产优势的方法集合体系总称。总体包括: 猪场环境控制,猪群的健康管理,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卫生防疫、药物保健、免疫监测等兽医管理几个方面。 1.猪场的环境控制 1.1场址的整体规划。场址决定着猪场未来的生产难度系数和未来经济效益,是猪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猪场位置的确定,在养猪生产中建立生物安全防范体系上至关重要,场址的选择要充分利用生态养猪,符合动物的防病规则,避免交叉感染,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居民区、工厂,交通便利,水电饲料供应便利,地势要背风向阳,地势要高、干燥、通风良好、水质良好,易使猪只保持干燥和良好卫生环境,最好建在山边或鱼塘、果林、耕地边,利于排污和污水净化。 1.2.猪场建设布局要合理。生活区、生产区与办公区严格分开,必须有围墙、最好是围墙外有防疫沟,设浴室、更衣室、消毒间,由上风向到下风向。饲料贮存库、保育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向,病猪隔离舍、粪便堆积池设在猪场的下风头。场内道路要划分净道和脏道,饲料车、工作人员走净道,粪车走脏道。场外运输车辆不能进入生产区,生产区内的运输,另由专用车辆解决。各段安排依次为保育-产房- 配种、妊娠-育成-育肥-出猪台。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剖检室应放在猪场的下风处。主干路需要硬化,场内道路布局合理,进料和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场区绿化工作。设有种猪运动场,便于公猪、母猪的运动。化粪池必须建在下风向,化粪池要及时处理、除臭,防止蚊蝇孳生。 1.3.温度。温度在养猪生产中也是关键一环。猪舍要求冬暖夏凉,有利于种猪发情、配种、仔猪的存活和增重。温度太高导致公猪因热应激会降低精液的活力,从而增加配种难度,出现返情多,产仔少,影响繁殖成绩。仔猪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仔猪不同周龄适宜温度见 表1),适宜的温度可以减少死亡,加快增重,降低料肉比。低温使 仔猪抗病力降低、死亡率升高,料肉比升高。因此对仔猪进行防寒保暖为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不同阶段种猪适宜温度见表2) 1.4.猪场绿化。要重视猪场周围和场区内环境的绿化,这对改善 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植树造林可使冬季有效降低风速,使夏季的气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作者:赵宏志李千军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一般用平均每头每年内所提供的断奶仔猪数来表示母猪的年生产力(Sow Productivity)。作为综合指标,母猪年生产力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几乎囊括了(除保育、育肥阶段)养猪生产的全部内容。现阶段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是养猪业发展的核心问题。10年前,国外1头母猪年生产断奶仔猪一般是20头。性能优良的母猪、良好的营养和管理能达到24 头;10年来,通过营养和饲养管理改善、品种改良和设备改善等,现在母猪的年生产力已获得惊人的提升。据报道,丹麦顶级猪场的母猪,每年每头可得30 头断奶仔猪。目前国内许多规模化猪场1头母猪一生提供的断奶仔猪大约在30-40头,只有很少部分母猪达到60头,母猪繁殖力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另外,由于母猪抚育能力差生产的的仔猪成活率也很低,平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不足20头。据查,北京某猪场2009年基础母猪1800头,年出栏27000头。平均每头母猪提供15.5头合格商品猪,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不足18头。母猪年生产力低下,成为制约养猪业生产发展的瓶颈。 1母猪年生产力的概念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法国学者Legault C.等(1975年)提出度量母猪年生产力(Pn)公式如下: Pn=[Ls(1-Pm)/(G+L+Iwc)]×365 这里,G= 妊娠期(日);L= 哺乳期(日);Iwc= 断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日);Ls= 初生窝活仔数(头);Pm= 初生至断乳时的仔猪死亡率(%)。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妊娠期(日)=114d(恒定),哺乳期(日)=21~28d,断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日)=5~7d。对该公式的解读(见图1)。 母猪年生产力(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 每头母猪年断奶仔猪头 数×每年每头母猪分娩胎数。增加每头母猪每年生产断奶仔猪头数,就要从增加

