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

组长:

小组成员:

班级:

院系单位:

完成时间: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论文评阅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同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开放生活水平

1.前言

在经济发展的21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却不断扩大。2004年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387,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水平。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于收入分配不平等,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仍有大量的城镇、农村居民处于贫困之中,其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并且,收入是居民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由于收入不平等已经导致居民在医疗、教育等其他方面的不平等。久而久之,将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社会分层,引发社会阶层间的对立,有损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因此,必须对收入分配问题高度重视。

2.1三大改造时期的收入分配

要解决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问题,首先我们要追溯到三大改造时期。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20多年间,生产资料所有制只存在单一的公有制,其存在形式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样的制度,表面上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但是实际上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不论在国营经济中还是集体经济中,理论上都要实行按劳分配,但时间中常常背离,带有平均主义色彩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问题。他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立即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于此同时,邓小平也认为,在实践中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

2.2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改革的重心放在了经济制度的改革上面,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富裕起来。”。按照时间的先后,这一阶段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分为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城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两个阶段:(1)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方面坚持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同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2)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全面改革。在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之后,我国再次把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广到城市。城市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以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为重点。1984年中共十

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其主要措施包括:①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其基本原则是:责、权、利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果相联系。

②在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③企业职工资金由企业根据经营状况自行决定,国家只对企业适当征收超限额奖金税。④在企业内部,要扩大工资差距,拉开档次,以充分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充分体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繁重劳动和非繁重劳动之间的差别。同时要改变脑力劳动报酬偏低的状况。1985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决定从1985年开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20世纪80年代的工资调整和改革,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工资,更重要的是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鼓励职工“各尽所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3.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

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

?中共十三大,《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下,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中共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私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单一的所有制形式。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2006年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即将到来的十八大……

4.1关于收入分配改革之我见

我们的观点: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体制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2、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制度性的不合理因素往往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垄断行业和部门的收入相对于其他部门增长过快;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收入;出现了一些富二

代,并产生了一些民众的仇富心理,这些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不完善,致使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拉大等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收入差距的根本点在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并做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

4.2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认为促进收入分配改革需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增加劳动力收入。增加农民工及工人收入,降低个人所得税门槛。

第二,加强城市化进程,形成有利于国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城乡差距是造成我国居民整体收入差距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收入,还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三,完善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的薪酬形成机制。工资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据测算,工资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为65%左右。因此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形成机制非常必要。

第四,健全公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与分配水平,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助帮机制。

第五,加强城乡收入制度的再分配环节,更多向公共服务和社会领域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运转化。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研究推进收入与分配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税收再分配环节。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年修订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著.—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2012.6重印)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和改革蓝皮书》—2008.10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方案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 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 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

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 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16〕22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8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6 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9 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88 号)的规定,对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套改年限的计算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套改工资的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简称学习年限,下同)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 年以来除试用期外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在大专及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工作年限与学习年限不得重复计算。在这次工改期间,任何地区、部门、单位一律不得更改参加套改人员的工作年限。 (一)工作年限。从本人参加工作当年起计算(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 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 2016 年的工作年限为11 年。 1.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工资的工作年限。 2.如工作年限有间断,按规定合并计算的,其当年只计算一次,不重复计算。例如,某

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

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改革措施 一、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自从1992年开始,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并且近年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出上涨趋势。早在2004年,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就已经达到0.44,这一数字已超过了国际上公认基尼系数0.4的警戒线。①由此可知,2004年全国收入差距已经处于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状况。自从2004年之后,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的收入差距重点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 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246.89%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33 2.96%。从2008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332.96%下降到2008年的331.49%,下降了1.47个百分点。尽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所下降,然而2008年城乡收入比仍然高达331.49%。②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所存在的巨大差距,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目前的状况还要严重。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一方面会进一步加剧本意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之间的割裂,不利于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城乡之间过大的收入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严重的城乡收入差距阻碍了农业发展,严重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1.1.1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1.1.2在就业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1.1.3在国际收支方面,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 改革以来,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条件下,由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国际收支顺差呈现出飞跃式的增长。由1982年的62.91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470.25亿美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24年增长了38.3倍,年均增长16.5%。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1.2、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1.2.1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 1978年-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140元;二者分别增长了6.4和6.2倍。2008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0.3%。 1.2.2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1.2.3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

