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2)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2)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2)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是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个别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对个别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以使之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它包括一般的个别教育和特殊个别教育两种形态,特殊的个别教育指自我教育。

4.自我教育:即特殊形态的个别教育,是指以人的自我觉醒为前提,自觉选择学习目标,自觉对己施教,自主监控学习过程的一种自主性教育(学习)形态。

5.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为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6.实用主义教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理论,它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杜威,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2)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3)儿童中心。

二、填空题

1.我国历史上最早将“教”和“育”二字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他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在我国,关于教育历史分期的观点主要有三种,即以生产关系发展为标志的观点、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志的观点和以教育自身特征发展为标志的观点。

3.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庠、序、学、校

4.在欧洲,奴隶社会初期有过两种早期学校教育,即斯巴达早期学校教育和雅典早期学校教育。

5.在中国,封建时代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类型。

6.我国古代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7.在终身教育系统的生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两股发展浪潮:一是近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化浪潮;二是现当代教育系统的信息化浪潮。

8.近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学校教育的层次类别多样化;二是学校教育制度化;三是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

9.教育学的性质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具有社会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人文科学的特点。

10.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11.孔子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贤人”和“君子”。

12.《学记》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

13.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著作《雄辩术原理》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4.在教育学史上,一般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作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5.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其学生林克根据他讲课的笔记整理成书《康德论教育学》于1803年出版。

16.在教育学史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形成的标志。

17.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教育学流派,即“实验教育学”。

18.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于1916年出版;他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儿童中心。

三、简答题

1.简述自我教育的主要特征。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同为一人。

(2)自我确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

(3)自我监控教育(学习)过程和评价教育(学习)成效。

总之,自我教育是以自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

2.古代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生产水平的提高,社会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有可能让一部分人专门从事教和学的活动,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

(2)文字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了空前的积累,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

(3)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使早期学校选择师资成为可能。

3.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

(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招生具有等级约束,只有权贵子弟才有可能进入学校,劳动者的子弟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

(2)传授的是统治术,基本上不关注生产知识和技能。

(3)教育是在大抵固定的场所,由相对专门的教育者来实施的。

(4)教学采取个别的方式。

(5)学校没有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有哪些新的特征?

(1)教育学走向分科化和综合化。经过分化和交叉组合,已出现了许多子学科和边缘学科,这种多次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综合,使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教育学研究基础多样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教育现象进行探讨,有利于教育理论间的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教育学研究范式多元化

(4)教育学发展更加自觉化。当代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教育学元理论的建构是教育学发展自觉化的典型表现。

第二章教育功能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在与人和社会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2.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社会的形态、变迁以及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制约,但教育又具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现象的性质,它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4、教育的个体功能:也称为教育的育人功能,是教育活动本身直接产生的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系统的影响,它可以是直接对各系统的影响,也可以是教育通过培养人而对社会各个系统产生间接地影响。

5、教育的正向功能,也称为正功能、正常功能、正面功能或正效应等,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促进作用。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功能主要是指教育的正向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也称为负功能、反常功能、负面功能或负效应等,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功能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教育作用的层次来看,可分为基本功能与派生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方向与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来看,可分为自我保存功能与自我更新功能。

2.个体发展的特征表现为: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3.教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体现为:促使智力和能力社会化、培养社会角色、传递社会规范。

4.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体现为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和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形成。

5.制约教育发展的社会要素主要有:人口状况、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性因素和社会文化

6.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7.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为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教育能够形成政治舆论。

三、简答题

1.教育功能具有哪些特征?

