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文档】腓骨肌萎缩症

【优秀文档】腓骨肌萎缩症

【优秀文档】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多发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这些人群的疾病,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腓骨肌萎缩症的发生呢?腓骨肌萎缩症的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呢?下面三九养生堂小编

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腓骨肌萎缩症的有关知识。

概述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家族性周围神经病,占全部遗传性神经病的90%。本组疾病的共同特点为儿童或青少年发病。慢性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状和体征比较对称,多数患者有家族史。本病以腓骨肌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故又称腓骨肌萎缩症。根据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所见,将CMT分为Ⅰ型及Ⅱ型,CMTⅠ型称肥大型),CMTⅡ型称轴索型。

病因

CMT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部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和X 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1.腓骨肌萎缩症Ⅰ型

发病在儿童期或青春期,有2/3病例在10岁前发生,经常表现运动发育落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多见。本病在同一家族患病的个体中,发病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均有较大变异。女性症状较轻。早期症状表现双下肢远端开始,双下肢无力,行走及跑步渐感困难,肌肉萎缩常由腓骨伸趾总肌及足部小肌肉开始,然后胫前肌萎缩渐向上发展。肌萎缩一般不超过大腿下1/3,故大腿和小腿形成鲜明对比。由于足部肌萎缩,可出现高足弓,足下垂,锤状或爪形趾。患者可有跨域步态。一般在晚期方累及手部及前臂肌肉,手指不能伸直,精细动作难以完成,而上臂发育正常。肌萎缩进展非常缓慢,部分患儿可有

2A 型腓骨肌萎缩症综述应用

2A 型腓骨肌萎缩症(综述) 2014-08-26 01:27来源:丁香园作者:辛夷籽 轴突型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已鉴定出11 种相关基因,其中又以MFN2 基因突变最为常见(CMT2A)。近期的JAMA Neurol 杂志发表最新临床综述,旨在阐述CMT2A 的临床与分子特征,从而明确预后影响因素,理解特定表型与临床严重后果间的相关性,并鉴定相关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变,以四肢远端进行性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为特征,具有明显的临床与遗传异质性。CMT 主要根据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 连锁遗传)以及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进行分类。 其中脱髓鞘型(CMT1),正中神经传导速度(MNCV)<30m/s;轴突型(CMT2),MNCV>40m/s,中间型,MNCV 在30-40m/s 之间。另外CMT1 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而CMT2 型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遗传或X 连锁遗传,具有遗传异质性,目前已鉴定出11 种相关基因( 具体如下)。 表一:已知与CMT2 相关的基因 KIF1B基因/OMIM 605995 MFN2基因/ OMIM 608507/ CMT2A RAB7基因/ OMIM 602298/ CMT2B TRPV4基因/ OMIM 605427/ CMT2C GARS基因/ OMIM 600287/ CMT2D

NEFL基因/ OMIM 162280/ CMT2E HSPB1基因/ OMIM 602195/ CMT2F MPZ基因/ OMIM 159440/ CMT2I GDAP1基因/ OMIM 606598/ CMT2K HSPB8基因/ OMIM 608014/ CMT2L AARS基因/ OMIM 601065/ CMT2N 其中与MFN2 基因(编码线粒体融合核蛋白)突变相关的CMT2A 为最常见的CMT2 亚型。在本文中,作者共报道了43 名MFN2 突变患者的表型与分子特征。 方法: 1. 患者:本综述共纳入43 名患者(23 名男性,20 名女性),17 名患者为孤立案例,另外26 名患者来自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研究者分析了这43 名患者的临床以及电生理数据。CMT 临床诊断标准源于文献“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ies”。 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神经系统检查。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量表,进行肌力评估。通过CMT 神经病学得分(CMTNS)评估身体残疾程度与神经病变的严重度:轻度<10 分,中度10-20 分,重度>20 分。为进一步评估临床演变过程,使用CMTNS 梯度(CMTNS-G)测定CMTNS 比率(疾病检查期间/ 疾病持续期间)。通过听力、耳鼻喉科检查,检测患者的语音、听力问题。对24 名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以及脑/ 脊髓的核磁共振成像。 2. 电生理数据:对所有患者进行四肢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研究。当无法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时,使用脊髓以及面部神经的研究进行脱髓鞘型/ 轴突型分类。

2018年度国家罕见病目录一览表

2018年国家罕见病目录一览表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 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 2 白化病Albinism 3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4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gelman氏症候群(天使 5 Angelman Syndrome 综合征) 6 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 热纳综合征(窒息性胸腔失Asphyxiating Thoracic Dystrophy 7 养症)(Jeune Syndrome) 8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9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10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 Autoimmune Insulin Receptopathy 11 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 (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 12 快酮硫解酶缺乏症Beta-ketothiolase Deficiency 13 生物素酶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 14 心脏离子通道病Cardic Ion Channelopathies 15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Carnitine Deficiency 16 Castleman 病Castleman Disease 17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18 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 19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Congenital Adrenal Hypoplasia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 20 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血症

