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康复临床常见伤病的评定和治疗

1 脑卒中的康复

1.1 康复评定

1.1.1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与康复医学有密切关系的三种CVD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为:

(1)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1)诊断要点

A.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B.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C.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D.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E.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F.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G.鉴别诊断困难时如有条件可作MRI或者CT检查

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

A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至少持续24H)

(A)意识障碍

(B)视力、视野障碍

(C)轻瘫或偏瘫、或两侧瘫痪(尤其于脑干损害时)

(D)偏侧感觉障碍

(E)言语障碍

(F)吞咽障碍

(G)运动失调

B 脑脊液无色、透明

C 至少可见下列一项以上辅助检查的阳性改变:

(a)CT扫描可提示脑水肿、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而无出血性改变

(b)脑血管造影发现一支或一支以上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改变

(c)脑扫描提示脑梗塞而除外脑肿瘤

3)确定诊断

完全具备第B-C项(倘已行第B项检查时)高度可能,具备第A、B项及第C 项之(C)。

(2)脑出血

1)诊断要点

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

即脑叶、脑室及其他。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

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A 常于全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

B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

C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它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D多有高血压病史

E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

F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以为

G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

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

A CT扫描可见颅内血肿;

B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且至少持续24小时:

(A)意识障碍;

(B)视力、视野障碍;

(C)偏瘫或轻偏瘫,或二瘫痪(尤其脑干损害时);

(D)偏侧感觉障碍;

(E)言语障碍;

(F)吞咽困难;

(G)运动失调;

(H)突然剧烈头痛。

C.血性或黄色脑脊液;

D.脑血管造影可见不伴有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无血管性占位像。

3)确定诊断

具备A项或完全具备第B至D项;高度可能:完全具备第B项吕的(A)~(H)加第C项。

(3)蛛网膜下腔出血

1)诊断要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指先天性脑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畸形和脑动脉硬化出血等引起。

A.发病急骤;

B.常伴剧烈头痛、呕吐;

C.一般意识清楚或有意识障碍,可伴有精神症状;

D.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有颅神经轻瘫等局灶体征;

E.腰穿脑脊液呈血性;

F.脑血管造影可帮助明确病因;

G.有条件时可进行CT检查。

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

A.脑血管造影可见脑动脉瘤或脑静脉畸形等可导致出血的疾病(动脉瘤或动

静脉畸形附近存在血肿或血管痉挛);

B.CT脑外侧裂、大脑半球间裂、脑底池、脑室内存在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血肿;

C.在发病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下列二项以上的改变:

(A)起兵或入院时高度头痛:

(B)意识障碍;

(C)脑膜刺激征;

(D)玻璃体下(视网膜前)出血;

(E)偏瘫。

D.血性或黄色脑脊液。

3)确定诊断

具备第A或B项,或第A和C项;高度可能;完全具备第C、D项。

5.1.1.2昏迷和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

可疑昏迷可以用Glasgow 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 GCS)确定有无昏迷,已有昏迷时可用GCS确定急性期脑损伤严重程度。GCS的内容和评分见5.2之表5-2-2。

1.1.3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定

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方法。但由于其中五、六、七、三项采用手法肌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定,鉴于MMT不用于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故将此三部分用相应的Brunnstrom级别取代。取代后的情况如表5-1-1。

表5-1-1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内容及标准

I.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

1.两项提问:(1)年龄;(2)现在是何月(相差两岁或一月都算正确)

均正确 0

一项正确 1

都不正确者,再作以下检查

2.两项指令(可以示范):(1)握拳、伸掌;(2)睁眼,闭眼

均完成 3

完成一项 4

都不能完成者,再作以下检查

3.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

定向退让 6

定向肢体回缩 7

肢体伸直 8

无反应 9 II.水平凝视功能

正常 0

侧凝视动作受限 2

眼球侧凝视 4

III.面瘫

正常 0

轻瘫可动 1

全瘫 2

IV.言语

正常 0

交谈有一定困难,借助表情动作表达,或言语流利,但不易听懂,错语较多

2

可简单交流,但复述困难,言语多迂回,有命名障碍 5

不能用言语达意 6

Ⅴ.肩、臂运动

正常 0

运动协调近乎正常,手指指鼻无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相差≤5S)1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的活动,可完成: 2

1.肘伸直,肩外展90 (0.66)

2.在肘伸直、肩前屈30-90度的情况下前臂可旋前旋后(0.66)

3.臂可上举过头,肘伸直、前臂中立位(0.66)

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可完成: 3

1.肩0 ,肘屈90,前臂旋前旋后 1

2.肩可前屈90,肘伸直 1

3.手背可达骶部 1

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 4

仅呈现协同运动的模式 5

无任何运动 6

Ⅵ手运动

正常 0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1

可作球状或圆柱状抓握,手指可作集团伸屈,但不能单独伸屈 2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指有半随意的小范围的伸展 3

可作勾状抓握,但不能释放,指不能伸 4

仅有极细微的屈曲 5

无任何运动 6

Ⅶ下肢运动

完全正常 0

在站立位上。可使髋外展到超出抬起病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围:在坐位上,

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踝的内和外翻 1

在站立位上,可先屈膝后伸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背屈踝,可将足跟放在向前迈一小步的位置上。 2

在坐位上,可屈膝90以上,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可

在坐位和站立位上,可出现髋、踝的共同屈曲 4

仅有极小的随意运动 5

无任何运动 6

Ⅷ步行能力

正常行走 0

独立行走5CM以上,跛行 1

独立行走,需拐杖 2

有人扶持下可以行走 3

自己站立,不能走 4

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 5

卧床 6

根据5-1-2中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即可知病情的严重程度。

病情严重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关系如下:

最高分45分,最低分0分

轻型0-15分

中型16-30分

重型31-45分

1.1.4运动功能的评定

可采用下述方法。

(1)肢体运动功能

可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量表(Fugl-meyer motor scale ,FMMS)

表5-1-2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0分 1分 2分

I.上肢

坐位

1.无反射活动

(1)肱二头肌不能引起反射活动能引起反射活动(2)肱三头肌同上同上

2.屈肌协同运动

(3)肩上提完全不能进行部分完成不间歇地充分完成(4)肩后缩同上同上同上

(5)肩外展≥90°同上同上同上

(6)肩外旋同上同上同上

(7)肘屈曲同上同上同上

(8)前臂旋后同上同上同上

3.伸肌协同运动

(9)肩内收、内旋同上同上同上

(10)肘伸展同上同上同上

(11)前臂旋前同上同上同上

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2)手触腰椎没有明显活动手仅可向后越过能顺利进行

髂前上棘

(13)肩关节屈曲开始时手臂立在接近规定位置时能顺利充分完

90°肘关节即外展或肘关肩关节外展或肘关成

伸直节屈曲节屈曲

(14)肩0°肘屈不能屈肘或前肩、肘位正确,基顺利完成

90°前臂旋臂不能旋前本上能旋前、旋后

前旋后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5)肩关节外展开始时肘就屈可部分完成此动作顺利完成

90°肘伸直曲前臂偏离方或在活动时肘关节

前臂旋前向,不能旋前屈曲或前臂不能旋前

(16)肩关节前屈举开始时肘关节肩屈曲中途,肘关节顺利完成

臂过头,肘伸屈曲或肩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

直,前臂中立位外展

(17)肩屈曲30°~ 前臂旋前旋后肩、肘位置正确,基顺利完成

90°肘伸直,完全不能进行本上能完成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旋后或肩肘位不正确

6.反射亢进

(18)检查肱二头肌至少2~3个反射一个反射明显亢进活跃反射、肱三头肌和明显亢进或至少二个反射活≤1个,且

肌三种反射跃无反射亢进

7.腕稳定性

(19)肩0°肘屈90°不能背屈腕关节可完成腕背屈,但施加轻微阻时,腕背屈达15°不能抗拒阻力力仍可保持

腕背屈(20)肩0°,肘屈不能随意屈伸不能在全关节范围能平滑地不 90°,腕屈伸内动活动腕关节停顿地进行 8.肘伸直,肩前屈30°时

(21)腕背伸不能背屈腕关节可完成腕背屈,但施加轻微阻

达15°不能抗拒阻力力仍可保

持背屈(22)腕屈伸不能随意屈伸不能在全关节范围能平滑地不

内主动活动腕关节停顿地进行(23)腕环形运动不能进行活动费力或不完全正常完成

9.手指

(24)屈曲不能屈曲能屈曲但不充分能完全主动

屈曲(25)伸展不能伸展能放松主动屈曲的能完全主动

手指伸展(26)钩状抓握不能保持要求位握力微弱能够抵抗相

当大的阻力(27)侧捏不能进行能用拇指捏住一张可牢牢捏住

纸,但不能抵抗拉纸

力捏力微弱

(28)对捏(拇食完全不能捏力微弱能抵抗相当指可挟住一大的阻力

根铅笔)

