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设备投资经济效益分析.pptx

工厂设备投资经济效益分析.pptx

工厂设备投资经济效益分析.pptx

工厂设备投资经济效益分析.pptx

经济效益分析报告

财务预测 一、经济分析 1、生产规模预测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项目总投资720万元(其中研发费用260万元),达产后实现年产4万平方米原竹马赛克的规模。项目建设期1年,从2009年10月开始投产,随着项目的技术及生产工艺的成熟,预计在2011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项目产品生产年份的达产系数分别为30%、80%、100%。产品生产方案具体详见下图。 2、销售价格预测 项目产品的销售价格均按不含税价格计取,经营期鲜奶的平均销售价格为4050元/吨计算。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 二、项目成本、经济效益预测分析 1、成本预测分析(2011年) 1.1 原辅材料采购费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采购费按消耗定额和预测市场价格确定,到达产年生产能力为4万平方米,预计达产年原辅材料采购费用为550万元。 1.2 燃动消耗费

本项目主要燃料动力为水、电消耗。燃动费根据消耗定额及现行价格计算,预计达产年燃料动力采购费用为65万元。 1.3 人工及福利费 人员配置主要为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年福利费用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预计员工合计50人,预计工资福利总额为97.5万元。 1.4 各项费用 各项费用参考同行业企业的费用水平进行测算。 制造费用:修理费用(含物料消耗)按折旧额的40%估算,折旧费中建筑物、构筑物折旧期限为20年,机器设备年折旧期限为10年,电子设备年折旧期限为5年,折旧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残值率按5%计算,其它费用按预计发生额进行估算。预计达产年制造费用为93.04万元。 管理费用:工会经费和职工培训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2%和1.5%分别估算,项目内研发费按年销售收入的1%估算,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费用分年摊销计入管理费用,其他费用按预计发生额进行估算。预计达产年管理费用为92.63万元。 销售费用:销售费用按年销售收入的3%估算,预计达产年销售费用为36万元。 1.5 总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本项目批量生产期内成本费用主要为原辅材料采购费、燃料动力费、人工福利费及各项费用等。达产年总成本费用为934.17万元,其中固定成本319.17万元,可变成本615.00万元。(具体成本分析详见下表) 总成本费用分析表

四新技术应用情况总结word版本

济祁淮合段路基07标“四新”技术应用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淮南至合肥段是济祁高速公路的一段,北接永城至利辛至淮南段,南连合肥至桐城至枞阳段,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通往江西、福建、广东等华南地区,项目沿线县域之间及通往周边地市的交通出行。 路线起于淮南市毛集曹集村西,接济祁高速利辛至淮南段,自北往南延伸,在新建队东北跨越淮河,此后跨越寿西湖行洪区,经寿县双桥东、窑口西、堰口西、安丰塘东、保义东、安丰东、茶庵东、三觉东,在肥西县高店乡仪城西的大楼岗附近接合六叶高速公路,里程约82.72公里。 本标段起点桩号K131+000,终点桩号为K148+800,里程长17.8Km,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7.0m。本项目主要以借土填筑为主,共设取土坑14处;设置服务区1处、大桥1座、分离立交4道、中桥2座、车行天桥1座,其中桩基186根计5368m;25m箱梁80片、13mT梁108片、16mT 梁126片;涵洞通道共计99道,其中圆管涵49道、装配式管形涵洞通道13道,装配式箱形涵洞通道37道。本标段工程总造价1.917亿元(含暂定金额2000万元);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4月,计划竣工日期2015年11月,总合同工期20个月。 二、“四新”技术应用综述 本标段自开工之始,公司领导就十分重视,要求项目部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技术创新,针对该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实际,我们从工程一开工就积极依靠科技来提高效率,积极应用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创新,才能谋求更高的发展,并积极创建安徽建工集团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 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积极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发展动态,力求为我所用。 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项目逐层落实教育,进行三级技术培训。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都能熟知其应用方法,确保应用的可靠性。 及时对完成应用的新技术成果总结,并作新技术应用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新技术应用效益分析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1、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 1.1、工程概括 本工程局部桩基础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共计24根桩,桩身长度为 6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该技术采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标高,通过钻头活门向孔内连续高压泵注混凝土,至桩顶为止,边压灌混凝土边提升钻头直至成桩。再利用特定振动装置将钢筋笼一次插入混凝土桩体,以形成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现场经过省抗震所采用低应变法检测24根桩全部为I类桩。 1.2经济效益分析 121、若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每台设备每天可施工桩约5根,施工费用约1050 元/m3。共需费用:3 X 0.22X 6 X 1050 X 24=18144 元。 1.2.2、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施工工艺,每台设备每天可施工桩25根,施工费用约760 元/m 3。共需费用:3X 0.22X 6 X 760 X 24=13133 元。 1.2.3、节省费用:18144-13133=5011元。人工节省4个工日(人工费不计入)。1.3社会效益分析 该技术适应于粘性土,粉土,杂填土等各种土质,能在有缩径的软土,流沙 层、砂卵层,有地下水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成桩,施工速度快,比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快五倍,费用降低28%。无噪声,无振动,无排污没有大量泥浆带来的环境污染,钻孔后不需要清理孔底虚土,混凝土从钻头泵出决定了这种桩无桩底沉渣,从而提高了桩底土的极限端阻,由于混凝土是在连续压力泵送下,桩身完整性较好,桩身混凝土与嵌固土层结合紧密,没有断桩、缩径、孔底沉渣等质量通病,社会效益显著。 二、混凝土技术

