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

情境一学习

眼镜质量检测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

任务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

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

任务五、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任务六、太阳镜的质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任务七、眼镜装配质量的要求和检查

任务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

任务九、配装眼镜的检测

任务十、眼镜架检测

任务十一、无框眼镜外观质量检查

任务十二、瞳距尺、瞳距仪的使用

任务十三、镀膜镜片的膜层质量要求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

一、学习目标

了解顶焦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顶焦度计测量眼镜镜片顶焦度和轴位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顶焦度计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顶焦度计大致有三种:直视式顶焦度计、投影式顶焦度计及电脑焦度计。下面以直视式顶焦度计JDY-1型为例进行介绍。

图1-1-1为顶焦度计的光学系统图。

1,光源;2,滤色片;3,移动分划板;4,准直物镜;5,置片座;6,被测镜片;7,物镜;8,固定分划板;9,目镜

顶焦度计由准直系统和望远系统组成,如图1-1-1所示。光源1通过滤色镜2照明准直分划板3,准直分划板3可以前后移动,故又称移动分划板。望远系统分划板8是固定的。

在未放置被测眼镜情况下,移动分划板3位于准直系统物镜4的焦平面上,此时,通过望远系统目镜9,可以看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8上。这一位置即为顶焦度计的零位。

当在准直物镜前放置被测眼镜后,通过目镜9看到移动分划板像变得模糊,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移动分划板前后移动,直到移动分划板能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为止,移动分划板的移动量,即对应被测眼镜的顶焦度。

(二)测量前的准备

1.接通电源,灯泡亮。

2.调整望远系统目镜视度:转动目镜视度圈,能清晰看到望远系统固定分划板为止。

3.核对零位: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此时,顶焦度测量手轮的读数应为零。

如图1-1-2所示。

图1-1-2

(三)不带球柱面镜片的眼镜顶焦度的测量步骤

1.将被测眼镜放置在顶焦度计的镜片工作台上(先测右镜片,后测左镜片),调节工作台的高低及左右移动眼镜,使被测眼镜的右镜片(或左镜片)的光学中心与顶焦度计的光轴重合。

2.打开固定镜片接触圈的导杆按钮,使固定镜片接触圈压紧眼镜镜片。

3.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直至能清晰观察到移动分划板像。

4.读取顶焦度值,即为眼镜镜片的顶焦度。

如图1-1-3所示的位置对应的镜片的顶焦度读数为-1.50D。

图1-1-3

5.分别记录眼镜左右镜片的顶焦度。

(四)带有球柱面镜片眼镜顶焦度及轴位的测量步骤

1.将被测眼镜镜片置于顶焦度计的镜片工作台上(先测右镜片,后测左镜片)。

2.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直至能清晰看到由明亮短线组成的圆筒形光斑。

3.调节镜片工作台的高低和左右移动镜片,使被测镜片的光学中心位于目镜分划板中心。

4.打开镜片压紧圈导杆的按钮,使固定镜片的接触圈压紧镜片。

5.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及柱面散光轴位角测量手轮,使:某一方向筒形光斑最清晰,读出顶焦度读数为M1。相对应的轴位读数为A

X1

6.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另一方向筒形光斑最清晰,读出顶焦度读数为M2。相对应的轴位读数为A X2。

7.写出结果:

M2为球面顶焦度,(M1-M2)为柱面顶焦度,A X1为柱镜的轴位方向。

或:M1为球面顶焦度,(M2-M1)为柱面顶焦度,A X2为柱镜的轴位方向。如图1-1-4所示。

图1-1-4

(五)注意事项

1.每次测量前必须调整目镜视度,使其适应测量人员眼晴的屈光状态。

2.测量者的眼睛有散光时,必须戴上自己的校正散光的眼镜,然后再进行测量工作。

3.确认顶焦度计的零位。

4.测量时,必须将镜片光学中心位于顶焦度计的光轴上,特别当测量球柱镜片时更应注意,否则所测的轴位误差会较大。

5.测量时被测镜片的凹面必须紧靠顶焦度计的镜片位置支承圈。而当测量双光镜片的附加镜度时,应将子镜片的凹面紧贴镜片位置支承圈。

(六)眼镜镜片顶焦度偏差和轴位方向偏差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1.顶焦度偏差:

(1)将顶焦度测量结果减去验光处方中的顶焦度,其差值即为顶焦度实际偏差。

(2)对照国家标准GB10810《眼镜镜片》中表1所规定的镜片顶焦度允许偏差:

当实际偏差小于或等于镜片顶焦度允差,则此项指标质量合格。若实际偏差大于标准中的允差时,则此项指标质量不合格。

2.柱镜轴位偏差:

(1)柱镜轴位偏差=柱镜轴位的实际测量值-验光处方中的轴位值

(2)对照国家标准GB13511《配装眼镜》中表4所规定的轴位偏差:

实际偏差至少应小于或等于国家标准GB13511表4中规定合格品所对应的轴位偏差。

(七)相关知识

应用游标卡尺原理,提高读数精度,读数方法如下:

零线指标为主值,游标指示为副值,测量结果为主值和副值之和。例1:用JDY-l测量眼镜顶焦度,其顶焦度的读数如图1-1-5所示:

图1-1-5

零线指示:+2.75~+3.00之间,主值为+2.75,

游标指示:零线上面(+)第三条线对准,副值为33(+0.05)=0.15,

测量结果为+2.75+0.15=2.90D.

