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大全

人教版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大全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①人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②笛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

声音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声波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 听觉神经 耳聋 神经性耳聋 非神经性耳聋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 颌骨把声音传给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

据说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 双耳效应: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一样,人据此区分声音的方位 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越快 频率越大 声音越高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③音色(声音的区别)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

从物理角度讲:由发声体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从生活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人们要听见的声音有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①声源处减弱 ②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人耳处减弱 声音的应用

①声音能传播信息 (次声波预示天气)

②声音具有能量(超声波用来 打B 超 声纳 雷达……)

注:①人的听觉范围:20Hz —20 000Hz

②弦乐器发声 /弦越短: 越细 越紧音调越高 空气柱乐发声:柱越短 越细音调越高

③道路两旁加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摩托车加消声器---在声源处减弱 戴耳罩---在人耳处减弱

第二章光现象

光的直线传播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便在身后出现影子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模型法)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快为3×108 m/s= 3×105 km/s V空气?V液?V固(此点恰好与声速相反)

光年是长度单位

注:“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的形状与像的形状无关

经典例题:

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小

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

的反射

反射定律

①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

线两侧

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④当垂直入射时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⑤反射过程中光线是

可逆的(注意顺序:反射在前)

两种反射类型:镜面反射漫反射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发射出去

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实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材料:玻璃板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刻度尺

本实验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1)用玻璃板的原因:方便寻找像的位置

(2)使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使物与像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为了证明物像大小相同

(4)检验像的虚实:用白纸做屏幕放在玻璃板后,观察白纸,白纸上没有想的形成,说

明平面镜所形成的虚像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像。

经典例题:

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 点的光路图

KEY:

小猫在平静的池塘边欣赏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平面镜成像作图

(1)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旋转光线 (3)旋转平面镜(即旋转法线) (4)互成直角平面镜

注:

①迎着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坑

②黑板反光是发生镜面反射;我们能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③在桌子上铺白纸,把一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从侧面看纸比较亮(发生了漫反射) ④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发散的光进入眼睛,而不是眼睛发光 ⑤平面镜读数:

⑥自行车的“车灯”是一个垂直的平面镜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 .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S

C .平面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像

D .用一块木板挡在像的前面,可以挡住镜中的像

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发散光 凹面镜:会聚光 应用:汽车观后镜 放大镜 应用:太阳灶 汤勺

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交界点上)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

①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三线共面) ②折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射入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③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④光路是可逆的 ⑤当折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 折射同时发生 ⑥ 光的折射看到的是虚像 且虚像的位置总是比实际像的位置偏高 ① ②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A 是一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B 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C 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B 相同的厚玻璃板、凹透镜、凸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B 中,发现在光斑C 处的光屏上呈现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B 的那个光学器件( A ) A.只能是凸透镜 B.只能是平板玻璃

C.只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平板玻璃、凹透镜、凸透镜都有可能

三棱镜偏折光路图 筷子在水偏折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KEY:

光的色散

白色光不是单色光,而是复合光,光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由透过它的光的颜色决定

由表面反射色光的颜色决定

白色反射所有颜色的光 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看不见的光

一切物体都在发射红外线 同时也在接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电视遥控器 红外烤箱 红外夜视仪…… 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 紫外消毒灯…… 光的考点应用:

①光的直线传播:立竿见影 日食月食……

②光的发射: 湖光倒影 猴子捞月 平面镜成像…… ③光的折射: 潭清疑水浅 海市蜃楼 钢笔筷子错位…… ④光的色散:人工虹……

经典例题:

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从物理学角度看 C A .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B. 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 C. 白纸饭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 .黑字比白纸反光的本领强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会聚光 凹透镜 发散光 中间薄 边缘厚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成像条件物距(u )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应用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F ﹤v ﹤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F ﹤u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

0﹤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V ﹥f

放大镜

测凸透镜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发现纸上有

一个亮点,用尺子量出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注:一切实像都是倒立的 一切虚像都是正立的

透镜的三条基本光路

归纳:所有光斜射入透镜(凸凹)都平行射出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光路是可逆的 ②经过焦点的光线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③经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传播反向不变

运用以上的三条光线,便可以画出所有透镜的图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2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

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3)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和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答:不合理,只通过两组数据就得出结论,结论没有普遍意义。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

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

透镜作图

注:会聚光不一定相交于一点,发散的作用实质是使光线远离;会聚的作用实质是使光线靠近

(1) (2

(3)

眼睛和眼镜

物体 → 光 → 视网膜 → 视神经 → 大脑

正常的眼睛:近点 大约10cm 远点是无限远 明视距离25cm

近视眼:晶状体太厚

远视眼:晶状体太薄

经典例题:

