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22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22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22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22

《“番茄太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学生积累未来诗意生活的资本。本课设计抓住语言之本——描写“笑”的重点字词品味涵咏,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逐层走进文本的内核,最终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人生的启迪,留下乐观生活的信念。

教学目标:

1、以点连线带面,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明明笑中的乐观,话中的爱心。

2、品味“番茄太阳”的意象之美,懂得用乐观与爱心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找到支点。

1、你读了几遍课文?

2、老师提个问题测测你对课文的大概意思了解得怎么样。

(1)番茄太阳指什么?

(2)师板画一个笑脸: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发现的?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4、齐读。

二、牵引笑线,感悟内涵。

1、为什么说明明的笑脸就是番茄太阳呢?她的笑脸真有这么美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明明笑的语句。

2、交流后出示四个描写笑脸的句子。如果还没找到的,请对照屏幕做上记号,然后——

1、请同学们大声地、动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自己最喜欢的句子重点读一读。你觉得明明笑得怎么样?生读句体悟。

2、谁来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所感觉到的?

3、生交流,师抓契机品评。

(1)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看到那家人,夫妻俩忙碌,女孩安静地坐着,说话声细细柔柔,特别爱笑。(文静的、甜甜的、开朗的笑。)你能把这甜甜的笑读出来吗?

(2)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妈妈也在旁边笑。

(笑得很爽、很开心;明明爽朗的笑不仅给了自己快乐,也影响着家人。)你能把这开心的笑读出来吗?

(3)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乌黑的头发,象牙色的皮肤,精致的眉和下巴,笑起来像个天使。(美丽的笑。明明长得很美,尤其是——)你觉得哪些字眼写出了天使般的美?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4)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笑得动听,使人回味无穷。)听着这样清脆的笑声,给人一种——?笑声能追着人走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是的,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强调明明的笑,正如你们所说的,明明的笑是开心的,是爽朗的,是清脆动听的,是天真纯洁的,你们说这样的笑怎能不使人回味无穷呢?

随机板书:纯真

5、就让我们也来回味明明的笑。(男女分读)

6、第一次回环:因为有着这纯真的笑,所以明明的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

1、那么这么纯美的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发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言信息。生读读划划。

2、交流反馈。(五岁左右,是个盲童。……)

3、这样的一个孩子,她是靠什么来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的呢?(摸、听)

4、在我们的眼中世界是美丽可爱的,而明明却看不到,她一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可想而知,她的生活一定是困难重重的。

比如说:明明想倒杯水喝,可是……

再比如说:明明想找伙伴玩,可是……

指生用“可是”说话,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明明在生活中会碰到哪些困难。

5、是呀,明明的生活是如此艰难,假如是你,面对这一切,你会怎么样?可是明明呢?她未曾哭过,至少我们在课文中找不到她哭的痕迹。面对重重困难,明明依然笑着。

6、此刻,你觉得明明的笑又是一种怎样的笑呢?(辛酸、令人心疼、坚强……)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句子来读一读吗?随机板书:乐观

7、第二次回环:因为有着这样坚强、乐观的笑,所以明明的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

8、让我们再次感受明明的笑,这回,我们分组来朗读。

(三)第三回环,领悟笑中温暖。

1、得出明明的笑已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同样也感染着课文中的“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生默读标记。

2、交流反馈:生读找到的句子。

3、出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自由读,想想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交流。你能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吗?怎么读?齐读。

5、是什么使“我”的心情产生了这样的变化?(是明明的笑产生的力量)还想再来读读明明的笑吗?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师——描述作者心情的句子;

生——描写明明笑脸的句子。

6、仅仅只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明明的笑吗?你觉得还有谁也在享受着明明的笑?

7、现在你说说明明的笑还是一种怎样的笑呢?(美好、给人希望、温暖……)随机板书:温暖

8、第三次回环:因为有着这样温暖的笑,所以明明的脸美得就像“番茄太阳”。出示句子——“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这回,你想怎样来读这个句子呢?

(四)、第四回环,探悟笑中蕴意。

1、温暖我的,仅仅只是明明的笑吗?还有什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后,出示明明的话——“阿姨,妈妈说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给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这是明明做手术前对“我”说的话,请同学们多读几遍,看看你读出了什么?

