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0)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p129

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

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

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4、雪线 p242

答: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但零平衡的绝对值却可以各不相同。要在降雪量很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就必须有较低的负温以减小消融和蒸发。而当降雪来量很大时,雪线年平均气温就必须比较高,才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保持平衡。】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

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在冰川上雪线有叫粒雪线。夏季冰川上隔年粒雪的下限,称为粒雪线。

5、自然综合体无p459 百度

答:在地球表层由彼此密切联系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有规律地组合而成的统一整体。包括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各级单位。又称自然地域综合体。自然综合体是由低级单位逐级合并,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也逐级扩大。

6、生物指示作用无p385

7、河槽集流 p211

8、波浪 p186

二、简述题(10×4=40)

1、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2、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和分布。

3、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20×2=40)

1、请叙述一下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目前我国正在实施中西部开发战略,请就西部地区(陕甘青宁新)和西南地区(云贵川渝)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自然环境条件来论述一下在区域开发(以农业为主)中的有利和不利自然因素,即人地关系突出矛盾在哪里。

(2001)

一、解释下列名词及概念(3×10=30)

1、气团和锋

2、哈德莱环流与沃克环流

3、河流、水系和流域

4、崩塌与滑坡

5、准平原与山麓面

6、生物的适应与指示作用

7、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

8、地域分异规律

9、风化作用与风化壳

10、土壤与土地

二、简述(10×4=40)

1、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因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气候的形成?

4、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15×2=30)

1、以我国为例,试述土壤的成土因素与主要成土过程。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2)

一、名词解释(3×10=30)

1、地壳

2、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

3、生态系统

4、河流阶地

5、对流层

6、潮汐

7、坡立谷

8、土地评价

9、钙化过程

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10×4=40)

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关系如何?

三、论述题(30)

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

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

(2003)

一、名词解释(4×10=40)

1、风化作用

2、土壤肥力

3、岩溶作用

4、地质构造

5、季风

6、水循环

7、自然区划

8、植物群落

9、锋面

10、自然环境

二、简述(15×4=60)

1、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与作用。

2、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3、河川径流的形成与变化。

4、森林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25×2=50)

1、试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

2、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2004)

一、名词解释(3×10=30)

1、沉积岩

2、季风

3、冰斗

4、滑坡

5、潮汐

6、土壤诊断层

7、富铝化过程

8、太阳高度角

9、植物群落

10、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15×4=60)

1、简要分析地貌成因。

2、举例分析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3、比较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与差异。

4、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对现代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三、论述题(30×2=60)

1、对比分析欧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异。

(2005)

一、名词解释(3×10=30)

1、地域分异规律

2、生物多样性

3、气压

4、土壤胶体

5、冰碛物

6、岩相

7、黄壤

8、潜水

9、断裂

10、洋流

二、简述题(15×4=60)

1、简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2、简述地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3、简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带和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

4、全球划分为哪几大板块?简述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30×2=60)

1、对重庆与昆明两地的下述气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两地气候上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图略)

2、试述我国地貌外营力的区域分异,及在它的影响下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

(2006)

一、名词解释(5×8=40)

1、顶级群落

2、基座阶地

3、径流系数

4、气团与锋

5、丹霞地貌

6、土地

7、温室效应

8、雪线

二、简答题(15×4=60)

1、简述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特征。

2、简述岩溶地貌发育过程及岩溶地貌的地域分异。

3、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三、论述题(25×2=50)

1、什么叫自然区划?分析说明如何进行自然区划。

2、根据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试述GIS在自然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007)

一、名词解释(3×10=30)

1、冻融作用

2、生物多样性

3、副热带高压

4、流域

5、洪积扇

6、大洋水团

7、沉积岩

8、灰化过程

9、演替

10、自然环境

二、简答题(15×3=45)

1、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3、举例分析侵蚀基准面变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三、论述题(25×3=75)

1、山地系统退化及其成因与恢复重建对策。

2、分析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在其控制和影响下我国气候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3、试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08)

一、名词解释(4×10=40)

1、气团和锋

2、河流、水系和流域

3、风化作用

4、天气与气候

5、潮汐与波浪

6、滑坡与泥石流

7、准平面与山麓面

8、土壤与土地

9、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10、地域分异规律

二、简要分析并回答(10×8=80)

1、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有哪些?如何影响?

3、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4、地貌的形成因素有哪些?

5、地表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各有哪些?

6、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7、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哪些?

8、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三、论述题(15×2=30)

1、以我国为例,从北到南共包括哪些气候带和相应的土壤带和植被带是什么?

2、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情况,试分析论述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009)

一、名词解释(2×10=20)

1、地域分异规律

2、生物多样性

3、洋流

4、喀斯特地貌

5、季风环流

6、阶地

7、山麓剥蚀面(准平面)

8、气旋

9、土壤

10、食物链

二、简答(6×10=60)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储存条件各分为哪几类?

