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实验三---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高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一、实验目的

a) 通过实验了解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的工作原理,验证普通调幅波(AM )

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波(AM SC DSB -/)的相关理论。

b) 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实现AM 和DSB-SC 的方法,并研究调制信

号、载波信号与已调波之间的关系。

c) 掌握在示波器上测量与调整调幅波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1.调幅信号的原理

(一) 普通调幅波(AM )(表达式、波形、频谱、功率) (1).普通调幅波(AM )的表达式、波形

设调制信号为单一频率的余弦波:

t

U u m Ω=ΩΩcos ,载波信号为 :

t

U u c cm c ωcos =

普通调幅波(AM )的表达式为AM u =t t U c AM ωcos )()cos 1(t m U a cm Ω+=t

c ωcos

式中,

a

m 称为调幅系数或调幅度。

由于调幅系数a

m 与调制电压的振幅成正比,即

m

U Ω越大,

a

m 越大,调幅波

幅度变化越大, 一般

a

m 小于或等于1。如果

a

m >1,调幅波产生失真,这种情况称为过调幅。

未调制状态调制状态

m a Ucm

ω0

Ω

图3-1 调幅波的波形

(2). 普通调幅波(AM )的频谱

普通调幅波(AM )的表达式展开得:

t U m t U m t U u c cm a c cm a c cm AM )cos(2

1

)cos(21cos Ω-+Ω++

=ωωω

它由三个高频分量组成。将这三个频率分量用图画出,便可得到图

3-2所示的频谱图,在这个图上调幅波的每一个正弦分量用一个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代表其幅度,线段在横轴上的位置代表其频率。

图3-2 普通调幅波的频谱图

调幅的过程就是在频谱上将低频调制信号搬移到高频载波分量两侧的过程。在单频调制时,其调幅波的频带宽度为调制信号频谱的两倍,即F B 2=

(3).普通调幅波(AM )的功率 载波分量功率:

L cm

c R U P 2

21=

上边频分量功率:

c

a L cm a L cm a P m R U m R U m P 2222141811)2(21===

下边频分量功率:

c

a L cm a L cm a P m R U m R U m P 22

22241811)2(21===

因此,调幅波在调制信号的一个周期内给出的平均功率为:

c

a c P m

P P P P )21(2

21+=++=

可见,边频功率随a m 的增大而增加,当1=a m 时,边频功率为最大,即

C

P P 23=。

这时上、下边频功率之和只有载波功率的一半,这也就是说,用这种调制方式,发送端发送的功率被不携带信息的载波占去了很大的比例,显然,这是很不经济的。但由于这种调制设备简单,特别是解调更简单,便于接收,所以它仍在某些领域广泛应用。

(二)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AM SC DSB -/)

1.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AM SC DSB -/)的表达式、波形

由于载波不携带信息,因此,为了节省发射功率,可以只发射含有信息的上、下两个边带,而不发射载波,这种调制方式称为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简称双边带调幅,用DSB 表示。可将调制信号Ωu 和载波信号c u 直接加到乘法器或平衡调幅器电路得到。双边带调幅信号写成:

t

tU AU u Au u c cm m C DSB ωcos cos Ω==ΩΩ

])cos()[cos(21

t t U AU c c cm m Ω-+Ω+=

Ωωω

A 为由调幅电路决定的系数;t U AU cm m ΩΩcos 是双边带高频信号的振幅,

它与调制信号成正比。双边带调幅的调制信号、调幅波形如图3-3所示。双边带调幅波的包络已不再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图3-4为AM SC DSB -/频谱图。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AM SC DSB -/调制信号有如下的特点:

图3-3 双边带调幅的调制信号、调幅波

图3-4 AM SC DSB -

/频谱图

(a )AM SC DSB -/信号的幅值仍随调制信号而变化,但与普通调幅波不同,

AM SC DSB -/的包络不再反映调制信号的形状,仍保持调幅波频谱搬移的特征。

(b )在调制信号的正负半周,载波的相位反相,即高频振荡的相位在0)(=t f 瞬间有0

180的突变。

(c )AM SC DSB -/调制,信号仍集中在载频0ω附近,所占频带为

max

2F B DSB =

由于AM SC DSB -/调制抑制了载波,输出功率是有用信号,它比普通调幅经济。但在频带利用率上没有什么改进。

2. 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工作原理

实现调幅的方法很多,目前集成模拟乘法器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

用 MC1496集成模拟乘法器来实现普通调幅波(AM )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AM SC DSB -/)。

图3-6 MC1496的内部电路及引脚图

MC1496是双平衡四象限模拟乘法器。其内部电路图和引脚图如图3-6 所示。其中V1、V2与V3、V4组成双差分放大器,V5、V6组成的单差分放大器用以激励V1~V4。V7、V8及其偏置电路组成差分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引脚8与10接输入电压ux ,1与4接另一输入电压uy ,输出电压u0从引脚6与12输出。引脚2与3外接电阻RE ,对差分放大器V5、V6产生串联电流负反馈,以扩展输

V 1

V 2

10

12

V 5

V 6

V 3

V 4

6

84

1

5

V 7

V 8

500 Ω

R E

500 ΩR E

R E

500 Ω

14

接-E E 或接地

1234567

IN R E R E IN OU T

XFC 1596

141312111098

-E E

T y y

MC149

I 5

I x u y u 0

u '

u

入电压Uy 的线性动态范围。引脚14为负电源端(双电源供电时)或接地端(单电源供电时),引脚5外接电阻R5。用来调节偏置电流I5及镜像电流I0的值。

MC1496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也可以采用双电源供电,器件的静态工作点由外接元件确定,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应保证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即晶体管的集一基极间的电压应大于或等于2V ,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工作电压。一般情况下,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很小, ,三对差分放大器的基极电流I8、I10、I1和I4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器件的静态偏置电流主要由恒流源的值确定。当器件为单电源工作时,引脚14接地,5脚通过一电阻R5接正电源(+UCC 的典型值为+12V ),由于I0是I5的镜像电流,所以改变电阻R5可以调节I0的大小,即

