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章失业与通胀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均不是

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存款增加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

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A.政府支出减少导致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不会影响产量但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但不影响产量

5.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扩张货币而未发生通货膨胀,表明经济运行于LM曲线()。A.一般区B.古典区C.陷井区D.不确定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收入结构变化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D.债权人收入上升

7.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A.人力政策B.收入政策

C.财政政策D.三种政策都可以

8.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9.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0.如果某人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1.如果某人刚刚进人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2.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D.自愿失业

13.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14.以下()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15.为减少经济中存在的失业,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

C.增加失业保险金D.增加货币供给量

16.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7.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离原点越来越远

18.在充分就业、劳动生产率不变情况下,若工资提高,则价格水平()。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9.凯恩斯学派认为,若扩张总需求,则失业率()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0.凯恩斯学派认为,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若扩张总需求,则通货膨胀率()。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1.弗里德曼认为,在长期,若扩张总需求,则失业率()。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2.弗里德曼认为,扩张总需求的短期效应是失业率()。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3.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条件是()不变。

A.工资B.技术C.价格D.收入24.通货膨胀使债权人利益()。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5.通货膨胀使工资收入者利益()。

A提高B.下降C.不变D.不确定26.“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在()。

A.适应性预期强调过去信息,理性预期强调现有信息

B.理性预期以大量数学模型为论证依据,因而更科学

C.适应性预期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内容陈旧,应被淘汰

D.适应性预期难以解释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经济变动

(二)判断题

1.如果你的房东说:“工资、公用事业及别的费用都涨了,我也只能提高你的房租。”这属于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

2.如果店主说:“可以提价,别愁卖不了,店门口排队争购的多着哩!”这属于成本类型的通货膨胀。()

3.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做了,才是充分就业。()

4.当社会上失业率很高时,人们会估计政府要实行膨胀性经济政策,这属于适应性预期。()

5.摩擦性失业是一种自愿性失业。()

6.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前者不可以消除,后者是完全可以消除的。()7.通货膨胀意味着不同的商品价格将按相同的比例上升。()

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作业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判断题 1.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物价一次性或短期性下降,严格来说,不能算作通货膨胀。 2.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3.由于国外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本国物价水平上升,此所谓结构性通货膨胀。 4.过快、过多增加工资的企业按工资增加额一定比例征税,也是反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的一部分。 5.开放型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可以由世界通货膨胀率以及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生产增长率差异所造成。 6.“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7.通货膨胀是日常用品的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8.投资增加会诱发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9.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菲利普斯曲线右移,使得在相对比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降低失业率更为容易。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工资价格指导或工资价格管制,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因此这个政策是成功的。 11.当出现需求推进的通货膨胀时,国家货币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抑制它。 12.通货膨胀发生时,退休金领取者和领取工资者都会受到损害。 13.菲利普斯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它是恒定不变的。 14.通货膨胀会对就业和产量产生正效应,而且是无代价的。 15.一般来说,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比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要弱。 二、单项选择题 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 2.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是通货膨胀主要原因的是()。 A.凯恩斯学派 B.货币学派 C.哈耶克 D.古典学派 3.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 A.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B.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失业与通货膨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失业率是指(d) A失业人口与全部人口之比B失业人口与全部就业人口之比 C失业人口与全部劳动人口之比D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2、某人正在等待着某项工作,这种情况可归类于(b) A就业B失业C非劳动力D就业不足 3、周期性失业是指(b)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而引起的失业 4、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磨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然失业5、下列人员中,不属于失业人员的是(b) A调动工作的时间歇在家休养者B半日工C季节工D对薪水不满意而待业在家的大学毕业生 6、奥肯定理说明了(a) A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B失业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C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负相关的关系D失业率和物价水平之间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7、通货膨胀是(a) A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8、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c) A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并且在加剧的趋势B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处之内,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D通货膨胀率每年50%以上 9、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而使物价并没有上升,此时(d) A不存在通货膨胀B存在着温和的通货膨胀C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D存在着隐蔽的通货膨胀