4、什么是地震?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在什么地方?

5、风化壳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6、理想状态下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7、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8、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要加以说明。

9、从雨滴到降雨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主要的降雨类型有哪些?

10、论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论述(15×3=45)

1、南水北调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要工程,请分析实施这一工程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关系。

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表现在哪几方面?

3、请说明绿色植物在综合防止大气污染中的作用有哪些?

四、分析(25)

试以我国为例,分别讨论气候影响因素对区域气候形成的作用。

(2010)

一、名词解释(6分/题共60分)

1.大陆岛

2.地域分异

3.气温垂直递减率

4.南方涛动

5.波浪

6.径流模数

7.滑坡

8.河流袭夺

9.沉积建造

10.生物群落

二、简答题(10分/题共40分)

1.简要论述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2.简述气候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发育的

3.简述喀斯特地貌的地带性特征

4.简述风化类型及其机理

三、论述题(25分/题共50分)

1.试述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与圈层间的相互关系

2.试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地理学背景与意义

(2011)

一、名词解释(10*5)

1.温室效应

2.准静止锋

3.河口三角洲

4.雾凇

5.侵蚀基准面

6.准平原

7.自然区划

8.径流量

9.脱硅富铝化作用

10.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5*10)

1、影响岩溶地区碳酸盐沉积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对西南地区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3、简答河流泥沙运移的主要类型?

4、试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哪些方式和措施?

三、论述题.(25*2)

1.试述当前全球气候异常的表现及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试述我国新能源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前景

2013自然真题

一.名词解释

1. 地球公转

2. 生物的适应性

3. 亚热带湿润气候

4. 土壤质地

5. 沼泽

二.简答题

1. 河谷的发育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3. 地下喀斯特的发育及其类型

4. 简述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差异

5.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三.论述题

1.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我国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的现实依据以及对策

2. 结合材料分析河流的特征

2014自然地理学

一5*10=50

1沉积岩2流域3群落季相4泥石流5南方涛动6边缘海7大气散射8趋同适应9土壤有机质10喀斯特漏斗

二5*10=50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3海洋是如何调节地理环境中热量和水分的

4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5河谷发育阶段和过程

三25*2=50

1从自然地理要素试述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原因和对策

2自然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可能贡献

2015西南大学625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0×5=50)

等温线;信风带;降水量;海水盐度;水位;化学风化;山麓面;土壤垂直带谱;生态因子;温带草原

二、简答(5×10=50)

1.简述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产生。

2.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3.简述不同岩性的碳酸盐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4.简述沼泽的水文特征。

5.简述气候系统的主要组成和特性。

三、论述(2×25=50)

1.论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自然地理学的可能贡献。

2.论述自然地理学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Water is the process of natural process, involving global water evaporation, atmospheric moisture transmissio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water storage storage.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nd runoff is the hydrologic cycle the three major link, this three constitutions of water cycle way determines the global water balance, also decides, an area of the water resources. Water evap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Produced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to the air and over atmospheric activities and sports.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mainly comes from the ocean, part of that is from the mainland surface evaporation. Water vapor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cycle is evaporation - condensation - precipitation and the cyclical of evaporation process. Ocean water vapor above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land above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precipitation, called external precipitation, Direct condensation of water over the mainland, says its steam rainfall precipitation

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蒸发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散发。大气层中水汽的循环是蒸发-凝结-降水-蒸发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海洋上空的水汽可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称为外来水汽降水;大陆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结降水,称内部水汽降水。

2017年自然地理站提

一、名词解释6x5

潜热输送

罗斯贝波

水量平衡

风化壳

营养级

二、简答6x10

1.河流纵剖面特征和河流发育程度的关系

2.亚热带夏干气候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3.结合下表格式分析地形对秦岭南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影响

相对高差 1月垂直递减率 7月垂直递减率

秦岭南坡 879 0.61 0.53

秦岭北区 1791 0.31 0.51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貌

5.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6.影响大气逆温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三,论述:3x20

1.从地表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西南地区发展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3.描述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16年西南大学初试《自然地理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土壤肥力 2. 净初级生产力 3. 河漫滩 4.气温垂直递减率 5.哈德莱环流 6.水量平衡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越赤道辐合带成因及其气候学意义。

2.简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演化的基本过程。

3.简述雾的形成原因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4.简述东北平原沼泽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

6.简述干旱地区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严禁移植大树进城”,请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该建议的意义。

2.我国提出最严格的的水保护和防治条例,请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论述执行最严格的水保护制度的原因。

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步骤,西南石漠化区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试分析其形成自然原因,并提出科学脱贫的建议措施。

