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大概念、大类概念、构成、特殊结构、作用方式等)

1.微生物农药

2. 农用抗生素

3. VIP蛋白

4. 包涵体

5. 重寄生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最、第一等字眼;防治对象、专性、来源、毒素、机理、不同分类、可开发为。。。,已应用等字眼;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指标,特殊结构、致病过程、实际生产方法、等)

1.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为专性寄生昆虫病原菌()。

A. 绿僵菌

B. 金龟子芽孢杆菌

C. 枯草芽孢杆菌

D. 苏云金芽孢杆菌

2. ()具有抗植物根结线虫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A. 穿刺巴斯德氏柄菌

B. 肉毒梭菌

C. 嗜酸乳杆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3. 绿僵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

A. 蚜虫

B. 蜡蚧

C. 鳞翅目幼虫

D. 线虫

4. 鲁保一号是用于防治()的微生物源药剂。

A. 害虫

B. 病原菌

C. 杂草

D. 鼠害

5. ()是诺尔斯链霉菌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毒病具有特效。

A. 井冈霉素

B. 农抗120

C. 中生霉素

D. 宁南霉素

6. ()可以产生剧烈的细菌外毒素,此毒素是目前草原农田广泛应用的生物杀鼠剂。

A. 肉毒梭菌

B. 穿刺巴氏柄菌

C. 恶臭假单胞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7. 以下农用抗生素可用于杀螨剂的是()。

A. 莫西菌素

B. 华光霉素

C. 武夷霉素

D. 波拉霉素

8. 除了()以外,以下均为DNA杀虫病毒。

A. 核型多角体病毒

B. 颗粒体病毒

C. 昆虫痘病毒

D. 质型多角体病毒

9. 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

A. 杆状病毒科

B. 长尾噬菌体科

C. 丝状病毒科

D. 壬酸

10. 双丙氨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A. L-草铵膦

B. 芦竹碱

C. 纤精酮

D. 拮抗关系

11. 病毒制剂毒力生物测定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离体生物测定和空斑测定法,其中活体生物测定法检测病毒毒力常用指标为()。

A. LD50

B. TCID50

C. LC50

D. EC50

12. 苏云金素对昆虫的毒性是由于其对害虫()具有抑制作用。

A. RNA合成

B. 蛋白质合成

C. DNA合成

D. 几丁质合成

13. 第一个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是()。

A. 棉铃虫NPV杀虫剂

B. 茶小卷叶蛾NPV杀虫剂

C. 小菜蛾GV杀虫剂

D.甘蓝夜蛾NPV杀虫剂

14.()为具有囊膜的昆虫病毒。

A. 颗粒体病毒

B. 细小病毒

C. 虹彩病毒

D. 质型多角体病毒

15. ()对蚊虫具有毒杀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开发前景的蚊虫病原菌。

A. 球形芽孢杆菌

B. 梭状芽孢杆菌

C. 恶臭假单胞菌

D. 多黏芽孢杆菌

16. 在菌物中已用于开发杀虫剂的除卵菌门的()以外,其余都是无性型真菌。

A. 大链壶菌

B. 暗孢耳霉

C. 粉棒束孢

D. 寡雄腐霉

17. 在昆虫病原真菌侵染寄主过程中各种水解酶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以()最为重要,其活性高低是决定真菌致病力的及其重要因素。

A. 蛋白酶

B. 几丁质酶

C. 脂酶

D. 糖苷酶

18. ()在寄主体繁殖过程中一般不分泌毒素,直到菌丝占领整个虫体后才引起昆虫死亡。

A. 布氏白僵菌

B. 球孢白僵菌

C. 绿僵菌

D. 虫霉菌

19. 以分生孢子为产品的真菌杀虫剂,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

A. 液体发酵

B. 固体发酵

C. 双相发酵

D. 高密度发酵

20.()会造成染病昆虫表现出行动迟缓、体躯肿胀和皮肤易破、组织液化等病理特征。

A. 小菜粉蝶GV

B. 梭状芽孢杆菌

C. 球孢白僵菌

D. 球形芽孢杆菌

三、多项选择题

1. 由于阿维菌素毒性偏高,通过化学结构修饰与改造获得的系列新型杀虫抗生素有()。

A. 伊维菌素

B. 多拉菌素

C. 埃玛菌素

D. 中生菌素

2. 农用抗生素具有()等特点。

A. 选择性强

B. 高效、低毒、易降解

C. 大多具有吸活性

D. 可通过发酵工程生产

3. 按照用途微生态制剂可分为()。

A. 微生态促生长剂

B. 微生态治疗剂

C. 微生态多功能剂

D. 微生态单菌剂

4. 真菌植物病害生防剂的作用方式包括()。

A. 重寄生

B. 抗生

C. 占领

D. 诱导植物抗性

5. 以下哪些昆虫病毒可形成包涵体形式()。

A. 甜菜尺蠖姬蜂病毒

B.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C. 菜粉蝶球形病毒

D. 印度棕榈独角仙病毒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来源、对象、机制、致病过程、药剂性质(水溶。碱溶))得分:分

1. 位点竞争是荧光假单胞菌在植物根围定殖和大量繁殖的重要机制。()

2. 春雷霉素能选择性的抑制某些真菌和一些细菌的生长,尤其对稻瘟病菌特别敏感,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菌体蛋白的合成。()

3. 缓死芽孢杆菌是对金龟子幼虫蛴螬具有高度致病力的专性致病菌。()

4. 地衣芽孢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位点竞争及诱导植物产生抗性而起到抑菌作用。()

5. 昆虫痘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细胞质,病毒粒子包埋于纺锤形包涵体。()

6. 灭瘟素是一种从灰色链霉菌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来的苄氨基苯磺酸盐类抗生素。()

7. 绿色木霉可通过竞争、占领和重寄生等多重方式作用于植物病原菌。()

8. 块状耳霉菌剂型种类多样,杀虫谱广,可寄生于鳞翅目、同翅目和双翅目等昆虫。()

9. Cry蛋白具有广泛的溶细胞活性,被称为溶细胞蛋白。()

10. 武夷菌素为水溶性抗生素,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吸性核苷类抗生素杀菌剂。()

五、简答题(对比作用方式。机制,区别概念,简单)

1. 简述井冈霉素的作用机制和特点。

2.什么是昆虫病原病毒,与虫媒病毒有何不同?

3.简述食线虫真菌的作用方式,如何科学使用真菌杀线虫剂?

4.昆虫病原真菌的作用方式与其他昆虫病原微生物有何不同?

