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发表时间:2020-03-17T10:43:33.6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1期作者:高学军

[导读] 摘要:现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运用智能技术已必不可少,人工智能技术已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并且在我们电力领域中应用空间更加广泛,智能技术种类繁多,并各具优势,因电力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都需要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进行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相当于建立了智能的系统化电力平台。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电业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017020)

摘要:现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运用智能技术已必不可少,人工智能技术已覆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并且在我们电力领域中应用空间更加广泛,智能技术种类繁多,并各具优势,因电力系统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都需要对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进行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相结合,相当于建立了智能的系统化电力平台。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C

引言

电力系统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深入了解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不足,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并发展智能技术优势,使电力系统的电力服务能力得以提升。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必将使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得以进步,从而促进电力领域的发展进步。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现状概述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体系是由多种具有自动控制、分析、决策功能的小部件工作设备装置组合而成的,通常是指电工进行二次电力系统控制。各个组合的功能装置通过数据传输采集和信号采集对电力系统中的整体或是局部甚至于某一单元部件进行协调工作和或者监控调节,进而起到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作用。就监视控制工作这一层面来说,自动化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健康的进行持续工作。

但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是完全呈直线上升的。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外界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受到限制,也存在许多尚未被合理解决的问题。但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评价不能以偏概全,需要对其优缺点进行综合分析探究,肯定其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条件。

2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

2.1 发电系统的智能化

在智能技术下,可以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同时还可以对于电网与电源的结构进行优化,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而智能技术还能够使电力系统的信息传递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使用更为精确地方式进行传输。另外,智能技术的存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还可以带动新能源的发电,如当前的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

2.2 电力调度的智能化

基于智能技术,电力系统中可以拥有更为合理的电力调度。而同构智能电网的构建,还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在其中的调度系统中,安全预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系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针对性的控制与监督效果,并且一旦发生问题,将会自动报警[1]。

2.3 用电系统的智能化

电力系统在实际的运行环节,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如果不能对于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将会对于设备的运行以及信息采集等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在智能基数背景下,能够实现智能化用电,使电力系统的信息采集工作更为顺利,从而有效提高设备的交互水平。另外,基于智能技术的用电模式下,能够使用电安全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但是用户要想拥有持续电能,就需要通过其中的交互系统来实现,因为交互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所提出的不同用电需求,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质量[2]。

3 基于智能技术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计策略

3.1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技术类型,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工作,利用计算机算法对数据进行自主分析和判断,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目标。神经网络技术还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以对过去电力系统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新的控制方法,其学习能力也有目共睹,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计算机深蓝在与国际围棋大师的比赛中取得了胜利。神经网络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不仅能够降低人工控制的压力,而且也提高了电力控制的效率。神经网络技术的原理是,以信息节点来作为人类大脑的神经中枢,通过计算机的高速计算得到最优数值,并以此作为自动化控制的依据。神经网络技术不仅能够对数字数据进行处理,也能够对图形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途径得以最大程度地优化。

3.2 线性最优的控制系统

线性最优技术是最优控制技术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线性最优技术的本质与特点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出控制规律,使自主控制系统达到要求状态,并使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状态。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在各种控制领域中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应用也较为普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怎样够增加输电线路传输的最大距离并且还能提高所输电能质量? 线性最优控制技术就运用到了这一方面。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时,线性最优控制技术中的自我运算,可以使电力系统各个指标达到最优状态,提升电能调度的效率。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是依托于电力系统存才产生的,所以在电力系统中线性最优控制技术更具优势[3]。