Water is the process of natural process, involving global water evaporation, atmospheric moisture transmissio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various forms of water storage storage.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nd runoff is the hydrologic cycle the three major link, this three constitutions of water cycle way determines the global water balance, also decides, an area of the water resources. Water evap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of. Produced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to the air and over atmospheric activities and sports.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mainly comes

from the ocean, part of that is from the mainland surface evaporation. Water vapor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cycle is evaporation - condensation - precipitation and the cyclical of evaporation process. Ocean water vapor above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land above water vapor condensation precipitation, called external precipitation, Direct condensation of water over the mainland, says its steam rainfall precipitation

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量。蒸发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由蒸发产生的水汽进入大气并随大气活动而运动。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一部分还来自大陆表面的蒸散发。大气层中水汽的循环是蒸发-凝结-降水-蒸发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海洋上空的水汽可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降水,称为外来水汽降水;大陆上空的水汽直接凝结降水,称内部水汽降水。

2017年自然地理站提

一、名词解释6x5

潜热输送

罗斯贝波

水量平衡

风化壳

营养级

二、简答6x10

1.河流纵剖面特征和河流发育程度的关系

2.亚热带夏干气候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3.结合下表格式分析地形对秦岭南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影响

相对高差1月垂直递减率7月垂直递减率

秦岭南坡879 0.61 0.53

秦岭北区1791 0.31 0.51

4.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貌

5.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和作用

6.影响大气逆温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三,论述:3x20

1.从地表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根据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西南地区发展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3.描述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2016年西南大学初试《自然地理学》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土壤肥力 2. 净初级生产力 3. 河漫滩 4.气温垂直递减率 5.哈德莱环流 6.水量平衡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越赤道辐合带成因及其气候学意义。 2.简述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演化的基本过程。 3.简述雾的形成原因和其对环境的影响。 4.简述东北平原沼泽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组成及其特点。 6.简述干旱地区土壤形成的主要过程。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严禁移植大树进城”,请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述该建议的意义。

2.我国提出最严格的的水保护和防治条例,请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论述执行最严格的水保护制度的原因。

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精准扶贫”政策,“精准扶贫”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步骤,西南石漠化区域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试分析其形成自然原因,并提出科学脱贫的建议措施。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 新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地球上淡水的总量占所有水资源的()。
1.0 分
? A、
9.931%
? B、
4.458%
? C、
2.762%
? D、
1.336%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地壳最后的地区是哪儿?
1.0 分

? A、
平原
? B、
盆地
? C、
高原
? D、
海洋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地球表层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自于地球的什么系统?
1.0 分
? A、
地热系统
? B、

地表系统
? C、
生物系统
? D、
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以下不是冰缘地貌的是:
1.0 分
? A、
石河
? B、
冰丘
? C、
冰山
? D、

石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大气上升运动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1.0 分
? A、
热力对流
? B、
动力抬升
? C、
大气波动
? D、
蒸发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海陆分布的变化会通过以下哪种变化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
1.0 分

自然地理学期末总结(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第一节地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一、水循环 1 、概念: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蒸发、 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 、类型:(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和规模划分)(1)大循环:海陆间循环(2) 小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 3 、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依次所需要的时间。 4 、效应:(1)地球圈层构造(2)全球气候(3)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4)生 态平衡(5)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水文现象以及水文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海洋起源与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二、水量平衡 1 、概念: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 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2 、方程及意义:(1)全球:海上降水量+陆上降水量=海上蒸发量+陆上蒸发量 (2)海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海上蒸发量(3)陆上降水量-入海径流量=陆上蒸发量人为地大规模减少入海径流量,可能破坏淡水平衡。地表径流量入海是全球水量平衡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淡水资源的浪费。 三、海与洋 1 、洋与海的概念区分:(1)洋: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称为世界大洋(2) 海:大洋的边缘因为接近或伸入陆地而或多或少与大洋主体相分离的部分成为海。 2 、海的类型:内海(地中海)、边缘海、外海、岛间海。 四、海水的化学成分 1 、盐度: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质量之比。 2 、氯度:每千克海水中所含氯的克数。 3 、影响盐度的因素:大洋盐度一般在33~37之间,因受降水、蒸发和入海径流 的影响而发生区域变化。盐度=0.03+1.805*氯度 五、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1 、颜色:决定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和反射状况。海水对蓝光吸收少,海水中质 点对蓝光散射强烈。 2 、透明度:近海岸低,大洋腹地高。

王建版《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及答案(共5套)