脊肌萎缩症

脊肌萎缩症 目录] Ⅰ型脊肌萎缩症(Werdnig-Hoffmann病) Ⅱ型(中间型)脊肌萎缩症 Ⅲ型脊肌萎缩症 Ⅳ型脊肌萎缩症 诊断和治疗 一组可起病于婴儿期或儿童期的疾病,其特征是由脊髓前角细胞与脑干内运动核进行性变性引起的骨骼肌萎缩. 大多数病例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看来都是第5号染色体上一个单独的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突变.有四种主要的变型. Ⅰ型脊肌萎缩症(Werdnig-Hoffmann病) 在胎儿中已存在或在出生后2~4个月出现症状.大多数患病婴儿在出生时就有肌张力过低的表现;在6个月龄期前,所有患病婴儿都已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发育的延缓.95%的病孩在1岁前后死亡,没有病例能存活超过4岁的,通常都是死于呼吸衰竭. Ⅱ型(中间型)脊肌萎缩症 患儿大多数是在6~12个月期间出现症状,在2岁以前所有病例都已有明显症状.不到25%的病例能学会坐,但没有能走或能爬的.所有患儿都显出肌张力过低,伴松弛性肌肉无力,腱反射消失与肌肉束颤,后者在幼儿中不容易察觉.可有吞咽困难.患儿往往因呼吸道并发症在早年夭折,但也有病情进展自发停顿的,使患儿处于永久性非进展性的无力状态中. Ⅲ型脊肌萎缩症 (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病) 在2~30岁期间发病.病理变化及遗传方式与前两种变型相似,但病情进展较为缓慢,预期寿命也较长.腿部的无力与肌萎缩最为显著,以股四头肌与髋关节屈肌最早出现症状.较后可累及臂部.无力现象往往从近端向远端扩展.某些家族性病例可能是继发于特殊的酶的缺陷(例如氨基己糖苷酯酶缺乏). Ⅳ型脊肌萎缩症 遗传方式不定(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性联),成年期发病(年龄30~60岁),病情进展缓慢.可能无法将其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下运动神经元型病例作鉴别. 诊断和治疗 若肌电图检查发现有失神经支配现象,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说明失神经支配并非由周围神经病变所引起,则通常可以证实临床诊断.偶尔需作肌肉活检.血清酶(肌酸激酶,醛缩酶)可略见增高.羊膜穿刺不能作出产前诊断. 对这类疾病无特殊治疗.对病情静止或进展缓慢的病例,理疗,支架以及特殊的矫正器材在防止脊柱侧凸与关节挛缩方面可起相当作用. 另外,缺乏维生素E2也会引起肌肉萎缩等症状(不只是肌肉萎缩),宜食用畜肉,蛋类,奶,奶制品,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等食物. 脊肌萎缩症的概述(详细内容见各分型)

家族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3例

家族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3例 发表时间:2011-01-13T11:41:43.357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0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书生[导读] 腓骨肌萎缩症在临床工作中罕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主要是早期发现、功能康复、支持治疗李书生 通许县人民医院(河南通许475400) [中图分类号]R6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0)12-0076-01 腓骨肌萎缩症在临床工作中罕见,目前尚无特殊治疗,主要是早期发现、功能康复、支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告三例、为母女三人。 1 病例: 1.1 女、47岁(母亲)、双下肢行走无力二十余年,双手持物无力十年,三年来双手已不能做精细动作,但可扶杖行走,生活能自理,劳动力已丧失,进食正常,大小便无异常。 1.2 女、24岁(长女)、双下肢行走无力十年,走路易跌倒,发现手足萎缩六年,不能下床活动三年,扶物可站立,不能端碗、持筷,生活现不能自理。 1.3 18岁(小女儿)四肢活动无力九年,不能行走,手足萎缩五年,且症状进展较快,四年前不能下床活动,双下肢不能站立,只能做坐、翻身等简单动作,一年来卧床不起。母女三人随年龄的递减,发病越早的症状越重,进展越快。共同体征为智力正常,颅神经不受侵犯,手足均表现程度不同的肌肉萎缩。尤年龄最小者,双手、前臂肌萎缩呈典型的爪形手,双小腿肌肉萎缩、大腿下1/3亦萎缩形似“鹤腿”,双足为马蹄内翻足畸形,脊柱侧弯,双侧肌张力及腱反射减弱,深浅感觉轻微减退呈手套、袜子样分布。 2 讨论 腓骨肌萎缩症又称为Charcot-Marie-Tooth病(CMT),是一组临床表现相同的遗传异质性疾病,是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的类型,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分为脱髓鞘(CMT 1)型(NCV<38cm/s)和神经元(CMT 2)型(NCV正常或接近正常),CMT 1型、CMT 2型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可有散发病例。 CMT周围神经轴索和髓鞘均受累,远端重于近端。CMT 1型神经纤维呈对称性节段性脱髓鞘,部分髓鞘再生,Schwann细胞增生修复,形似“洋葱头”样结构,导致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CMT 2型为轴突变性,不损伤感觉神经元,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改变不明显,前角细胞数量轻度减少,类似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累及感觉后跟纤维时薄束变性比楔束严重;自主神经保持相对完整,肌肉为簇状萎缩。CMT 1型在10岁以内发病,周围神经对称性进行性变性导致肢体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CMT 2型发病晚,成年开始出现肌萎缩。 CMT明确诊断需要肌活检及神经活检,预防可通过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用胎儿绒毛、羊水或脐带血分析胎儿基因型,确定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