10、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c)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1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12、抑制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应该(a) A控制货币供应量B降低工资C解除托拉斯组织D减税13、由于工资提高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是(b) A需求拉动通货膨胀B成本推动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D结构性通货膨胀 14、在下列通货膨胀的原因中,(c)最可能是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C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率下降 15、成本推动通货膨胀(a)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由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都不是16、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b)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曲线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17、一般来说,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b) A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水平线D垂线 18、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c) A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B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无关 1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c)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学习目标 ◆重点掌握失业的原因、失业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奥肯定律和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掌握失业的代价、失业的解决方法、通货膨胀的类型、通货膨胀的解决方法,会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 ◆了解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演变历史。 在影响宏观经济的诸多问题中,失业(unemployment)无疑是最直接而又最严重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失去工作意味着生活水平下降和心理折磨。失业问题是日常政治争论中的老生常谈,政治家们常常声称,他们所主张的政策有助于创造工作岗位,解决失业问题,使社会经济平稳增长并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宏观经济中的另一重要问题。197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1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23 400美元,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3.36美元。到2000年,一份《纽约时报》卖75美分,家庭住房的平均价值是166 000美元,而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14.26美元。这种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就是通货膨胀。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学习失业是如何形成的,然后讨论针对失业的各项主要政策等问题。在了解失业后我们将探讨通货膨胀的意义及决定因素,并分析与此相关的重要的公共政策。在本章第三节我们将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联系。 第一节失业 一、自然失业率 经济学家研究失业是为了确定失业的原因,并为政府的有关公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中有一些政策可以帮助人们找到工作,如工作培训计划;另一些政策可以缓解失业者所承受的痛苦,如失业保障;还有一些其他政策无意中增加了失业的普遍性,如人们普遍认为法律规定了比较高的最低工资这一情况增加了劳动力中技术最差而经验又少的那些人的失业。经济学家通过说明各种政策的影响帮助决策者评估自己的选择。 图8—1表示美国从1948年以来的失业率(劳动力中失业者的百分比),平均值大概是在5%~6%之间。虽然失业率是逐年波动的,但还没有哪一年接近于零。按照这一统计数据,平均每18个想找工作的人中大约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