《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回归线 2、分水岭 3、石环 4、山谷风 5、副热带 6、食物网 7、气旋、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 9、冻融作用10、气压梯度力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40分) 1、试述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生物学、水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 2、简述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试述行星风带的成因机制。 4、试述地球表面干湿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并说明其成因。 5、画图并简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路径。 6、简要说明碳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循环。 7、简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8、简述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土壤发育的影响 三、分析题(每题8分,共计24分) 1、试分析地球的大小、形状、运动及日地距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 2、假如太平洋消失,亚洲的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四、计算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全球的海洋年蒸发量为42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380立方千米;全球大陆年蒸发量为70立方千米,年降水量为110立方千米。如果不考虑土壤湿度的变化,试计算全球年入海径流量,并写出陆地水量平衡、海洋水量平衡和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式。 2、在某一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兔子和狼两种动物,构成了灌丛草地——兔子——狼这样一个生物链。假设这一灌丛草原的净初级生产量为每年210000千克,每只狼每年至少要吃350千克肉,并且狼只以兔子为食。按照林德曼百分之十定律,这一灌丛草原系统最多能养活多少只狼? 卷1套答案要点 名词解释 1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2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 3、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7、气旋、反气旋: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8、土壤腐殖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9、冻融作用: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蔡运龙,伍光合主编)期末考试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1)地理研究对象 地理研究对象——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2)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 (三)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对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结构性和功能性,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建立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的等级体系,以及对其动态、发展历史、未来变化的预测,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三、综合自然地理的任务 ?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本质联系和作用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阐明他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预测他的继承趋势?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划不同层次的自然综合体?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 ?协调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探索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综合自然地理的形成和发展(1)综合自然地理的基础(1)积累古代地理知识 从古代到18世纪的重大地理发现,地理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即收集和积累资料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古代地理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过程。 原始社会——所有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都被误认为是神圣的行为,并被

神秘的色彩所覆盖。这一时期被称为地理思想的朦胧阶段。 奴隶社会——地理得到了显著发展,地理应运而生。地理学家中最杰出的三位代表:厄拉多塞、斯特拉波和托勒密。 厄拉多塞(古希腊)——地理之父的代表:“地理”讨论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将地球表面分成五个区域,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三个主要区域,并绘制了世界时间地图——代表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解释了尼罗河泛滥的原因,这是由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夏季雨量充沛 托勒密(古罗马) 地理分为地理和地理。地理学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反映了最基本的东西,使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地球的全貌。大地测量学详细地描述了各个国家,并且只向我们提供了一张图片。他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详细、影响最深远的轮廓地图——“托勒密” 封建社会——地理停滞不前,通过旅行、宗教和战争扩大了它的地理视野。马可·波罗游记2。地理发现 “三大事件”——东南航线的开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南航线的开通——极大地刺激了地理学的发展,为综合自然地理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古代地理的特点。1.地理处于收集和积累数据的时期。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3.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是纯粹描述地理现象。4.古代地理学有两个基本流派,即“杂学派”和“普遍学派”( 2)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1.地理学“博杂派”转折时期自然地理学的诞生——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1的期末复习题

1.地理环境。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2.河流侵蚀基准面。 河流下切到接近某一水平面以后,逐渐失去侵蚀能力,不能侵蚀到该面以下,这种水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又可分为终极侵蚀基准面和局部(地方)侵蚀基准面。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最低基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 3.雪线。 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4.地貌灾害。 在地貌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地貌恶化,以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灾害性的破坏。 5.荒漠。 是指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植物稀少及岩石裸露或沙砾覆盖地面的自然地理景观。 荒漠如按地貌特征及地面组成物质来分,可分为岩漠(石质荒漠)、砾漠(砾质荒漠)、沙漠(沙质荒漠)和泥漠(泥质荒漠)等四类。 6.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7.地震系列。 地震有孕育、发生和衰减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在同一地质构造带上,而且具有成因联系上的一系列地震。包括: a.主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能量最大的一次地震。 b.前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c.余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8.地质作用。 促使组成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表面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9.喀斯特作用。 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破坏与改造的作用。即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冲蚀、堆积,以及重力崩塌的总称。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 10.水土流失。 当流水对土壤、风化壳或碎屑堆积物的侵蚀量(值)超过允许侵蚀量(值)时,称为水土流失。 11.地壳运动。 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机械运动。 根据构造运动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两类: 古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前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发生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包括人类文明时期的构造运动 12.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活动的遗迹。 形成条件: ①必须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体,如骨骼、鳞片、贝壳、木质纤维等; ②生物死亡后要迅速被掩埋,遗体被掩埋得越快,和空气隔绝越快,就越有利于保存成化石; ③埋藏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长时间的炭化作用,或与CaCO3,Si O3等物质进行交换、充填等作用,才能变成化石。 13.融冻作用及其类型。 冻土地区地温低,而且发生周期性的正负变化,冻土层中的水分也相应地出现相变和迁移,从而引起岩石的破坏、碎屑物的分选、堆积层的变形、冻胀、融陷、流变等一系列变化过程,总的称为融冻作用。作用方式有融冻风化、融冻泥流和融冻扰动等。 (1)融冻风化 冻土层中的大小裂隙常被水填充,当夜间及冬季地温降至O℃以下时,水分冻结,形成冰脉,由于冰脉体积膨胀而向两侧围岩(土)挤压,使裂隙扩张。白天或夏季冰体融解,融水进一步向下深人,然后又再度结冰。这样经过反复冻融之后裂隙不断扩大,岩(土)体也受压破坏。这种因冰脉冻融而使岩(土)破坏的作用,称为融冻风化作用。 (2)融冻扰动 发生在活动层内,每年冬季冻结由地面向下进行时,以下尚未冻结而含水的融土,在上部季节冻土及下部永冻层的挟逼下,发生塑性变形,造成各种褶曲,称为融冻扰动。 (3)融冻泥流 发生在冻土的斜坡上,夏季活动层融化时,土中的水分因下部永冻层的存在而不能下渗,造成该土层饱含水分,甚至稀释成泥浆状,在此过度湿润的情况下,土体便沿斜坡向下蠕移,成为融冻泥流。 泥流速度很慢,每年3-4cm,至多也不过30—50cm。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

