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三焦

什么是三焦

什么是三焦
什么是三焦

什么是三焦

【大道至简】很多朋友都去看过中医,也经常听医生说过这样的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那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下焦,火和寒又是什么呢?

前几天,我带一个从广西来的会员随缘去见昆叔,昆叔在给她做诊断时,就说出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我观察着昆叔一番手法操作之后,随缘立刻感觉通畅许多,那昆叔到底是如何做的呢,这是后话,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三焦的相关知识,这对我们理解这句话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中医里说的上焦、下焦,都是从“三焦”引出来的。那什么是三焦呢?熟悉中医经络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阳三焦经。而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焦。那到底什么是“三焦”呢?又如何划分上中下三焦呢?

什么是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并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功能。由于《内经》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的论述不够明确,而且《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遂导致后世医家争论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关于有无实质形态的问题。

所谓有形和无形之争,指的是三焦到底是一个我们能看得到的有具体形态的脏器呢?还是指看不见,但又确实存的的功能呢?近来有人提出:三焦无形,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没有形质的意思。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因此,我个人比较认同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三焦”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和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相比,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因此,打通三焦,比打通任何一条经络都重要。因为三焦上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经络。如果说经络是支线,那三焦就是干线。

既然知道了三焦的定义,那该如何划分三焦的区域呢?

三焦的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如何划分人体三个区域及其所辖内

脏器官,也存有不同观点。

①将胸腹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内经》对上、中、下三焦的位臵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原文大体指出了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难经〃三十一难》以膈作为上、中两焦的分界处,以胃下口作为中、下两焦的分界处。对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已较明确:膈上胸中为上焦,膈下脐上腹部为中焦,脐下腹部为下焦。

②将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东医宝鉴〃内景篇〃三焦腑》提出:“头至心为上焦,心至脐为中焦,脐至足为下焦。”近年的一些期刊文献及中医教材也沿用此观点。但根据《灵枢〃胀论》所说的“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的论述,以及临床对三焦部位概念的具体运用而言,拟不将头面、四肢归属于三焦部位为妥。

③对上、中、下三焦所属脏腑的认识,除肝的分属不统一外,其余均较一致。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自《内经》以来就有肝属中焦与肝属下焦两种说法。肝属中焦说的如:《灵枢〃胀论》指出“肝大”、“肝偏倾”、“胁下痛”,肝居胁里,当位于中焦。《内经》的脉法和晋代王叔和的《脉经》中,均以肝应左关,而属于中焦。《素问〃金匮真言论》王冰注明确指出:“肝为阳脏,位于中焦,以阳居阴,故为阴中之阳也。”从部位划分而言,肝归属于中焦。肝属下焦说如:唐代孙思邈在《干金要方〃卷

第二十〃三焦虚实》中说:“下焦……主肝肾病候也”,对其治疗,“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王冰在注释《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时又说:“下,谓下焦肝肾之气也。”至于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将温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肝的病症,归于下焦的病变范围后,则肝属下焦又成为辨证概念,现在临床辨证中,仍多从之。因此,肝属下焦之说,主要是辨证上的概念,不是说肝位于脐下。

我个人比较赞同第三种对三焦的划分:即上焦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中焦上腹部,从解剖部位来说,应包括脾、胃、肝、胆;下焦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小肠、大肠。

曲黎敏对三焦的看法比较特别,她认为三焦就相当于汽车的悬挂系统。你也可以理解为解剖学上的人体的淋巴系统。那三焦的功能是什么呢?

三焦总功能

①通行元气。三焦通行元气之说,首见于《难经》。如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八难说:“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使,主持诸气。”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文明确地说明三焦是人体元气(原气)升降出入的道路,人体元气是通过三焦而到达五脏六腑和全身各处的。

元气,为人体最根本的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中

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对三焦通行元气的生理作用作了更为具体地描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号曰中清之府,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因为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如果元气虚弱,三焦通道运行不畅或衰退,就会导致全身或某此部位的气虚现象。

②运行水谷。《素问〃金匮真言论》称三焦为六腑之一,《素问〃五藏别论》称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三焦……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指出三焦具有对水谷的精微变化为营气,以及传化糟粕的作用。《难经》明确提出三焦的运行水谷作用,如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水谷在人体运行道路及气之所终始,包括饮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糟粕的排泄全部过程,用“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来概括。并根据上、中、下三焦所处部位不同,对水谷运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而有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的具体描述。这是以三焦运行水谷来概括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的功能。

③运行水液。三焦为人体水液运行的主要通道,这在《内经》中

有多处论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腑,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说明三焦是人体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代谢虽由胃、脾、肺、肾、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也可以说,三焦运行水液,是对脾、肺、肾等脏腑主管水液代谢作用的综合概括。

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肾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三焦分功能

前面,我们详细说明了三焦的总体功能和作用,下面,我们将详细说明三焦的各“焦”的功能。

①上焦如雾。根据三焦部位划分,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脏。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将水谷精

气布散于全身。因此,上焦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布水谷精微(气血)。如《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又概括为“上焦如雾”。所谓“如雾”,是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的作用。