如图所示,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

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 是

____________的实像(选项“正立”或“ 倒立”)。

KEY: 凸 倒立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 望远镜

物镜的作用

倒立放大 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物镜的作用 倒立缩小 实像(相当于照相机)

目镜的作用 正立放大 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目镜的作用 正立放大 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视角

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角越大 观察物体越清晰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材料:凸透镜 两支蜡烛 光屏 光具座

实验过程:将凸透镜 蜡烛 光屏调节到同一高度,测量物距u 和像距v 并纪录像的性质特点

该实验的结论:当u ?2f 时,成倒立 缩小的实像 当F ?u ?2f 时 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注: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偏高,要使像呈在光屏中心,应该将①光屏向上移动②将凸透

镜向下移动

该试验不可能成的像:正立缩小的虚像

第四章 物态变化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平衡:只发生热交换而未发生其他变化,热总是由高温系流向低温系统。当二者的温度相等时即达热平衡。

贵州省2018年中考物理重点题型简答题20道专项复习训练

简答题 类型一解释列举 1.夏天教室里的电风扇在给大家带来凉爽的同时,叶片上也特别容易沾染灰尘.请你分别解释吹电风扇时感觉凉爽,及叶片上容易沾染灰尘的原因? 2.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的利用物理知识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雨中打开雨伞避免被淋湿,进家之前合拢雨伞,用力向下甩一甩,会把伞上的水滴甩出去.请你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3.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

去,请问: (1)运动员相对于谁是运动的?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2)根据此情景再另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释. 第3 题图 4.小时候我们常常用吸管蘸肥皂水,然后吹出一连串的泡泡.刚吹出来的肥皂泡开始时上升,过一会就会下降.请解释这一现象. 5.骑自行车下坡,不踩脚踏板,速度会越来越快,从能量的转化观点分析,这是什么道理?

6.李老师家电饭锅使用新买电源线工作时,他闻到橡胶的烧焦味,立即拔下电源插头,发现这根电源线很烫并且损坏.李老师剪开这根电源线后发现这里面的铜丝又少又细.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上述过程中电源线很烫并且损坏的原因. 类型二列举说明 7.自然界有很多物态变化现象,请根据图从物态变化角度提一个问题并回答. 第7 题图 问题:; 回答:.

8.如图所示,在金属管内装一些酒精,当迅速来回拉动绕过金属管的粗绳时,筒壁会发热,一会儿,看到紧塞在管口的塞子突然被射出,同时管口出现雾状“白气”. 请自选文中某一现象,做出简要的解释. 第8 题图 9.在信息量猛增的今天,手机是信息交流的必备工具,它在使用过程中有许多的物理知识,请提出两个与手机相关的物理问题,并针对问题作出回答:(知识点不能重复)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清单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点知识清单 第一章《声现象》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 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5、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6、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7、音色是由物体本身决定。 8、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9、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10、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5、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6、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7、平面镜的作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8、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9、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10、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蓝 11、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2、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 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4、在做透镜的实验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 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5、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条件物距(u)成像的性质像距(v)应用 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f﹤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投影仪 U=f 不成像成像正倒,虚实的分界点0﹤u﹤f 正立、放大的虚像V﹥f 放大镜 6、口诀 两倍焦距物像等,内大外小实像成; 一倍焦距不成像,内需外实分界明; 实像倒着虚像正,物近像远像变大; 记住两个突变点,物远像近像变小。 7、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 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 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凹液柱的下表 面相平。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2015年中考物理知识点分类汇总带答案 二、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4千米/时=________米/秒1毫升=________厘米3 1安=__________库/秒1欧=________伏/安 7.8克/厘米3 =________千克/米31标准大气压=________毫米汞柱 1伏=________焦/库=________________帕 1帕=________牛/米20.1伏=________毫伏 220千伏=________伏0.6安=________毫安 1焦=________牛·米1焦=________伏·安·秒 5千欧=________欧1瓦=________焦/秒 5微安=________安1吨=________千克=________克 1度电=________千瓦时=________焦 三、填写表中各量的数值: 四、初中物理常用的测量工具: 1.实验室中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天平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是利用_________条件工作的.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测量. 2.弹簧秤是测量________仪器.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其刻度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电流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使用.中学常用的直流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5.电压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器,它应________联在被测量的用电器或电路的两端使用.中学使用的直流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每个量程的最小刻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电压表可以直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

初中物理简答题50个 (2)