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计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310根C80 ( PHCAB600-130-C80 )先 张法预应力管桩。经过省抗震所检测有293根I类桩,U类桩为17根。通过对高 强、高性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主楼桩基础地基基础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 1.2、经济效益分析 以全寿命周期方法评价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经济效益如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节约了煤、电、水、砂等资源的消耗;使用矿渣粉、粉煤灰、硅粉等工业废渣替代水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同时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节约钢材的用量。综上,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1.3、社会效益分析 节约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工业废渣的排放,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使 用是建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在各个建筑领域应用效果良好,社会效益显著。 2、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厚度为600mm,最大厚度达到1600mm,面积约为

节能项目效果分析评价报告

X X节能改造项目 节能效果分析评价报告 企业名称 二零一一年三月 节能改造项目 节能效果分析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地址: 编制单位:

目录 一、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 (1) 二、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设计年综合能耗等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先进性和可行 (5) 四、分析依 (7) 五、项目建设内容分 (8) 六、项目节能措施以及节能效果分 (9) 七、节能评估结论和合理用能建 (16) 一、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1承办单位 1、单位名称: 2、建设地点: 3、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1.2承办单位概况 公司位于XXXXX经济开发区内,公司现有总资产XXXXX万元,其中固定资产XXXXX万元,流动资产XXXXX万元,资产负债率XXX%。公司现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为AA+。公司始建于2XXXXXXXXXXXX2年,现有职工XXX人,其中技术人员XXX人,占职工总数XXX。 公司主导产品有 XXXXX 系列产品,XXX吨/年氨基酸系列产品,XXXX年实现销售收入XXXXX元,利润XXXX万元,税金XXX万元。 公司于XXXX年建成技术开发中心,现为东营市市级技术开发中心。目前技术开发中心拥有各类专业人才86名,拥有各种仪器72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已经能独立开发新产品,同时,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经费,积极开发新产品。公

司技术开发中心XXXXX年开发成功XXXXXXX吨/年精氨酸产品,于XXXX4年建成投产; XXXXX4年成功开发出XXXXXXXXXXXX吨/年通用型硅胶系列产品,于2XXXXXXXXXXXX5年底投产,2X年成功开发出XXXX 系列产品。目前这些项目经营状况良好。XXXXX9年公司技术开发中心开发出2XXXXXX吨/年改性天然石墨球产品,公司生产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于2XXXXXX年12月通过ISO9XXXX1:2XXXXXXXXXXXXXXXXXX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精细硅胶系列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于2XXXXXXX9年2月13日通过ISO9XXXXXXXXXXXX1:2XXXXXXXXXXXXXXXX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严格按ISO9XXXXXXXXXXXX1:2XXXXXXXXXXXXXXXX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管理能力较强。 二、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设计年综合能耗等 2.1 项目性质及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节能改造项目 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及类型: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2.2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利用国内成熟、先进的工艺技术,进行如下技术改造: 1、该项目主要通过增加烘干隧道,与原有隧道进行串联,将原 来的三级隧 道改为六级隧道,同时将隧道采用保温层保温; 2、更换隧道换热器,提高隧道烘干热效率; 3、烘干的热源蒸汽产生的低压、低温蒸汽采用蒸汽喷射式热泵提温、提压后循环回用,降低烘干过程热源蒸汽用量。 2.3 项目投资概况及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总投资225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795万元(包括设备购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一、估算编制范围 本估算为某某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估算主要包括:六区一村一廊的建设费、土地租用费,基础设施费及市政配套费。但不包括以下各项费用。 (1)业主开业流动资金。 (2)建造期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需要增加的费。 二、估算编制依据 本项目建设投资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相关图纸及市建筑工程预算相关定额及取费标准进行估算。 (1)相似工程合同造价资料及地区材料价格。 (2)假定由本市内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 三、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2200万元,其中,民俗文化新村1000万元,优质林果花卉区200万元,现代农业区(大棚蔬菜)220万元,特色作物区240万元,特种养殖区1050万元,农产品加工区1200万元,生态林休闲区36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000万元。

