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之发展状况

【摘要】轻集料混凝土是建筑材料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功能性建筑材料,轻集料混凝土能有效的减轻结构自重,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隔声效果,从而降低建筑的基础造价和总造价。本文主要从轻集料混凝土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阐述了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轻集料;混凝土;发展

0 引言

在建筑业高速发达的今天,混凝土作为一种大众的建筑材料备受关注。21世纪的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轻质、高强、耐久。发展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能有效减轻结构自重,使混凝土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层建筑、海上建筑、公路桥梁、原子能工业等建筑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并带来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但是自重大使混凝土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若能有效减轻自重[1-3],并且达到轻质高强、耐久性好,其技术经济效益会更加显著,由此高性能化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与普通高性能混凝土相比,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能够在保持较高强度的基础上,使混凝土的自重降低20%以上,这对于结构恒载占有较大比例,且对材料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的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工程等现代大工程而言,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较高性能普通混凝土无疑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4-5]。

1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的应用发展现状

我国轻集料混凝土发展和应用相对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人造轻集料,先后研制成黏土陶粒、页岩陶粒和烧结粉煤灰陶粒,几经起伏目前年产量达300万立方米。据1990年对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沈阳等10个省市不完全统计的资料表明,从70年代-80年代的10年中,用于房屋建筑外墙板的轻集料混凝土约占其总量的50%;用于建筑砌块约占砌块的27%。但是,由于我国的轻集料质量较差,以粉煤灰为主的其他品种陶粒的质量不尽人意。所配置的结构用轻集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一般为1800kg/m3-1950kg/m3,抗压强度为C5-C25,既密度较大,而强度偏低,使其使用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20世纪90年代我国轻集料混凝土的应用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它在墙体中的应用从以高层建筑外墙板为主,改变成以高层建筑框架填充墙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为主的格局;而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减少,出现了近十年来的全国各地新建的万余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高速公路桥等,极少应用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奇怪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国内轻集来过多偏重于是墙体材料的应用,而用于承重结构的高性能陶粒的生产与发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轻集料混凝土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