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连续梁桥顶推技术新发展

中国连续梁桥顶推技术新发展

中国连续梁桥顶推技术新发展
中国连续梁桥顶推技术新发展

一、中国连梁顶推技术的新发展

上官兴陈湘林

(华东交通大学) (湖南路桥总公司)

中国桥梁顶推技术新发展

摘要PC连续梁采用顶推法施工,具有占地少、不需支架、质量稳定、施工安全和成本低廉的特点,是中等桥跨中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种架桥工艺。本文回顾了中国20多年顶推技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五里亭大桥120m系杆拱预拼顶推的实践,提出千米长梁、顶推组合新桥型和钢桥顶推施工的新构思,展望中国桥梁顶推技术的新发展。

关键词顶推工艺;技术进步;构思与创新

The new development of lauching technique in China

Shang Guanxing1Zhou Xiangzhen2Guo Shengdong3

(1.Shool of Civil construction, Huado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2.Road and bridge company in Hunan province)

(https://www.doczj.com/doc/3e11307033.html,munication design stitu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Abstract The lauching construction in PC continuous beam bridg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the land is few, the supporting frame doesn’t exist, the mass is stable, the construction is safe and the cost is cheap, and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technology within the middle span. The paper looks back the developed process of lauching technology in the twenty years in China, and peeps the new developlement of lauching technology in China by the experience of 120m binder arch previous consolidation lauching in the Wu Liting bridge and the conception of kilometer beam、conbined construction and steel constuction lauching technology.

Key Words lauching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onception and originality innovation

1.引言

自1978年陕西狄家河桥首次采用顶推施工以来,迄今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近80余座桥梁实施顶推工艺,总长2万余米,其中仅湖南省就有30余座,近1万米 (如表1.2)。在20多年工程实践中,中国桥梁顶推技术取得了不少技术进步。例如1986年广东九江大桥连续梁顶推长度首次突破千米,掀起大桥副孔采用顶推的热潮;1992年在湘潭湘江二桥首创连续千斤顶完成连续顶推;1994年在250m南县哑吧渡桥首创分条、逐块预制组拼竖曲线顶推;1995年在衡山湘江大桥首例完成2x90m斜拉桥顶推;1999年在邵阳西湖大桥首创“先梁后拱”新工艺,2004年在韶关五里亭大桥采用预制组拼顶推工艺完成120m钢管砼系杆拱。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公路桥梁事业的突飞猛进,为我国桥梁顶推施工技术创造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中国桥梁工程师应当用新的构思来迎接新的发展。

表1 湖南省顶推施工桥梁一览表

表2 国内顶推施工桥梁一览表

2.顶推技术的进步

2.1 连续梁顶推记录

A、广东九江大桥(1985-1988年).如图1。由粤、湘路桥公司提出的总长1030m(单向顶推最长690m)连续梁顶推和2×160m独塔斜拉桥方案中标。顶推由广东科研所设计。在施工中首次采用变截面钢板导梁、整体活动内模和7φ7柔性拉杆。并开发研究出DM7和QM15新型预应力和实现了单排无承台大直径桩墩上的多点顶推。该桥顶推技术先后获得广东省和国家教委两个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巨大的规模、精湛的工艺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震惊了桥梁界,促进我国连续梁顶推进入普及和推广发展阶段。

B、福建丘墩大桥(1989-1991).主梁在顶推阶段为(48+24+52+24+48=196m)连续梁,顶推到位后进行体系转换(主梁与桥墩固结)变为60+76+60带撑架的连续刚构,是当时顶推工艺桥梁的最大跨径。该桥为交通部科研院设计。

C、浙江钱塘江二桥(1990-1992年)。在公铁两用引桥多孔(32m)桥跨上大规模采用顶推工艺,顶推总长达1504m为全国之最。该桥系大桥局设计施工。

D、南昌大桥(1991-1994年)。西引桥12×48=576m,创造最宽(B=23m)单箱和顶推最重(3.2万吨)国内记录。该桥系上海市政院设计,大桥局五处施工。

E、衡山湘江大桥(1993-1995年)如图2.系湖南省交通设计院设计,湖南路桥公司施工。双向顶推总长720m。其中(3×45+2×90+2×45=405m)一联,在90m跨中,加设钢管桩临时墩,完成顶推后在其上施工(2×90m)三塔斜拉桥。这是我国首例用顶推法修建的斜拉桥。

F、山西平顺桥(1989-1990)系三跨连续弯梁桥(28+35+28=91m)。中轴线半径R=90m,桥宽10m,为单箱单室截面。是我国第首例顶推弯梁桥,系山西省交通科研所设计。

G、邵阳西湖大桥(1996-1998)系(3×88=264m)钢管砼系杆拱,如图3.将行车道系的两条纵梁(2.5m(高) ×2m(宽))和横梁先行顶推,再在纵横梁上现浇桥面板;并搭设钢管脚手架,然后安装钢管拱,接着泵送砼、安装吊杆、张拉吊杆后拆除临时墩,形成钢管砼系杆拱。该桥首创”先梁后拱”的新工艺,为平原地区施工系杆拱桥找到一条设备简单、施工安全的新途径。该桥由湖南交通设计院设计,湖南建工集团四公司施工。

H、湖南沅陵大桥(1988-1990)该桥位于沅陵县城,属于五强溪电站水库内淹没区,桥墩设计高达50多米。如图4.主桥为(85+140+85=310m)连续刚构,副孔为10孔42m=420m顶推法施工的连续梁,与顶推连续梁相接的刚构边孔有14m现浇段。由于墩高在水中搭设支架困难,设计巧妙地将10孔42m的连续梁中加长14m,顶推到位后再将9孔42m与42m+14m 解连,56m箱梁则与刚构合拢,形成刚构-连续梁。由于取消了刚构端部的支架节省经费20万元。沅陵大桥这种“空中合拢”新颖的构思已推广到多座类似的桥梁中。

I、湘潭湘江二桥(1990-1993年)。副引桥7×42. 8=300m,在顶宽B=20.5m的单箱单室中实现了无盖梁、无承台的单排、大直径桩(2φ2.8m)基础。做到桩身、桥墩、支座和腹板四者在一条直线上,受力明确,极大的节省了下部构造。该桥系湖南省交通设计院设计,湖南路桥一公司施工。该桥首创连续千斤顶实现连续顶推新工艺。如图5.

J、韶关五里亭大桥(2001-2004年)。系我国顶推施工最大跨径(120m)桥梁。有上下游两幅单箱梁(宽12m)均在独墩(φ4m)、独桩(φ560/φ350/φ300)上完成,主梁由130t预制块组拼顶推,平均速度达3m/天。如图6.

