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1 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状况

1.1 美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应用

1.1.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及虚拟经济不断深化,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制造业日益衰退,“去工业化”趋势明显。因发展中国家占据廉价劳动力,产业资源丰富等优势,所以部分美国企业将工厂外迁,同时美国加大对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投入,也降低了对制造业的投入。制造业的萎缩导致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净进口规模不断增加,贸易逆差由1980年的190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08年的6983亿美元。不仅美国低端产品在丧失出口竞争力,高端产品的领先优势也开始动摇,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出口份额所占权重由20世纪末的20%下降至2008年的1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停滞。2009年,金融危

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萎缩2.6%,创下1947年以来的新低。失业率方面,2009年失业率高达9.3%,远高于1990~2008年的平均失业率。此后,在美国政府一系列救助政策的强力干预下,经济下滑势头得以缓解,但失业率一直在8.5%~10%徘徊。

面对由虚拟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的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美国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金融业的呼声不断高涨。2009年年末,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经济复活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振制造业措施。美国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不仅是为了尽快摆脱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再次领导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保持对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强大领导力,为经济的繁荣和持久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发展历程与支持政策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理念,也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制造业信息化。199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AMT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研究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满足美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国家科

智能制造技术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车辆15-2班刘博洋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 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 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 能制造应当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 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 实知识库,而且还具有自学习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 一、智能制造的制造原理 从智能制造系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在分布式制造网络环境中,根据分布式集成的基本思想,应用分布式人工智能中多Agent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实现制造单元的柔性智能化与基于网络的制造系统柔性智能化集成。根据分布系统的同构特征,在智能制造系统的一种局域实现形式基础上,实际也反映了基于Internet 的全球制造网络环境下智能制造系统的实现模式。 二、智能制造系统 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由于这种制造模式,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而知识经济又是继工业经济后的主体经济形式,所以智能制造就成为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

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也是智能制造模式展现的载体。 一般而言,制造系统在概念上认为是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的整体集成,从制造系统的功能角度,可将智能制造系统细分为设计、计划、生产和系统活动四个子系统。在设计子系统中,智能制定突出了产品的概念设计过程中消费需求的影响;功能设计关注了产品可制造性、可装配性和可维护及保障性。另外,模拟测试也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在计划子系统中,数据库构造将从简单信息型发展到知识密集型。在排序和制造资源计划管理中,模糊推理等多类的专家系统将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的生产系统将是自治或半自治系统。在监测生产过程、生产状态获取和故障诊断、检验装配中,将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系统活动角度,神经网络技术在系统控制中已开始应用,同时应用分布技术和多元代理技术、全能技术,并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使系统活动并行,解决系统集成。 由此可见,IMS理念建立在自组织、分布自治和社会生态学机理上,目的是通过设备柔性和计算机人工智能控制,自动地完成设计、加工、控制管理过程,旨在解决适应高度变化环境的制造的有效性。 三、智能制造系统的综合特征 (1)自律能力 即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具有自律能力的设备称为“智能机器”,“智能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独立性、自主性和个性,甚至相互间还能协调运作与竞争。强有力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 (2)人机一体化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摘要:介绍了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人工智能与I M T、I M S的关系, I M S 和C I M S, 智能制造的物质基础及理论基础, 智能制造系统 的特征及框架结构, 并简要介绍了智能加工中心IMC, 智能制造技木的发展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研究成果及存在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IMS, IMC, IMT。 Abstract: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main contents and objectiv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MT, IMS relations, IMS and CIM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gave a briefing on intelligence Machining Center IM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of wood, as well as th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results and problematic. Key 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MS, IMC, IMT。 一. 智能制造提出的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 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 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 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 而言, 大体上每十年上一个台阶: 50~60年代是单机数控, 70 年代以后则是CNC 机床及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岛, 80 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柔性自动化热潮。 与此同时, 出现了计算机集成制造, 但与实用化相距甚远。随着计算机的问世与 发展, 机械制造大体沿两条路线发展: 一是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 二是借助计算 机和自动化科学的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80年代以来, 传统制造技术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向产品、工 艺和系统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设计和管理方法不能 有效地解决现代制造系统中所出现的问题, 这就促使我们借助现代的工具和方法, 利用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集成传统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科学以及 人工智能等技术, 发展一种新型的制造技术与系统, 这便是智能制造技术( In