(1)客观性:非主观期望,而是客观结果。

(2)整体性:教育功能中的各种效应总是相互关联并综合的产生作用。

(3)层次性:1)作用对象:直接功能(个体功能),间接功能(社会功能)

2)持久程度:短时功能(个体功能),长时功能(社会功能)(4)迟效性:体现在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指教育在人口质量的提高、数量的调控以及迁移所具有的作用。

(1)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教育对提高人口质量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①一方面可提高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另一方面可降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出生率②表现在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上

(3)教育可以促进人口的迁移。人口有计划地合理迁移,对适应生产力发展和资源开发,促进地区间文化技术的交流、合作与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于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1)传承和选择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客观上对文化起到传播和普及的作用(2)吸收和融合先进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要以某种文化为主吸收其他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创新和更新文化的功能。

四、论述题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它们分别在个体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即遗传因素、环境和学校因素。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1)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的年龄特点。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的个别特点。

3)遗传素质本身具有可塑性。

(2)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环境一般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对人的身体发展是有影响作用的

2)社会环境使人千差万别

3)环境对个体发展给出了一定的限制

(3)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时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的方向。

2)教育对人的影响系统而且全面

3)学校教育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的指导

4)学校教育为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章教育目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反映人们对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

和规格的要求

2.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是教育价值选择的结果。

3.形式教育论:也称“训练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官能心理学。形成于17世纪,兴盛于18、19世纪。代表人物是洛克、裴斯泰洛齐、赫斯特等,它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思想体系可概括为:(1)教育的任务是训练心灵的官能;(2)教育应该以形式训练为目的;(3)学习迁移是心灵官能得到训练而自动产生的结果

4.实质教育论:也称“滋养理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兴盛于19世纪。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斯宾塞、索尔蒂斯等,它作为一种教育价值取向,思想体系可归纳为(1)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观念充实心灵的内容(2)教育应该以实质为目的,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3)必须重视课程和教材的组织,心灵要靠观念的联合以组成概念和范畴。

5.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或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我国学校培养目标可分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中培养目标、初中培养目标、小学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培养目标。

6.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期。是学校培养目标的

具体化,不同的课程有着不同的课程目标,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所以课程目标的实

现以及课程目标直接的融合与协调。

二、填空题

1.教育目的体系一般由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2.教育目的的作用体现在:导向作用、选择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等四个方面。

3.科学主义教育价值取向可以追溯到英国实科教育的代表斯宾塞。

4.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1)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主观:教育目的是人提出来的,属于意识范畴,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人们倡导的教育目的总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社会制约性;同时也受制于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规律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历史文化传统等都会对教育目的产生影响

(2)教育目的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现实性:指在确立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国家当前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考虑到社会成员现实生活的需要和满足。现实性集中体现在教育目的的国家主义化和个人功利主义化方面;

超越性:意味着教育目的是对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建构和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批判。现实性和超越性是辩证统一的,现实性是超越性的载体和基础。

(3)教育目的是理论抽象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统一

2.简述教育价值取向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又称为自由教育、博雅教育,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孔子

思想体系:被认为是一种强调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教育价值取向。人文主义极为崇尚传统文化遗产,将古典著作视为教育内容的核心,课程的中心是人文学科,而不是经验学科。

科学主义:代表人物:英国实科教育代表斯宾塞

思想体系:是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科学即真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功利性,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长期以来的冲突,实质上体现了人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的矛盾。正如两者同时存在合理性一样,极端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同时也存在局限性。所以,两者必然趋向融合,这就是科学人文主义,是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方向的教育价值取向。

四、论述题

论述教育价值取向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思想体系: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

人的本性和本能。因此,在教育目的的确定上,主张以个人需要为本,从受教育者的本性

出发,而不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教育目的在于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强调性善论。

其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

评价: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极大地强调了个人价值,这是它的优势之一。但同时也

存在着一个弊端即过分夸大了人的价值。

社会本位论:思想体系:社会本位论意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于发展

依赖并从属于社会。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其代表人物:孔德、那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

评价:社会本位论更多地主张社会价值,但背离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即脱离个体的发

展,社会价值则成为空中楼阁。

总的来说,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两者的划分,主要是

对不同教育思想家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问题上的价值选择所作的概括。

第四章教育主体

一、名词解释

1.学生(狭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事学习的人,主要是指在校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

2.教师(狭义):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

3.教师中心论: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中心,

决定着教育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控制整个教育过程;而学生则像容器一样被动地接受由

教师传递的知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个性的

发展。

4.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基本主张:提出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口

号,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优点:切中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强调认知的要害。

缺点:导致学生不能系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效率较低。

二、填空题

1.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少年儿童的权利有:生存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等。