历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02~11) 2002年自然地理学 一. 简答题(54) 1. 简述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6) 2. 简述李四光地质学包括哪几种构造体系?(6) 3. 大气降温过程有哪几种途径?(8) 4. 简述大气经向三圈环流中的信风环流圈(Hadley 环流圈)的形成过程(6)。 5. 拉梅奇(Ramage,1971)所绘制的全球季风分布图,其判别季风的主要依据是什么?(8) 6. 太阳天文辐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6) 7. 简述地球上水循环的“海陆循环”过程。(6) 8.简析绿色植物对美化环境有哪些主要作用?(8) 二.论述题(46) 1. 试论述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基本特点。(15) 2. 简析我国土地沙化的基本情况,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特别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13) 3. 试分析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分(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功能。(18) 2002年中国自然地理 一. 简答题(67) 1. 中国的气候特征。9) 2. 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9) 3. 中国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变化。6) 4. 我国水系内外流域的分界线。9) 5. 我国生物海岸的类型及分布。4) 6. 四川盆地的地貌分区。9) 7. 云贵高原的区域特征。8) 8. 秦岭--淮河以北温带土壤的干湿带性分布规律。9) 二. 论述题(33) 1. 第四纪以来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18) 2. 西北地区区域开发与整治的主要方向 2003年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82) 1.地球表面有那些特征?(9分) 2.什么叫三圈环流?它是怎样形成?(12) 3.简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12)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怎样流动的?(12) 5.马克耶夫亚欧大陆理想自然带分布有哪些基本特点?(10) 6.自然区划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自上而下的方法?(15) 7.什么叫自然综合体?(6) 8.什么叫生物多样性?(6) 二.论述题(68分)

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1)