此外,《难经》认为上焦有受纳水谷的作用,如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

②中焦如沤(òu)。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因此,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并概括中焦的功能为“中焦如沤”。沤,是浸泡的意思。所谓“如沤”,是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的作用。《难经》亦持此说,如三十一难说:“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③下焦如渎(dú)。下焦主要指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及大小肠。《难经〃三十一难》说:“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是说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糟粕的排泄,一是从大肠排出大便,一是从膀胱排出小便。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

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就是说下焦有排泄二便的作用。

昆叔破难题

看过本人写的书《有什么别有病》的,都知道昆叔,它是一个类似陈玉琴那样自学成材的按摩师,从事按摩工作达20多年,想必应该按摩过几万人次了,因此有着非常丰富的按摩实战经验。

随缘是从广西赶过来的。她以前在北京上过大学,对北京还算熟悉。由于喜欢养生,因此也知道通经络的重要性,经常的做按摩。上次我去贵阳讲课,她就跑了过去,一定要见我。可见她的这股子痴迷劲。可她搞来搞去,找了无数的按摩师,做了N多次按摩,都搞不定的是,她双手很热,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像个男的那样兴冲冲,可是,下半身肢体肥胖,特别是双脚冰凉。我特别看了一下她的双脚,不仅凉,而且惨白而少血色,指甲也没有光泽。

只见昆叔先给她按摩了后背,由于经常做按摩,随缘的后背确实比较通,肌肉的弹性也不错,但是仍然出了不少的痧。尤其是双肾处有小红包,表示有肾结结石。随缘说,她确实有肾结石,前些日子刚发作完。

双肾区经过刮痧拔罐后出的小红包,昆叔认为这是她双肾结石的体现

右肾部位红包放大后的情况

随缘搞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手巨热,而脚巨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从来不知道累,但就是感觉不舒服。当随缘翻过身来,昆叔给她按摩肚子的时候,问题终于找到了,随缘的心窝下面有一个大硬结堵在那,昆叔拿刮板一走就说,问题找到了,就是这堵住了。

在随缘的上脘和中脘处,有一个大的硬结,昆叔认为,就是任脉这个地方堵了

随缘不解地问,可我的后背是通的啊,昆叔说,是啊,你督脉确实是通的,督脉管阳气升发,因此,你的血液能上到头来,所以,你精力充沛;但是,你任脉堵住了,血液无法形成完整的回流,所以,血下不到你肢体的末端脚上,这样,你的血液就主要在上焦走,你想想,一个人的血液主要集中在一个区域,那这个区域血液供应过剩,而其他区域自然就会差的很多,因此,由于你中焦堵住了,就造成了你上焦有火,而下焦有寒的情况。随缘似乎慢慢明白了这个道理。

只见昆叔的刮板在手中上下翻飞,将任脉刮通之后,一压股动脉,血就很容易达到了随缘的双脚。当做完这个按摩后,随缘立刻轻松了不少,同时,手也不再那么热,而脚也不再那么凉了。

虽然经常做刮痧,但后背和脖子上仍然是出痧一片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问题是中焦堵住了。因此,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惯通起来了,气血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都说打通任督二脉的重要性,这次我算是真正见识到了。

由于中焦堵了,肾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代谢能力自然就会变差,结石自然就会发生,道理就是那么浅显而又深刻,真是大道至简。

[精彩]董氏特有针法—手足对应针法

[精彩]董氏特有针法—手足对应针法董氏特有针法—手足对应针法 一、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意义 手足对应针法就是董氏针灸中用来治疗四肢酸痛疾病常用的针法之一,其疗效之迅速常令医者及患者都赞叹不已。虽然古典医籍中曾记载类似对应针法治病的记录,但只有同名经对应取穴法,不及董氏对应针法详尽与完备。此对应针法即是利用手足对应的原理,若患者左手痛就针右脚、右手痛针左脚,反之亦然,左腿痛针右手,右腿痛针左手,例如:左腿小腿肚痛,即针右手火圣穴、腰灵二穴、心灵一穴;左手臂尺侧腹面痛,针右小腿下三皇穴。所以只要能清楚掌握手足对应的原则,并加以变化活用,则任何四肢酸痛、运动伤害,只要没有骨折、骨裂、韧带断裂等破坏性伤害,查明病位病因,即可下针治疗,效果明显且迅速。 二、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方法 欲将手足对应针法有效地灵活运用,必须明确且详细了解手足对应的方法及原则,在此将手足对应的方法清楚且系统化地表示出来,李国政教授与其学生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后,才能如此清晰地将手足对应的点、线、面归纳出对应的原则,并用西医解剖学、董氏穴道或借用十四穴道来指示对应的部位,盼能让学习者明白掌握手足对应的原则,领悟此针法的奥秘,并盼能刺激医学爱好者的兴趣,共同研究董氏针灸伟大的针法。简述其对应方法为:手指对足趾、手背对足背、手掌对足掌、手腕对足踝、下臂对小腿、肘部对膝部、上臂对大腿、肩部对髋部。 三、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适应症 1 肌肉酸痛:所有四肢肌肉酸痛,皆是手足对应针法之主治范围。 2 关节病变:一般关节病变常用董氏放血疗法与手足对应针法配合,疗效显著。

