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2011年高考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实验

1.(2011江苏高考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B.用量筒量取20 mL0.5000 mol·L-1 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mL,配制成0.1000 mol·L-1H2SO4溶液

C.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

D.实验室用图3所示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实验与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范畴。

A.pH试纸用水湿润后将冲稀待测溶液。

B.0.5000 mol·L-1 H2SO4溶液与水混合,混合溶液的体积不是两者的简单之和。

C.收集试管带塞子将无法收集到氨气。

D.根据溶解平衡原理,Cl2在饱和食盐水溶解度很小,而HCl极易溶解。

本题以pH试纸试用、常见气体制取、溶液配制、除杂中的实验操作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能力,试图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关注化学实验操作的真实性。

答案:D

2.(2011江苏高考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5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6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7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热效应、酸碱中和滴定、溶解度曲线、平衡转化率等角度的理解能力。是基本理论内容的综合。高三复习要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

A.图5表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是放热反应。

B.图6中当NaOH未滴入之前时,CH3COOH的pH应大于1。

C.图7通过a作一条辅助线,与KNO3的溶解度曲线有一交点在a点之上,说明a点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图8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曲线并没有达到平衡,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并不是最大。

答案:C

3. (2011江苏高考1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氨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少量苯酚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解析:本题属于常规实验与基本实验考查范畴。

A.饱和FeCl3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可制取Fe(OH)3胶体。滴加过量氨水,就会产生Fe(OH)3沉淀。

B.溶液X中应先滴KSCN溶液,不呈红色,再滴入适量新制氨水,溶液变红,才能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水溶性的苯酚钠,可与苯分层,实现分离除杂。

D.溶解平衡I3-I2+I-中,加入适量CCl4,有利于溶解平衡I3-I2+I-向右移动,I2溶解在CCl4中显紫色。

【备考提示】常见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除杂和离子检验等都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反复训练,形成能力。

答案:C

4.(2011浙江高考8)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B.“硝基苯制备”实验中,将温度计插入水浴,但水银球不能与烧杯底部和烧杯壁接触

C.“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和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D.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解析:A.错误,无水CoCl2呈蓝色,具有吸水性

B.正确,烧杯底部温度高。

C.正确,滴定管和移液管需考虑残留水的稀释影响。

D.正确,利用SO2的还原性,用KMnO4酸性溶液除去。

答案:A

【评析】本题考察实验化学内容。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高考题的重要内容。要解好实验题首先必须要认真做好实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的操作与原理,好的实验考题就是应该让那些不做实验的学生得不到分;让那些认真做实验的学生得好分。从题目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实验题目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光靠讲学生是会不了的。必须去做实验学生才能会真正领悟。

5.(2011安徽高考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解析:Fe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Fe3+,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Fe3+反应,将其还原成Fe2+,即溶液中

不存在Fe3+,所以滴入KSCN溶液不可能显红色,A不正确;AgI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Cl的溶度积常数,所以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不可能产生AgCl沉淀,B不正确;Al箔插入稀HNO3中,首先硝酸会和Al箔表面的氧化膜反应,然后再和单质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生成NO气体单质铝表面的氧化膜是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的,所以C也不正确;氨水在溶液中会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显碱性,当遇到红色石蕊试纸时会显蓝色,因此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

6.(2011广东高考2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4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B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答案:B、D

7.(2011天津)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除了so42-以外,还可以是SO32-、CO32-、以及Ag+等,因此选项A不正确;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而单质碘易溶在有机溶剂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所以只能是原溶液中的I-被氯水氧化成单质碘的,即选项B正确;因为在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滤去黄光,而在实验中并没有通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排除K+,选项C不正确;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如果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出来,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所以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B

8.(2011重庆)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和选择。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硫酸铜晶体,不需要温度计A不正确;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B不正确;焰色反应时需要铂丝,铂丝需要用盐酸洗涤,所以C是正确的。制取肥皂需要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甘油属于多元醇不是油脂,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C

9.(2011重庆)不能

..鉴别AgNO3、BaCl2、K2S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A. 盐酸、硫酸

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 氨水、硫酸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鉴别和试剂的选择。物质的鉴别一般可用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及溶解性等。四种物质均属于无色无味的溶液,因此利用其物理性质无法鉴别,只能利用其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检验。盐酸、硫酸均与K2SO3反应生成刺激性气体SO2,盐酸、硫酸也均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硫酸可与BaCl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氨水、氢氧化钠溶液均与AgNO3、Mg(NO3)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银和氢氧化镁,氢氧化银不稳定,会分解生成黑色的Ag2O,但如果氨水过量氢氧化银会溶解生成银氨溶液,由以上不分析不难看出选项D是无法鉴别的,故答案是D。

答案:D

10.(2011四川)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在酸性溶液中NO3-具有氧化性,被Fe2+还原成NO气体,NO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NO2;没有加碱中和酸,不能说明是否水解;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所以不一定是乙烯。

答案:D

11.(2011上海10)草酸晶体(H2C2O4·2H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解析:根据草酸晶体的性质不难得出答案是D。