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某某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单位:万元 金额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 备注 (万元) 1优质林果花卉区规划占地700亩 水果经济林500亩×万元/亩每亩平均投资万元 苗木园200亩×万元/亩每亩平均投资万元;含部分大棚建设 2现代农业区规划占地200亩 有机大棚蔬菜100亩×2万元/亩每亩平均投资2万元 无公害蔬菜100亩×万元/亩每亩平均投资万元 3特色作物区规划占地面积900亩;其中200亩为林下麻竹种植500亩×万元/亩种苗及人工 楠竹种植200亩×万元/亩种苗及人工 蘑菇种植200亩×万元/亩种菌及人工

3特种养殖区规划占地面积1100亩,其中林下养殖1000亩梅花鹿养殖园梅花鹿舍建设及种鹿占地500亩,年存栏2000头;林下养殖 巴马香猪养殖园种猪繁衍基地及商品猪舍占地50亩;年出栏2万头;500亩林下养殖青饲料水产养殖园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水库建设占地50亩 4农产品加工区建筑面积万平米农副产品加工;规划占地20亩 5生态林休闲区规划占地面积500亩,其中建设用地100亩休闲避暑山庄建筑面积万平米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养老休闲山庄建筑面积万平米年安置500人 旅游设施建设古刹、古庙、古寨等恢复建设规划占地面积100亩 6民俗文化新村建筑面积万平米规划占地30亩;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7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道路含园区主干道及支路约18km,支路约8km 8征地费及土地租用费荒山、慌坡及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250亩;其中建设用地250亩9其它费用 设计费按投资费用1%计取