绪论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 (一)在六大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基础上形成四大物质圈层(对流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内部分异复杂,具有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特有物质和现象(土壤层、沉积岩、各种地貌) (三)通过四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地质循环)进行能量转化、物质交流和信息传输 (四)固,气和液三相物质并存 (五)从地球内部和外层输入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辐射、地热、重力) (六)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干扰和控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大多已成为人类聚居场所。 第一章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质作用类型(理解);地壳的结构和类型、三大类岩石的 成因、特征和联系(掌握) 1.地壳的结构: 1)以康拉德面(距地表约10km) ,分硅铝层和硅镁层 2)上层为硅铝层,以O、Si、Al为主,又称花岗岩层,大陆上厚约10—40km 3)下层为硅镁层,以O、Si、Al为主,但Mg、Fe、Ca相应增多,称玄武岩层,大陆平 原厚可达30km 2.地壳类型: 1)大陆型地壳(简称陆壳)平均厚度约33km,近海薄内陆厚,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 2)大洋型地壳(简称洋壳)平均厚度仅7.3km,最薄处仅5km,仅由硅镁层组成(缺少 硅铝层) 3.岩浆岩: 岩浆岩:地下深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形成的岩石。 4.沉积岩 1)定义:地表或近地表先成岩石遭受风化剥蚀及生物和火山作用的产物在原地或经外力 搬运沉积后,经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石 2)主要特征: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具有生物化石 3)成岩途径:a.压固;b.胶结;c.重结晶;d.新矿物生长 4)构造:层理构造:沉积物成分、颜色、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示 的成层特征; 层面构造: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如雨痕、波痕等。 5.变质岩 1)变质作用:先成岩石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下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之 成分、结构、构造产生一系列改变 2)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据先成岩石类型划分为正变质岩(岩浆 岩变质)和负变质岩(沉积岩变质) 3)变质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 4)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6.三大类岩石联系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时指土地的使用情况。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社会目 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土地覆被(LUCC:土地覆被是指地表的覆盖情况。不仅包括地表的植被,也包括地表的人工覆盖物和人工改造物,是地球表层的植被覆盖物和人工覆盖物的总和。两者的关系:土地利用时土地覆盖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土地覆盖反过来影响土地的利用方式,两者在地表构成一个综合体。 2、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地段包括地址、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 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内。 土地资源:是指在目前和可预见未来的技术水平下,能直接为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所应用的土地。 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环境的各个因素及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按特确定方向作有规律发生 水平或垂直分异现象,称为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维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自然区划:由于地域分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使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种规律性趣划分各自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划等级之间的从属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4、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表层(A或A+AB和诊断表 下层(B或E。 诊断特性:如果用来鉴别土壤类型的依据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说明的土壤性质,则称为诊断特性。 5、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生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自然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他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主要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分别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物等和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与联系,旨在揭示不同地域之间在自然性质方面的差异性或相似性。用以描述空间范围与性质的地理语言包括有地点、地方、区域、地带、圈层、距离、界线、类型、分布格局等。 6、土地类:主要根据引起土地类型分异的大(中地貌因素将各土地纲分成若干类型,主要的类型 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高平地(岗、台地、平地(川地、沟谷地、低湿(沼泽、滩涂等。 土地型:主要依据次一级土地类型分异的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 7、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认为因素(如种子、栽培管理技术、物质投入等完全满足的条件下, 在当地光温水土条件作用下作物可能获得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光温水条件下,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如改良、适时的栽培管理、科学的耕作制度、合理的物质投入所能达到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 第一章 重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 1、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天文单位。 2、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8km),即一个光年。 3、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 4、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而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5、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基本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6、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不发光却能反射阳光的天体。 太阳系的行星须符合的3个条件: ①在绕太阳系运动的前提下,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而成为其所在空间的最大天体。 ②具有足够大的质量,能够靠自身的引力使形状呈近似球形。 ③内部不发生核聚变反应。 7、矮行星是绕太阳系运动,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固体应力而使自己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8、当月球阻挡阳光照射地球时,发生日食;当地球阻挡阳光照射月球时,发生月食。 9、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形轨道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近日点;7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远,地球的这个距离称为远日点。 10、一日的定义,如果取春分点为标准,则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叫做一恒星日。如果取太阳为标准,则地球上同一地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和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叫做一个太阳日。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球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则向左偏移。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要密

现代自然地理学

超星学习通现代自然地理学章节测验答案,尔雅课后答案 1 【单选题】二十世纪地理学的发展包括(D)。 A、 从经验地理学走向实验和实证地理学 B、 从定性描述地理学走向定量分析地理学 C、 从站在地表看地表的地理学走向从地表以外看地表的地理学 D、 以上皆是 2 【单选题】关于白光润教授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下面说法错误的是(C)。A、 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 现代地理学是建设、统一地理学 C、 现代地理学是圈层相互作用的地理学 D、 现代地理学是综合、高技术地理学 3 【多选题】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为(ABC)。 A、

大众化 B、 中心化 C、 国际化 D、 精英化 4 【判断题】20世纪的地理学是以资源开发为目的的。(×) 5 【判断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为地理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1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D)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区间内特殊圈层。 A、 植物圈 B、 沙土圈 C、 气候圈 D、 生物圈

2 【单选题】以下(C)不是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A、 环境演变 B、 灾害防治 C、 地方志 D、 区域可持续发展 3 【多选题】被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调查的科学技术包括(ABCD)。 A、 遥感 B、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信息管理技术 D、 信息分析技术 4 【判断题】现代地理学新体系相比过去地理学体系,研究任务主要是协调人地关系。(√) 5

【判断题】地理学是从地域、空间和尺度的视角着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进行研究。(√) 1 【单选题】地球表层系统科学是(B)提出的。 A、 杨振宁 B、 钱学森 C、 任美娥 D、 李吉均 2 【单选题】生活中(C)与现代地理学的关系不大。 A、 旅游 B、 健康 C、 风水 D、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 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nm 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 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 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 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 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 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 lzxcvbn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 m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 yuiopasdfghjklzxcvbnmqwertyuiopas dfghjklzxcvbnmrtyuiopasdfghjklzxcvb 2020超星尔雅慕课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答案四

陕西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初试)