2.在处理学生权利和限制问题上通常有两种对立的做法:强调给予学生权利的自由

和强调学校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3.当代学生具有生理成熟期提前、视野开阔、兴趣广泛、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呈现

多样化、心理问题增多等时代特点。

4.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变化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和非专门化阶段、专

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

5.教师职业的性质体现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化职业和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职责的职业。

6.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教员、学习者和研究者、学生心灵的导师、学生学习的榜样、学

生的朋友等几种。

7.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等几个阶段。

8.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主要有: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等两种。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生的基本特点。

(1)学生是能动的人

(2)学生是发展的人,说明不成熟、不完善

(3)学生是完整而独特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是学生学习的另一重要特殊性。

2.你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有什么看法?

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明显的特点是:身体发育普遍较好,成长较快,品德行为习惯上的缺失较为明显。

导致独生子女各种问题的原因:

(1)失当的家庭教育(过分溺爱、智力投资过剩、品德培养不足等)

(2)失衡的学校教育(过分注重知识教育,应试教育,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3)片面的社会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与宣传、大众传媒信息缺乏筛选等)

解决方法:(1)优化独生子女教育的初始环境。

(2)学校应在环境营造中起主导作用。

(3)社会机构应为他们提供社会化的场所,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舆论氛围。

3.近年来我国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主要有哪几种?

(1)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是主导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致使这一原则变成教师中心主义。

(2)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授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具有双重性。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交往关系即主体—客体—主体说,;两个“主”分别指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客体是指诸如语言、教材以及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生存、发展、交流所需要的资源。

(4)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和客体,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5)复合主体论,教师和学生虽承担的任务不同,但都是教育活动的承担者,都处于主体地位,他们的共同客体是教育内容。

4.简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表现。

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学生是用自己的头脑能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教育影响。

⑵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独立性。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东西,都会作“过滤”处理。

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创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前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加工改造”后据为己有。

⑷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真正教育是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四、论述题

1.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认识。

根据素质的内涵,可以把教师的基本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即师德、师知、师能、师心、师体。

(一)师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德性的核心构成有三大要素:教师善、教师公正、教师责任感。

(二)师知

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应包括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情境知识和文化知识。

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三种知识外,还要广阔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学科知识的延伸和辅助学科知识。

(三)师能

教师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和教学研究能力等。

(四)师心

教师的心理素养,是构成心理品质的各种要素在个体身上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首先,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再次,教师应要有较强的自制力。

最后,教师还应当坦诚,有错便改。

(五)师体

教师的特定生活环境和工作性质,要求教师的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重点应体现在具有较强的耐受力,精力充沛。

教师除了要具备上述素质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当然关键是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提高审美情趣,提高修饰自我的能力。

2.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如何构建理想师生关系的认识。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密切合作的关系。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从教师方面看,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2)公正无私,不偏爱,对每个学生寄予积极的期望和信赖。

(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必须:1)加强学习和研究;2)经常进行自我反思;3)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4)学会自我控制

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尊敬教师。

(2)理解教师。。

(3)努力学习。

第五章教育内容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内容(含广义和狭义):

广义:指学校,家庭和社会给予学生的一切影响的总和

狭义: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信念、行为、习惯的总和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1)授予学生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3)发展学生的智力

3.体育: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力和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

4.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1)工业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2)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3)服务性劳动、公益劳动的知识和技能(4)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6.综合课程:又称整合课程、统合课程,其根本特点是试图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相近的学科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其优势在于1、可以发挥学生的迁移能力2、更大程度上体验人类知识的综合性3、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4、比较容易贴近社会现实和实际生活。

7.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法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它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其结构一般包括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解、附录等。

二、填空题

1.在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纪律和法律教育。

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学科课程的特点。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门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别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优点:(1)重视分科传授相应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重视课程的逻辑组织。

(3)重视教师的作用。

缺点:(1)由于学科是按照各门科学类型来组织的,很容易把相关知识割裂开来

(2)学科往往同社会上关心的问题及发生的事件相脱节

(3)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心理准备诸如学习的兴趣、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很少考虑