种猪及生猪养殖防疫技术

种猪饲养和防疫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养猪业关注比较多,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条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现在市场猪比较稳定,从以上情况来说,养猪是有利润的,怎样让利润变成现实的利益,就需要大家加入这个行业中来,把猪养好。要想养好猪就要先做好防疫工作,下面我就如可做好防疫讲以下几点: 一、疫苗接种 生猪疫病的免疫接种分为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是防治生猪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预防接种是指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定期有计划地给健康猪群进行免疫接种,预防接种通常采用疫苗、菌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品,使猪群产生自动免疫,接种后经过7~21天,可获得数月甚至一年以上的免疫力。紧急接种是指为了迅速扑灭疾病的流行而对尚未发病的猪群进行的临时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且立即生效,但血清价格高,用量大,免疫保护期短,在养猪生产中很少使用,多数还是采用疫(菌)苗,紧急接种一般用于发生传染病的疫区及其周围受疫病威胁的地区。 (一)、猪群健康状况检查。接种前应注意猪只是否健康,不健康的猪只不能免疫(不能很好的产生免疫应答,另外加重病情),应做好记录,恢复后补免。 (二)、免疫期间药物使用应当注意的问题。弱毒疫苗

接种后在体有一个繁殖过程。弱毒菌苗因是活菌制品,使用时如果遇到抗菌药会受到抑制或被杀死,导致免疫失败。因此弱毒菌苗免疫前后各10天尽量不要使用抗菌药。弱病毒活疫苗免疫前后各1周以上尽量不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灭活疫苗则可与抗菌药、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 (三)、疫苗稀释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一是稀释液选择:主要针对活疫苗。除专用稀释液外,所有弱毒疫苗均使用人用生理盐水稀释(不能用凉开水稀释);二是稀释操作:冻干苗要做真空试验,并注意等温稀释;三是稀释后的保存:疫苗要现用现稀释,弱毒疫苗稀释后尽量在2小时用完,高温季节尤为重要。可保温箱放冰袋或用保温瓶,效果不错。 (四)、生猪疫病免疫接种的常用方法 1、皮下注射法。注射部位多在耳根下,也可在颈部两侧或股侧皮肤较松弛的部位。剪毛,酒精或碘酊消毒,注入疫苗即可。如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但油类疫苗一般不做皮下注射。 2、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多在臀部、股部或颈部肌肉较丰满的部位。剪毛,酒精或碘酊消毒,把针头直刺入肌肉,注入疫苗。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弱毒苗。 3、皮肤刺种猪痘弱毒疫苗常用此法接种,选定皮肤无血管处,用刺种针或钢笔尖蘸取疫苗刺入即可。