3 运动伤害:凡由运动所引起之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伤害,只要尚未发生骨折、骨裂、肌腱韧带断裂等破坏性伤害,皆可利用扎针、放血将其治愈。 4 躯干疾病:只要将手足对应原则加以变化,配合全息投影原则取穴,有时需再配上放血疗法,即可治疗此类疾病。 5 脏腑调节:因手足对应针法常使用直三针或横三针的倒马针法,而倒马针法本身就具有针通三焦、调理全身脏腑机能作用,故手足对应针法虽主治疾病是四肢肌肉、关节酸痛,但因其常用倒马的方式取穴,所以也能达到调理脏腑的效果。 四、董氏手足对应针法的特性 1 疗效迅速:使用手足对应针法治疗四肢酸痛、扭伤疾病,疗效十分迅速,往往下针后数秒至数分钟之间,即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有时比止痛药效果更快,且毫无副作用,并依病情轻重、新久,扎针有时配合放血,可在一、二次或数次内,即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根治的效果。 2 原则指导:手足对应针法的运用,完全依照手足对应的原则作为临床取穴施治的指导,使此一针法有一系列原则可循,只要能清楚掌握此原则,当面对患者时,即可按照原则取穴扎针,成为强背穴道堆栈记忆,乃是灵活运用,不需死记,达到全身无穴处处穴的功力。 3 独树一格:董氏针灸的许多理念都是独树一格的,自成一体系,其博大精深的理念及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巢臼,并非完全屏弃传统经络学,而是将其包融并且更加超越,创新与系统化。 4 手法简明:董氏针灸不谈各种弹、啄、飞、捻等手法,不讲手法技术上的补泻,针法简单明确,与传统大谈补泻手法,而使针灸临症施治上更为繁杂。董氏针灸不用任何的手法补泻及多样变化的得气手法,故手足对应针法亦不例外,简单明确,易于操作,只偶尔因病情需要加强针效或配合放血,使疼痛更快得以消失。 5 取穴方便:手足对应针法在取穴上完全选取四肢的穴位,不需解除衣裤,故扎针取穴十分方便,并且根据手足对应的基本原则,再加以灵活

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状(图解)

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 状(图解)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中医上常讲这样一句,通则不痛,通则不痛! 下面介绍一下经络不通的十四个常见症状:

一、手厥阴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二、手少阳三焦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三、手太阴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四、手阳明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五、足太阴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六、足阳明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七、手少阴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八、手太阳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九、足太阳膀胱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十、足少阴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十一、足少阳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十二、足厥阴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 十三、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十四、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教你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教你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三焦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

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术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术“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术 年月第卷第期天津中医药., . . : . . . ? . . .博士之窗? “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术 张鑫,罗本华 .,蔡攀一,尚磊一,韩景献 ,于建春 .天津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景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天津 ; .天津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南宁作蜜答? 张鑫一,女,博士研究生, 研 ~ 一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临床 研究,参编著作《五味斋医案医话》,参与国家级课题 项,发表学术论文篇,所做的自拟课题《“深崇纳阳” 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获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的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创新发展学 术论坛“中健行”优秀论文奖二等奖、天津市南开区首届 青年博士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二等奖。 摘要:韩景献教授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司一衰老”相关说,并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为突出燮理三焦 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取穴为膻中、中脘、气海、足三里、血海和外关。“三焦”针法旨在通过疏调三焦,以达 元气、行宗气、化营卫、生血气,并通过燮理三焦、重调脾胃、调补下焦、先 天后天同治,以达到益气调血,扶本培元之

功,使人体气化功能生生不息,对延缓衰老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三焦”针法;三焦气化;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衰老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导师韩景献教授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着生命的进程,三焦气化功能日趋低下,无论任何 一 治,提出了“三焦气化失司一衰老”相关说,认为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均可致气血津液升降出入 的通道不畅,从而内生风、火、湿、热诸邪及痰、瘀、 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和众多老年病的关 键病机,并确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为突浊毒等病理产物,日久脏腑功能减退,整体功能下 降而出现衰老。这种失常的气化状态因而成为众多 出燮理三焦的理念,将其更名为“三焦”针法。笔者 老年性疾病发生的根源,疾病的存在又进一步加重 将进一步阐述该针法燮理三焦,益气调血,扶本培 元的理论基础。三焦气化失常,促进机体衰老。“三焦气化失司”正 “三焦气化失司一衰老”相关说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诸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 “三焦气化失司一衰老”相关说是对衰老与老基于对“三焦气化”内涵的深刻理解,主张从调 年病的全新诠释。首先,将三焦气化和衰老及老年理三焦气化角度延缓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由此确立