高中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

个人收入的分配_分配制度_生产决定分配(1)+Word版含答案

生产决定分配课后练习(1)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市场为基础,加强宏观调控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主要是由社会主义( )决定的。 A.产品结构 B.产业结构 C.所有制结构 D.消费结构 3.为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公平提供重要制度保证的是( ) A.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B.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 C.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在个人收入分配过程的基础性作用 D.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上述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D.这一制度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5.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6.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是( ) 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②同步富裕的共同目标 ③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水平④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工资分配支付制度

附件1 南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工资分配、支付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系统收入分配的指导管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积极地适应烟草行业人事用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总体要求,着眼于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着眼于员工队伍的成长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烟草,为下一步全面实施“定岗、定责、定员、定薪”工作做好准备。结合南通烟草的实际情况,经研究,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资分配、支付的基本原则 (一)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市局(公司)按照省局(公司)制订的收入分配的具体办法执行;依照行业特点实行岗位分类管理,根据岗位价值和劳动力市场价位确定各类岗位的工资标准。 (二)按劳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收入的分配要体现按岗位、按实绩、按贡献,体现公平,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真正做到“按劳分配”。 (三)有效激励、严格考核的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收入的增长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经济运行质量挂钩,与员工工作业绩挂钩。

二、工资分配制度的基本内容 省局(公司)“四定”政策规定出台前,全系统职工工资分配仍然实行以岗位工资、年功工资、其他(保留)工资和效益工资(奖金)为主要内容的岗效工资制,工资计划分配暂按原方案执行。 (一)、工资分配发放的标准 1、固定性工资 (1)岗位工资 岗位工资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对技能水平的要求、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等要素确定的工资。岗位工资标准,仍然

(2)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根据职工工作时间长短对单位对国家所做贡献确定的工资。参加工作时间1到10年的,年功工资每年按6元计发;参加工作时间11至20年的,年功工资从参加工作之年算起,每年按8元计发;参加工作时间21至30年的,年功工资从参加工作之年算起,每年按10元计发;参加工作时间31年以上的,年功工资从参加工作之年算起,每年按12元计发。 (3)其他(保留)工资 其他(保留)工资是省局在工改过程中,根据历次工改结果保留的一块工资,除省局另行通知外,暂不作变动。 2、效益工资(奖金) 效益工资(奖金)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确定,随经济效益的增减而上下浮动、激励性很强的工资,由企业按统一的办法进行分配发放。 (一)制定效益工资(奖金)分配办法的目的,是按照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基础训练 1.[2012·大连质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2.[2012·福州质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12·合肥质检]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漫画中分配不公现象的是( )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②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取缔过高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2·郑州质检] “每月800元的涨到1080元,700元的涨到950元,600元的涨到820元。”2011年10月1日起,河南省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③是通过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实现的④有利于平衡收入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2·泉州质检] 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后富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2·银川一中质检] 李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2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 A.5万元、4万元 B.4万元、5万元 C.5万元、2万元 D.4万元、4万元 7.自2011年1月1日起,我国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2·江南十校质检] 要想解决漫画《分配不公》的现象,政府必须( ) 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B.取缔非法收入,保护高收入 C.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D.加强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9.[2012·广州质检] 2011年财政收入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过10万亿的预期使很多人担忧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或将抑制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要想消除这一忧虑必须( ) ①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④落实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研究分析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分析