2.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活动课程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优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2)认为教育即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活动课程内容。

(3)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崇尚学生的自发性。

(4)课程具有偶发性质。

缺点:(1)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略了这些经验本身的内容和性质

(2)片面强调教材的心理顺序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学生只能学到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

第六章教育途径

一、名词解释

1.教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施加影响于受教育者所经渠道的总称,它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教学(狭义):是指在学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

3.课外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其主要特点是:参加的自愿性,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的自主性,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实践性。

4.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所进行的教育。其特点是(1)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2)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3)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4)家庭群体中教育与生活的统一性

5.网络教育:(广义):通过网络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网络教育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借助网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网络时代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二、填空题

1.教育途径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

现教育目的的根本保证,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布臵和批改课

外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3.教师备课需要做好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和

备计划等几项工作。

4.常见的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即:个别教学、课堂教学、

小组教学。

5.课外活动有三种基本组织形式,即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

动。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教学任务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表现。根据我国教育目的的要求,结合教学的特点,可以将教学的任务作如下表述:

(1)双基: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双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它是顺利地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

(3)三观: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审美观、与劳动观。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三方面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统一实现的。

2.教学认识有哪些特殊性?

教育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过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教学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尚未成熟的学生。

(2)教学认识客体具有特殊性。即教材,由于教材本身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克服人类一般认识中难以克服的许多困难,成为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条捷径。

(3)教学认识目的具有特殊性。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则是从全面培养人出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4)教学认识的方式具有特殊性。表现为:1)学生认识是有条件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2)学生的认识方式采用学习性实践;3)教学认识有特殊的检验

方式,主要是考试而不是实践。

3.简述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课堂教学是指按年龄和程度把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教,按照课程表对全班学生进行的同一进度的集体性教学。

优点:(1)教师按照一定的上课时间表,有利于扩大受教育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

(2)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3)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减轻疲劳。

(4)易于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缺点:(1)较难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2)难于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3)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四、论述题

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一节好课的标准的认识。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符合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2教学内容正确,讲解要正确,重视教材的系统性、逻辑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3教学组织合理,一堂好课要环节紧凑,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恰当

(4教学方法多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既能面向全体,又注意因材施教

(5教学效果好。通过教学要使不同水平的全体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有所提高和收获。

综上所述,衡量一堂好课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如何,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第七章教育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各种规范或规定。其特点为:强制性、客观性和时代性。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制约因素有: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历史条件和文化系统、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3.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在中国,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都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其特点是:强迫性、免费性、公共性和时代性。

4.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教育的一切方面。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特点体现:强制性、客观性、时代性。

2.我国现行学制将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等

3.终身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

1.简述当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当今,教育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种形势的有力推动下,当代学制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家庭对儿童时期的发展特别重视

(2)大力推行义务教育。许多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义务教育。基本举措:1)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2)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3)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将义务教育入学年龄适度提前

(3)普教职教综合化。总的方向是“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

(4)高等教育层次和类型多样化。主要表现在:1)高等教育扩展为多种院校、科系和专业2)开放式大学迅猛发展。

(5)继续教育发展迅速。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旨在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

2.义务教育有哪些特点?

(1)强迫性。它是以法律手段对一定年龄的儿童普及国民基础教育。

(2)免费性。实践证明,要顺利推行义务教育,只靠强迫还不能达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的。所以,多数国家在实行义务教育时都实行免费的做法。

(3)公共性。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

(4)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义务教育的年限、内容及其阶级属性与政治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

3.简述终身教育兴起的时代背景。

终生教育的兴起,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主要表征如下:

(1)政治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大众要求在教育上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2)生活状况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3)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传统教育。一知识总量的增加:二是科技的应用时间缩短。

(4)自我认识的深化,终身教育理论主张教育过程贯穿于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整个人生的各个阶段,是以对人自身认识的深化为基础的。