图1-1-6

例2:顶焦度读数如图1-1-6所示:零线指示:-6.00~-6.25之间,主值为-6.00,游标指示:零线下(-),第一根线对准,副值为13(-0.05)=0.0 5,测量结果为-6.00+(-0.05)=-6.05D

练习题

1.顶焦度计使用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2.球面镜片顶焦度的测量步骤是什么?

3.平柱镜片顶焦度的测量步骤是什么?

4.球柱镜片顶焦度的测量步骤是什么?

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

一、学习目标

掌握测量眼镜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测量光学中心水平距离的操作步骤

1.测量仪器及工具:顶焦度计、直尺或游标卡尺。

2.测量步骤:

(1)将顶焦度计调整到正确的工作状态。具体操作见第一单元中的测量前的准备。

(2)将被测眼镜放置在顶焦度计上,将右眼镜片紧贴仪器的镜片位置接触圈,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顶焦度计的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望远系统的固定分划板上。

(3)上下、左右移动眼镜,使移动分划板像的图案中心与固定分划板的图案中心重合。则表示眼镜镜片的光学中心与仪器的光轴重合。

(4)用仪器上的镜片中心打印机构在镜片表面打印标记,标记为在水平方向上的三个点,中间一点即为镜片的光学中心标记。

(5)按上述步骤将左眼镜片的光学中心标记在镜片表面标出。

(6)用直尺或游标卡尺量出左右镜片光学中心标记间的水平距离。如图1-2-1。

图1-2-1

3.配装眼镜光学中心水平偏差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1)光学中心水平偏差的计算:

光学中心水于偏差=将实际测量的光学中心水平距离-验光处方

中的瞳距

(2)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水平偏差至少应达到国家标准GB13511《配装眼镜》中5.3节表1的合格品规定。

(二)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测量步骤

1.测量仪器及工具:顶焦度计、直尺或游标卡尺。

2.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测量步骤:

(1)按上述步骤用镜片中心打印机构在眼镜左右镜片上打上标记。

(2)将任一镜片(如右镜片)上的三点连成水平直线,并延长到另一镜片(如左镜片)上。

(3)用直尺或游标卡尺量出左镜片的光学中心到水平直线的垂直距离,即为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如图1-2-2所示)。

图1-2-2

3.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结果分析:

将实测的眼镜光学中心垂直互差与国家标准GB13511《配装眼镜》表3规定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值进行比较

实测值应小于或等于GB13511表3中合格品的规定。

练习题

1.什么是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高度互差?

2.用顶焦度计、游标卡尺等测量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高度互差的步骤?

任务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

一、学习目标

掌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二、操作步骤

1.在镜片上点出隐性小刻印(对日光灯看,一点在鼻侧一点

在颞侧,相距 34mm)。

2.将镜片的外曲面对镜片测量卡(镜腿朝上),将镜片上的

隐性小刻印的位置对准测量卡上的小刻印的位置,画出配镜十

字线、远用参考圈、近用参考圈、棱镜参考点。

3.在远用参考圈中测量远用屈光度。

4.在棱镜参考点测量棱镜度,特别注意垂直方向的左右镜

片的棱镜度的差异量。

5.在鼻侧的隐性小刻印下核对商标和镜片的材料,折射率1.6的材料在商标右侧有6的标记。

6.在颞侧隐性小刻印的下方标有加光,例如22,表示加光为+2.25D。

7.用直尺检测镜片装配的平整性,4点隐性小刻印是否成一直线,如果左右眼的瞳高是不一致的,则左右眼的隐性小刻印的直线应该平行。

8.用测量卡测量镜片加工后的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方法是将眼镜放在测量卡上,镜片的外曲面靠测量卡,镜架的鼻梁的中心对准测量卡的斜线箭头的中心,右眼镜片的十字线对准的测量卡上的数值为右眼瞳距,左眼镜片的十字线对准的测量卡上的数值为左眼瞳距。十字线对准测量卡上的0高度后,眼镜圈的内侧对准的高度数值为镜片的瞳高。

9.有些测量卡上没有瞳高线的测量,则可以用直尺测量左右眼的瞳高。

10.检验镜片是否加减反射膜。

三、注意事项

1.近用屈光度的测量比较困难,因为近用参考圈的位置不一定是近用屈光度的设计基准点,因此一般可以以远用屈光度和加光的刻度值作为参考。

2.有些焦度仪上带有渐进镜片的测量程序,并不一定符合

所有的渐进镜片的设计,因此还是以隐性小刻印作为基准,定

出其他的位置来测量,比较准确。

3.在棱镜参考点测量垂直棱镜时有些公司的镜片没有加减薄棱镜,此时主要比较左右眼镜片的垂直棱镜差异量

四、相关知识

1.目前,我国还没有渐进镜片的国家标准,因此对于远用

屈光度的误差,可以参照国际GB10810中的屈光度误差。但是

远用为平光的屈光度误差应该参照国际标准ISO8980中的屈光

度误差:±0.12D。

2.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的误差,应该根据商店的标准,比

如有些商店定为单眼±0.5mm。

3.在棱镜参考点测量的棱镜度值,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如有些公司为 Pv=2/3Add。例如加光为3D,即Add=3D,则垂直棱镜度Pv:2 /333=2△。

五、练习题

1.根据渐进镜片的基本设计,镜片上两个隐性小刻印之间

的距离通常为多少?