(29)圆柱状抓握同(26)同(26)同(26)

(30)球形抓握同上同上同上

10.协调能力与速度

(手指指鼻实验连续5次)

(31)震颤明显震颤轻度震颤无震颤

(32)辩距障碍明显的或不规则轻度的或规则的辩无辩距障碍

的辩距障碍距障碍

(33)速度较健侧长6s 较健侧长2~5s 两侧差别<2s Ⅱ.下肢

仰卧位

1.有无反射活动

(1)跟腱反射无反射活动有反射活动(2)膝腱反射同上同上

2.屈肌协同运动

(3)髋关节屈曲不能进行部分进行充分进行

(4)膝关节屈曲同上同上同上

(5)踝关节背曲同上同上同上

3.伸肌协同运动

(6)髋关节伸展没有运动微弱运动几乎与对侧相

同(7)髋关节内收同上同上同上

(8)膝关节伸展同上同上同上

(9)踝关节趾屈同上同上同上

坐位

4.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

(10)膝关节屈曲无主动运动膝关节能从微伸屈曲<90°

位屈曲,但屈曲

<90°主动背屈不完全

(11)踝关节背屈不能主动背屈主动背屈不完全正常背屈站立

5.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

(12)膝关节屈曲在髋关节伸展位髋关节0°时膝关能自如运动

时不能屈膝节能屈曲,但<90°

或进行时髋关节屈曲

(13)踝关节背屈不能主动活动能部分背屈能充分背屈

坐位

6.反射亢进

(14)查跟腱、膝 2~3个明显亢进 1个反射亢进或2 活跃的反射

和膝屈肌三个反射活跃≤1

种反射

仰卧

7.协调能力和速度(跟一膝一胫实验,快速连续作5次)

(15)震颤明显震颤轻度震颤去震颤

(16)辩距障碍明显不规则的辩轻度规则的辩距无辩距障碍

距障碍障碍

(17)速度比健侧长6s 比健侧长2~5s 比健侧长2s

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上下肢合共100分。

在据表5-1-2评出分数后,可参表5-1-3评定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表5-1-3 FMMS评分的临床意义

运动评分分级临床意义

<50 Ⅰ严重运动障碍

50~84分Ⅱ明显运动障碍

85~95分Ⅲ中度运动障碍

96~99分Ⅳ轻度运动障碍

(2)痉挛的评定

请参见4.2。

5.1.1.5感觉功能的评定

(1)浅感觉检查

触、痛觉的检查结果和记录可采用简化的感觉指数评分(sen-sory index score,SIS)如表5-1-4。

表5-1-4 感觉指数评分(SIS)

评分标准:0分---完全消失

1.25分---减弱或过敏

2.5分---正常

按上述评分标准将左、右的痛、触觉检查结果,相应地在表的左方和右方标出。如左侧脐水平的痛觉减弱,可在表左方痛项下的1.25行与脐水平的水平列交叉处打√。两侧10

个测定点的两种感觉查完后,即可统计出总分,由于正常为2.5分,左侧10个测定点,每个侧两种感觉,所以一侧的最高分为2.5×10(痛)+2.5×10(触)=50分,两侧合为100分,疗前后对比即知感觉的变化。记录时可记为:

左侧:痛______;触______;共______;

右侧:痛______;触______;共______;

左右合共______分

(1)自发痛的评定

请参见4.1

5.1.1.6上运动神经元性颅神经麻痹的评定

(1)面神经麻痹

常仅在偏瘫侧眶以下出现面肌的瘫痪,多伴有偏瘫,但无唾液减少、听觉过敏和味觉障碍等症状

(2)假性延髓麻痹

由运动皮质及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表现为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的

障碍,特征为三主征、情绪障碍和病理性脑干反射。三主征为言语、发音和吞咽困

难;情绪障碍为无原因的、难以抑制的强哭、强笑;病理性脑干反射为①吸吮反射

的出现、轻划或轻触唇部会引起口轮匝肌收缩,上、下唇部起作吸吮动作;②掌颏

反射阳性:针刺手掌大鱼皮肤,可见下颌部颏肌收缩。

5.1.1.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为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需从两个角度进行。

(1)医疗机构内的独立程度

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s Barthel index,MBI)作为基本的ADL(basic ADL,BADL)评定(参见2.7.1);如需兼评定语言、认知和社交功能可用FIM(参见2.7.2)。(2)在家庭和社区内的独立程度

用工具性ADL(instrumental ADL,IADL)量表——功能活动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进行评定(请参见2.7.1.2)。

5.1.1.8认知功能的评定

(1)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

严重认知障碍指的是严重的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方面认知功能的障碍,亦即为痴呆。痴呆常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进行筛查,具体方法请参见3.4。

(2)非痴呆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

可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若以记忆障碍为主,可用韦氏记忆量表(WMS),但为了以后的治疗,有条件宜采用康复治疗用的认知功能成套评定(LOTCA),方法请参见

3.4的有关部分。

对于认知功能水平的分级,可用RLA法,请参见5.2之表5-2-6。

(缪鸿石)

5.1.1.9知觉功能障碍的评定

在认知症发病率最高的三种为单侧忽略、疾病失认和Gerstman综合征;在失用症中,发病率最高的为性失用、运动失用和穿衣失用。

(1)失认症

失认症是由于大脑功能损失而引起的、非因感觉功能缺陷、智力衰退、意识不清、言语困难、以往不熟悉等原因而引起的、面对某些事物不能以相应感官感受而加以识别的症状。其评定方法请参见3.2的有关部分。

(2)失用症

失用症是在感觉、运动、反射均无异常的情况下,不能按命令完成病前曾经学会过的动作的一种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引起的症状。其详细的评定方法请参见3.2的有关部分。

5.1.1.10 言语功能障碍的评定

请参见2.11的有关部分。

5.1.1.11情绪障碍的内容

请参见3.4的有关部分。

5.1.1.12合并症的评定

(1)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手合并症。一般X线投照法不易检出。目前无统一的评定标准,可试用我国一些作者研究出来的方法。评定条件和评定结果如表5-1-5。

表5-1-5 肩关节半脱位的评定标准

Ⅰ在坐位上肩峰下可触及凹陷

Ⅱ在下述条件下投照X光平片

1.坐位

2.X线管中心的高度与锁骨外端的上缘一致

3.X线管中心的水平移位与肱骨头中线一致

4.管球向足侧斜15°

5.距离为1m

Ⅲ结果有下列发现为阳性

1.病侧肩正位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14mm

2.两侧肩正位片相比病侧上述间隙比健侧>10mm或以上

(2)肩手综合征的评定

肩手综合征的诊断要点为:

●患者有神经系疾病;

●单侧肩手痛,皮肤潮红、皮温上升;

●手指屈曲受限;

●局部无外伤、感染的证据,也无周围血管病的证据。

此症的分期如表5-1-6。

表5-1-6 肩手综合征分期标准

Ⅰ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上升等

血管运动性反应。X线下可见手与肩部骨骼有脱钙表现。手指

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巨痛。此期可持续

3~6个月,以后或治愈或进入Ⅱ期

Ⅱ期肩手肿胀和自发痛消失,皮肤和手的小肌肉有日益显著的萎缩。

有时可引起Dupuytren挛缩样掌腱膜肥厚。手指ROM日益受限。

此期亦持续3~6个月,如治疗不当将进入Ⅲ期

Ⅲ期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缩,X线上有广泛的骨腐蚀,

已无恢复希望

5.1.1.13 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评定

可采用Brunnstorm在Twitchell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评估上下肢功能在卒中后恢复过程中的变化的等级,见表5-1-7。

表5-1-7 Twitchell-Brunnstrom脑卒中运动恢复阶段

阶段肩臂手下肢

Ⅰ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

Ⅱ仅出现协同运动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Ⅲ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作勾状抓握,但不能在坐和站位上,有髋、膝

伸指踝的协同性屈曲

Ⅳ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能侧捏及松开拇指,手在坐位上,可屈膝90°以上,活动:可使足后滑到椅子下方。在