Ω

+-=

≈5007.0550R V

u I I CC

当器件为双电源工作时,引脚14接负电源-UEE(一般接-8V),5脚通过一电阻R5接地,因此,改变R5也可以调节I0的大小,即

Ω+--=

≈5007.0550R V u I I EE

根据MC1496的性能参数,器件的静态电流小于4mA ,一般取I0=I5=1mA 左右。

3.实验电路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电路如图3-7所示。

R1

R2

R3

R4

R5R6

RW2

C6

R8

R9

T

R11

R10

RW1

C1

Z R7

-12

C3

R13

+12

C7

OUT

TP5

K RW3

TP2

集成调幅实验

TP1

TP4

TP3

Sig +

1Car+

8

Car-10Sig -

4

B i s 5

Ou t-6

Ou t+

12

V E E

14

2

3

Ad j

Ad j M C 1496

LED1

C9

C2

C4C5

R15

R14A1-0808

图3-7 MC1496构成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电路

三、实验内容

1.模拟乘法器的调节,测试电路直流工作点。

1)模拟乘法器的调节

⑴在实验箱主板上插上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模块。接通实验箱上电

源开关电源指标灯点亮。

测得数据:

U1 = U4 = -1.57V

U6 = U12 = 7.15V

U8 = U10 = 5.88V

U5 = -6.97V

因此看出三极管是导通的。

⑵信号源参数调节如下(示波器监测):

调制信号源:频率范围:1kHz,波形选择:正弦波,输出峰-峰值:300mV

载波信号源:工作频率: 6.5MHz(用频率计测量),输出幅度(峰

-峰值)50mV,用示波器观测。

⑶调整步骤(进行平衡调节使载漏和调制泄漏最小):

在IN1端加入载波信号,(IN3调制信号暂不加),TP1点监测幅度。调节RW2使OUT端输出载波信号电压幅度最小。

在IN3端加入调制信号,(载波信号暂不加),TP2点监测幅度。调节RW1使OUT端输出电压幅度最小。反复进行上述调整,使OUT端输出调制信号电压幅度达到最小。

测试调节波形如下:

调制信号波

载波信号波

2.普通调幅波(AM)的产生,调幅系数ma测量与调整。

2).普通调幅波(AM)的产生,调幅系数测量与调整。

IN1端加入载波信号50mVp-p,在IN3端加入调制信号300mVp-p,调节RW2,在OUT端观测普通调幅波(AM)。调节示波器时基旋钮使荧光屏显示几个周期的调幅波波形,如图3-8所示。为了使波形平滑美观,可调节示波器上的时基旋钮或CH1旋钮即可显示出平滑的波形曲线,如图3-8所示。

图3-8普通调幅波

分别产生调幅系数ma 为0.3,0.5 和1的普通调幅波(AM ),其中[ma=(A-B )/(A+B)],并记录表3-1:

表3-1

调幅系数m a

调幅系

数ma

A

B

0.3 1170mv 580mv 0.5 680mv 461mv 1

560mv

48mv

调制信号频率: KHz ,载波信号频率: MHz

图3-9 调幅度ma 的测试

A

B

普通调幅波

3.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SC-AM)的产生与观测。

3).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SC-AM)的产生与观测

⑴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波形观察

在上述载漏和调制泄漏最小的平衡状态,IN1端加入载波信号50mVp-p,在IN3端加入调制信号300mVp-p,在OUT端观测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波形。调节示波器时基旋钮使荧光屏显示几个周期的双边带调幅波波形,如图3-10所示。

图3-10 双边带调幅波波形

⑵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SC-AM)信号反相点观察

为了清楚地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信号过零点的反相,必须降低载波的频率,本实验可将调制信号设置为200KHZ(信号来自低频源第二频段,JS01在右边),幅度仍为300mV,接入IN3,载波信号仍为2MHz(幅度500mV),接入IN1。

增大示波器X轴扫描速率,仔细观察调制信号过零点时刻信号,过零点时刻的波形应该反相,如图3-11所示。

图3-11 双边带调幅波波形调试波形如下:

双边带调幅波波形

四、实验总结与体会

本次实验,了解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的工作原理,模拟乘法器的调节,测试电路直流工作点,普通调幅波(AM)的产生,调幅系数ma测量与调整以及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SC-AM)的产生与观测。

触发器实验 3

实验(一):MS SQL Server的使用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T-SQL语言中几个常用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 ②通过对常用系统存储过程的使用,了解存储过程的类型。 ③通过创建和执行存储过程,了解存储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存储过程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①用两种方法(if…else语句与while、break和continue语句)实现1+2+3……+100值的计算。 ②活期存款中,“储户”通过‘存取款单’和“存储所”发生关系。假定储户包括:账号,姓名,电话,地址,存款额;“储蓄所”包括:储蓄所编号,名称,电话,地址。假定一个储户可以在不同的储蓄所存取款,试完成以下设计: 1.创建一个数据库名为SA VE,按要求在SA VE数据库中创建以上的那三个表“储户”、“存取款单”、“储蓄所”。在三张表中自己选择应该在哪些列创建主键外键约束。 2.为“存取款单”表创建一个CHECK约束,使存取标志列的值要么是1要么是0。3.创建一个触发器TR1完成下面的内容: 当向“存取名单”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存取标志=1则应该更正储户表让存款额加上存取金额,如果存取标志=0则应该更正储户表让存款额减去存取金额,如果余额不足则显示余额不足错误。 4.创建一个视图显示用户账号、用户姓名、存款额和所在银行。 5.创建存储过程INPUT_PROC,OUT_PROC分别用于存款和取款,即向存取款单中插入数据。 三、实验步骤 1.启动sql查询分析器,运行相关sql脚本。 2.脚本文件如下: 创建一个数据库名为SA VE: CREATE DATABASE[SA VE] ON PRIMARY (NAME=lfm1_dat, FILLENAME='c:\SAVE.DA TA.mdf', SIZE=10, MAXSIZE=50, FILEGROWTH=15%) LOG ON (NAME='lfm_log', FILENAME='c:\SAVELOG.ldf', SIZE=5MB, MAXSIZE=25MB, FILEGROWTH=5MB) 创建以上的那三个表“储户”、“存取款单”、“储蓄所”,在三张表中自己选择应该在哪些列创建主键外键约束。 CREATE TABLE 储户 (账号INT PRIMARY KEY,姓名CHAR(10),电话INT,地址CHAR(10),存款额MONEY)