智能制造概论

国内现有制造业生产线的升级和改造 ——以一次参观为例 孟大德2013212331 一、现存问题 1、参观总结 这次参观是一次因缘际会,和几位本学院老师一起去的,本次参观的是某空调品牌厂商产品生产线上游的一个重庆分厂,这个厂加工的是格力产品中的绝大部分非芯片电路板的零件,包括格力产品的外壳,散热板,风扇等。在参观过程中,纪录片宣传片里面的整洁亮丽,高效畅通的流水线并没有出现,参观了好几个生产车间,我的直观感觉如下: 1)车间生产工序操作零散分布,没有很合理的流水线将其串接; 2)各个工序之间的传送主要靠人力传送,传送需要很多人力装卸,各个工序间由于散乱分布浪费了大量的装卸时间和人力以及生产空间,这成了高效生产最大阻力; 3)由于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很多的低技术含量的人力,但是每个工人总是重复很少的生产工步嘛,很多机器可以完成的步骤让人力来完成; 4)整个生产过程中,合理的生产规划没有很好的体现,生产细节控制主要由人的感官控制为主; 5)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例如,冲压车床的运作产生大量的噪声,地上积水油污、电焊火花四溅,等等,都没有有效的防治; 6)在空调金属外壳的切割操作会产生很多的废料,这些废料在切割前没有得到合理的面积最大化规划计算,切割之后也没有及时的处理; 7)生产环境恶劣,对于工人持久健康工作有不利的影响,厂房里面暗黑,空气不流通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有存在; 8)……。 2、国内生产线现存问题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家工厂可以说是国内机械制造工厂的一个缩影,由于国家经济转型,人力成本增加,国内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工厂面临着转型升级。这家工厂促成这次参观活动,也是想寻求产业升级助力。 通过收集资料,我们可以得到国内机械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有: 1)成本管理控制较为困难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原来那种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够被市场接受。而技术更新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机械制造的产品定制性很强,基本是按照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产品的规格繁多,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异常复杂,容易造成额外成本的产生;同时为了能够控制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导致成本增加。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只停留在成本核算之上,难以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进而造成浪费,不符合精益生产的思想。 2)生产运营和生产现场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的生产理念比较落后,生产运作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主要

智能制造概述

智能制造概述 1 智能制造国内外发展与应用状况 1.1 美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应用 1.1.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及虚拟经济不断深化,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制造业日益衰退,“去工业化”趋势明显。因发展中国家占据廉价劳动力,产业资源丰富等优势,所以部分美国企业将工厂外迁,同时美国加大对房地产、金融等方面的投入,也降低了对制造业的投入。制造业的萎缩导致美国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净进口规模不断增加,贸易逆差由1980年的190亿美元迅速增加至2008年的6983亿美元。不仅美国低端产品在丧失出口竞争力,高端产品的领先优势也开始动摇,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出口份额所占权重由20世纪末的20%下降至2008年的1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停滞。2009年,金融危

机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萎缩2.6%,创下1947年以来的新低。失业率方面,2009年失业率高达9.3%,远高于1990~2008年的平均失业率。此后,在美国政府一系列救助政策的强力干预下,经济下滑势头得以缓解,但失业率一直在8.5%~10%徘徊。 面对由虚拟经济危机爆发导致的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美国社会各界深刻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内主张发展制造业、改变经济过分依赖金融业的呼声不断高涨。2009年年末,美国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经济复活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振制造业措施。美国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战略,不仅是为了尽快摆脱所面临的经济困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再次领导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继续保持对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强大领导力,为经济的繁荣和持久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1.2发展历程与支持政策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已经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的理念,也意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因此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需要重振制造业。 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制造业信息化。1993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AMT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研究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技术,以满足美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需求,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国家科