物联网智能农业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智能系统方案

物联网智能农业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智能系统方案智能农业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智能系统,是面向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的需求,研发多功能融合的新型集成化感知层产品、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装置,构建生猪健康养殖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生猪集约化养殖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猪产量和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推动相关物联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一、概述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业已经出现集约化生产经营的趋势。其中,现代生猪养殖业正在形成规模和快速发展。但由于生猪养殖企业在产业化水平、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养殖技术手段及生产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养殖企业产业化水平低,仍以传统经验生产为主,缺乏量化指标和配套集成技术,养殖装备科技含量低,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智能化水平低,导致养殖环境恶劣,影响产量和品质。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养殖业转型与升级,迫切需要依靠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猪养殖的自动化、精准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与经营,切实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猪产量和品质。因此,开展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物联网技术和产品研发及应用示范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系统介绍 本系统是面向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的需求,研发多功能融合的新型集成化感知层产品、智能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装置,构建生猪健康养殖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生猪集约化养殖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生猪产量和品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推动相关物联网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三、系统组成 本系统有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猪病智能监测、预警和诊断系统,数字化生猪精细喂养系统,生猪育种繁育系统,生猪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系统,生猪集约化健康养殖物联网应用软件平台。 1、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猪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线监测猪只生长的环境信息,包括空气温湿度、NH3、H2S、CO2、照度等,通过智能无线控制设备(此略设备构成图)自动调控猪舍的生长环境条件,以实现猪只的健康生长、繁殖,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率,提供优质的猪肉、猪毛等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福建畜牧兽医第36卷第6期2014年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方法与技术措施 钟秋萍福建省武平县畜牧兽医水产局364300 摘要母猪年生产力的指标是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与体重。提高母猪年生产力有两个途径,一是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二是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1]。 关键词早期断乳产仔窝数窝断乳数窝重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331(2014)06-0048-02 猪的繁殖力是影响养猪生产全局的重要指标。有多种因素可造成繁殖力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养猪目标,就必须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怎样才能实现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缩短哺乳期,实施仔猪早期断乳,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 1.1实施仔猪早期断乳仔猪的年产窝数受分娩间隔的制约,分娩间隔包括妊娠期、泌乳期和待配期(断乳至配种),妊娠期是一恒定的组分,待配期是一基本恒定的组分,泌乳期是一可变的组分。可见,仔猪的提前断乳是缩短分娩间隔、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仔猪早期断乳,是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的主要方法。目前国外养猪发达国家多提倡仔猪21~35日龄断乳,根据我国实际(猪舍、饲料条件等)可采取30~40日龄断乳。据养猪户反映,仔猪在30~ 40日龄断乳,60日龄出售,这样的仔猪适应植物性饲料较早。食欲好、增重快、不腹泻、非常好养。对早期断乳的仔猪,5~10日龄即应进行吃料训练,并注意科学补饲。仔猪离乳后可在原圈饲养,待其适应后再分群饲养。同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和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仔猪生病[2]。 1.2提高母猪的繁殖率 1.2.1提倡重复配种给母猪第1次配种后经8~ 12h,再配第2次,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对17头母猪进行对比试验:重复配种24窝产仔305头,平均每窝12.7头;1次配种9窝,产仔88头,平均每窝9.8头,产仔率提高了29.59%。重复配种,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是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很好措施[3]。 1.2.2促使母猪在哺乳期发情配种在母猪哺乳20~40d内催情,使其能够发情配种,可以既哺乳又妊娠,大大缩短母猪生产周期。促使母猪哺乳期间发情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人工间隔断乳法。即人为控制并延长仔猪吃乳的间隔时间,白天只让仔猪吃乳1~ 2次,夜间让其母仔在一起。由于仔猪吃乳间隔拉长,使母猪乳房内积存大量乳汁,造成乳房膨胀,从而限制了催产素的分泌,血液中催产素减少,降低了卵泡刺激素的抑制作用,因而能促进母猪的发情与排卵。二是利用公猪诱情。对有公猪的养猪户,可在人工隔乳期间,将公猪赶到母猪运动场内诱情,每次15~20min,1次/d,连续3~4d后母猪即可发情。三是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分娩后18~32d的哺乳母猪,注射2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注射后第4~5d进行2次人工授精,哺乳母猪妊娠率可达70%[4]。 2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母猪平均窝断乳仔猪数和体重 2.1增加胎产活仔数以提高窝断乳仔猪数,强化免疫提高仔猪存活率在养猪生产中,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导致胎产活仔数减少乃至繁殖失败。如何减少这些疫病的发生,将损失降至最低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制订好免疫程序,在配种前必须切实搞好免疫,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死胎、弱仔的发生。所以,要加强免疫程序推广应用,降低经济损失。为了保障生猪健康生长,制定并推广有效的免疫程序:一是在4~5月份对每头母猪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减少因该病引起母猪流产。二是在母猪产前20~21d注射K88、K99疫苗,防止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三是仔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断乳后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预防猪病的发生[5]。 2.2科学饲养管理以提高仔猪窝重 1)提高乳脂率和蛋白质水平以促进断乳窝重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浓度可提高母猪泌乳量及乳中脂肪和干物质含量。近年的研究表明,支链氨基酸对泌乳过程有重要影响,较高水平的缬氨酸(Va1)和异亮氨酸(Ile)在整个泌乳期都提高了乳脂率。较高的乳脂率可为仔猪提供更多的能量,从而为促进仔猪生长提供了可能性[6]。随着日粮蛋 48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文献检索综述 题目: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院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13动科2班 姓名:张智安 学号:2013061089