1、急刹车时,汽车的轮胎会在地面上留下黑色的痕迹。请说出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台式电脑的机箱外壳上开有许多小孔,并且机箱内装有微型风扇。请解释这样做的道理。加快通风散热(或防止电脑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温度过高造成隐患) 3、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汤勺接近快速下落的水流时,轻质汤勺会向水流靠拢。请说明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水流带动周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汤勺外侧空气将汤勺压向水流 4、小雪发明了一种不倒水杯,其底部装有一个吸盘。用力下压时吸盘会吸附在桌面上,使水杯不容易被碰倒。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用力下压时,挤出吸盘里面的部分空气,大气压强将杯子压在桌面上,变成不倒水杯。 5、新建楼房的用电线路中通常装有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它们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自动断开,对电路(或用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当电路漏电时,漏电保护器迅速切断电路,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6、夏天到了,家中温度较高。你帮家人想出一个合理的降温办法并说明理由。打开窗户保持通风,加快身上的水分蒸发;因为蒸发吸收热量(或开空调;通过热传递降低温度。 7、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干冰升华吸热,冰熔化放热 8、手机屏幕调得越亮越耗电。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手机屏幕调得越亮,实际功率越大(或电流越大,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越多。 9、冬季滑雪成为吉林省旅游的品牌项目。请写出滑雪时涉及的两个力学知识。 压强,摩擦。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10、舞台上常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请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11、为了保证用电安全,许多学校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原来的铜导线换成更粗的,请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线路改造时,将细铜导线换成较粗的铜导线(在导体的材料,长度一定时,增大横截面积)可以减小导线的电阻;由焦耳定律可知,会减小导线上产生的热量,从而保证用电安全。 12、正在荡秋千的小明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一位置(未达到最高点),假设他受到的所有的力都消失了,他将会如何运动?为什么? 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热播,游戏环节中的趾压板让明星们望而生畏,明星们站在趾压板上为什么疼痛难忍? 压力一定时,趾压板与脚之间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所以脚要疼。 14、护士给患者打针时用酒精消毒,患者消毒处的皮肤感到凉,为什么? 酒精蒸发(或汽化)时要从身体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感到凉 15、小明在使用电饭锅做饭时发现插头发热,原来是插头松动了,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插座烧焦了,请你帮他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插头处松动,使接触不良,电阻增大、根据焦耳定律,电流与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将插座烧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0.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1.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32.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3.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34.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35.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36.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37.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38.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39.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40.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41.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42.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43.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中考物理考点汇总

中考物理考点汇总 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刻度尺读数需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4、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5、量筒不但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还可以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 6、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7、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8、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9、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10、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11、平均速度表示一段时间或路程内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而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间点物体运动快慢程度。 12、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13、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4、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15、乐音和噪声没有严格的界限,与地点、时间、环境及人的心情都有关系。

16、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17、防治噪声三个环节:①声源处②传输路径中③人耳处。 18、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19、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0、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1、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2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3、力的示意图是简单的画法(不用分段)。 2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2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26、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27、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8、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29、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八年级下初中物理常见简答题大全

初中物理常见简答题解答 力学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 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用手和脚向后划水,即人对水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人施加向前的作用力,所以人就前进 二、压力压强 请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和联系。根据P=F/S,可得F=PS,这是它们的联系。 1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要磨一磨?答:根据P=F/S,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大的力可增大压强。 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答:根据,背同一书包,肩膀受到的压力一样大,用扁而宽的带子背书包,肩膀受力面积较大,因而受到的压强就较小,比较舒服,所以背书包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 3用履带的推土机比一般的汽车都重得多,但推土机在泥地里能自由行驶,不会陷进泥地里,为什么?答:根据,在压力一定时,用履带增大了受力面积,压强减小,所以推土机不会深陷在泥土里,在泥地里能自由行驶。 4 铁路的钢轨为什么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答:因为地面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 钢轨铺在枕木上增大了受力面积.根据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载重汽车一般都装有较多的轮子,为什么?为预防汽车压坏路面,交通部规定汽车不能超载,这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路面能承受的压强是有限度的,根据,载重汽车装有较多的轮子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致压坏路面。不能超载是因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大了,就有可能压坏路面,所以不能超载。 6你家或公共场所的沙发或椅子的靠背,它的形状和增大或减小压强有什么联系? 答:根据,沙发比较柔软,背靠在上面它会自然凹入,增大沙发与背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7如图所画的两把水壶,看起来很不协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实物不一样,这是因为实物的外形常常有它的科学道理。请根据物理原理指出这两幅图各有什么缺陷? 答:根据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左图中壶的缺陷是壶嘴高于壶身,倾侧倒水时,水会从壶盖口流出。右图中壶的缺陷是壶嘴低于壶身,水不能把壶装满。 8 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然后再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抽起活塞,药液就能进入针管里,请解释这个现象。答: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时,管里的空气被排出,当针头插入药液中再抽起活塞时,活塞下面没有空气,所以受管外药液表面上大气压的作用,药液就进入了针管里。 9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10 用吸管吸饮料时,什么力量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答:当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吸管里面的空气减少,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11 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什么力量把它压在光滑的墙上?答: 挂钩内的空气被挤出后,外面的大气压强远远大于里的气压,于是就把它压在光滑的墙上. 12 铁桶内放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什么力量把铁桶压扁? 答: 水烧开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后,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桶内气压减小,桶外大气压比桶内气压大,就把铁桶压扁了. 13 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复习中考知识点大全最新版人教版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 第3节运动的快慢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二力平衡 第3节摩擦力 第九章压强 第1节压强 第2节液体的压强 第3节大气压强 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 第3节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第1节内能的利用 第2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 第2节电流和电路 第3节串联和并联 第4节电流的强弱 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 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电功率 第1节电能 第2节电功率 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 第1节家庭电路 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第2节电生磁 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第4节电动机 第5节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 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 第2节核能 第3节太阳能 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基本概念、规律、公式要点背诵 一、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 (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换算关系:1 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2.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 单位:国际单位s,常见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1mmiin=60s 3.参照物:作为标准的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 t 单位:m/s 1m/s=3.6km/h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5.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二、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的传播需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气体中最慢。 4.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粗细。频率越快,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大小。物体的振幅的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另外,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5.超声波与次声波: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 。 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声的利用:(1)、声能传递信息。(2)、声能传递能量。 三、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历年大连中考物理简答题集锦!!!(经典)

