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 苏格拉底方法(三个步骤:“注意刺” 又称助产术。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 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就是

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

辩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

步骤: 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岀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 糊。(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岀结论。这种方法是 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儿)

2. 智者

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自公元 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 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 智者学派(智者的统称) 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自公元前

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

门徒,传播知识,是 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智者学派是这类人的统称,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是普罗泰戈拉。

4. 哲学王

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

他们在哲学上有着高深的造诣。柏拉图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 响,设计岀一种层层淘汰的

“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 ,哲学王便是位于“金字塔”顶峰的

哲学家兼政治 家。 5. 理想国

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 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 ,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

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 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 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 (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 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 。大概这就是柏拉图在殚心竭力地构造他的理想国家时,所面临和考虑的

主要课题。

6. 灵魂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 灵魂与肉体不可分离 ,一切生命都是灵魂和身体的完美结合。因此,亚里士多德将 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植物灵魂,即人的身体的生理部分,这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动物灵魂, 即人的感觉部分,是灵魂的中级部分;理性灵魂,即人的理性部分,是灵魂的最高级部分。前两者 同属于人的灵魂的非理性部分。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主要表 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人的各方面发展的主宰。

的充分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和训练

= 7. 五项竞技

赛跑、跳跃、摔跤、铁饼和标枪 。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

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

8. “七艺”

前三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f 智者学派确立的

=“助义刺”)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

“苏格拉底法”

(1)讽刺。在这个步骤中, 3) 近 。(不足: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运用,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 前5世纪中后期 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

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 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 5世纪中后期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

要使人的灵魂的三个部分都能得到满意 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柏拉图按照“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 ”的原则,把区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类。 初级的体育 包括游戏和若干项运动;初级科目的音乐除狭义的音乐和舞蹈外,还包括读、写、算等文化学科; 高级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一一后四艺

9. 文法学校

10. 修辞学校(雄辩术学校)

修辞学校以培养演说家、雄辩家为主要目的

,在教育内容上,修辞学校以演讲术,辩论术以及为此服务 的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为主。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 9 0年创立了第一个修辞学校,从而开始了教育

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欧文化教育史上,奠定“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基础的功劳应属于 他们。在办学形式上,修辞学校收取学生的学费

。 11. 修道院学校

中世纪早期,随着基督教传播教义活动的不断扩大,

基督教也开始办起了自己的学校 ,其他异教学校被 取缔。基督教会操纵着教育领导权 ,教育内容浸透着 宗教神学的精神。当时,基督教控制下的教育设施 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修道院的学生分两类:一类是自幼入院住宿学习准备学成后充当神职人员的

住宿在家每天到寺院接受教育的 “外修生”,他们学成后仍为俗人 贫”三种品质的学生为教育目的,对人的精神和肉体进行训练,进行徇情教

育;以 内容,用拉丁语通过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而且 纪律严酷,体罚盛行。

12. 大主教学校

基督教的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性质和水平与修道院学校相近

丰富,但数量有限。

13. 教区学校

教区学校设在教堂所在的城市和村落 ,往往在教堂的门厅或是牧

师的家里,学校

居民子弟。到中世纪晚期,教区学校得到较快发展,成为

14. 骑士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中, 骑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 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武装力量。 从11世纪 到14世纪,骑士制度盛行一时。以骑士训练和培养为宗旨的骑士教育遂应运而生。

由于骑士在封建社会

中的作用,因而,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骑士教育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家庭教育 形式,学习内容以“骑士七技”为主,轻视读书、写字、计算等文化知识,以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 阶级思想的手段来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岀生到7、8岁,贵 族子弟在家庭中接受双亲的教育, 主要内容为宗教、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

(2) 7、8岁至14、15岁,贵族子弟按其等级被送人高一级贵族的城堡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 在此过程中,学习上层社会的社交礼仪、习惯和处世为人之道;同时,也学习阅读、吟诗、唱歌和下棋 等。有的侍童还学习拉丁语和法语。除知识学习之外,侍童还要学习赛跑、角力、击剑,进行比武训练。 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14、15岁到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学习的重 点是“骑士七艺”,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至q

21岁时,候选的骑士洁身斋戒 和祈祷,然后着礼服去教堂完成宗教仪式,正式成为骑士。

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除上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骑士十诫”