综上所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连续顶推施工技术已经推广运用到连续刚构、斜拉桥、钢管砼拱等各种不同结构,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2.2 顶推机械及其锚具

A、1978年在西延铁路狄家河桥,首次采用水平加竖向千斤顶方法,完成(4×40=160m)拼装干接缝连续顶推。

B、1979年广东东莞万江桥,采用水平加竖向千斤顶方法完成首例公路桥梁顶推施工。

C、1980年湖南望城伪水桥,首创40t水平千斤顶,实现6×38=228m柔性墩多点顶推,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D、1992年湖南湘潭二桥,首创HZL-100连续千斤顶(专利号:61755),在柔性墩上交替张拉箱梁底板中点,实现7×42.8=300m箱梁连续顶推。

E、2004年江苏苏通长江大桥,上海同新公司制造数控350t级连续千斤顶,完成5800t 承台钢吊箱整体提升入水任务。在50x110m2工作范围中,24台连续千斤顶之间高程控制误差小于1厘米,标志我国计算机数控千斤顶的技术高水平。

F、2005年郑州华龙机械公司已专利研制无四氟板的1000t级连续顶推滚轮装臵,解决了特大跨径桥和千米长桥中桥墩中滑道的难题。

G、大直径Φ7平行钢丝预应力群锚体系(HM21)与常规钢铰线(Φj15)相较,7Φ7预应力钢丝(Φs21)面积比(7Φ5)大一倍,索力增加70%,在同样索力根数少70%。由于顶推施工中,预应力要逐级搭长,因此联结器的构造性能十分重要。HM21-12锚联结器外径(Φ260)与同等索力的钢铰线VM15-19联结器外径(Φ323)相较减少了63mm。经过湖南、广东多座连续梁桥顶推证明:采用HM21群锚是顶推连续梁桥预应力体系的最佳选择。Φ7平行钢丝群锚体系尺寸如图7,它已获得湖南省1995年科技进步奖和优质产品金奖。

总之,我国顶推机械及锚具的进步,为超千米顶推桥梁奠定了物质基础。

3.预制组拼顶推新工艺

3.1 新工艺的提出

1、工期问题.自1980年湖南伪水大桥连续梁实施柔性墩多点顶推工艺以来,国内所有的顶推桥梁基本上沿用在支架上逐段现浇梁块-再逐段顶推的方法。顶推分段长度一般为跨径的L/3左右(12-17m),施工周期(10-15天/段),顶推平均速度(1.2-1.7m/天)。另外由于顶推平台设在两岸引桥上,要先等引桥基础和桥墩工程完成,致使台座准备工作不能提前进行,历时长达半年。这些原因使顶推方法远不能满足长跨桥梁的工期要求。造成经济的长梁顶推方案都因工期问题而被迫弃用,而让预制简支T梁长期占据中小跨径桥梁市场。

2、预制组拼顶推在前苏联有大量的工程实践。国家并有定型图纸,如前苏联西德维纳河桥(32+51+63+51+32=229m)。在严冬气候中,他们采用“厂内提前分条分块预制、再运往工地现场组拼顶推”的方法,能极大加快施工进度。1994年交通部“八五”行业联合科技攻关计划“洞庭湖区桥梁修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项目中,列有“预制组拼顶推工艺”课题(负责人上官兴)。由湖南省公路设计公司与湖南省公路机械工程公司联合实施。以南县哑吧渡大桥(多跨15-30连续梁,桥长250m,竖曲线半径R=1万米)作为实验桥。经过两年努力,取得“集中预制,分条、分块组拼竖曲线连续顶推”的成功。

3.2哑吧渡实验桥

1、基础采用单根Φ250cm钻埋空心桩,下部构造采用Φ220独柱悬臂墩。上部构造桥跨布臵:5×20+2.5+2×30+25+2×20=250m,桥宽12.5m。如图8.

2、箱梁为薄壁结构。预制腹板厚10cm,现浇顶、底板厚12cm。主梁横向分成三个小箱,如图9.顶宽3.8m。纵向每块3m长。预应力采用7Φ7平行钢丝为一束的HM21-1锚具。固定端采用墩头锚,张拉端采用夹片锚,两者间用钢管外套(Φ6.4cm)接长,形成通索。改联结器为最小规格。

3、箱块重量控制在8t以内,在离工地现场约一公里处的小学操场中提前一年集中预制,再车运至工地桥台上10t龙门吊下组拼。

4、在20cm长拼装台上,组拼箱梁后再顶推。横截面上先中箱来压住桥墩形成刚性支撑,再分别顶推上、下两条箱梁。每条梁长250m,重量1000t,只用一台100t连续千斤顶装在桥台反力梁上,可实现单点连续顶推。千斤顶可横移,如图10、11.有三次位臵。两副钢导梁均用六四军用桁架,并施加Φs21无粘结预应力。哑吧渡桥仅用30t钢材,一台顶推连续千斤顶就巧妙完成了250m长梁顶推,在地方公里桥梁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一段20m长箱梁施工工期7天。(吊装就位一天;焊接头钢筋浇砼一天,待强三天;张拉顶推两天)。平均施工速度3m/天。全长250m分12次顶推,中箱三个月,两边箱两个月,共计五个月完成。应当指出两个边箱可以同时交替作业。

6、三个顶宽3.8m箱梁顶推到位后,再现浇箱间接缝砼和钢纤维砼桥面。

3.3 五里亭大桥,

1、桥型如图12。韶关市五里亭大桥位于韶关市区外环线上,桥长505m,桥宽30m,自东向西跨径组合为(4×15+2×20=100m)+(35+120+35=190m)+(10×20+15=215m)。水中通航孔为190m长顶推连续梁和120m钢管砼拱组合式桥梁。设计荷载汽-超20,挂-120。.

2、横截面.双肋钢管砼拱采用三管型。中距a=18m,与Φ4m桥墩对齐。C50钢管砼拱由(2Φ85+Φ180)三管组成,计算跨径L=120m,f/L=1/4,f=30m。两肋下对称布臵的两条11.75m箱形纵梁,采用顶推法施工。两条纵向系杆完成顶推后再现浇中横梁中板,通过HM21-19横向预应力形成整体,然后再浇两边人行道板。

3、箱梁预制场.设在西岸9#-15#桥墩6孔20m跨内。如图13.用铁路军用梁做拼装台座(长60m),用150t门吊组拼箱块。通航孔35+120+35=190m长预应力连续梁,横向分两条纵向分六段(20-34m)。每段由8-9个箱梁拼装而成。箱块分基本块(3×12×2.63)、有横梁块(3.5×12×2.63)和钢管拱座处钢外壳块(5×12×2.63)三种类型。块件最大重量小于130t。

4、工期。五里亭120跨拱梁组合拱采用预制箱块,组拼顶推新工艺,每段正常周期约12-15天,其中:如图14

①、8-9个箱块吊装 2天④、穿预应力、张拉 2天

②、接头钢筋焊接 3天⑤、顶推 1天

③、接头浇砼待强 5天⑥、气候不良、材料供应受阻等 2天

5、纵向成桥.120m跨径箱梁顶推的关键在于设计好临时墩。根据湖南衡山大桥(2×90m斜拉桥)经验,采用便于拆除的钢管结构为好。在复盖层以下利用钢管桩做护筒,改用钻孔灌注桩来确保承载力。其上用梯形钢管框架(内填砂)。中铁14局施工,由于经验不足为了确保安全,施工单位保守的选用8Φ150钻孔桩做临时墩。

6、横向成桥。560t钢管拱分段在专业厂内加工。车运到工地后,在河岸路边组拼,再转到拼装台150t门吊下,移至已顶推到位的箱梁面上。用梁面门吊半跨立式拼装,再在临时墩承台上架立柱,用提升法架立钢管拱,接着泵送管内砼。