5.简述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6.简述枯草芽孢杆菌抗病机理?

六、论述题(比较机理)

比较阿维菌素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机理有何异同。

一、名词解释

1. 昆虫病原病毒

2. β-外毒素

3. 拮抗作用

4. 伴孢晶体

5. 食线虫真菌

二、填空题

1. 真菌杀线虫剂是使用食线虫真菌经发酵加工制成,其作用方式有和。

2. 井冈霉素是由产生的多组分的类抗生素,其主要成分井冈霉素A分子中包含了结构和一个。

3. 双丙氨膦是经一种发酵而产生的代谢产物,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4. 微生态制剂按作用和用途可分为、和微生态多功能剂。

三、判断题

1. 金龟子芽孢杆菌是对鞘翅目害虫金龟子幼虫具有高度致病力的专性致病菌。()

2. 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都是专性寄生鳞翅目昆虫的病原病毒。()

3. 梭状芽孢杆菌会造成染病昆虫表现出行动迟缓、体躯肿胀和组织液化等病理特征。()

4. 木霉菌主要通过竞争、拮抗和诱导系统抗性达到对植物的保护作用。()

5. 井冈霉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以及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具有明显抑菌作用。()

四、选择题

1. 已被开发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真菌杀线虫剂是()。

A. 淡紫拟青霉

B. 盘长刺盘孢

C. 汤普生被毛孢

D. 尖孢镰刀菌

2.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产生的一种()杀鼠剂,它具有很多化学杀鼠剂所不及的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A. 神经毒剂

B. 呼吸抑制剂

C. 抗凝血剂

D. 以上都对

3.()被应用于防治森林的马尾松毛虫,已经开发了多种生防制剂。

A. 绿僵菌

B. 菜氏野村菌

C. 玫烟色棒束孢

D. 大链壶菌

4. 以下哪一种抗生素作用机理不属于抑制菌体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A. 春雷霉素

B. 链霉素

C. 灭瘟素

D. 灰黄霉素

5.荧光假单胞菌能通过与植物根际病原菌竞争()而达到抑制病原物的效果。

A.铁元素

B. 游离氮

C. 氧份

D. 碳元素

6.球形芽孢杆菌对不同蚊幼虫的毒杀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产生的()。

A.毒素蛋白

B. 蛋白酶

C. 芽孢

D. 细菌素

7.()通过幼虫摄食而侵入,感病幼虫呈现食欲不振、停止进食、下痢、吐液、体积缩小等症状。

A. 核型多角体病毒

B. 质型多角体病毒

C. 颗粒体病毒

D. 泡囊病毒

8. 以下哪种昆虫病毒具有球形体和纺锤体两种类型包涵体()。

A. 昆虫痘病毒

B. 颗粒体病毒

C. 细小病毒

D. 虹彩病毒

9. 苏云金芽孢杆菌用于害虫防治主要是其毒素发挥作用,其中营养生长其分泌的杀虫蛋白是()。

A. VIP蛋白

B. Cry蛋白

C. Cyt蛋白

D. 肠毒素

10.()是通过吸筛选模型获得的一种吸性强、广谱、高效、低毒的核苷类抗生素。

A. 武夷菌素

B. 中生菌素

C. 宁南霉素

D. 多抗霉素

五、简答题

1. 简述阿维菌素神经毒作用机制。

2. 依据抗生素农药的作用目标和作用机理,抗生素农药可分为哪些种类?

3. 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毒素杀虫机制。

4. 简述核型多角体病毒致病机理。

5. 细菌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有什么特点?

6. 微生态制剂在微生物农药方面有什么应用潜力?

六、论述题

什么是真菌杀虫剂?使用真菌杀虫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怎样才能用好真菌杀虫剂?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

考点:大类概念、具体品种、机理机制、特点、使用、生产、研发过程、重要意义(里程碑、首个)、分类及依据

第一章绪论

1.3R问题:残留、抗药性、再猖獗

2.微生物农药来源分类:

(1)活体微生物农药:

细菌农药:苏云金杆菌、日本金龟子杆菌、球状芽孢杆菌

真菌农药:白僵菌、绿僵菌

病毒农药: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春雷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阿维菌素

寄生线虫:小杆线虫、斯氏线虫

微孢子原虫类

3.微生物农药概念:以活体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来作为农药,包括杀虫、杀菌、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等。

4.活体农药主要商品化产品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木霉菌

抗生素产品:宁南霉素、伊维菌素、阿维菌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中生霉素5.微生物农药特点:

答:优点:(1)环境相容性好

①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影响小,在大气、土壤、水体、作物中易于分解,无残留影响

②对病虫害特异性强,不杀伤植物病原体、害虫、杂草的天敌和有害生物,能保护生态平衡(2)不易产生抗药性

作用成分和作用机理复杂,害虫和病菌抗药性发展缓慢,特别是活体微生物农药

(3)资源丰富,开发成本低

①资源丰富,可筛选分离;并可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产生菌及其发酵工艺进行改造,不断改进性能和提高品质

②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属于天然产物,能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缺点:①大多数微生物农药发挥作用缓慢

②稳定性相对较差,特别是以活体微生物为有效成分的产品

③一些微生物农药如活体生物的应用等技术要求高,对气候条件要求较严格,不利于农民掌握

④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工业化生产难度大等,使成本相对高

⑤存在一定程度的隐患

天敌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转基因作物则存在“基因污染”和“基因漂移”等隐患,对人类有无致病性、致畸性,尚不

明确

抗生素令靶标生物产生抗性,对非靶标生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

6.微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

答:(1)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造微生物农药

杀虫工程菌、杀虫工程植物、工程病毒

(2)科学使用微生物农药,扬长避短

活体生物农药,应灵活运用各种使用方法

(3)以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与创制新农药

以天然物质为先导化合物i,通过化学修饰改造,例如甲氨基阿维菌素,活性较阿维菌素提高了10倍

第二章微生物农药研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1.生产菌种的来源

①从自然环境(土壤、水、动植物、矿物、极端环境)筛选并培育改良

②从微生物或培养物保存单位收集菌株并筛选

③购置专利菌种

2.细菌

细菌种类: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

产生的抗生素:杆菌肽、短杆菌肽、泰乐菌素、多粘菌素、多肽类

提取的优缺点:优点培养时间短,对生产有利缺点:易受到噬菌体的侵袭;易产生粘性强的多糖类

3.真菌

种类:木霉属,黏帚霉属

产生的抗生素类:木霉素、肤霉素、抗菌肽、绿黏帚霉素

放线菌,代谢产物为抗生素,如链霉素、阿维菌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武夷霉素、春雷霉素和灭瘟素