,其中包括:祈祷;摆 脱罪恶;保卫教会;保护孤寡、儿童;行游四方;参战;为心上人而战;扞卫正义;热爱上帝;服从主 人。这些都是

骑士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但实际却与之相去甚远。

骑士教育在基本目的上是世俗的,即为封建制度培养保护者,它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技能,但与宫廷

“内修生”;另一类是走读, 。学校以培养具有“服从、贞洁、安

《圣经》为主要学习 ,学校设备较好, 学科内容 规模小,主要面向一般 西欧中世纪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 。

学校一样,也深受宗教和教会的影响。就其对后世的影响而言,骑士教育可说是近代绅士教育的直接渊源。

15.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和吟诗(“下列箭头尤其湿”)

16. 经院哲学

原意为“学院中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基督教哲学,是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

。产生于8—9世纪,盛行于12 —13世纪。它是运用理性形式,通过抽象的、繁琐的辩证方法论证基督教信仰,

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到11世纪,逐渐分化为唯实论和唯名论两派。

经院哲学的特点是脱离实际,不研究客观现实,专门从抽象定义岀发死扣书本。

17. 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是市民社会的直接产物,它的组织形式来自城市和行会的组织形式,当时西欧城市各种行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为大学的组织奠定了基础。最初的大学机构,也就是学生行会与教师行会。

最早兴起的大学是12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随后巴黎、牛津大学相继产生,到15世纪,整个西欧建立了近80所大学。中世纪大学以形成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物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中世纪大学以具有一些特权。它的领导体制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大学,多由学生

主管校务,另一是“先生”大学,一般由教师主管校务。大学课程主要有文科、法学、神学和医学等,并

初步形成了学位制度。

18. 行会教育

行会,是西欧中世纪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团体,行会教育对中世纪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起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权力的发展,行会逐渐被国家政权控制;由于工业的专门化和机械化,学徒制的重要性日益减弱,行会的教育便逐渐被普通中小学教育和专门教育取代了。

19. 学徒制

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那些要从事某一特定行业的人,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个师傅手下工作,并服侍师傅,而师傅则要在这一时期内教授他们自己所从事的工业或工业分支的技艺。学徒制在初期具有显着的民主精神,后来却逐渐变为寡头组织。

20. 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的产生与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有重要关系。城市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与手工业、商业有关的知识,进行一定的职业训练。一些初级的学校还采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城市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

是由手工业者行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行会学校。行会由同一行业的人组成,正

式会员称为行东,行东之下有帮工和学徒。行会学校主要进行艺徒训练,传授读、写、算知识,同时也进行宗教教育,用国语进行教学。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可以在本行会或其他行会进行工作。经过工作锻炼,技艺提高,有了自己的产品,得到有经验师傅的认可,就成为工匠,结束其全部学程。另一类学

校是由商人们组成的行业组织一一基尔特设立的,称为基尔特学校,与行会学校类似。这两类学校都属

于初级学校性质。11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城市学校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用本民族语言教授读、写、算的知识。到15世纪,西欧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城市学校,并成为以后初等学校的基础。

21.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神性至上;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压抑和束缚;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和岀世思想;提倡科学,推崇理性,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宣扬的蒙昧主义。这种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潮,在当时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对当时的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2. 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就是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不同的班级,由同一个老师对同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同时进行同样

内容的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 公学

公学(Public School )指的是英国的私立精英学校,它虽然被称为“public school ",却不表示是由政府

设立的,只是表示学校可以公开招生

,而不只限于特定宗教、种族或地区。此外在 早期公学也表示是开 放给穷人的孩子就读,因为富家子弟多有私人教师专门辅导。不过到今天,拥有悠久历史的英国的公学 培养岀的学生

大多是英国各领域的精英,而且 学费十分昂贵,普通人根本无法负担 。 24. 维多里诺 意大利教育家。曾任帕多瓦大学修辞学教授。

此执教22年。 维多里诺认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安静有序是办好学

校的重要条件之一,儿童的身心在良好的学 习环境和愉快的气氛中会得到和谐的发展。快乐之家的学生几乎全是王公贵族及巨商子弟,只有少 数经他认可收容的贫民天才儿童。学生 6?7岁入学,20岁毕业,修业15年左右,从小学一直学到

大学程度。学习期间都在校住宿,学生实行自治。维多里诺提倡身心兼顾、德智并重、发展儿童个 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育。他十分重视体育,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并 经常让学生练习骑马、击剑、角力、游泳和做各种游戏。在智育上,以广泛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的 古典文学作为智育基础,设置以古典文学为中心的广博课程。学习数学、天文、历史及自然科学。