失业与通货膨胀考试资料整理

第十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一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和种类 1、通货膨胀的含义和衡量 (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 )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明显的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含义要注意以下3点: A 、是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而不是所有物价的上升。通货膨胀期间,个别物价可以不变,有时还可能下降。 B 、通货膨胀必须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持续时间一般为一年; C 、物价水平必须是显著地上升; 但对上述定义,也有一些批评意见: 物价的持续时间和上升幅度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比较模糊;并不是所有的通货膨胀都表现为物价上升,在物价被管制的经济中,通货膨胀常表现为物品短缺;一般物价水平本身难以计量。 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种。物价派用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来定义通货膨胀。货币派用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来定义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的衡量 A 、一般价格水平(平均价格水平)或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的一般计算公式为:通货膨胀率=1 1---t t t P P P ; 具体来说,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有拉氏物价指数公式与帕氏物指数公式两个。它们都根据下列加权 指数的基本公式计算: 11-=?=∑t i t i n i i t P P g P 。 其中,P t 是t 期的一般价格水平,t i P 是第i 种商品在第t 期的价格,1-t i P 是第i 种商品在t-1期的价格,g i 是人们对第i 种商品的支出在所有各种商品支出总额中的比重,即某种商品的价格总额在所有商品价格总额中的权数: ∑=----=n i t i t i t i t i i q P q P g 1111 1 。其中: 11=∑=n i i g 。 B 、拉氏物价指数 拉氏物价指数是德国统计学家E ·拉斯佩雷斯(E ·Laspeyres )在1864年提出的计算物价指数的加权体系公式。拉氏物价指数公式(又称为基期加权价格指数)采用基期的商品来衡量: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八章--习题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解答: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因为摩擦性失业源于信息成本。所以加快劳动市场信息的流动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解答:不能。充分就业时仍然存在自然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解答:自然失业率就是指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因素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1)劳动者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青年与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2)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最低工资法使企业尽量少雇用人,尤其是技术水平差的工人,同时也加强了用机器取代工人的趋势。(3)技术进步因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技术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5)劳动市场或行业差别性的增大会提高自然失业率。厂商、行业和地区兴起和衰落,而劳动者和厂商需要时间来与之适应与配合。这些无疑会引起劳动者的大量流动,增大结构性失业。 4. 说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解答:货币主义者认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货膨胀率不太高、工人还没有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就被称为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的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雇主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货膨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由于工人不断地形成新的通货膨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货膨胀率越来越高,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方移动,最终演变成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断运动形成的。 5.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有哪些? 解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再分配效应和产出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表现为:其一,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对于固定收入阶层来说,其实际收入因通货膨胀而减少。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例如,那些从利润中得到收入的企业主能从通货膨胀中获利,如果其产品价格比资源价格上升得快,则企业的收益将比它的产品的成本增加得快。其二,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使债务人获利。 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各种情况来说明,这里只说明两种主要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刺激产出水平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扩大的效应。假设总需求增加,经济复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这种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会跑到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的前面,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因更多的就业、产出的增加而获得的收益所抵消。例如,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他可能在通货膨胀条件之下得到就业机会。 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假定在原总需求水平下,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如果发生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实际产出会下降,失业会上升。 6.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及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1.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 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 (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 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 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 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 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 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引起需求扩大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的扩大,政府支出的增加、减税,净出口增加等(通过IS曲线右移),它们都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右移,称为实际因素。另一类是货币因素,即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或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通过LM曲线右移),导致总需求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定义: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可以分为工资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名词解释 1.摩檫性失业(P505)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5.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二、选择题 1-5: B D B A A 6-10: C B D A A 11-15: D B C A A 16-20: C 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5:√×××√ 6-10:××××× 11-14:√√√√ 四、简答题 1.失业的经济学分析,用图形表达。(见课本) 过多的劳动力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采用微观经济学供求分析框架: 劳动市场出清时: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 *的工人数量NE,此时,另有数量为N * -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是自愿失业。

劳动市场非出清时: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 *,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是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现劳动过剩N2-N1 ,为非自愿失业。 2.简述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3.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1、铸币税,通胀导致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贬值,这就像向人们征收的税赋 2、政府作为债务者,会从通胀中受益,因为,通胀会导致依约定的利率所要偿还的实际债务减少。 3、政府从税收的获益,因为既定税率条件下,对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而言,国家不会依据实际收入征税,所以会从税收中获益,对于资本受益征税而言,也是如此。 4.用货币数量论解释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作为货币现象而出现的: 交易方程:MV=Py,MV为经济的总支出,Py为名义收入 根据上式有:m^=p^+y^-v^,通过此式可以看到通货膨胀的三个来源:V的变化,M的增长,产量的增长。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显然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 5.简述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 ⑴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⑵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从生产提高角度的角度,一些部门快,一些部门慢;从经济发展的过程,一些部门迅速发展,一些部门日趋衰退;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看,一些联系紧密一些几乎没有联系; ⑶现行的经济结构使得生产要素不易从低生产率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渐趋衰落的部门转移到正在迅速发展的部门,从非开放部门转移到开放部门;但是在工资及价格上要求“公平”,这将使得全社会工资上涨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结果会导致一般及格水平的上涨。 6.简述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使用英国100年的历史数据证明,工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失业率与工资上涨率成反向关系。 由于工资上涨意味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就存在同样的关系:通货膨胀总是可以通过忍受较高的失业率加以解决。失业率总是可以承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得到降低。 图形见书。 7.通货膨胀的分配效应 ⑴通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通胀不利于储蓄者。 ⑵会引发多种成本的上升,例如菜单成本,还会引发资源配臵的低效率,扭曲税收,导致财富的再分配。 (3)通胀在债券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章失业与通胀 (一)选择题 1.通货膨胀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2.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均不是 3.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A.银行存款增加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D.投资增加 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A.政府支出减少导致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不会影响产量但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但不影响产量 5.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扩张货币而未发生通货膨胀,表明经济运行于LM曲线()。A.一般区B.古典区C.陷井区D.不确定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A收入结构变化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D.债权人收入上升 7.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A.人力政策B.收入政策 C.财政政策D.三种政策都可以 8.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9.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0.如果某人由于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1.如果某人刚刚进人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D.永久性失业 12.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型失业D.自愿失业 13.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宏观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许多国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方经济学家对其成因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各种效应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1.有关失业的概念 (1)就业人口:有工作的成年劳动力。 (2)失业人口:劳动力中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 根据ILO的定义,失业人口是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3)劳动力: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包括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是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总和。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 (4)非劳动力:人口中除了劳动力人口之外余下的部分。 如孩子,全日制学生、退休者、家务劳动者、残疾人。 2. 失业的衡量与统计 (1)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 是反映经济发展“睛雨表”的三个最重要指标之一。 (2)失业的统计:①随机抽样调查 ②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 二、失业类型 1. 周期性失业(有效需求不足失业) (1)定义:指当经济周期处于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起因: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 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总需求不足,产出下降,经济中实际需要的劳动力少于劳动力供给量而引起的失业。是一种非自愿失业。 (3)特点:这种失业与经济的短期繁荣与收缩密切相关。是短期问题。 2. 摩擦性失业 (1)定义: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人们想换工作或找新工作,但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如转业困难、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等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原因:劳动者想换工作,但劳动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厂商找到合适的劳动者都需一定的时间。劳动者从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过程中处于暂时失业状态。 (3)特点:①短期性,过渡性。 ②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③任何时候都存在,不可避免,不影响充分就业的实现。 3. 结构性失业 (1)定义:经济结构变化了,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上出现了不一致所引起的失业。即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