伸展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背屈

1.肩0°,肘屈90°

的情况下,前臂可

旋前旋后

2.在肘伸直的情况下

肩可前屈90°

3.手背可触及腰底部

Ⅴ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可作球状和圆柱状抓握,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

运动的活动:手指可作集团伸展,但髋;在伸直膝的情况下,可

不能单独伸展背屈踝,可将足跟放在向前

迈一小步的位置上

1.肘伸直时肩可外展

90°

2.在肘伸直,肩前屈30

~90°的情况下,前

臂可旋前和旋后

3.肘伸直、前臂中立位,

臂可上举过头

Ⅵ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所有抓握均能完成,但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

指指鼻无明显辩距不良,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

但速度比健侧慢(≤5 围;在坐位上,在伸直膝的

s)情况下可内外旋下肢,合并

足的内外翻

级数越大表示恢复得越佳。

5.1.1.14 疗效的评定

临床疗效可采用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1995)的资料评定(表5-1-8):

表5-1-8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Ⅰ临床疗效评定的依据

1.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变化

2.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

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

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

2级基本生活自理,小部分需人帮助

3级部份生活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

4级能站能走,但需人照产

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

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

7级植物状态

Ⅱ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0%或以上,病残程度为0级

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在1~3级

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45%

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或增加不足18%

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或更多

死亡

5.1.1.15 康复效率的评定

请参见1的有关部分。

5.1.1.16结局和残疾的评定

脑卒中的结局可用Glasgow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 )评定。GOS评定方法请参见5.2的表5-2-26。

康复治疗

对于脑血管病为了减少以后的残疾,康复措施宜尽早开始,在患者能进入治疗室治疗的阶段,每日各种康复治疗的时间,不应少于3h,每周的治疗天数不宜少于5日。

5.1.2.11康复开始的时间

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开始,开始时不要求患者完全清醒和有较完好的交流能力,但应警觉,具备一些交流能力以及对痛有反应。5.1.2.2 卧床阶段的治疗

(1)床上的正确位置

1)头部和上肢

为防止肩胛骨的后撤,取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最好使前臂保持旋前后位。

2)骨盆和下肢

A.下肢有屈曲倾向的患者对康复十分不利,如果形成屈曲挛缩,将会影响起坐、起立及步行能力,所以必须早期开始预防。仰卧位时,为防止病侧骨盆的后坠,应在病侧骨盆下垫枕,为防止病侧下肢的外展、外旋,应在病肢外下方垫枕。如果踝关节明显跖屈或内翻,应在足底放置保持踝关节背屈、外翻位的足托板。

B.伴有足内翻的伸肌张力高的患者,虽然有可能站立,但是多发生骨盆后侧、下

肢外旋,并且膝关节不易屈曲。此类患者不应该经常采取仰卧位,而必须学会健侧卧位或患侧卧位。健侧卧位:病侧肩部、上肢充分前伸,肘伸展,下肢取自然的半屈曲位。病侧卧位:病侧肩部尽可能地前伸,上肢外旋,前臂旋后,肘伸展,下肢稍屈曲。

仰卧位时,也应像A那样在骨盆下方垫枕,另外为避免出现强烈的伸肌痉挛,应在膝下垫一小块海绵,保持膝关节于轻度屈曲位,但不应使用足托板。

3)向侧卧位翻身的动作

首先让患者学会掌对掌、十指交叉,病拇在上地握手(下简称Bobath握手)并上举上肢的动作。翻身时先采用Bobath握手、肘关节伸展、上举上肢至肩前屈90°位。

向健侧翻身时,由双上肢连同躯干先翻向健侧,然后旋转骨盆,治疗师对病侧下肢给予最小限度的辅助。向病侧翻身时,因为可以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所以几乎不需要辅助。

(2)必要的药物和手术

1)脑梗塞

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发病早期(6小时以内),治疗原则包括:及时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尽早终止脑梗塞的进展;预防和积极治疗缺血性脑水肿;保护边缘地带即缺血性半暗带,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降低脑代谢,增进血氧的利用和供应,改进脑缺氧状态;预防合并症如感染等,以免加重病情。脑梗塞的常用疗法如下:

A.栓治疗一般认为,溶栓疗法宜早期进行,疗效最佳。目前应用的溶栓剂有尿激

酶,每次1-3万u,每日1-2次,首次10Bu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小时内静滴,以后隔日一次,每次5Bu,全部治疗共3次。更新的方法是发病3h内用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滴。

B.脱水剂对较大面积的脑梗塞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

注,每日2-4次,视病情而定。但有心律紊乱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外,可选用10%甘油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该药作用其效缓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且无反跳作用。

C.钙离子拮抗剂应用钙拮抗剂能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减轻脑血管平滑

肌的痉挛,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因此多主张选用。常用的药物如:尼莫地平、脑益嗪、盐酸氟桂嗪(西比林)等。

D.改变血液黏度脑梗塞时,血液黏度增高,血球压积增大。及时降低血液黏度是

治疗的关键之一,常用的方法包括: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悬糖酐或706代血浆500ml,每日1次,10-14次为一疗程。

E.抗血小板聚集剂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30-50mg,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

疡者禁用。

F.手术大面积脑梗塞如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除用脱水剂以外,必要时可进行外

科手术减压,以缓解症状。

2)脑出血

其治疗原则包括:①降低颅脑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②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再出血。脑出血的一般处理有: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间歇吸氧。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起病初1~2日内昏迷患者可予适量静脉补液。24~28小时后如意识有好转,吞咽无障碍者可试进流质、少量多餐,否则应予鼻饲保持营养。脑水肿时,每日人液量一般不宜超过2500ml。重症患者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留置导尿管者,每4小时放尿一次,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或1:2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1mg时间较长或已并发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时,应给予相应的抗菌素治疗。

A.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 次。10%

甘油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B.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

得过低,一般以维持在20~21.3/12~13.3kPa(150~160/90~100mmHg)为宜。收缩压超过26.6kPa(200mmHg)时,可适当给予降压药物,如心痛定10mg,舌下含服;舍利平0.5~1mg,肌肉注射。

C.止血药和凝血药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可以选用。常用的药物

有6-氨基已酸、安络血、仙鹤草素等。

D.手术治疗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或直径超过3cm,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

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扩大,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脑壳-内囊出血超

过30ML,经内科疗法后患病情进一步恶化,颅内压继续增高或有脑疝形成趋势的病例应手术治疗

3)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治疗原则包括:①制止继续出血;②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③除去引起出血的病因和预防复发。一般处理有: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用力排便,解除精神紧张及顾虑。应用足量的止痛和镇静剂,以保持患者安静休息。

A.脱水剂常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

B.防止再出血常用6-氨己酸、安络血及仙鹤草素等药物.

C.防治继发性血管痉挛尼莫地平20~60mg,每日3次。

D.外科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除高龄

(60岁以上)、全身情况甚差或病情甚为严重者外,一般均应手术治疗。

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在恢复阶段均可采用5.2中表5-2-21上的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

(3)床期的各种康复治疗

1)物理疗法

基本原则是预防、纠正畸形;增加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入;加强健侧肌力;运用现代学习理论和方法尽早使患者重新学会功能活动。治疗包括:

A.床上活动利用床栏而不用头上方吊环进行从一侧向另一侧翻身的训练;仰卧与

俯卧的互变;仰卧与坐位的互变训练。

B.头和躯干的控制训练通过克服肌无力、易疲劳和本体感丧失等达到训练目的。

C.坐位平衡在长坐位和床边坐(足及地板)位上达到平衡,作为站立和转移的先

决条件。

D.斜床站立应用斜床可帮助患者重获得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

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

E.对健侧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active assisted ROM,AAROM);对患侧用

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passiveROM,PROM)对健侧用AAROM可恢复体力,使患者在再学习ADL和步行技能时能更好地耐受体力应激;另可加强健侧肌力,因患者竟比病前更多地依靠健侧。在患肢上用PROM

可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和防止关节挛缩。

F.应用反馈技术在训练中要正确地应用生物反馈技术。

2)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应对患者视知觉缺陷和患侧上肢功能改善作出贡献,方法包括:

A.鼓励视扫描鼓励患者转动头部,用眼扫视环境,以适应单侧忽略或(和)视野

缺损。

B.注意患侧上肢的体位仰卧时上肢应处于从胸轻外展位,肘伸直,前臂旋后,手

指伸展和用枕头支托。

C.用静止夹板将手保持于相对张开的位置这样做对减轻肌张力有帮助。有些医生

常让患者手握一纱布卷或球,但CVD患者上肢常是屈肌先于伸肌恢复,这样做就会增加屈曲挛缩的危险。

D.用适当的方法托起患侧上肢用前臂槽(forearm trough)搭接在轮椅前的托板

(laphboard)上或用头上方悬吊支架托起较好。因用吊带有争议,认为它既不能减少肩关节脱位的发生也不利于防止屈曲挛缩。

E.预防肩手综合征对患肢远端和近端进行擦摩或用弹性手套可帮助控制水肿和

防止肩手综合征。

F.鼓励多用患手当患手确实无功能时,可鼓励用健手帮助患手锻炼。

G.其他床边ADL评定可开始进行。有可能即教患者转移动作,制作合适的自助具;

帮助考虑家庭的适应性改造等。

3)言语治疗

积极帮助康复治疗组其他成员、家人和其他照料人员学会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方式,尽早对失语、构音障碍、言语失用等进行矫治,如有吞咽困难,也属言语治疗的范围。

言语治疗的具体方法请参见3.3的有关部分。

4)心理疗法

除评定和治疗记忆等认知缺陷外,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脑卒中康复知识和一般方法的教育,以便他能确立现实的目标和治疗计划。小组成员必须定期评定患者的功能状态;一旦度过急性阶段,应立即修改治疗计划,以促进将来的治疗。

待患者能独立地、或借助轮椅或拐杖等辅助工具亲自到康复治疗室进行为时共2h 的康复治疗时,即进入系统康复阶段,即可按后述的方法进行训练。

5.1.2.3 离床后的治疗

当患者能离床活动,并能独立或借助轮椅等工具前往设备相对完善的康复治疗科室进行每日至少共2h及以上的治疗时,即可认为系统康复治疗已开始。

此阶段的康复治疗将针对患者的运动、言语和认知等障碍重点进行。

(1)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后,运动功能恢复的训练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为Bobaath的成人偏瘫训练方法;另一为Carr和Shepherd的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MRP)。目前两者均被应用,在次均加以介绍。

1)Bobath疗法

该疗法的基本原理已在3.1.1.2的(1)中介绍,下面仅介绍其治疗成人偏瘫时的具体方法:

A.成人偏瘫的分阶段治疗

(A)第一阶段(大约相当于BrunnstromⅠ~Ⅱ期)

a.床上的体位床上的体位应见(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图5-1-1和图

5-1-2)。

b.翻身双髋、膝屈曲,双手作Bobath式握手应见(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

图5-1-3),并向前伸直上肢,就双上肢摆动之势翻向侧卧位应见(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图5-1-4)。

c.准备坐起和站立需先在仰卧位下进行下肢控制的训练:

(a)有控制地伸屈膝的训练为避免下肢活动时引起上肢的联合反应,让患者作

Bobath式握手,伸直双肘,并将双上肢高举过头。PT托患者足底,被动地屈其膝,待由于患者伸肌痉挛而施加于PT手上的压力消失后,让患者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膝,成功后,再让他主动地、有控制地伸屈膝。

(b)踝背屈训练 PT被动地背屈患者的踝,待由于踝趾屈肌痉挛而施加于足底的压力

消失后,让患者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踝。

(c)模拟负重让患者用伸直的下肢的足底顶住PT的股前中部,PT利用股部沿患者

下肢长轴施加压力,并让患者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作小范围的伸屈膝。

d准备作无划圈状运动的步行Bobath认为步态异常的原因是由于下肢呈痉挛模

式,髋、膝伸展,踝趾屈,下肢外展、外旋、骨盆上抬,因此,迈步时不能屈髋、膝,为了向前迈,只好利用步态。克服的方法是训练受控的背屈踝,受控的屈膝;在伸膝的情况下屈膝;内收、内旋股;迈步时不上抬病侧骨盆

(a)在不屈髋的条件下训练屈髋患者仰卧,病侧小腿垂于床沿下,PT持其足与地面

平行地向患者的头向推进,被动地使之在不屈髋的条件下屈髋及屈踝。

(b)骨盆旋前训练仰卧,立起病膝,让患者主动地内收病股带动骨盆向前,进而让病足越过中线伸向对侧的墙上,并在墙上向上和向下活动。起初患者不一定能主动完成,这时PT可帮其完成。

e.上肢训练在仰卧位进行下述活动:

(a)活动肩胛带被动地向上、下、前而不向后地活动肩胛带,待阻力消失后,主动

地向前上方伸直上肢。

(b)促进伸肘让患者用伸直的上肢主动地、间歇地推PT的手以促进伸肘。

(c)伸展病侧躯干的侧屈肌患者仰卧,伸病侧上肢高举过头,PT一手持其手,另

一手扶其肩,以该上肢为轴,使患者翻向健侧卧位以伸展其病侧的躯干侧屈肌。

f.从仰卧位坐到床沿翻向健侧,用健肘支撑起躯干,移双足到床沿下,用健手推床

坐起,如有困难,PT一手从健侧推其头向上,另一手将其腿移至床沿下.

g.坐位平衡训练方法如下:

(a)侧方PT持患者处于RIP位(上、下肢RIP位的形式应见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图5-1-5)的手,牵向患侧,再让患者自己恢复中位。

(b)前后方让患者伸出伸直的双上肢,并用双手搂住PT的腰,PT用肘将患者的双上肢向内夹紧,牵动患者双上肢,让患者在髋上作前后运动,再自己复原.

h.病侧上肢负重训练让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将伸直的、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放在离躯干侧方或侧后方一定距离处,并让患者将躯干的重量转移到病侧上肢上.

(B)第二阶段(大约相当于BrunnstromⅢ~Ⅳ期,以痉挛为特征)

在此阶段,在不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手指痉挛严重,可见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图

5-1-6中可以自制的硬泡沫塑料分指器。

此阶段的主要训练如下:

a.坐和准备站起的训练包括:

(a)骨盆控制和躯干旋转训练一字形并排地放置三张椅子,让患者采用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向前下,抬起臀部,轮流坐到三张椅子上,当他能不用眼看就能坐到椅子的中央上时,他就能控制骨盆和躯干的旋转:当向病侧的椅子上坐时,也就训练了用病侧的臀部负重。

(b)病股内收和骨盆旋前的训练让患者采坐位,将病腿跨在健腿上,以练习病股的内收和骨盆的旋前。

(c)提腿训练患者采坐位,PT从患者的足底托起病腿,待由于伸肌痉挛而施加于PT 手上的压力消失后,慢慢地放下它,在下放的过程中,让患者练习控制住它。

(d)屈膝大于90度的训练患者采坐位,由PT将患者的膝被动屈曲大于90度,待由于伸肌痉挛而引起的阻力消失后。让患者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膝,并将足后滑到椅子座的下方。

b.站起训练方法有:

(a)前伸上肢法让患者采Bobath式握手,向前上方伸直双上肢,同时躯干在髋上向前倾,病足稍在健足后方以便负重,在此位置上慢慢站起(图5-1-7 96页)(b)健臀坐床沿、病腿先落地法如上法有困难,则可用此法。PT持患者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予以支持。病腿落地后,伸髋,让膝负重,稳定后,健足也落地,PT撤出支持

的手,让患者交替地小范围、不用力地伸屈左、右膝,然后健足向前和向后迈小步以进一步练习病腿的负重。

c.坐下的训练坐下时先慢慢地下降臀部,先虚坐几次、即臀部下降到接近椅子时立刻抬起,反复数次,然后真正坐到椅子上,这样可以加强患者对整个运动的控制,以免突然坠落椅子中。练习如有困难,可先用高的椅子训练,成功后再换用正常的椅子。

d.行走相的训练可分站立相和行走相进行下述活动:

a.站立相的训练包括:

●病腿静负重训练患者采站位,PT牵患者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使体重

转移病腿上,练习病腿的静态负重.

●病腿的动态负重病腿站,健腿向前和向后迈小步,这样病腿不仅要负重,

而且在健腿运动时还要保持平衡.