文献检索综述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张智安730070) 摘要:提高母猪的繁殖力选母猪,母猪营养,产仔猪数,人工授精和工厂化养猪从建立和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加强母猪各饲养阶段的管理,严格控制繁殖障碍性疫病等方面,总结了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相关技术措施,并提出了有效增加母猪窝产仔数的技术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母猪;窝产仔数;生产性能;繁殖率;繁殖性能;营养平衡 母猪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猪是多胎高产繁殖潜力很大的家畜,它一般每次发情平均能排卵20个左右,但只有60%~70%的卵子能够受精并正常发育,这主要与遗传和营养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科学饲养管理和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猪繁殖利用率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够提供的合格断奶仔猪数,它是将母猪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规模养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对指导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1选择优良种母猪 从仔猪开始,要求乳头间隔均匀,无瞎乳头,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母猪在6~8月龄时体重达50~60kg,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和杂种母猪应在8~9月龄,体重达80~90kg开始配种为宜。一般避开头两个发情期,到第3个发情时期再配种。要选生长快、瘦肉率高,身体各部器官都健全,在配种季节里,发情年龄较早的母猪影响初产母猪断奶发情和2 胎产仔的诸因素中, 主要是营养和生殖激素分泌失调。大多数初产母猪尚未完成自身的生长, 加之妊娠中、后期胎儿迅速发育和产后哺乳的大量消耗极易造成营养负平衡[1]。 2 合理安排母猪的营养 初产母猪日粮中应含消化能12.55MJ/kg,蛋白质15%。日采食量不少于2~3kg/d,日喂3次,饮足新鲜清洁的水,猪舍每天要清洗粪尿。妊娠母猪的营养妊娠期应控制采食量,前低后高。采食量过高,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产活仔数降低,而且会增加难产及仔猪被压发生率。配种后一周,根据不同母猪体况,日采食量控制在1.7~2kg;7~75d,日采食量1.8~2.2kg;95~110d,采食量增加到2.5~3.5kg;110~114d,采食量降低到2.0~2.5kg。妊娠母猪舍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哺乳母猪的营养为使母猪获得最大限度的泌乳量,从而保证仔猪最大的日增重及减少母猪的失重,要适时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其方法:增加饲喂次数;保证充足饮水;降低分娩舍温度;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可向日粮中添加脂肪,脂肪添加量不超过5%。否则会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必须保证饲料的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