四新技术应用情况总结

四新技术应用情况总结 济祁淮合段路基07标“四新”技术应用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淮南至合肥段是济祁高速公路的一段,北接永城至利辛至淮南段,南连合肥至桐城至枞阳段,是安徽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三”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通往江西、福建、广东等华南地区,项目沿线县域之间及通 往周边地市的交通出行。 路线起于淮南市毛集曹集村西,接济祁高速利辛至淮南段,自北往南延伸,在新建队 东北跨越淮河,此后跨越寿西湖行洪区,经寿县双桥东、窑口西、堰口西、安丰塘东、保 义东、安丰东、茶庵东、三觉东,在肥西县高店乡仪城西的大楼岗附近接合六叶高速公路,里程约82.72公里。 本标段起点桩号K131+000,终点桩号为K148+800,里程长17.8Km ,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Km/h,路基宽度27.0m 。本项目主要以借土填筑为主,共设取土坑14处;设置服务区1处、大桥1座、分离立交4道、中桥2座、车行天桥1座,其中桩基 186根计5368m ;25m 箱梁80片、13mT 梁108片、16mT 梁126片;涵洞通道共计99道,其中圆管涵49道、装配式管形涵洞通道13道,装配式箱形涵洞通道37道。本标段工程 总造价1.917亿元(含暂定金额2000万元);计划开工日期2019年4月,计划竣工日期2019年11月,总合同工期20个月。 二、“四新”技术应用综述 本标段自开工之始,公司领导就十分重视,要求项目部精心施工,严格管理,技术创新,针对该工程特点,结合施工实际,我们从工程一开工就积极依靠科技来提高效率,积 极应用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积极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创新,才能谋求更高的发展,并积极创建安徽建工集团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 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积极收集有关技术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发展动态,力 求为我所用。 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项目逐层落实教育,进行三级技术培训。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 都能熟知其应用方法,确保应用的可靠性。 及时对完成应用的新技术成果总结,并作新技术应用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分析、收集,真理好应用新技术资料,留作今后再次应用时参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成果。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20T15:38:37.8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李银兰[导读] 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在节能改造管理实践方面多借鉴一般工程项目的节能改造管理经验 李银兰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上海市 201800 摘要: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在节能改造管理实践方面多借鉴一般工程项目的节能改造管理经验,理论研究也仅仅停留在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等层面,基于EPC模式下多主体合作共赢的风险共担理论与实践更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 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带来了许多独有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EPC模式的内涵决定了ESCO需要承担项目中的大部分风险,项目风险的不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合理的风险分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第二,EPC模式下ESCO通过与业主共享节能改造收益来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业主的用能行为是否规范是ESCO能否正常获取收益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风险共担能有效规制业主用能行为,保证ESCO正常获取收益。第三,在维护原有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能耗利用率使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难度增大,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复杂,大量不确定风险的存在决定了项目参与主体间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在考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一般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成果,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实际意义。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 2.1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建目标 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明确界定项目参与主体责、权、利关系的重要工具,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的目标在于引导项目主体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在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过程中,对项目潜在风险与参与主体特性的识别是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管理者在不了解项目中存在什么风险、各个参与主体风险偏好与控制能力如何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合理的风险共担,即使达到了风险共担的决策结果,也无法保证其结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这样势必会导致项目参与主体之间利益纠纷与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因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需要解决“谁参与共担”、“共担什么风险”、“如何共担”以及“共担策略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要实现“WHO”、“WHAT”、“HOW”等关键操作。而系统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就是要为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解决以上问题,旨在为项目参与主体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2.2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 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内容以实现科学的项目风险共担决策为目标,分别从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影响关系、风险共担决策、策略评价与优化等方面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并具体指出各方面研究的关键内容。 2.2.1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 项目参与主体与风险是构成风险共担的两个基本要素,对项目主体与风险性质的分析是实现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首先,对项目潜在风险因素识别应遵循准确性与系统性的原则,保证对项目发展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各项风险因素间的关联关系与相对重要性程度,有利于系统把握项目风险性质及其传导演变规律,并最终实现合理的风险共担决策。其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层次结构复杂,明确各主体的风险偏好、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其风险预期收益是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关键,通过设立主体行为约束制度与行为导向制度来确保管理者对项目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与风险控制优势有所了解,并以此来保证项目风险共担达到合理决策。因此,项目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对于达到合理风险共担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2.2.2风险共担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是对风险共担影响因素的分析。从风险共担的两个关键构成要素出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共担决策的影响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以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动机为中介,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主体价值诉求与行为动机而间接作用于项目风险共担决策。第二,以项目风险性质为载体,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风险性质发生改变,进而影响项目风险共担决策。因此,系统识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内外部环境因素对风险共担的影响,定量分析其各个因素的影响强度、影响路径以及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是实现项目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 三、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 3.1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研究 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受到主体行为策略选择、组织环境变化等内外部因素的交互影响。穆尉鹏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角色认知理论,从参与者对PPP项目融资模式的理解误区、政府角色的转变、参与方风险偏好等几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各因素对合理风险分担的影响规律;董宇、王垚等基于关系治理理论下组织间信任因素的影响机理,分别利用仿真模拟与实证分析探讨了承发包双方信任关系对工程项目风险分担过程的影响机理;杜亚灵等则从社会资本对风险分担的影响机理出发,将风险分担过程划分为初始分担与再分担,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讨论了不同社会资本情景对风险初始分担完备性与再分担实施效率差异性的作用过程;尹贻林等则在识别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工程的ISM方法构建了工程项目风险分担影响因素的递阶结构模型,揭示了影响风险分担过程各因素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与传导机理。 3.2风险分担结构演化研究

河南医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河南医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河南医疗设备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 的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本世纪后,美容行业 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人民大众对高品质的医疗条件及美容保健行业的服 务需求,各级医疗美容机构和美容保健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美 容行业大发展离不开美容仪器的更新换代,美容仪器功能的日益完善,对 美容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该超声刀项目计划总投资18102.3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267.2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8.81%;流动资金3835.10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1.19%。 达产年营业收入26515.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039.46万元,税金及 附加308.99万元,利润总额6475.54万元,利税总额7677.71万元,税后 净利润4856.6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821.0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77%,投资利税率42.41%,投资回报率26.83%,全部投资回收期5.23年,提供就业职位452个。 坚持节能降耗的原则。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根据项目 建设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进行布置,做到工艺流程顺畅、物料管线短捷、

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从而实现节省项目投资和降低经营能耗之目的。 ...... 超声刀全称为“超声切割止血刀”,是临床外科的新型手术设备,超生刀可用于除骨组织和输卵管之外的所有的人体组织的切割,已较广泛应用于各种外科手术。

无缝桥梁新技术应用效益浅析

无缝桥梁新技术应用效益浅析 摘要:为了加快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解决桥梁伸缩装置易破损的问题,全面推行全无缝桥梁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令人头疼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桥梁无缝化新技术的阐述,窥视无缝桥梁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预测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全无缝桥梁;伸缩缝;效益 随着桥梁建设技术日益发展,采用全无缝桥梁技术取代伸缩装置技术,解决桥面和梁结构的不平坦,行驶性能好,减少车辆对桥梁的冲击,抗震性能强,降低桥梁养护、维修等费用,有着积极的作用,桥梁建设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桥梁伸缩缝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了多年来的实践检验,传统的桥梁伸缩装置,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效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驶车辆的速度与轴重增长,环境的变化等因素,使桥梁伸缩装置的问题凸现出来。具体表现在:第一,交通量的增大,无论是小型车辆还是重型车辆,车辆的颠簸都对桥梁的冲击荷载明显加大,桥面的破损率占据桥梁结构的绝大部分,严重影响了人们行车舒适度、安全感的要求;第二,在桥梁设