3.3 专家控制技术

该技术在当前的在电力系统中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并应用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设计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专家控制技术可以及时的分辨电力系统的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一旦出现警报等紧急情况,该技术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同积极响应,使电力系统尽快恢复运行状态。专家控制系统中含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以基于电力系统的状态来迅速切换状态,并且还可以对系统展开排除故障等操作。但是,专家控制技术虽然其中具有“专家”,但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不具备模拟专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DTS即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s 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力系统容量在几百万千瓦左右,单机容量不超过10万千瓦,电力系统自动化多限于单项自动装置,且以安全保护和过程自动调节为主。例如:电网和发电机的各种继电保护、汽轮机的危急保安器、锅炉的安全阀、汽轮机转速和发电机电压的自动调节、并网的自动同期装置等。50~60年代,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到上千万千瓦,单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并形成区域联网,在系统稳定、经济调度和综合自动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厂内自动化方面开始采用机、炉、电单元式集中控制。系统开始装设模拟式调频装置和以离线计算为基础的经济功率分配装置,并广泛采用远动通信技术。各种新型自动装置如晶体管保护装置、可控硅励磁调节器、电气液压式调速器等得到推广使用。70~80年代,以计算机为主体配有功能齐全的整套软硬件的电网实时监控系统(SCADA)开始出现。20万千瓦以上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开始采用实时安全监控和闭环自动起停全过程控制。水力发电站的水库调度、大坝监测和电厂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开始得到推广。各种自动调节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中广泛采用微型计算机。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一项重要且不容忽视的现代科学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在推进电力系统的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 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且 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于深入研究电力系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基于此,本 文就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希望为有关 的研究者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大命脉,它对国家的商业、军事、生产、交通等各个 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拥有一套“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系统,才能保证国 民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和不断壮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 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体现。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其原理是通过发电设备把 风能、水能、光能等转化为电能,并经变电系统、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传送给用电设备,以实现电能向热能、光能的转化,从而满足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产需要。电力系统自 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远程控制电力系统的设备,使其在没有 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各项任务,并自动修复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是更加安全、高效、快捷地利用电能,对发电、送电和配电过程进行 自动控制、自动调度,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变 电站自动化及智能保护、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 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自动检测及故障诊断和修复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按照电能的生产 和分配可分为发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信息传送自动化、 电力事故处理自动化、电力管理自动化等。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应用 1、变电站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和传统变电站工作相比, 变电站自动化对人工监视和人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并且对于变电站的监控范 围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大大地提高了变电站的的运行以及工作效率。在自动化应用中常 见的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电力信号电缆,不断的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和屏幕化,从 运行管理和记录的统计方面全面实现自动化。 2、发电厂自动化 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使发电厂的发电量受到严格的控制,还能维护相关电力设备 的高效、稳定以及安全运行,促进电力设备以及系统的自动化。除此以外,变电站在电力系 统中还能与相关的网络技术共同实现电能的配备以及输送,紧密的连接用户以及电厂,更好 的了解以及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要实现发电厂人机的一体化,进一步的改善生产模式,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电力生产的效率,就必须有机的融合网络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如此才能大大的提高电厂的效率,赋予电能更高的质量,使发电厂更好的监控电力设备,维 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可 按级别分为国家、地区、省级、和县级的电网调度。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现了电力生产过程中 的数据实时采集,能够科学地估计和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从而使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并且逐渐适应了电力市场中的运营需求。 4、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是连接用户和供电部门的纽带,配电系统的管理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 经济和高效运行。目前我国配电网覆盖区域大,在空间和布局上有不同的要求,其中配电设