2.位于渐进镜片鼻侧和颗侧隐性小刻印下方的标记分别代

表什么?

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

一、学习目标

镜片是眼镜的主要光学参数汇集元件,镜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眼镜的质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有关镜片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二、工作程序

1.对焦度计各项性能了解,进行零位校正等。

2.对单光镜片顶焦度值的检测。

3.对镜片光学中心的检测。

4.对镜片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等的检测。

5.对规格尺寸的检测。

6.对双光及多焦镜片的检测。

7.根据GB10810-1996《眼镜镜片》中规定的要求,对被测镜片进行质量判定,

三、注意事项

标准GB10810-1996规定的测试条件为23±5°C(主要适用于各光学参数的测量)

(一)各光学参数的测定

都是在镜片的基准点上进行,如在标准中名词术语所解释的,除了有某些特别的指定,一般都是在光学中心处进行测定。

(二)单光及多焦点镜片远用区的顶焦度允差

多焦点镜片远用区的顶焦度的允差与单光镜片的顶焦度允差相同(同用GB10810-1996的表一)。

所使用的焦度计应符合JJG580(焦度计检定规程)即为经检定合格的

焦度计,可以是连续读数式,也可以是数字式的焦度计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对球镜不仅规定了球镜允差,还对它的屈光差异作出规定,即按照柱镜焦度为零值来考查。

如:一个-2.00D的球镜镜片,其球镜允差为0.12D,而其柱镜允差则为

0.09D。

(三)柱镜轴位方向的允差

对于单个毛边镜片,只有镜片本身规定了镜片的方向,才需要对柱镜的轴向进行测定,如多焦点镜片或含有棱镜或梯度染色等附有预定方位的镜片。在实际测量时,测定柱镜轴位最主要的是确定水平基准线。

1.对于子镜片为圆形的多焦点镜片,是以镜片标定的子镜片的位置为准(如子镜片的顶点或光学中心的上下及内移位置)。

2.对于非圆形的子镜片(如D形子镜片)是以子镜片的定位线(顶部水平线)作为水平基准线。

3.对于棱镜或其他镜片,是以镜片标定的棱镜基底方向或其它形式标定的方向为准(水平工作线)。

柱镜轴位方向的允差在GBl0810-1996《眼镜镜片》表2中列出,其按柱镜顶焦度值分为4档。

(四)多焦点子镜片顶焦度的允差及其测试方法

在测定子镜片顶焦度时,应先弄清以下三个点的定义及相互关系。1.近光(顶焦度测量)基准点N一般由生产者指定在该点测量镜片的近光;顶焦度(对于圆形子镜片,也可理解为该子镜片的光学中心),在该点测定近光顶焦度。

2.远光基准点B可以是前面曾提到的远用区设计基准点或远用区基准点(没有特别规定,则为光学中心)。

3.远光顶焦度测定点D该点距远光基准点B的位置与近光基准点N 距B点的距离相同,但方向相反,即与N点对应地位于B点两侧,在该点测定远光顶焦度。

其上三点对应关系可见图1-4-1。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镜片测量时,使含有子镜片的那个面(一般为前表面)朝向焦度计的支撑座,使近光基准点尽可能对中。对于圆形的子镜片,可以找到它的光学中心,使之对中即可。而对于那些子镜片小于半圆的,可能找不到它的光学中心,可根据标明的测量基准点位置,使之左右保证对中。测定时,若使用的是聚焦式焦度计时,应使标觇上的垂直分划线聚焦清晰,记下该镜片的近光顶焦度。接着就是按定义调整远光顶焦度测定点D的位置,将D点位于焦度计的支撑座上对中,与测定近光顶焦度一样,使标觇上的垂直分划线聚焦清晰,记下该远光顶焦度。

最后,将上述近光顶焦度与远光基准点的差值作为该子镜片的附加顶焦度。对于大于-6.00D的近视镜片,也可直接用后顶焦度测定方法,但生产者应注明其相应的测量和设计方法。

本标准对子镜片顶焦度允差分二档,即add小于等于4.00D的,其允差为0.12D,对大于4.00D的,其允差为0.18D。

(五)光学中心与棱镜度及棱镜基底取向允差

原国家标准对光学中心允差是以偏移量的毫米数来表达的,但光学中心的偏移最终的反应是棱镜效应,国际标准将其归于棱镜度一栏中,也是很有道理的,即将一般无设计棱镜度的镜片看成是标称棱镜度为

0.00△的镜片。

1.一般具有设计棱镜度的镜片,都应由生产者指明设计基准点的位置,我们可按标准要求在以设计基准点为中心的测量区域内测量其棱镜度。

测量区域对于单光镜片(即没有其他方位要求的镜片)是一半径为1mm的圆,对于多焦点镜片,测量区域为一上下各为0.5mm,左右各为lmm的矩形。

将测得的棱镜度与标称值的差值(棱镜度偏差)与GB10810-1996中的表4对照。

2.将标称棱镜度按其基向分为水平和垂直分量,再以工作水平线为准,将测得的棱镜度分解为水平和垂直分量,其分量的偏差若符合GB 10810-1996表4的规范,则该镜片棱镜基底取向合格,若超差则不合格。