子午流注(针法)详细讲解

第一节子午流注的涵义与源流 一、子午流注的涵义 [子午] 原是对立的名词,用以代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春秋、寒暑、日月、夜半与日中两时辰等的表示相对关系的符号。如“子午面”,“子午线”,“子午道”,“子时午时”。[子午的意义] 1.子午代表阴阳:是阴阳的总称。子阴午阳,子午是阴阳的起点与分界线。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 2. 子午代表时间:一天之中,子为夜半(23~1点),午为日中(11~13点)。 [如图] ?/P> 一年之中,子为农历11月(冬至为十一月),午为农历5月(夏至为五月)。 3. 子午代表气候寒热:子时寒,午时热。 4. 子午代表十二地支: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均以子午为推算的开始。 5. 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的阴阳盛衰。[如图] [流注] 流指水流,注指注输、灌注。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说明人体气血就象水流一样,始出为井,渐成细流为荥,水流如由浅入深灌注为输,渐而水流在通畅的河流中通行即称为经,最后如百川汇合入海即所入为合,以示脉气的流行经过。 [子午流注] 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依据,它是从时间角度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即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学说。人体气血循行,周流出入,如流水般,或从子到午,或从午到子,随着时间先后的不同,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气血流注开穴的时间,谓之逢时),过时为阖(某穴开时已过,谓之过时,则穴闭),定时开穴,补虚泻实,把握时机,调和阴阳而治病。[如图]

[子午流注针法] 是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一种特殊配穴治疗方法。属于时间医学的范畴。是以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六十六个经穴为基础,根据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原理,配合阴阳、五行、脏腑理论,运用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一种古典针刺取穴方法。中心内容:择时——依据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为主体。选穴——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输穴。 二、子午流注的起源和发展 子午流注针法历史悠久 1. 萌芽于秦、汉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内经》“天人相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如:“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说明人应自然。“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说明人与自然一样,有其“气交”规律。“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即是自然自身的规律。“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是指针刺遵守自然界环境、人体环境变化。 2. 产生于宋代干支学说盛行,子午流注由理论趋向临床实践。 3. 发展于金、元、明在前代成熟和基础上,进而对针法运用和机制作了赋予新意的论述。 第二节子午流注针法的组成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中医学专业知识: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中医基础理论之三焦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题、医疗事业单位面试题请锁定中公事业单位。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三焦,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一、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通行元气 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和肠、肾和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助作用而完成的,伹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又把水掖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二、上焦、中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 (一)上焦 上焦的部位,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作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于上焦。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以“开发”、“宜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 (二)中焦 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 (三)下焦 下焦的部位,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均属于下焦。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热门推荐:医疗卫生专业知识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很多人都不知道-三焦不通“引病上身

很多人都不知道"三焦不通“引病上身 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经现代医学研究,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是一个统管全身的大系统,通过气血、经络、体液密切相连,形成一个大循环。什么是三焦?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 三焦的解剖形态 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 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 2、疏通水道: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 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 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 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内经针法的奥秘

杜建华:内经针法的奥秘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我相信很多人会惊讶地发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里所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原来与我们的针灸临床是那么的密切相关,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实际操作意义。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使我对中医尤其是针灸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与我们“新概念针灸”关系较为紧密的有: 1)“素问”里很重要的内容是“五运六气”; 2)灵枢经为何也叫“针经”?实际上整本《黄帝内经》里很多篇章讲的就是针灸;3)若能深入学习、探索和临床验证的话,不难发现内经里很明确地有“调神”、“调气(气血、阴阳)”和“解结”三大方法; 4)判断针灸是否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看脉的变化; 5)有必要把分散在整本《内经》中的针法提炼出来,我称这一针法为“内经针法”。 当我从《黄帝内经》中一条条挖掘、整理出这一针法时,我感到整个人被震撼了!可以讲自从我学习针灸以来(不管是跟师傅学,向老师学,看书或与同行交流等等),这是除我一个道家师傅教我的那套“天易针法”外,与“八字治疗法”一样,能让我极感震撼的一套针法。 在给大家介绍这套针法时,我认为我绝对不会也没有刻意隐瞒什么!但我确实会给大家留下不少的思考题。如果你什么都只要现成的,连一点点的脑筋也不愿意动或不愿意经过临床的验证,说实在话,我觉得你根本就没必要来房间听我讲课,也根本不需要听我的讲课录音,那对你是一种浪费!对我也是不公平的,毕竟讲课是要花时间也要动脑子的。 那么“内经针法”为何会让我感到震撼呢?我们回顾一下我已经讲过的内容(没讲的内容还请大家继续思考) 1)“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八个字我相信所有学过内经的人都知道,很多专家也论证这八个字是养生的法则。我不否认这些,但我更认为这八个字真正体现了“内经针法”的精髓所在。这套针法的一切法则及依据均是按照阴阳的变化和平衡来考虑的,同时在具体操作时,又完全可以用数来明确表达的(见下面的分析); 2)三阳在头,三阴在手:三阳指阳明、太阳、少阳经,其盛衰在人迎处表现;三阴指太阴、少阴、厥阴经,其盛衰在寸口处表现。(人迎盛表示阳有余,寸口盛表示阴有余); 3)内经针法与三大回环系统紧密相关; 4)若阴有余而阳不足:

拍打手臂通三焦,内分泌永不失调

拍打手臂通三焦,内分泌永不失调 作者古中医行者

前些天我整理了一篇《三焦经通了,内分泌就永不失调》,许多网友问如何打通三焦经,其实打通三焦经很简单,拍打手臂的外侧就可以,见下图,拍打时最好找找三焦经上痛点,有痛点的地方多拍打,在晚上21点——23点拍打最佳,其它时间也可以,为什么三焦经通了,内分泌就永不失调,因为三焦经是人体上一个最大的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一个通道。好好调一个三焦经,气调顺了,身体就能正常地运行了。 按照《黄帝内经》所说,三焦经是主一身之气的。百病从气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三焦经就是一个出气筒,当人之邪气从三焦经上泄走后,人就不会生病了,怕就怕这个出气筒堵住,问题就全来了。 这个三焦经,我要给它翻译过来,否则大家不好理解。“三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中医把它当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 因此,三焦经是人体上一个最大的腑,主一身之气,说白了就是调气的一个大通道。 现在西医所说的内分泌系统就相当于三焦经。有人经常说自己内分泌失调,但到底哪里失调,去医院查不出来,自己更说不

清楚,吃药也不管用。这个时候,如果能调节一下三焦经就会有效果。 像更年期综合征,就是由长期的气郁不疏造成的。心里有郁结之气,三焦经这个出气筒又堵住了,气发不出去,就会产生各种症状。 还有好多慢性病,也说不出到底哪里出问题。长期不愈的症状很多,这时好好调一下三焦经,气调顺了,身体就能正常地运行了。 三焦经就这么简单,但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呢?生活在这个压力颇大的社会当中,每个人每天都可能要生好多气,那就得及时消掉才行。有好多女士有痛经、月经不调、闭经的毛病,都跟气郁有关,用三焦经来调最好.........三焦经通了,内分泌就永不失调。

三焦”不通 百病易生 老中医教你如何调理三焦

三焦”不通百病易生老中医教你如何调理三焦 三焦是重要部位,对身体内部循环有重大影响,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是,当三焦不通时,会造成疾病。三焦不通会出现哪些疾病1、口臭口臭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是因为心经不通导致的,心经在三焦上属于上焦部位,上焦不通会造成经络出现堵塞的情况,血液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出现肠胃热、胃火旺的情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身体调节,出现口臭,希望大家能注意。2、腹胀腹胀是常见情况,消化不良、受凉也会致腹胀,腹胀往往是因为脾经不通导致的,脾经在三焦上属于中焦部位,中焦不通往往会造成腰部出现损伤,对于肠道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在生活中,常见的肠道疾病,也是引起腹胀的主要原因,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注意,通过保养肠道缓解这种症状。3、胃病在当前生活中胃病患者有很多,往往是因为胃部受到伤害导致的,胃病是因为胃经不通导致的,胃经在三焦上属于中焦部位,胃经不通会影响到胃部的正常运行,造成胃痛、消化不良是常见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合理的保养胃部,适当的吃一些护胃食物,对于胃部保健有非常好的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多多重视。4、便秘便秘是百病之源,很多常见的疾病都是由便秘衍生出来的,便秘的产生往往是胃肠不通导致,上面说到胃经在三焦上属于中焦部位,而大小肠属于下焦部位。胃肠道一般是联

系在一起的,胃肠道的运行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代谢受到影响,造成便秘。把肠胃保养好,对于预防便秘有非常好的帮助。5、肾虚肾虚是当前人们需要预防的情况,特别是年轻人患上肾虚已经是常见的情况,造成肾虚往往是肾经运行失常导致。肾经属于下焦部位,肾脏在这个部位占据重要的作用,肾脏功能出现受阻的情况,会造成肾气运行失常,进而会造成肾虚的出现。6、月经不调女性因为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会导致月经不调,其实月经不调有些时候还会因为肾经运行失常导致。肾经的经络受到影响不仅会造成肾虚,而且会导致气虚、血虚的出现,对于女性来说,出现气虚血亏,会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出现月经不调是常见的情况,希望女性朋友能够多多注意。日常如何保健既然三焦不通会造成多种病症,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保健呢?刮痧刮痧是中医常用的保健身体的方式,通过刮痧能够活血化瘀,不断的改善身体内部微循环,避免出现亚健康的情况。通过刮痧能够排出毒素,对于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气血的流动,不断的使得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营养素,以此来增强身体活力。注意事项在进行刮痧的时候,要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一般来说,在天气转凉的时候,就不要进行刮痧了,以免感染上风寒。另外,在刮痧的时候,手法要掌握好,一般来说是由上而下进行顺刮,力度要小,同时要蘸一点水,保持皮肤的湿润感,避免刮伤皮肤。拔火罐拔火

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3e5586746.html,)2017年武汉中医基础理论重要考点之三焦生理功能介绍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三焦运化水谷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对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教你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教你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三焦的解剖形态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三焦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三焦的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