答案:D

12.( 2011江苏高考10,15分)高氯酸铵(NH4ClO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1)若NH4Cl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其原因是。

(2)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NH4ClO4和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0和0.l5(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图9)。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NH4ClO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称)、干燥。

(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 g(约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约0.1 mol·L-1H2SO4 溶解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瓶中加入20mL3 mol·L-1NaOH溶液。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100mL溶液。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c 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1mL。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 H2SO4 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填写步骤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 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分析】本题以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理论分析、阅读理解、读图看图、沉淀制备、沉淀洗涤、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答案:(1)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

(3)①酸式滴定管

②1、5、6

③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2SO4溶液的浓度(或不加高氯酸铵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蒸馏和滴定实验)

13.(2011江苏高考,12分)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制备草酸的装置如图14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瓶中

②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③反应3h左右,冷却,抽滤后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

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C6H12O6+8HNO3→6CO2+8NO↑+10H2O

3H2C2O4+2HNO3→6CO2+2NO↑+4H2O

(1)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所需用的试剂为 。

(2)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率下降,其原因是 。

(3)装置C 用于尾气吸收,当尾气中n(NO 2):n(NO)=1:1时,过量的NaOH 溶液能将NO x 全部吸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与用NaOH 溶液吸收尾气相比较,若用淀粉水解液吸收尾气,其优、缺点是 。

(5)草酸重结晶的减压过滤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使用属于硅酸盐材料的仪器有 。

【分析】这是一道“实验化学”的基础性试题,通过草酸制备,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化学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实验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答案:(1) 碘水或KI-I 2 溶液

(2)由于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C 6H 12O 6 和H 2C 2O 4进一步被氧化

(3)NO 2+NO +2NaOH =2NaNO 2+H 2O

(4)优点:提高HNO 3利用率

缺点:NO x 吸收不完全

(5)布氏漏斗、吸漏瓶

14.(2011浙江高考28,15分)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C O CH OH

+2FeCl 3C O C O +2FeCl 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缓慢冷却溶液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B.饱和NaCl溶液C.70%乙醇水溶液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解析:(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较特殊。

(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

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加入晶体或将容器进一步冷却能解决。

(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则颇多,要能实际规范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握。

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

(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

(5)对照反应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应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应物基本无剩余。

答案:(1)三颈瓶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

(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加入晶种

(3)小于 D

(4)趁热过滤 C

15.(2011安徽高考27,14分)

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实验,其流程如下:

(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ClO3-+ = MnO2+ Cl2↑+ 。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有含有(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g MnO2,并收集到0.224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mol NaClO3

解析:本题通过MnO2的提纯综合考察了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产物的判断及有关计算。

(1)MnO2不溶于硫酸,所以加稀硫酸时样品中的MnO和MnCO3分别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MnSO4,所以答案是粗MnO2样品中的MnO和MnCO3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MnSO4要转化为MnO2,需失去电子,故需要加入NaClO3做氧化剂,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MnSO4+2NaClO3+4H2O=5MnO2+Cl2↑+Na2SO4+4H2SO4,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Mn2++2ClO3-+4H2O=5MnO2+Cl2↑+8H+;

(3)第③属于蒸发,所以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气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NaClO3属于氧化产物,因此一定有还原产物NaCl;

(4)由题意知样品中的MnO和MnCO3质量为12.69g-8.7 g=3.99g。由方程式H2SO4+MnCO3=MnSO4+H2O+CO2↑可知MnCO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15g/mol×0.01mol =1.15g,所以MnO的质

量为3.99g -1.15g =2.84g ,其物质的量为mol 04.071g/mol 2.84g

因此与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MnSO 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根据方程式5MnSO 4+2NaClO 3+4H 2O=5MnO 2+Cl 2↑+Na 2SO 4+4H 2SO 4,可计算出需要NaClO 3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

答案:(1)MnO 和MnCO 3;

(2)5Mn 2++2ClO 3-+4H 2O=5MnO 2+Cl 2↑+8H +

(3)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NaCl ;

(4)0.02mol 。

16.(2011北京高考27,15分)

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1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

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B中现象: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__________。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时可以氧化单质铜,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

2H2SO4(浓)+Cu △

CuSO4+2H2O+2SO2↑;

(2)SO2溶于水显酸性,而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可将SO2氧化成硫酸,从而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而NO3-被还原成NO气体,由于试剂瓶中的空气将NO氧化成NO2,因此会出现浅棕色气体,方程式为2NO+O2=2NO2;

(3)见解析(2)

(4)①要排除空气参与反应,可在反应之前先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由于铜和浓硫酸反应放热,因此产生的白雾中含有硫酸,为防止硫酸干扰后面的反应,需要饱和的NaHSO3溶液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杂质;②甲仅仅是排除了空气,但并没有除去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因此会产生大量沉淀,方程式为SO42-+Ba2+=BaSO4↓;而乙虽然排除了二氧化硫中混有的硫酸,但没有排尽空气,由于在溶液中空气可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所以也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方程式为2Ba2++2SO2+O2+2H2O=2BaSO4+4H+。但由于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所以产生的沉淀少。