计方面存有缺陷,对桥面的刚度、伸缩度的计算精确度不足,防水伸缩装置也在长期使用后出现漏水现象,使路面含盐排泄水侵蚀到桥梁的主梁、支座等结构,引起有缺陷或失效桥梁,因此,改善伸缩装置当务之急;第三,还有其他诸如:温度变化、地震、纵坡等因素,影响桥梁伸缩装置,产生变位;第四,桥梁伸缩缝的损坏,谨防引发交通事故,要经常养护和更换桥梁伸缩缝,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巨大,而且还影响了公路的正常运营,给社会经济带来损失。 二、全无缝桥梁新技术的介绍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全无缝桥梁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取代了全部桥面的伸缩缝,通过特殊“加筋”材料―钢筋、土工织物、土工合成材料,将主梁、桥梁搭板与接线路面通过无缝连接形成一个超静定结构整体,整座桥梁不设支座,梁与桥台连成一体,任何位置也没有伸缩缝,克服了原来的路桥的接缝所带来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更换问题。梁体的温度作用产生变形的安全传递,采用在联结钢筋的方法来处理,即在搭板中预留钢筋,将主梁与接线路面的钢筋联结焊接,通过搭板将温缩、温升传递到接线路面,并且并被接线路面吸收。 三、全无缝桥梁新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分析 随着全无缝桥梁在世界各国的兴建,其特有的桥梁结构、结构与土的共同作用抵御桥梁受力变形的特点,受到世界各

投资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

-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 一、估算编制范围 本估算为某某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估算主要包括:六区一村一廊的建设费、土地租用费,基础设施费及市政配套费。但不包括以下各项费用。 (1)业主开业流动资金。 (2)建造期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需要增加的费。 二、估算编制依据 本项目建设投资根据建筑设计方案,相关图纸及市建筑工程预算相关定额及取费标准进行估算。 (1)相似工程合同造价资料及地区材料价格。 (2)假定由本市内的单位承担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 三、投资估算 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12200万元,其中,民俗文化新村1000万元,优质林果花卉区200万元,现代农业区(大棚蔬菜)220万元,特色作物区240万元,特种养殖区1050万元,农产品加工区1200万元,生态林休闲区36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000万元。

项目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某某山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计算基础 金额 (万元) 备注 1优质林果花卉区200.00规划占地700亩 1.1水果经济林500亩×0.2万元/亩100.00每亩平均投资0.2万元 1.2苗木园200亩×0.5万元/亩100.00每亩平均投资0.5万元;含部分大棚建设2现代农业区220.00规划占地200亩 2.1有机大棚蔬菜100亩×2万元/亩200.00每亩平均投资2万元 2.2无公害蔬菜100亩×0.2万元/亩20.00每亩平均投资0.2万元 3特色作物区240.00规划占地面积900亩;其中200亩为林下3.1麻竹种植500亩×0.2万元/亩100.00种苗及人工 3.2楠竹种植200亩×0.2万元/亩40.00种苗及人工 可编辑