●病腿在负重条件下的伸屈膝让患者在前后大迈步的姿势上站立,病腿

在后,让他将体重转移到前方的健腿上,然后练习小范围、不用力的伸屈

膝。

(b)迈步相的训练包括:

●在不去髋条件下的屈膝让患者采俯卧位,PT被动地屈患者的病膝,待因

伸肌痉挛而出现的阻力消失后,让患者主动地伸展膝,并在ROM的不同点

上进行控住训练。

●髋、膝踝痉挛的松弛训练让患者采站位,设法松弛髋、膝、踝以便屈髋

和屈膝迈步。如痉挛严重,可由PT被动地屈髋、膝,待伸肌痉挛消失后,

再进行主动的训练。

●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的训练让患者健足在前和病足在后地站着,然后

将体重转移到健足上,让病腿练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

●迈步前的训练患者主要的困难是由于伸肌痉挛而不能屈膝和背屈踝。此

时PT可托其足底将其腿托离地面,高度恰与正常迈步时相同,待由于伸

肌痉挛而出现的阻力消失之后,再让患者练习提起小腿而不使骨盆上抬,

足下放时,应轻柔和能控制。

●迈低步的训练由于高抬腿会引起痉挛,故应有膝引导迈低步,落地时要

慢。

●足跟着地的训练在足跟着地尚未负重之前,练习小范围、不用力的伸屈

膝,以保持膝在再迈步时的灵活性。

●侧方行走训练先向健侧走,后向病侧走,在向病侧走时,是病侧负重的

良好训练。

e.臂的控制训练包括:

(a)促进伸肘包括:

●肘关节间歇压缩法PT持患者前伸的、处于RIP位的病侧上肢,让患者伸

肘推PT的手,PT对之施加间歇的反抗以压缩肘关节,由于牵拉可以促进

屈肌;压缩可以促进伸肌,故对肘伸肌有促进作用。

●推拉法让患者水平地抬起伸直的上肢,伸腕指,PT快速地牵拉其手,继

之以推,推力大于拉力,以促进伸肘和对肩的控制。

(b)控制和定位放置训练

●控住训练将肢体末端被动地移到空间关节活动范围内的某一点上,然后

释放,让患者练习将肢体控制在该位置上不动。

●定位放置训练在控住成功的基础上,患者训练主动地将肢体定位在ROM

的各点上并由此向上和向下运动,然后再返回原处。

f.肘的独立的和有控制的运动的训练包括:

(a) 在坐位上举手过头,触头顶,再伸直手;举手过头,触对侧耳、肩,再伸直;

采Bobath式握手,将双手举到口边。

(b) 在仰卧位上用旋后的手的尺侧触同侧的肩;上肢外展,伸肘,再屈肘以触

自己的口,然后返回伸肘位。

(c) 第三阶段的训练(相当于BrunnstromⅤ-Ⅵ期,为相对恢复期)

a.改善步态的初步训练包括

(a)踝背屈大于90度的训练健足在前、病足在后地大踏步地站着,在病足足跟不离地的条件下背屈病踝,将体重转移到前方的健腿上。

(b)准备迈步的训练在上一训练的姿势上,使病足足跟离地但趾不离地,然后再返回足跟着地的状态。

(c)迈小步的训练健足站,病足试着向前和向后迈小步。

(d)滑板训练滑板是下方有四个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的滑轮的板子,让患者一足站立,另足踏于其上作训练。健足站,病足滑动时,练习病足活动的灵活性;病足站,健足滑动时,练习病足的负重和平衡。

b.改善步态的进一步训练包括

(a)迈步训练又包括

●试探式的迈步让患者迈步,当足恰着地时立即抬起而不让它负重,以防止诱发痉挛,

反复几次后,再真正着地负重。

●在负重的病腿上平衡患者采站位,PT牵其处于RIP位的上肢,将患者牵向病侧,同时

让患者的健手外展,健足也外展离地,让病腿充分负重并在其上平衡。

●交叉行走训练先练习站,站时双腿外旋,使拇指互相相对,而且病足在前,当健足在

前时,由于病足负重,故动作宜慢。此法是为步行中旋转骨盆作准备;另可改善对髋的控制;尚可防止划圈步态。

●前后迈步训练让患者向前迈几步,然后后退几步,向后迈步时,不允许提骨盆向上,

这样患者就只能屈膝,故有助于前迈时膝的活动。

(b)行走训练引导的方法有二:

●侧方引导PT位于患者的病侧,持患者处于RIP位的手进行控制,在健腿迈出前,让患

者将病侧骨盆充分移到病腿的上方,让病腿充分负重;在病腿迈出之前,稍作停顿,让病腿有足够的时间去放松其膝和下降骨盆。

●骨盆和肩带的旋转训练迈右腿时,左手越过中线触右股;迈左腿时,越过中线触左股,

以改善肩、髋的协调。

c.臂和手的训练应由PT和OT配合进行:

(a)联合反应的抑制尽量使病手的活动不受健手活动的影响。让病手放在前方桌面上用粉笔绘出的区域上,并保持不动,健手则进行摩擦病侧上肢;举手过头,触头顶,抚摩后头的头发,再返回前方的口周围;用工具夹食物、写字和绘画。

(b) 病侧上肢负重及躯干旋转训练让患者采坐位,病侧上肢伸出负重,健手越过中线

取物,然后返回原位将物品放下,反复进行。

(c) 伸肘练习让患者坐于桌前,采Bobath式握手姿势,用双手推桌上横置的滚枕,然

后再把它拉回,来回训练;用上法推出桌上的实心球,然后再拉回,亦来回进行(图5-1-8 100页)

(d) 进一步抑制联合反应病手握住固定于桌面上的直立的短木桩不动,健手举砂袋过

头;站在桌前,病手支撑在桌面上,健手作抹桌子、熨衣服等运动;病手放在桌面上,

旋前,握住一硬纸卷不动。健手举砂袋过头;病肩向前,肘轻屈,臂旋前,手指伸直,将掌面放在桌面上不动,健手写字、绘画等。

(e) 旋前和旋后训练用病手持印花的木模翻向上(旋后),让健手在模上涂颜色,然后

病手再将木模向下压在纸上印花(旋前),反复练习。

(f) 双手联合运动双手采Bobath式握手,用两掌夹住印花木模的垂直把柄,在纸上进

行印花作业。

2)运动再学习法

该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请参见3.1.1.3

3)辅助器具的应用

采用运动疗法后,许多患者的运动功能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常有少量患者由于种种原因而得不到理想的恢复,为了防止畸形和便于日常生活活动,需要采用下列辅助器具:

A.矫形器主要用于克服上肢的严重的手指屈曲痉挛和下肢的垂足和内翻。

(A)硬泡沫塑料分指板这是采用一般家用电器包装材料的白色、硬、但又易于加工的泡沫塑料制成,式样和用法如图5-1-6 101页

(B)踝足矫形器(AFO)踝族矫形器(Ankle Foot Orthosis ,AFO)易采用轻便的、由热塑性塑料依患者小腿和足的形状模塑而成,足托部可一起放入鞋内,当然此时鞋要比正常大一号,AFO的形状如图5-1-9 101页

B.手杖

(A)手杖的类型一般用单足(图5-1-10之左 101页),如要加大稳定度也可用三足或四足的手杖(图5-1-10之右 101页)。用四足杖时宽的一边靠近身体。

不论用上述何种手杖,均需调整好合适的长度。适宜的长度是手杖垂直立于身旁时,其扶手应与患者的股骨大粗隆同高。

(B)用手杖或扶手时的行进方式

a.步行利用手杖步行时,采用的是先伸出手杖,后伸出足、再伸出健足的杖-患-健方

式(图5-1-11 101页)。

b.上下楼利用扶手上下楼时,应遵循健腿先上,患者先下的规律(图5-1-12 102页)。

C.轮椅

(A)偏瘫患者专用轮椅这种轮椅在健侧的轮上设有两个供推动用的手轮圈,因此可利用健侧控制两侧的轮子,但昂贵而且必要性不大,目前已少用。

(B)一般轮椅的使用患侧扶手上最好能有一能保持腕的前臂托(图5-1-13之中 102页)。完全由他人推动的轮椅如图5-1-13之左。由患者自己驱动时

如图5-1-13之右 102页

注意由患者自己驱动时,由于只能推健侧的手轮圈,轮椅易于偏斜,为帮

助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前进,健足应放地面辅助,这是必须注意的。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功能恢复训练