复杂夹具智能设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 郝首成

复杂夹具智能设计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郝首成 摘要:提高夹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在产品生产制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 辅助夹具设计技术(Computer Aided Fixture Design,CAFD)的提出,为夹具设计 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当前基于CAD的夹具设计系统大多还停留在 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几何建模层次上,即使引入了一些智能机制,但在处理复杂夹 具设计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多数CAFD系统忽略了工件的几何特 征或者其求解机制很少结合这些几何特征,使得实现智能化的夹具详细设计困难。另一方面,工件几何拓扑特征直接决定了夹具结构,在应用广泛的基于实例推理 的夹具设计系统中几何拓扑信息无法利用,限制了实例检索效率,也限制了实 例重用效率。此外,夹具设计中常用的专家系统等推理方式,知识获取困难,在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智能设计系统的应用。 关键词:夹具设计;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几何推理;几何分析;特征识别;智能设计 引言 随着对于夹具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CAD技术逐渐被引入到夹具设计领域,从而形成了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Computer Aided Fixture Design ,CAFD)研究领域。并将产品设计的许多先进思想也引入到夹具设计领域,其中包括CBR(Case-based Reasoning)、专家系统技术(Expert System)旧和基于知识的夹具设计等。使得夹具CAD从提高设计绘图的效率、辅助夹具绘图,发展成为以提高夹具设计 效率为目的的多种技术综合应用。但是这些技术往往与产品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相似,产品设计经验的重用,基于规则的方法的应用,而忽略了夹具本身的特点。 夹具设计具有强经验弱理论的特点,对于夹具设计的专家系统等技术存在知识难 以获取等不利因素,同时夹具设计较之普通的机械产品设计具有大量的几何信息 可以利用。而夹具设计的布局规划、元件选择等各个方面都与这些几何信息有着 直接的联系,这样的背景下几何推理技术被引入到夹具设计过程。目前,国外的 研究已经将几何推理技术应用到夹具设计领域,但是这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二维 规划方面,对于日益兴盛的三维设计技术,这样的规划方法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 满足集成化的要求,而几何推理的最新成果也没有能够在夹具领域得到应用。本 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针对三维夹具自动化智能化设计要求的几何推理技术 的研究,以实现CAFD技术与CAD/CAM的集成,提高生产准备的效率,探索几何 推理技术在产品智能化设计中的应用途径。 一、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CAFD) 1.1 CAFD发展概述 CAFD作为CAD应用的一种专业系统,基本上是和CAD技术同步进行研究的。从文献[20]上可见,俄罗斯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夹具CAD的工作,由于计 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进-步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20世纪80年代,欧美学者 投入这一工作。80年代后期以后我国也开始进行研究。目前CAFD的研究可以分 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交互式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 与20世纪80年代初CAD软件的水平相配合,这是一种交互式设计系统。设 计人员简单应用CAD软件的图形功能,建立一个标准夹具元件数据库,结合定位 方法选择、工件信息检索、元件选择、元件安装等功能,在计算机屏幕上装配成 夹具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计算机的辅助图功能,避免了一些重复性的劳动。

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非常详细

电力系统自动化期末作业 题目:带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学号: P091812925 姓名:谢海波 同组人:马宁、马超、李维、谢海波、杨天曾专业班级: 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杨晶显老师

目录 目录 (1) 1 概述 (2) 1.1课题背景 (3) 1.2带励磁系统的同步发电机LFC和AVR控制示意图 (3) 2 发动机调速系统 (4) 2.1发电机模型 (4) 2.2负荷模型 (5) 2.3原动机模型 (6) 2.4调速器模型 (6) 3 发电机励磁系统 (7) 3.1励磁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7) 3.2励磁方式 (7) 3.3励磁机的作用 (8) 4 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 (8) 5 仿真结果分析 (12) 6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