高频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高频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安阳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 2 实验二、通频带展宽----------------------------------------------5 实验三、LC与晶体振荡器 ---------------------------------------- 8 实验四、幅度调制与解调---------------------------------------- 18 实验五、集成乘法器混频实验 ----------------------------------- 19实验六、变容二极管调频器与相位鉴频器-------------------------22

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2)、了解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并掌握频带的展宽。 3)、掌握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选频网络、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相应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1、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基本原理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是构成无线电设备的主要电路,它的作用是放大 信道中的高频小信号。为使放大信号不失真,放大器必须工作在线性范围内,例如无线电接收机中的高放电路,都是典型的高频窄带小信号放大电路。窄带放大电路中,被放大信号的频带宽度小于或远小于它的中心频率。如在调幅接收机的中放电路中,带宽为9KHz,中心频率为465KHz,相对带宽Δf/f0约为百分之几。因此,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是选频放大电路,选频放大电路以选频器作为线性放大器的负载,或作为放大器与负载之间的匹配器。它主要由放大器与选频回路两部分构成。用于放大的有源器件可以是半导体三极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电子管或者是集成运算放大器。用于调谐的选频器件可以是LC谐振回路,也可以是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LC集中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等。本实验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器件,LC谐振回路作为选频器。在分析时,主要用如下参数衡量电路的技术指标:中心频率、增益、噪声系数、灵敏度、通频带与选择性。 单调谐放大电路一般采用LC回路作为选频器的放大电路,它只有一个LC 回路,调谐在一个频率上,并通过变压器耦合输出,图1-1为该电路原理图。 中心频率为f0 带宽为Δf=f2-f1 图1-1. 单调谐放大电路 为了改善调谐电路的频率特性,通常采用双调谐放大电路,其电路如图12-2所示。双调谐放大电路是由两个彼此耦合的单调谐放大回路所组成。它们的谐振C Ec 1 f 0.707 02 1 u

实验三集成混频器研究通信电路与系统实验

实验三 集成混频器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集成乘积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典型电路。 2.了解本振电压幅度和模拟乘法器的偏置电流对混频增益的影响。 3.学习利用直流负反馈改善集成混频器动态工作范围的方法。 4.观察混频器寄生通道干扰现象。 二、实验原理 当本振电压u L 和信号电压u s 皆为小信号(U Lm <<26mV ,U sm <<26mV)时,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可表示为[1][4] []t t U U kT q R I u s L s L sm Lm L o )cos()cos(42 0ωωωω++-?? ? ??≈ (2-15) 式中,R L 为负载电阻,I 0为恒流源电流。 当u L 为大信号、u s 为小信号(U Lm 约为100~200mV ,U sm <<26mV)时,模拟乘法器的输出电压是多谐波的,可表示为[1][4] []2 01sin 2cos()cos()22 L o Lm sm L s L s n n I R q u U U t t n kT πωωωωπ∞ =?? ? ??≈?-++ ? ??? ??? ∑ (2-16) 其中最低的一组频率分量(n=1)为 []2 00.637cos()cos()2L o Lm sm L s L s I R q u U U t t kT ωωωω?? ≈-++ ??? (2-17) 式中,相乘因子较Lm u 为小信号时增大。 由上述讨论可知,若模拟乘法器输出端接有带通滤波器,也就是说接有中频为)(S L I ωωω-=的滤波网络作为负载,可取出所需的差频分量来实现混频。 三、实验电路说明 集成混频器的实验电路如图2-7所示。图中,晶体管VT 1与电容C 1、C 2、C 3、C 4及 L 1构成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作为本地振荡器。晶体管VT 2和VT 3分别构成两级射随器起缓冲隔离作用。本振电压u L 从P1端口馈入,信号电压u s 从P2端口馈入。中频滤波网络为L 2、C 13、C 14构成的并联回路。VT4为缓冲隔离级。 在图2-7所示实验电路中,中频回路调谐于2MHz ,模拟乘法器及其外接元件的作用与前一个实验中的情况相似,只是R w4代替了接在MC1496P 引脚2和引脚3之间的固定反馈电阻R E 。电位器R w5用来调节乘法器的偏置电流I 5。另外,图中的P4端口是由中频回路副方输出的中频电压u I 。 四、实验仪器及设备 1.直流稳压电源 SS3323型 1台 2.数字示波器 DSO-X2012A 型 1台 3.高频信号发生器 TFG6080型 1台 4.数字万用表 DT9202型 1块 5.实验电路板 1块

实验三 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三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JK触发器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功能。 2.熟悉D触发器的基本原理及逻辑功能,并掌握其寄存器移位功能。 3.触发器应用。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仪器:逻辑箱,数字万用表 器材:74LS74、74LS76 三、实验基本原理 JK触发器有J输入端和K输入端,而其R D端和S D端则具有置“0”置“1”功能,逻辑功能如下: Q 当J=K=1时,CP脉冲作用下,触发器状态翻转,写成Q n+1= n 当J=K=0时,CP脉冲作用下,触发器保持原状态,写成O n+1=Q n。 当J=1,K=0时,在CP脉冲作用下,触发器置“1”,写成Q n+1=1。 当J=0,K=1时,在CP脉冲作用下,触发器置“0”,写成Q n+1=0。 四、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 1.JK触发器(选择74LS76) (1)触发器置“0”“1”的功能测试: 将S D、R D分别接开关K i+1、K i,Q、Q分别接发光二极管L i+1,L i,按表5—1要求改变S D,R D(J,K,CP处于任意状态),并在S D R D作用期间,任意改变J、K、CP的状态,观察Q和Q的状态,将结果记录于表5—1。 表5—1JK触发器菜单 将J、K分别接开关,而上述实验中的S D、 R D所接开关保持,并置于S D=1,R D=1的状 态,时钟CP接单脉冲信号源的输出P+,按 表5—2要求,将结果记录于表5—2。