具体的分解步骤为,设该棱镜为A△2θ,分解标称棱镜度:

水平分量Px=Acosθ

垂直分量Py=Asinθ

分解棱镜度也可按照上述三角解析法或在焦度计上直接按(x-y)键,将棱镜度按x-y分量分解,以其各分量与标称值的分量对照差异。

若同时具有散光和棱镜度的单光镜片,柱镜轴向与棱镜基底方向的角度偏差,还必须符合表2柱镜轴向允差数。

3.上述所称的棱镜度是一切棱镜效应的总合,应在所标定的棱镜设计基准点处测定。

4.对于无设计棱镜度的镜片,我们可在焦度计上对其定中,打印其光学中心点,再在座标图上(或用游标卡)找出光学中心与设计基准点(几何中心)之间的偏差。按照光学中心允差=1+0.25/F(mm)进行考核。式中1mm为测量半径,棱镜度允差为0.25△,F为顶焦度(D)

按照光学中心偏差c=l0P/F(mm)

可得光学中心允差[c]=1+2.5/F(mm)

同理,多焦镜片的光学中心允差为

水平方向[c水]:l+2.5/F水

垂直方向[c垂]:0.5+2.5/F垂

(六)色泽

标准上规定有色眼镜镜片配对不得有明显色差,一般用肉眼进行判别。

对于光致变色玻璃镜片,标准规定:其必须基色一致,变色后色泽一致,检测是在光照前和光照后分别进行目测判别。

(七)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

表面质量:主要是指表面研磨加工的质量,如霍光、螺旋形疵病及由于抛光不良造成的表面粗糙、桔皮或点状、条状痕迹及抛光后贮存不当造成的霉斑等。内在疵病:主要有材质内部的各种点状或条状杂夹物等。

标准规定:在基准点周围,直径30mm的区域内,不得有上述各种影响视力的疵病(对于子镜片,也是以子镜片的基准点为准,一般包括了全部子镜片)。

在φ30mm之外的区域,允许有些许微小的、分立的表面或内在疵病。检测时照明光源要有足够的亮度,一般可使用大于40W(400流明)的白炽灯或大于15W的荧光灯,背景为一不反光的黑背景,如吸光的黑绒布等,并有一可调的挡光板,主要是保证所测镜片被充分照明但又不使眼睛直接看到光源,使检测在一明视场、暗背景的条件下进行。检测时,镜片置于明视距离处,移动镜片,通过镜片的透射或反射,用肉眼观察镜片是否有疵病。

(八) 规格尺寸

规格尺寸的测量工具可为游标卡尺等。

标准中所列的标称尺寸(dn),是由生产者标明,也是我们检验对照项。有效尺寸(de),即为镜片实际所测得的尺寸,它的允差为dn -1≤de ≤dn+2

使用尺寸(du)即为最大光学使用区的尺寸,如我们以前所说扣除了崩边、崩面等以后的最大可用直径尺寸。

标准规定du ≥du -2mm

任务五、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

一、学习目标

学会对整副眼镜的棱镜度及其底向的检测方法。

二、工作程序

1.寻找具有标称值所明示的三棱镜度及底向的位置,并记录打点,与处方所明示的底向相比较是否一致。

2.测量左右两镜片三棱镜度的位置间的水平距及垂直距,并与配镜者的瞳距相比较。若相等,即该三棱镜度符合处方要求;若不相等,则可通过计算看偏差是否在允差范围之内或之外,前者符合要求,后者不符合要求。

3.将三棱镜度分解为水平和垂直向度的两个三棱镜度,然后再按工作程序2操作。

三、注意事项

空气质量检测实训论文

目录 一. 实验意义 (2) 二. 硬件系统设计 (4) 2.1系统整体结构 (4) 2.2 基础硬件模块介绍 (4) 2.2.1空气质量传感器模块 (4) 2.2.2 创新平台底板模块 (8) 2.2.3 51单片机核心模块 (9) 2.2.4 LED数码管模块 (10) 2.2.5 位独立按键模块(扩展模块) (13) 2.2.6 蜂鸣器模块(扩展模块) (14) 2.2.7 LCD1602液晶模块(扩展模块) (14) 三. 软件系统设计 (15) 3.1主程序 (15) 3.1.1主程序模块代码 (15) 3.1.2 程序流程图 (17) 3.1.3 主程序程序流程说明 (18) 3.3. 主要算法 (23) 3.3.1 帧数据的校验算法原理 (23) 3.4 主要函数 (24) 3.4.1 求和校验函数 (24) 3.4.2 串口初始化函数 (25) 3.4.3 串口中断函数 (25) 四. 调试分析 (27) 4.1 硬件组装和程序的下载调试 (27) 4.1.1硬件组装和连接 (27) 4.2 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7) 4.2.1 STC单片机程序下载失败原因分析 (27) 4.2.2 LED数码管显示模块问题分析 (28) 4.2.3程序下载好之后,不能立即正常显示原因分析 (28) 4.3 调试过程的注意事项 (28) 五. 心得体会 (29)