废除中世纪学校的呆读死记,要求学生自觉学习,独立创造。

25. 泛智论

泛智教育是夸美纽斯重要的教育思想内容 看

来,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应当给人以广泛的知识

教育 和落实“泛智教育”思想,他写下了《泛

智的先声》( 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26. 《大教学论》 (里程碑式)

《大教学论》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着作 ,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及作 用、旧教育的弊病、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作者用引证自然的方式总结了教学法方面的丰富的历史经验(包括他自己的经验)。夸美纽斯所采用的 论证方法具有时代局限性(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总结的经验弥足珍贵。

27.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夸美纽斯提岀的教育的主导原则,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充分体现。主要含义是:自然界存在者普 遍的法则,人类活动必须服从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自然法 则,才可靠合理。夸美纽斯的具体教学原则均以此原理为依据。

28. 绅士教育、实科教育

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中提岀的教育理论。绅士教育思想是近代欧洲三大教育思潮之一,对英 国的学校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绅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体健康、 精神健全的各种社会活动家和企业家,

即绅士。洛克提岀绅士应当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这反映了英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 一种对精英人才的需求,是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教育理想,也成为当时公学教育教学的主导理念。

29. 教育万能论

爱尔维修提岀的论点。爱尔维修认为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否认先天观念,认为人的 一切精神活动、人的认识,都来源于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他否认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断言人的 形成只是教育的结果,人与人之间的才智差异也仅仅是教育造成的。他一方面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 产物,改造人必须改造环境;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们的偏见统治着世界,改造环境又必须改造人的偏见, 即通过教育改造社会,因而主张教育万能。爱尔维修的这一教育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映了新 兴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的进步要求,但片面地夸大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否定了遗传素 质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社会环境和教育看作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0. 自然人

1423年应邀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快乐之家,他在

。夸美纽斯在教育活动中十分重视对“泛智论”的研究,在他 。教育应当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了宣传 1637 - 1639),并在匈牙利创办了“泛智学校”,

卢梭认为私有制和国家等出现以前,人类生活在“自然状态”中,这时的人称“自然人”,享有天赋的自由、平等权利,政治上是自由的,经济上是平等的,人性是纯朴的

31. 自然后果法

32. 大学推广运动

33. 恩物

福禄培尔为 儿童游戏和作业设计 与制作的一套 玩具和作业用具 ,包括供 1— 3 岁儿童使用的彩色的绒球、 活动用的圆球、正方体、圆柱体;供

3—7 岁儿童使用的各式积木。

34. 大学观

35. 直观 ABC (直观三要素) 裴斯泰洛奇通过研究,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状、数目和名称这三要素。因此,观察事物或教学首先要 抓住这三个要素。

36. 初等教学法

37. 教育心理学化

38. 新教育运动(新学校运动)

39.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40. 《巴特勒法》

1944 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递交的教育法案, 称《 1944 年教育法》 。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设立教育部代替原来的教育委员会; 将义务教育年限定为 5—15 岁,其中 5—10 岁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

①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③改组民办学校,使 它们可自由选择成为不同类型的公助民办学校。④地方教育当局必须为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者提供正规教 育,并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有组织的文化训练及娱乐活动提供充足的设施; 为一切未满 18 岁但不受全日 制中等教育或其他经官方承认的全日制或部分时间制教育的青年提供强迫的部分时间制教育。

《1944 年 教育法》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1. 集体教育原则

42. 五步教学法 杜威提出的一种探究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要了解它的兴趣; 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 让学生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根据设想,进行推理,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让学生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 43.《国防教育法》 美国联邦政府于 1958 年

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数学 和现代外语 以及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要求 理科实验室; 建立外语教学中心, 加强视听电化教学设备; 拨大量教育经费 。《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是美国立法史上的一个 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使小学的入学率迅速提高,中等