7、张拉吊杆。顶推箱梁E1J1=61x107(KN.m2),钢管砼拱E2J2=18x107(KN.m2),梁拱刚度比为3.4(<5),说明结构属于刚梁、刚拱共同作用类型。吊杆采用187Φ7冷铸锚,设计最大索力N=490t。通过跨中部分吊杆的超张拉来减少控制设计的拱趾负弯炬来改善钢管拱跨中下挠对连续纵梁的附加内力。

8、经济性。本桥由于采用了设备少、技术先进的大直径无承台桩和预拼顶推工艺,全桥单位面积造价为4620(元/m2),比同类桥梁低20%。

3.4 V型墩连续梁

江西乐安河桥全长630m原设计通航孔为2×60m双悬臂变截面连续梁,两岸为11孔40m小箱简支梁。由于全桥分为三大块,采用两种不同工艺,设备多和工期较长。为加快进度,施工中参照哑巴渡桥提出全桥改为竖曲线三箱预拼顶推方案。这样可以仅用顶推一种工艺来完成全桥。应当特别指出:将通航孔修改为2×50 V形墩连续梁,不但选型优美而且全桥630m一联无缝,改善了使用性能。中交四航设计院还将此种新思维已运用到武汉市环城武英高速公路武湖大桥(2600m长)和非洲苏丹青尼罗河桥(30+10×40+30=460m)的初步设计方案中,得到业主的好评。总之,顶推和各种桥型相结合能产生一种新结构,它具有广阔的前景。

3.5 超长梁顶推

2005年4月,在南通市洋口港10公里陆岛桥设计方案竞标中,中交四航设计院以新颖的《分块预制组拼环氧树脂粘缝长梁顶推》方案中标。两岸双向顶推长度达9000米,创世界记录。该桥宽11m,采用单桩、单箱结构,梁高3~4m,跨径40~60m。提前集中预制的箱块长3m,重50~60t,可与下部桩同时施工。顶推中采用大直径Φ7平行钢丝预应力群锚体系,以巨大的轴向力N,将预制块串联压紧,完成顶推任务。落梁后通过箱内后期预应力来满足运营要求,另预备体外索孔道备用。为了加快速度,连续梁组拼台座长200米,顶推以15天为一周期,平均施工速度高达12(m/天)。与常规的《T型简支梁》、《移动支架逐孔现浇》等施工方案相较,预制组拼顶推方案降低费用高达4000万元之巨。可以预期2008年创造《超长梁顶推施工记录》的洋口陆岛桥建成将在世界跨海大桥领域中树立了一座大中华的丰碑。

4、钢结构顶推展望

4.1.历史回顾:

由于钢结构费用高和养护困难,长期以来在公路桥梁领域中使用得较少。随着桥梁跨径和宽度的增大。砼结构自重大,架设安装困难的缺点显著出来。因此钢砼和钢结构采用顶推工艺,在近年又逐渐得到发展,其中以四川交通科研所创研的钢管砼空间桁架梁最具有魅力。

①广东南海紫洞大桥(1994~1996)。为世界上首例钢管砼空间桁架梁斜拉桥。施工是在两岸平台上拼装桁架(69+69m)和钢管独塔后,再从岸向跨中双向顶推70m,在跨中合拢后形成双塔单索面斜拉桥。如图15.

②湖北秭归向家坝大桥(1997~1998)。系国内首座钢管砼桁架连续刚构。桥梁组合为43+72+43=158m,两岸设臵长(35m)施工组装平台,采用双向顶推法将两个组装后78m 长钢管桁架顶推至跨中。接着在两岸墩顶安装临时墩扒杆及拉索,将空间桁架悬臂端部提升到设计标高,再按实际间隙下料合拢,最后将空间桁架及桥墩固结,再泵送管内砼形成连续刚构桥。

③重庆万州大桥(1998~2000)系大跨径钢管砼桁架连续刚构桥,主跨(75.4+3×120+75.4=510.8m)长的钢管桁架,在4×25=100m长的引桥上组拼12m一段,在120m 跨中设臵临时墩后,用连续顶推方法将钢管桁架顶推到位。接着在四个墩两侧拼装V行撑,在管内泵送砼后形成钢管砼桁架连续刚构桥。其跨径3×120m为国内顶推施工之最。四川省用同样顶推方法还修建了不少钢管桁架刚构桥如图16.

④澳门三桥。中交四航设计院2002年在澳门三桥方案设计中提出双层1500m长钢管桁架梁顶推方案。通航孔跨径200m设三个钢管桩临时墩。落梁后在桁架上组拼,竖立9个上、下钢管砼拱,寓意九龙。该方案因故虽未被采纳,但其富有创造力的构思得到评委专家的一致称赞。如图17。

4.2.不同桥型的钢箱梁顶推。

在大跨径桥梁中,采用自重轻的钢结构能减少费用高昂的斜拉索(悬索)数量和基础工程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总造价并不高,例如:

①2004年长沙山庙无背索(206m)斜拉桥。其鱼脊形钢箱梁(宽33m,高440m)采用

顶推法施工。

②2005年广东佛山平胜大桥(200+350=550m)自锚式“吊桥”。双幅20.40m钢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如图18

③山东济南黄河三桥系(130+386=516m)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宽40.6m长516m钢箱梁采用顶推法施工,如图21

4.3特大跨径顶推

以苏通长江大桥为例说明设计构思的重要性。如图19.其通航孔1088m为世界最大跨径双塔斜拉桥,边跨为(2×100+300=500m)。考虑到跨中采用双吊机悬拼40.6m钢箱梁需要9个月时间内将遇到台风,因此设计要求两个500m边跨提前到位,以辅助1088m梁的稳定。

1、边跨几种实施方案

①在4个100m跨径中施打钢管桩临时墩。用1600t浮吊安装(1300t)50m长的钢箱梁。2×300t副航道中各设一个临时墩,辅助悬拼300m钢箱梁的稳定。

②从日本租用5000t浮吊(费用一亿),直接安装4×100m钢箱梁。2×300m副航道中应设一个临时墩,辅助稳定。

③在4×100m跨内设斜撑式钢平台,在300m跨中设2个临时墩。用钢箱梁上双吊机在边墩上吊300t箱块,臵平台上焊接组拼,形成连续梁后进行5×100m双向顶推过塔至通航孔第一根斜拉索位臵。

2、钢箱梁高4m,有足够的刚度。在设计能进行100m跨简支梁安装的前提下则必定可进行100m顶推(因为顶推最大弯矩仅简支梁2/3)。遗憾的是国内没有100m跨径顶推实践,对100m钢箱梁顶推方案犹豫不决,从而失去了一次向世界水平冲刺的良机。

3、半年后,法国米约340m跨高墩多塔斜拉桥采用一个临时墩带塔顶推170m记录传来,如图20.使中国一片惊讶!事实雄辩说明我们在桥梁工程建设中缺乏首创精神。

4、2004年上海城建设计院在崇明岛过江通道中,参考苏通大桥多孔100m钢箱梁顶推方案,大胆提出10×100m=1000m钢连续梁方案。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在九江长江二桥方案中也提出100m钢梁顶推方案。这些设想标志着中国工程师开始在特大跨径和超过千米桥对设备用量最小、费用最低和用性能优越的钢结构顶推构思,展望前景一片光明,本文在此呼吁加油!