既有建筑门窗节能改造效益分析

62 墙体保温与围护结构 wall insulatio 北京市在建筑节能方面的工作一直位于国内领先水平。2004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建筑节能50%的基础上北京市率先实施《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该“标准”是在第二步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的基础上再节能30%,而且这部分节能率完全由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而不考虑靠采暖系统效率的提高来分担。继北京之后,天津、青岛、郑州、开封、洛阳等许多城市陆续执行了节能65%的政策。其他地区也陆续制定地方性的建筑节能政策逐步执行节能65%政策。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形势的需要,建筑节能指标必将进一步提高。在2011年2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大会上,北京市政府提出将“十二五”时期的北京市建筑节能的各项指标瞄准国际上同纬度国家的最高水平。正在修订的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将于2011年底前发布实施,该标准计划将住宅的相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至75%。“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完成6000万平方米城镇既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而在整体建筑中,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约为72%,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耗热量约占28%。窗户的传热量占22%,略低于外墙,但把通过窗户的传热量与空气渗透耗热量相加,即 约占全部建筑能耗的50%左右。窗户的热工性能优劣将极大地影响到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能耗。使用节能门窗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建筑门窗造成的能耗主要是采暖地区窗的保温性能差造成的采暖能耗、夏季因阳光得热造成空调能耗和因密封性差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造成的能耗。 门窗的保温性能 外窗保温性能用外窗的传热系数K[(W/(m 2·K )]来表示。门窗的保温性能主要受窗框扇的保温性能和玻璃的保温性能的综合影响。 窗框的传热系数主要受不同的窗框型材材质、型材结构的 影响。一般情况下,目前节能型材常用的有塑料型材、断热铝型材、木型材等。塑料型材一般为空腔结构,型材的腔室层数影响其传热系数。而隔热铝合金型材一般用塑料隔热层和铝型材复合而成,隔热层的宽度影响其传热系数。 线传热系数ψ主要受间隔层材料传导率的影响,在没有精确计算的情况下,可采用表1估算窗框与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根据不同窗框、不同配置的玻璃以及实际对应的框玻结合处线传热系数,计算出来的门窗传热系数较为准确。选取几种常用的节能窗计算传热系数结果见表2。 既有建筑门窗节能改造效益分析 □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委员会 易序彪 随着我国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建设节约省地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而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建筑门窗成为建筑节能的瓶颈。本文根据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选用门窗的工作,探讨门窗节能的重要性,并进行外窗节能改造应用效益分析。 表1 窗框与中空玻璃结合处的线传热系数ψ 注:这些值用来计算低辐射的中空玻璃窗,对应中部传热系数Ug≤1.8W/(m 2?K)的中空玻璃

某工程十项新技术应用效益分析和效益证明

第七章效益分析和效益证明

新技术综合效益分析汇总 由我公司承建的XXX工程,由于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经济比较和成本核算,该项工程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节约施工成本XX余万元。其中: 1.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节约成本近XX余万元。 2.通过新三级钢的应用,节约钢材XX余吨,节约成本近XX余万元。 3.筏板粗直钢筋接头采用套筒冷挤压接头节约钢材XX余吨,取得了XX 余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4.通过采用钢框竹胶模板的使用,减少模板投入XX余万元。 5.高层住宅楼外墙脚手架采用悬挑式脚手架,与使用普通钢管扣件脚手架相比,节约成本近XX余万元。 6.通过陶粒砼空心砌块新型墙体的应用,节约了土地资源,做到废物利用。通过挤塑板作保温板,门窗采用新型断桥铝合金窗的应用技术,有效保证了建筑节能效果。 7.通过高聚物(SBS)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应用技术,杜绝屋面、地下室等处渗漏现象,确保防水效果。 8.通过计算机软件辅助施工项目管理,不仅保证了项目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取得了管理效益近XX万元。 9.通过掺加JMⅢ微膨胀复合外加剂,有效减少了裂缝,保证施工质量效果。墙、柱天棚结构表面质量达到清水砼要求,满足墙、柱天棚直接外贴保温板内刮大白的要求,节约施工成本XX余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被XX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全站列为XX年度质量、安全观摩工地。 10、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深受住户的一致好评。 11.在地下室筏板大体积砼施工过程中,通过方案优化与温度场的实时监控,有效控制了砼的温度变形裂缝,杜绝了地下室底板渗漏现象。 12.本工程外墙均采用“多乐士”全天侯晴雨漆滚新型外墙涂料,保证了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装饰效果。 13.根据本项目规模大、砼输送距离远、输送量大的特点,合理使用布料机。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有序合理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4.利用GPS 精密定位技术、激光垂直仪和全站仪观测技术能达到省时、省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一.市场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城镇供热领域推进改革有两个着力点:一是建筑物节能改造、二是供热商品化。而热计量既是改造的内容,同时也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基础条件。 为了更好地规范供热计量工作,国家住建部于2009年发布了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强制要求新建建筑必须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和节能装置,同时大力推进既有建筑供热计量节能改造,政府给与相应的补贴政策。 因此,供热计量节能改造的市场前景广阔,只要产品技术质量过硬,必将取得很好的市场前景。 二.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主要是指直接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和二次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是成果应用后获取的效益。二次经济效益是他人应用成果后产生的效益。潜在经济效益是在适用范围内推广应用可能取得的效益。 本项目直接经济效益是由生产销售带来的经济效益,列表如下 本项目二次经济效益主要是热力公司和物业应用本项目后享受到的节能收益,预计节能收益能够达到10%—20%。同时由于实施本项目可以提高居民供热质量,消除供热质量差导致的居民不交供暖费甚至投诉上访问题。 本项目潜在经济效益主要是在应用本项目后可以为供热系统提供更大的节能空间,间接促进供热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同时居民供热质量的保证可以避免居民因为供热质量差而去购买个人采暖设施,减少了居民生活支出和额外的能源浪费。