教育普及速度也大大加快。该法令对培养美国科技 人才也产生了巨大作用。 1) 2) 3) 4(5

) 效。

是这些观念意义明确, 并且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 内容包括: 1 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即 自然科学 、 更新 这些 学科的教学内容 和提高教学水平 ;为学校设置 2.加强职业教育 ;3.强调“天才教育” ;4.增 里程碑 ,大量教育经费的投入,有利于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外国教育史教程重点(汇编)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各人种的教育演化》,认为教育是生物的本能、人与动物都存在,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教育的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将教育的起归之为心理现象,认为在原始社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④教育的需要起源论(我国的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1.雅典教育(学校的情况)①文法学校(教授读写算等知识②弦琴学校(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2.希腊化时期教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等地,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3、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4、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5高等教育得到真正发展6教育机会组度夸大更多人更多社会集团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 1.苏格拉底方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特殊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是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优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不断诱导对方承认自己错误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他还认为健康在于锻炼。 2.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三个里1.西塞罗《论雄辩家》,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与品格。雄辩家的内容和 方法:1、要有广播的知识2、要有修辞学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3、要有优美的 举止与文雅的风度。方法是联系,最常用的模拟法实验所,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类型:①宫廷学校(培养贵族,学习科目:七艺,教学方法:问答法) ②骑士教育(特殊教育形式,目标: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分为家庭教育阶段、礼文教育阶段、侍从教育阶段) 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往往分文、法、神、医等四科来进行。从组织上,中世纪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特点:1、最初形成时表现出自治的特点。2、学校内部事务基本由学校管理。3、学校利用教会、世俗政权以及各地方的矛盾为自己争取特权。 1,对西塞罗《论雄辩术》颇有心得,热衷于身心 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①开办宫廷学校,把学校称为“快乐之家”②主张通才教育,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中心③重视 学生品德的培养和学生基督教信仰的养成 2.拉伯雷,讽刺性文学作品《巨人传》(教育自由观、重视体育、要求认识所有事物,提出新的学习方法。 3.卡斯底格朗,意大利人,《宫廷人物》 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 5. 创建和完善新教中学方面成就突出(强调教育的宗教性目的采用分级教学制度)1.夸美纽斯的2层意思:教育工作是有规律的;应努力探索发现这些规律) 2.夸美纽斯

教育学基础311重点总结

一.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家长,教育机构,教师对培育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是教学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确保教学有效的基本条件,但是今年仅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没有总的教育目的作为指导,教学工作就会失去意义和方向。二.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的区别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是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皮亚杰的将建构观称为认知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势存在在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华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则成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三. 什么是道德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是英国学者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侧重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德育模式。该模式强调德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学会关心。该模式通过使用一套包含大量社会情境问题的教材《生命线》,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道德学习。 四.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的异同点 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 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的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吧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教材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五.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如:过分强调儿童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与制约作用。 3. 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六. 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便于获得较为完整的资料。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缺: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的样本数小,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七.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基本过程: 理解与表征阶段:将问题的情境转化为某种内部的心理结构,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空间寻求解答阶段:在问题的表征阶段,个体有可能凭借与之熟悉的问题直接提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现有的问题,若无这种经验,个体便不得不制定计划,如建立解决问题的子目标层级,或选择相应的解决策略。 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在对问题作出表征并选择好某种解决方案后,个体要执行这一计划,尝试解答。 评价结果阶段:在选择并运用某种解题策略之后,个体应对这一策略运用的结果作出评价,这一过程包括检查与答案相一致或相矛盾的地方。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 科学教育的源流)【圣才出品】

第8章科学教育的源流 8.1复习笔记 一、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及其影响 (一)兴起的根源 1.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是社会生产长期发展的结果 (1)到14、15世纪,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欧洲的农业和新兴手工业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2)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上的运用又带来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加以理论上的说明。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欧洲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1)中世纪后期,罗盘和航海图的使用,推动了海外探险活动; (2)地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课题。 3.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近代科学得以兴起的文化思想环境 文艺复兴运动使受宗教禁锢的欧洲人得到思想的解放,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近代科学革命的勃兴 1.天文学领域的发展 (1)哥白尼的日心说 (2)伽利略的天文探究 (3)第谷与开普勒的天文探究 2.医学生理学领域的发展 (1)维萨里的人体学说

(2)塞尔维特的小循环理论 (3)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3.力学领域的发展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三)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 1.自然科学知识获得空前增长 2.科学研究方法取得突破性改进 3.科学理性精神得到树立,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二、近代科学教育的萌芽 (一)近代科学教育号角的吹响 1.弗朗西斯·培根 (1)生平简介 ①首先吹响近代科学教育号角; ②在自己等著作中,最早表达了近代科学观,阐述了科学的目的、性质以及发展科学的正确途径,首次总结出科学实验的经验归纳法,并极力提倡科学与社会生产的结合,大大推动了近代科学以及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思想 ①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②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 ③构建新的科学知识体系 ④设想科学研究和教育的乌托邦方案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第16、17章)【圣才出品】