2.D 触发器:(选择74LS74) (1) 触发器置“0”置“1”功能的测试: 将S D 、R D 分别接开关,Q 、Q 分别接发光二极管,按表5—3要求改变S D 、R D (D 及CP 处于任意状态)并在S D 、R D 作用期间,任意改变D 与CP 的状态,测试S D 、R D 的功能,并将测试结果记录于表5—3。 表5—3D 触发器S D 、R D 菜单 (2) 对D 触发器逻辑功能的 测试,结果记录于表5—4。 表5—触发器逻辑菜单 五、触发 器应用: 1. 用JK 触发器(74LS76)组成 三位串行累加计数器如下图。 2.用D 触发器组成四位移位寄存器如下图。

实验三 触发器特性测试

- -- 数字逻辑实验指导书 葛长赟编写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电子工程系 2016年8月 - . -word资

引言 《数字逻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为后续课程的实施,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理解标准的集成电路器件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门课程理论内容包括:数制与码制、逻辑代数基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各种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等,除数制与码制外,每部分内容都配备有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本实验指导书旨在对《数字逻辑》课程的实验进行规范,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和要求、设备或环境、实验原理(项目分析和设计)、实验内容(项目实施)等。学生可遵照本实验指导书内容完成相应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设备与工具 这章主要介绍本实验指导书中会用到的硬件设备。 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是一台具有高度稳定性、多功能等特点的函数信号发生器。能直接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斜波、脉冲波,波形对称可调并具有反向输出,直流电平可连续调节。TTL可与主信号做同步输出。还具有VCF 输入控制功能。频率计可做内部频率显示,也可外测1Hz~10.0MHz的信号频率,电压用LED显示。 万用表 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多量程的便携式电子电工仪表,一般的万用表可以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等。有些万用表还可测量电容、电感、功率、晶体管共射极直流放大系数等。 数字电路实验箱 数字电路实验箱可以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实验平台,结构设计灵活,可在此平台上搭建电路,完成数字电路课程要求的基本实验。

混频仿真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 实验名称:混频器仿真 混频器的作用是在保持已调信号的调制规律不变的前提下,使信号的载波频率升高(上变频)或下降(下变频)到另一个频率。 一、晶体管混频器电路仿真 本实验电路为AM调幅收音机的晶体管混频电路,它由晶体管、输入信号源V1、本振信号源V2、输出回路和馈电电路等组成,中频输出465KHz的AM波。 电路特点:(1)输入回路工作在输入信号的载波频率上,而输出回路则工作在中频频率(即LC选频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fi)。(2)输入信号幅度很小,在在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内,晶体管近似为线性工作。(3)本振信号与基极偏压Eb共同构成时变工作点。由于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时变状态,存在随U L周期变化的时变跨导g m(t)。 工作原理:输入信号与时变跨导的乘积中包含有本振与输入载波的差频项,用带通滤波器取出该项,即获得混频输出。 在混频器中,变频跨导的大小与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本振信号的幅度有关,通常为了使混频器的变频跨导最大(进而使变频增益最大),总是将晶体管的工作点确定在:U L=50~200mV,I EQ=0.3~1mA,而且,此时对应混频器噪声系数最小。 1、直流工作点分析 使用仿真软件中的“直流工作点分析”,测试放大器的静态直流工作点。 注:“直流工作点分析”仿真时,要将V1去掉,否则得不到正确结果。因为V1与晶体管基极之间无隔直流回路,晶体管的基极工作点受V1影响。若在V1与Q1之间有隔直流电容,则仿真时可不考虑V1的存在。 2、混频器输出信号“傅里叶分析”

选取电路节点8作为输出端,对输出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参数设置为: 基频5KHz,谐波数为120,采用终止时间为0.001S,线性纵坐标请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在图中指出465KHz中频信号频谱点及其它谐波成分。 注:傅里叶分析参数选取原则:频谱横坐标有效范围=基频×谐波数,所以这里须进行简单估算,确定各参数取值。 分析:图中最高频谱点在465KHZ的中频信号成分,同时电路中还有较弱的其他谐波成分。 二、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模拟乘法器能够实现两个信号相乘,在其输出中会出现混频所要求的差频(ωL-ωC),然后利用滤波器取出该频率分量,即完成混频。 与晶体管混频器相比,模拟乘法器混频的优点是:输出电流频谱较纯,可以减少接收系统的干扰;允许动态范围较大的信号输入,有利于减少交调、互调干扰。 1、混频输入输出波形测试 在仿真软件中构建如下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启动仿真,观察示波器显示波形,分析实验结果。

触发器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II、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RS、JK、D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3、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如图1为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为置“1” 段,因为=0(=1)时触发器被置为“1”;为置“0”端,因为=0(=1)时触发器被置“0”,当==1时状态保持;==0时,触发器状态不定,应避免此种情况发生,表1为基本RS 触发器的状态表。 图1、基本RS触发器 表1、基本RS触发器功能表 输入输出 0 1 1 0 1 0 0 1 1 1 0 0 不定不定 基本RS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的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沿出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功能及逻辑符号如图2所示。 图2、74LS112双JK触发器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J+ J和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成“与”的关系。和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0,=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 状态;而把=1,=0定为“1”状态。下降沿触发JK触发器功能表如表2所示。 表2、JK触发器功能表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3、D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触发器用起来最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D,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端的状态,D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有很多种型号可供各种用途的需要而选用。如双D 74LS74、四D 74LS175、六D 74LS174等。 下图为双D774LS74的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功能表如表3.