一. 实验意义 雾霾是我们经常讨论的热门话题,灰蒙蒙的天,能见度很低、空气中呛人的气味,相信大多数同学都遭受过这样的经历。 雾霾笼罩下的城市 现在已经知道,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是PM2.5,即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种能够直接进入肺泡的小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当前,人们已经像关注天气一样,关注着空气质量。大多数情况,我们都像查天气预报一样,通过监测站发布的数值,了解当前的PM2.5浓度。但实际上,PM2.5并不像温度一样均匀分布,你呼吸到的PM2.5浓度,可能与报道的数值相差甚远。 通过该项目使我们可以采用电子积木搭接一个简单的空气质量检测仪。既学习了知识,还能知道我们身边PM2.5的浓度,获得我们身边的真实数据。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食药监科〔2017〕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以下简称“食品快检”)方法使用管理,合理发挥食品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食品快检是指利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包括快检车、室、仪、箱等),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快检方法,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进行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的快速定性检测的行为。 二、食品快检主要适用于需要短时间内显示结果的禁限用农兽药、在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的禁用药物、非法添加物质、生物毒素等的定性检测,检测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对于预包装食品原则上以常规实验室检验为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活动保障等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快检方法进行抽查检测。监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快检方法使用要求规范操作,详细记录检测食品品种和名称、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姓名、检测结果以及所使用的快检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型号批号等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对所检食品的快检项目结果负责。 四、现场快检结果呈阳性的,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暂停销售相关产品,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防控风险。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对快检结果无异议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置;对快检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或应当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检方法。 五、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发布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相应快检方法等要求,通过盲样测试、平行送实验室检验等方式对正在使用和拟采购的快检产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不符合国家相应要求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者不得采购。 六、食品快检不能替代食品检验机构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不能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部署的食品抽样检验。 七、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对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快检方法开展评价,评价结果符合有关要求的,可用于所在省(区、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初步筛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年6月2日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要点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1.编制目的 本标准文件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建筑工程建造质量,统一质量标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检查标准作为现场施工作业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汉光谷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建的所有项目。 3.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本标准为现场施工必须执行的文本(与设计或其它文件有冲突时,按本文件执行),投标人投标时必须认真考虑,竣工结算时一律不再增加任何费用。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实行后,现场所有工序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结算; 4.基本规定 1、建筑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A、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就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B、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C、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B、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C、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D、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E、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F、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 G、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H、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I、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J、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改进的Saltzman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 空气质量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GB/T 15435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苯并[a]芘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甲醛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13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4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 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测定方法 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GB/T 18204.27 公共场所空气中臭氧测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室内空气质量参数 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类农药不是农药速测卡的常检农药种类? A、有机磷 B、有机氯 C、氨基甲酸酯 2、试剂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A、高温热源 B、潮湿 C、阳光照射 D、密封 E、以上都是 3、具有很好的漂白、抗氧化和防腐等作用,还能掩盖发霉的蜜栈半成品、银耳和虾仁等霉斑。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4、酱腌菜由于腌制、储存或加工不当,会含有高浓度的。 A、亚硝酸盐 B、硝酸盐 C、亚硫酸盐 5、甲醛检测时,以下食品应作为最重点的检测与监管对象? A、水发品、血制品 B、鲜香菇 C、干香菇 D、豆制品; 6、硫磺燃烧时可产生气体,可使食品表面颜色显得白亮,鲜艳,有漂白和保鲜食品作用。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7、以下样品浸泡液不需再处理就可直接用于检测? A、有明显可见色泽 B、混浊或有悬浮物; C、澄清透明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吊白块 9、食品加工添加吊白块是利用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增加食品弹性,亚硫酸盐有漂白食品的作用。 A、甲醛 B、二氧化硫 C、亚硫酸盐 10、以下食品用工业双氧水处理后,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干果类; B、干制水产; C、病死禽畜肉; D、牛奶 11、鱼丸、肉丸比较可能还有的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亚硝酸盐 12、国家标准肉肠的亚硝酸盐含量为≤ mg/kg。 A、30 B、70 C、10 D、50 13、食品检测采样时,根据样品作用可以分为试验样品、复验样品、。 A、原始样品 B、平均样品 C、保留样品 14、仪器快速检测西式火腿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98mg/kg时,适宜的处理方法为。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1. 编制目的 本标准文件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建筑工程建造质量,统一质量标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特制定本检查标准作为现场施工作业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贵州省在建的所有项目 3.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 本标准为现场施工必须执行的文本(与设计或其它文件有冲突时,按本文件执行),投标人投标时必须认真考虑,竣工结算时一律不再增加任何费用。 建筑工程质量检查标准实行后,现场所有工序必须有监理部和发包人工程师签字认可的验收合格文件,否则,视为不合格工程,不予以支付工程款,也不进入结算; 4. 基本规定 1、建筑工程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A、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就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 程(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B、各工序应按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 C、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工程(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 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B、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C、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D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E、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 F、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 G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H、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I、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臵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臵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 (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臵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 (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空气质量简易检测实验报告范文.doc