在转移活动、更衣活动、应用单手操作的自助具等训练方面,请参见3.2的有关部分。

(3)言语功能的恢复训练

请参见3.3的有关部分。

(4)知觉功能的恢复训练

1)失认症

其治疗请参见3.2的有关部分。

2)失用症

其治疗亦请参见3.2的有关部分。

(5)认知功能的恢复训练

关于改善自知力和注意、记忆、思维的训练,请参见3.2的有关部分。对于

脑卒中患者,无条件时,可用表5-1-9中的简单方法代偿其认知缺陷。

表5-1-9 脑卒中后代偿认知缺陷的简单方法

后遗症处理

1.所有认知缺陷患者、佳人和辅助人员均需接受关于患者认知缺陷性质

其对患者日常功能影响的教育

有缺陷的方面应于以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人际交流技

能和人际关系

在治疗时间以外,家人和辅助人员均可作为辅助的治疗者

2.缺乏自知力对自知力低者,治疗目的是逐步地提高他对缺陷的认识

对自知力较高者,目的是先评定其思维失真的程度,然后再进行处

3.思维具体化和解简化治疗作业

决问题能力降低反复地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场合中安排训练,可以促进泛

问患者在治疗中刚讨论过的事,以核对他是否理解,以防止对

治疗的影响和误解

将患者在一次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分解为小的部分

作业中可模拟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提出变通的办法,同时给予

充分的时间以便练习

角色扮演常可帮助患者理解他人的观点

如有抑郁,评定时要用简化的抑郁量表

4.注意缺陷用多模式和替换方法以提高注意,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集中最大地

利用患者受损较轻的注意方式,以增加集中

在治疗中加入短暂的休息,重新开始时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让患者

复述刚讨论过的事,以提高注意

在治疗中和各次治疗间,用记事本记录事情和预先计划的事

5.觉醒水平过低治疗人员在治疗中要加倍积极以代偿患者的嗜睡,治疗(hypoarousai)采用患者有兴趣点或与他有密切关系的质料,以保持患

者的兴奋

治疗中加入短暂的休息可提高警觉

每次治疗时间宜短,为补偿可增加治疗频度

应用视听辅助均可提高觉醒

6.记忆减退用记事本记录每次治疗中讨论过的问题,可以增加对治疗技术和质

料的回忆

家庭作业的要求、每日活动的预先安排和预约都可记在记事本中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和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和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和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和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和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和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康复医学科康复流程和操作规范

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来院患者康复治疗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为有效提升康复医疗服务水平,真正体现文登整骨医院的“大康复”理念,根据卫生部《康复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和《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全面康复理念为指导,以“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为目的,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拓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从功能评定、中医特色治疗、临床治疗、现代技术治疗等技术为着手点,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文登整骨医院来院患者康复流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以促进患者以最快、好、省的康复方式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的康复需求。 一、康复医学科组成: 1、康复治疗大厅 2、康复病房 3、深入各科室的康复治疗师参与的病区康复 4、康复门诊、治未病预防保健 5、康复辅助器具安装室。 二、康复治疗分组 1、中医药治疗组(中药饮片、中药烫洗、熏蒸等) 2、理疗组(声、光、电、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进行治 疗的方法等) 3、中医特色治疗组(针刺治疗、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导 引技术、五行音乐等)

4、康复技术治疗组[作业治疗组(OT)、物理治疗组(PT)、大型器 械组(机器人、减重、等速等各种仪器设备)、语言治疗组、吞咽认知训练组、心理治疗组] 6、治未病康复工程组(如假肢、矫形器、自助器等辅助器具) 具体康复流程如下: 患者的康复治疗是由一个团队(Team组)来完成,是将多专业诊疗康复技术融合,为病、伤、残患者提供“一站式”康复诊疗服务,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中医师、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针炙师、推拿师、护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组长:根据患者科室不同,团队(Team)组长为科室医疗组长以上人员。 成员:团队的所有成员。 骨伤住院患者康复流程 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检诊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临床以及专科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所有的骨伤科病人和健康者进行康复干预,辩证使用中草药,下达治疗医嘱和康复会诊医嘱,康复医师在24小时内检诊患者并与主管医师沟通、协商,进行康复评定,确定近、远期康复目标,制定康复处方和治疗计划,并出具相关文书或医嘱、治疗单。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对评定治疗内容进行补充,并结合患者进行教学,体现新经验、新进展、新观点。对患者及亲属进行详细告知康复训练的预期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相关情况,签订康复治疗同意书。康复团队的成员分头实施康复治疗方案,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登记。 经过治疗康复后,进行阶段性评估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继续分头实施。 在治疗康复中,要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发病时间的长短,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要求规范标准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 周内,多于3~10 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 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 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 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 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 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 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 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 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 1、脑脊液检查。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 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 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 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卫生部修订版

本管理规范就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与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残疾人保障法》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管理规范就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就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就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就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与心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全面与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伤病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退行性神经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折后、骨关节手术后、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衰、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瘫、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第四条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正规的康复 医学诊疗工作。 第五条

神经康复科诊疗规范

神经康复科诊疗规范

脑卒中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3.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急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两周以内。 1.康复评定 选择的量表包括意识状态的评定《Glasgow昏迷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如果发现存在抑郁以及运动、感觉、认知、交流和吞咽功能缺损,由来自康复治疗小组的相应医师进行评定。 2.康复方案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包括翻身、床上移动、床边坐起、桥式运动)等康复训练。避免患侧肢体输液。在药物的使用不排除同时发挥传统康复方法的优势,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针刺、指针、鼻饲中药等治疗。 (二)软瘫期 1.康复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首选Brunnstrom评价法、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首选Barthel指数量表。此外,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选择相关评定内容,如认知功能的评定包括失认症、失用症评定等;在康复训练中还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必要时可进行心肺功能评定。此期可以进行肌力评定,但须注意防止评定的姿势和方法引发痉挛的出现。 2.康复方案 此期相当于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其功能特点为中风患者肢体失去控制能力,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软瘫期的治疗原则是利用各种方法提高肢体肌力和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活动,及早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同时注意预防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1)巨刺法 本期的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即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健侧经气,在针刺刺激下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之真气,共同驱除同经之邪气,使瘫侧受损的功能得以恢复,潜在的运动能力得以发挥。这种刺激健侧的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

康复医学临床诊疗规范、操作规程

康复医学临床操作规程 主编:孙强三王道清 副主编:王晓红邱健青邱建忠 编委名单(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丁向东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丹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晓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王道清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昭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孙强三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少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毕鸿雁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邱建忠青岛市立医院 苏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张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张伯林山东省荣军医院 徐青山东大学 岳寿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高楚荣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袁俊英山东大学 郭志芹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前言 众所周知,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许多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但或多或少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例如:脑外伤、脑血管病后肢体瘫痪、痉挛、语言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不能等;另外由于治疗疾病的需要,手术后医生常会采取固定、限制肢体活动等措施,例如:骨折、骨关节疾病手术后应用石膏外固定、牵引等办法,这些措施的应用一般会持续2~3个月的时间,而长时间的肢体制动又难免会产生制动部位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挛缩等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一定会为这些后遗症和并发症而苦恼。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不再单纯要求疾病的恢复、生命的挽救,而更多的要求身体功能的恢复,以便能够继续承担社会和家庭角色,人民群众的这种迫切要求推动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的产生,这便是康复医学。 为顺应时代的这一发展要求,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根据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的要求,各级医院均成立了康复科或理疗科,但广大康复工作者迫切地感到,工作中缺乏一本简明而又规范的操作手册,以配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技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医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需要。此外目前医学院校均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医学生渴望需要一本言简意赅而又不失规范的参考书,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 本书适合各级各类医院从事康复科、理疗科、神经科、骨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使用,也适于医学院校学生使用。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人员水平所限,本书在文字上、技术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再版时参考。

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卫生部修订版

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加强康复医学诊疗服务,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对社区康复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的康复医学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 第二条 本管理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性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性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估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早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

能和心里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人员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医学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伤病康复(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退行性神经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骨折后、骨关节手术后、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衰、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瘫、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第四条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应设置本管理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正规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五条 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性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治疗师,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治疗工作,组织、指导所在社区的基层卫生人员,在基层有关医疗机构和功能障碍患者住所开展康复医学治疗、咨询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学诊疗服务工作为基础的,以大中型综合性医院和康复医院为转诊、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的,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结构合理、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临沂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2018年修订) 、脑梗死康复 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⑵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而神经功能缺损。 ⑶症状与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与其它病变。 ⑸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 (2)—般检查 K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口介素、血乳酸、 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s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 检查。 ⑵选择性检查 K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 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K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常规 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嚏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她汀钙片.二甲双肌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 症支持治疗等。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毗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醍.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 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 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得处理 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得防治。常用药物为哌 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浪索、澳己新、肺力咳.竣甲司坦口服液等。 2s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s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氟西汀、黛力新. 氟哌唏醇.氯普囉吨等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5、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常用药物为低分子肝素 钙.那曲肝素钙、利伐沙班、华法林钠等。 6、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 等。 7s其它合并症得防治:如肌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异位骨 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等得防治。常用药物为碳酸钙D3片.地奥司明等 上述并发症,根据需要请专科会诊治疗,必要时转院行专科治疗。 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入院后三天内进行初期评价/f主院期间根据功能变 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岀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脑卒中得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与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评价项目如下:

(完整word版)康复科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图

康复科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 一标准化管理的含义 (一)质量是一切工作成败之关键,要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标准化管理是必要条件之一,是指制定管理标准,贯彻执行标准以及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标准的整个过程,使管理有据可依,实现管理上的程序化统一,以期获取做好的效果。 (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 以病患为关注焦点 2 领导作用 3 全员参与 4 过程方法 5 管理的系统方法 6 持续改进的意识 7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 供方互利的关系 以上八项原则为实施标准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原则 (三)康复医学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新的领域,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学习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方法。 二管理是学科充分发挥正常功能的保障 1 康复医学科要想正常发挥其功能作用,良好的管理是先决条件,其中康复医学科的日常治疗活动,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提高,及各相关人员科内的日常行为规范都要在科室理念指导下,以科室各项制度为保障在人性化管理指导下积极向上、精益求精、认真负责、不断前进。 我们的科室理念是“积极、认真、主动、和气、厚德载物”“一丝不苟”“大医精诚” 2 康复医学科应紧密合作形成一定的组织形式,医护就是组织中的要素,各要素 之间有机的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整体的工作效果,实现科室的整体功能。

三康复管理作用表现在实现整体目标上 1 康复治疗是有目标的,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有效实现组织整体的治疗目 标。 2 有效的管理能使组织整体更快更好的实现目标,它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整体中 各个部分所起到的作用,起到扩大整体功能的作用。 3 有效的管理,能使有关的组织要素、各个环节、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各项政 策法规及各种治疗方法最佳的有机结合,进行最有效的组合。通过合理的组合,产生新的功能,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要素的最大潜能,使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 康复医学科的制度建设是否完善是康复管理是否正规化的体现, 5 《JCI标准》按照医院重要职能将内容分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标准”和“医疗机构管理的标准”两个部分。它的基本理念是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强调患者的安全。 管理制度建设 一建立康复医学科的相关服务流程 (一)建立康复病人的收治标准化入院程序 1 医院应有完善的康复筛查制度,以确认哪些人群需要康复治疗,要有相应标准,明确规定哪些患者可以优先应用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康复科应向患者提供康复医学信息的流程,提供的康复信息,包括康复治疗的初步计划、康复预期效果、康复治疗患者所必须缴纳的治疗费用等情况。 2 康复治疗流程: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最新版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更好地发挥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功能以及对社区康复医疗的转诊、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康复医学诊疗需求,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是对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并开展康复医学诊疗工作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综合医院。 第二章性质、功能与布局 第三条 康复医学科是卫生部规定的12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综合医院必备临床科室。它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康复评定和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与相关临床科室密切协作,着重为病伤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的有关躯体、内脏器官、脑高级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重症、复杂和疑难的残疾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并作为区域性康复医学资源中心为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康复医学技术咨询、培训,为所在区域功能残障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技术指导的科室。 康复医学科的服务宗旨是预防和改善各种疾病、损伤、畸形等导致影响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功能障碍。主要业务范畴包括:神经损伤及疾患康复(脑血管病、脑损伤、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骨与关节伤病康复(骨关节伤病围手术期、骨性关节炎、脊柱伤病、骨折后、截肢、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先天畸形等)、内脏疾病康复(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老年康复(帕金森病、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儿童疾病康复(脑性瘫痪、智力发育迟滞、孤独症等)、疼痛处理等。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置本《规范》规定的康复医学科,并开展《规范》要求的康复医学诊疗工作。 第四条 一级综合医院应设置康复医学治疗部门,在当地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上一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指导下,协同当地有关部门,动员、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残疾的一级预防工作,对于已经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做好三级预防;同时在上级综合医院的指导下,配备不少于2名有执业资格的康复专业人员,积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 (制度、规范、岗位职责)

XX医院 令狐采学 康复医学科工作制度(拟) XX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医师管理规范3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3 1、接诊制度3 2、医疗安全制度3 3.交班制度3 4、修订医嘱制度4 5、病情反馈制度4 6、参与治疗制度4 7、康复教育制度4 8、医疗组长排班制4 9、医师质量保证基本程序4 (二)医师行风规范管理条例5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统一管理制度6 (一)康复科专业设备的配置及使用6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6 (三)突发故障处理6 三、康复科业务学习计划8 (一)培训目的8 (二)培训对象8 (三)培训方式8 (四)附件:业务培训学习课程表9 四、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职责及管理制度10 (一)康复医学科主任职责10 (二)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10 (三)康复医学科医师职责11 (四)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职责11 (五)康复医学科技师职责12 (六)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工作制度12五、康复医学科工作室管理制度13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13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13 (三)针灸室工作制度14 (四)推拿室工作制度14 六、康复医学科安全管理制度16 七、康复治疗计划制定制度18 附《康复治疗计划单》19 八、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20

(一)定期康复治疗标准与程序20 (二)康复治疗无效中止康复程序21 九、康复科医疗文书书写要求23 附、康复科医疗文书书写质控标准24 一、医师管理规范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 1、接诊制度 门诊医师负责接待门诊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开处方和治疗单,并介绍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各亚专业医师负责接待本亚专业住院患者。征询治疗师意见,确定治疗方案(包括康复护理目标、方案)、开医嘱、送交治疗单和安排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并请治疗室在医嘱单上签字。安排患者每日治疗时间,并告之注意事项;亚专业住院医师不在病房是由值班医生负责。 2、医疗安全制度 医师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诊疗计划及社保报销情况,签署自费协议书、授权委托书、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骨干节伤病患者知情同意书、瘫痪患者知情同意书等);对瘫痪、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儿童等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必须在病历中强调专人陪护,以防跌倒、骨折、再卒中等意外事故发生。各亚专业医师每周一至五随上级医师对本组新入院、疗效差(由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制度、规范、岗位职责)

XX XX XX

目录 一、医师管理规范 (3)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3 1接诊制度 (3) 2、医疗安全制度 (3) 3、交班制度 3 4、修订医嘱制度 (4) 5、病情反馈制度 (4) 6、参与治疗制度 (4) 7、康复教育制度 (4) 8、医疗组长排班制 (4) 9、医师质量保证基本程序 (4) (二)医师行风规范管理条例5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统一管理制度 (6) (一)康复科专业设备的配置及使用6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6 (三)突发故障处理6 三、康复科业务学习计划 (8) (一)..................................................................... 培训目的8 (二)..................................................................... 培训对象8 (三)..................................................................... 培训方式8 (四)..................................................... 附件:业务培训学习课程表9 四、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职责及管理制度 (10) (一)康复医学科主任职责10 (二)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10 (三)..................................................... 康复医学科医师职责11 (四)康复医学科主管技师职责12 (五)康复医学科技师职责12 (六)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工作制度12 五、康复医学科工作室管理制度 (14)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14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

康复治疗师具备的条件

四、理论知识 1.具有本专业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人体解剖学、运动学、生理学、人类生长与发育等)。 2.具有康复医学及现代康复治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较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物理治疗学和作业治疗学的基本理论。 3.具有与康复治疗有关的神经科、骨科的一些疾病的临床基本知识。 4.具有中医理论的基本知识,较系统地掌握中医康复治疗(如推拿和中医手法、针灸、太极拳等)的基本理论。 5.具有语言治疗学、心理治疗学、假肢及矫形器应用等的基本知识。 6.具有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残疾学的基本知识。 7.具有与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n动障碍、认知障碍等有关的功能评定的基本理论知识。 8.具有一门外语知识及医用统计学、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 9.具有相关的医学法规和政策或行政指引的知识。熟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等法规或行业指引。 五、专业技能 (一)物理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估,如肌力、肌张力、肌肉柔韧性、关节运动范围、平衡能力、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和步态以及身体姿势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功能训练计划。 2.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练习。 3.能指导患者进行增大关节运动范围的练习。 4.能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包括徒手、利用假肢、矫形器、辅助器具等),提高步行能力,改善步态。 5.能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医疗体操,矫正体操,防治神经肌肉和骨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身体姿势异常。 6.能为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治疗及牵引治疗。 7.能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健身步行、健身跑、功率自行车或步行机练习、改善心肺功能、调整精神状态、增强体质。 8.能指导患者进行中国传统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松静疗法等。 9.能为患者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如电疗、热疗、冷疗、光疗、水疗、磁疗等以及中医某些传统的外治理疗法,治疗疼痛、局部肿胀及其他病症。 10、能为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身体运动功能的保健康复宣传教育。 (二)作业治疗方面的技术能力 1.能进行有关日常作业能力的评估,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能力、职业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等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作业治疗计划。 2.能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能指导患者进行感知觉训练。 4.能指导患者进行手功能训练,改善手的细致的、协调的、灵巧的功能性活动能力。