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其中,

敲开健康之门痛则不通

敲开健康之门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1】手厥阴心包经堵塞点:天泉穴掌心向上,左手放于膝盖上,用右手三指并拢,将食指放在肩膀和胳膊连接的地方有个皱褶,然后,无名指下方就是天泉穴。最佳时间:晚上7-9点。左右手对称的。作用:它是保护心脏的。预防乳腺增生,还能舒缓情绪。 【2】手太阴肺经堵塞点:孔最穴、大鱼际穴在大拇指指跟延长线上,肘关节下面三指宽处的孔最穴,和大鱼际穴 【3】手少阴心经易堵塞点:拜拜肉。中午11:00-13:00是心经旺盛期,这时捏三下从腋下开始到肘关节处的拜拜肉,左右手都要捏,每天捏5分钟. 【4】手阳明大肠经堵塞点:手三里、合谷穴手臂拇指朝上立着,然后向内微曲45度,立起 来的这条经络是大肠经领地。食指靠着肘关节横纹处三指宽度的点,就是手三里,它在曲池下2寸处。如果你下牙疼痛,可以敲手三里,会缓解。 早晨5:00-7:00,这个时候敲击上三里能促使排便。 【5】手少阳三焦经堵塞点:四渎穴、翳风穴掌心向下放平,手臂向身体内侧微曲45度,在肘关节到腕关节的正中线上画一条线,用另一只手指关节敲这条线,最疼的地方一定是三焦经堵塞点,然后三指并拢,食指挨着肘横纹,这痛点刚好在无名指下方的四渎穴,晚上9:00-11:00,偏头痛厉害,就敲四渎穴,和耳朵后的翳风穴,翳风穴取穴法:食指放在耳朵后最高处,再轻轻的向后颈部一带就过来了,这个点很平,就是翳风穴。轻轻的点或揉,你有耳鸣或偏头疼或受风时这个点都会很痛。 【6】手太阳小肠经堵塞点:肩贞穴、天宗穴肩贞穴在腋后邹襞就是腋下的向上1寸的地方,可以用大拇指放在这个缝隙里边,向上一推就是这个穴位了。有些人会有一个疙瘩,就是淤堵点,需揉开,气血就会布散出来。手臂外侧,从小指往上走的经络叫手太阳小肠经,它是走肩背部的,这个经络的通畅,能缓解颈肩酸痛。还有一个是在肩胛骨的中心点,叫天宗穴,多数人这个地方都会疼,要把他揉开,气血就会布散出来。颈肩部就会轻松不会酸痛。 大腿内侧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走行范围 【7】足太阴脾经堵塞点:地机穴和无名奇穴在小腿内侧,小腿骨头的胫骨内侧边缘,是脾 经的线,它就是贴着小腿胫骨边缘走的,在这条线上有一个点是地机穴,它在膝关节下四指宽处。脾胃状态不佳,地机穴会酸疼。可以用小指的掌指关节敲打胫骨内侧缘的地机穴,也可以揉。按揉地机穴健

三焦

三焦 编辑 [sān jiāo] 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目录 1概况 2解剖 3功能 ?综述 ?区别特点 ?不同认识 4特点 5形质 6辩证 7经 8保养 9疾病 1概况 编辑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六腑之一,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内脏器官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为中焦,包括脾、胃、肝、胆等内脏;脐以下内脏器官为下焦,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 2解剖 编辑 1. 三焦的解剖形态 对三焦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 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 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2. 三焦部位及脏腑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如何划分人体三个区域及其所辖内脏器官,也存有不同观点。 将胸腹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内经》对上、中、下三焦的位置及分界已有粗略描述,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原文大体指出了膈上为上焦,胃部为中焦,胃以下为下焦。《难经·三十一难》说:“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

升阳大法排寒针法及大叉穴整理篇.

升阳大法——排寒针法及大叉穴整理篇 吕氏三才中医秘方绝技总计有298个秘方和手法绝技,这些秘方绝技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多年的经验方、秘方,如吕即来老师通调百病的“三才方”、治疗各种色斑、粉刺的验方。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在全国各地花重金在一些名老中医那里购买的,如在安徽名医马天法那里重金购买的治疗颈肩腰腿痛外用秘方、三次治愈痛经的秘方、六次治愈宫颈糜烂的秘方等。有些是吕即来老师在他的医道好友那里得来的。如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的秘方、治疗痔疮的秘方等。还有一些是多年来吕即来老师参加各地学术交流会的时候和一些中 医老师分享得来的。如生男孩的秘方、治疗癌症的秘方、治疗乳腺增生的秘方等。还有花重金在史氏神效疗法工作室、吕院长门诊特效专科秘方等处购买的秘方和技术等。由于吕即来老师已经皈依佛门。对这些珍贵的秘方绝技不敢私留。故通过空间展示给有缘之人,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便告欣慰。 但需注意的是:1、不能将这些方子拿来谋取暴利;2、有些方子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方可应用;3;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排寒针法及大叉穴整理篇大叉,大白,灵骨提阳,治阳萎,单取,热力十足《奇绝神针特色疗法之一》 1,男右支沟,左公孙。女左支沟,右公孙。缓解肢体寒凉。行针45分,但要记住,左升右降的运作程序,不要刻意去追求。 2,立即针法。为排寒针法。针时。有寒气排除。逐渐转热感,双太白。双支沟,0.18或。16的针,轻轻进针,支沟捻针。要四肢或双下肢出来排寒的感觉。停止 3,男左女右,女先扎1右火主,2左火主进针,一个个捻转,,客人会告诉你热哪里了,然后3左大叉针灸,4右大叉捻转,4,四正位艾灸1支 5,先喝一点姜糖茶,或者艾叶茶 上面都是排寒针法 下面讲讲我临床上使用的方法,绝对的效果, 一,男左女右,女先扎1右火主,2左火主进针,一个个捻转,,客人会告诉你热哪里了,然后3左大叉针灸,4右大叉捻转15-20分钟, 二,脐针四正位用艾条1支 【标准定位】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老中医:一个小动作,疏通三焦,调和阴阳