4.工业发酵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后提取工艺这三个因素。其中拥有良好菌种是前提。菌种主要来源于土壤。

5.微生物农药研究开发的一般原理即为: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微生物资源,依据相生相克这种普遍现象来防治有害生物。

6.微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体农药和微生物生物化学农药(即农用抗生素)。微生物体农药的开发核心在于发现和驯化,而微生物化学类生物农药的开发较为复杂。

7.生产菌种的要求

答:1.在较短时间的发酵过程中高产有市场价值的生物农药

发酵培养基价格低廉、来源充足、转化为产品的效率高

对人、动物、植物和环境安全

发酵后副产品少,产品相对容易分离

遗传特性稳定,易进行基因操作

8.生产菌种的分离和筛选步骤

答:定方案:查阅资料,了解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的采样

增殖:人为控制养分或培养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能够控制病虫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但在土壤、空气和粮食中的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微生物农药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由它加工而成的、具有杀虫、杀菌、除草、杀鼠或调节植物生长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活体微生物农药和农用抗生素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Bt制剂、病毒杀虫剂、真菌杀虫剂和真菌除草剂;后者主要指微生物所产生的一些有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修饰物。微生物农药由于其广谱、高效、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种类、特点、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1.传统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的比较 1.1传统化学农药产生的危害 1.1.1对土壤的影响 传统化学农药施用以后,一部分残留在农作物表面,一部分直接进入土壤,被土壤颗粒吸附。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农作物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进入土壤,直接或间接与土壤接触,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1.1.2破坏生态平衡 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有些次要的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为主要害虫。 1.1.3产生抗药性 针对一种害虫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往往会使其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农药浓度及用药频率增加,使农药残留更高。 1.1.4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化学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残留会对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农药通过饮食或食物链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致癌,危害人体健康。 1.2微生物农药的优点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良好。病原

微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与展望

微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与展望 论文导读:因此研究农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规避其负面影响,积极开发新的农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2.微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根据用途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微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生长调节剂等。关键词:微生物农药,植物保护,前景展望 农药对于病虫草害的防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药作为一种对生物和环境有毒的化学物质,在防治病虫草害的同时对环境生态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研究农药在植物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规避其负面影响,积极开发新的农药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1. 微生物农药及其特点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线虫、病原菌、杂草及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1]。而利用微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有害生物的农药即为微生物农药。活体微生物农药目前市场上主要有Bt杀虫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力宝(假单胞杆菌)、亚宝(枯草杆菌)、增产菌(蜡状芽孢杆菌)。其中Bt杀虫剂是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杀虫剂。微生物代谢农药也有井岗霉素、阿维菌素、双丙氨磷、赤霉素、梅岭霉素等,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中,井岗霉素使用较为广泛。相对于其他农药,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特点:(一)专一性强,这时其显著特点,其微生物或代谢产物都针对某些特殊的病原作为防治对象,这使得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副作用减少。(二)环

境安全。微生物农药中的活体或微生物本身存在于自然中,它通过代谢,参与能量与物质循环,不会引起生物富集现象,对环境和食物安全影响小。(三)开发途径和种类多,研发余地大。微生物类生物农药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经基因重组后利用,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另外,自然界中植物、昆虫、微生物彼此之间及各类群之内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而且微生物本身种类繁多,这使得其开发余地大。 2. 微生物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作用根据用途和防治对象的不同,微生物农药可分为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和生长调节剂等。 2.1 微生物杀虫剂它分为以下几种:(一)细菌杀虫剂。其机理是利用胃毒作用,昆虫摄入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人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2]。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它被应用于防治农业、林业和贮藏的害虫,在植物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其对于鳞翅目枯草杆菌、洋葱球茎病假单胞菌、放射性土壤杆菌、丁香假单胞菌、灰绿链霉菌、荧光假单胞菌等都有较好的防患效果。(二)真菌杀虫剂,它以分生孢子附着于昆虫的皮肤,分生孢子吸水后萌发而长出芽管或形成附着孢,侵人昆虫体内,菌丝体在虫体内不断繁殖,造成病理变化和物理损害,最后导致昆虫死亡[2]。真菌杀虫剂种类繁多,如白僵菌属、绿僵菌属、被毛孢属、蟪霉属、轮枝拟青霉属、棒孢霉属等。(三)昆虫病毒杀虫剂。论文检测。它是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且没有细胞结构,病毒侵入昆虫后,核

微生物农药复习资料doc资料

一、名词解释(大概念、大类概念、构成、特殊结构、作用方式等) 1.微生物农药 2. 农用抗生素 3. VIP蛋白 4. 包涵体 5. 重寄生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最、第一等字眼;防治对象、专性、来源、毒素、机理、不同分类、可开发为。。。,已应用等字眼;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指标,特殊结构、致病过程、实际生产方法、等) 1.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为专性寄生昆虫病原菌()。 A. 绿僵菌 B. 金龟子芽孢杆菌 C. 枯草芽孢杆菌 D. 苏云金芽孢杆菌 2. ()具有抗植物根结线虫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A. 穿刺巴斯德氏柄菌 B. 肉毒梭菌 C. 嗜酸乳杆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3. 绿僵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 A. 蚜虫 B. 蜡蚧 C. 鳞翅目幼虫 D. 线虫 4. 鲁保一号是用于防治()的微生物源药剂。 A. 害虫 B. 病原菌 C. 杂草 D. 鼠害 5. ()是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毒病具有特效。 A. 井冈霉素 B. 农抗120 C. 中生霉素 D. 宁南霉素

6. ()可以产生剧烈的细菌外毒素,此毒素是目前草原农田广泛应用的生物杀鼠剂。 A. 肉毒梭菌 B. 穿刺巴氏柄菌 C. 恶臭假单胞菌 D. 荧光假单胞菌 7. 以下农用抗生素可用于杀螨剂的是()。 A. 莫西菌素 B. 华光霉素 C. 武夷霉素 D. 波拉霉素 8. 除了()以外,以下均为DNA杀虫病毒。 A. 核型多角体病毒 B. 颗粒体病毒 C. 昆虫痘病毒 D. 质型多角体病毒 9. 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 A. 杆状病毒科 B. 长尾噬菌体科 C. 丝状病毒科 D. 壬酸 10. 双丙氨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A. L-草铵膦 B. 芦竹碱 C. 纤精酮 D. 拮抗关系 11. 病毒制剂毒力生物测定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离体生物测定和空斑测定法,其中活体生物测定法检测病毒毒力常用指标为()。 A. LD50 B. TCID50 C. LC50 D. EC50 12. 苏云金素对昆虫的毒性是由于其对害虫()具有抑制作用。 A. RNA合成 B. 蛋白质合成 C. DNA合成 D. 几丁质合成 13. 第一个登记注册的病毒杀虫剂是()。 A. 棉铃虫NPV杀虫剂 B. 茶小卷叶蛾NPV杀虫剂 C. 小菜蛾GV杀虫剂 D.甘蓝夜蛾NPV杀虫剂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管理办法