历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 适用专业名称:自然地理学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地理学科目代码:070501 注意事项: 1、请将答案直接做到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无效。 2、除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外,不得在卷面上出现姓名、考生编号或其 它标志,否则按违纪处理。 3、本试题共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1994 一名词解释: 1.构造行迹 2.层理构造 3.大陆坡 4.寒土 5.自然区划 二举例分析气候的形成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三地貌是如何形成和发育的 四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五试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和特点 六举例说明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996 一名词解释: 1.构造体系 2.地质构造 3.海蚀作用 4.大陆架 5.生态系统 二为读图题无法绘图抱歉 三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四以欧亚大陆为例,试述中纬度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五简述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六论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关系问题 1997 一填空 地质构造的基本构造类型有:_ _ _ _ 地下水按存储空隙的种类可分为:_ _ _

中国黄土的命名按时代可分为:_ _ _ 成土因素包括:_ _ _ _ 二名词解释: 1.大陆架 2.大陆度 3.生态系统 4.岩溶作用 5.生物的指示现象 三简答题 1.简述你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简述区划研究与类型研究的差别及其联系 四论述 1.举例分析气候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地貌发育的 3.举例说明我国目前在土壤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999年 一、名词解释 焚风岩溶作用潜水与潜水面生态系统自然区划褐土 二、简答 1、简述水平构造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2、简述气候变化与异常的原因 3、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径流过程 4、据阶地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河流阶地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论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2000年 一、名词解释 暖锋湿润系数径流变率寒土冻土、灰化土潮流 二、简答 1、试述地壳运动的一般特点 2、简述地下水安埋藏条件的分类 3、简述洪积扇的特点 4、简述我国东部寒湿带至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壤类型

现代自然地理学超星尔雅课后答案

学科发展趋势的多角度分析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关于李吉均院士对现代地理学的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现代地理学是全球地理学 B、现代地理学是建设地理学 C、现代地理学是统一地理学 D、现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分析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一般不需要分析()。 A、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学科的要求 B、国家政策变化的趋势对学科的导向 C、学科自身的发展趋势 D、教育发展的趋势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地理学的影响之一是,分析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地表环境的定量观测越来越广泛。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人类经历了一个从依赖适应自然,到修饰改造自然,最后达到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学学科的变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科学的地理学的主要变化是()。 A、从实验、实测到经验 B、从分析到描述 C、从定性到定量、半定量 D、从机制探索到过程研究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环境所指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特殊圈层不包括()。 A、大气圈 B、生物圈 C、气候圈 D、岩石圈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地理学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不包括()。 A、宏观、微观分析的深化到宏观、微观的有机结合 B、分析、综合的分离到分析、综合的统一

C、人文、自然、技术的相对分离到文、理、工的紧密结合 D、独立、整体的割裂到独立、政体的融合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地理学的视角包括地方的综合、地方间的相互依存、尺度间的相互依存人地相互依存等四个视角。()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系统的、统一的、全球的、发展的、生活的地理学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已经成为地理学的性质和特征。 A、独立性 B、拓展性 C、系统性 D、关联性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自然地理学是()的核心学科。 A、地球系统 B、地球内部系统 C、地球表层系统 D、地球表层自然系统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3现代自然地理学绪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不包括()。 A、研究对象的复杂化 B、研究维度的立体化 C、研究尺度的多样化 D、研究对象的扩大化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对地理学家提出的新要求中的“三种技术”是()。 A、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B、信息筛选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C、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地理综合和集成的技术 D、信息获取的技术、信息分析的技术、信息筛选的技术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一般来说,地理学家需要的专业基础是()。 A、圈层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B、地表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C、地球系统科学专业基础 D、人地关系系统专业基础