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康复临床常见伤病的评定和治疗 1 脑卒中的康复 1.1 康复评定 1.1.1 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 与康复医学有密切关系的三种CVD的诊断要点和诊断标准为: (1)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1)诊断要点 A.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B.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C.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D.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E.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F.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G.鉴别诊断困难时如有条件可作MRI或者CT检查 2)诊断标准(国际神经系关联病及卒中协会,1982) A 具备下列一项以上神经症状或体征(至少持续24H) (A)意识障碍 (B)视力、视野障碍 (C)轻瘫或偏瘫、或两侧瘫痪(尤其于脑干损害时) (D)偏侧感觉障碍 (E)言语障碍 (F)吞咽障碍 (G)运动失调 B 脑脊液无色、透明 C 至少可见下列一项以上辅助检查的阳性改变: (a)CT扫描可提示脑水肿、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而无出血性改变 (b)脑血管造影发现一支或一支以上主干动脉高度狭窄或闭塞改变 (c)脑扫描提示脑梗塞而除外脑肿瘤 3)确定诊断 完全具备第B-C项(倘已行第B项检查时)高度可能,具备第A、B项及第C 项之(C)。 (2)脑出血 1)诊断要点 脑出血好发部位为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中脑、桥脑、小脑、皮质下白质 即脑叶、脑室及其他。主要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包括其他病因的非外伤性脑 内出血。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如下: A 常于全力活动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 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 一、科室、面积与床位 (一)科室:独立设置门诊与病区。至少设置具备临床康复评定功能的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康复治疗室、康复工程室等。 (二)康复医学科门诊与治疗室总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 平方米。 (三)床位:根据需求与当地康复医疗服务网络设定床位,应为医院总床位数的2%-5%,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2米。 以收治神经科、骨科疾病患者为主或向康复医院转型的三级综合医院,其康复医学科床位数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二、人员 (一)每床至少配备0、25名医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1名具备中医类别 执业资格的执业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5名康复治疗师。 (三)每康复医学科病床至少配备0、3名护士。 三、设备 (一)功能评定与实验检测设备。

至少独立配备运动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设备、肌力与关节活动评定设备、平衡功能评定设备、认知语言评定设备、作业评定设备等。 (二)康复治疗专业设备。 1、运动治疗:至少配备训练用垫、肋木、姿势矫正镜、平行杠、楔形板、轮椅、训练用棍、砂袋与哑铃、墙拉力器、划船器、手指训练器、肌力训练设备、肩及前臂旋转训练器、滑轮吊环、电动起立床、治疗床及悬挂装置、功率车、踏步器、助行器、连续性关节被动训练器(CPM)、训练用阶梯、训练用球、平衡训练设备、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功能性电刺激设备、生物反馈训练设备、减重步行训练架及专用运动平板、儿童运动训练器材等。 2、物理因子治疗:至少配备直流电疗设备、低频电疗设备、中频电疗设备、高频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磁治疗设备、传导热治疗设备、冷疗设备、牵引治疗设备、气压循环治疗设备等。 3、作业治疗:至少配备日常生活活动作业设备、手功能作业训练设备、模拟职业作业设备等。 4、言语、吞咽、认知治疗:至少配备言语治疗设备、吞咽治疗设备、认知训练设备、非言语交流治疗设备等。 5、传统康复治疗:至少配备针灸、推拿、中药熏(洗)蒸等中医康复设备。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 (制度、规范、岗位职责)

XX医院 康复医学科工作制度(拟) XX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医师管理规范......................................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1、接诊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2、医疗安全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交班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修订医嘱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5、病情反馈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6、参与治疗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7、康复教育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8、医疗组长排班制.............................错误!未定义书签。 9、医师质量保证基本程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医师行风规范管理条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统一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康复科专业设备的配置及使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康复科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维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突发故障处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康复科业务学习计划................................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培训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培训对象........................................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培训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四)附件:业务培训学习课程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康复医学科各级人员职责及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康复医学科主任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康复医学科医师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

康复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

康复医学科医师培养标准康复医学科细则 康复医学科是使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使各种原因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伤病患者和残疾者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功能得到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专科。它针对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疾病后身体功能、个体活动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的改善。康复医学科包括:神经康复专科;骨关节康复专科;心肺康复专科;慢性疼痛康复专科等亚专业,还包括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亚专业。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3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康复医学亚专业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通过3年的基础培养,使被培养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受训者掌握本学科常见的伤病和/或残疾的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方法,掌握 相关学科的临床诊疗基础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科临床康复的诊治工作,初步了解本专科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的方法,并学会康复医疗组的管理方式。 二、培养方法 第1年在相关临床科室轮转,重点了解并熟悉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和内科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关临床轮科培养的时间安排 轮转科室名称时间 神经内科 3个月 神经外科 1个月 骨科(包括脊髓损伤) 4个月 心内科 1个月 呼吸内科 1个月 内分泌科(重点糖尿病) 1个月 风湿病科 1个月 总计 12 个月 注: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养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不能缺项 相关临床轮转培养1年结束,经执业医师考试合格后进入康复医学科专科培养,时间为2年。重点培养专业为康复治疗学、临床住院康复(包括神经康复、骨科康复、内儿科康复等)及康复医学科门诊(包括疼痛、肌电生物反馈等)。 康复医学科专科培养的时间安排 分类时间 物理治疗 3个月 作业和言语治疗 3个月 神经康复 6个月 骨科康复 6个月 内儿科康复 3个月

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制度、规范、岗位职责)

医院 康复医学科工作制度(拟) 医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一、医师管理规范 (一)医师医疗质量管理条例 1、接诊制度 门诊医师负责接待门诊患者、确定治疗方案、开处方和治疗单,并介绍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各亚专业医师负责接待本亚专业住院患者。征询治疗师意见,确定治疗方案(包括康复护理目标、方案)、开医嘱、送交治疗单和安排患者到相关治疗室治疗并请治疗室在医嘱单上签字。安排患者每日治疗时间,并告之注意事项;亚专业住院医师不在病房是由值班医生负责。 2、医疗安全制度 医师必须向患者说明病情、诊疗计划及社保报销情况,签署自费协议书、授权委托书、特殊治疗知情同意书(骨干节伤病患者知情同意书、瘫痪患者知情同意书等);对瘫痪、骨折、骨质疏松、老年、儿童等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必须在病历中强调专人陪护,以防跌倒、骨折、再卒中等意外事故发生。各亚专业医师每周一至五随上级医师对本组新入院、疗效差(由主管医师提出)的患者查房;周一至六早上对主管患者常规查房;危重患者随时查房;下班前再查房;每晚9点值班医师负责全科查房后方能就寝;星期日值班医师负责全科查房;各亚专业医师休假仍需执行上述查房制度,因故离开科室需委托他人代管;实施组工作制,各亚专业组医师按照分组带领本亚专业组相关治疗师,共同制定新入院和疗效差患者的临床诊断、功能诊断、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法。 3.交班制度 亚专业医师和值班医师必须参加每日晨交班;值班医师必须在交班本人记录本班特殊情况并亲手移交给下一班值班医师。每日交班内容如下。 (1)新入院患者主诉、病史、临床诊断、功能诊断(重点评定内容)、康复治疗目标和方法。 (2)病情变化、治疗方案变动交班。 (3)因故临时停止治疗患者。

康复诊疗指南与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 科室:—康复科负责人: —丁笑— 20仃年6月修订版

目录 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7 眩晕诊疗规范 GF-08 腰痛诊疗规范 GF-09 痹症诊疗规范 GF-10 面瘫诊疗规范 GF-11 常见病种(9 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4 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2 年版)

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 个主症以上,或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 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 后遗症期:发病6 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 风痰瘀阻证: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