3、交流反馈。(善良、爱心、感恩的心……)板书:善良

4、第四次回环:是呀,是爱孕育了这美丽的笑。心中有爱,脸上才会有这么迷人的笑。让我们再次享受明明那纯真、乐观、温暖、饱含着爱的笑容,享受“番茄太阳”的灿烂迷人。生齐读笑句,师总结读——“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心中的爱》)

1、其实,“番茄太阳”在这篇课文中,不光指明明,你觉得谁也是,为什么?(捐献眼角膜的人、爸爸妈妈、作者)

2、除了课文中的,你还认为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阳”?

3、所有心中有爱、无私奉献的人都是“番茄太阳”。

4、学完了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说感受。

5、小结:是的,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番茄太阳”,那么这个世界将到处充满爱与温暖!

四、课后作业,写作训练。

课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有谁的笑也曾经感染过你,然后,请你仿照课文写一写,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句话。

太阳能的利用教案

第四单元能量 4、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内容:太阳能的利用(课本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知道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2、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并探究怎样利用太阳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3、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设计装置,课下制作改进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的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2、联系太阳能,能从能量转化、储存的视角去解释、描述能量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搜集资料和实践探究的乐趣,知道太阳能的利用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难点: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装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关于介绍太阳能的有意义的、针对性比较强的资料;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 学生准备:搜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有关资料并做成资料卡片(最好是图文并茂的)。 一、教学导入 1、讲述:前面,我们研究了热能、电能等,现在一起来研究太阳能。 2、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说说这些对象和太阳能之间有什么联系。 3、学生发表看法。 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又如:煤及大多数是由和天然气都是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洋形成的。 4、过渡:太阳与我们、与万事万物密切相关,并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太阳能的利用。

二、活动 怎样利用太阳能 1、提出问题: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太阳能为我们做了什么? 2、出示搜集到的有关人类利用太阳能实例的资料,在小组内进行整理。 3、交流讨论。 活动规则:每两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个小组先当“考官”,给出地球上的有关物质变化现象(如刮风和下雨、水温上升)之后,另一个小组则按照先说“能量形式的转化”(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风能、水能、热能)再说“怎样利用”(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的顺序进行回答,答完之后再互换位置。 4、教师评价资料搜集情况和小组交流情况。 5、补充介绍:目前情况下,人类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仍停留在较低阶段,人们还不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如何大规模地江太阳能转变为人类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是我们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如教材中所示的太阳能汽车,都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的。 三、活动 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如果学生当中有的人家里使用了太阳能热水器,教师让他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特点。 1、根据现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特点提出与太阳能利用有关的问题。 2、思考这样设计和制造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3、制定研究计划并准备对比实验的材料。 4、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5、按计划实施研究。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

寓言四则教案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到文章的讽刺寓意,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熟悉寓言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难点:领悟到盲目自高自大的可笑性。 知识链接 寓言: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来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名篇《农夫和蛇》在世界范围类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处在于故事的可读性很强,无论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都能在简练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学法指导: 1.阅读寓言故事,不能只看其表面意义,一定要深度咀嚼其中所寄寓的意义。许多故事你看后也许会会心一笑,或觉得其荒诞,或觉得其滑稽,但请千万别忘了以其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它所讽刺的幽灵还徘徊在你的头上 2.要有意识地对比西方寓言故事和中国传统寓言故事的异同,以便于加深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2.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 5、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题 荷兰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同学们,你们了解荷兰吗? (请2~3名同学交流有关荷兰的图片或资料) 的确,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让我们随作者一同走进这优美、恬静的地方吧! 二、读文 1、边看插图,边读导读。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默读课文,重点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想一想为什么

这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与全文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名板书。 四、品味 1、带着你个人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部分。 2、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积累 抄写你最喜欢的词句,并试着背一背。 六、运用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用“是……也是……”“仿佛”“悠然自得”写一句话。 3、找一篇优美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荷兰)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把喜欢的词句画下来再读一读。 3、小组合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三、诵读体验,进行实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2、小组交流: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讲述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以解说员的角色,向游人介绍你最喜欢的那方面的内容。 (大家相互评议) 四、拓展迁移,发展语言 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的相关资料,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写具体。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