腓骨肌萎缩症(CMT1)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征分析

腓骨肌萎缩症(CMT1)的神经电生理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CMT1),患者在神经电生理上的临床特点并加以分析。方法研究30例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分析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其中包括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MCV)和肌电图(EMG)情况,分析电生理特征和临床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肌电图检查得出,在检测EMG中,30例研究对象中所有患者均出现神经源性损伤。在检测SCV中,所有检测有效的患者所测结果与正常值相比均有所减慢,P<0.05;在检测MCV中,所有检测有效的患者所测结果与正常值相比均有所减慢,P<0.05。结论CMT1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大多数呈神经源性损害,传导速度受累,下肢病变重于上肢,,临床表现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有助于CMT确诊,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标签: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腓骨肌萎缩症;神经电生理;传导速度;肌电图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其具有遗传性,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肌无力及肌萎缩等,引起感觉障碍。其典型症状为”鹤腿”,发病率为0.04%,多见于20岁之前发病[1]。本文研究我院收治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使用神经电生理进行分析,大大增加临床确诊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3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腓骨肌萎缩症患者。根据CMT1诊断标准[2]:①起病慢、进程缓的肢体远端肌无力或肌萎缩,其中典型症状为鹤腿;②进行肌电图检查提示有神经源性损伤; ③神经活检确诊;④有家族史该病史患者;⑤有弓形足或存在脊柱病理性弯曲现象;⑥排除其他疾病对本病的影响。确诊条件必须具备①、②、③条,其余条件满足一条即可。所有患者均确诊为CMT1。其中有男18例,女12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为(24.1±6.7)岁,平均病程为(18.6±2.4)年。 1.2 方法使用肌电图仪检测患者神经电生理状况。SCV检测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MCV检测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EMG检测包括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胫前肌、腓肠肌及股四头内侧肌。 1.3疗效评价标准对比《实用肌电图学》里正常值为对照[3],根据神经功能检查判定标准[4]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腓肠肌肌肉萎缩症

原文来源:MDAUSA 翻译者:martin,校审:复旦大学,上海华山医院吕传真教授 CMT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它以在1886年首先对其进行记述的三位医生的名字命名。他们分别是来自法国的Jean-Martin Charcot和Pierre Marie以及来自英国的Howard Henry Tooth。尽管大多数人从来没有听说过CMT,但在美国却有约115,000名CMT的患者。 和其它的神经性疾病不同,CMT通常不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并且也几乎从不影响他们的大脑。它所侵害的是周围神经,即那些将大脑以及脊髓同肌肉和感觉器官相连接的神经细胞纤维束。 这样的神经损伤或者说神经系统疾病会造大人肢体末端,即脚、小腿、手和前臂处肌肉的无力、萎缩以及一定程度的感觉丧失。 尽管CMT看上去可能很像一种由于过度暴露于特殊的化学药品所造成获得性神经病(acquired neuropathy)但它却和任何的人为因素都无关,而且也不具有传染性。它属于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会从家族中的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 由于具有这些特点,CMT有时也被称作为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ereditary and motor sensory neuropathy (HMSN),有些医生也会使用旧时的叫法- 腓骨肌肉萎缩症。 由于CMT有多种不同的类型,而其各自的严重性、起病时间、进展模式以及症状都很独特,所以它还有其它的一些名称,比如:Dejerine-Sottas 病(DS)就是指的出现在婴儿时期比较严重的一种类型的CMT。 尽管当前CMT无法治愈,但仍然有一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症状。在这里和CMT 概述一道要介绍给大家的方法已经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积极而富有成果的生活。 CMT的病因是什么? CMT是由某些特定基因的缺陷所导致的,这些基因引导合成特定的蛋白使得人体的必要功能才能得以实现。每一型CMT都和一种特定的基因相关联,而所有的这种基因所合成的蛋白质均存在于周围神经当中。 周围神经提供人的大脑和人体其它部分之间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继作用。当你决定移动你的腿的时候,你的大脑就向脊髓中控制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发出一个电信号,接着这些运动神经细胞又再利用周围神经将这个电信号传递到你的腿部肌肉。 如果弄伤了腿,你会感到疼,那是因为受伤处的疼感神经通过周围神经已经将一个电信号传给了你的大脑。 周围神经由一些神经纤维或轴突所构成,它们自感觉神经细胞以及运动神经细胞延伸,传递电信号到脊髓和从脊髓到肌肉。 为了使你能够快速而准确的移动和作出反应,轴突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来传递这些电信号。这对于那些需要进行长距离信号传递的比如像连接手指和脚趾肌肉的轴突来说的确是不太容易的。 为了提高其功能,每一个轴突都有一层髓磷脂所包裹。和电线的外包塑料一样,髓磷脂起到的是为轴突绝缘的作用。同时它还为轴突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 CMT所涉及的基因多达十多种,每一种基因都对应一型CMT(很多病例也会对应不止一种基因)。这些基因中的某一些制造轴突所需的蛋白,而另一些所制造的则是髓磷脂所需的蛋白。 有缺陷的髓磷脂基因会导致髓鞘的崩解,称为脱髓鞘,而有缺陷的轴突基因则会导致轴突功能障碍称为轴索病。 不论哪一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轴突或髓磷脂中缺陷将导致对轴突越来越重的损伤。