第三编现代教育史 第16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6.1 复习笔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当时欧美国家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文化等方面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综合反映;是欧美社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是现代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一、新教育 1.新教育的由来及发展 (1)新教育运动始末 “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德比郡开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此后,许多教育家进行实验并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21年在费利耶尔的发起下,在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二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2)新教育中的著名实验 ①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

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学校以11~18岁男孩为对象,以把他们造就成新型的英国各种领导阶层人士为目的。学校课程包括体力和手工活动、艺术和想像力的课程、文学和智力课程以及社会教育和宗教、道德教育。 ②德国的利茨于1898年在德国哈尔茨山区的伊尔森堡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以后德国先后出现了以他的学校为模式的许多新学校,形成“乡村之家运动”。 ③1899年,法国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德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该校重视“小家庭”式的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在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因此又有“运动学校”之称。 这些乡村寄宿学校费用昂贵,主要以上层社会和高收入阶层的少数学龄儿童为对象,规模一般很小,且独立于国家教育制度之外。但是它们开始引起世人对新教育的关注和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为国际交流开辟了道路。 2.新教育的代表人物 (1)爱伦·凯 爱伦·凯(1849~1926)是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和教育家,主要代表作《儿童的世纪》,对推动20世纪欧美的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爱伦·凯主张优生优育,呼吁保护母亲和儿童。她提出,为提高后代的素质,首先应保障作为未来母亲的妇女的权益。同时,妇女作为母亲应担负起抚养和教育儿女的责任,并为此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其次,爱伦·凯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在家庭中存在的和谐诚挚的气氛、父母高尚的情操及其以身作则,对儿童是最好的教育。 最后,作为新教育的倡导者,爱伦·凯尖锐地批判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摧残,认为旧教育使儿童失去了个性。为此,她竭力倡导自由教育,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理想学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下)【圣才出品】

第20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1.略述苏联建国初期(1917~1920年)教育改革的意义。 答: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重点是废除旧的教育制度,改变学校的性质,确立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地位。这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分析如下:(1)通过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苏联建立了教育人民委员部,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全国教育的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和制定国民教育建设的原则;同时还进一步清除了教会对学校的影响。这样,便彻底克服了之前学校管理方面的分散和混乱现象,保证了学校领导权统一在无产阶级手中。 此外,还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保证了各民族、各阶层人民子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消除了教育的封建性。 (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贯彻了非宗教的、真正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尖锐地批判了旧学校的形式主义、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要求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强调全面发展儿童个性,充分发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一切不仅对苏联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国外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通过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加强了对学生个性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教育工作方面,也加强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4)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还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团结、教育和改造旧教师,建立了一支新的无产阶级的教师队伍。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为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试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其影响。 答:(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同时,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经过最初几年对旧教育的根本改造、20年代对新教育的探索和30年代对教育的全面调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①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民主的学校制度。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③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专家,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①苏联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思想方向性,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力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但是,在具体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出现过某些偏差,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 ②重视师范教育,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苏联教育事业的发展,使苏联教育很快就赶上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我国解放后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离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

第1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1.教育的起源 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①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②沛西·能认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

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 2.史前教育的概况 (1)原始社会的分期及研究途径 ①原始社会的分期。有人根据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将原始社会划分为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也有人将其划分为蒙昧和野蛮两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划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我国史学界一般将原始社会划分为前氏族社会(血缘家族的原始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以及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社会四个阶段。 ②研究途径。人们主要从三个途径了解原始社会的概况: 第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科研成果; 第二,民族学的资料; 第三,古代典籍中的有关记载。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 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 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 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 育史上的哥白尼”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 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 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南方诸如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 教育。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复习总结笔记