带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高度发展,现代电网已发展成为在电力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多控制区域的互联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作为互联电网实现功率和频率控制的主要手段,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电网品质。因此,跨大区互联电网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对其控制质量进行评价,电网AGC采用什么样的控制方法是近年来调度自动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论文紧紧围绕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介绍了带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电网AGC技术的实现与发展,带励磁系统的同步发电机LFC和AVR控制方案,发电机的调速系统模型的基本组成及其设计和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一个孤立发电站的组合仿真框图及其技术参数,搭建混合SIMULINK仿真框图进行仿真,当励磁系统参数变化时求出其频率偏差和机端电压响应,通过仿真结果来分析频率控制和电压控制的关系。 关键词:励磁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电力系统,频率,电压 1 概述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作为现代电网控制的一项基本功能,它是通过控制发电机有功出力来跟踪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从而维持频率等于额定值,同时满足互联电力系统间按计划要求交换功率的一种控制技术。它的投入将提高电网频率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在“当今世界已是普遍应用的成熟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自动发电控制在我国的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早,但真正在电网运行中发挥效能,还是在最近几年。原来我国几个主要电力系统都曾试验过自动频率调整(AFC),而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自动发电控制却还未能全部正常运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运行,各大区电网都对频率的调整非常重视,并实行了严格的考核。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各大电网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GC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电厂、电网自动化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发电控制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的AGC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1)负荷分配器:根据测得的发电机实际出力、频率偏差和其它有关信号,按一定的调节准则分配各机组应承担的机组有功出力设定值。该部分为传统的电网调度功能实现。 (2)机组控制器:根据负荷分配器设定的有功出力,使机组在额定频率下的实发功率与设定有功出力相一致。电厂具备AGC功能时该部分由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自动实现。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对电能供应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力系统也不断地向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地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应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5)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2.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祖耀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祖耀 发表时间:2018-07-31T10:35:09.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陈祖耀[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福建宁德 355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实现了电力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电力传输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中国目前电力严重短缺。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全行业遥控,遥测,遥调,遥信和遥控,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可持续运行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为确保电力生产安全有序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国电力系统,以促进中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 1电力系统自动化内涵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输电,变电站,供电等几个环节联结起来,各控制系统有自己的联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电力系统工人的数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事故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性能,电网管理和维护快捷方便。最重要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防止电力系统事故,如大面积停电等严重连锁事故,确保电力支持经济运行稳定可靠,意义长远而深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特点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强非线性;电力系统需要高度的适应性;电力系统自动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多因素。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困难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多目标优化和多工作模式下故障条件下的稳健性;单个链路上更多的电力系统链路和控制需要该链路和其他链路的协调和配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站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是电荷预测,发电规划,网络拓扑分析,电力系统状态评估,暂态静态安全分析和自控发电等功能。配电系统中的有线通信促进了内部信息的交换,并提高了实时控制的性能,稳定性,效率和可靠性。变电站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收集来自电源线的实时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电抗。通过对主控终端的分析,可以对远端供电设备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供电质量。同时,我们可以分析电力需求的趋势,预测趋势并更好地调配电力。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探讨分析 2.1无线技术 无线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线路的铺设。目前有很多无线技术,但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传输过程中所携带的带宽,无线信号的物理障碍,抗干扰,可扩展性和投资成本的易感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适合的电力只有几种自动化。用户根据无线技术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无线技术。目前的无线技术主要是GPRS/GSM,ZIEBB,WIMAX,WIFI和AdHoc 网络,但现在发展最快的网络是WIMAX和WIFI,因为它们在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更好,灵活性高,成本更低。 2.2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是电力自动化的核心,包括发电,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自动化。配备电脑监控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实现少数值班人员甚至无人值班,可以改善电厂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2.3信息安全技术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尽管电力系统不太可能发生故障,但如果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我国,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现在我们局已经试点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发展规模,三峡电站,西电东送等一系列重大电网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电网安全,设备安全,电力工作者被提出更高的更新要求。 2.4传动技术 动力传动技术主要是实现变频调速,主变频器实现变频调速。变频器是节能减排的首选,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和技术上也相当成熟。由于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变频器已成为电力行业改革技术的首要目标。ABB目前是该行业最大的电力自动化领导者,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基地和绝缘子制造中心。该公司的变频器,PLC,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3.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电网调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采集和分析,完成系统的高效运行。电网调度自动化操作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保证电网运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电能的充足供应,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能源损失最小化,保证了电源的经济和环保,实现了节能。 3.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和配电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配电网主站,变电站和轻轨终端三层结构,配电网发展,通信传输速度有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加强系统继电保护控制,减少大面积停电现象,保证供电,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化电网事故快速消除机制,科学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停电时间明显缩短;电力公司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使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更加方便了解;正常值班模式被打破,无人值班的电厂出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3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系统实现了对二次系统的监控。通过功能设计的优化和科学综合系统的协调,可以方便地收集设备的运行信息。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展望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智能技术的运用分析 闫红全