(5)传统教育的弊端,具体表现在1)传统教育仅限于学校教育阶段;2)传统的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不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求;3)传统学校教育具有保守性。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2015年衡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四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参考答案】D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3.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D 4.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参考答案】A 5.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参考答案】C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参考答案】B 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参考答案】C 9.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C 10.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参考答案】B 11.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教育学原理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 一、单项选择: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学技术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D )。 A.决定作用 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 D.加速或延缓作用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B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D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5.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B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6.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C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7.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 1.中国封建社会学校类型主要有(ACD )。 A.官学B.骑士学校C.私学D.书院E.教会学校 三、判断 ( F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 T )2.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 F )3.只有进入现代社会,教育才具有文化功能。 四、简答:

1.简述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爱尔维修,其主要观点是教育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可以不受遗传规律的制约,而独自地改造社会、创造天才。这一理论以强调教育是政治和经济的工具,为政治与经济服务,曾受到批判。 2.试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⑶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⑷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⑸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⑹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⑺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3.简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沿革;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力;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也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的管理体制。 4.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5.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教育目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几方面。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生产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三方面。 6.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 1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青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

最全教育学(原理)题库33套

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本学期《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一、在您看来,当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10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固然重要,但教师的精神结构才是更为上位的概念,具有更为强大的统摄力和包容性。如果一个教师的精神结构存在缺陷或出现问题的话,即使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对完整,也很难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 1. 教育理想是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 一种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走得很远。而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一个教师具有怎样的教育理想,便具有怎样的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和方式。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往往把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思想上偏于保守,在行动上安于现状。更可怕的是,一个失去了理想的教师,同时失去的还有超越自我的发展意识以及教书育人的激情和活力。而一个有理想的教师就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做,充满热情,不断创造。因此要成为一个好教师,便少不了教育理想的支撑。 2. 教育激情是教师职业的精神风貌 所谓教育激情,即对于教育的一种热爱、专注、投入、执著。它是一种活力、一种朝气,也是一种敢于挑战、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是一个充满自信,一谈起教育就如数家珍、眉飞色舞的人;是一个一走上讲台就神采飞扬、妙语连珠的人;是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人。 而丧失了激情的教师,陷入了倦怠。不少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龄的延长,往往不知不觉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成了例行公事,淡忘甚至放弃了曾经的理想,步入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散、平庸状态。更糟糕的是,有些人长期陷于倦怠、焦虑状态而不能自拔,甚至思想麻木、随波逐流,有意无意地成了“应试教育”的推手或帮凶。 教育激情是一种事业心,也是一种生活追求,在本质上则是个体生命的自觉和自省。 3. 教育智慧是教师职业的创新之本 教育是人类智慧的产物,人类又通过教育追求智慧。智慧是教育的内容,也是教育的手段和目的,教育对智慧具有内在性和必然性要求。作为传道、授业、

教育学原理模拟题及答案

《教育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共20分) 1.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_________ 。 2.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_________ 。 3.“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这句话反映的教育起源观点是_________。 4.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采纳了由法国人保罗·郎格朗提出的“_________”思想。随着《学会生存》的流行,这一思想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种指导理论。 5.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6.教育制度可以还原成目标系统、_______、_______、工具系统四大系统要素。 7.国家实行_______、初等教育、______、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8.教师是_________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9.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对象。 10. 教育实践是教师在_________和文化制约下的能动活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事实与教育规律 2.终身教育 3.教育功能 4.人的发展 5.教育改革目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2.教育的经济功能有哪些表现?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5.教育实践的性质。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5分) 关于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提法不统一、不明确。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结合本章的学习谈谈你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五、材料分析(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案例】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区选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1997年至2001年,深圳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 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 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 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 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 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 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 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 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 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 (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 赞诃夫凯洛夫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篇一:教育学原理复习题(答案)】 念 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 研究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填空题 1.教育学是研究____教育现象____揭示_____教育规律___的一门 科学。 2.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和教育与人的 身心发展的关系。 3.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普通教育学 ___ 。 4.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萌芽、 _形成独立学科__ 和 _ 科学化发展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 bcbcbcc 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 2.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3.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4.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 5.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6.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 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7.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昆体良的《雄辩 术原理》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选择题