(5)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

答案:(1)2H2SO4(浓)+Cu △

CuSO4+2H2O+2SO2↑;

(2)BaSO4还原

(3)2NO+O2=2NO2;

(4)①通N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饱和的NaHSO3溶液

②甲:SO42-+Ba2+=BaSO4↓;乙:2Ba2++2SO2+O2+2H2O=2BaSO4+4H+;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3沉淀

17.(2011福建高考25,16分)

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Ⅰ.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成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平均质量为3.94g 。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基础。

Al(OH)3+OH-=[Al(OH)4]-或Al(OH)3+OH-=AlO2-+2H2O

(2)生成的是NaAlO2溶液,通入CO2气体有Al(OH)3白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NaHCO3,加入盐酸有CO2气体产生、Al(OH)3沉淀溶解。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要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把生成的CO2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这样设问学生经常接触。

(4)CO2+Ba(OH)2=BaCO3↓+H2O,基础简单的方程式书写。

(5)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会影响测量,滴加盐酸不宜过快,保证生成的CO2完全被吸收。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因为整个装置中不需要干燥,有水份不会影响CO2吸收。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C瓶中是足量Ba(OH)2,可以吸收CO2中的HCl,而不影响CO2吸收,所以不需要除去CO2中的HCl,选cd。

(6)BaCO3质量为3.94g ,n(BaCO3)=0.0200mol,则n(CaCO3)=0.0200mol,质量为2.00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此问计算比较简单。

(7)Ba(OH)2溶液还吸收了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造成质量偏大,所以可以回答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

本题取材牙膏摩擦剂的探究实验,其中第(5)(7)小问出的不错,第(5)小问考查影响实验准确度的因素探讨,对学生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第(7)小问设置有台阶,降低了难度,若将“结果明显偏高增加”设置成填空可能会更好。

答案:(1)Al(OH)3+OH-=[Al(OH)4]-或Al(OH)3+OH-=AlO2-+2H2O

(2)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生成、沉淀溶解;

(3)把生成的CO2气体全部排入C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4)CO2+Ba(OH)2=BaCO3↓+H2O

(5)c、d

(6)25%

(7)B中的水蒸气、氯化氢气体等进入装置C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18、(2011广东高考33,17分)某同学进行实验研究时,欲配制1.0mol?L-1Ba(OH)2溶液,但只找到在空气中暴露已久的Ba(OH)2·8H2O试剂(化学式量:315)。在室温下配制溶液时发现所取试剂在水中仅部分溶解,烧杯中存在大量未溶物。为探究原因,该同学查得Ba(OH)2·8H2O在283K、293K和303K时的溶解度(g/100g H2O)分别为2.5、3.9和5.6。

(1)烧杯中未溶物可能仅为BaCO3,理由是。

(2)假设试剂由大量Ba(OH)2·8H2O和少量BaCO3组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成分检验。在答题卡上

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考虑

...结晶水的检验;室温时BaCO3饱和溶液的pH=9.6)

限选

..试剂及仪器: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pH计、烧杯、试管、带塞导气管、滴

(3)将试剂初步提纯后,准确测定其中Ba(OH)2·8H 2O 的含量。实验如下:

①配制250ml 约0.1mol ?L -1Ba(OH)2溶液:准确称取w 克试样,置于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 ,将溶液转入 ,洗涤,定容,摇匀。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ml 所配制Ba (O H )2溶液于锥形瓶中,滴加指示剂,将 (填“0.020”、“0.05”、“0.1980”或“1.5”)mol ?L -1盐酸装入50ml 酸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重复滴定2次。平均消耗盐酸Vml 。

③ 计算Ba(OH)2·8H 2O 的质量分数= (只列出算式,不做..

运算) (4)室温下, (填“能”或“不能”) 配制1.0 mol ?L -1Ba(OH)2溶液

解析:本题考察常见的实验步骤的设计、仪器和试剂的选择、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以及有关计算。

(1)Ba(OH)2属于强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 2形成难溶的BaCO 3沉淀,因此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时Ba(OH)2就有可能转化为BaCO 3。

(2)Ba(OH)2易溶于水,所以滤液中含有Ba 2+,因此滴加稀硫酸使会产生白色沉淀BaSO 4;要想验证沉淀为BaCO 3,可以利用其能与酸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气体;为进一步证明试剂是是否还有Ba(OH)2·8H 2O ,可以取步骤1中的滤液,用pH 计测其pH 值,若p H >9.6,即证明滤液不是纯BaCO 3溶液,即证明是由大量Ba(OH)2·8H 2O 和少量BaCO 3组成,假设成立。

(3)①由于试样中含有难溶性的BaCO 3,因此加水溶解后要过滤,且冷却后在转移到250ml 容量瓶中; ②B a (O H )2溶液的浓度约为0.1mol ?L -1,体积是25ml ,由于酸式滴定管的容量是50ml ,因此盐酸的浓度至少应该是0.1 mol ?L -1的,若盐酸的浓度过大,反应过快,不利于控制滴定终点,所以选择0.1980 mol ?L -1的盐酸最恰当。