谈猪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实践

谈猪生态养殖技术推广实践 摘要:猪生态养殖技术更为完善,其喂养方式得以改变,能够适应当前的新环境。所以,在猪养殖中,倡导生态养殖技术,是现代化社会中的发展需要。基于此,对猪生态养殖技术进行应用与推广,以促使其在实践中充分发展。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推广 猪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是为动物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对其合理喂食、实现病种的预防和控制。该工作在整体上还比较复杂,需要在各个方面科学执行,这样在整体上才能达到无污染的目的。 1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阐释 1.1发展猪生态养殖技术的意义 (1)能够提升猪肉的质量。基于传统的养殖技术,会在饲料中增加过量的铜、锌等金属物质和抗生素,会影响猪肉的整体质量,也会给消费者带来较大危害。同时,一些养殖场由于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仅仅重视猪的生长速度以及瘦肉指标,未对猪肉的味道、色泽等进行分析。所以,实现生态养殖,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提高猪肉的整体质量。(2)维护整体的环境效益。在每个养殖场内,都会产生污染物,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处理,将会影响周边环境。所以,利用生态养殖技术,基于沼气池能源,对猪粪便进行发酵处理,使其生成的沼气能够作为生活燃料,也能经过发酵,利用沼液对植物进行浇灌,降低化肥的使用数量,这样不仅能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进行解决,也能促进能源、资源的充分使用。(3)使其符合市场的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猪生态养殖,是当前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一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始向着规模化以及专业化方向进步,也能在整体上提升猪肉品质,保证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向着国际化方向进步。 1.2猪生态养殖技术的实施要点 (1)营造需要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在猪生态养殖工作中,环境对猪的整体生长十分重要。所以,在猪养殖工作中,需要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在实际执行期间,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猪舍条件进行分析,严格要求猪舍的铺设材料。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渗水性以及吸水性更好的材料。还要保证猪舍具备良好通风性与干燥性,对其进行定期消毒,以降低细菌的产生。还要维护猪舍周边的卫生环境,对猪的养殖密度进行控制,正确处理其产生的粪便与垃圾,以促使生态养殖工作质量的提升。(2)对疾病进行处理。在猪生态养殖工作中,需要对其产生的疫病进行控制,保证能利用相关措施对其预防,避免疾病。所以,在实际工作执行期间,饲养人员需要在执行中,对猪疫病进行监测,保证能提出合理的控制措施,对疾病也能及时处理。当发现疫病的时候,饲养人员还要与防疫部门相互沟通,保证在积极引导下能阻隔疫病,实现针对性治疗。同时,还要对猪圈进行消毒,以免疫病扩散。针对其他种类的猪,也要对其监测与观察,针对其问题的产生对其解决。也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指导,掌握并学习一些处理方法和养殖技巧,以降低其产生的损失。(3)沼气利用技术。在猪生态养殖工作中,基于多种废物的产生,排放到大自然后会造成较大污染。所以,可以将这些废物排放到沼气池中,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沼气池的安装,其位置要合理选择。如选择在通风性

农业物联网之生猪健康养殖物联网系统

生猪健康养殖物联网系统方案 一.背景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具体讲就是运用各类传感器,广泛采集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物流等农业相关信息;通过建立数据传输和格式转换方法,集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电信网和互联网,实现农业信息的多尺度(个域、视域、区域、地域)传输;最后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进而实现农业集约、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和安全的目标。 养猪业生产主要受养殖品种、饲料种类和质量、疫病、生长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约占20%-30%。猪舍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照、有害气体等。环境因素对养猪业生产的重要影响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 二.系统简介 猪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通过在线监测猪只生长的环境信息,调控猪舍的生长环境条件,以实现猪只的健康生长、繁殖,从而提高母猪的生产率,提供优质的猪肉、猪毛等产品,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本系统以实现养猪场分娩室和保育室的环境远程监测和环境调节设备远程控制为主要需求,通过智能养殖平台的建设具体实现以下目的:为了确保分娩室和保育室的管理水平,保证母猪的生育环境和仔猪的成长环境,需要分别对分娩室和保育室安装CO2、NH3、H2S、温度、湿度传感器,进行环境的在线监测; 客户应能根据经验需求在智能养殖平台上设置阈值,当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超过阈值的时候系统可以进行报警。报警的方式根据需求可以设定为平台报警、手机短信报警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调节的智能化,需要对现有控制设备如红外、风机等进行集中控制,并且可以在智能养殖平台上实现远程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调节的及时性,减少因人为疏忽而造成的管理不到位,当环境异常报警的时候,智能养殖平台可以对控制设备进行联动控制,根据设定参数值,对红外灯、风扇、湿帘等进行联动控制。 三.系统设计 3.1系统功能 本方案建议的智能养殖系统从功能上来说,包括以下三部分: 养殖舍环境信息智能采集系统:实现养殖舍内环境(包括CO2、温度、湿度、光照、有毒气体(NH3、CO2、H2S)等指数)信号的自动检测、传输、接收。根据现场需求不同,在不同的养殖舍内部署不同的传感器。 养殖舍环境远程控制系统:通过对养殖舍内相关设备红外灯、风机等)的控制,实现养殖舍内环境(包括温度、湿度、CO2、NH3、H2S等)的集中、远程、联动控制。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实现对采集自养殖舍的各路信息的展示、存储、分析、管理;提供阈值设置功能;提供智能分析、检索、告警功能;提供平台帐号与权限管理功能;提供驱动养殖舍控制系统的管理接口。 3.2系统架构