附件: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农药登记管理工作,保证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农药登记资料要求》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是为评价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而进行的试验(详见附件1)。 第三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考核、委托和管理的具体工作。 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方可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具备A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附件1中全部试验,具备B级资质的单位可以承担附件1中第一、二部分试验,具备C级资质的单位只能承担附件1中第一部分试验。 第二章申请与受理 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的试验机构可以自愿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申请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得到独立法人的授权,具备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工作条件的科研和教学等单位。 (二)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的实验室应符合《农药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良好实验室规范》(NY/T 718)的相关要求。 (三)申请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单位技术人员应熟悉《农

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 15670)。 第五条申请承担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的单位应提交下列资料:(一)单位概况和实验室基本情况; (二)实验设施; (三)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主要试验人员情况,包括职称、学历、专业、培训情况、工作能力和简历等; (四)动物使用和动物实验室合格证书; (五)相关仪器设备清单及使用情况; (六)近五年相关工作总结和典型试验报告; (七)管理制度及其它参考资料; (八)自身诚信情况申明。 第六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负责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申请资料的受理和初审。对资料齐全的,组织专家考核组进行技术考核(包括资料审查和现场评审)。对资料不全或不具备申请条件的,退回申请,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三章考核 第七条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聘请相关领域有资质的技术人员建立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考核专家库。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根据考核领域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组成考核组进行技术考核,与被考核机构有利害关系的考核人员应当回避。 第八条技术考核按照组织机构、人员、设施、仪器设备和试验系统、质量管理、试验工作等内容分为若干单项,分项打分。考核合

农药登记资料管理规定

农药登记资料规定 第一章总则 1.1 为规范农药登记工作,保证农药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农药登记资料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生产(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和分装)和从境外进口农药产品的登记。 1.3 申请人应当符合《条例》的要求。境外申请人应当在我国境内设有依法登记的办事处或代理机构。 1.4 新农药、新制剂产品登记分为田间试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三个阶段。 1.5 申请农药登记应当按照本规定提供登记资料和农药样品。 1.5.1 申请新农药临时登记或正式登记,应当提供有效成分纯品或标准品2克,有效成分重要代谢物、相关杂质标准品0.5克,原药100克(毫升),制剂250克(毫升)。 1.5.2 进行药效、残留、毒性、环境等农药登记试验的样品应当是成熟定型的试验产品,并经省级以上法定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境内产品由申请人所在辖区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农药检定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农药检定机构)封样,境外产品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封样。 1.5.3 申报的资料应当完整、规范,数据应当真实、有效。申请表、产品摘要资料和产品安全数据单(MSDS)应当提供电子文本。 1.5.3.1 农药药效、残留、毒理学、环境影响和原药全组分分析等登记试验资料应当由农业部公告具有相应资质的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出具;农药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应当由省级以上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出具。 1.5.3.2 境外试验资料应当由农业部确认的机构出具,并附中文摘要资料。 1.5.3.3 农药登记的室外试验应当根据产品登记使用范围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 1.5.3.4 引用文献资料应当注明著作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期、页等。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 1.生物农药的定义 1982 年 9 月 1 日发布的《农药登记规定实施细则》称生物农药系指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害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及植物来源的农药。《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尚未给对于通常意义上的生物农药,我们从产品来源、利用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可以清晰地看出各类生物农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2.生物农药的分类 2.1按产品来源分类 2.11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的生物农药,例如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用来开发生物农药的微生物类群很多,涉及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大类群。 2.12植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植物资源开发的生物农药,即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例如印楝素、苦参碱。 2.13动物源生物农药 指利用动物资源开发的生物农药,例如平腹小蜂、松毛虫赤眼蜂、斑蝥素和低聚糖素等。 2.2按利用形式分类、 2.21活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生物活体制成的生物农药,包括真菌、放线菌、细菌、病毒、线虫、原生动物等六类活体型生物农药。 2.22抗体型生物农药 指利用对生物内含物或生物代谢产物制成的生物农药 2.23载体型生物农药 即转基因生物

3.微生物源生物农药

3.1微生物农药的类型和品种 3.11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 农药——杀菌剂 目前用来开发成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的微生物有真菌、放线菌、细菌等三大类群。已经获准登记的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杀菌剂逾 18 种,其中真菌杀菌剂逾 6种、细菌杀菌剂逾 12 种。 3.111真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已经获准登记的逾 6 种,它们是寡雄腐霉菌、哈茨木霉菌、木霉菌、噬菌核霉、盾壳霉 ZS-1SB、小盾壳霉 GMCC8325。 3.112放线菌?微生物源 / 活体型生物农药?杀菌剂 放线菌在农药领域中应用最多的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但主要是利用其代谢产物(多种农用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而不是其活体。也可利用放线菌对病原微生物的颉颃作用制成活体抗生菌制剂应用,例如我国开发的“5406”抗生菌为泾阳