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智能技术的运用分析闫红全 发表时间:2019-02-15T10:34:28.5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闫红全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到设计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智能技术。 天津实创新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39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涌现,并被广泛应用到设计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智能技术。作为一项社会前沿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生产力水平,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失误几率。智能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科技领域重点发展的前沿技术。由此,本文主要就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以求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智能技术 引言 智能技术作为社会前沿技术之一,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能够有效节约设计成本,提升设计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业领域,已经成为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伴随着电子信息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设计逐渐成为设计的重点内容。由此看来,加强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的优势 1、设计简单 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不需要构建数据模型,能够直接进行操作运行,从而大大避免了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对于设计工作产生的误差与不良影响。 2、将控制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化 与古典的控制器自身调节性能差的原因进行比较,人工智能控制器在原本的基础上将其进行优化与创新,进一步减小了控制器使用的难度,加强了控制器对新数据信息的顺应性能,将其使用方法进行了简化。 3、运行一致性 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对于多种对象的控制程度,实现系统的整体协同高效运行,保证协同控制运行具有一致性。 二、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智能技术促进集成化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来讲,其不仅仅是某一种内容与技术的简单运用,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不同技术的相互融合来实现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的最优化。所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将计算机集成制作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设计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确保整个设计过程的精确性。因此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备,尽管能够优化设计环节,但是要注意其并不是将工程整体进行优化,借助计算机集成制作技术将设计的各个环节联系到一起,构建信息与设备完善的系统,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充分发挥自动化技术优势,将产品的研制与生产周期大幅度锁单,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操控性能,例如,传统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效率为每小时50件产品,在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后,设计效率则可以提升到每小时100件甚至更高。通过计算机集成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幅度减少设计成本,将更多的资金与时间投入到产品生产中,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2、智能技术辅助生产与产品检索 智能技术应用于辅助设备内容操作时,其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对涉及设备运行周期问题期间,完备了市场体系的关键内容。但是其存在产品供给不足等多种问题,在这期间,如果产品的使用周期缩短,市场体制便会进行产品追踪,从而引发一些了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产品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汲取新技术引领下产品管理理念的精髓,并且在智能技术的运用下,优化产品质量,保证产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产品生产与检索过程中,将智能技术与设备自身存在的优势发挥出来弥补产品存在的问题,保证设计过程中其创新点能够吻合当下人们对于产品的功能需求,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存在流程问题,应该对成本进行及时管控,防止设计目的与要求发生偏差。 3、提升设计质量与精度 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将计算机系统充分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将两者进行充分的融合。智能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的应用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智能技术衍生而来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过程中,要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可以对数据进行信息挖掘,找寻其中暗含的某些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进一步分析比较可以为后续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与参考。智能技术的应用设计过程中,CAD软件设计得到广泛应用,利用此技术可在短时间内设计出设想中的产品样式,运用智能技术进行有效模拟,预测出产品设计的实际效果,有力保障了产品的实际质量。通过智能技术进行三维模型设计,使其设计更具体直观,更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4、故障预测与处理 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过程中,故障预测与处理是一个难点,并没有对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也就对故障发生时其发生的原因、故障的位置等做出实时准确的评判。智能技术运用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设计中,通过运用专家系统等不同的预测诊断方式,可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及时预测故障发生的位置、原因等信息,帮助工人在故障发生之前及时排除,保证系统工作在正常高效的环境下。 5、同时完成更多的操作义务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经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产生了无效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无效的完成了不同的操作义务的停止。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无效的相应各种复杂的操作义务,保证人物人员可以同时操作更多的琐碎义务,并且在此状态下增加了操作义务的误差,保证整个琐碎义务的正常运转。与传统的操作状态相比较,不仅无效的完成了对多个对象的控制,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控制琐碎的高效持续运行。因此,智能技术的这种优势的成功运用保