空气质量简易检测实验报告范文 铜鼎中学地处江南水乡,这里山清水秀,但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水土流失,整体环境恶化,这里的山不再有往日的郁郁葱葱,这里的水不再有往日的清澈见底,这里的天不再有往日的湛蓝清新。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具体实验。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乡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我乡以往空气质量状况。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以前我乡森林多,村边田头到处是高大的树木,不像现在山头只有矮小的灌木林,难见高大的树木,清风送爽,天空瓦蓝瓦蓝的,不像现在天空时时是灰朦朦的,难得一见天空的湛蓝。虽然铜鼎的空气质量状况比较好,但与以前相比,要差很多了。 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四个小组,带着空气采样机对我乡多个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在森林边、河水边、村落旁、闹市区、学校等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通过空气采样机得出的具体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带回了实验室进行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室内空气往往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严重,而我们人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空气

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大,所以,我们在进行了室外空气采样之后,又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带着空气采样机、甲醛检测仪、苯检测仪等仪器对教室、寝室的空气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并把实验时局带回了实验室进行了综合分析。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检测,我乡室外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来说较好,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达到了一级标准,但闹市区和村落的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污染指数5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我们生活学习的教室、寝室的空气质量,总体来说状况较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苯、甲苯等含量很低,有的甚至不含有,居住条件好,只是物理指标欠佳,新风量低于标准值,寝室相对湿度较大。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空气的清洁,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发动广大群众,广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森林覆盖率,是提高空气质量的的重要措施。 2、工业废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是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3、工业燃料、生活燃料尽量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在室内装修尽量使用无污染的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的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

情境一学习 眼镜质量检测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 任务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 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 任务五、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任务六、太阳镜的质量标准及测试方法 任务七、眼镜装配质量的要求和检查 任务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 任务九、配装眼镜的检测 任务十、眼镜架检测 任务十一、无框眼镜外观质量检查 任务十二、瞳距尺、瞳距仪的使用 任务十三、镀膜镜片的膜层质量要求

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 一、学习目标 了解顶焦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顶焦度计测量眼镜镜片顶焦度和轴位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顶焦度计结构和工作原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顶焦度计大致有三种:直视式顶焦度计、投影式顶焦度计及电脑焦度计。下面以直视式顶焦度计JDY-1型为例进行介绍。 图1-1-1为顶焦度计的光学系统图。 1,光源;2,滤色片;3,移动分划板;4,准直物镜;5,置片座;6,被测镜片;7,物镜;8,固定分划板;9,目镜 顶焦度计由准直系统和望远系统组成,如图1-1-1所示。光源1通过滤色镜2照明准直分划板3,准直分划板3可以前后移动,故又称移动分划板。望远系统分划板8是固定的。