三.社会效益分析 1、供热是我国北方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完全解决居民供热质量问题,保证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2、随着能源价格上涨,尤其是煤炭价格上涨,我国供热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帮助供热企业降低成本,改善供热企业的经营环境,保证了供热市场的稳定发展。 3、由于供热的特殊性,供热计量收费的公平计费问题一直困扰政府和供热企业,本项目在保证供热企业的利益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收费的公平合理,避免了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 4、政府管理部门如何有效监管供热市场一直是个问题,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使政府管理部门实时了解到供热现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了供热市场的健康发展。 5、本项目应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流技术,推动了供热行业的科技化进程,提高了供热企业的运营效率。 6、本项目可以完全替代进口产品,符合我国政府坚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提升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科技实力。

包装项目投资计划与经济效益分析

包装项目投资计划与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进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大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闯出一条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一)全力抢抓区域发展战略机遇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构建国际化高水平创新体系。 (二)打造面向全球的人才高地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粤港澳人才深度合作,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来珠海创新创业。 (三)以信息化建设开拓发展新空间 统筹建设智慧城市,打造综合平台,推进主题应用,成为智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坚持信息化先导发展,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研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为智慧城市建设和跨进大数据时代做好充分准备。

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包装业是为其他制造业服务的,目前我国也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包装市场。 根据中国包装联合会统计,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全部工业法人企业)数量呈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7539家,增加了377家,到2019年中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7916家。 我国包装行业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塑料薄膜和箱纸板产量增长较快。2019年塑料薄膜产量为1594.62万吨,同比增长16.35%;箱纸板产量1301.56万吨,同比增长6.62%。 我国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在万亿元左右,2019年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10032.53亿元,同比增长1.06%。 2019年纸和纸板容器细分行业营业收入2,897.17亿元,占比28.88%;塑料薄膜行业营业收入2,704.93亿元,占比26.96%;塑料包装箱及容器行业营业收入1592.39亿元,占比15.87%;金属包装容器及材料行业营业收入1167.30亿元,占比11.64%;塑料加工专用设备行业营业收入650.81亿元,占比6.49%;玻璃包装容器行业营业收入

百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

百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的成本现状,探索大型设备的论证,购置使用维修与成本效益关系。 方法:对百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全面调查分类,用成本比对20万元以上的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对检查的设备中,BCR>1的占510台,占70%以上,7台治疗设备中,BCR.>1的占3台,占43%,投资分成的设备如准分子管细胞,BCR均>1,细胞刀的BCR达到5.57. 结论:检查和投资分成的设备的成本效益比分别好于治疗和自购设备,加强大型设备的论证采购、使用管理和维修是提高效益的根本保证。 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了全面调查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现有的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进行调查,重点是对百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进行分类价值,成本效益调查,对8年间大型设备价值增长与医院总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分析,大型设备论证,采购使用和维修与成本效益的关系,其中,成本效益采用成本比法,进行分析,AB=A/B,A为所有的效益分析,B为所有的成本现值,AB>1表示赢利,AB〈1表示亏损。 结果与分析:2010年万元以上的设备的总体结构,总共696台,价值为14559万元,百万元以上的设备20台,价值7532万元,占51。7%,其中检查设备13台,治疗设备7台,见表一 大型设备的概况: 我院的20台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全部是进口设备,价值为550万元到102万元不等,自筹资金购买的18台,院外投资分成的形式的2台。 13台检查设备中,AB〉1的有10台,占77%,成本效益较好,,有彩超机。彩超和生化分析仪。 进口和国产的大型设备的成本效益关系: 众所周知的进口设备的价值远高于国产设备,在一定的使用寿命条件下,折旧成本和维修成本都很高,而这两个成本对成本效益的影响最大,例如:CT和MRI按道理是医院创收和主力设备,,但由于购入价格高,折旧和维修成本随之增加,导致成本效益比很低,而国产设备价值远低于进口设备,适当购买质量过关的大型设备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加速回收投资。 论证在购买之前对购买的设备进行论证,分析设备的实用性,患者承收能力,预期经济效益,和成本回收期,由于当前科学发展迅速,大型医疗设备折旧年限缩短,更新换代回快,成本回收期一般在3年左右,否则应放弃选择投资分成合作方式。 实行集中采购,以降低设备的成本,同类设备性能价格,厂商信誉,作为中标依据,价格相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及运行效益评价