注上官兴:1939年10月生,华东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全国劳动模范。196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公路专业,从事桥梁设计和施工40余年,历任湖南路桥公司、湖南公路设计公司、中交四航设计院路桥所总工程师。在桥梁吊装、大直径钻孔桩、顶推和移动模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工艺设计中有专长。先后荣获15次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二等奖二次,省部级一等奖五次),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图1 广东九江大桥1030m顶推与斜拉桥合拢

图2 湘江二桥首创ZLD连续千斤顶进行不间断连续顶推施工

图3

图4.湖南邵阳西湖大桥

图5.湖南沅陵大桥

图6.

图7

图8.南海紫洞大桥

连续梁桥合龙施工注意事项

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注意事项 以最常见的3孔1联连续梁为例: 通常设计合拢顺序有先边跨、后中跨;先中跨、后边跨两种形式,具体要看设计情况。一、先边跨后中跨的连续梁主要施工顺序是: 边跨现浇段及最后一个悬浇段施工完成安装临时锁定支撑及钢筋、预应力管道;浇筑边跨合拢段及张拉拆除主墩临时固结及边跨临时锁定支撑(第一次体系转换,双悬臂结构转换为单悬臂简支梁结构)中跨合拢临时锁定;浇筑中跨合拢砼 中跨砼合拢后,砼达到50%强度时,解除一个中墩(另一个主墩本身为固定支座)多余水平约束,即永久支座锁定(变为单向铰接,第二次体系转换)中跨合拢段张拉拆除中跨合拢临时锁定支撑、纵向管道压浆、剩余竖向、纵向张拉及压浆 成桥清理。 具体详细顺序如下: 1、边跨现浇段、最后一个悬浇段已完; 2、安装边跨合拢段吊架(或利用挂篮)(进行中线、高程检查,如发现偏差可采取纠正措施) 3、在合拢口两端设置平衡配重。 (分三种情况: a:如果一个T构两端力矩平衡,则可按照合拢口重量的一半,在合拢口两侧压重。灌注砼过程,逐步卸载灌注端的重量,另一端中跨尚未合拢,暂时不卸重。 b:如果因挂篮拆除、或者T构两端挂篮前移距离不一致等造成的不平衡力矩,需要在力矩小的一端进行平衡配重,具体配重量需要根据堆载的位置力臂长度计算得来。) c:合拢口边跨现浇段与最后一个悬浇段测量高程超限,高程相对偏差大于15mm时,需要采取压重纠正措施。可采取施加压重对标高偏高的一端进行压重纠正。(但是纠正偏差方案须经设计和监理同意。纠偏措施的压重必须在合拢段预应力张拉完毕才能解除。

4、安装边跨合拢段钢筋及预应力管道(临时预应力索根据实际情况可先穿进去,当然也可后穿); 5、安装边跨合拢口临时锁定(刚性支撑+临时预应力索) 型钢支撑抵抗已成型梁段因升温膨胀产生的压应力,临时预应力索抵抗已成型梁段因降温产生的拉应力,做到“又拉又撑” 刚性支撑根据设计分“体内”和“体外”两种支撑形式,一般应在一日之晨温度最低时锁定。体内支撑是在合拢段砼中事先预埋型钢,所以应在砼浇筑前,在中部留出约10cm的缺口,以便在梁体预应力孔道压浆前,从预留缺口切断刚性支撑。然后用同级砼封闭。 刚性支撑锁定后,应尽快张拉临时预应力索(一般为15%锚下控制张拉力),形成支-拉锁定结构。 6、合拢口临时锁定后,应立即将合拢口一侧(即边跨现浇段梁端)的支座约束解除。即解除活动支座连接杆约束。使得梁的一侧能够在临时锁定装置连接下沿活动支座自由伸缩。(这一点很重要) 7、连续观测当地气温,根据温差情况选择合拢口砼灌注时间。(一般在连续3天观测后,选择在凌晨温度最低时刻(温度开始缓慢回升),开始浇筑边跨合拢段砼,边灌注边卸载边跨方向配重,中跨方向配重不动) 8、在边跨合拢段砼强度达到设计100%,张拉边跨合拢段第一批预应力束;其中利用作为临时锁定的4束,应在临时张拉力的基础上补充张拉至100%控制应力。其余是一次性张拉到位。 (在边跨合拢段未张拉前,严禁松动边跨现浇段支架和合拢吊架) 9、拆除两个主墩的临时固结。注意拆除时要两个墩顶4个临时支座(或墩旁临时支墩)要同步拆除(火烧硫磺砂浆,人工凿除截断支墩),实现第一次体系转换。形成单悬臂简支梁。拆除临时固结时,主墩上活动支座的水平约束连接杆不得解除,防止支座滑移。 10张拉边跨合拢段第二批预应力束。 11、解除边跨合拢口临时锁定刚性支撑(合拢口临时锁定劲性骨架需在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后灌浆前拆除);同时可拆除边跨现浇支架、模板、多余不用的挂篮;合拢段预应力孔道内压浆。 12、安装中跨合拢段吊架及模板;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安装;(也可将中跨合拢段钢绞线先穿进去) 13、安装中跨合拢刚性支撑,中跨合拢锁定(刚性支撑临和时预应力索)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2)中国古代科技着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 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 (l).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应用科学,经验的终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认识。而西方近代科学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西方近代科技善于分析法,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3).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中国古代科技实用性强,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重理论。 (4) 中国古代科技服务于农业,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工业 1、源泉:我国古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稳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经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中国古代科学家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王永星 中国古代科技曾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前列,散发过耀眼的光芒。但它却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反而在明清之际变得裹足不前。是何原因呢?本文仅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加以探讨,我们可以从这些特点上得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兴衰的一些原因。 一、“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 所谓“大一统型”的结构体系即指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程度与“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密切联系。如中国古代交通、通讯、军事技术、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技术、皇宫建筑等,统称为“大一统”技术。如果把古代的技术成果按农业、“大一统”技术、手工业和医药技术加以分类统计,并算出各类技术在整个技术构成中所占的百分比,与大一统社会结构相联系的技术成果所占百分比,多在30%以上;而分裂时期则在13%以下,它明显地表现出“大一统”技术与大一统社会结构休戚相关。统计结果表明,历代手工业多占技术部分的30%-50% 。这样在统一时期,手工业和大一统技术的总合计分就占了整个技术部分的70%-80%,它决定了技术的水平。因此,我国的古代技术发达主要是由大一统的社会相应的地主经济所决定的。中国古代技术水平的最高峰是在宋代,这时不仅大一统的官僚政治形态趋于成熟,而且地主经济和商品经济也非常发达。当时国家征收商业税的年收入就增达2200万缗,约占部收入的1/7 。相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地主经济衰落,商

高铁连续箱梁桥合拢

中文摘要 根据沪昆高铁杭长客运专线金华江特大桥跨白沙溪40+4×72+40m连续箱梁合拢段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连续箱梁合拢段施工工艺,对合拢段施工的总体方案、合拢段施工方案、合拢时间确定、钢筋绑扎、预埋件的安装和混凝土施工、合拢段预应力施工、临时支撑墩的拆除等施工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对合拢段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做出了全面总结。 关健词:合拢段;悬臂式连续箱梁;临时固结