————————————————————————————————作者:————————————————————————————————日期: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公 摘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 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关键词: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这种状况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将严重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资料显示,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正经历着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不同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都发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1988-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有专家断言,目前占全国20%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80%虽无从考究,但众多迹象表明,这种断言实不为过。 (二)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整个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1996-2007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其中有4.6个百分点是劳动者报酬下降造成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1996-2007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对称增长 被中央领导再三强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在2009年形成了史上最紧张的局面。1992-2007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政府和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企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本世纪以来比较快,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最慢的,且低于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一种并不对称的增长。结果,在高速经济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体制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或地区在一定时间段内劳动者创造出的社会总价值按照什么样的原则在各个参与价值创造的主体间进行分配。 一般有几点具体表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过程包含不同的环节和阶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应地,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划分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个税不再以个人收入为准,而是以家庭收入征收。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具体举措是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最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快对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等;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调节过高收入者收入,创造条件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发放财政补贴,加强对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私人慈善事业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三次分配”体系建立等等 为什么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因为:城乡差距问题 一,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呈扩大趋势 到了2010年,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教育差距同样触目惊心 一、教育经费 我国的教育投入本来就少,始终徘徊在国民生产总值的4%之下,远远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而有限的投入在分配上又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2006 年,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23%。 二、收入群体享受教育资源不均 在重点中学,干部、知识分子和高收入家庭子女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占绝大多数。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层次的升高而降低。 三、教师素质 在全国范围,东西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三十个百分点左右,2006 年全国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农村占47.49%,比城市低31 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在农村是24.34%,比城市低约38 个百分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 四、教师年龄结构 在年龄结构上,农村小学年轻教师偏少。2006 年全国共有49.9 万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小学,其中,75.9%分布在中西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

企业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基础是社会平均工资,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新人为例,其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国企职工退休工资标准: 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

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3、机关技术工人、普通工人退休后的退休费分别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岗位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 工人收入构成: 由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工人按照工人资格定:15年以下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随国民经济增长) 2.工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事工人工作,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变化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国家统计局连日来发布的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表明,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年来,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区域梯次开放的格局,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 1、我国GDP从世界第十升至第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 1978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十位。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1979年至2007年,GDP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2007年的249530亿元。其中,从1978年上升到1986年的1万亿元用了8年时间,上升到1991年的2万亿元用了5年时间。此后10年平均每年上升近1万亿元,2001年超过10万亿元大关,2002年至2006年进入高速增长期,平均每年上升2万亿元,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在此基础上,2007年一年又增加3.76万亿元。 经济总量的加速扩张大大缩小了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也有明显上升,1978年为1.8%,2007年提高到6.0%。 2、我国跃居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x

.精品文档 .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第7 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72 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 .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 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 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 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 月7 日至9 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 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 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 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 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 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收入分配方案分析

论我国收入分配方案 国民收入分配的三大主体包括政府、居民和企业,这三大主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额的具体情况称之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国家和企业支配的部分与直接分配给个人的部分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二是在居民之间收入数量的差距问题。前者是要回答整个国家积累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问题,后者则是回答正确处理个人之间的收入差别问题。二者的分配关系是否正确,都关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着千家万户。前者属于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消费水平提高的关系,涉及长远发展与当前利益、国家整体利益与居民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后者则属于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为主体、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也就是是否符合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公平、公正等权利原则。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一)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缩小而企业和政府所占比重不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1992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0∶19∶73,2008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0:22:56。 (二)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2475.6 元)是20%最低收入组(15233.4 元)的5.4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14049.7 元)是20%最低收入组(1869.8元)的7.5倍。根据财政部的调查,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 上升到目前的0.47 ,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 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127 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我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明显扩大,也由于这原因,社会出现了各种的社会问题。当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健任务。在此我们探讨一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现实意义及具体的改革实施措施。 自从党的十六大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公正收入分配制度的新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对于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而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尽管如此,我国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收入差距大,分配关系紊乱,制约机制缺失等。 首先,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走低,低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不足。一般来说,初次分配造成收入不平等,再分配缓和并缩小不平等。但我国当前的再分配却加剧了不平等,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平等问题尤为突出。 这其中包过1.尽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过大。2.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过大,而城镇区域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3.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其次,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分配制度随之也在我国建立起来,即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渐在我国建立起来,但是收入分配制度在现实中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体现,造成收入分配关系紊乱,直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其表现在1.政府过多涉入收入初次分配。2.相关劳动法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劳动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最后。制约机制缺失,缺乏对收入差距的调节。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它们收入分配功能的发挥。1.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调节不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 案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2016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 2016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若干意见》共分七个部分: 一、充分认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准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三、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四、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 五、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七、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完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倡导勤劳致富、支持创业创新、保护合法经营,在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