新农药登记资料规定

第三章新农药登记资料规定 3.1 一般要求 3.1.1 对新农药,申请人应当同时申请其原药和制剂登记。新农药登记后,申请人可以分别申请原药和制剂登记。 3.1.2 已在我国境内登记且在登记资料保护期内的农药,按新农药登记规定提供资料。 3.1.3 特殊新农药登记,适用第四章的规定。 3.2 新农药原药登记 3.2.1 原药临时登记 3.2.1.1 临时登记申请表 3.2.1.2 产品摘要资料 包括产地(所申请产品的生产地址,下同)、产品化学、毒理学、环境影响、境外登记情况等资料的简述。 3.2.1.3 产品化学资料 3.2.1.3.1 有效成分的识别 有效成分的通用名称、国际通用名称[执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的名称,下同]、化学名称、化学文摘(CAS)登录号、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 C)数字代号、开发号、结构式、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注明计算所用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的发布时间,下同)。 有效成分有多种存在形式的,应当明确该有效成分在产品中最终存在形式,并注明确切的名称、结构式、实验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有效成分存在异构体且活性有明显差异的,应当注明比例。 3.2.1.3.2 有效成分的物化性质 应当提供标准样品(纯度一般应高于98%)下列参数及测定方法:外观(颜色、物态、气味等)、酸/碱度或pH值范围、熔点、沸点、溶解度、密度或堆密度、分配系数(正辛醇/水,下同)、蒸气压、稳定性(对光、热、酸、碱)、水解、爆炸性、闪点、燃点、氧化性、腐蚀性、比旋光度(对有旋光性的,下同)等。 3.2.1.3.3 原药的物化性质 应当提供原药下列参数及测定方法:外观(颜色、物态、气味等)、熔点、沸点、爆炸性、闪点、燃点、氧化性、腐蚀性、比旋光度等。 3.2.1.3.4 控制项目及其指标 A 有效成分含量 明确有效成分的最低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不设分级,至少取5批次有代表性的样品,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取3倍标准偏差作为含量的下限。 B 相关杂质含量 明确相关杂质的最高含量(以质量分数表示)。 C 其他添加成分名称、含量 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添加的稳定剂、安全剂等,明确具体的名称、含量。 D 酸度、碱度或pH范围 酸度或碱度以硫酸或氢氧化钠质量分数表示,不考虑其实际存在形式。pH值范围应当规定上下限。 E 固体不溶物 规定最大允许值,以质量分数表示。 F 水分或加热减量 规定最大允许值,以质量分数表示。 3.2.1.3.5 与产品质量控制项目及其指标相对应的检测方法和方法确认

农药登记资料要求内容

农药登记资料要求 第一章总则 1.1为科学评价申请登记的农药产品,规农药登记申请资料,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制定本要求。 1.2农药登记申请资料包括登记试验资料及评估报告、农药产品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标签和说明书样、综述报告、与登记相关的其他证明文件、产品安全数据单、申请表、申请人证明文件、申请人声明、参考文献等。 申请资料引用的文献或者数据应当注明著作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期、页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外文资料应当按照要求提供中文译本。 1.3登记试验资料包括产品化学、毒理学、药效、残留和环境影响等试验报告及评估报告。因安全性、稳定性等原因在使用时添加指定助剂的农药产品,应当提交添加该助剂的农药样品完成的登记试验资料。 本要求第三章至第七章明确了化学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卫生用农药的登记试验资料要求。 1.4农药原药(母药)、制剂、卫生用农药、杀鼠剂、登记变更和用于特色小宗作物的农药等登记资料要求见附件1~6。 药效试验区域选择应当符合附件7的有关规定。残留试验的作物分类和试验点数应当符合附件8和附件9的有关规定。

1.5申请人应提供1份纸质文件原件,按附件中的资料分类和项目排序,编排目录和页码,中文字号不小于宋体4号字,英文字号不小于11号,用A4纸以单册或分册装订。同时提交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应当与纸质文件的容一致。 1.6申请新农药登记,应提供有效成分标准品2克,主要代物和相关杂质标准品0.5克,原药(母药)样品100克(毫升),制剂样品250克(毫升)。 1.7 申请相同农药登记应进行相同农药认定,相同农药认定规见附件10。 1.8农药名称应当使用中文通用名或简化通用名,不得使用商品名称。新农药登记应当提供有效成分中文通用名称命名依据。农药名称命名原则见附件11。 1.9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和剂型的设定应当符合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方便质量检测和有效使用的原则。农药产品有效成分含量设定原则见附件12;农药制剂不同剂型产品质量规格及其理化性质项目见附件13。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剂型,应当提交剂型确定依据或说明。 1.10农药产品毒性按急性毒性分级,农药产品毒性分级标准见附件14。 1.11本要求未涉及的特殊情形,按照《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补充资料。 1.12农药登记资料由农业部所属的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保存。农业部批准登记的新农药登记资料永久保存;其他产品的登记资

微生物降解农药

微生物降解农药 现今农业发展过程中应用最普遍,种类最多的农药是有机磷农药,虽然原有的降解有机磷农药的化学、物理方法亦收到良好效果,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卓越发展,微生物对降解农药尤其是有机磷农药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问题提出看法,希望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当前,我们主要是从被污染的环境介质(例如:被污染的泥土、土壤)中来获取高效降解菌。现在人们已经分离出的对有机磷农药降解有良好效果的微生物菌群主要有真菌、细菌、放线菌及一些藻类。 真菌基于其较高的降解能力,人们十分关注,主要有:木霉属、曲霉属、酵母菌及青霉属等。颜世雷等有关人员经过长时间的摇床驯化培养从被污染的土壤里筛选得到2株曲霉菌株,其能够在高浓度氧化乐果环境下生长。当温度高达28℃时,其降解氧化乐果的比率高达70.38%及61.28%。 因为细菌具有容易引发突变菌株和生化多适应性的优点,故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它具有极高的地位。目前已经分离出的细菌有:芽

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黄杆菌属、节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沙雷氏菌属等。例如:以解秀平为代表的有关人员从污水曝气池里分离出一株可以以甲基对硫磷以及其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对硝基苯酚是仅有 的碳源的节杆菌属,其在5h内降解50mg/L的甲基对硫磷以及对硝基苯酚的比率达到85%与98%。而以金彬明为代表的有关人员主要是从受有机磷污浊后的海水样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菌株,其在温度高达28摄氏度的情况下降解甲胺磷的比率高达48.9%。 微生物本身的降解能力是限制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因素 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代谢活动各具特色,适应性也千差万别,而且同类型的不同菌株对相同的有机底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加之,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容易驯化,经过一阶段的适应新生化合物可以促使微生物产生与之对应的酶系降解它,且还可以借助于基因突变来构建新酶系降解它。传统主要是采用单一的微生物菌株的纯培养来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但是这一方式不如混合培养合理,前者一般情况下没有生物降解需要的整个酶的遗传合成信息,其在降解难度较高的化合物中没有充足的训话时间,继而无法进化出整个代谢途径,相反,后者则更能抵御微生物降解时产生的毒物质。