大连市中考物理简答题分类练习 光学类 1、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甲同学迎着月光走,乙同学背着月光走,甲同学看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呢?请你对上面的现象进行解释。 试题分析:迎着月光时,月照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光线照到路面发生漫反射,从水面反射的光线比从路面反射的光线强,水面比路面亮;背着月光走,月光从背后照向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不能进入人眼,水面暗,月光照在路面发生漫反射,部分光线可进入人眼,地面相对于水面较亮。 2、杯壁很薄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装有多半杯水,将一只铅笔斜插人水中,看起来铅笔在水面处“折断”了,如图12(甲)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注:如果需要,可在水面处横断面的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为圆心? 答案:辅助示意图如图3所示。水面处铅笔横断面上某点是物,来自物点沿半径方向射出的光线,出射光线方向不变;(1分来自物点斜着射出的一条光线,出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1分)两条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点在物点的右侧,即像点。(1分)

热学类 1、在我国北方寒潮暴雪来袭之时,家的窗玻璃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 答:“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1分);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1分),放热(1分)、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上形成“冰花”(1分)。 2、小明在家里吃晚饭时,看到爸爸拿起一瓶在经桌上放了两天的啤酒,用起瓶器(俗称瓶起子)打开瓶盖时,听到“砰”的一声,并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股“白气”,还看到从瓶口冒出了一些啤酒沫。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股“白气”是怎样产生的? 答.(3分)因为瓶内气压大于瓶外气压(说明瓶内外气压差)(1分)打开瓶盖后,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说明功能关系)(1分)瓶内的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永珠,形成了“白气”.(说明研究对象及物态变化类型)(1分 3、小丽同学烧开水时,发现水沸腾前的锅底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请分析气泡上升过程中影响气泡体积变化的可能因素,并说明每个因素是如何影响气泡体积变化的? 答.水沸腾前,锅中水的温度由下至上越来越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内部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体积变小(1分);同时气泡内气体遇冷收缩,体积变小(1分);上升过程中,气泡所在的深度变小,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体积变大(1分)。 4、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人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 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 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 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 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最完整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精讲-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 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4 、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m/s; v=s/t ;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 以上 (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 、回声的利用: 四、怎样听见声音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1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 、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 、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 5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 (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 ; 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 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0Hz~20000Hz,高于20000Hz 叫超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最新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完整版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①像与物等大 ②平面镜成像为虚像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 = 3×108 m/s 8、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

中考物理简答题大全

中考物理简答题大全 1. 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 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 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 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 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 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 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足降霜的条件。雪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所以正下雪时,感觉不是太冷,而雪熔化或升华都要吸热,所以雪后感觉更冷。 10.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灌满水为什么? 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一定值时,会放出很多热量,这样就保证了环境的温度不至于降低的太低,以防止稻苗冻伤。 11. 夏天游泳后从游泳池中走出,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答:从游泳池出来时身体上有残留水分,有风吹过时,会加快水分的蒸发,而水的蒸发需要吸热,便从人体表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人的体表温度降低,人就会觉得凉。 12.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为什么? 答: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能,使气筒外壁变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