医疗设备购置论证及运行效益评价 为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损失和浪费,医院在医疗设备采购前应加强设备购置论证,对设备投资项目风险和不确定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加强对设备购置后的运行效益进行评价,从而对医院今后设备的引进、合理调配设备提供依据。医疗设备、购置论证、效益评价 一、对医疗设备进行投资可行性论证及运行效益分析的意义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内容和水平,许多大中型综合性医院竞相大量引进中、高档医疗设备,致使一些设备投资具有明显的盲目性,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医疗设备一般都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周转周期长、运行成本高、更新换代快等特点,那么对设备运行效益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投资论证和决策分析,以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益、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是亟需医院领导和设备主管部门重视的问题。 (一)医疗设备配置现状 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该院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总台数为60台,资产总值为28467000元,占全院医疗设备总价值的70%。其中,单机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设

备有7台,资产总值12090000元;单机价值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的设备有5台,资产总值3625000元;单台价值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的设备有48台,资产总值10488900元。 (二)目前医院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备购置缺乏科学论证,采购方式随意 医院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扩大发展规模,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对其实用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相互攀比,盲目购置,造成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大多数医院设备购置由使用科室直接申请院长,经院长批复后,由器械科直接购买,期间也不进行任何调研工作,这样购置的随意性,不仅加大了设备购置风险,也不能防止暗箱操作。 2、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 长期以来,医院领导对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只关心对设备的投入,不关心其经济效益;只关心其先进性,不关心其实用性。其次,没有建立严格的医疗设备购置、报废、毁损等资产处置制度,或者制定有相关制度却不严格执行,致使医疗设备账实不符。 3、部分资产利用率低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医院为改善就医条件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都不断地添置、更新医用设备,如果盲目地扩大医疗设备投资,必然会导致一些医疗设备利用率低下,造成很大数额的资源浪费。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及效益分析 摘要: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起步较晚,在节能改造管理实践方面多借鉴一般 工程项目的节能改造管理经验,理论研究也仅仅停留在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等 层面,基于EPC模式下多主体合作共赢的风险共担理论与实践更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 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国内工程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决策优化 一、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带来了许多独有的特性,同时也决定了其合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 三个方面:第一,EPC模式的内涵决定了ESCO需要承担项目中的大部分风险,项目风险的不 合理配置直接影响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合理的风险分配能达到 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项目风险管理效率。第二,EPC模式下ESCO通过与业主共享节能改造收益来收回成本并获取利润,业主的用能行为是否规范是ESCO能否正常获取收益的决定性 因素,合理的风险共担能有效规制业主用能行为,保证ESCO正常获取收益。第三,在维护 原有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其能耗利用率使得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施工难度增大,施工过程 中的风险因素复杂,大量不确定风险的存在决定了项目参与主体间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提高项 目风险管理效率的必要手段。因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合 理风险共担的必要性,在考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一般工程项目风险 分担理论研究成果,对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的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 价值与实际意义。 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 2.1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建目标 合理的风险共担是明确界定项目参与主体责、权、利关系的重要工具,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的目标在于引导项目主体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在 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过程中,对项目潜在风险与参与主体特性的识别是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管理者在不了解项目中存在什么风险、各个参与主体风险偏好与控制能力如何的情况下,根 本无法达到合理的风险共担,即使达到了风险共担的决策结果,也无法保证其结果的科学性 与公平性,这样势必会导致项目参与主体之间利益纠纷与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因此,既有 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实现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需要解决“谁参与共担”、“共担什么风险”、“如何共担”以及“共担策略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是要实现“WHO”、“WHAT”、“HOW”等关键操作。而系统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就是要为实际的风险共担决策解决以上问题,旨在为项目参与主体科学的风险共担决策提供理论 支撑。 2.2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 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构成内容以实现科学的项目风险共担决策为目标,分别从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影响关系、风险共担决策、策略评价与优化等方面构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 目风险共担机理研究框架,并具体指出各方面研究的关键内容。 2.2.1风险共担构成要素分析 项目参与主体与风险是构成风险共担的两个基本要素,对项目主体与风险性质的分析是实现风险共担决策的基础。首先,对项目潜在风险因素识别应遵循准确性与系统性的原则,保证对项目发展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风险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各项风险因素间的 关联关系与相对重要性程度,有利于系统把握项目风险性质及其传导演变规律,并最终实现 合理的风险共担决策。其此,EPC模式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参与主体众多,层次结构复杂,明确各主体的风险偏好、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其风险预期收益是实现风险共担科学决策的 关键,通过设立主体行为约束制度与行为导向制度来确保管理者对项目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 与风险控制优势有所了解,并以此来保证项目风险共担达到合理决策。因此,项目风险共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