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其系统架构探究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 (一)概念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 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成熟于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世纪80年代:概念的提出。1998年,美国赖特(Paul Kenneth Wright )、伯恩(David Alan Bourne)正式出版了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的首本专著《制造智能》(Smart Manufacturing),就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前景进行了系统描述,将智能制造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英国技术大学Williams教授对上述定义作了更为广泛的补充,认为“集成范围还应包括贯穿制造组织内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麦格劳 - 希尔科技词典将智能制造界定为,采用自适应环境和工艺要求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督和操作,制造物品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智能制造概念提出不久后,智能制造的研究获得欧、美、日等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MS)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91年,日、美、欧共同发起实施的“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中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 ——21世纪以来:概念的深化。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2010年9月,美国在华盛顿举办的“21世纪智能制造的研讨会”指出,智能制造是对先进智能系统的强化应用,使得新产品的迅速制造,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以及对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的实时优化成为可能。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虽没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概念,但包含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即将企业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在制造系统中,这些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结合,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优化的新型制造系统。 (二)特征 智能制造的特征在于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动态执行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的实时感知。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通过利用高效、标准的方法实时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前言 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三大国家战略虽在表述上不一样,但本质上异曲同工,核心都是智能制造。2017年用友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也正式更名为“智能制造事业部”,以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但是,智能制造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目前国际和国内还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在用友公司内部也没有明确的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为此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将学习过程中的摘录及笔记整理成本文,以供大家进行概念普及。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有限,错误及疏漏难免,望大家积极反馈(hhp@https://www.doczj.com/doc/3a14876263.html,),以便及时修正。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以带动各个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通知中明确了五大工程来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智能制造工程为五大工程中的其中一个。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智能制造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这实际上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 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 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处于2.0阶段,有的处于3.0阶段,有的在走向4.o阶段。我国实现智能制造必须2.0、3.0、4.0并行发展,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应着手于完成传统生产装备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以及生产制造工艺数字化和生产过程信息化

智能制造概念详解及架构探究

摘要: 智能制造概念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成熟于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 (一)概念 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成熟于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20世纪80年代:概念的提出。1998年,美国赖特(Paul Kenneth Wright )、伯恩(David Alan Bourne)正式出版了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的首本专著《制造智能》(Smart Manufacturing),就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前景进行了系统描述,将智能制造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英国技术大学Williams教授对上述定义作了更为广泛的补充,认为“集成范围还应包括贯穿制造组织内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麦格劳- 希尔科技词典将智能制造界定为,采用自适应环境和工艺要求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督和操作,制造物品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智能制造概念提出不久后,智能制造的研究获得欧、美、日等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MS)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91年,日、美、欧共同发起实施的“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中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 21世纪以来:概念的深化。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2010年9月,美国在华盛顿举办的“21世纪智能制造的研讨会”指出,智能制造是对先进智能系统的强化应用,使得新产品的迅速制造,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以及对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的实时优化成为可能。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虽没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概念,但包含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即将企业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在制造系统中,这些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

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其系统架构探究 (2)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 (一)概念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 , 成熟于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世纪80年代:概念的提出。1998年,美国赖特(Paul Kenneth Wright )、伯恩(David Alan Bourne)正式出版了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的首本专著《制造智能》(Smart Manufacturing),就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前景进行了系统描述,将智能制造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与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英国技术大学Williams教授对上述定义作了更为广泛的补充,认为“集成范围还应包括贯穿制造组织内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麦格劳 - 希尔科技词典将智能制造界定为,采用自适应环境与工艺要求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督与操作,制造物品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智能制造概念提出不久后,智能制造的研究获得欧、美、日等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MS)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91年,日、美、欧共同发起实施的“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中提出:“智能制造系统就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 ——21世纪以来:概念的深化。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2010年9月,美国在华盛顿举办的“21世纪智能制造的研讨会”指出,智能制造就是对先进智能系统的强 化应用,使得新产品的迅速制造,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以及对工业生产与供应链网络的实时优化成为可能。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虽没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概念,但包含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即将企业的机器、存储系统与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在制造系统中,这些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与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与控制。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就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自动化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结合,实现工厂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与优化的新型制造系统。 (二)特征 智能制造的特征在于实时感知、优化决策、动态执行等三个方面:一就是数据的实时感知。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通过利用高效、标准的方法实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 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智能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二)课程编码:100280029 (三)课程类别及性质:专业选修课 (四)学时及学分: 1.课内学时: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学时18 ,实验(实践)学时18。 2.自主学习学时:0 3.学分:2 (五)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本科) (六)先修课程:汽车单片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CAD制图、自动控制原理、机械制造基础 (七)授课学期:第六学期 (八)教材及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智能制造技术基础》,邓朝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2.参考书目: 《智能制造基础与应用》,王芳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三、教学进度安排 注: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论(共4学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了解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了解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指标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 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 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三)教学内容要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 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 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和意义 2.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 3.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难点:1.智能制造技术体系 (五)课堂互动选题 1.什么是智能制造? (六)自主学习内容 1.智能制造技术内涵、特征、目标及发展趋势 (七)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哪些。