春分平分了昼夜,是一年里最“中正”的节气,也是一个平衡的开始。这一天,阴阳各半,天地万物处于阴阳相对平衡状态,人也理应借助大自然这股平和的气机,好好地调养起来。 《素问·至真要大论》讲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人体本身也应该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若是哪一方多了,或是少了,都会导致人生病。 好比如我们受了寒邪,或是喝多了冷饮,伤了阳,人就容易四肢冰凉、拉肚子; 若是受了燥邪,或是运动过猛,大汗淋漓,耗损身体津液,伤了阴,人就容易觉得口干舌燥、烦热、出虚汗。这就是阴阳不协调导致的一些小毛病。 所以寻求身体的阴阳平和,阴平阳秘,也是春分养生的重要一课。那么如何调和阴阳呢? 时珍曰∶“上焦主纳,中焦腐化,下焦主出。三焦通利,阴阳调和,升降周流,则脏腑畅达。” 三焦贯通人体上下,心和肺位于上焦,敷布气血,灌溉全身脏腑组织;而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下焦肾,大小肠,膀胱则藏精纳气,传导糟粕。 形象的说,三焦就是在人体躯干上走的双向八车道。

三焦上有一个地方不通,浊恶的阴气不降,清纯的阳气不升,则阴阳混乱。三焦通利,升降和周流自如,则阴阳调和,脏腑畅达,气血充足。 所以疏通三焦,也可以帮助我们平衡身体阴阳,调气血、养内脏。这里推荐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小动作,出自八段锦中的一个动作,叫做“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 ①左脚开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微微下蹲,呼几次,使身心平顺; ②两臂自然松垂身侧,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两手手指相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 ③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如此反复多遍。通过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有助于通利三焦; 还能通过对脊柱的对拉拔伸,激活背部督脉及两旁膀胱经,助身体阳气生发。 闲来无事的时候做一做,或是当作晨练,把三焦疏通,清清爽爽地迎接春天的下半曲。

人体经络不通的各种表现

人体经络不通的各种表现 1、督脉:与脊髓、大脑有密切关系。实症—脊背部强直、角弓反张等;虚症—出现头晕目眩等。 2、任脉:任脉血气不和,可发生前阴诸病,如疝气,白带异常,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小便不利等。 3、肾经:实症—少尿,尿黄,口干,腿热与倦怠,足下热,肩、腰脊,大腿内侧疼痛,劳热,性欲增强,月经异常。 虚症—尿频,尿量少,肿胀,腿冷,足下冷,下肢麻木虚旨,善恐,犹豫,性欲减退,肠功能减弱。 4、膀胱经:实症—频尿,泌尿生殖器痉挛,后背肌肉强直酸痛,脊椎部酸痛,下肢痉挛疼痛,前头与后头痛(尤其是排泄时) 虚证—尿液少,生殖器肿胀,后头与背部肌肉胀痛,四肢倦重无力,眩晕,腰背无力,小脚趾不易运动,生痔。 5、心经:实症—运动后心悸,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在有压力状态下,有压迫感,忧郁,内侧肩麻木,血液循环不足引起眩晕。 虚证——胸口疼痛,肩与前臂疼痛,四肢节重,胸口沉闷,口干,可能体温上升,有兴奋感。 6、心包经:实症—心悸,发怒,胸痛,心血管病变,头热痛,上肢痛,嗜睡,目赤,便秘;

虚证—心烦,心搏过快,晕眩,呼吸困难,上肢无力,目黄,多梦。 7、脾经: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容易口炎,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肥,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8、胃经:实症—兴奋,体热,腹胀,打嗝,便秘,食欲增加,胃痉挛性疼痛,胃酸过多,唇裂,腿在经络走向部位疼痛与痉挛。 虚证—餐后腹疼或腹泻或呕吐,消化力减弱,胃酸不足,忧郁,清涎多,下肢倦怠。 9、肝经:实症—头痛,肤黄,腰痛,小便困难疼痛,经痛,易怒,兴奋易冲动。 虚症—眩晕,面色白,肠功能异常,性冷感,大腿与骨盆疼痛,下肢无力,易倦,视力模糊,易惊恐。 10、胆经:实症—胃胀,口苦、胸胀,颈,下颔,喉咙不适,失眼症,头痛,髀或腿膝胫踝外侧痉挛疼痛,足下热。 虚症—虚弱,月国胀肿,足无力,关节肿胀,下肢、眼的疾病,目黄,吐苦水,嗜睡,夜汗,惊悸太息,呼吸沉闷。11、肺经:实症—体热,汗出,气喘咳嗽,痰涎多,支气管哮喘,血液充于头痛,背、肩部酸痛,肩部肌肉紧绷,掌部疼痛不可触摸。 虚证—寒栗,冷汗出,鼻炎,咽喉干燥,锁骨、胸部疼痛,