Abstract According to GaoTieHang shanghai-kunming long special passenger line JinHuaJiang big bridge across the white sand 40 + 4 x 72 + 40 m continuous box construction stage fold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continuous box-girder fold, fold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overall scheme of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gather together period, gather together time determined, the reinforcement assembling, the embedded parts installation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 gather together sectio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 temporary support the dismantling of pier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are analysed, and the fold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safety control mad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Key Words:Fold period;Cantilever type continuous girders;Temporary rigid fixity

钢箱梁顶推施工工艺介绍

钢箱梁顶推施工工艺介绍 位于济南小清河项目难点施工为架设3片钢箱梁(垂直于桥向),每片由5节(沿桥向)钢箱梁组成,共约600吨。采用先轮箱纵移到钢箱梁对应的跨位,再利用自锁爬行顶推小车横移至梁位处,落梁就位(中间9节钢箱梁)。两头的钢箱梁利用大吨位吊车和已经就位好的钢箱梁对接架设。很好地解决了单片整体吊装钢箱梁接头变形影响问题。 1、工程概况 1.1小清河桥位于济南小清河上,与老桥紧挨。新桥下部为钻孔桩基础、圆柱形墩身,上部主跨为钢箱梁,跨距65m。新桥由3片钢箱梁组成(垂直于桥向),每片5节(沿桥向)。每两片钢箱梁间距3m,再用桥面板焊接成整体、钢箱梁面板上铺设沥青混凝土,边跨为砼现浇箱梁,主跨钢箱梁与边跨砼箱梁通过预应力钢绞线连成整体。钢箱梁在工厂加工成型后运至施工现场。 1.2难点施工主要内容为:由中间3节钢箱梁组成的3片钢箱梁的安装就位(共9节),共计360吨。中资路桥采用的施工方案为先沿桥向纵移到钢箱梁对应的跨位,再横移钢箱梁至梁位处下落就位。为横移钢箱梁,在河中钢箱梁4个接处下方,设置4个临时支墩。同时可以作为钢箱梁需调拱使用。 2、施工流程 济南小清河钢箱梁顶推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材料和设备进场)→横移轨道和纵移轨道的铺设→轮箱纵移钢箱梁→落到自锁爬行顶推小车上→横移钢箱梁就位→钢箱梁对接→钢箱梁调拱 3、施工工艺 3.1轮箱纵移施工工艺 3.1.1主要设备:轮箱 3.1.2纵移轨道铺设在老桥路基上铺设轨道,轨距3.2m,用P50钢轨,轨道下用1.25m短枕木,间距80cm,每10m设轨距拉杆一道。轨距拉杆可用4m方木完成。轮箱按轨距布设好后,钢箱梁用50吨的汽车吊吊放在轮箱上,准备纵向移动。 3.1.3钢箱梁纵移启动轮箱,低速运转,将钢箱梁纵移至对应跨位。为保证横移时钢箱梁的精确位置,运梁轨道要严格顺直,并与新桥桥轴线平行,且钢梁运至老桥上时,要正对其桥跨位置。要求测量定位准确。同时,为保证老桥的承载,轨道必须设置在老桥主拱上方。 3.1.4落梁至横移轨道纵移到位后,在两端梁下轮箱上安放千斤顶,顶起钢箱梁,在纵移轨道上安放延伸横移轨道,自锁爬行钢箱梁顶推小车安放至钢箱梁两头下方的横移轨道上。为防止钢箱梁滑移,在自锁爬行顶推设备上搭设一层至两层枕木,千斤顶落下钢箱梁至自锁爬行顶推小车上,横移钢箱梁。拆除纵移轨道上的横移轨道,退出轮箱,进行下片钢箱梁的纵移。为保证钢梁的精确就位,两端的横移轨道要严格顺直并严格垂直桥轴线,两轨道严格平行。 3.2顶推横移施工工艺 3.2.1主要设备:自锁爬行钢箱梁顶推小车。 3.2.2横移轨道铺设在搭设好的临时支墩轨道梁上铺设间距80cm的短枕木,在枕木上铺设50型钢轨,轨距为55cm。 3.2.3钢箱梁横移钢箱梁放置在自锁爬行顶推小车上,两台设备同步慢速将整片钢梁横向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人员公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是科技部直属事业单位。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以及我院工作需要,拟公开招聘研究人员1人。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聘岗位: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二、应聘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具有全日制高校博士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科技法律等,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者优先; 3.具有敬业精神、研究能力强,理论基础和文字功底扎实,熟悉国家科技政策与制度,有国际合作项目组织经验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经验丰富者优先; 4.具有北京市户口(出站博士后除外)。 三、招聘程序 1.自愿报名:应聘人员须填写《应聘报名登记表》(详见附件),在2015年5月5日17时前将((应聘报名登记表》及相关材料(包括简历、2寸免冠照片、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户口本等的

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至zhb@https://www.doczj.com/doc/3e11307033.html,。 2.资格审核:由院领导、人事干部和用人部门组成招聘工作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确定选择考试人选,在科技部网站(www.most.gov.cn)和我院主页(www.casted.org.cn)上公布参加笔试的人选名单和笔试时间、地点。 3.考试:考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笔试主要测试专业知识、政策法规掌握程度等。通过笔试者,原则上按1:5的比例参加面试。面试人选及面试时间、地点将在科技部网站和我院主页公布。面试主要测试应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考察:对通过面试的应聘人员,我院将对其思想政治表现、 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推荐进行复查。 5.身体检查。 6.确定拟聘人员、公示招聘结果。 7.签定聘用合同。 公示后,院领导班子根据公示结果确定拟聘人员,通知本人并签定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四、有关注意事项 1.请应聘人员按时限要求填报《报名登记表》,过期不予受理, 恕不接待来访。 2.应聘人员在应聘工作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自理。 3.笔试人选和时间、地点,将于2015年5月11日前在科技部 网站和我院主页上公示。面试人选和时间另行通知。

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注意事项

朱家尖羊峙大桥悬臂现浇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 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四川中成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羊峙大桥工程项目部: 你部于2013年6月29日上报的《羊峙大桥合拢段施工方案》已收悉,经审查,该方案基本可行,可以按方案操作。 一、该方案存在的问题:、、、、、、、 二、监理办对该方案实施工程中的建议: 1、连续梁主要施工顺序(先边跨后中跨): 边跨现浇段及最后一个悬浇段施工完成→安装临时锁定支撑及 钢筋、预应力管道;浇筑边跨合拢段及张拉→拆除边跨临时锁定支撑(第一次体系转换)→中跨合拢临时锁定,浇筑中跨合拢砼→中跨合拢段张拉→拆除中跨合拢临时锁定支撑、纵向管道压浆、剩余竖向、纵向张拉及压浆→成桥清理。 2、具体详细顺序如下: 1)边跨现浇段、最后一个悬浇段已完; 2)合拢施工前应进行中线、高程检查,如发现偏差可采取纠正措施;3)合拢施工前应连续观测当地气温和梁长受温度影响的偏移值进行观测,根据观测值进行合龙施工计算,确定准确合龙温度、砼灌注时间合龙程序。(一般在连续3天观测后,选择在凌晨温度最低时刻、温度开始缓慢回升、开始浇筑边跨合拢段砼); 4)安装边跨合拢段吊架(或利用挂篮); 5)安装边跨合拢段钢筋及预应力管道;