国际金融第五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收入机制 2、利率机制 3、需求增减型政策 4、需求转换型政策 5、米德冲突 二、填空 1、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交往中价格变动对实际资源的影响。当贸易条件上升 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他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数量的进口商品;当贸易条件下降时,我们称该国的贸易条件(),他表示该国出口相同数量的商品可换回()数量的进口。 2、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包括()、()、()等三种方式。 3、丁伯根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该模型假定,如果一个经济具有线性结构,决策者由N个目标,只要有至少()个线性无关的政策工具,就可以实现这N个目标。 4、弹性论研究的是在( )不变的条件下,( )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由失衡调整到均衡状态的作用。 5、需求转换政策是指不改变()和(),而改变()和()方向的政策 三、多选题 1、国际收支需求调节政策的类型包括: A、支出增减型政策 B、支出转换型政策 C、收入增减型政策 D、收入转换型政策 E、融资政策 2、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内外均衡冲突问题。 在米德的分析中,内外均衡的冲突一般是指在固定汇率下, A、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逆差

B、通货膨胀、经常账户盈余 C、失业增加、经常账户顺差 D、通货膨胀、京城账户逆差 E、失业增加、通货膨胀 3、收入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 A、国际收支逆差→对外支付增加 B、对外支付增加→国民收入下降 C、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 D、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 E、进口需求下降→贸易收支改善 4、需求增减型政策主要指的是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收入政策 D、融资政策 E、支出转换政策 四、计算 假定条件: ①英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在贬值前处于平衡状态; ②英镑贬值之前的汇率,1美元=0.5英镑; ③英镑贬值后的汇率,1美元=0.666英镑; ④英国出口商品单价£1,美国出口商品单价$4; ⑤进口、出口商品的绝对价格不变; ⑥供给弹性无穷大; ⑦收入不变。 ⑧英国的进口变动状况如下表所示