脊肌萎缩诊疗指南

脊肌萎缩诊疗指南 【概述】 脊肌萎缩症简称脊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脊髓前角细胞进行性变性疾病,部分脑干下部的运动神经核也可受累。临床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多在肢体近端肌肉开始,也可表现有舌肌萎缩和吞咽困难。儿童病例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 SMA可分成很多类型,常见的有: (一)SMA I型(Werdnig-Hoffmann病) 1/3的患儿于出生前发病,其母于妊娠中可感到胎动减慢,或胎动突然停止。几乎100%于生后5个月内发病,,生后不久即表现为肌肉无力,以四肢近端肌群受累为主,躯干肌亦可受累。呈现明显的肌张力低下及自主活动减弱,反射消失,伴肌肉萎缩,舌肌受累可有肌肉萎缩及肌纤维颤动。严重的婴儿可表现为吸吮及吞咽困难,哭声低弱,呼吸表浅,翻身、抬头困难,常因呼吸道反复感染而早期死亡。此型预后最差,95%于生后1岁半内死亡。 (二)SMA 1I型 多在生后6~15个月内发病,个别者可在1~2岁时发病。6个月后开始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肌张力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患

儿可独坐,但不能独立站立和行走。早期无肋间肌和延髓麻痹症状,l/3可有面肌受累。1岁后起病者可生存至少年或成年,严重者可致残。 (三)SMAⅢ型(Kugelbery-Welander病) 又称为少年型进行性脊肌萎缩。为常隐遗传,1/3有家族史。发病多在2~17岁,男性较女性多见。本型起病隐袭、缓慢进展,表现为肢体近端无力和萎缩,早期以大腿、髋部无力明显,走路时呈鸭状步态,站立或上台阶困难,逐渐累及肩胛带及上肢肌肉,手肌则较少受累,但胸锁乳突肌较易受累,少数患者亦可出现面肌、软腭肌及舌肌受累,约1/4可出现腓肠肌假肥大。少数患者可有手肌束颤及弓形足和双手细小震颤。本型预后良好,个别女性可有正常寿命。轻型患者20岁后仍可行走。本型因可出现肌酶如CPK等不同程度的增高,肌电图除神经源性损害外尚可有肌源性,因而需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鉴别,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 (四)成年发病的SMAⅣ型 又称为成人慢性近端脊肌萎缩症(adult chronic:proximal spinal mLISCuIaratrophy),约1/3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型的发病年龄多为18~30岁,最晚可达60岁。起病隐袭,进展缓慢,主要为进行性上、下肢近端无力或萎缩,肌张力低下,反射减低或消失,有肌肉束颤。除肢体近端受累外,晚期可出现后组颅神经受累。一般预后尚好,发病后可存活