基本门电路及触发器 电子版实验报告

J CP K S D R D Q Q S D R D D CP Q Q 43121556423156实验三:基本门电路及触发器 实 验 室: 实验台号: 日 期: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一、 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一)验证以下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1. 用与非门(00)实现与门逻辑关系:F=AB 2. 异或门(86): (二):门电路的设计(二选一) 1.用74LS00和74LS86 设计半加器. 2.用TTL 与非门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电路。 A B C 三个裁判,当表决某个提案时,多数人同意提案为通过。 (1为同意,0为不同意) 要求:用74LS00和 74LS10芯片。 (三)验证JK 触发器的逻辑关系 1.J-K 触发器置位端、复位端及功能测试。 图3-1 JK 触发器(74LS112)和D 触发器(74LS74) 2、设计J-K 触发器转化成D 触发器的电路 利用与非门和J-K 触发器设计并测试逻辑功能。 B A B A B A F ⊕=+=n n n n n n n B A B A B A S ⊕=+=' n n n B A C ='

&A B &F 三、实验原理图 图3-2与门电路 图3-3异或门电路 图3-4半加器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1. 直接在实验原理图上标记芯片的引脚。 2. 写出实验结果。 (1)与门、异或门实验结果表(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高低电平1、0的电压值。) 输入 与门 异或门 A B F U o (V ) F 0 0 0 1 1 0 1 1 (2)半加器实验结果 (3) 表决电路结果 A n B n n S ' n C ' 0 0 0 1 1 0 1 1 A B C F 0 0 0 0 0 1 0 1 0 0 1 1 =1A B F

实验13 调幅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

实验13 调幅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联调 13-1 无线电通信概述 一.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 无线电通信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电磁波的空间的传播来传递信息,例如将一个地方的语言消息传送到另一个地方。这个任务是由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和发射天线、接收天线等来完成的。这些设备和传播的空间,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图13-1是传送语言消息的无线电系统组成图。 图13-1 发射设备是无线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电信号变换为适应于空间传播特性的信号的一种装置。它首先要产生频率较高并且具有一定功率的振荡。因为只有频率较高的振荡才能被天线有效地辐射,还需要有一定的功率才可能在空间建立一定强度的电磁场,并传播到较远的地方去。高频功率的产生通常是利用电子管或晶体管,把直流能量转换为高频能量,这是由高频振荡器和高频功率放大器完成的。 通常是经过转换设备如话筒就是最简单的转换设备,把消息转变成电的信号,这种电信号的频率都比较低,不适于直接从天线上辐射。因此,为了传递消息,就要使高频振荡的某一个参数随着上述电信号而变化,这个过程叫做调制。在无线电发射设备中,消息是“记载”在载波上而传送出去的。 接收设备的功能和发射设备相反,它是将经信道传播后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与发送设备输入信号相一致的一种装置。 将接收天线架设在上述电磁波传播所能到达的地方,则通过电磁感应就会在接收天线上得到高频信号的感应电动势,它加到接收设备的输入端。由于接收天线同时处在其它电台所

辐射的电磁场中,因此接收设备的首要任务是从所有信号中选择出需要的信号,而抑制不需要的信号。接收设备另一个任务是将天线上接收到的微弱信号加以放大,放大到所需要的程度。接收设备的最后一个任务是把被放大的高频信号还原为原来的调制信号,例如通过扬声器(喇叭)或耳机还原成原来的声音信号(语言或音乐)。 二.发信机的组成 主振器幅度调制器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调制器 话筒 图13-2 图13-2画出了调幅发信机原理方框图,在这个图中,发信机由主振器、幅度调制器、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和调制器组成,电源部分在图上没有画出来。 主振器是用来产生最初的高频振荡,通常振荡功率是很小的,由于整个发信机的频率稳定度由它决定,因此要求它具有准确而稳定的频率。幅度调制器是用来产生调幅波,即将调制信号调制到高频振荡频率上。中间放大器的作用是将幅度调制器输出的功率,放大到功率放大器输入端所要求的大小,功率放大器是发信机最后一级,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激励信号的频率上,产生足够大的功率送到天线上去,同时滤除不需要的频率(高次谐波),以免造成对其它电台的干扰。调制器实际上就是低频放大器,它的作用是将话音或低频信号放大,供给幅度调制器进行调制所需的电压和功率。 图上各处的信号波形反映了上述各部分的工作过程。 三.接收机的组成 无线电信号的接收过程与发射过程相反,为了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无线电接收设备目

混频器实验

实验二混频器仿真实验 一.无源混频器仿真实验 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载频是f L=1kHz,调制频率为f R=100Hz,因此混频后会出现f L f R f L- f R==900Hz ,f L+ f R=1100Hz,如图所示前两个峰值。由于二级管的开关作用,还会产生组合频率,不过幅度会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如图所示后两个峰值。 二.有源混频器仿真实验 1.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差模输出将直流分量抵消,组合频率分量也被抵消了,本振不会馈通。但是由于射频信号是非平衡的,所以射频信号带入的直流分量与本振信号相乘后产生了较大幅值的本振频率分量,并且在频谱中还是会出现少量本振信号的奇次谐波与射频相混频的频率分量,单平衡混频电路有效地抑制了高频率分量,单节点输出存在低频分量过大的问题,但使用差分放大器的双点输出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缺陷。但与无源混频器相比,出现了大量的杂波。 2.加入有源滤波器后

混频后得到上下变频分量,通过一个带通滤波器,滤除上变频以及本振频率分量,只剩下下变频。 3.吉尔伯特单元混频电路 由于射频信号差分输入,因此在输出的时候射频直流分量被抵消,本振不会馈通。由于是双差分输入,频谱较为纯净。但是由于吉尔伯特电路也是通过本振大信号作为开断信号对输出信号采样,因此也产生了本振信号的奇次谐波的分量与射频信号相混频产生的组合频率分量。