教育学原理复习题 A )书中提出的自己的教育思想。 B. 《母育学校》 C. 《语言学入门》 D. 《世界图解》 2 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D ) A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B 、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C 、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 、人的全面发展的属性 3 下列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的是( A ) A 、 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指定教育目的者人性的假设的影响 B 、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目的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C 、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社会发展 D 、 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目的 4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 D ) A. 《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5 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6、 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C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7、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C )。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8、 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D )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 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学科并创立教育体系的人是 ( 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孔子 D 苏格拉底 10、 《实验教学》是 ___B 的著作 。 A 斯宾塞 B 拉伊 C 杜威 D 凯罗夫、 11、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 A . 涂尔干 B 卢梭 C 赞科夫 D 福禄倍尔 12、 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 A ) 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3、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儿童在 7~11 岁属于哪个阶段( C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14、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15、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C ) A 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 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 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16、 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 ) A 内容的丰富 B 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 C 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D 为课 一、单项选择题 1.夸美纽斯在( A .《大教学论》

教师招聘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最全的试题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的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A )。 A.夸美纽斯 B.卢梭C.福禄贝尔 D.乌申斯基 2.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D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赫尔巴特 3.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B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詹姆斯 D.卢梭 4.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的教育家(B)。 A.夸美纽斯 B.杜威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5.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 )。 A. 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洛克 D.克伯屈 6.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A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 )。 A.《学记》B.《论语》C.《礼记》 D.《大学》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首先发生在(D)。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9.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C)。 A.否认了心理因素 B.否认了模仿的教育意义 C.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D.否认了本能的教育意义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主要是通过(C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的。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法国 11、史书记载,我国学校教育形态最早出现在( A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西周 1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C )。 A.《论语》 B.《孟子》C.《学记》 D.《大学》 13.“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源于(C )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道德经》 14.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教育指(B )。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15.老蜂教幼蜂筑巢的活动是属于教育活动,秉持这一观点的是(A )。 A.利托尔诺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 孟禄 1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D )。 A.沛西·能 B.格塞尔 C. 利托尔诺 D.孟禄 1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最主要缺陷在于否定了教育的( D )。 A.阶级性 B.政治性 C.等级性 D.社会性 1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源自于儿童的(D )。 A.想象 B.游戏活动 C.语言 D.模仿 19.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有关教育起源的观点是属于(C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教育学基本理论 C、伦理学基本理论 D、政治学基本理论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 A、德育至上 B、以修身为本 C、“正人必先正己” D、“学在官府” 3、提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现代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柯尔伯格 4、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标志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论持久战》 C、《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D、党的“七大”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政治 C、依法治国 D、科学文化建设 6、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 A、儿童 B、少年 C、青年 D、领导干部 7、共产主义人生观以实现()为最高理想 A、人的全面发展 B、无产阶级专政 C、人类解放 D、共产主义 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利己主义 C、集体主义 D、泛爱主义 9、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是() A、理论教育法 B、实践锻炼法 C、榜样教育法 D、自我教育法 10、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特点 A、权威性 B、计划性 C、全面性 D、自由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文献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社会调查法 E、总结经验法 2、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可以从()等方面进行 A、目标导向 B、政策导向 C、舆论导向 D、自主导向 E、自由导向 3、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主要包括() A、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 C、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D、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E、人生价值评价教育 4、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有() A、方向原则 B、求实原则 C、民主原则 D、渗透原则 E、层次原则 5、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科学性 B、应用性 C、针对性 D、系统性 E、模糊性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复习重点 08政教内部资料 绪论(多出选择题 ) 一、教育学科的历史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课本P1-P9) 1. 教育学孕育、萌芽阶段 (1) 孕育时期: 孔子的《论语》 、 柏拉图的《理想国》 。但均不是专门的教育著作。 (2) 萌芽时期: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专.论.教.育.的.著.作. 《学记》 ,被称为“ 教.育.学.的.雏.形. ”、古罗马帝国的 昆体良 所著 的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 《论演说家的培养》 。 2.