6)安装边跨时,合拢口两侧悬臂端予以临时刚性连接(刚性支撑+临时预应力索),型钢支撑抵抗已成型梁段因升温膨胀产生的压应力,临时预应力索抵抗已成型梁段因降温产生的拉应力,做到“又拉又撑”;刚性支撑锁定后,应尽快张拉临时预应力索(锚下控制张拉力,按设计规定),形成支-拉锁定结构,施加预压重、再浇筑混凝土,灌注砼过程,逐步卸载灌注端的重量。 7)合拢口临时锁定后,应立即将合拢口一侧(即边跨现浇段梁端)的支座约束解除。使得梁的一侧能够在临时锁定装置连接下沿活动支座自由伸缩。(这一点很重要) 8)在边跨合拢段砼强度达到设计100%,张拉边跨合拢段第一批预应力束;其中利用作为临时锁定的4束,应在临时张拉力的基础上补充张拉至100%控制应力。其余是一次性张拉到位。 9)解除边跨合拢口临时锁定刚性支撑(合拢口临时锁定劲性骨架需在纵向预应力筋张拉后灌浆前拆除);同时可拆除边跨现浇支架、模板、多余不用的挂篮;合拢段预应力孔道内压浆。 12)中跨合拢: 13、安装中跨合拢段吊架及模板;钢筋绑扎,预应力管道安装;在合拢口两端设置平衡配重,分三种情况: a:如果一个T构两端力矩平衡,则可按照合拢口重量的一半,在合拢口两侧压重。灌注砼过程,逐步卸载灌注端的重量。 b:如果因挂篮拆除、或者T构两端挂篮前移距离不一致等造成的不平衡力矩,需要在力矩小的一端进行平衡配重,具体配重量需要根据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①科技内容上主要集中于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对传统典籍的整理,如经验总结,缺乏实验;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②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意识。 ③注重社会人文问题的探求,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繁荣,这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是应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农耕经济服务的,如科技成就主要集中于农学和天文历法方面。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③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④继承前代科技成果,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明,都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⑤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家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⑥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16世纪后没能产生现代科学的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 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③17世纪以来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 容,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都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马蹄沟桥连续梁合拢临时固结5.3(精)

TA11 太中银铁路工程 马蹄沟大理河特大桥悬浇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太中银铁路工程施工标段:SJS-Ⅱ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太中银铁路工程指挥部编号: 太中银铁路工程 内部审核意见表 工程名称:太中银铁路工程施工标段:SJS-Ⅱ单位工程名称:马蹄沟大理河特大桥悬浇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太中银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一项目经理部

马蹄沟大理河特大桥悬浇连续梁合拢段施工 马蹄沟大理河特大桥32m+48m+32m连续梁采用挂篮悬浇方法进行施工,合拢顺序为先边跨后中跨。 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后,张拉边跨预应力束,解除主墩顶临时固结,使悬臂T构变为简支结构;中跨合拢后,使两个简支结构形成一个连续梁,完成两次体系转换。1、合拢段需解决的问题 合拢段施工主要需解决3个问题:1)吊架的安装问题;2)合拢段的临时锁定问题;3)合拢段混凝土浇筑问题。

合拢段因混凝土浇筑后,气温的变化会引起梁体的伸缩变形,同时梁体左右日照温度不同还会引起梁的扭曲变形,需对合拢段进行临时锁定保持合拢段无相对变形。合拢段临时锁定要抵抗温度应力、T构两端不平衡弯矩等多种外力,保证悬臂T构施工安全和合拢段不出现裂纹。 2、合拢段施工顺序 边跨现浇段及中间节6号块施工完成后,安装边跨合拢段临时刚接构造,张拉合拢钢束T8、B11,在支架上现浇边跨合拢7号段混凝土,养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张拉并锚固B7~B10纵向预应力钢束及横向、竖向预应力筋;补张拉并锚固T8、B11。张拉0#块另一半横向钢束;拆除74#墩顶临时固结措施,启动主墩永久支座,并将75#墩纵向活动支座临时锁定。 拆除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中跨跨中临时刚构造,解除75#墩纵向活动支座的锁定,张拉临时预应力钢束T9和底板合拢钢束。用悬吊支架现浇中 跨合拢段7/段,养生;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张拉(或补张拉)并锚固B1~B5纵向预应力钢束及横向、竖向预应力筋。拆除悬吊支架,拆除临时合拢钢束T9。 3、合拢段施工方法 3.1 合拢段吊架及模板利用挂篮底模、外侧模、内模作为合拢段模板,不仅可以减少搭设支架的投入,还可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变形与两端已浇段保持同步,但要利用挂篮作为吊架,需解决一个挂篮后退和一个挂篮前移的问题。由于74号主墩的施工速度较75号主墩要快,故施工中决定74号墩中跨挂篮向后退,75号墩中跨挂篮向前移作为中跨合拢段吊架。边跨合拢段吊架仅存在前移问题,与中跨挂篮前移作吊架方法相同。 3.2 临时锁定 3.2.1 合拢段锁定计算假设 1)以合拢段长度不变,锁定骨架支撑力能够抵消梁体温度变形引起的支座或模板体系产生的摩擦阻力即可。2)边跨合拢时边跨模板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取0.15,中跨合拢时活动支座摩擦力取0.05。 3.2.2 边跨合拢段锁定 1)应力分析。根据计算,温度应力引起的力较大,而此时只有边跨模板对梁体有约束力,如果约束力小于梁体温度应力,梁体肯定会产生位移。只要保证合拢段临时锁定力大于模板及支座的约束力即可保证合拢段相对无变形。 2)刚性支撑设置。边跨现浇段及6号块端部腹板位的顶板、底板上预埋4块 40cm*40cm, 2cm厚的钢板,钢板后方加焊钢板肋进行加强,梁体内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021111班徐冠宇02111062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内容摘要: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其延续性 三.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 四.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 五.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六.注重实用,理论薄弱 正文: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正是这种独创的科技成就的长期发展,历代继承,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东方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其延续性 我国的科学技术自两汉而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和提高,到隋唐五代技术发展,并呈现一股继续高涨的趋势。这种趋势因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理学形成、战争和其他需要而得到强化。统治阶级为满足自身、政权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多方面需要,通过完善教育体系,举行多元化考试,奖励发明创造和培养扶植科技人才等措施,助长、推动和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安定与富裕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出版业则又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也加速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切使宋元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论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均有突出成就。 在中国这块疆土上产生的古代科学技术,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地发展着.总的进程未曾中断,受到外来的影响不多,在这方面与其他国家的古代科技文明不甚相同。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和古希腊,在奴隶社会都创造过辉煌的科技成就,但都在外族入侵或不明的原因下中断,未能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延续。古代阿拉伯则完全是在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端于本国的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虽时缓时速,但一直在继续发展,直至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传入后才逐渐衰落。其延续发展的时间跨度之大,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2.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 由于我国古代的封建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国家又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如天文学、农学、地学、医学等在中国古代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先秦以来,一直强调以农为本,编造历法,授民以时正是历代王朝必须从事并给以极大

悬浇连续梁合拢段施工(精)