养殖技术规范

养殖技术规范

1 ICS65.150 B52 DB33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No-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emibarbus maculatus ) Part 2: Guidelines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DB33/ 562- 无公害花鱼骨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 本部分为DB33/ 562- 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胡廷尖、宓国强、周志明。

引言 花鱼骨 (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隶属于鲤科、鮈亚科,是中国主要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 花鱼骨是中国二十一世纪初开发成功新的养殖品种;它由于具有生长较快、食性广、易养殖,且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优点,该鱼的养殖得到了迅速推广,当前已成为主要名优养殖品种之一。为了规范无公害花鱼骨养殖的生产环境,推广花鱼骨的养殖生产技术,保证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无公害花鱼骨 第2部分: 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夏花鱼种培育、冬片鱼种培育、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饲料要求、肥料要求及鱼病防治等技术。 本部分适用于花鱼骨的池塘成鱼养殖、网箱养殖,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生猪标准化养殖是实现生猪产业向安全、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大内容: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

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日常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

生猪生产监测技术规范

ICS65.020.30 B40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生猪生产监测技术规范 Pig production monito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5年5月25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监测方法 (3) 5 监测内容 (3) 6 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 (4) 7 监测结果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生猪生产监测数据采集表 (6)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提供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畜牧兽医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李英、程彬、刘全、郑广宇、韩硕、魏学义

生猪生产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猪生产监测过程中的术语定义、监测方法、监测内容、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监测结果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开展生猪生产监测工作的各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协会及参加监测的行政村、合作社、饲养企业、农户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的意见》农牧发〔2007〕15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畜牧业统计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农牧发〔2007〕17号 《农业部关于印发畜牧业生产及畜牧专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的通知》农牧发〔2008〕2号 《关于印发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管部门业务统计监测管理办法的通知》辽动卫发〔2008〕4号 《关于印发辽宁省畜牧业定点统计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动卫发〔2008〕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猪存栏数量 The number of pig herds 约定调查日实际存活的所有猪的数量。 3.2 仔猪Piglets 出生至60日龄期间的猪。 3.3 能繁母猪 Sows 达到生殖年龄且专门留作繁殖用的母猪,一般指8月龄以上的母猪。 3.4 生猪出栏数量 The number of pig slaughter