小学科学课《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教案

小学科学课《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教案活动目标: 1、通过本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使用和评议;能用语言、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与他人交换意见,通过交流引发新的想法,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史,从而认识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服务功能。 3、激发学生关注太阳能世界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科学实践中尝试改进太阳能热水器,种下科学的种子。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的能力和意识。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导入 师:同学们,《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这个活动主题我们在暑假期间展开了调查研究,今天这两节课,我们就来进行成果汇报交流。准备好了吗? 老师发现自本主题的调查活动开展以来大家经常在一起快乐的学习着、研究着、忙碌着。能告诉老师你们各自小组是通过哪些途径对我们这个活动展开调查的吗? 生:我们是追寻历史小组,我们运用了查阅资料、课外调查、网络搜集、阅读等方法来完成调查活动的。 师:方法真不少。老师发现科技应用小组的同学在课下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能告诉同学和老师你们是用什么方式完成本次活动的吗? 生:走访调查、查阅资料、讨论、实验的方法。 师:科技研发小组你们又是怎么来完成调查计划呢? 生:我们小组主要使用了查阅资料、询问、设想等方法完成调查的。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太阳能热水器的世界中吧!(张贴课题) 二、分组汇报互动交流 提出汇报要求 师: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各个小组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看看哪一组的同学对太阳能热水器研究的深入、汇报的新颖。(展示汇报要求)汇报时要注意:1、内容要简明、语言要清楚流利。2、认真倾听做好简要记录。3、善于发现他人汇报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共同研究。4、从他人汇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每名同学一张记录表,把你发现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听清楚了吗?哪个小组愿意一马当先,第一个为大家汇报呢? 分组汇报 1、追寻历史小组

《寓言四则》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寓言四则》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 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 3.录音机。 2课时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 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他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 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气。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说明了什么? 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他骄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

太阳能教案3

太阳能导学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3.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4.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基础知识精讲】 1.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 你知道太阳的结构吗?太阳由太阳大气、对流层、辐射层、太阳核心组成. 我们知道原子核发生聚变时,将释放出更大的核能.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因此,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比原子弹爆炸的威力更大. 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传送到太阳表面.太阳表面的温度约6000 ℃,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那时,它可能膨胀成为一个巨大的红色星体… 2.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五亿分之一传递到了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太阳光已经照射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可以说,太阳能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地球给人类提供的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然而,这些化石燃料的“年龄”都有上亿年了,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3.太阳能的利用. 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储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你有兴趣的话,来做做下面这个小制作: 在一个黑色的盘子和一个白色的盘子中分别注入约1 cm深的冷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用塑料纸或玻璃板盖在盘子上,然后放在阳光下晒一个小时,移开盖板,再测这时的水温,我们会发现,黑色盘子中的水温会比白色盘子中的水温高.这是因为黑色物体更容易吸收太阳光的能量.我们制作的这个装置就是太阳集热器. 太阳集热器是用来把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再把水或其他介质加热,或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加以利用.

寓言四则教案

《寓言四则》教案 第一课时:《伊索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 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2. 简介《伊索寓言》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 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22牧场之国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22、牧场之国 ] 课题:牧场之国 教材分析: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 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羊、猪、鸡,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低地上”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奶牛仍是“严肃沉默”,挤奶人更是“默默无语”,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了草原的寂静。直到夜幕降临,荷兰更是沉入一片静谧之中,又成了一幅沉沉静夜图。课文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畜牧业尤其是奶牛和奶制品在荷兰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更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习这篇文章的作用,一是让学生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的可爱;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难点是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22.3 太阳能 教案

第三节太阳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2.大致了解利用太阳能的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堂交流锻炼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不断创新、不断提高的精神 教学重点: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教学用具: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C.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2.假设该系统中的发电厂是核电站, (1)请在方框内填写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2)核电站可能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为什么很多国家仍在大力发展核电站呢? 。 (二)引入新课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同学们都熟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太阳能及其利

用的问题。 (三)新课教学 1.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学生阅读课文后对照挂图讲解 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3万倍。 太阳的构造:太阳由太阳核心、辐射层、对流层、太阳大气构成. 简单复习上节聚变内容,提问,聚变产生的条件。 第一,有质量很小的原子核;第二,有超高温的环境。 太阳内部有大量的氢原子核,太阳核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传送到太阳表面。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 2. 太阳能是人类资源宝库 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中。只有五亿分之一传递到地球.其中又只有不到一半被地球接收.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对照挂图讲解煤的形成 动植物(太阳能—-化学能)--泥炭(动植物尸体腐烂、积聚—-长时间一定压力)--褐煤(泥炭---长时间很大压力)--煤(褐煤---长时间非常大压力)对照挂图讲解石油的形成 所以说,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想想议仪,学生分组讨论(注意是三副图,分别涉及到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2020年秋部编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2 寓言四则 自制课件配套教案