第八组:腓骨肌萎缩症1A型

腓骨肌萎缩症1A型 (PMP22突变或重复) 常染色体显性 原理 遗传异质性 基因剂量 DNA重复序列之间重组 主要的表型特征 发病年龄:儿童期到成年期 进行性远端无力 远端肌肉消瘦 反射减弱 历史及病理表现 在过去的那些年里,一个18岁名叫J.T的女子发现,她的体力、耐力和跑步、走路的力气都在持续下降。主诉:由于寒冷导致腿经常痉挛,近来难以跨过物体和爬楼梯。她没有病史或者以前得过相关炎症,比如,肌痛、发烧或盗汗。她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没有相似的问题或神经肌肉性失常。检查显示,J.T很瘦、小腿萎缩、踝关节屈伸轻度无力、膝盖反射消失、膝盖骨反射下降,当她走路时脚下垂,腓侧神经肥大。她踮脚走路有困难,也不能用脚后跟走路。她其他方面检查结果正常。作为她的诊断的一部分,神经科医生做了几项测试,其中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测(NCVs),J.T.的NCVs检测结果是不正常的。她的NVCs中位数为25m/s(正常值>43m/sec)。之后进行的神经活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环形髓鞘脱失现象、髓鞘肥大(神经纤维被过多的施万细胞包裹)并且没有炎症迹象。神经科医生解释说,这些结果都有力指出这可能是诸如CMT1的脱髓鞘性神经病变。CMT1又被称为1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这名神经科医生认为CMT1最有可能的病因是外周髓鞘蛋白基因22(PMP22)的复制,因此他下医嘱要求对这一复制进行检测,而检测结果证实J.T得CMT1的原因正是PMP22等位基因的复制。 背景 病因及发病率 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类具有遗传异质性的遗传性神经病,主要表现为慢性运动感觉多发性神经病变。可以根据遗传模式,神经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的不同,将CMT进行分类。按照定义,CMT1是常染色体显性脱髓鞘神经病;它的发病率约为100,000个人中有15个人得病,并具有遗传异质性。CMT1A,占CMT1的70%-80%,由在17号染色体的PMP22基因重复使得PMP22基因剂量的增加导致。从头复制导致了20%-30%的CMT1A发病,这其中,超过90%的病例在男性减数分裂中产生。 发病机理 PMP22是一种整合膜蛋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PMP22仅存在于致密髓鞘中,它的功能尚未被完全发掘出来,但已有证据显示它在维持髓鞘的致密性中起重要作用。 含有PMP22基因的显性负突变和PMP22剂量的提高造成了周围神经脱髓鞘性神经病。PMP22剂量的提高主要是由17号染色体上的p11.2段序列的连续重复引起的,这段长1.5Mb

四川省成都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有答案)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 理科综合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2020.4.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参与B.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C.麻风杆菌的蛋白质是由宿主细胞合成的D.细胞增殖时细胞膜凹陷依靠纺锤丝牵引 2.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应将细胞烘干以后再染色 B.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可以看到细胞质在流动 C.判断细胞减数分裂的时期,需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D.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低温诱导培养 3.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可产生的免疫反应是 A.吞噬细胞处理结核杆菌后,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 B.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刺激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 D.浆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4.某植物细胞能利用质子泵(转运H+的载体)把胞内的H+泵出,使胞外H+浓度高于胞内;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一同运入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进出该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没有特异性 C.O2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无影响 D.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 5.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对氧气的感应和适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研究表明,HIF 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 会迅速分解;当细胞缺氧时.HIF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HIF的产生过程及其对EPO基因的调控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过程②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够进行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症状,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专业知识】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症状,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 【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本病为运动神经元疾病,变性限于脊髓前角alpha;运动神经元。特点是进行肌萎缩和肌软弱,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和下肢,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 疾病病因 一、疾病病因 : 1.一般认为本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系由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的退变而引起的继发性神经根和肌肉的萎缩。根据发病年龄和进展速度分为Ⅲ型: 1)Ⅰ型为急性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2)Ⅱ型为中间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3)Ⅲ型为少年脊髓性肌萎缩。 2.另外不同的病例可能也有不同的原因,如有受寒、疲劳、感染、铅中毒、外伤,还有继发于梅毒,脊髓灰质炎的报导。 症状体征 一、症状: 1、本病起病隐匿,好发于中年男性。 2、主要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