安乡盛源生态生猪养殖场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安乡盛源生态生猪养殖场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1 后备母猪及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60kg以前按生长猪饲养充分饲喂→60kg后至发情,用后备猪料或怀孕母猪料限制饲喂,限料幅度在80%左右→对达到配种年龄≥7-8月龄,体重100-110kg以上,1-2次发情后的后备母猪作卡并在背上做记号,移入配种舍,单栏饲喂或群饲→在同批最小体重的后备猪配种前一个月完成免疫计划所需注射的各种疫苗。 配种期间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于配种前15-21天对体重达到110-115kg用泌乳料充分饲喂,小于120kg的后备母猪不参与配种→断奶期母猪用泌乳期母猪料自由采食至配种,特别是初产1-2胎母猪一定要自由采食,饲料控制在2-2.5kg/日/头→母猪断奶后三天内,每天用试情公猪与母猪密切接触→鉴定发情母猪并人工辅助配种→做好配种记录。 怀孕期饲养管理 配种后的1-30天内改用怀孕母猪料,喂量减至-1.8kg/日/头→配种后31-90天,供应怀孕母猪料—2.5kg/日.头,控制母猪在90天时的膘情按五级评定在—3分→怀孕91-100天,日供应哺乳母猪料—3.0kg,体况五级评分为分→怀孕100天至临产前4天,日供应哺乳母猪料—3.5kg→产前4天减料,每天减料25% ,分娩当天不喂料。 妊娠期管理的重点工作是检测出返情母猪和假孕母猪,防止流产死胎及饲料霉变。返情2次以上的母猪一般都有生殖系统疾病,排除季节因素、公猪因素后应予以淘汰。 产前准备工作包括产前3周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和产前一周清洗消毒体表后进产房→每2个月采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药物全群保健一次。 分娩及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产前一周清洗产房及产栏,检修设备→准备接产工具和保温设施→分娩前清洗母猪乳房和阴门→观察临产征兆(阴门红肿,尾根两侧下陷;频频排尿,精神不安;乳房外张。挤压有乳汁排出,出现初乳后约12-24小时内即分娩。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乳汁,多在6小时内产仔)→助产(如胎水破了半小时后产不下仔,阴门有血色分泌物和胎粪,但无努责,或有强力努责10-20分钟而不能产仔或产下一头或几头后停止分娩1小时以上,即须助产处理)→在母猪产仔第5头后及产仔第2-3天,每天肌注催产素30单位;在产仔前后8小时内注射长效土霉素15-20毫升,分二点肌肉注射→作好分娩记录(包括总产仔猪数,产活仔数,木乃伊数,死胎数,弱仔猪数,寄入仔猪数和寄出仔猪数及去向,初生窝重)。 母猪分娩后,每日饲喂三餐,产后日增-0.8kg,一周后达到自由采食(经产母猪每日供料3.0kg+0.25kg/仔,初产母猪每日供料2.0kg+0.25kg/仔)→产房温度不要超过25℃→逐步增量;日喂3餐,每周进行1-2次带猪喷雾消毒。 断奶后母猪乏情处理采用催情中药和激素相结合的办处理法处理。 种公猪的饲养与调教 使用公猪料饲喂种公猪→在120kg体重时,供应约2.4kg/日,在300kg体重时,供应约2.8kg/日,配种高峰日均增加-0.2kg→调教9月龄以上、体重130kg以上的后备公猪→本交每头公猪最好一天使用一次,每周使用不超过4次,人工授精每周不宜超过2次,青年公猪应适当降低次数→每天让公猪在配种怀孕舍走道中来回走动,以促进母猪发情→每周给公猪增加一次强精中药→每周给公猪体表清洗或刷拭二至三次,每年用中药驱除内外

DB510422T 042-2012 无公害生猪 第3部分养殖场消毒与防疫技术规范

DB510422T 042-2012 无公害生猪第3部分养殖场消毒与防 疫技术规范

前言 为保证盐边县生猪产品的质量,开发安全卫生优质生猪产品,达到规范生产,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产品贸易,爱护人体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与表述。 本标准由盐边县农牧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盐边县农牧局、盐边县质量技术监督协会。

无公害生猪 第3部分:养殖场消毒、防疫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部分规定了生猪养殖场的消毒设施、常用消毒剂、消毒方法、消毒制度、注意事项及记录防疫技术条件及治理、疫病预防、疫病监测、疫病操纵和扑灭、记录、等方面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攀枝花市盐边县行政区域内生猪养殖场的消毒、防疫。养殖小区、养殖户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67 种畜禽调动检疫技术规范 GB/T 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DB510422/T 040 无公害生猪第1部分:猪场建设技术规范 DB510422/T 041 无公害生猪第2部分:猪场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治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67号令) 《兽药治理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净道 猪只周转、饲养员行走、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通道。 3.2 污道 粪便等废弃物、外销猪出场的通道。 3.3 全进全出制 同一猪舍单元只饲养同一批次的猪,同批进、出的治理制度。 4 消毒设施 4.1 猪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消毒间。消毒池为防渗硬质水泥结构,宽度与大门宽度同宽,长度为 4米,深度应不小于30㎝,池顶可修盖遮雨棚,池四周地面应低于池沿消毒间须装紫外线灯、地面设有消毒垫或设喷淋消毒设施。 4.2 生产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间。消毒池长、宽、深与本场运输工具车相匹配。消毒间应开2 道门,一侧通向生活治理区,一侧通向生产区;并安装紫外线灯管、室内设有更衣柜、洗手池(盆),面有消毒垫、更衣换鞋等设施;有条件的猪场可设置沐浴室,供职员沐浴后换穿场内专用工作服。 4.3 猪舍入口处设置消毒池(垫)或消毒盆。 4.4 猪场配备喷雾消毒机、火焰消毒器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