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八章 通货膨胀理论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指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是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可见,通货膨胀不是指这种或那种商品及劳务价格的上升,而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2)通货膨胀率: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其具体含义是价格水平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1 1---=t t t t P P P π,其中πt 为t 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 和P T-1分别为t 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3)通货膨胀税: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菲利浦斯曲线:经济学家菲利普斯给出的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性关系:。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通常用通货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来表示。 (5)、滞涨: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6)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例2 若价格水平1950年为54,1960年为69,1970年为92,1980年为178,试问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各为多少? 解:设5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50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8.27%10054 546919501950196050=?-=-=P P P π 同理类推: %3.33%10069 699219601960197060=?-=-=P P P π %5.93%100929217819701970198070=?-=-= P P P π 例3 若价格水平在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试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人们以前两年通货膨胀率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计算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如果1987年的利率为6%,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解:设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1985π,则根据已知条件有: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圣才出品】

厉以宁《西方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包括: (1)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重新分配,那些名义收入的增长快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而那些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非预期的通货膨胀也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通货膨胀会同时减少货币资产和货币债务的实际值,所以,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损,而拥有货币债务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将受益。 (2)造成通货膨胀税。政府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①政府是净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时期,财富从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这会给政府带来好处;②通货膨胀还会使政府在累进制的税收制度中获得受益。 (3)导致实际利率变化。预期的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即: e e =-。其中,e R代表预期的实际利率,R代表名义利率,e P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R R P 在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只改变名义利率水平,在调整过程中,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是不准确的,实际利率也不等于充分就业的利率水平,因此,名义利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的变动不一定同步。 (4)对投资产生影响。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税效应会起到抑制投资和扭曲投资时期结构的效果。 (5)会增加交易成本。通货膨胀还会带来不确定性。通货膨胀率升高,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因此,同不发生通货膨胀的时期相比,在通货膨胀时期,经济资源更多地被用于预

期方面,同时,人们也不愿意签订长期的合同。结果,经济中交易费用上升。 2.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治理通货膨胀的方法有哪些? 答:(1)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①古典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根据古典主义的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 等于零。古典主义认为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正常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供不变,即d V V 给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增加。如果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和实际产出(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相同,在古典主义模型中,这意味着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相同的速度在增长,结果,价格水平的上涨率,即通货膨胀率为零,当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将会发生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以及新凯恩斯主义关于通货膨胀成因的解释与古典主义非常相似。 ②早期凯恩斯主义者也认识到如果没有货币供给的增长,价格水平不会持续上升。但是,他们强调的是短期分析。在短期,货币供给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此外,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水平。这些因素的扩张性变动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因此,他们不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现象。 ③供给学派也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也主张通过货币紧缩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他们强调减税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 ④一些经济学家强调工会和厂商等社会集团的垄断力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换言之,在他们看来,通货膨胀是由成本或者供给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假定工会在劳资谈判中使货币工资的增长率高于由市场决定的货币工资的增长率,总供给相对于总需求将会减少,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答案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C 6、B 7、A 8、C 9、A 10、D 11、 D 12、D 13、B 14、B 15、B 16、D 17、C 18、A 19、B 20、B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 三、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2、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负向关系的曲线。 3、指政府以通货膨胀政策来代替增税以支付其开支的做法。当政府通过印刷货币筹集收入时,可以说是在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 4、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 5、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 6、指劳动者不愿意按照现行货币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就业而引起的失业。这种失业在西方不被看作是真正的失业。 7、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就业者和失业者总和,称为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百分比称为失业率。 8、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9、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得不到工作造成的失业,因而这种失业是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而消除的那种失业,这种失业与需求不足型失业是一致的。 10、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 四、简答题 1、需求拉动,指通货膨胀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上的; 成本推进,指通货膨胀是由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 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由于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引起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2、失业类型有: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在劳动力正常流