我国智能制造系统行业研究

我国智能制造系统行业研究 (一)行业发展概况 1、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述 智能制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将智能装备通信技术有机的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上传至工业服务器,在工业软件系统的管理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与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相结合,提供最优化的生产方案或者定制化生产方案,最终实现智能化生产。同时,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为工业机器人,由机器人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旨在扩大、延伸或部分地取代人类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及体力劳动。从智能制造的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智能制造产业链由“基础、核心、服务和应用”四个方面构成,每个环节都能形成较大的产业集群。 智能制造基础产业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最基本元件或材料,包括电子元器

件、光学配件、精密基础件、光电材料、智能材料等,一般不具有独立应用功能。智能制造核心产业是构成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功能组件,包括感知、传输、计算、控制等功能单元,具体涵盖机器人本体、计算机设备、网络传输设备、仪器仪表、集成电路、物联网技术和软件等。智能制造应用产业是推动智能化产业发展的终端应用领域,应用领域较广,包括智能装备、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金融、智能医疗、智能建筑、智能安防、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等领域,智能制造应用领域的产业关联度、技术复杂性较高,是最终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本公司所处智能制造产业链的环节则是智能制造的集成服务,即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主要指以自动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以智能化制造为目标,借助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通过工业软件与智能装备的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生产全过程的生产调度、设备运维、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智能化管控。 智能制造的发展一般需经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当前,提供传统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在国内市场占据主流,仅有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正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传统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对比

智能制造系统概论报告

一、问题描述 8数码问题又称9宫问题,与游戏“华容道”类似。意在给定的33 棋格的8个格子内分别放一个符号,符号之间互不相同,余下的一格为空格。并且通常把8个符号在棋格上的排列顺序称作8数码的状态。开始时,规则给定一个初始状态和一个目标状态,并要求被试者对棋格内的符号经过若干次移动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这个过程中只有空格附近的符号可以朝空格的方向移动,且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符号。为方便编程和表示,本文中8 个格子内的符号分别取1—8的8个数字表示,空格用0表示。并给定8数码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别如图1、2所示。 则要求以图1为初始状态,通过交换0和0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数字(每次只能和其中一个交换),达到图2所示目标状态。 二、算法设计 根据任务要求,本文采用A*搜索算法。但要在计算机上通过编程解决该问题,还应当解决该问题在计算机上表示的方式,并设计合适的启发函数,以提高搜索效率。 采用A *算法求解8位码: 估价函数:f (n )=g (n )+h (n ),其中 g (n ):从目标节点到当前节点的花费——与初始节点s 相比,当前节点n 中“不在位”的将牌个数之和, h (n ):当前节点n 到目标节点的花费——与目标节点d 相比,当前节点n 中“不在位”的将牌个数之和。 主要搜索过程伪代码如下: 创建两个表,OPEN 表保存所有已生成而未考察的节点,CLOSED 表中记录已访问过的节点。 图1 初始状态 图2 目标状态

三、具体实现 1、结点编码 对于8数码问题,每个结点有8个数字和一个空格,可以将空格看成0,那么一共有9个数字,可以将这9个数字组成一个9位数,即用一个整数表示一个结点对应的信息。 2、 open表的数据结构表示 Open表设置成3*n的矩阵,第一行存储已生成但未扩展的节点,第二行存储第一行节点对应的父节点。 3、closed表的数据结构表示 closed表存储已扩展的结点间的扩展关系,主要用于输出路径。Closed表也

智能制造概论

国内现有制造业生产线的升级与改造 ——以一次参观为例 孟大德2013212331 一、现存问题 1、参观总结 这次参观是一次因缘际会,和几位本学院老师一起去的,本次参观的是某空调品牌厂商产品生产线上游的一个重庆分厂,这个厂加工的是格力产品中的绝大部分非芯片电路板的零件,包括格力产品的外壳,散热板,风扇等。在参观过程中,纪录片宣传片里面的整洁亮丽,高效畅通的流水线并没有出现,参观了好几个生产车间,我的直观感觉如下: 1)车间生产工序操作零散分布,没有很合理的流水线将其串接; 2)各个工序之间的传送主要靠人力传送,传送需要很多人力装卸,各个工序间由于散乱分布浪费了大量的装卸时间和人力以及生产空间,这成了高效生产最大阻力; 3)由于自动化程度低,需要很多的低技术含量的人力,但是每个工人总是重复很少的生产工步嘛,很多机器可以完成的步骤让人力来完成; 4)整个生产过程中,合理的生产规划没有很好的体现,生产细节控制主要由人的感官控制为主; 5)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例如,冲压车床的运作产生大量的噪声,地上积水油污、电焊火花四溅,等等,都没有有效的防治; 6)在空调金属外壳的切割操作会产生很多的废料,这些废料在切割前没有得到合理的