③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是0.1980×V ×10-3mol ,所以25.00ml 溶液中含有B a (O H )2的物质的量是mol V 210

1980.03-??,所以w 克试样中B a (O H )2的质量是g V 31525250

210

1980.03????-,故

Ba(OH)2·8H 2O 的质量分数=%10000.252315101980.02503???????-w V

(4)若配制1L1.0 mol ?L -1Ba(OH)2溶液,则溶液中溶解的Ba(OH)2·8H 2O 的质量是315g ,所以此时的溶解度约是5.311001000315

=? g/100g H 2O ,而在常温下Ba(OH)2·

8H 2O 是3.9 g/100g H 2O ,显然不可能配制出1.0 mol ?L -1Ba(OH)2溶液。

答案:(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③%10000.252315101980.02503???????-w V

(4)不能。

19.(2011山东高考30,14分)实验室以含有Ca 2+、Mg 2+、Cl -、SO 42-、Br -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 2和Br 2,流程如下:

(1)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 ,所用主要仪器的名称是 。

(2)加入溶液W 的目的是 。用CaO 调节溶液Y 的pH ,可以除去Mg 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pH 最大范围是 。酸化溶液Z 时,使用的试剂为 。

(3)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CO 2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 。

(4)常温下,H 2SO 3的电离常数211.2

10a K -=?,32 6.310a K -=?,H 2CO 3的电离常数714.510a K -=?,112 4.710a K -=?。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 2SO 3酸性强于H 2CO 3:将SO 2和CO 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两溶液的pH ,若前者的pH 小于后者,则H 2SO 3酸性强于H 2CO 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 。

设计合理实验验证2SO 3酸性强于H 2CO 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仪器器自选。

供选的试剂:CO 2、SO 2、Na 2CO 3、NaHCO 3、KMnO 4、NaHSO 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KMnO 4 溶液、品红溶液、pH 试纸。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离子的除杂和实验方案设计,综合性强。

(1)氯气具有强氧化性,通入氯气后可以将溶液中的Br -氧化溴单质,因为单质溴极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萃取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由流程图可知单质溴在下层,因此该有机溶剂的密度要比水的大且不溶于水,所以该试剂是CCl 4;

(2)由于SO 42-会与Ca 2+结合形成微溶性的硫酸钙而影响氯化钙的制备,因此必需除去;由表中数据可知pH 大于11时Mg 2+沉淀完全,pH 大于12.2时,Ca 2+开始沉淀,所以理论上可选择pH 最大范围是11.0≤p H <12.2;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酸化溶液Z 时,使用的试剂应该为盐酸。

(3)实验室制取CO 2的特点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由于盐酸易挥发,因此在收集之前需要出去挥发出HCl 气体,因为CO 2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发收集CO 2气体。若采用

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需插入到溶液中,以防止CO2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挥发出来,因此选项b、d正确。

(4)H2SO3和H2CO3均属于二元酸,要想通过比较二者的pH来验证二者的酸性强弱,必需使二者的浓度相同,但是SO2和CO2气体溶于水后的饱和溶液其浓度显然不相等(因为二者的溶解度不同),所以该实验设计不正确;要检验酸性强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利用水解原理(酸越弱相应的强碱盐就越易水解),也可以利用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来检验。由于SO2和CO2气体均可以使饱和石灰水编混浊,所以CO2气体在通入饱和石灰水之前必需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气体。

答案:(1)四氯化碳;分液漏斗

(2)除去溶液中的SO42-;11.0≤p H<12.2;盐酸

(3)b、d

(4)用于比较p H的两种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参考方案如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和NaHCO3溶液,用酸度计(或pH试纸)测两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二: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混浊,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方案三: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Na2SO3)溶液、品红溶液。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

20.(2011天津,1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合成1-丁醇,查阅资料得知一条合成路线:

CO的制备原理:HCOOH 浓硫酸

CO↑+H2O,并设计出原料气的制备装置(如下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室现有锌粒、稀硝酸、稀盐酸、浓硫酸、2-丙醇,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制备氢气、丙烯。写出化学方程式:,。

(2)若用以上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CO,装置中a和b的作用分别是,;C和d中承装的试剂分别是,。若用以上装置制备H2,气体发生装置中必需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在虚线框内画出收集干燥H2的装置图。

(3)制丙烯时,还产生少量SO2、CO2及水蒸气,该小组用以下试剂检验这四种

..气体,混合气体通过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饱和Na2SO3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石灰水

④无水CuSO4⑤品红溶液

(4)合成正丁醛的反应为正向放热的可逆反应,为增大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气的转化率,你认为应该采用的适宜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a. 低温、高压、催化剂

b. 适当的温度、高压、催化剂

c. 常温、常压、催化剂

d. 适当的温度、常压、催化剂

(5)正丁醛经催化剂加氢得到含少量正丁醛的1—丁醇粗品,为纯化1—丁醇,该小组查阅文献得知:①R—CHO+NaHSO3(饱和)→RCH(OH)SO3Na↓;②沸点:乙醚34℃,1—丁醇118℃,并设计出如下提纯路线:

试剂1为_________,操作1为________,操作2为_______,操作3为_______。

解析:(1)氢气可用活泼金属锌与非氧化性酸盐酸通过置换反应制备,氧化性酸如硝酸和浓硫酸与锌反应不能产生氢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丙醇通过消去反应即到达丙烯,方程式为:

(CH3)2CHOH 催化剂

CH2=CHCH3↑+H2O;

(2)甲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通过加热脱水即生成CO,由于甲酸易挥发,产生的CO中必然会混有甲酸,所以在收集之前需要除去甲酸,可以利用NaOH溶液吸收甲酸。又因为甲酸易溶于水,所以必需防止液体倒流,即b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最后通过浓硫酸干燥CO。为了使产生的气体能顺利的从发生装置中排出,就必需保持压强一致,因此a的作用是保持恒压;若用以上装置制备氢气,就不再需要加热,所以此时发生装置中的玻璃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的,因此要收集干燥的氢气,就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2019全国一卷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2019年全国一卷化学试题解析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A 陶瓷是以天然粘土以及各种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的各种制品。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黏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 【解析】A项、氧化铁为棕红色固体,瓷器的青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铁,故A错误; B项、秦兵马俑是陶制品,陶制品是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故B正确; C项、陶瓷的主要原料是取之于自然界的硅酸盐矿物,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与水泥、玻璃等同属硅酸盐产品,故C正确; D项、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不与酸或碱反应、抗氧化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 2.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答案】B 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解析】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苯基丙烯,

故B正确; C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D错误。 故选B。 3.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答案】D 在溴化铁作催化剂作用下,苯和液溴反应生成无色的溴苯和溴化氢,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解析】A项、若关闭K时向烧瓶中加注液体,会使烧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顺利流下。打开K,可以平衡气压,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确; B项、装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故B正确; C项、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够吸收反应生成的溴化氢气体,故C正确; D项、反应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向有机层中加入适当的干燥剂,然后蒸馏分离出沸点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结晶法提纯溴苯,故D错误。 故选D。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1.资料显示:“氨气可以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无毒物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从下图中选择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合适装置: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 b c d e (2)先用酒精灯加热装置A中催化剂(铂丝)至红热,然后缓缓地通入氨气与过量的氧气。 ①铂丝能保持红热的原因是;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试管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A 中两个活塞。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用有关理论说明原因 。 (3)将过量的氧气与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B中,并在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为了保证氨气一点就燃,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填入化学式),其理由是 。 ②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 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O NH a b B 催化剂无水氯化钙 O2 NH A 碳粉

(1)A 是氯气发生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 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 ,将Cl 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 处的 酒精灯,接上E 装置,Cl 2通过C 瓶后再进入D ,发生反应后的产物是CO 2和HCl ,试写出D 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装置C 的作用 是 。 (3)在E 处,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若将E 处烧杯中的溶液改为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现象为 (填字母编号) A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无明显现象 C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 (5)D 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 ,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Cl 2产生, 此时B 中的现象是 ,B 的作用 是 。 3.某种碱式碳酸铜,其组成可表示为:Cu 2(OH)2CO 3·xH 2O 。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分解, 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xH 2O 2CuO +CO 2↑+(x +1) H 2O 现取一定量的(不称量其质量...... )该固体样品,先后完成两个实验: 实验(i ):测定该碱式碳酸铜粉末的组成中结晶水x 的值; 实验(ii ):用实验(i )结束后的残留固体完成乙醇的催化氧化并验证其反应产物.......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下图中的仪器(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均在图中略去)组装完成实验(i ) 的实验装置,组装时仪器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连接的顺序为 → → → C 。 在这套装置中,干燥管C 中盛有的物质是 。(填写下列选项的编号) A .无水硫酸铜 B .碱石灰 C .氯化钠晶体 D .无水氯化钙 (2)若要用上图中的各种仪器组装完成实验(ii )的实验装置,组装时仪器也按气流方向 从左到右连接的顺序为 → → → 。在这套装置中,干燥管C 的 作用是 。 (3)在完成两个实验时,首先都必须先 (实验操作步骤),然后在 仪器 (填装置对应字母,下同)中加入碱式碳酸铜,乙醇放入仪器 中。 (4)在实验(ii)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 (填装置对应字母)。 (5)写出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若实验(i )测得CO 2的质量为a 克,水的质量为b 克,则x 的表达式= 。 4.在某校实验调研活动中,几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师生对金属镁在空气中的燃烧的产物进行 探究。 G 新制的 氢氧化铜悬浊液 干燥空气 碱石灰 D 浓硫酸 F C B A E

■2011化学高考必备课件+练习全套■11-1第一节___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练习 (1)