电力系统自动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发电机的自动并列习题 1、同步发电机并网(列)方式有几种?在操作程序上有何区别?并网 效果上有何特点? 分类:准同期,自同期 程序:准:在待并发电机加励磁,调节其参数使之参数符合并网 条件,并入电网。 自:不在待并电机加励磁,当转速接近同步转速,并列断 路器合闸,之后加励磁,由系统拉入同步。 特点:准;冲击电流小,合闸后机组能迅速同步运行,对系统影 响最小 自:速度快,控制操作简单,但冲击电流大,从系统吸收 无功,导致系统电压短时下降。 2、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实际条件的允许差各是 多少? 理想条件:实际条件(待并发电机与系统)幅值相等:电压差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510% 频率相等:ωωX 频率差不超过额定的0.20.5% 相角相等:δ0(δδX)相位差接近,误差不大于5° 3、幅值和频率分别不满足准同期理想并列条件时对系统和发电机分别 有何影响? 幅值差:合闸时产生冲击电流,为无功性质,对发电机定子绕组产

生作用力。 频率差:因为频率不等产生电压差,这个电压差是变化的,变化值在0-2之间。这种瞬时值的幅值有规律地时大时小变 化的电压成为拍振电压。它产生的拍振电流也时大时小 变化,有功分量和转子电流作用产生的力矩也时大时小 变化,使发电机振动。频率差大时,无法拉入同步。 4、何为正弦脉动电压?如何获得?包含合闸需要的哪些信息?如何从波形上获得? 5、何为线形整步电压?如何得到线形整步电压?线性整步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6、线性整步电压形成电路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电网电压和发电机端电压波形绘制出各部分对应的波形图。 书上第13页,图1-12 组成:由整形电路,相敏电路,滤波电路组成 作用:整形电路:是将和的正弦波转变成与其频率和相位相同的一系列 方波,其幅值与和无关。 相敏电路:是在两个输出信号电平相同时输出高电平,两者不同时输出低电平。 滤波电路:有低通滤波器和射极跟随器组成,为获得线性整步电 压和的线性相关,采用滤波器使波形平滑 7、简述合闸条件的计算过程。 1:计算,如果≤转 2;否则调整G来改变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实现了电力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输变电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一、概述 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的实现是电力系统完整控制的重要标志。电力系统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动化技术的支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建国之初就有了初步的发展,并保持了快速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计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

技术支持。 2.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电网调度的现代化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分析,并完成系统操作的高效进行。电网的调度自动化操作,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确保了电网运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了电能的充分供应,使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1]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将能源损耗达到最低,确保了供电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实现了电能的节约。 2.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络的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系统的现代化和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配电网主站、子站和光线终端组成的三层结构,配电系统网络化的发展,使通信传输的速度得到保障,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系统的继电保护控制得到加强,大面积停电现象减少,电力供应得到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电网事故快速排除机制得到优化,科学的事故紧急应对机制得以建立,故障停电时间明显缩短;电力企业对电力系统的掌控能力加强,对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了解更加便利;常规的值班方式被打破,无人职守电站得以出现,工作人员的效率大大提高。[2]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汁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予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2.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l/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l/O总线与智能l/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二)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4、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5、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2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目标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一)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

电力系统自动化

计算题。(1题2分 2-8每题3分,9-10每题6分,共35分) 1.某地区2007年被调度部门确认的事故遥信年动作总次数为120次,拒动1次,误动1次,求地区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率为多少?(答案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解: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次数:120-(1+1)=118 Ayx=118/120=98.33% 2.一条10KV配电线路的二次电压为100V,二次电流为3A,功率因数为0.8,三相电压对称,三相负荷平衡,其中电压变比为10000/100,电流变比为300/5,试计算测得的二次功率,并计算其折算到一次侧的功率。 解:二次功率P2= 1.732UICOSφ=1.732×100×3×0.8≈415.68(W) 一次功率P1=415.68×(10000÷100)×(300÷5)=2494080(W)≈ 2.49(MW) 3.一台UPS主机为10kVA,问要达到10kVA4h的配置要求,约需要配置多少节12V100Ah的蓄电池? 解:1)UPS主机要求配置的总VAh数为:10kV A×4h=40kV Ah=40000V Ah;2)每节电池的V Ah数为:12V×100Ah=1200V Ah; 3)需要的电池节数:40000÷1200=33.33节,约需34节。 4.某一线路的TA变比为300/5,当功率源中的电流源输入变送器的电流为4A时,调度端监控系统显示数值为多少这一路遥测才为合格(综合误差<1.5%) 由综合误差<1.5%知300A×1.5%=4.5A 所以,在标准值为±4.5A之内均为合格。又因输入4A,工程量标准值为 300/5 ×4=240(A) 240+4.5=244.5(A) 240-4.5=235.5(A)监控系统显示电流值大于235.5A,小于244.5A均为合格。 5.某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10个厂站,9月12日发生3站远动通道故障各3小时,9月20日发生1站RTU故障4小时,现求出该系统本月远动系统月运行率、远动装置月可用率和调度日报月合格率。(小数后保留2位) 远动系统月运行率:(10×30×24-3×3-4)/10×30×24×100%=99.82%;远动装置月可用率:(10×30×24-4)/10×30×24×100%=99.94%;调度日报月合格率(10×30-4)/10