什么是三焦

什么是三焦 【大道至简】很多朋友都去看过中医,也经常听医生说过这样的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那什么是上焦,什么是下焦,火和寒又是什么呢? 前几天,我带一个从广西来的会员随缘去见昆叔,昆叔在给她做诊断时,就说出了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话:“上焦有火下焦有寒”。我观察着昆叔一番手法操作之后,随缘立刻感觉通畅许多,那昆叔到底是如何做的呢,这是后话,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三焦的相关知识,这对我们理解这句话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中焦堵住了,所以才会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中医里说的上焦、下焦,都是从“三焦”引出来的。那什么是三焦呢?熟悉中医经络的朋友都知道手少阳三焦经。而心、肝、脾、肺、肾五脏,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当中,也提到了三焦。那到底什么是“三焦”呢?又如何划分上中下三焦呢? 什么是三焦?为六腑之一,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关于“焦”字的含义,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有认为“焦”当作“膲”者,膲为体内脏器,是有形之物;有认为“焦”字从火,为无形之气,能腐熟水谷之变化;有认为“焦”字当作“樵”字,樵,槌也,节也,谓人体上、中、下三节段或三个区域。

《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名称,作为六腑之一,并叙述了三焦的部位和功能。由于《内经》对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的论述不够明确,而且《难经》的二十五难和三十八难又提出了三焦“有名无形”之说,遂导致后世医家争论纷纭。争论的焦点是关于有无实质形态的问题。 所谓有形和无形之争,指的是三焦到底是一个我们能看得到的有具体形态的脏器呢?还是指看不见,但又确实存的的功能呢?近来有人提出:三焦无形,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没有形质的意思。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功能的发挥是以一定的形质为基础的。但此形质并非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脏器组织,而是对一些脏器组织及其功能的概括。因此,我个人比较认同三焦是无形之说,形象地说,“三焦”其实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和经络主要在四肢上走,而且走的是双向两车道相比,三焦就是在人体的躯干上走的是双向八车道。因此,打通三焦,比打通任何一条经络都重要。因为三焦上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经络。如果说经络是支线,那三焦就是干线。 既然知道了三焦的定义,那该如何划分三焦的区域呢? 三焦的划分 所谓“部位三焦”说,认为三焦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脏腑器官,而是用以划分人体部位及内脏的特殊概念。根据三焦有上焦、中焦、下焦之别,把人体划分成上、中、下三个生理病理区域,将人体重要内脏器官分别辖于这三个区域之中。如何划分人体三个区域及其所辖内

十二时辰养生法 亥时养《三焦》

十二时辰养生法亥时养《三焦》 十二时辰养生法 亥时养《三焦》十二亥时三焦经当令详解亥时是指晚上21时到23时,这段时间是三焦经当令。在中医里,三焦经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 首先看焦这个字,它的上半部分是隹,即小鸟的意思。下半部分是火的意思,是火象。上面既然是小鸟,底下就应该是小火,如果是大火就会把小鸟给烤干了。所以三焦属少阳,是小火。人体表就是太阳,是大火。至今,中医对三焦有很多种解释。一种看法是,三焦就是我们人体的腔子。人体的很多脏器全都包括在三焦内。上焦是心和肺,中焦是脾和胃,下焦是肝和肾。比如有的人在春天会思春,这种人会有一个相,就是下巴长满了红疙瘩,也属于痤疮。当痤疮长在脸上和额头上的时候,就说明是胃经的问题。如果长在下巴上,就是肾里边的是真火,也叫相火。为什么叫真火呢?能藏在水里的火,就是真火!真火一泛上来,就全显示在下巴上了。如果去看中医,中医就会说这属于下焦火旺。 我们对三焦的理解是这样的:人体的五脏六腑中间都有一个联系的系挂,而三焦就是这个系挂。人体系挂是哪些东西?像膜、筋,还有脂肪或其它连缀物,这些都相当于三焦。三焦一定要保持通畅,这样人体才能健康。如果不通畅,人就

会生病。一旦三焦都病了的话,那就很危险了。三焦在十二时辰里对应为亥时。 是中国文字里最特殊的字之一。这是因为在《说文解字》中的第一个字是一,最后一个字是亥,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字。 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是道,一以贯之,全都在讲一个问题,它只不过是用道来讲的。一就是开始,如果说一在古代文化中代表先天的混沌,那么亥字则表示又回到初始的混沌状态,生命的轮回重又开始。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医道,还是文字学,我们始终能看到古人对宇宙自然生命的理解与态度。太阳每日照常升起,而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也会沿着其本来的秩序而运动和发展,都可以在结束的时刻一切又重新开始……亥时是房事最佳时期 西方人认为从生物钟上讲,22时是房事的最佳时期,但是他们没有说出其中的道理。 如果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就会知道为什么亥时应该是房事的最佳时间。在戌时,心已经很喜悦了。 下一步是要让肉体也能够喜悦,这就是身心不二。中国文化讲究身心不二,一个人的心喜悦了,他的身体也要喜悦,所以在这时,人体就要进入到一个男女阴阳和合的时期。而睡觉和养育婴儿其实是一回事,都是让生命在休养生息中得到新的能量,使生命进入到下一个新生的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