第十一章化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2010·原创)不能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存放的药品是() ①浓硝酸②稀氢氧化钠溶液③液溴④纯碱溶液⑤水玻璃⑥氢氟酸 A.①③⑥B.①④⑥C.①⑤⑥D.除⑥外全部 解析:浓硝酸和液溴都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塞,而氢氟酸会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保存在塑料瓶或铅皿容器中,故选A。 答案:A 2.下列仪器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的是() ①烧杯②坩埚③锥形瓶④蒸发皿⑤试管⑥烧瓶⑦表面皿 A.②④⑤B.①⑥⑦C.③④⑥D.①③⑥ 解析:加垫石棉网,目的是使仪器受热均匀,防止炸裂。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坩埚、蒸发皿;隔石棉网可加热的仪器有烧杯、锥形瓶、烧瓶(圆底、平底和蒸馏烧瓶)表面皿不能加热。 答案:D 3.(2010·模拟精选,河北保定模拟)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师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乙炔气体时,必须先检验乙炔气体的纯度 C.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爆沸伤人 解析:选项A,产生倒吸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装臵内压力的降低,致使收集气体时,水槽中的水进入制气装臵中,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可阻止倒吸的水进入制气装臵中。选项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对气体进行验纯,防止出现爆炸事故。选项C,实验结束后的废液中有的含有有毒性的物质,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中,经处理后再排放;选项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停移动试管可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加入碎瓷片也能防止出现爆沸现象。 答案:C 4. 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的用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doc

201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计算 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醋酸溶液的pH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b =,则a b > 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4NH Cl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 C .31.010mol/L -?盐酸的pH 3.0=,81.010mol/L -?盐酸的pH 8.0= D .若1mL pH 1=的盐酸与100mL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7=则NaOH 溶液的pH 11= 【解析】A 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 +)减小,pH 增大,b >a ,故A 错误;B 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 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 错误;C 常温下酸的pH 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 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 ,体积为V 1;强碱的pH=b ,体积为V 2,则有10-a V 1=10-(14-b)V 210142 1-+=?b a V V ,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 的计算等基本概念 【点评】本题在第一轮复习至第三轮复习无时不在强调的基本问题考查就是第二册第三章的问题,这次居然没有考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而考这些,很简单,大家都喜欢! 2.(2010全国卷1)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 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 3与PCl 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 .1:2 B .2:3 C .3:1 D .5:3 【解析】设n(PCl 3)=X mol, n(PCl 5)=Y mol ,由P 元素守恒有:X+Y=0.25/31≈0.008……①;由Cl 元素守恒有3X+5Y=(0.314×2)/22.4≈0.028……②,联立之可解得:X=0.006,Y=0.002故选C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基本化学计算能力,涉及一些方法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过量问题等根据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点评】本题是个原题,用百度一搜就知道!做过多遍,用的方法很多,上面是最常见的据元素守恒来解方程法,还有十字交叉法,平均值法、得失电子守恒等多种方法,此题不

(word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题专项训练

实验题专项训练1.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 ...的是( ) 现象解释或结论 A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表现漂白性 B 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浓硝酸不稳定,生成有色物质且能溶于 浓硝酸 C 向饱和Na2CO3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D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 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将气体X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X一定是SO2 B 向无色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D 向某溶液中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3.利用下列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从含碘CCl4溶液中提取碘 和回收CCl4溶剂 B.萃取操作过程 中的放气 C.定量测定化学 反应速率 D.比较KMnO4、Cl2、S的 氧化性 5.分液漏斗中液体为甲、锥形瓶内物质为乙、试剂瓶中液体为丙,利用烧杯内液体吸收尾气。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实验目的或现象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非金属性C Ksp(AgI)

2011届全国高考真题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实验综合题(一)

12. ( 2011江苏高考10 ,15分)高氯酸铵(NH 4CIO 4)是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实 验室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 NaClO +(aq) + NH 4Cl(;aq) = NH 4CIO< (aq)+NaCl(aq) (1)若NH 4CI 用氨气和浓盐酸代替,上述反应不需要外界供热就能进行, 其原因是 ________ (2 )反应得到的混合溶液中 NH 4CIO 4和NaCI 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0.30和0.I5 (相关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9)。从混合溶液中获得较多 NH 4CIO 4晶体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填操作名 称) _________ 、干燥。 (3 )样品中NH 4CIO 4的含量可用蒸馏法进行测定,蒸馏装置如图 10所示(加热和仪器固 定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按图10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准确称取样品a g (约0.5g )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 150mL 水溶解。 步骤3:准确量取40.00mL 约0.1 moI ? L - 1 H 2SO 4溶解于锥形瓶中。 步骤4:经滴液漏斗向蒸馏瓶中加入 步骤5:加热蒸馏至蒸馏烧瓶中剩余约 步骤6: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 步骤7:向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 标准溶液V 1mL 。 一 1 20mL3 mol ? L NaOH 溶液。 100mL 溶液。 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 用c mol ? L _1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消耗NaOH