加入有源滤波器后 本电路将作为接收机电路的前端。与单平衡电路的频谱比较起来更加纯净,无用的频率分量更少,幅值更小。 思考题: 1. 吉尔伯特电路是双平衡电路,而三极管是单平衡电路,它们的区别体现在射频信号是否是平衡的,吉尔 伯特电路射频信号是平衡的,射频信号中蕴含的直流分量在输出时被抵消,因此不会产生本振信号馈通。而三极管单平衡电路产生馈通和许多组合频率分量。 当频率增加后会更加明显,因为各个频点上的幅值都会降低,区别显得更加突出。 2.如图,该二阶带通有源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在1k 与1.4k 附近正好可以滤去不需要的分量。 二阶带通有源滤波器的BW : 要想BW 变为原来的80%。只能改变 。即 变为1.92 。R8变为76.8kohm 或R7变为40.625Kohm 。 或者比值保持1.92。 01 222F F f f R R BW f R R RC π????=-?=-? ? ? ? ???? ?F f R R F f R R

数电实验报告:实验3-触发器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课程号 学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 实验3: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试双JK 触发器74LS112逻辑功能。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 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 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JK 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Q * =J Q +K Q (1)JK 触发器74LS112逻辑电路引脚图如下: 图1 (2)测试复位、置位功能,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 表1 (3)触发功能测试,按表2要求测试JK 触发器逻辑功能。 表2 GDOU-B-11-112

(4) 根据图 2逻辑图将JK 触发器分别连接成T 触发器和T ′触发器,并通过做实验进行验证。 注释:T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当T =0时,时钟脉冲作用后,其状态保持不变;当T =1时,时钟脉冲作用后,触发器状态翻转。如果将T 触发器的T 端置“1”,即得T'触发器。在T'触发器的CP 端每来一个CP 脉冲信号,触发器的状态就翻转一次,故称之为反转触发器,广泛用于计数电路中。 图2 2、测试双D 触发器74LS74的逻辑功能 在输入信号为单端的情况下,D 触发器用起来最为方便,其状态方程为 Q * =D ,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 脉冲的上升沿,故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 端的状态,D 触发器的应用很广,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 (1)D 触发器74LS74逻辑电路引脚图3所示。

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

模拟乘法混频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

模拟乘法混频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了解集成混频器的工作原理 2. 了解混频器中的寄生干扰 二、实验原理及实验电路说明 混频器的功能是将载波为vs (高频)的已调波信号不失真地变换为另一载频(固定中频)的已调波信号,而保持原调制规律不变。例如在调幅广播接收机中,混频器将中心频率为535~1605KHz 的已调波信号变换为中心频率为465KHz 的中频已调波信号。此外,混频器还广泛用于需要进行频率变换的电子系统及仪器中,如频率合成器、外差频率计等。 混频器的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混频器电路模型 混频器常用的非线性器件有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和乘法器。本振用于产生一个等幅的高频信号VL ,并与输入信号 VS 经混频器后所产生的差频信号经带通滤波器滤出。目前,高质量的通信接收机广泛采用二极管环形混频器和由双差分对管平衡调制器构成的混频器,而在一般接收机(例如广播收音机)中,为了简化电路,还是采用简单的三极管混频器。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相乘器作混频电路实验。 图2为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该电路由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完成。 V s V

+12 -12 J7J8 J9 C12104 C11104 C7104 C15104 C8104 R101K R11200 R12820 R13820 R71K R14100 R153.3K R163.3K R216.8K R20510 R171k F24.5M D28.2V C16104 TH6 TH7 TH8 TH9 TP5 SIG+ 1 G N A D J 2 G N A D J 3 SIG- 4 B I A S 5 OUT+6NC 7CAR+8 NC 9CAR- 10 NC 11OUT-12 NC 13V E E 14 U1 MC1496 图2 MC1496构成的混频电路 MC1496可以采用单电源供电,也可采用双电源供电。本实验电路中采用+12V ,-8V 供电。R12(820Ω)、R13(820Ω)组成平衡电路,F2为4.5MHz 选频回路。本实验中输入信号频率为 fs =4.2MHz ,本振频率fL =8.7MHz 。 为了实现混频功能,混频器件必须工作在非线性状态,而作用在混频器上的除了输入信号电压VS 和本振电压VL 外,不可避免地还存在干扰和噪声。它们之间任意两者都有可能产生组合频率,这些组合信号频率如果等于或接近中频,将与输入信号一起通过中频放大器、解调器,对输出级产生干涉,影响输入信号的接收。干扰是由于混频器不满足线性时变工作条件而形成的,因此干扰不可避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中频干扰和镜象干扰。 三、 实验仪器与设备 高频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箱; 高频信号发生器; 双踪示波器; 频率计。 四、实验步骤 1. 打开本实验单元的电源开关,观察对应的发光二极管是否点亮,熟悉电路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混频器仿真实验报告

混频器实验(虚拟实验) 姓名:郭佩学号:04008307 (一)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傅里叶分析 得到的频谱图为 分析:可以看出信号在900Hz和1100Hz有分量,与理论相符 (二)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一个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分析:同样在1K的两侧有两个频率分量,900Hz和1100Hz 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后 U 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U 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图为:

分析:加入滤波器后,会增加有2k和3k附近的频率分量 (三)吉尔伯特单元混频电路 直流分析 傅里叶分析 一个节点的输出电压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如下: 两个节点输出电压的差值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分析:1k和3k两侧都有频率分量,有IP3失真 将有源滤波器加入电路 U IF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U 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参数结果与相应变量的频谱图为:

分析:有源滤波器Uout节点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相对于Uif的傅里叶分析的频谱来说,其他频率分量的影响更小,而且Uout节点的输出下混频的频谱明显减小了。输出的电压幅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思考题: (1)比较在输入相同的本振信号与射频信号的情况下,三极管单平衡混频电路与吉尔伯特混频器两种混频器的仿真结果尤其是傅里叶分析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中的原因。若将本振信号都设为1MHz,射频频率设为200kHz,结果有何变化,分析原因。 答:没有改变信号频率时 三极管 吉尔伯特 吉尔伯特混频器没有1k、2k、3k处的频率分量,即没有本振信号的频率分量,只有混频后的频率分量。因为吉尔伯特混频器是双平衡对称电路结果,有差分平衡。 将本振信号频率和射频频率改变后:

触发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 图文-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 掌握基本RS、JK、T和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 掌握集成触发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熟悉触发器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介绍 触发器是能够存储1位二进制码的逻辑电路,它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其输出状态不仅与输入有关,而且还与原先的输出状态有关。触发器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0飞在二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 图14-1为由两个与非门交叉祸合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是无时钟控制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通常称s为置"1"端,因为 s=0时触发器被置"1"; R为置"0"端,因为R=0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当S=R=0时为不定状态,应当避免这种状态。

基本RS触发器也可以用两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有效。 S Q S Q Q 卫R Q (a(b 图14-1 二与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a逻辑图(b逻辑符号 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符号见图14-1(b,二输入端的边框外侧都画有小圆圈,这是因为置1与置。都是低电平有效。 2、JK触发器 在输入信号为双端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种触发器。本实验采用74LS112双JK触发器,是下降边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引脚逻辑图如图14-2所示;JK触发器的状态方程为: Q,,+1=J Q"+K Q 3 5

J Q CLK K B Q 图14-2JK触发器的引脚逻辑图 其中,J和I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成"与"的关系。Q和Q为两个互补输入端。通常把Q=O、Q=1的状态定为触发器"0"状态;而把Q=l,Q=0 定为"}"状态。 JK触发器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 CC4027是CMOS双JK触发器,其功能与74LS112相同,但采用上升沿触发,R、S端为高电平

数电实验触发器及其应用

数电实验触发器及其应用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三: 触发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RS触发器,D触发器的功能测试。 2、了解触发器的两种触发方式(脉冲电平触发和脉冲边沿触发)及触发特点 3、熟悉触发器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设备: 1 、数字电路实验箱; 2、数字双综示波器; 3、指示灯; 4、74LS00、74LS74。 三、实验原理: 1、触发器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多种时序 电路的最基本逻辑单元,也是数字逻辑电路中一种重要的单元电路。在数字系统和计算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即“0”和“ 1 ”,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触发器有集成触发器和门电路(主要是“与非门” )组成的触发器。 按其功能可分为有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T功能等触发器。触发方式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两种。 2、基本RS触发器是最基本的触发器,可由两个与非门交叉耦合构成。 基本RS触发器具有置“ 0”、置“ 1”和“保持”三种功能。基本RS触发器

也可以用二个“或非门”组成,此时为高电平触发有效。 3、D触发器在CP的前沿发生翻转,触发器的次态取决于CP脉冲上升沿n+1来到之前D端的状态,即Q = D。因此,它具有置“ 0”和“T两种功能。由于在CP=1期间电路具有阻塞作用,在CP=1期间,D端数据结构变RS化,不会影响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和分别是置“ 0”端和置“ 1” DD 端,不需要强迫置“ 0”和置“ 1”时,都应是高电平。74LS74(CC4013, 74LS74(CC4042均为上升沿触发器。以下为74LS74的引脚图和逻辑图。 馬LD 1CP 1云IQ LQ GM) 四、实验原理图和实验结果: 设计实验: 1、一个水塔液位显示控制示意图,虚线表示水位。传感器A、B被水浸沿时

实验步骤

实验1 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 一、仪器、模块: ●LC振荡器模块 ●双踪示波器 ●万用表 二、实验步骤 1、按下开关3K1接通电源 2、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1)示波器接3TP02,开关3K05拨至右侧 2)开关3K01、3K02、3K03、3K04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3)按照表3-1(a)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一峰值V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3-1(a) 3、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 1)示波器接3TP02,开关3K05拨至左侧。 2)按照表3-1(b)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一峰值V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3-1(b)

4、波段覆盖系数的测量(计算) 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的幅频特性,以输出电压最大点的频率为基准,即为一边界频率,再找出输出电压下降至1/2处的频率,即为另一边界频率,再由公式求出K。 分别计算西勒振荡电路、克拉波振荡电路的k

实验2 集成乘法器混频器实验 一、仪器、模块: ●集成乘法器混频模块 ●LC振荡与射随放大模块 ●高频信号源 ●双踪示波器 二、实验步骤 1、中频频率的观察 1)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8.8MHZ,幅度Vp-p约为1.5V的等幅波,作为本振信号连接到6P01 2)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6.3MHZ,幅度Vp-p=0.4V的等幅信号,作为射频信号连接到6P02 3)填下表 F L=8.8MHZ Fs=6.3MHZ 4)改变高频信号源的频率,输出中频6TP04的波形如何变化?为什么? 输入6P01的信号不变。 改变输入到6P02的信号的频率,填下表

第3章 实验1 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名称:集成触发器功能测试及转换学院:信息工程 专业: 指导教师: 报告人:学号: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 教务处制

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RXS-1B数字逻辑电路实验箱 3.器件 74LS74 双上升沿D触发器74LS86 四2输入异或门 74LS76 双下降沿JK触发器 实验集成元件: 实验任务: 任务一:维持—阻塞型D触发器功能测试 1-1.分别在D S、D R端加低电平,观察并记录Q、Q端的状态 1-2.令D S、D R端为高电平,D端分别接入高、低电平,用手动脉冲作为CP,观察并记录当CP为↑0、↓1时Q端状态。 1-3.令D S=D R=1、CP=0(或CP=1),改变D端信号,观察Q端的状态是否变化?整理上述实验数据,将结果填入表3.1.1中 1-4.令D S=D R=1,将D和Q端相连,CP加入连接脉冲,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并记录Q相对