面积最大化规划计算,切割之后也没有及时的处理; 7)生产环境恶劣,对于工人持久健康工作有不利的影响,厂房里面暗黑,空气不流通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有存在; 8)……。 2、国内生产线现存问题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家工厂可以说是国内机械制造工厂的一个缩影,由于国家经济转型,人力成本增加,国内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工厂面临着转型升级。这家工厂促成这次参观活动,也是想寻求产业升级助力。 通过收集资料,我们可以得到国内机械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有: 1)成本管理控制较为困难 机械制造企业的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原来那种产品技术长期不变的情况已经不能够被市场接受。而技术更新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机械制造的产品定制性很强,基本是按照订单装配、制造、设计、生产;产品的规格繁多,原材料的生产、采购异常复杂,容易造成额外成本的产生;同时为了能够控制产品的品质,也容易导致成本增加。成本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而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仅仅只停留在成本核算之上,难以真正有效的降低成本,进而造成浪费,不符合精益生产的思想。 2)生产运营与生产现场方面 部分工作人员的生产理念比较落后,生产运作理念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没有完善的生产控制计划,没有ERP的机械制造企业计划的方式;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没有能够有效结合,零件成套水平不足;缺乏准确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不足;人工成本核算通常情况下只能够计算产品成本,难以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智能制造基本概念解读 前言 德国工业、美国工业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这三大国家战略虽在表述上不一样,但本质上异曲同工,核心都是智能制造。2017年用友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也正式更名为“智能制造事业部”,以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但是,智能制造尚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社会各界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目前国际和国内还没有关于智能制造的准确定义。在用友公司内部也没有明确的关于智能制造的定义。为此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将学习过程中的摘录及笔记整理成本文,以供大家进行概念普及。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有限,错误及疏漏难免,望大家积极反馈(),以便及时修正。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以带动各个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通知中明确了五大工程来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智能制造工程为五大工程中的其中一个。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2025,2016年12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智能制造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智能制造,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资源能源消耗,并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孕育发展。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这实际上指出了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管理要求、主要功能和经济目标,体现了智能制造对于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 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 2025年前,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第二步,到2025年,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由于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处于阶段,有的处于阶段,有的在走向阶段。我国实现智能制造必须、、并行发展,既要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补课”,又要在绿色制造、智能升级方面“加课”。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应着手于完成传统生产装备网

智造专题:智能制造概念详解及架构探究

智造专题:智能制造概念详解及架构探究 一、智能制造的内涵(一)概念关于智能制造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制造概念正式提出,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的提出 ,成熟于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 20世纪80年代:概念的提出。1998年,美国赖特(Paul Kenneth Wright )、伯恩(David Alan Bourne)正式出版了智能制造研究领域的首本专著《制造智能》(Smart Manufacturing),就智能制造的内涵与前景进行了系统描述,将智能制造定义为“通过集成知识工程、制造软件系统、机器人视觉和机器人控制来对制造技工们的技能与专家知识进 行建模,以使智能机器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小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英国技术大学Williams教授对上述定义作了更为广泛的补充,认为“集成范围还应包括贯穿制造组织内部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麦格劳 - 希尔科技词典将智能制造界定为,采用自适应环境和工艺要求的生产技术,最大限度的减少监督和操作,制造物品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概念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在智能制造概念提出不久后,智能制造的研究获得欧、美、日等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IMT)与智能制造系统(IMS)开展国际合作研究。1991年,日、美、欧共同发起实施的“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中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穿智能活动,并将这种智能活动与智能机器有机融合,将整个制造过程从订货、产品设计、生产到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以柔性方式集成起来的能发挥最大生产力的先进生产系统”。 21世纪以来:概念的深化。21世纪以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智能制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智能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2010年9月,美国在华盛顿举办的“21世纪智能制造的研讨会”指出,智能制造是对先进智能系统的强化应用,使得新产品的迅速制造,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以及对工业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的实时优化成为可能。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虽没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概念,但包含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即将企业的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在制造系统中,这些虚 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包括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能够相互独立地自动交换信息、触发动作和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