悬浇连续梁合拢段施工 摘要:根据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跨北京市三环路60m+100m+60m连续梁合拢段的施工方案,介绍了连续梁合拢段施工顺序、影响因素、需解决的问题、施工方法,为以后同类连续梁的合拢施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连续梁,合拢,锁定,工艺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跨北京市三环路60m+100m+60m连续梁采用挂篮悬浇方法进行施工,合拢顺序为先边跨后中跨。 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后,张拉边跨预应力束,解除主墩顶临时固结,使悬臂T构变为简支结构;中跨合拢后,使两个简支结构形成一个连续梁,完成两次体系转换。 1 合拢段需解决的问题 合拢段施工主要需解决3个问题:1)吊架的安装问题;2)合拢段的临时锁定问题;3)合拢段混凝土浇筑问题。 合拢段因混凝土浇筑后,气温的变化会引起梁体的伸缩变形,同时梁体左右日照温度不同还会引起梁的扭曲变形,需对合拢段进行临时锁定保持合拢段无相对变形。合拢段临时锁定要抵抗温度应力、T构两端不平衡弯矩等多种 外力,保证悬臂T构施工安全和合拢段不出现裂纹。 2 合拢段施工顺序 边跨现浇段及中间节13号块施工完成后,安装边跨合拢段吊架,进行边跨合拢段锁定,浇筑边跨合拢段混凝土,张拉边跨T17,B13~B16及边跨横竖向预应力筋,拆除边跨合拢段吊架。 边跨张拉完成T17,B13~B16后,拆除主墩顶临时固结使主墩永久支座受力,张拉边跨B11~B12,拆除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中跨吊架及模板,进行中 跨合拢段锁定,绑扎钢筋并浇筑中跨合拢段混凝土,张拉T18,B1~B10,拆除中跨 合拢段吊架,拆除T18。 3 合拢段施工方法 3.1 合拢段吊架及模板

利用挂篮底模、外侧模、内模作为合拢段模板,不仅可以减少搭设支架的投入,还可使浇筑后的混凝土变形与两端已浇段保持同步,但要利用挂篮作为吊架,需解决一个挂篮后退和一个挂篮前移的问题。由于67号主墩的施工速度较66号主墩要快,故施工中决定67号墩中跨挂篮向后退,66号墩中跨挂篮向前移作为中跨合拢段吊架。边跨合拢段吊架仅存在前移问题,与中跨挂篮前移作吊架方法相同。 3.2 临时锁定 3.2.1 合拢段锁定计算假设 1)以合拢段长度不变,锁定骨架支撑力能够抵消梁体温度变形引起的支座或模板体系产生的摩擦阻力即可。2)边跨合拢时边跨模板与混凝土的摩擦系数取0.15,中跨合拢时活动支座摩擦力取0.05。 3.2.2 边跨合拢段锁定 1)应力分析。根据计算,温度应力引起的力较大,而此时只有边跨模板对梁体有约束力,如果约束力小于梁体温度应力,梁体肯定会产生位移。只要保证合拢段临时锁定力大于模板及支座的约束力即可保证合拢段相对无变形。 2)刚性支撑设置。边跨现浇段及13号块端部腹板两侧顶板、底板上各预埋4块40cm高,50cm宽,2cm厚的钢板,钢板后方加焊钢板肋进行加强,梁体内埋设加强钢筋与混凝土连接增加抗拔力。支撑型钢用双工20b焊接而成,在混凝土浇筑前几天凌晨最低温度时,将支撑型钢焊于两侧梁内预埋的钢板上,起到支顶作用并起部分抗拉作用,焊接时注意同一根工钢骨架一端焊完后再焊接另一端。 边跨合拢段采用刚性骨架措施锁定后,在温度变化作用下,由于中墩临时支撑尚未拆除,梁体变化引起的微小滑动,通过边跨合拢段临时固结骨架,其力主要由边跨现浇段混凝土与模板的摩擦力抵消,边跨现浇段施工完成后,边支座处支顶方木要拆除,使支座能够活动。 木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取μ=0.15,则: 合拢段刚性支撑所受轴力: N=μG=0.15×448×9.8=658kN。 其中,G为边跨现浇段梁段的重力。 假设采用2工20b焊成支撑骨架,每个合拢段4个,则每个刚性支撑所受应力: σ=N/A=658/4/2/0.00355=23169kPa=23.2MPa。 能够满足要求。 3)临时张拉束。由于总共仅有658kN的力,故边跨不再进行临时预应力束张拉,仅用劲性骨架焊接来抵消温度降低时两端梁体对合拢段新浇混凝土的张应力。 4个骨架所承受的平均力为:658/4=165kN,单个骨架在钢板上焊缝长度90cm,为保证焊缝牢固,每个骨架与预埋钢板的焊缝均采用四周满焊,焊缝厚度6mm。 3.2.3 中跨合拢段锁定 1)刚性支撑骨架。在两13′号内预埋相同的钢板箱。中跨合拢时温度应力与边跨合拢时相同,只是抵消温度变形的力主要由66号墩顶活动支座(67号墩顶为固定支座)与梁体摩擦力承担,取摩擦系数0.05,承重为全桥除去中跨合拢段梁体重量的1/2。此时摩擦力(等于合拢段刚性支撑所受轴力)为: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连续刚构顶推施工

白果渡嘉陵江大桥合拢段预顶推施工技术 薛立强 陈宇啸 杨 雷 张中伟 白果渡嘉陵江大桥是国道212线四川武胜(川渝界)至重庆合川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白果渡嘉陵江大桥全长1433.78米,采用10×40+130+230+130+13×40跨径布置,其中主桥全长490米,主桥上部结构为三跨预应力砼连续刚构桥,跨径设置为130m+230m+130m。引桥为23跨40米预应力砼T梁,该桥设计桥面全宽24.5米,分左右两幅,主桥每幅采用单箱单室截面,主桥箱梁为三向预应力结构。主桥箱梁中跨合拢段长度为2米,在桥纵向中跨合拢段中间位置,设置一道30米厚横隔板,以消除底板预应力产生的径向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箱梁的横向安全。 由于受降低工程造价及降低施工难度这两方面的因素影响,该桥两个主墩(11#、12#)被设计成了不等高的墩,墩身高度分别为43m、22m。对于连续刚构这样的结构,两个“T”构主墩的高度相差如此之大,这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也是极少见的,因此该桥的中跨合拢段施工就显得尤为关键。 1. 预顶推施工 预应力砼连续刚构在完成体系转换后,后期砼收缩徐变与降温效应相组合使两墩之间主梁有缩短的趋势,迫使墩顶向跨中方向发生位移,墩顶、墩底产生较大的弯矩,同时主梁受到砼纤维限制,在结构内部产生拉应力,对结构构成危害。通过计算分析发现,在边跨合拢后,如果能在中跨合拢前在中跨悬臂端部施加一个水平推力,将合拢段两端顶开一段距离,然后焊接合拢段劲性骨架,再拆除顶推千斤顶,这样即可将顶推轴力存储于梁内,顶推工艺类似预应力作用,施工切实可行。中跨合拢前顶推主梁示意如图1。 (图略) 2.中跨合拢段施工工艺 2.1中跨合拢段施工方案 中跨合拢段全长2.0m,该处箱梁设计高度为4.0m,底板宽度为11.0m,顶板宽度为19.0m,腹板厚为0.5m,底板厚度为0.32m,顶板厚度为0.25m,横隔板厚?,中跨合拢段砼总方量为m3。 中跨合拢段的施工方案一般有吊架法、挂篮抬浇法及落地支架现浇法,由于中跨合拢段所处地理位置及现场的施工条件,本着降低成本及加快施工进度,采用已有挂篮作改动之后施工中跨合拢段 2.2中跨合拢段施工准备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顶推法施工方法