农药学考试题

是非判断题: 101. 水乳剂有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农药上常用的是油包水型。(错) 102. 种子处理的方法包括浸种、种衣法和拌种。(对) 103. 阿维菌素属于微生物农药类农药,功夫则是菊酯类农药。(对) 104. 农药稀释时可把药液倒直接入水中,这样也可以使药液在水中均匀分散。(错)105. 农药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水性化、成型化(粒、片、丸、块)、隐蔽施药、缓释、多功能。(对) 106. 悬浮剂、微乳剂、颗粒剂、水乳剂是未来农药的发展趋势。(对) 107. 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氧氯化铜等都是酸性杀虫剂。(错) 108. 含硫磺和铜的杀菌剂对螨类都有抑制作用。(错) 109. 一米=10亿纳米,1微米=1000纳米。(对) 110. 果树缺铁时上部叶片表现为红色。(错) 111. 有机磷类杀虫剂占中国杀虫剂市场的60%以上分额,占有的比份最大。(对) 112. 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是一种良好的保护剂,霜疫霉菌有特效,重复使用可诱发红蜘蛛的大发生。(对) 113. 植物病害按照发病的原因可分为两种类型: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对)114. 侵染植物的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类菌质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对)115. 植物病害的病症及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脓状物。(对) 116. 农药的"三证"是指农药准产证、生产质量标准证和农药登记证。(错) 117. 小菜蛾是一种在蔬菜上为害严重的害虫,能够为害萝卜、甘蓝、大白菜、西红柿、茄子等叶菜和瓜菜。(错) 118. 棉铃虫,顾名思义就是只为害棉花花铃的害虫。(错) 119. 西红柿早疫病和晚疫病都是疫病,只是发生早晚不同,可以用同样的药剂进行防治。(错)。 120. 锈病和白粉病虽然表现的症状不同,但是它们都可以用同种药剂防治。(对) 121.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对) 122. 水稻纹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都是真菌性病害。(错) 123. 能够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主要是灰飞虱。(对) 124.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都是水稻上发生严重的害虫,又称为“卷叶虫”。(错) 125. 蓟马是缨翅目的害虫。(对) 126. 螨类不是昆虫,因为它有八条腿。(对) 127. 昆虫自卵中孵出后,随着生长,要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掉,这个过程叫"脱皮",脱下的旧表皮叫蜕。(对) 128. 防治豆荚螟的适期是在害虫钻蛀前就及时用药,治花不治荚。(对) 129. 药剂能够化为有毒气体,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昆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称为熏蒸剂,如敌敌畏。(对) 130. 完全变态昆虫的特点是具有四个不同的虫态,即:卵、幼虫、蛹和成虫。(对)131. 不完全变态的特点是具有三种虫态:卵、幼虫和成虫。(对) 132. 棉铃虫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错) 133. 蚜虫、白粉虱对黄色的光有趋性,所以在菜田中可用黄板进行诱杀。(对) 134. 农业生产上为害最大的一类害虫是磷翅目害虫。(对) 135. 农药临时登记证的用LS表示,转为正式登记后用PD表示。(对)

微生物降解农药

摘要:综述了在环境中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在自然条件下影响微生物降解农药的因素及农药微生物 降解研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认为,在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中,应重视自然状态下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过程,分离构建应由天然的微生物构成的复合系,利用微生物复合系进行堆肥或把堆肥应用于被污 染的环境是消除农药污染的一个有效方法。关键词:微生物生物降解农药降解农药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为人类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作为主要技术之一的农药为粮食的增产起 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因为农药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省时省力等优点,因而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农药的过分使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仅1985年,世界的农药产量为200多万t[1];在我国,仅1990年的农药产量就为22.66万t[2],其中甲胺磷一种农药的用量就达6万t[3]。化学

农药主要是人工合成的生物外源性物质,很多农药本身对人类及其他生物是有毒的,而且很多类型是不易生物降解的顽固性化合物。农药残留很难降解,人们在使用农药防止病虫草害的同时,也使粮食、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严重,同时给非靶生物带来伤害,每年造成的农药中毒事件及职业性中毒病例不断增加[3~6]。同时,农药厂排出的污水和施入农田的农药等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给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农药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加强农药的生物降解研究、解决农药对环境及食物的污染问题,是人类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这些农药残留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及农产品中,难以利用大规模的工程措施消除污染。实际上,在自然界主要依靠微生物缓慢地进行降解,这是依靠自然力量、

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目前开发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包括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自然产生的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农药,但不包括各类农用抗生素(各类农用抗生素统称为微生物源农药)和其它生物农药一样.微生物农药同样具有毒性较低、对天敌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药使用者能对此有比较全面、详细地了解.现把我国目前开发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1.细菌类微生物农药 1.1苏云金杆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约占到全部生物农药使用量的90%,可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茶毛虫、茶尺蠖、棉铃虫、稻苞虫、稻纵卷叶螟、枣尺蠖、玉米螟、苹果巢蛾和天幕毛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 1.2多粘类芽孢杆茵可用于防治番茄、烟草、辣椒、茄子青枯病。 1.3放射土壤杆菌可用于防治桃树根癌病。 1.4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三七根腐病和烟草黑胫病等,还可用于水稻调节生长、增产。 1.5蜡质芽孢杆菌可用于油菜抗病、壮苗、增产,还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小麦纹枯病和赤霉病、姜瘟病等。 1.6荧光假单胞杆茵可用于防治番茄青枯病、烟草青枯病和小麦全蚀病。 1.7类产碱假单孢茵可用于防治草场牧草草地蝗虫。 2.真菌类微生物农药 2.1绿僵茵可用于防治滩涂飞蝗和一些鳞翅目害虫。2.2白僵菌可用于防治白粉虱、烟粉虱、金龟子、蛴螬等多种害虫。 2.3耳霉菌可用于防治小麦蚜虫。 2.4木霉菌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大白菜霜霉病和小麦纹枯病等。 2.5淡紫拟青霉菌可用于防治番茄线虫病。 2.6厚孢轮枝菌可用于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 3.病毒类微生物农药 3.1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甜菜夜蛾。 3.2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斜纹夜蛾。 3.3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为害多种作物的棉铃虫。 3.4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茶树茶尺蠖。 3.5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茶树茶尺蠖。 3.6小菜蛾颗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 3.7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 3.8草原毛虫核多角体病毒可用于防治草原毛虫。 (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局植保站刘刚271400) 北京农业,2006(12)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微生物应用途径拓广,主要应用于制药,制农药,食品工业,产能,以及新兴的一系列应用. 随着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处理技术,其中由于生物降解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效果明显,现已成为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主要方法之一。微生物在制药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环境微生物学和群落演替规律等生物学特性,才能提高废水处理中的生物学效能,提高制药废水的处理效果。筛选出对工业废水中各类不同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均有较强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提高生物处理法对废水中有毒类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具有处理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而我们讨论的微生物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高度工程化的新型综合技术,以利用微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微生物机体在反应器内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程来合成一定产物,通过分离纯化进行提取精制,并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药物产品的生产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要数青霉素了,青霉素是由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的。 曾有一部电影叫《盘尼西林·1944》,讲述抗日战争期间,为争夺2箱青霉素,中共地下党人与汪伪军展开的一场殊死较量。现在一

