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科学酸碱盐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初中科学酸碱盐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初中科学酸碱盐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初中科学酸碱盐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

CQ ,将制得的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时, 未

变浑浊,便产生了好奇。对此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

【假设猜想】假设一:石灰水变质

假设二:制得气体中无 CO2

【探究实验】为探究假设是否成立,小组同学取原试剂瓶中澄清石灰水进行如下实验:

写出上述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 【分析推理】通过上述探究,否定了两个假设,小组同学确定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是其他原 因造成的。于是他们对反应物进行了分析,根据盐酸的挥发性,推测制得气体中有较多的

HCl 气体。

【验证实验】为了验证推测,小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制得的

CO 中有一定量HCI 气体。有一定量HCI 气

体存在时,澄清石灰水为什么不变浑浊?请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价反思】小组中有一位同学认为【验证实验】中不能用紫色石蕊溶液证明

HCI 气体的

存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迁移】实验室制取气体要考虑诸多因素,

如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制得气体是否纯净等。

实验室制取CO 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用纯净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原因是

(1) 写出能证明A 中反应发生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淒鮭睨歌 曲現 需邑石謎浦液变虹

实脸#4论

t HCI 毛体

< HCI 吒硃

窝監操柞

LU 星岂石熏

2、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分别禍加稲

盐敌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写一种即可)。(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①中气球鼓

起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步骤②中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本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中放置物质的顺序

(1) 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调整 后净化的盐水仍含可溶性杂质,他设计了下面的除杂流程:

(2) 步骤①②都需要进行 ______________ 操作,步骤④需要进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

(3) 已知试剂X 是碱溶液,则沉淀I 为 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下列碱溶液不符合要求

的是 ________ (填序号)。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4)步骤②除去氯化钙的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氯气(Cl 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 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Cl 2+ HO = HCl + HCl Q 其中,HCIO

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 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 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 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 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I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价。

(2) 氯水中加入 AgNO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 A B 、C D 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 它们分别是硫酸钠、 稀硫酸、 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四种物质

的一种。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 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请 利用提供的实验用品,鉴别出四种物质,并完成实验报告:

【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

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

液进行检验SQ?时,亚硫酸根离子(SC 32

)的存在干扰了 SO?的检验。如往亚硫酸钠(Na^SC 3) 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 SQ 2-)与亚硫酸根离子(S&-

)中的

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

【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 2SQ )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 NO -不能和SO 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 NO -能和H +

反应相遇时(HNO ) 具有强氧化性,易把 SO 2-

氧化生成

SQ 2-

。往亚硫酸钡中加入盐酸能发生类似于碳酸钡与盐 酸的反应,生成有刺激性的气体。

2 2

【猜

想】该无色溶液中含有(1) SQ ( 2) SO ( 3) _______ 。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填写完整。 【得出结论】要鉴别一种离子的存在,必须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不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7、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 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I .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

CO CO 、H 2S 、CH 等。

n. H 2S 气体能与CuSQ 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

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 : 有 CO CO 、 HS

猜想 2: 有 CO CQ 、CH ;

猜想 3: 有 CO H2S CH ;

猜想4 :有CO 、

H 2S 、

猜想 5: 有

CO CO 、 HS CH 。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问题讨论】(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__ 成立;

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___________ 成立。

(2)在验证猜想I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

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 ,振荡。(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

一个____________ 装置。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 ____________ ,证明气体中一定

含有CH。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 CO的质量。其

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

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8、假期,王霞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王霞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成分碳酸钠碳战鹹钠碳战包钠I有科1?

其中,发酵粉与水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你认为该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霞妈妈

告诉她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1)【设计实验】王霞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

水,发现白色粉末溶解,无其他明显现象,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取少量白色

粉末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色气体产生,王霞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

(2)【实验反思】小明同学认为王霞同学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

你若认为小明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

溶解性20 C时溶解度21.6g ,溶解时放热20 C时溶解度9.8g,溶解时放热

加热不分解发生分解反应,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

碳和水。

根据上面信息,检验白色粉末的方法之一是:20'C时,在100克水中加入12克该白色粉末,

充分溶解后,如果有白色固体剩余,则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否则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王霞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

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图1)

(1) 取少量样品在研钵中与熟石灰研磨,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证明猜想 _______ 不成立;

写出其中一种化肥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右(图1),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水振荡,再选(图

2)中 ______ 溶液

滴入试管中,若无气泡放出,则猜想 _________________ 不成立。(3)在步骤(2)的试管中再滴入(图

2)中的 _______________ 溶液,若 __________________ ,则猜想①成立;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猜想

②成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贵港)某化学小组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同学们对其漂白作用是否失效产生了

疑问。【查阅资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 Ca (CIO ) 2、CaCb 和Ca (OH )2,其有效成分是 Ca (CIO ) 2。