现代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标准答案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现代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地域分异规律 所谓地域分异规律,也称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保持特征的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各种外力作用的剥蚀破坏,然后把破坏产物在原地或经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等四个过程而形成的岩石。 3.季风 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季风形成因素最主要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而形成的。 4.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球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及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性质、化学形成不断发生着变化,并形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5.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系统是指自上地幔顶部到大气层顶有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四大圈层组成的环境整体系统,各圈层间通过物质传输、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6.流域 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有从一定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7.食物网 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 8.气旋、反气旋 围绕着低压或者高压中心所形成的旋转着的气流系统叫做气旋或反气旋。 9.土壤腐殖质层 位于土壤剖面的枯枝落叶层之下,由枯枝落叶腐烂转化而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层次。 10.冰川作用、冻融作用(4分) 在冰缘或者冻土地区,由于温度波动于零度上下,地表物质中的水不断发生液态与固态的转换,由此引发其体积的膨胀与收缩,从而引起地表物质的变形与变位的过程。 11.黄土 12.海岸均衡剖面 13.风沙地貌 14.对流层 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显著的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综合自然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自然界——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耦合组成的整体。) 第一章绪论 1.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天然环境+人为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 研究范围:上界——以对流层的高度为限;下界——岩石圈上部; 范围:对流层、沉积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 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2)同时存在气、固、液三相物质和三相圈层的界面。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的形成物,通常称为表成体。 (4)互相渗透的各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存在复杂的内部分异,其各部分的特征差别显著。 (6)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场所。 1.2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学科地位: 自然地理学友三个层次: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综合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社会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各个部门的部门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位于第二层次,是该层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同时也为第一层次的综合地理学提供基础。之研究部分无法回答整体的综合特征,而要研究综合特征就要从研究部分着手,一方面分析每个组成部分在整体背景下的具体特征,另一方面又要着重研究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学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sectorial physical geography)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区域自然地理学(regional physical geography))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其组成、结构、时空运动和地理分布规律。如:水文学、地貌学气候学等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 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 学科特点: (1)整体性——把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位视为统一的整体,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整体性强弱取决于组分间结构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自然地理学历年真题 (2000) 一、名词解释(2.5×8=20) 1、季风 p129 答:大陆和海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一般说来,夏季风由暖湿热带海洋气团或赤道海洋气团构成,冬季风则由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构成。 2、厄尔尼诺 p148+p191 答:【有的年份由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突然减弱,太平洋赤道暖洋流以50-100m/s的速度向南扩张,代替秘鲁冷洋流,使这一地区的海水温度比常年高出几度,冷水上翻不能到达表层,结果造成只适应冷水域生存的鱼类、藻类大量死亡。鳀鱼死亡,海鸟因缺乏食物而死亡或迁徙,使南美洲沿岸国家失去宝贵的鸟粪肥料,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出口。秘鲁及厄瓜多尔气候由干旱转变为多雨,经常发生洪灾。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对秘鲁沿岸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造成极大破坏,也对热带太平洋沿岸甚至全球气候造成灾害性影响。】 某些年份,因亚热带环流周期性南移,东南信风微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热带暖水淹没了较冷的秘鲁洋流,上涌海水与沿岸冷水消失,导致海洋生物与寄食鸟类死亡、糜烂,并释放大量硫化氢进入大气。赤道东太平洋秘鲁洋流的这种变化,如果水温增加超过0.5度,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以上,即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我国1998年的洪灾也与此有关。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常常有突发性,且无明显规律可循。经过人们不断探索,人们发现厄尔尼诺现象与一种被称为南方涛动的现象几乎同时发生。 3、准平原 p273 答: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作为一种大规模夷平面,也可因为构造上升而成为高原面或发生变形,或被切割后仅保存于山岭顶部成为峰顶面。准平原的发育大致包括以下过程:①原始地面平缓;②构造上升,形成v形谷或峡谷,分水岭仍较宽平;③侧蚀加强,河谷展宽,切割密度加大,分水岭变窄成为尖锐山岭;④河流侧蚀作用形成宽广谷底平原,谷间分水岭降低、变缓,上凸下凹;⑤地面近似平原,少数地段存在低矮孤立残丘。 4、雪线 p242 答: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之间的界线就叫雪线。雪线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所以雪线也就是降雪和消融的零平衡线。【但零平衡的绝对值却可以各不相同。要在降雪量很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就必须有较低的负温以减小消融和蒸发。而当降雪来量很大时,雪线年平均气温就必须比较高,才能融化大量积雪,以保持平衡。】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主要因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具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和自平地向高山递减的规律,所以低纬地区雪线位置比较高,高纬和极地雪线位置比较低。雪线位置最高处并不在赤道,而在南北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2006至2007学年第二学期)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壤土、粘土。 2.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脱盐基)、酸性硅铝阶段(脱硅)、富铝化阶段 3.粘化作用、生物小循环 4.相、限区、地方 5.整体规律、时间规律、空间分异规律 6.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7.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 8.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9.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二、解释名词(每小题3分,15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的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分),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1分)。 2.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2分),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1分)。 3.红树林――主要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1分),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2分)。 4.土地结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单位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2分)。它反映出一个自然区域单位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1分)。

5.自然区划:根据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1分)。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 三、简答题(每题6分,30分) 1.气候怎样对土壤形成造成影响?(6分) (1) 气候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地理分布(1分)。 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水、气、热的状况和变化(1分)。 气候在地表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类型亦发生相应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性(2分)。 (2) 气候制约着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母质和土壤中矿物的风化和淀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分的蒸发和淋溶等过程(2分)。 2.什么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划分方法各种方法?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2分) (1) 按裸地性质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2分) (2) 按发展方向划分――顺行演替、逆行演替:(1分) (3) 按基质性质划分――水生基质演替、早生基质演替(1分) 3.比较生物群落中优势种、建群种、附属种的差别(6分) (1) 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1分)。 (2)凡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做优势种(2分); (3)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叫做建群种(2分); (4) 群落中其它次要的种类称为附属种(1分)。

历年各院校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历年各院校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A表示--------气团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