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标志:捷克著名教育家 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 ,探讨“把 . 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 德国心理学 家和教 育家 赫尔巴特 的 《普通教育学》 。 (1) 夸美纽斯对教育的贡献: a. 倡导教育对象普及化。 b. 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教育学科体系——开始尝试 班.级.授.课.制 . 。 c. “.经.验.—.—.描.述.”.的.写.作.及.论.述.方.式. 成为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d. 提.出.了.终.身.教.育.的.设.想. ,将人的一 生划分为成七个阶段,并为每个阶段规定了具体的教育任务。 (2) 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 “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的教育家。。 同时期其他代表人物:洛克..(英)、卢.梭.(法)、裴.斯.泰.洛.奇. (瑞士)、福.禄.贝.尔.(德)、康.德.(德)等。 ? ? ?? ????? ???? ?? 3. 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1) 英国教育家 斯宾塞 的《教育论》 ,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 ,教育方法上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反对形式主义教学。 (2) 德国教育家 拉伊 的《实验心理学》 ,他将生物学作为教育的理论基础,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感受 ..—.—.整.理.—.—.表. 现.”三个阶段。 (3) 美国教育家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他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主张“儿.童.中.心.论. ”,提出了著名的教育论断 “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 (4) 苏联教育家 凯洛夫 的《教育学》 ,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的规律,标志着社会主 义.教.学.理.论.... 的 诞生。 4. 教育学学科群深化、整合阶段 (1) 美国心理学家 布卢姆 的《教育目标分类》 ,他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 三类。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的 《教育过程》 ,他提倡发.现.学.习. 。 (3) 苏联教育家 赞科夫 的 《教学与发展》 。 (4) 苏联教育家 巴班斯基 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他把教学过程划分为:社会方面(目的、内容)、心理方面(动 机、意志、情绪、思维)和控制方面(计划、组织、调整、控制)。 第一章 教育的涵义(以选择题为主) 一、 教育家对教育的宽泛与偏狭解释(课本 P17) 1 、宽泛: 杜威 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 2、偏狭: 斯宾塞 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涂尔干 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二、 教育起源(课本 P30-P31 ) 1 、动物起源说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知识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5*4’=20’): 1、教育学: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成人 的过程。 4、教师专业发展: ●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 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5、教育目的: ●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具体 说来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社会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 育活动。 7、个人本位论: ●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 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8、课程: ●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教育存在 9、学科课程: ●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 学习时数和期限。 10、活动课程: ●也叫经验课程。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 直接经验的课程。 11、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教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判断题(共15题,共30分) 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发展。()(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3.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封建社会初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秦汉。()(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5.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6.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7.“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2分)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0 试题解析: 8.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9.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童年期。()(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本题得分:2 试题解析: 11.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教学工作。()(2分) 正确 错误 标准答案: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 姓名:刘换霞 单位:河南省中牟一高 专业:数学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考试分数: 2010年 7 月24日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道题4分,共16分) 1、教育 答: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学制 答: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教育目的 答: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4、终身教育 答: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二、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32分) 1、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然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的东西。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摆脱了教育实践的具体形式、地点、时间、类别的种种限制,而使其概括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永恒性。 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9)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 3、简述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答: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组成。各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互相促进,又不可替代。德育是各育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智育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3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原理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教育学界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大教学论》 C.《康德论教育》 D.《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孟禄 B.冯特 C.布鲁姆 D.沛西?能 3.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制度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教育制度的制定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性质决定,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强制性 B.客观性 C.历史性 D.复杂性 5.柯尔柏格划分人的发展阶段的依据是 A.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B.个体活动形式的转变轨迹 C.智力发展水平 D.个体的社会情感体验的形成过程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说法,主要体现对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内因 7.壬戌学制的中学阶段是 A.4年一贯制 B.5年一贯制 C.6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制 8.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理想人格 B.人性假设 C.价值取向 D.社会历史条件 9.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这种教育目的观属于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神学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0.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表明了体育具有 A.娱乐功能 B.健体功能 C.教育功能 D.社会功能 11.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社会实践 B.教学 C.课外活动 D.校外活动 12.培养学生具有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和资源意识的教育属于 A.集体主义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行为规范教育 D.人生理想教育 1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