定有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普普通通的青霉素,有那么重要吗?在抗生素泛滥的今天,人们难以想象青霉素刚刚能批量生产时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青霉素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也并不为过。在战争时期,一瓶青霉素可以换两个金条,足见它的重要性,远不是现在的我的能够想象的。因为正是青霉素的出现,解救了二战时期的无数伤兵和患病的百姓。 然而,在那个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青霉素而生产又成了一大难题,治疗一个成年人所需要的青霉素数量约为一只小鼠的3000倍,如果光靠弗洛里等人的生产,几个月的时间也凑不齐治疗一个病人所需的药物。 终于找到一种被称为“产黄青霉素”的霉,它的提取物超过原来200多倍。由于战争对青霉素的需求量急剧增多,研究团队决心对霉进行放射,以这种极端方式来增加产量。没想到的是,这一方式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几周时间,提取青霉素的产量提高了几万倍之多。1944年,青霉素的快速和大批量生产已经成为现实。 自1929 年英国人发现青霉菌分泌青霉素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以后,相继发现了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新霉素和红霉素等抗菌素。在近几十年内,抗生素的研究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已找到的抗生素有数千种,其中具有临床效果并已利用发酵法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的多达百余种。同时抗生素的产量也大幅度提高,青霉素也由最初的100U/mL,通过诱变育种和优化发酵工艺的方法,目前以提高到105~106 U/mL。

2020年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修订稿)参照模板

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1.1 为了确保农药登记工作的科学性、正确性和公正性,保证农药登记产品的质量、效果和安全,促进我国农药科技发展,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和《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农药登记规定,制定本《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我国境内生产(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和分装)和从境外进口农药产品的登记。 1.3 本《要求》中所称申请者应附合《条例》的要求。境外申请者要在我国境内设有依法注册的办事处或代理机构。 1.4 新农药、新制剂产品登记分为田间试验、临时登记和正式登记三个阶段。对已过新农药保护期的相同有效成分种类、含量和剂型的产品,申请者仅能申请田间试验和正式登记。 1.5 申请农药登记必须提交必要的登记资料和农药样品。 1.5.1申请新农药临时登记时,一般情况下,应向登记机构提供有效成分纯品或标准品2克,有效成分重要代谢物、相关杂质标准品0.5克,原药100克(毫升),制剂250克(毫升)。 1.5.2进行药效、残留、毒性、环境等农药登记试验的样品应是申请者研制成熟定型的试验产品,并经省级农药检

定机构封样,由法定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1.5.3 申请者所申报的资料应完整、规范,数据必须真实、可靠;除试验报告外,申请者应同时提交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本。 1.5.3.1 农药登记药效、残留、毒性、环境等试验应由我国农药部认定的试验单位完成。农药产品质量检测应由省级以上法定质量检测机构完成。试验或检测验单位应按相关的试验准则、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提供规范的试验或检测报告。 1.5.3.2 境外农药申请者所提供的境外试验资料,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认定或认可的机构出具的资料。资料内容和报告形式必须完整,有试验负责人的签字,并附中文摘要资料。 1.5.3.3引用文献资料应当注明著作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期、页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 1.5.3.4申请登记的产品对生产、经营或使用者、农作物、环境等易产生危害的,申请者应提交能控制其危害的措施或相关资料。 1.6 申请者应对所提供登记资料的真实性和不侵犯他人的专利等知识产权作出书面声明,并承诺对可能构成的侵权后果负责。

有机栽培允许使用生物农药微生物农药方案

有机农业概况 一.有机农业的定义: 1. 一种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适当的耕作措施,以达到提高土壤的长 效费力的系统。 2. 有机农业生产中仍然可以使用有限的矿物质,但不允许使用化学 肥料。 3. 通过自然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化学物质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二.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 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但它并非是一种简单倒退的种植体系.而是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集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知识等为一体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点: 1.产地环境选择 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子。首先,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符合国家有机质量标准;其次,有机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灌溉水质必须符合有机蔬菜种植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三,土壤耕性良好。36个月内未使用违禁物质,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新开荒地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常规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需2年以上转换期。

2.施肥技术 施肥的意义在于培育健康肥沃的土壤,为下茬蔬菜收获向土壤归还被取走的养分,为蔬菜的根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1种类 适合种植有机蔬菜的肥料种类有:有机肥、堆肥、沤肥、绿肥、矿物源肥料,以及一些厂家生产的允许在有机蔬菜上施用的纯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这些肥料在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于有机肥堆制的添加微生物必须来自于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产物;自制有机肥要经过彻底腐熟;堆肥和沤肥必须通过发酵杀灭其中的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菌;种植绿肥要注意在其鲜嫩时通过耕地切碎并翻入土壤,并在其中进行腐熟分解,或者通过堆肥的方式制肥;矿物源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有机蔬菜的最低的限制,施用时要避免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存在的拮抗关系。 2.2施用技术 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科学施肥,盲目施用有机肥同样可导致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等危害。一般可根据肥料养分含量与释放比例、蔬菜营养需求和产出确定施肥量。3.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国生物农药产品及登记情况

中国生物农药产品及登记情况 生物农药是指活体生物或源于生物的农药,但目前我国对生物农药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定义为:用来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和转基因产物, 并商品化的生物源制剂。生物农药按照来源分类,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线虫、植物源、昆虫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昆虫激素和抗病虫草害的转基因生物等。 生物农药普遍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使用范围广泛,可用于蔬菜、果树、多种粮食作物、林业、卫生、仓储等。从登记的产品看,多用于蔬菜、果树,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生物农药可解决化学农药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土传病害、森林害虫、药害、土壤改良等,因此得到很好的发展。 我国《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对中各类生物农药的定义 1、生物化学农药 包括信息素、激素、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天然昆虫生物调节剂、酶等。对防治对象没有直接毒性,而只有调节生长、干扰交配或引诱等特殊作用;必须是天然化合物,如果是人工合成的,其结构必须与天然化合物相同(允许异构体比例的差异)。 2、植物源农药 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来源于专门的人工栽培或野生的植物体,活性成分的提取部位)。 3、微生物农药 是以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活体为有效成分,具有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作用的农药。 4、天敌生物 是指商业化的具有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微生物农药除外)。5、转基因生物 具有防治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利用外源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农业生物。 6、农用抗生素 是指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具有农药功能、用于农业上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井冈霉素、宁南霉素、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等。医用抗生素原则上不作为农药使用。 生物农药登记的品种和数量 目前国内生物农药的年产量为12万吨,防治面积达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份额的5%。生产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的企业共有200多家,生产抗生素的企业共1700多家,大部分生产企业生产生物农药的同时,也生产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有效成分登记超过90种,登记产品约3000个,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0%。生物农药产品约占我国登记农药总数的11-13%。