在未放置被测眼镜情况下,移动分划板3位于准直系统物镜4的焦平面上,此时,通过望远系统目镜9,可以看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8上。这一位置即为顶焦度计的零位。 当在准直物镜前放置被测眼镜后,通过目镜9看到移动分划板像变得模糊,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移动分划板前后移动,直到移动分划板能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为止,移动分划板的移动量,即对应被测眼镜的顶焦度。 (二)测量前的准备 1.接通电源,灯泡亮。 2.调整望远系统目镜视度:转动目镜视度圈,能清晰看到望远系统固定分划板为止。 3.核对零位: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此时,顶焦度测量手轮的读数应为零。 如图1-1-2所示。 图1-1-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9-11-27T13:22:33.48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徐颖[导读] 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人们在进行食品的购买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包装当中的成分以及含量都不太了解,同时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对这种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就会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在生 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受到食品安全问题摘要: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人们在进行食品的购买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包装当中的成分以及含量都不太了解,同时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对这种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就会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建立以及完善这一种食品检测的方法。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这一种快速食品检测的方法,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国内的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当前的食品检测技术当中存在有许多问题,因此要想,提高食品的检测过程,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加强,本篇文章当中就对这样检测技术应用的提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0 引言 食品安全是当前人民健康以及构建一种良好的和谐型社会的重大问题,随着近些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食品添加剂滥用等问题,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这种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是进行科学监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对于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执法的科学依据之一。在以往的一些监督过程当中,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比较高,但是检测方法比较复杂,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都比较多,就没有办法迅速的对食品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也不适合进行大量样品的检测,因此就需要推动,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1 食品快速检测概述 当前没有对食品快速安全的检测进行定义,通常都认为的是使用较短的时间来进行准确的检测。这一种检测基础首先是,能够缩短安全检测的时间,并且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比较简便,在这样的意义之上,检测的技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进行检测的实验比较简单,样品通过一些简单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测试。其次,是对技术操作的人员要求比较低,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也能够进行检测。并且这种样品在进行检测过程当中能够迅速的检测出结果。最后一点则是,使用的成本比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大量的检测过程当中,可以减少时间的成本以及金额的耗费。按照一些检测的时间与应用场合的不同,这种检测的方法也可以分为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实验室快速地检测,在实验室当中的检测,主要指的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当中将样品进行检测并化验出最后的结果。现场的快速检测就是在30分钟就可以出具一种检验的报告。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2.1 国外应用现状 在韩国和美国的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快速研究方法的研究。比如说在对疯牛病的污染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就使用了快速检测的方法。并且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还使用了速测卡等检测的方法。国外在对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将重点放在控制食品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在发达国家由于一些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比较强,并且国家的法律执行力度也很大,在快速检测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并不凸显,仅仅只是从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来说,每个国家按照他们不同的国情以及不同的关注焦点来进行检测。实验室当中快速筛选以及检验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当中,重视程度比较高,一般使用的就是进出口检验分析。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他们在食品生产的规模化方面程度比较高,因此对于生产当中的仪器和控制的技术,有特别的要求。 2.2 国内应用现状 国内对于快速检测方法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提高,在2006年的时候,主要对于食品出口的企业进行检测,在此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当前食品快速检测的装备已经应用在一些食药监的系统当中,不仅仅,是应用在各个节日期间的安全管理当中,还可以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的快速检测过程当中,这样能够对餐饮食品的安全进行日常的检测与监控。 3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 通过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在一些农药残留以及兽药残留的检验当中,有着较大的检验成果,在这些方面的检测技术以及方法都有着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国家还建立了一种重大科技专项,这一种专项的建立也进一步的使得我国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了5年的不懈努力之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在检验的方法以及相关检验技术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成功。而在检验的设备方面,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了一批,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检验设备。 4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建议 从20世纪开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就开始发展到如今,研究出了一种便携式的检测仪器,并且从一些简单的项目检测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个项目的检测,从早期的食物中毒的处理到今天,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与预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革。当前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具有相同的操作简单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的优点,但是由于许多的检测方法,再进行样品的处理以及操作规范性方面,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就需要最后的研究过程当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当前仅仅只是能够通过快速筛选,并不能作为最终食品安全诊断的依据。当前的食品快速检测当中,仪器设备检测的灵敏度逐渐提高对其中的残留物分析水平也开始提高,第二点则是,检测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第三点则是,对于快速检测的技术选择性开始增多,第四点则是,检测的仪器开始不断的发展,不再是之前的大型检测仪器,而是可以设计出一些便携的检测仪器。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许多的单位对于这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应该加强这种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综上所述,当前在市场当中最常用的,快速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些食品添加剂以及污染物方面进行检测,基本上可以满足对于日常的食品的安全检测。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快速检测技术使用的主要问题,就是体现在使用的成本以及准确性和简便性的方面。并且,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的进行配合,拓展市场当中的安全监管的范围完善,在流通过程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体系,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的发展,使得快速检测的技术能够应用在食品检测过程当中的各个方面。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2012年最新工程质量检测标准、规范目录汇编及下载 标准号:标准名称:实施日期 GB 50618-20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GB 50003-201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自2012年8月1日起实施 JGJ 253-2011 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GB 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T 50668-2011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CJJ 11-20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JGJ/T 14-2011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 13544-2011 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 26541-201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 26537-2011 钢纤维混凝土检查井盖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 26538-2011 烧结保温砖和保温砌块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 26540-2011 外墙外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模塑聚苯乙烯板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JGJ 95-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 26540-2011 外墙外保温系统用钢丝网架模塑聚苯乙烯板自2012年4月1日起实施 GB/T 10299-2011 保温材料憎水性试验方法自2012年3月1日实施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 GB/T 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自2012年3月1日实施 GB/T 50129-2011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自2012年3月1日实施 GB/T 14685-2011 建设用碎石、卵石自2012年2月1日实施 GB/T 14684-2011 建设用砂自2012年2月1日实施GB/T 26542-2011 陶瓷砖防滑性试验方法自2012年2月1日实施 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GB/T 50538-2010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GB/T 26526-2011 热塑性弹性体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GB/T 26518-2011 高分子增强复合防水片材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240-2011 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241-2011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 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239-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 227-2011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 6-2011 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 237-2011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235-2011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JGJ/T 238-2011 混凝土基层喷浆处理技术规程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一、室内空气应无毒、无害、无明显异味、臭味。 二、空气质量标准见表其中: 室内空气的质量参数(indoor air quality parameter) 指室内空气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dimeters of less,PM10) 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的颗粒物。 总挥发性有机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TVOC):利用Tenax Gc或(Tenax TA)采样,非极性色普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乙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物。 标准状态(normal state):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时的干物质状态。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1、新风量要求≥标准值,除温度、相对湿度外的其他参数要求≤标准值 2、行动水平即达到此水平建议采取干预行动以降低室内氡浓度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2001(2006) 1.01为了预防和控制民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产生的室内环境污染, 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利益,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不适 用于工业建筑工程、仓储性建筑工程、构筑物和有特殊净化卫生要求的房 间。 1.03本规范控制的室内环境污染物有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 机物(TVOC)。 1.04民用建筑工程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划分为以下两类: ①Ⅰ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民用 建筑工程; ②Ⅱ类民用建筑工程:办公楼、商店、旅馆、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 馆、展览馆、体育馆、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民用建筑工程。 1.05民用建筑工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必须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1.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应抽检有代表性的房间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抽检数量不得少于 5%,并不得少于3间。 2、当房间内有2个及2个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3、民用建筑工程验收时,环境污染物浓度现场检测点应距内墙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 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游离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浓度检测时,对采用集中 空调的民用建筑工程,应在空调正常运转的条件下进行;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状态下进行。放射性氡浓度检测时应在对外门窗关闭24小 时后进行。 5、室内环境质量验收不合格的民用建筑工程,严禁投入使用。