与CP 的波形。 任务二:下降沿J —K 触发器功能测试 2-1. 分别在D S 、D R 端加低电平,观察并记录Q 、Q 端的状态 2-2. 令D S 、D R 端为高电平,J 端和K 端信号分别接入高、低电平,用手动脉冲作为CP , 观察并记录当CP 为↑0、↓1时Q 端状态。 2-3. 令D S =D R =1、CP=0(或CP=1),改变J 端和K 端信号,观察Q 端的状态是否变化? 整理上述实验数据,将结果填入表3.1.2中 2-4. 令D S =D R =1,将J 和Q 端相连,K 和Q 端相连,CP 加入连续脉冲,用双踪示波器观 察并记录Q 相对于CP 的波形。 任务三:触发器功能转换 3-1. 将D 触发器和J —K 触发器转换成T 触发器,列出表达式,画出试验接线图 3-2. 接入连续脉冲,观察各触发器CP 及Q 端波形。比较两者关系。 数据处理分析: 任务一:维持—阻塞型D 触发器功能测试 D 触发器接线图 表3.1.1(本实验用74LS74中编号为1的D 触发器) ___ 1D S ___ 1D R 1CP 1D 1Q n 1Q n+1 0 1 × × 0 1 1 0 × × 0 1 1 1 0 1 1 1 1 0 1 波形见坐标纸图1-1 D 触发器在连续脉冲下输出波形与当前连续脉冲比较图 任务二:下降沿J —K 触发器功能测试 JK 触发器接线图 表3.1.2(本实验用74LS76中编号为1的JK 触发器)

变频器实验报告

实验一变频器的面板操作与运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变频器的面板操作方法。 2. 熟练变频器的功能参数设置。 3. 熟练掌握变频器的正反转、点动、频率调节方法。 4.通过变频器操作面板对电动机的启动、正反转、点动、调速控制。 二、实验仪器和用具 西门子MM420变频器、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柜、电工工具(1套)、连接导线若干等。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要求接线 系统接线如图2-1所示,检查电路正确无误后, 合上主电源开关Q S。 图2-1 变频调速系统电气图 2.参数设置 (1)设定P0010=30和P0970=1,按下P键,开始复位,复位过程大约3min,这样就可保证变频器的参数回复到工厂默认值。 (2)设置电动机参数,为了使电动机与变频器相匹配,需要设置电动机参数。电动机参数设置见表2-2。电动机参数设定完成后,设P0010=0,变频器当前处于准备状态,可正常运行。 表2-2 电动机参数设置

(3)设置面板操作控制参数,见表2-3。 3.变频器运行操作 (1)变频器启动:在变频器的前操作面板上按运行键,变频器将驱动电动机升速,并运行在由P1040所设定的20Hz频率对应的560r∕min的转速上。 (2)正反转及加减速运行:电动机的转速(运行频率)及旋转方向可直接通过按前操作面板上的键∕减少键(▲/▼)来改变。 (3)点动运行:按下变频器前操作面板上的点动键,则变频器驱动电动机升速,并运行在由P1058所设置的正向点动10Hz频率值上。当松开变频器前错做面板上的点动键,则变频器将驱动电动机降速至零。这时,如果按下一变频器前操作面板上的换向键,在重复上述的点动运行操作,电动机可在变频器的驱动下反向点动运行。 (4)电动机停车:在变频器的前操作面板上按停止键,则变频器将驱动电动机降速至零。 四、实验思考 1. 怎样利用变频器操作面板对电动机进行预定时间的启动和停止? 答:P0010=30,P0970=1,变频器恢复出厂设置; P701=0,屏蔽原来端子启动功能; P2800=1,使能内部功能自由块; P2802=1,使能内部定时器; P2849=1,连接定时器启动命令; P2850=1,设定延时时间(假设1s); P2851=1,定时器延时动作方式; P0840=2852.0,连接变频器启动命令。 2. 怎样设置变频器的最大和最小运行频率? 答:P0010=30;P0970=1,按下P键(约10秒),开始复位。 一般P1080=0;电动机运行的最低频率(HZ) P1082=50;电动机运行的最高频率(HZ)。

数据库实验三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0 —2011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数据库高级应用开课实验室:计算中心208 2011年 5月 17日 年级、专业、班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触发器的创建、修改及删除指导教师 教师 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一、实验目的、要求 目的:了解触发器的功能 掌握触发器的使用方法 要求:实现简单触发器的使用 二、实验所用仪器、材料 微型计算机一台 SQL server 2008 三、实验原理 触发器与存储过程非常相似,触发器也是SQL 语句集,两者惟一的区别是触发器不能用EXECUTE 语句调用,而是在用户执行Transact-SQL 语句时自动触发(激活)执行。触发器是一个在修改指定表中的数据时执行的存储过程。经常通过创建触发器来强制实现不同表中的逻辑相关数据的引用完整性或者一致性。由于用户不能绕过触发器,所以可以用它来强制实施复杂的业务规则,以此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触发器不同于存储过程。触发器主要是通过事件进行触发而被执行的,而存储过程可以通过存储过程名字而被直接调用。当对某一表进行诸如UPDATE、INSERT、DELETE 这些操作时,SQL Server 就会自动执行触发

器所定义的SQL 语句,从而确保对数据的处理必须符合由这些SQL 语句所定义的规则。 四、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创建触发器BB(修改表S中的数据时SC中的数据也同时修改了) CREATE TRIGGER BB ON S FOR UPDATE AS IF UPDATE(S#) BEGIN UPDA TE SC SET SC.S#=A.S#FROM INSERTED A,DELETED B WHERE SC.S#=B.S# END 查看表SC的数据 SELECT*FROM SC WHERE S#='200510405101' 修改表S中的数据 UPDA TE S SET S#='000000000000' 查看表SC中的数据(验证触发器的效果) SELECT*FROM SC WHERE S#='0000000000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