最新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

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 《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已经农业部20XX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笔者小编提供的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欢迎阅读。 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农药登记试验数据的完整*、可靠*和真实*,加强农药登记试验管理,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申请农药登记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登记试验。 开展农药登记试验的,申请人应当报试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农业部门)备案;新农药的登记试验,还应当经农业部审查批准。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新农药登记试验审批、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认定及登记试验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由农业部所属的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承担。 省级农业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农药登记试验备案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省级农业部门所属的负责农药检定工作的机构承担。 第四条省级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农药登记试验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及时将登记试验备案及登记试验监督管理信息上传至农业部规定的农药管理信息平台。

第二章试验单位认定 第五条申请承担农药登记试验的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或经法人授权同意申请并承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具有与申请承担登记试验范围相匹配的试验场所、环境设施条件、试验设施和仪器设备、样品及档案保存设施等; (三)具有与其确立了合法劳动或者录用关系,且与其所申请承担登记试验范围相适应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 (四)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配备机构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试验项目负责人、档案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和相应的试验与工作人员等; (五)符合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六)有完成申请试验范围相关的试验经历,并按照农药登记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运行六个月以上; (七)农业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承担农药登记试验的机构应当向农业部提交以下资料: (一)农药登记试验单位考核认定申请书; (二)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或者法人授权书; (三)组织机构设置与职责; (四)试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标准操作规程)清单;

蔬菜生产中常用微生物农药种类.

蔬菜生产中常用微生物农药种类 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一类,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活体微生物防治蔬菜病虫草害的一类农药,不包括各类农用抗生素。和其它生物农药一样,微生物农药同样具有毒性较低、对天敌生物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菜农能对此有比较全面、详细的了解,现把我国目前开发生产的微生物农药种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简要总结介绍如下。 1.细菌类微生物农药 (1苏云金杆菌(Bt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占到全部微生物农药使用量的绝大部分,可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茶毛虫、茶尺蠖、棉铃虫、玉米螟、苹果巢蛾等多种鳞翅目害虫。 (2多粘类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番茄、辣椒、茄子青枯病。 (3枯草芽孢杆菌可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等,还可用于调节蔬菜生长、起到增产作用。 2.真菌类微生物农药 (1白僵菌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类微生物农药,可用于防治白粉虱、烟粉虱、蛴螬等多种害虫,非常适合保护地害虫防治。 (2木霉菌可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和霜霉病、西瓜立枯病和青枯病等。 3.病毒类微生物农药 目前发现对昆虫有致病力的病毒有300多种,可使200多种鳞翅目害虫感染带毒,常用的病毒有三种:

(1核形多角体病毒。喷在植物上,被昆虫取食后,经胃液消化,游离出棒状病毒粒子,通过胃(肠皮细胞进入体腔,在昆虫细胞核内复制增殖,感染病毒的昆虫约10天左右即可死亡。 (2质形多角体病毒。喷在植物上,被昆虫食后,在昆虫的细胞质内形成圆形病毒粒子,被感染的昆虫,约10—20天死亡。 (3颗粒病毒。喷在植物上,被昆虫食后,约4—5天死亡。 目前的微生物农药以杀虫剂为主,真菌中的苏云金杆菌(Bt、 细菌中的白僵菌以及病毒类制剂都是针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只有少部分的是针对病害,比如细菌类的芽胞杆菌和真菌中的木霉菌。但针对病害的微生物农药前途广阔,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农药种类。

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在植物源和微生物农药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在植物源和微生物农药中的应用 作者:黄银久, 黄荣茂, 金林红, 陈卓, 许瑞卿 作者单位:黄银久(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安徽蚌埠,233000), 黄荣茂,金林红,陈卓,许瑞卿(贵州 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绿色农药与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25)刊名: 安徽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7,35(19)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52条) 1.牛军玲;贾素云;张正国生物农药发展趋势的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化工 2005(03) 2.周育;庾琴;侯慧锋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研究进展植物保护[期刊论文]-植物保护 2006(03) 3.李静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瓜菜 2006(05) 4.张晶东生物农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期刊论文]-甘肃农业 2003(06) 5.纪明山;谷祖敏;张杨生物农药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04) 6.赵岩;石明杰浅谈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 2006(09) 7.佚名生物农药,正在兴起的农业新技术 2006 8.罗敏;林永贤;杨玉旺生物农药-21世纪农药的生力军[期刊论文]-河北工业科技 2003(05) 9.雷肇祖;钱志良;章健工业菌种改良述评[期刊论文]-工业微生物 2004(01) 10.侯学文;谢建军;曾鑫年生物技术在植物性杀虫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植物保护学报 2001(01) 11.史秀娟;王学海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现代农业科技 2006(03) 12.YU J;LANGRIDGE W Expression cf rotavirus capsid protein VP6 in transgenic potato and its oral immunogenicity in mice[外文期刊] 2003(02) 13.LETTE A;KEMPER E L;DA SILVA M J Expression of correctly processed human growth hormone in seeds of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外文期刊] 2000(01) 14.TELl N P;TIMKO M P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transgenic plant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therap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als[外文期刊] 2004(2) 15.叶兴国;王艳丽;丁文静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6(05) 16.HILDER V A;GATEHOUSE A M R;SHEERMAN S E A novel mechanism of insect resistance engineered into tobacco 1987(6144) 17.赵洪锟;李启云;董英山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现状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06(04) 18.袁龙刚;张军林微生物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陕西农业科学 2006(05) 19.付蕾;叶非微生物农药在俄罗斯的应用进展[期刊论文]-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6(09) 20.BANERJEE A K;PRAT S;HANNAPEL D J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potato (S.tuberosum L.ssp.andigena) plants via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外文期刊] 2006(4) 21.LEE D E;KANG K;SEONGGENE L Enhanced synthesis of feruloyltyramine and 4-coummaroyltyramine is associated with tyramine availability in transgenic rice expressing pepper tyramine N-hydroxycinnamoyltransferase[外文期刊] 2007(1) 22.HERRERO S;DAUB M E Genetic manipulation of Vitamin B-6 biosynthesis in tobacco and fungi uncovers limitations to up-regulation of the pathway[外文期刊] 200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