22 寓言四则自制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像,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寓言的特点 一、劝喻性二、讽谏性 寓言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二、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 伊索与《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而且长得很丑,但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逝世后,伊索跟随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但对此人存在的历史,至今仍有异议。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牧场之国 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2*《牧场之国》 教学设计

22* 牧场之国 教材分析: 《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文中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在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生活可爱的基础上,感悟课文语言的生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展练笔。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荷兰风光图片、万马奔腾图片、朗读配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做游戏“观鞋识天下”,出示三个不同国家的鞋子,让学生猜一猜它们代表哪个国家。 (用“观鞋识天下”这个游戏引入荷兰这个国家,从而激起学生想走近荷兰,了解这个国家的兴趣。)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在荷兰,不仅有木鞋,还有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这四大宝。瞧,这就是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边出示图片边介绍)在荷兰,光郁金香就有200多个品种,每年的3至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也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在荷兰境内道道运河纵横交错,船只可以在市区运河中自由航行到市区的任何地方。在荷兰,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也是牧场。 2、孩子们,荷兰美吗?想跟老师去荷兰游览一番吗?今天,我们就走进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一起去欣赏那里独特的牧场风光吧!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全文,感受牧场之美。

寓言四则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22寓言四则 第1课时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重点) 2.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难点) 一、导入新课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聪明。你们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 明确:不一样。第一问是探询;第二问时“笑”写出他满意又得意的心态;第三问时他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显得很狂妄。 4.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明确: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告诉人们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蚊子和狮子战斗,蚊子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明确:“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明确: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太阳能_教案

太阳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太阳的结构,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宝库。 2.大致了解太阳能的利用。 二、过程与方法 观察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经历自制太阳集热器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了解太阳能奥秘的兴趣,能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太阳能的利用。 【教学难点】 发明装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见过太阳能电动车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动起来的吗?想一想,能不能用阳光代替手电筒的光?光为何能让电动车运动起来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太阳能,了解我们现在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二、新课学习 1.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 (1)太阳的结构所示

直径为地球的110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2)太阳内部发生聚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以光和热向四周辐射。 (3)太阳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在经过50亿年才会燃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煤及石油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远古时期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在它们死后,躯体埋在地下和海底,腐烂了。 沧海桑田,经过几百万年的沉积、化学变化、地层的运动,在高压下渐渐变成了煤和石油。在石油形成过程中还放出天然气。 根据下图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转化和守恒的情况。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都是来源于太阳。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能量,但是由于地面每个部位受热的不均匀性,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于是,暖空气膨胀变轻后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后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形成了风。地球表面的一部分水吸收太阳的能量经过蒸发形成水蒸气,暖湿气流从地面升起,因绝热达到过饱和而凝结成云,遇到冷空气就形成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太阳获取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存储在植物体内,人类和动物从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生物质能以维持生命。 3.太阳能的利用 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包起来,如下图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部编版)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4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你知道寓言的一般特点吗?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四则寓言的学习,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文体知识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三、作家作品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四、写作背景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奴隶出身,善于讲动物故事,伊索用它们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四、预习检测 1.赫拉()宙斯()庇护() 粘住()溉汲()杞人() 崩坠()星宿()中伤() 躇步()跐蹈()舍然()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3、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五、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思考下面问题。 ①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②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牧场之国教案