Ca (CIO ) 2可溶于水,漂白原理是: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 (CIO ) 2+fO+CO=CaC (3+2HCIO, HCIO 能使

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褪色。

HCIO 不稳定,易分解生成 HCI 和C b o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把少量漂白粉样品加入水中,通入 足量的CO 气体,

漂白粉的漂白作用已 失效。

【继续探究】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的成分很感兴趣, 并作进一步探究。在老师的帮

助下,同学们对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进行猜想,猜想一:

C a C I 2和C a C O ;猜想二:C a C b 和

Ca (OH )2 ;猜想三:CaCb 和 CaCO 和 Ca (OH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把样品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一成 立。

步骤二: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实验(见图

)探究分子 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

2的实验装置,

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 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 2装置进行实验。(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 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 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浓氨水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

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

中的一种。请你完成以下探究:

【猜想】猜想①:该化肥是

猜想③:该化肥是 NH 4CI ,

猜想②:该化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 4HCQ

猜想④:该化肥是尿素。

【实验探究】

(图2)

BaCI

2

( 2 )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写出两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 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 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

化碳的性质。

(1)

打开活塞K 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媚从课本 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 化碳的性质依序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②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

的简单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

19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

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 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 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

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下,氧的化合价为

-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 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

(2)小周建议用图19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 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 _U 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行探究和改进。

甲 1 R 烧杯;中的涪蔽

fit

图I

浓蛟水

支背口

渺润的酣毗世纸義

ffl 2

支管口

H1萦菖石鷹试震

的试堆竝? 在小外

C+CuO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

1、探究实验题: (1)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 B、分类 C、实验探究 D、观察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容易长霉菌。 ①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潮湿 ④实验结论:。 2、请你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原因。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置实验:先在甲乙两块萎蔫的萝卜中间挖洞,然后,往甲洞倒入蒸馏水,往乙洞倒入20%的食盐水,经过30分钟后测得甲洞的蒸馏水减少,乙洞的食盐水增多了。设计的变量的值是 和。 (4)得出结论:。 3、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 __________。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__________。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界条件是适量(一定的)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 ____ ,乙组_____ 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 _ ,乙组植株________ _。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教科版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一)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同点是()。(多选题) A.无论寿命长短,都会死亡 B.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类得以延续 C.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四个阶段 2、从表中信息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不同的是()。(多选题) A.出生方式不同,有胎生和卵生之分 B.生长发育过程不同,有的会变态,有的不会变态 C.寿命的长短不同 3、从图表中判断,人的一生特征与_____更相似。 4、生命是有周期的。 (1)你想对动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二)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的柱状图。 1、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一天中铅笔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是_____;铅笔影子最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2、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么变化的?

实验探究题(三) A B C 1、物体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速度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A>B>C ②C>B>A ③B>A>C 2、增加斜面的坡度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小木块 B.减少小木块 C.往里推动小木块 3、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的可能是() ①A ②B ③C 4、小球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①始终不变②A是不动,B和C是滑动③A是不动,B是滑动,C是滚动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题(四) 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初三科学实验探究专题

一对一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初三学科科学 授课教师上课时间第()次课 共()次课 课时:3 课时 教学课题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教学目标1.掌握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2.能评价试验过程 3.简单设计实验过程 4.熟悉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 与难点 1.实验评价与改进 教学过程 ☆知识基础: 一、化学实验基本仪器 1.可用于加热的仪器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注意:①盛放溶液不超过容器体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②加热时,试管应受热均匀,试管倾斜45°角,管口不对人,也不对自己。 (2)必须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注意:①用于溶解时,所加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②加热前外壁要擦干,要垫石棉网。 理由:接触面积较大,防止受热不均而炸裂。 (3)提供热源的仪器:酒精灯。 注意:①酒精不超过容器2/3;②使用外焰加热;③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④使用完毕不可吹灭,而应用灯帽盖灭。 2.用作容器的仪器 (1)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气体,进行气体同其他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①不能被加热;②固体和气体反应剧烈放热时,瓶底应放少量水或沙(如Fe和O2);③收集气体时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2)细口瓶和广口瓶。 细口瓶通常盛装溶液,并用磨口瓶塞,以利密封保存试剂。广口瓶通常盛装固体颗粒,以利于镊子夹取固体。 3.可用于测量的仪器 (1)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注意:①不可用作反应器;②不可用来加热;③量液时,应倾斜倾注液体,观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平齐。 (2)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 注意:①所称物质质量必须在称量范围内;②最小刻度可准确至0.1克;③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左边托盘放待测物体,右边放砝码,称量时先放大砝码,再依次换放小砝码,最后移动游码);④不得腐蚀托盘,称量时将被称量物放在纸或玻璃器皿上。 4.夹持工具及其他仪器