步骤8?将实验步骤1?7重复2次 IWH細 ①步骤3中,准确量取40.00ml H2SO4溶液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步骤1?7中确保生成的氨被稀硫酸完全吸收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写步骤号)。 ③为获得样品中NH4CI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本题以复合火箭推进剂的重要成分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理论分析、阅读理解、读图看图、沉淀制备、沉淀洗涤、含量测定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 【备考提示】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误差分析、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内容依然是高三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答案:(1)氨气与浓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2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 (3)①酸式滴定管 ②1、5、6 ③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H2SO4溶液的浓度(或不加高氯酸铵样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进行蒸馏和滴定实验) 13. (2011江苏高考,12分)草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实验室用硝酸氧化淀粉水解 液制备草酸的装置如图14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20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h TQ2/S 〔激发态〕 TiO 2/S TiO 2/S+ +e- l3+2e 3I 2TiO 2/S 3I 2TiO2/S+I3 以下关于该电池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 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 3-的浓度可不能减少 【解析】B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13-+2e-=3I -; A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 有减少;C正确,见B选项的解析;D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确实是: 还原. 氧化 I「3I-的转化〔还有I 2+| 一二|「〕,另一部分确实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 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 【答案】B 【命题意图】考查新型原电池,原电池的两电极反应式,电子流向与电流流向,太阳能 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的总反应式等,还考查考生变通能力和心理素养,能否适应生疏的 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咨询题等 【点评】此题立意专门好,然而考查过为单薄,而且取材不是最新的,在3月份江苏省 盐都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第17题〔3〕咨询,与此题极为相似的模型,这对一些考生显得不公平!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选择题训练(答案详解)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选择题训练 1.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能得到对应结论的是( ) 操作现象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溶液中有K+ D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 SO2 2.将足量的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 X气体Y溶液预测的现象 ①CO2饱和CaCl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②SO2 Ba(NO3)2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③NH3AgNO3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④NO2Na2S溶液白色沉淀析出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②D.②④ 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Na+、Ca2+、Fe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迸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钙的混合物C.Na+、AlO2-和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4.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短期保存Br2: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B.锂、钠、钾都保存在煤油中,密封。 C.氨水、浓盐酸易挥发必须保存在棕色磨口细口瓶中。D.红磷无需密封保存。 5.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福建省2011年高考化学真题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6、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 ...的是()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H3BO3的酸性比H2CO3的强 B.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M+和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认识不正确 ...的是() A.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B.蔗糖、麦芽糖的分子式都是C12H22O11,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C.在水溶液里,乙酸分子中的—CH3可以电离出H+ D.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9 10、常温下)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D.提高溶液的温度 11、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 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 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 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 D.总反应为:2Li+2H2O=== 2LiOH+H2↑ 12、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23、(15分)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生成白磷,反应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 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 mol P4时,就有________mol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I2溶液,使维生素C完全氧化,剩余的I2用Na2S2O3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 图像试题试题

图像试题 (2011烟台毕业)19.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②③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2011潍坊毕业)16.下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像,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将稀H2SO4滴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 C.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充分加热 D.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2011南宁)19.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完全吻合的是 A.①往一定量的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B.②将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 C.③向一定量CuSO4溶液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④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2011遂宁)3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

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A B C D A .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 .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2011绥化)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2011黑龙江龙东地区)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 B.向锌粒中逐渐加入稀硫酸 C.向H 2SO 4和CuSO 4混合液中滴加NaOH 溶液 加水的量/g A 反应时间/s B NaOH 溶液质量/g C 反应时间/s D A B C D

高考全国1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 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答案】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 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C 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 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 错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 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C 正确;D.将Cl 2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 2,D 错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SO 42-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 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 .该法在处理含Na 2SO 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H 2SO 4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 H 2O –4e –=O 2+4H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 .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的O 2生成 【答案】B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12.298K 时,在 1L -?氨水中滴入 mol 1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 mol 1L -?氨水的电离度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实验专题习题(附答案)

化学实验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白磷贮存在水中,切割时在水下进行 B.制取硝基苯时,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于反应混合液中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稀小苏打溶液 D.不能使用裂化汽油从溴水中萃取溴 2.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⑤⑥B.③⑤ 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各实验现象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苯酚、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B.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不反应,再加硝酸钠或硫酸铁后,铜粉溶解 C.葡萄糖和福尔马林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都产生红色沉淀 D.将SO2通入氯化钡溶液至饱和,再加入足量硝酸或苛性钠溶液,都产生白色沉淀 4.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 B.用250mL的容量瓶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 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 5.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相当一段时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6.某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液里含有游离氯。Cl2可氧化Na2SO3,要除去游离氯并中和其酸性,正确的方法是 A.先加适量的Na2SO3溶液,再加适量Na2CO3溶液 B.先加适量的Na2CO3溶液,再加适量Na2SO3溶液

2018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类编_专题11_化学实验基础[含答案解析]

1.【2018新课标1卷】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产品中含有的杂质,结合选项解答。 点睛: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难点是装置的作用分析,注意从乙酸乙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特点的角度去解答和判断。 2.【2018新课标2卷】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B.根据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分析; 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解答; D.根据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 点睛: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特点、发生的反应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设计或评价实验时主要从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可行与不可行等方面作出判断。另外有无干扰、是否经济、是否安全、有无污染等也是要考虑的。本题中选项D是解答的易错点,学生往往只考虑物质的浓度不同,而忽略了实验结论需要建立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 3.【2018新课标2卷】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点睛:明确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原理和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是解答的关键,本题取自教材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验,难度不大,体现了依据大纲,回归教材,考查学科必备知识,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考查要求。 4.【2018新课标3卷】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答案】B