展到下肢,然后上肢者。 3、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与受累肌相应。 4、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 5、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症状极少产生。 二、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进行诊断。 用药治疗 一、西医 1、药物治疗: 1.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一些对症治疗。可用氨基酸制剂、核酸制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 2、其他治疗: 1.对于肌肉萎缩导致肠道功能障碍时,需采取肠内营养的方法,对于影响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进行抗感染治疗。 二、中医 1、中医疗法: 1.循经药浴:经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病邪、修复机体的作用。人体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华,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被广泛用于指导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不明经络,开口动手就错,因此要了解中医首先就要认识神奇而神秘的经络。人体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尤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则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通过温热的药液直达络脉和经脉,从而达到温通经脉、化痰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2.透穴按摩和针灸推拿:按摩与推拿是专门作用于机体以提高和改善人体生理机能、消除疲劳和防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18章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第一节概述 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是由于遗传物质异常或有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在遗传性疾病中约80%累及神经系统,其中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者称为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genetic diseases of the nervous system)。神经系统遗传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绝大多数在小儿或青少年期起病,具有家族性和终生性特点,致残、致畸及致愚率很高,危害极大,治疗困难。在研究、诊断和治疗遗传性疾病时,临床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该疾病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家族中再发风险率是多少,发病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大小以及预防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医学伦理问题密切贯穿遗传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如产前和症状前诊断、基因诊断和治疗等,应给予高度关注。 【流行病学】 在人类遗传性疾病中,在已发现的7000多种遗传病中半数以上累及神经系统,我国神经系统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为109.3/10万,本类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出生后即表现异常的如唐氏综合征和半乳糖血症;婴儿期发病的如婴儿型脊肌萎缩症和黑朦性痴呆;儿童期发病的如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少年期发病的如肝豆状核变性、少年型脊肌萎缩症;青年期发病的如腓骨肌萎缩症;多在中年发病的如强直性肌营养不良、遗传性舞蹈病及遗传性共济失调;而橄榄脑桥小脑萎缩则多在老年期发病。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病种很多,不少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在家族性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中,基因遗传是起病的主要形式。在没有家族性遗传的情况下,因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其可能的因素是细菌毒素、代谢产物及理化因子等。 【遗传方式】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遗传方式有: 1.单基因遗传病是单个基因发生碱基替代、插入、缺失、重复或动态突变引起的疾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隐性、X连锁显性和动态突变性遗传等。临床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遗传性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是什么 1、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是最常见的致死性神经肌肉疾病之一,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患者近端肌肉对称性、进行性萎缩和无力,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居致死性常染色体遗传病第二位。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1/6000-1/10000,若夫妻双方生过一个SMA患儿,则再生患儿的概率为25%,生无症状的携带者的概率为50%,生一个正常的孩子的概率为25%。 2、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3、脊髓性肌肉萎缩症仅累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四肢呈进行性弛缓性瘫痪,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等临床表现,可结合颈椎或腰椎影像学未见与临床相一致的表现,以及肌电图、肌肉病理检查等特点进行诊断。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分类 1、Ⅰ型,又称重型、急性型、婴儿型,患者在出生六个月内即出现症状,病患之四肢及躯干因严重肌张力减退而呈现无力症状,颈部控制、吞咽及呼吸困难,哭声无力、肌腱反射消失,一般在两岁前就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2、Ⅱ型,又称中间型,其症状常出现于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半之间,病患之下肢呈对称性之无力,且以肢体近端较为严重,患者无法自行站立及走路,有时可见舌头及手部颤抖,肌腱反射消失或减弱,但脸部表情正常,患者可依靠物理治疗及呼吸照护存活至成年,孩童期因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占很大比例。 3、Ⅲ型,又称成人型,属于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其发病年龄从一岁半至成年。以轻度、对称的肢体近端肌肉无力为表征,下肢较上肢易受侵犯,在跑步、跳跃及上下楼梯时会有轻度不便,肌腱反射减弱,通常此类患者长期存活率高。 脊髓型肌肉萎缩症的症状 1、婴儿脊髓性肌萎缩 (1)对称性肌无力:自主运动减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手足尚有活动。 (2)肌肉松弛:张力极低,当婴儿仰卧位姿势时下肢呈蛙腿体位、膝反射减低或消失。 (3)肌肉萎缩:主要累及四肢、躯干、其次为颈、胸各部肌肉。 (4)肋间肌无力、膈肌多不受累、膈肌运动正常,故呼气时胸部下陷呈现矛盾呼吸。 (5)病程为进行性,晚期延髓支配的肌肉萎缩,以咽肌最为显著,伴有肌纤维震颤,咽腭肌肉萎缩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易有吸收性肺炎。

腓骨肌萎缩症1型患者肌电图及PMP22基因特点分析

腓骨肌萎缩症1型患者肌电图及PMP22基因特点分析 潘晓丽潘志宏张楠楠高红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1,CMT1)患者肌电图和PMP22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对43例CMT1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应用PCR双酶切方法对其中33例CMT1患者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17p11.2-12 PMP22基因重复序列(即1760 bp片段)。33例CMT1患者依有无17p11.2-12 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分为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有无差异。结果43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均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明显减慢(100%),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下肢受累程度重于上肢;所检129块肌肉中,88块(68.2%)呈神经源性损害。经PMP22基因学检测的33例中20例(60.6%)检测出1760 bp片断,对照组均未检测到此片段。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远端潜伏期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T1患者肌电图改变具有其特异性,结合PCR-双酶切法检测PMP22特异性基因重复序列可提高诊断CMT1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4 【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PCR-双酶切;PMP22基因;肌电图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是一组最常见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其发病率为4/10 000[1]。目前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2017级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