中学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

中学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 作者:张晓芳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4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这样,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不能让物理实验教学仅仅停留在黑板上,但如何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教师密切关注,下面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探究实验的多元化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不应该要求不同学生完成同样过程的任务。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真正体现。在具体的物理实验课中,要注重实验器材选择多样化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实验变量多样化处理,也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挥主体作用。物理实验过程中,一个物理量的变化,一个具体的科学问题常常与多个因素有关系,因此,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常用方法之一。由于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差异,实验本身难易度也不同,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同时研究完所有的问题。所以,教师在一节实验课上,就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组织学生的实验活动,根据学生实际,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完成。 二、培养学生互助互爱,把合作权利和方法交给学生 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提醒学生纠正一些不利于合作的行为方式,随时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间合作的积极性。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学生的分工问题就完全放给学生自己来做。实际上,让学生讨论分工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应观察什么?记录哪些数据?实验仪器的使用等,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三、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将研究方法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始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和应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意识和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的优势,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促使自己的思维模式逐步地向科学的思维模式转变,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方法的教育。中学物理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我运用最多的主要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化法和归纳法。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探究 往往越新奇的实验,学生越想亲自尝试。因此,在抓好物理教学演示实验的同时,应努力探索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在引导学生设计性实验选题时不要求突出实验内容的复杂性,

五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题

五年级下科学实验探究题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实验一:探究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量杯、200毫升水、记录表。 实验过程:1、把一块橡皮泥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放入水中观察,2、把橡皮泥做成盒子的形状盒底在下放入水中观察。 实验现象:1、橡皮泥不管做成什么样的实心形状都会沉入水底。这时它排开的水量是20毫升。2、橡皮泥做成空心盒状时会浮在水面。这时它排开的水量是25毫升。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实验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研究一下吧! 研究的问题:下沉物体是否受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下沉物体受水的浮力。 所需器材:石块1块,细绳1段,弹簧测力计1个,带刻度的烧杯1个,水。 实验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石块用细绳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依次将石块的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石块在水中的重力及三次排开的水量。 实验现象:石块在水中的重力依次变小,排开的水量依次增大。记录如下表:

实验究论: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实验三、沉入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所需器材:铁块1块,细绳1段,弹簧测力计1个,烧杯1个,水,记录单。 实验过程: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铁块用细绳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铁块全部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铁块在水中的重力。 实验现象:沉入水底的铁块所受的重力比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实验究论:沉入水底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15、设计一个计时器或水钟:给计时器取个名称、写出所需材料和制作过程;画出草图。写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以及改进方法。 计时器名称(可自己另起名):滴水水钟 材料:透明大料瓶2个、剪子、钉子1个、纸条、彩色笔1支、水、秒表。 制作过程:(1)先将两空饮料瓶分别从上口和底儿的一侧剪开,然后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2)将2个瓶子组装起来,装入水,用秒表计时。(3)在饮料瓶壁上标出水流出1、2、3、……10分钟的刻度。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 线圈匝数50匝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科学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例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因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功、电热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大小的因素等等实验,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 例如,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等效,都使用了等效替代法。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 例如,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系的实验中,用乒乓球的振动放大和转换音叉的振动;利用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等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利用磁场的吸铁性来研究磁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共110页) 声学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 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 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

是:.(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 1.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是: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 论: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一、实验探究题 1.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型酸雨,酸雨的pH (填序号)。 A.小于5.6 B.等于7 C.大于7 【答案】(1)C; (2)可吸入颗粒物; (3)S+2KNO3+3C K2S+N2↑+3CO2↑;硫酸;A。 【解析】【解答】解:(1)图C标志白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CO2↑。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玩具小风扇里的小直流电动机。 (1)小明同学将电池接到该直流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转动起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小明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______(选填:原方向旋转、不转动、反向旋转)。 (2)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后,小明同学想到:“直流电动机线圈转动时也切割了磁感线,那么线圈中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于是小明将一个小灯泡连在直流电动机两端,用手搓动转轴,发现小灯并未发光。小红同学认为,这说明直流电动机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你是否同意小红的看法:______;若小明要继续研究,应该使用什么仪器比较妥当:______。 【答案】(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解析】解:(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线圈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所以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反向旋转; (2)用手搓动电动机的转轴,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因此在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但小灯泡需要较大的电流才能工作,应该用灵敏电流表代替小灯泡。 故答案为:(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濮阳市华龙区第五中学物理组宗自岭2014年10月,我们物理课题组在区教研室刘素红老师指导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进行了第一阶段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近半年多的有效训练,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逐步增大出题分值,出题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特别是今年“中招实验操作考试”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了30分,更加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这一课题在此形式下意义巨大,值得去认真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教学仪器设备充足。特别是近两年市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改造”,该校物理实验仪器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拥有两个实验室。完全能够完成初中物理各类的演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他们的学生基础普遍差,但班级学生人数少,方便展开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农村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对实验有着强烈