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作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突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调整。 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16〕22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8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6号)、《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59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中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16〕88号)的规定,对这次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套改年限的计算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套改工资的套改年限,是指工作年限与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简称学习年限,下同)合并计算的年限,其中须扣除1993年以来除试用期外不计考核等次或不称职的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在大专及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分配制度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工作年限与学习年限不得重复计算。在这次工改期间,任何地区、部门、单位一律不得更改参加套改人员的工作年限。 (一)工作年限。从本人参加工作当年起计算(只适用这次工资制度改革)。例如,1996年参加工作的人员,如实际工作时间没有间断,截至2016年的工作年限为11年。 1.折算的工龄不计算为套改工资的工作年限。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主要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改革思路: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完善政府财力分配制度一是通过完善税制,加强征管,规范收费,建立财政收入与GDP合理比重增长机制,不断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二是按照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依法制定、完善政府财力的预算管理体制、财力配置结构、预算执行有序的规范理财机制,保证各级政府年度存量、增量财力用于解决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中的利益失衡问题。三是建立转移支付财力规模增长机制和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保证增长的责任机制 3.完善税收调节分配制度。一是通过直接、间接两种税收模式调节垄断行业超额利润,可考虑实行法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二是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行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计征办法,调整消费税,同时,加强税源、税基管理,认真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三是对高收入阶层的财产分配、生活消费两大行为设计行为调节税,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予税、财产交易税、房地产超面积使用税、高消费行为的消费税,建议提高累进所得税率,对最高收入者税率可达80%,严格申报制度,加大逃税处罚力度,强化管理,由此缩小与低收入者的悬殊差距;四是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改依规交纳社会保险费为依法交纳社会保险税,确定税基,统一税率,同时,建立社会保险税全社会统筹机制。 4.完善转移支付分配制度。一是明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逐年增长,困难领域、困难地区、困难群体与先进领域、先进地区、富裕阶层实现利益同步增长的政府法律责任,建立公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法律机制;二是明确价格转移支付对垄断行业、高收入阶层收入的调节作用,以此发挥对政府转移支付的补充作用。政府通过制定价格政策,引导价格收入所产生的价格收益用于保护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消费利益;三是运用利率分配可以承担转移支付的功能,探索实名制存款限额差别利率政策,用以调节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群体间在存款收益上出现的分配差距。5.完善社会保障分配制度。 6.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剧,很多学者在缩小收入差距问题上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我国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着重梳理了近年来各个学者对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针对性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中国奇迹”不仅使中国的GDP?名跃居世界第二,同时,也切实的提升了国民的整体福利水平,然而在经济的高增长下,基尼系数居高不下,自1995年,我国基尼 系数便已达到0.45 ,超过了0.4世界警戒线,其后,基尼系数更是不断攀升,甚至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4》中称,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73 ,收入分配两极化在我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的定位 国外学者对于收入分配的定位存在不同的认知,对于如何实现分配公平存在一定的分歧,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结果平等和过程平等,其中过程平等包括机会均等和规则公平,丁伯根的《生产、收入与福利》1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必须使每个人的福利相等”和罗尔斯的《正义论》2中的“社会经济和财富的分配应有理由有社会之最不利成员的最大 利益”,主要体现了对结果公平的阐释,其次是机会均等,主 要是指分配的过程是否公平,即每个人获取物质资源的起点是一致的

3,而规则公平是有哈耶克提出的,主要是指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相同的基本权利。 我国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济效率是初次分配领域中的现实要求” 4,因此,初次分配更注重过程公平,而在再分配领域中更注重结果公平。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内在机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等理念,这大大解放了我国各个行业的生产力,打开了收入流动的渠道,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资本和财产不断积累,一部分人确实先富了起来,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加剧,对于其形成的内在机理和现状,很多学者做出了解释。 (一)部门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 部门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平衡,是我国收入分配体系面临的两个层次上的问题,其实质上是要素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流动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部门之间主要是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制度,其分配格局的最优解是国富民强,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往往会出现国富民不强或国不富民强等单一优解等情况,收入在部门之间的分配状况影响着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社会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讲,是国家建设需求与个人享受需求的博弈;而城乡收入分配则是城市化的发展和城乡建设上的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在发展经济学中,存在着梯度发展的动态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