第10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下列经济个体会得利的是()。 A.债权人 B.浮动收入者 C.货币财富持有者 D.靠固定款金维持生活的人 2.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被称之为()。 A.信用膨胀 B.投资膨胀 C.通货膨胀 D.消费膨胀 3.反映不同时期普通消费者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消费品价格动态指数,称之为()。 A.生活费用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消费物价指数 D.批发物价指数 4.以存在强大的工会力量、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设前提的通货膨胀理论是()型通货膨胀。 A.需求拉动 B.工资推动 C.利益推动 D.混合推动 5.在通货膨胀中,最大的受益者是()。 A.从企业的利润中取得收益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科技工作者 D.政府 6、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经济现象 B.社会现象 C.货币现象 D.价格现象 7.下列( )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 C.通货紧缩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 D.通货紧缩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 8.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 A.消减政府支出 B.减少公共事业投资 C.增加税收 D.制定物价、工资管制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通货膨胀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等形式。 A.爬行式通货膨胀 B.温和式通货膨胀 C.奔腾式通货膨胀 D.公开型通货膨胀 E.隐蔽型通货膨胀 2.根据通货膨胀的程度,可将其划分为()等类型。 A.恶性通货膨胀 B.温和通货膨胀 C.爬行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E.小跑式通货膨胀 3.根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将其划分为()等类型。 A.投资膨胀型 B.需求拉上型 C.成本推动型 D.供求混合推动型 E.结构型 4.成本推动假说认为,引起生产成本上升而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据在于()。 A.工资推动 B.投资推动 C.供求推动 D.需求推动 E.利润推动 5.紧缩的货币政策实施的手段主要包括()。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原因、经济效应和反通货膨胀的对策,了解失业的类型、失业的影响和降低失业率的对策,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的概念与政策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反通货膨胀的对策,失业的类型与降低失业率的对策,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1.失业与失业率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适龄劳动者。 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其公式: 失业率 以美国为例: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 (1)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工作,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已达4周以上的人。 (2)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 (3)第三,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而连续七天未得到工资的人。 (4)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原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 2.充分就业的含义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说达到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的存在并不矛盾。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的失业率,又称为长期均衡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的高低,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完善程度、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自然失业率由各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失业的分类 1.自然失业——是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市场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都把这类失业归为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现代经济学家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把自然失业分成这样一些类型:

第六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参考答案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失业率:是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2.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均衡或充分就业状态,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4.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5.自然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6.自然就业率:是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就业率。 7.潜在的GDP: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 水平。 8.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9.通货膨胀:是指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一种情形。 10.通货紧缩:就是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 11.消费者价格指数:被广泛地用来度量通货膨胀,它度量的是典型化的城市消费者所购买的一组固定物品的价格平均上涨情况。 12.通货膨胀率:是指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 13.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内。 14.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 15.超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16.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这里所指的商品价格包括生产要素以及各种劳动的价格。 17.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18.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是指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的问题。 19.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是一种比较老的通货膨胀理论,这种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0.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21.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2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换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财经部刘臣 2007年04月20日 一、名词解释题 1.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2.失业人数,是指一定劳动者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某一时间内没有职业或工作时间没有达到规定标准,正在寻找有报酬的工作,并已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的人员。 3.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 4.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失业。 5.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6.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 7.通货膨胀率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计算公式: 8.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而显著的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总供给不足,即“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或者说“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按现行价格所提供的供给”。 9.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10.混合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的通货膨胀。 11.菲得普斯曲线,又称价格调整曲线,是指表示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12.滞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失业率也上升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D 2.B 3.B 4.C 5.B 6.A 7.A 8.C 9.D 10.C 11.B 12.A 13.B 14.A 15.C 16.D 17.B 18.C 19.C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 3.ABC 4.ABC 5.ABE 6.CD 7.ABD 8.CDE 9.ACD 10.BCE 四、判断分析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五、问答题 1.简述失业的含义及其类型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劳动人口,有劳动意愿并在劳动力市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没有找到有报酬的工作。 种类: (1)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是市场制度本身决定的,与劳动力供求状态无关,即使实现充分就业也要有摩擦性失业。 劳动者流动过程包括劳动者的新老交替、人们出于资源配置优化和判断的原因而转移就业职位等。它是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代价。 磨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劳动力流动性是由制度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决定的;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则主要取决于获取工作的信息难易程度和速度,以及失业的代价和失业者承受这种代价的能力。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其最大特点是劳动力供求总量大体相当,但却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矛盾,即在存在失业的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 结构性失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代价,结构性失业多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而这又恰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标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