的兴趣。所以更加便于开展课题研究。 2、研究的过程 A、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 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 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 究的老师李彦君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B、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4日,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好探究实验教学;即怎样把传统的学生实验如何向学生探究实验的转变;找到在实验中影响探究实验教学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并想办法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练习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11.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题专题练习有答案共10题 一、实验题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把质量分布均匀杠杆的______ 作为支点. ②如图甲所示是已经平衡的杠杆,若在两侧的钩码下再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 会失去平衡,那么以下做法不能使杠杆重新平衡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左侧的钩码下再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B.右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C.左侧钩码向左移动1个格 ③小明改用弹簧测力汁做实验,如图乙所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 ____ 1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每个钩码重0. 5N) 【答案】中点 C 大于 2.小红所在小组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①实稔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 调(填“左”或“右,直 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加减钩码也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试卷 第I页,总8页 ②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在右边的刀点挂 ___ 个相同的钩码。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 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_____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答案】右便于测量力臂 3 逆时针转动 3.美裕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进行以下的操作:

(1)实验前,她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右端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o (2)首先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这时杠杆重力的力臂为 (3)杠杆平衡后,美裕在如图甲所示的4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占位置挂上 _____________个钩码,使杠杠在水平位置平衡; (4)如果再在刀、占两处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_________ 端将会下沉。此后,美 裕又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斜向下拉,清在图中画出拉力花及该拉 力的力臂若每个钩码重I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的示数将 ____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 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 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 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 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 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 孔位置)。

以上实验 (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2、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 2(OH)2CO 3],他们的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 (填化学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探究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一组实验:①铝片浸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浸入稀硫酸中;③铝片浸入氯化亚铁溶液中,这组实验还不能完全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补充一个实验来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 (3)他们还想用加热的方法除去铜绿,加热时却发现铜片表面全部变黑。经查阅资料知道:①铜绿受热分解会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②酒精在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炭黑 ③炭黑与稀硫酸不以应。 a 、他们提出猜想:该黑色物质可能是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和 的混合物。 b 、设计了下述实验方案,用于检验黑色物质。 3、某初级中学学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 (如右图所示),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1)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溶液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猜想:该溶液是碳酸; 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 丙同学猜想:该溶液是 。 (2)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乙、丙同学的反对,乙、丙同学反对的理由 是 。 (3)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验证乙、丙同学的猜想。 取少量Cu0粉末于试管中(Cu0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加入适量该溶液(如果反应慢,可适当加热),并将带火星的术条插入试管中。 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如果丙同学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如果乙同学猜想正确,写出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 2CO 3溶液呈碱性。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 ; 猜想Ⅱ.全部是Na 2CO 3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专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比较法、类比法、图像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知识回放】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引速又关. 4.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7.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8.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10.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1.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2.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14.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1】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上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再写出一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 【标准答案】(1)D和E (2)CABD (3)实验一: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二: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三: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四: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和哪些因素有关. 【典例探究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克和200克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1、表2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1 m=100克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6 6 时间/min 0 2 4 12 14 20 24 28 32 36 温度/℃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0 1 2 3 4 5 6 7 8 8 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的。“相同”或“不相同”) (2)分析比较表1(或表2)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表1和表2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探究实验题及参考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探究实验题 1【探究】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温度计是根据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我的方案: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观察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的变化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再观察液面的变化。 2【探究】你知道吗?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为什么容易爆裂?修马路的工人为什么隔一段要留一条缝隙? 我的猜想: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我的方案: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3、【探究】我们在研究岩石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时,主要从颜色、形状、结构、滴盐酸等方面进行研究。 我的方案: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6 、【探究】在大自然中,看到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除了人力改变了岩石的形状、大小,那么温度的变化是否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呢?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温度的变化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我的方案: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到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7、【探究】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无机盐、腐殖质等成分构成。我的方案: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8、【探究】砂质土、壤土、黏质土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一样吗?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保水性不一样。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我的方案: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铁架台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渗水的情况。 9、【探究】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相同吗?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是不相同的。壤土中的植物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植物居中,黏质土中的植物最差。 我的方案: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10 、【探究】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什么?请写出你的猜想与实验方案。 我的猜想:植树造林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我的方案: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2.课本外实验探究 基本都与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所关联,需要读懂实验探究的目的和实验操作的意图,这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但难度不大。 二、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 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 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三、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 1.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 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 、B 两支 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 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 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 与蜡烛A 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 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 去与蜡烛A 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图甲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得出结论:。3.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 (l 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 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____________ ___。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 4.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 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 在,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2)当烛焰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上得 到一个清晰的,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 了。 5.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 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 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 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