预应力砼连续箱梁顶推法施工方法 顶推法施工适应于截面等高,跨径70-80m以内,平曲线以竖曲线为同曲率的预应力砼连续梁。顶推法施工不受通车、通航及水情、气候的影响,梁段在桥头实行工厂化施工、质量、工期易于控制和保证。 一、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1)根据桥跨数量、设备条件、场地情况及工期要求,确定预制、顶推的方案。 (2)在桥台后面的桥轴线位置的引道或引桥上设置预制场。对于纵坡小于1.5%的桥梁,预制场地设在上坡桥台后面,如纵 坡大于1.5%则设在下坡的桥台后面。为了加速施工进度并有 条件时,也可在桥两端设预制场地,从两岸相对顶推。如桥头 引道直线长度受到限制,也可在引桥或靠岸一孔上设置“临空 式”的预制台座。 (3)预制场布设时应考虑梁身分段和每段是全断面整体浇筑还是全断面分次浇筑的长度,梁身前面设导梁时,应考虑拼装导 梁的场地,此外,还应考虑拼装第一跨预出时,梁体本身的稳 定安全度。 (4)在引道上的预制场必须将地基先辗压密平,并采取排水措施,使其不沉陷、不积水,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宜选用桩基 础。在平整、密实的地基浇注砼台座,砼基础台座尺寸必要满 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在引桥上的预制台座、临时墩的

墩的基础、装配式大梁、横梁、纵梁均应进行设计计算,使台座的强度、刚度(挠度及基础的沉降)和稳定性均符合设计要求。 (5)当用顶推修建的桥梁是设在竖曲线上时,台后预制段各台座支点的标高,应在同一半径的竖曲线圆弧轨迹上。 (6)为减小顶推时产生的内力,以节省临时张拉束,采用设置导梁、临时墩、墩旁临时撑架、斜缆索加固或两端对顶跨中合拢梁段等措施。 (7)系梁可用贝雷桁架或万能杆件拼制,并可在导梁底部用加劲弦杆或型钢分段加劲,导梁设置的长度一般为顶推跨径的 0.6-0.8倍,刚度为主梁的1/9-1/15。最好将导梁从根部至前 端拼成变刚度或分段变刚度。主梁端部的顶板、底板内预埋厚钢板或型钢伸出梁端与导梁连接,主梁端应设横隔梁加固,导梁与箱梁接头处应用预应力束连接以防梁端接头处砼开裂。(8)如跨径较大,现场条件允许时,可在设计跨径中间设置临时墩以减小顶推跨径,临时墩一般采用装配式空心钢筋砼柱,并利用斜拉索或水平索拉柱临时墩,锚碇在永久桥墩上,以加强临时墩抵抗水平力的能力。 2.梁段预制 (1)梁段浇注可根据条件及技术要求采取一次全断面浇注或分底板、腹顶板两次浇注或底、腹、顶板三次浇注,可以等全截面完成后再向前顶推。

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一般知识

第一部分连续梁桥悬臂施工的一般知识 ?前言 ?用挂篮悬臂施工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在墩顶浇筑起步梁段(0#块),在起步梁段上拼装悬灌挂篮并依次分段悬浇梁段;边跨及中跨合拢。 一、移动式悬臂施工挂篮简介 ?(一)施工挂篮的构造 ?挂篮是一个能沿梁顶滑动或滚动的承重构架,其锚固悬挂在已施工梁段上,在挂篮上可进行下一梁段的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的安设,混凝土灌注和预应力张拉,灌浆等作业。完成一个阶段的循环后,挂篮即可前移并固定,进行下一阶段的悬灌,如此循环直至悬臂灌注完成。 1.挂篮分类 挂篮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桁架式(包括平弦无平衡重式、菱形、弓弦式)、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四种; 挂篮按抗倾覆平衡式可分为压重式、锚固式和半压重锚固式三种; 按挂篮走行方法可分为一次走行到位和两次走行到位两种; 按其移动方式可分为滚动式、滑动式和组合式三种。几种主要的挂篮结构如图5-1~5-6所示。 二、用挂篮悬臂灌注施工的主要工艺程序及其特点 用挂篮主段悬浇施工的主要工艺程序为: ?灌注0号段及墩梁临时锚固; ?拼装挂篮; ?灌注1号段; ?张拉预应力钢索 ?挂篮前移、调整、锚固; 灌注下一梁段; ?包括: ?1)挂篮前移,按立模标高设顶底模标高; ?2)浇筑混凝土,养护; ?3)张拉预应力钢索。 依次类推完成悬臂灌注; 挂篮拆除; 边跨合拢; ?中跨合拢。 (一) 0号段的浇筑 ?0号段位于桥墩上方,灌注0号段相当于给挂篮提供一个安装场地。 ?0号段一般需在桥墩两侧设托架或支架现浇,如图所示。 ?立0号段底模时,同时安装支座及防倾覆锚固装置。如图5-12所示。 墩梁临时锚固 (二)拼装挂篮 ?挂篮运至工地后,应在试拼台上试拼,以发现由于制作不精良及运输中变形造成的问题,保证正式安装时的顺利及工程进度。如图5-16。 挂篮操作注意事项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内容摘要: ①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③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④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又一特征 ⑤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 ⑥适合封建政治观念需要的科学文化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得以延续。 ⑦整体观,与西方科学注重分析不同,中国传统科技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 ⑧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⑨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 ⑩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显著的优点,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

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惊人的辉煌历史,并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世界最前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东方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与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古希腊的早期科学如几何学、天文学中的很多东西是从河流文明古国那里学来的。正是这种独创的科技成就的长期发展,历代继承,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著名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曾对此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他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 然而,在40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两汉(尤其是东汉)与宋元(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又都显示出阶段性的高潮。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回眸1978-2012

【导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建设与发展,并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内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值此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之际,中国科技网为读者全面梳理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在时间的脉络中理清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 以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为标志,我国科技政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发出“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科学论断,在科技领域拨乱反正,迎来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春天。 改革的时代呼唤 1978年以前,我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式科技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大大缩小了我国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涌动,科技成果迅速推广应用,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变革。国与国的竞争由单一的军事竞争、经济竞争转向为以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不断扩大。[详细]

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邓小平在1978年全国科学会议开幕式的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中国科技战略思想的重大转折。他重申了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明确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指出要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详细] 科技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 《“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我国第一个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国家科技计划,标志着我国综合性的科技计划从无到有,成为我国计划体系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国家又陆续实施了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技术开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计划、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项目计划等。[详细] 随着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科技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也开始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方针,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1985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78年以来科技界自发进行的、探索试点的阶段进入到有领导、有步骤、有组织的全面展开的阶段。 经济发展要求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度集中的科技体制固有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脱节,技术转移的环节严重受阻。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能很快反映到研究课题中来,科研成果也不能很快应用到生产中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过多过死,不利于激发科研机构的活力,也抑制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详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