22* 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反复品读“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感受荷兰牧场的美丽风光,体会动物与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四次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目标:了解荷兰,明确阅读要求。) 1、欣赏荷兰的图片,说说你对荷兰有什么了解。 教师补充。 2、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荷兰,走进这个“牧场之国”。 板书课题: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 3、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提示,找找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 教师归纳: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用“”画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四次讲 到这句话。用简短的语句把你的感受批注出来。 3.摘抄喜欢的句子。 二、生字词检查(目标:完成目标1) 1、出示词语:毛毡牛犊模样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镶嵌骏马膘肥体壮辽阔无垠公爵悠然自得呼噜吆喝牲畜 2、同桌互查。 3、教学难读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4、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目标:目标2)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真正的荷兰——奶牛的天堂。 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第一次出现在哪?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4、出示句子:“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这是整体描写牛多。除了这个,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呢?(个别描写) “牛群吃草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5、牧场里还有这么多牛呢,瞧瞧它们在干嘛呢?欣赏图片。 你能学着写几句话描写这些牛吗?有的(),仿佛();有的(),好似()。 写完交流。 6、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这草原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们一起捧起书,把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表达出来吧! 7、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二)真正的荷兰——骏马的世界。 1、第二次“真正的荷兰”出现在哪里?男生读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3、我们来看看骏马奔驰的场面吧,播放视频。 4、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听到了马蹄的隆隆的轰响,气势多么磅礴。) 5、自由朗读。 6、多么壮观的画面,同学们捧上书,一起去感受感受。(齐读) 7、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板书) 三、总结方法,同桌互相交流学习结果。(目标:总结学习方法,自学4、5自然段。) 1、总结学习 2、3自然段的方法:读一读,体会“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用词语概括出来,有感情朗读。 2、先自学,再同桌交流。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目标:目标2) 交流: 1、真正的荷兰——牲畜的王国。 板书: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2、真正的荷兰——宁静的世界。 板书:宁静的世界、祥和寂静。

牧场之国优秀教学设计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中四次讲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学习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揭题导入。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学生自由练读课文,5分钟后进行交流。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走进白天的牧场 自学指导二: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出你的体会。 1、第一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 “这”指的是 2、第二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 “这”指的是? 3、第三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 “这”指的是? (二)领略夜晚牧场。 自学指导要求:小组合作,在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来,完成下面有关的练习。 1、第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里的这指的是什么呢? “这”指的是? 2、课文学完了,荷兰给你的印象,你能用词概括荷兰特点。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5:文章按什么结构写的?

6、总结: 三、精读感悟,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一)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荷兰是个牧场之国”? 生1、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师:谈谈你的想法。 生1:要不是牧场之国就没有这么多花色多样的牛, 师:这么多花色多样的牛看来在大牧场上才有。 师:你还从哪儿看出“荷兰是个牧场之国”? 生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生2:我从“仪态端庄”这个词说出这些牛群仿佛就像贵族一般,他们不用担心吃不着草,不用去争抢食物,不用担心牧人的吆喝,就连姿态都像贵族似的仪态端庄。 师:你想的真好。句子为什么写得这么好,你知道吗? 生2: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我们写作文也要用到这样的修辞方法。 这段中还有哪句也用到了这样的修辞手法? 生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生3: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拟人)“专注”是专心注意。这一拟人写法让人感到牛无论是吃草还是站立不动都像一个人那样深沉含蓄,写得很生动。 师:你能试着把自己想像成牛群的一员,来动情地读读这句吗? 师:还有谁从哪儿看出是“牧场之国”? 生4、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从“四周全是”这个词读出只有“牧场之国”的牧草才这么茂密,奶牛才这么多。(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是什么样的碧绿草原?丝绒般的。 丝绒般的是什么样的?我觉得是平平的、软软的。(你从哪儿知道的?刚才通过网络查的。你真会学习)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板书:比喻)

《寓言四则》教案

22 寓言四则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分析《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故事情节;能翻译《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积累文言词语。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 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本单元,我们已经阅读到文章有童话、诗歌、神话,今天,我们要阅读到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寓言 屏幕显示寓言故事连线题。先连线,后设问:这些故事有何特点?说说看。 示例:(1)故事很短;(2)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3)多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4)具有讽刺意味;(5)说明了一个道理;(6)目的是给人们某种警示;(7)用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等等。 寓言即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篇幅简短,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哲理性和劝喻性。简言之,寓言即寓“意”于“言”。“意”就是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而“言”则是那个假托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寓言四则》中的前两篇,《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感受寓言带给我们的真理与启发。 二、简介伊索和《伊索寓言》 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2.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三、明确学习目标 1.诵读与复述,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 2.整体感知,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概括寓意;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 3.多角度理解寓意,学习续编寓言。 四、预习检测 见课件 五、学习《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有答案)

22 寓言四则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 然大喜(shě) 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 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 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 较量吧! (2)及. 其家穿井。 (3)若. 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 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 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6.《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7.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B.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C.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伏。 课外拓展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1.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