智能化设计技术规范

设计技术规范分类: 国家标准(GB) 机械行业标准(JB) 电子行业标准(SJ) 化工行业标准(HG) 国家专业标准(ZB) 轻工行业标准(QB)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船舶行业标准(CB) 国家计量标准(JJ) 商检行业标准(SN) 农业行业标准(NY) 通信行业标准(YD)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交通行业标准(JT)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冶金行业标准(YB) 纺织行业标准(FZ)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煤炭行业标准(MT) 电力行业标准(DL)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 医药行业标准(YY) 林业行业标准(LY)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烟草行业标准(YC) 水产行业标准(SC) 商业行业标准(SB) 汽车行业标准(QC) 教育行业标准(JY) 水利行业标准(SL)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卫生行业标准(WS)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地方标准(DB)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D)粮食行业标准(LS) 邮政行业标准(YZ) 海洋行业标准(HY)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测绘行业标准(CH) 稀土行业标准(XB)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 包装行业标准(BB) 气象行业标准(QX) 档案行业标准(DA) 安全行业标准(AQ)

物资行业标准(WB) 金融行业标准(JR)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外经贸行业标准(WM)文化行业标准(WH) 民政行业标准(MZ) 旅游行业标准(LB)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体育行业标准(TY) 其他行业标准

电力系统自动化第一次作业

1、分析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发电机静态稳定的提高 答: 1. 无旋转部件,结构简单,轴系短,稳定性好; 2. 励磁变压器的二次电压和容量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稳定的要求而单独设计。 3. 响应速度快,调节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 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它的电压调节通道容易产生负阻尼作用,导致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发生,降低了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通过引入附加励磁控制(即采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完全可以克服这一缺点。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正阻尼作用完全可以超过电压调节通道的负阻尼作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这点,已经为国内外电力系统的实践所证明。 2、分析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发电机暂态稳定的提高。 答1、提高励磁系统强励倍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2、励磁系统顶值电压响应比越大,励磁系统输出电压达到顶值的时间越短,对提高暂态稳定越有利。 3、充分利用励磁系统强励倍数,也是发挥励磁系统改善暂态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析证明,励磁控制系统中的自动电压调节作用,是造成电力系

统机电振荡阻尼变弱(甚至变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一定的运行方式及励磁系统参数下,电压调节作用,在维持发电机电压恒定的同时,将产生负的阻尼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在正常实用的范围内,励磁电压调节器的负阻尼作用会随着开环增益的增大而加强。因此提高电压调节精度的要求和提高动态稳定的要求是不兼容的。 解决这个不兼容性的办法有: 1、放弃调压精度要求,减少励磁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这对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是不可取的。 2、电压调节通道中,增加一个动态增益衰减环节。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既保持电压调节精度,又可减少电压调压通道的负阻尼作用的两个目的。但是,这个环节使励磁电压响应比减少,不利于暂态稳定,也是不可取的。 3、在励磁控制系统中,增加附加励磁控制通道,即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电力系统稳定器即PSS是使用最广、最简单而有效的附加励磁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