城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修编说明 一、目的 为规范我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管理,统一质量控制内容及检验批表式,适应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总结地铁1号线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借鉴地铁2、3号线工程质量检验批形式,现对《城市地铁工程质量检验标准》(DB29-54-2003)(以下简称《地标》)中地下土建部分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分项工程检验项目等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更好指导地铁工程质量检验管理的有序开展。 二、内容 (一)工程划分 为有效实施质量管理和工程竣工验收,根据地铁2、3号线工程初步设计所含的工程类型、设计依据的标准、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实际,参照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对《地标》中第3.2.2条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1、单位(子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在《地标》工程划分原则的基础上,以每一标段或由一个承包单位施工完成的一个完整构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为便于工程检验和验收管理,增加了“子单位工程”。 如:地铁每个车站或两站之间的区间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其划分原则没有变,但地下结构部分按其功能和部位的不同,将左右线、出入口通道、风道和风井、盾构工作井、联络通道和泵房、折返线等分别划分为若干个“子单位工程”。地上部分按其工程种类的不同,将路基、桥梁、涵

洞、道路、建筑物、站房等分别划为“子单位工程”。 对两站之间的区间,可按不同的施工方法确定单位工程。如:地铁由地下过渡到地上的区间,其施工方法由盾构法或暗挖法改变为明挖法,此区间划分为两个单位工程,并在单位工程名称后面加后缀说明,即××站~××站—地下部分,××站~××站区间—过渡段部分。 2、分部(子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依据单位工程中的完整部位或功能相对独立的部分来划分。一个分部工程应类型相同、材料相同或施工方法相同,不同时可划分为若干个“子分部工程”。如:基础分部工程中既有明挖基础又有钻孔桩基础,可分为两个“子分部工程”。 3、分项工程 分项工程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来划分。明挖、暗挖及盾构三种工法施工中,在《地标》24个分项工程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删改,现为59个分项工程。 4、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反映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是施工质量检验的基本单元,是由一定数量样本组成的检验体,一个检验批的施工条件、所用材料及其质量要求应基本相同。如:地下车站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划分顺线路方向分割多个幅;主体结构施工单位分几个施工段。在施工质量检验时,可将每一幅或每施工段为一个检验批。 本次修编范围的工程划分见工程划分框图和分项工程划分目录及单位(子单位)、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检验批应根据工程具体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文书特制)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摘要:以嘉应大学的空气质量状况为研究对象,在欲监测环境内进行布点和采样;对校园空气中SO2和NOx进行连续检测和分析,采用了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测量吸光 度,测定SO 2、NO x 的日均浓度,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以此来判定校园空气 污染指数及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汽车尾气排放是校园的一大主要污染源,车辆的行驶也是校园噪声的主要来源,校园的总体空气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 关键词:SO 2 、NOx、校区空气污染指数(API) 1 引言 校园是大学生在在校内学习和活动的外界环境,校园作为一个特定外在环境,其人口密集程度大,所处环境状况复杂,其环境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心健康,更是威胁到这一代人日后的成长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院校的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校园环境状况日益恶劣。 而当前关于环境质量监测方面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天气质量及城市概况交通的空气品质问题分析,关于校园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校园环境进行即使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可掌握校园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展开校园空气污染的预测工作,评价校园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弄清污染源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对控制校园区域污染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次试验,也掌握测定空气中SO2、NOx和TSP的采样和监测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理论分析 2.1.1 空气中SO 2 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SO 2 常用方法有四氯汞盐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甲醛吸收一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紫外荧光法等。本实验采用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按照所用的盐酸副玫瑰苯胺使用液含磷酸多少,

QBSD-BZ-009-2018-1配装眼镜质量验收标准

配装眼镜质量验收标准

发布:2018年*月*日实施:2018年*月*日

1 目的 为保障定配眼镜及老视成镜的检验有据可依同时保证消费者使用符合要求,特制订本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定配眼镜及老视成镜的检验判定。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3511.1 《配装眼镜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 GB 13511.2 《配装眼镜第2部分:渐变焦》 GB/T 14214 《眼镜架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0810.1 《眼镜镜片第1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 GB 10810.2 《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 GB 10810.3 《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 《验配眼镜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Q/BSD-BZ-001-2018-1《镜架质量验收标准》 QBSD-BZ-002-2018-1 《镜片质量验收标准》 《供应商选择、评估管理制度》 《供应商日常管理制度》 《仓储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4 术语及定义 检验批:由同一供应商、同一次到货的相同款式(型号)、色号的太阳镜定义为一个检验批; 配装眼镜:可以从生产商、销售商或市场上得到并直接使用的,已完成配装的各类带有顶焦度(或平光)的框架眼镜; 定配眼镜:根据验光处方或特定要求定制的框架眼镜; 老视成镜:有生产单位批量生产的用于近用的装成眼镜;其顶焦度范围规定为:+1.00D~+5.00D; 瞳距(PD):双眼两瞳孔几何中心的距离;

检验频次:对每到货检验批所抽样品的检验数量要求;其中“AQL”指对按照抽样方案所抽样品实施全检;“全检”指对每幅出厂到门店前或出店交付给顾客前针对指定项目对所有眼镜进行全部检验; 5 分类 配装眼镜包括定配眼镜和老视成镜; 6 检验标准 6.1 镜架要求 执行Q/BSD-BZ-001-2018-1《镜架质量验收标准》,若标准版本变更,以最新版本为准; 6.2 镜片要求 6.2.2 光学性能 (2)光透射性能 (3)定配眼镜两镜片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