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2017级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 ★祝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2020.4.9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形成细胞壁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B.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能够产生二氧化碳 C.麻风杆菌的蛋白质是由宿主细胞合成的 D.细胞增殖时细胞膜凹陷依靠纺锤丝牵引 2.下列对相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应将细胞烘干以后再染色 B.观察黑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可以看到细胞质在流动 C.判断细胞减数分裂的时期,需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D.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低温诱导培养 3.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可产生的免疫反应是 A.吞噬细胞处理结核杆菌后,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 B.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刺激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 C.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使其裂解死亡 D.浆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4.某植物细胞能利用质子泵(转运H+的载体)把胞内的H+泵出,使胞外H+浓度高于胞内;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一同运入细胞(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进出该植物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相同 B.H+-蔗糖载体跨膜运输物质时没有特异性 浓度对该细胞运输蔗糖的速率无影响 C.O 2 D.H+-蔗糖载体能够将蔗糖逆浓度梯度运输 5.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细胞对氧气的感应和适应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研究表明,HIF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在正常氧气条件下,HIF 会迅速分解;当细胞缺氧时.HIF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 HIF的产生过程及其对EPO基因的调控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过程②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够进行 B.HII-的含量与细胞巾的氧气含量呈正相关 C.细胞在正常气环境中EPO基因不能表达 D.EPO含量增加会促进细胞中HIF含量下降 6.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种特殊的遗传病,其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某一 CMT患者的 母亲也患该病,但其父亲、哥哥和妹妹都不患病。下列相关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A.若该患者为男性,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该患者为女性,则该患者的哥哥为隐性纯合子 C.若该患者的父亲是携带者,则其妹妹也是携带者

儿童型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研究解读

儿童型脊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研究 唐北沙谭斯品杨期明严新翔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型脊肌萎缩症(CSMA)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应用PCR-酶切分析法对7例CSMA患儿进行运动神经元生存(SMN)基因的基因诊断分析。结果7例CSMA患儿SMN基因7号、8号外显子PCR产物经DraI、DdeI酶切后,6例仅剩下165 bp与125 bp片段,表现有SMN基因7号、8号外显子缺失;1例仅剩下165 bp片段,表现有SMN基因7号外显子缺失。结论PCR-酶切检测SMN基因7号、8号外显子缺失可作为儿童型脊肌萎缩症的可靠 的基因诊断方法。 【关键词】儿童型脊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PCR-酶切 A study on gene diagnosis in childhood-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Tang Beisha,Tan Sipin,Yang Qim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iang Ya Hospital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8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 diagnosis of childhood-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CSMA). Methods PCR-enzyme digestion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survival motor neuron (SMN) genetic diagnosis of 7 patients with CSMA.Results PCR produ-cts of the SMN gene exon 7 and exon 8 in 7 patients with CSMA were digested by DraI,DdeI enzyme,in which 6 patients left only 165 bp and 125 bp,they all showed the deletion of SMN gene exon 7 and exon 8;another patient left only 165 bp that showed the deletion of SMN gene exon 7.Conclusion The deletion of SMN gene exon 7 and exon 8 examined by PCR-enzyme digestion could be recommended as an accurate gene diagnostic method for CSMA. 【Key words】Childhood-onset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N gene PCR-enzyme digestion 儿童型脊肌萎缩症(CSMA)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神经系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发病率为1/6000~1/10000。根据发病年龄和病程分为3个亚 型[1],均定位在5q13.3区域,具有基因同源性[2,3]。该病有两个疾病相关基因被克隆,一个是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SMN)[4],另一个是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蛋白(NAIP)[5]。经突变分析证实,93%的CSMA病人为SMN基因7号、8号外显子联合缺失[4,6],而NAIP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7]。我们应用PCR-酶切技术对7例CSMA患儿进行了SMN基因诊断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完整word版)2018年国家罕见病目录一览表文件.doc