全部高中化学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全国通用

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量 1.(09年福建理综·8)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g镁的原子量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B.1L0.1mol·L-1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 A C.1mol甲烷分子所含质子数为10N A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的分子数为N A 答案:C 2.(09年广东化学·6)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B.乙烯和环丙烷(C3H6 )组成的28g混合气体中含有3N A 个氢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D.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N A Fe3+ 答案:C 3.(09年广东理基·20)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4 L Cl2中含有N A个C12分子 B.1 L 0.1 mol·L-1 Na2SO4溶液中有0.1 N A个Na+ C.1 mol H2与1 mol C12反应生成N A个HCl分子 D.1 mol Ca变成Ca2+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 A 答案:D 4.(09年海南化学·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1mol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1/L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 N A D.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答案:C 5.(09年江苏化学·4)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 A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 S32K39Mn55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C 【解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解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Y3+C.Y3+、Z2-D.X+、Z2- 【答案】C 【解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均不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 选项Y 只能为Al 、Z 只能为S ,Al 3+ 、S 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 2S 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 .银器为正极,Ag 2S 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 .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 +3Ag 2S===6Ag +Al 2S 3 D .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 2S 转化为白色AgCl 【答案】B 【解析】由“电化学原理”可知正极反应式为Ag 2S +2e -===2Ag +S 2-,负极反应式为Al -3e -===Al 3+;电解质溶液中发 生反应Al 3++3H 2O Al(OH)3+3H +,S 2-与H +结合生成H 2S ,使Al 3++3H 2O Al(OH)3+3H +的平衡右移,最终生成Al(OH)3沉淀,只有B 选项正确。 11.已知K sp (AgCl)=1.56×10-10,K sp (AgBr)=7.7×10-13, K sp (Ag 2CrO 4)=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 -、Br -和2 4CrO -,浓 度均为0.010mol·L -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 -1的 AgNO 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 .Cl -、Br -、24CrO - B .24 CrO -、Br -、Cl - C .Br -、Cl -、24CrO -D .Br -、24 CrO -、Cl - 【答案】C 【解析】因为溶液中Cl -、Br -、2 4CrO -浓度相同,假设滴加 AgNO 3溶液的过程中混合液中Cl -、Br -、2 4CrO -浓度不变,均为 0.010mol·L -1,则开始生成AgCl 、AgBr 、Ag 2CrO 4沉淀时溶液中 c (Ag +)浓度分别为 1.56×10-8mol·L -1、7.7×10-11mol·L -1、3.0×10-5mol·L -1,所以首先沉淀的是AgBr ,最后沉淀的是Ag 2CrO 4。 12.分子式为C 5H 10O 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 A .15种 B .28种 C .32种 D .40种 【答案】D 【解析】属于C 5H 10O 2的酯水解可生成的酸有甲酸、乙酸、

(完整版)【化学】高考化学实验专题综合试题(含答案)

2.PCL 3 有毒,在潮湿的空气中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白雾。它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有重要的应 用。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所示装置(酒精灯、铁架台等未画出)制取PCL 3 ,在圆底烧瓶e中放入足量 白磷,将CL 2 迅速而有不间断地通入e中,氯气与白磷会发生反应,产生火焰。 三氯化磷和五氯化磷的物理常数如下: 熔点沸点 三氯化磷-112℃76℃ 五氯化磷148℃200℃分 解 并在b仪器处加热。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和白磷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使仪器e不致因局部过热而炸裂,实验开始前应在e的底部放少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烧杯h中加入冰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所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将白磷保存于水中,取出的白磷用滤纸初步吸去表面水分,然后浸入无水酒精中片刻,再浸入乙醚中片刻即可完全除去水分。已知酒精与乙醚互溶,乙醚易挥发。用上述方法除去水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O可用作颜料、玻璃磨光剂、有机合成催化剂等。以下是用铜粉氧化法生产CuO的流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溶解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的H 2SO 4 是用1体积98% H 2 SO 4 与1体积水混合而成。配制该硫酸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 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烃

烃 1.(全国理综I·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 ...同分异构体的是D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2.(全国理综Ⅱ·6)20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B.光照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 3.(天津理综·7)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各组物质全部由化学合成得到的是C 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 C.涤沦洗衣粉阿斯匹林D.石英橡胶磷化铟 4.(山东理综·10)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D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 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键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 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 5.(山东理综·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C.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D.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科形成4个C—C单键 6.(重庆理综·8)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B

7.(宁夏理综·8)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B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8.(广东理基·22)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 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 ...环境保护的是D A.发电场的煤见脱硫处理 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 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9.(广东理基·28)下列关于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B A.乙醇、乙烷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B.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医疗消毒 C.苯和乙烯都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酸、苯及其衍生物 10.(广东理基·34)根据陈述的知识,类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MgO,则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是Na2O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丙烯也可以使其褪色 C.CO2和SiO2 化学式相似,则CO2与SiO2的物理性质也相似

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 题解析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 2与4 mol H 2 反应生成的NH 3 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L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答案】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 4H 9 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 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错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 ,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 水稀释,C正确;D.将Cl 2 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 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 2 ,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 4 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