2018 年国家罕见病目录一览表 序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1 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 2 白化病Albinism 3 Alport 综合征Alport Syndrome 4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ngelman 氏症候群(天使 5 Angelman Syndrome 综合征) 6 精氨酸酶缺乏症Arginase Deficiency Asphyxiating Thoracic Dystrophy 热纳综合征(窒息性胸腔失 7 养症)(Jeune Syndrome) 8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9 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10 自身免疫性垂体炎Autoimmune Hypophysitis Autoimmune Insulin Receptopathy 11 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 (Type B insulin resistance) 12 β-酮硫解酶缺乏症Beta-ketothiolase Deficiency 13 生物素酶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 14 心脏离子通道病Cardic Ion Channelopathies 15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Carnitine Deficiency 16 Castleman 病Castleman Disease 17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18 瓜氨酸血症Citrullinemia 19 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Congenital Adrenal Hypoplasia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 20 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血症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论著· 脊髓性肌萎缩症SMN 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 丁华新 杨晓苏 肖波 吴志国 张丽芳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 tro phy ,SM A )而PCR 定性无运动神经元生存(surv iv al mo to r neur on,SMN )基因T 拷贝(SMN -T)缺失患者的遗传基础;并探索SM A 表型与SMN 基因C(SMN -C)拷贝数的关系及SM A 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和正常人SMN 基因拷贝数的分布。方法对临床和病理诊断为SM A Ⅰ~Ⅳ型及少见型45例患者、25名表型正常的SM A 直系亲属进行SMN -T 和 SMN -C 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并与33名正常人进行对比;所有对象均已经PCR D ra Ⅰ酶切法定性检测SMN 基因,其中Ⅰ~Ⅱ型的7例和Ⅲ型的2例为SMN -T 纯合缺失,余者无缺失。建立SMN -T 和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 sis tra nsmembr ane co nductance reg ula tor ,CF T R)的内标,所有标本进行非放射性、非荧光标记的多重竞争性PCR,根据产物SMN -T /CF T R 和SMN -C /C FT R 比值,计算SMN -T 和SMN -C 拷贝数。结果 7例Ⅰ~Ⅱ型SMN -T 拷贝数均为0;Ⅲ型2例拷贝数为0,2例为1个拷贝数,系杂合缺失,4例为2个拷贝;Ⅳ型及其他型患者均为2个拷贝;直系亲属中9例为1个拷贝,系杂合缺失,其余及正常对照组均为2个拷贝。SMN -C 拷贝数在SM A Ⅰ型为≤2,Ⅱ~Ⅲ型为≤3,Ⅳ型及其它型SM A 、直系亲属和正常对照组均为0~3。结论 PCR 定量检测SMN -T 拷贝数为0者与定性检测的纯合缺失相符,定量检测还可发现杂合缺失患者及携带者;SM A 患者的表型与SMN -C 拷贝数有关,拷贝数越少,表型越重;SM A Ⅳ型及少见型患者的SMN 基因拷贝数正常,支持其发病与SMN 基因无关。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 基因拷贝数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MN gene copies in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  DI N G Hua -x ing ,Y AN G X iao -su ,X I AO Bo ,WU Zhi -guo ,Z HAN G L i -f ang . (Department of N eurology ,X 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 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8P .R .China .Email :neurogx m @public .cs .hn .cn )Corresponding author :Y AN G X iao -su 【Abstract 】 Objective T o study the genetic basis in the pa tients with clinical diag nosis o f spinal muscular atr ophy (SM A)but witho ut surv iv al mo tor neuro n telo meric co py (S MN -T )deletio n;the r ela-tio nship betw een th e SMN -C (centro meric )co pies and the pheno ty pe;a nd th e distributio n of SMN -C a nd SMN -T co pies in the SM A pa tients ,the car riers a nd the contr ols .Methods Q ua ntitativ e P CR analy sis o f SMN -T and S MN -C copies we re ca rried o ut in 45pa tients ,25co nsa ng uineous a nd 33cont rol indiv iduals .The pa tients w ere identified b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muscula r pa tho lo g y.Tw o inter nal sta ndards o f SMN -T and cy stic fibro sis tr ansmembr ane co nductance reg ulato r (CF T R)w ere co nst ruc ted.No nradioac-tiv e and no nfluor escence-labeling co mpe titiv e PCR w er e used.Th e numbe rs o f SMN -T and SMN -C co pies w ere deter 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r atio s of S MN -T /CF T R and SMN -C /CF T R .Results Quantita tio n o f SMN -T g ene copies in SM A pa tients r ev ealed that nine cases o f ty pe Ⅰ-Ⅲwe re ho mo zyg ously deleted .Tw o cases of type Ⅲhad o nly o ne co py a nd four cases of ty pe Ⅲhad tw o co pies.SM A Ⅳa nd o ther type cases had tw o copies.Nine cases o f co nsang uineo us indiv iduals had o ne co py,but o ther 16had two co pies.All o f the no rmal individua ls had two co pies.A nalysis of SMN -C copies sho wed tha t SM A Ⅰhad ≤2 copies ,Ⅱ-Ⅲhad ≤3copies ,SM A Ⅳa nd other s had 0-3co pies ,the co nsa ng uineo us individuals a nd no r-mal indiv iduals had 0-3co pies .Conclusion T he numbe r o f copies determined by PC R qua ntitativ e a ssay o f S MN -T is acco rdant with the r esult o f PCR qualita tiv e a ssay of ho mozyg ous deletio n.Quantita tiv e a s-sa y o f th e numbe r o f co pies can find o ut the ca ses and the car riers o f he tero zy go us deletio n.The SM A phe-noty pe is related to the number o f co pies of SMN -C;th e smalle r th e number of copies th e patient has,the sev er er th e patient 's phenoty pe will be .The pa thog enesis o f SM A Ⅳand o the r types o f SM A ma y no t re-la te to S MN g ene . 【Key words 】 spinal muscula r at rophy; surviv al mo tor neur on g ene; gene copies *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 ina(Proj .No.30170330),and th e Hunan Natu ral Sci-ence Foundation (02JJY30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33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2J J Y3016) 作者单位: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丁华新现在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通信作者:杨晓苏,Email :neu rogx m @https://www.doczj.com/doc/3215438931.html, · 153·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4月第21卷第2期 Chin J M ed Genet ,April 2004,V ol .21,No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