第一编古代教育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1.古代东方通常是对古代亚洲和非洲东北部各奴隶制国家的总称。四大文明古国: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 2.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美国桑代克。来源于庸俗进化论。(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美国孟禄。 (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苏联米定斯基,来源于恩格斯的劳动理论。 (4)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中国杨贤江。 PS:教育起源大体分两类: (1)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 (2)将教育看做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3.史前教育的概况、 (1)前氏族时期:距今约四百万年至一万五千年。共同生产,共同消费。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产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4)军事民主制时期:出现剩余产品,逐渐形成阶级,产生阶级教育的萌芽。 4.巴比伦的教育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泥板书”。 学校:研究学问的场所——神庙中心——政治文化中心。 最早的学校:幼发拉底河畔马里城的宫廷学校。 公元前1894年,巴比伦城兴起。 5.古代埃及的教育(重点) 文字写在“纸草”上。 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培养国家官员 (2)僧侣学校——最高学术中心,目标是科学技术教育。 (3)职官学校——书吏学校 (4)文士学校——文书 教学方法:体罚被视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6.古代印度的教育 (1)种姓制度:(1)婆罗门,即僧侣。(2)刹帝利,即武士。(3)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4)首陀罗,即奴隶及奴隶地位的穷人。 (2)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公元前6世纪前的印度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教为主。公元前8世纪,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在此教育被称为“古儒”,学习年限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体罚是常用的手段。 (3)佛教教育: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种姓平等。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僧徒一般学习12年,合格者称“比丘”,寺院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构,也是一种学术机构。重视女子教育。 7.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的特点:(书上七条,老师总结五条,合并) (1)在古代东方最早产生科学知识、文字、学校教育。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3)教育内容较丰富,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

宁波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宁波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从2013年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来看,宁波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初试已退出全国统考,教育学考研科目改为631教育基础理论,宁波大学631教育基础理论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学研究方法,以下为宁波大学2013年631教育基础理各个专业的初复试和加试科目参考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研究生就业问题近年来也成为热点话题。官方发布的研究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5%以上,但有的专业首次就业率甚至低至5.56%。究竟什么才是真实的情况,也许永远也无法知道,但多几个渠道了解信息,或许能在作决定时提供帮助。 七成高校研究生就业率超95% 凯程考研以"专业、负责、创新、分享"的办学理念,突出"高命中率、强时效性、全面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成为考研学子选择专业课辅导的首选。10年来已有千余位考生在凯程的帮助下顺利考取全国著名高校,引发业界强烈关注。 040101 教育学原理 初试:631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部分:《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邵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它相关同类教材也可。 复试:《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加试:《中国教育史(第3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教育心理学》(第3版) 皮连生主编(原主编:邵瑞珍),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040102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 初试:631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学部分:《教育学基础》,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教育史部分:《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部分: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研究方法》,邵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其它相关同类教材也可。 复试:《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或其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同类书籍。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答案要点AB卷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卷答案要点(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加德纳关于智力的定义 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2分)其含义包括:1.智力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2.智力应能解决实际问题;3.智力与创新分不开。(3分) 2、福禄倍尔的“恩物” “恩物”,按他的意见是神恩赐给儿童的东西(2分)。在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3分) 3、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 一是就教育的目的或结果而言,要求教育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2分)其次就教育活动或过程而言,要求教育应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人性规律协调一致,注意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儿童(3分) 4、瑞吉欧的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是一种既非预定的教学模式,也非一般的教学

计划,而是师生共建的弹性课程与探索性教学(2分)。 基本要素一是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二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进行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三是成人与幼儿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学习过程。(3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比较古希腊斯巴达和雅典两个城邦的学前教育的不同点。 一、知识点 1、教育目的: 雅典教育讲究完整人的发展,培养具有公民道德的知识份子。 斯巴达所培养的有用公民,本质上是公民军人。 2、内容: 雅典的教育课程除了军事训练之外,还强调智育、美育、体育、重视家庭教育,但忽略女子教育; 斯巴达的教育内容只重视军事教育,忽视家庭责任,但重视女子教育。 3、教育方法: 雅典人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变,深富自由色彩与民主精神。

外国教育史教程 名词解释(目录答案)

外国教育史教程目录(及答案)名词解释 1、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 3、骑士七技: 4、要素教育 5、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 7、恩物 8、昆西教学法 9、初级学院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11、国防教育法 12、开放大学13、终身教育 14.智者(诡辩家) 15.产婆术 16.知识即美德 17.文雅教育 18.快乐之家 19.实科中学 20.柏林大学 21.费里法: 22.恩物: 23.四段教学法 24.骑士教育 25.公立教育运动 26.教育性教学 27.泛智 28.爱弥儿 29.教父学 1、自然主义教育 2、恩物 3、“发现学习法” 4、“一般发展” 5、全面和谐发展 6、智者 7、自然主义教育 8、经院哲学 9、“劳作学校” 10、改造主义教育 11、宫廷学校 12、骑士教育 13、中世纪大学 14、城市学校 15、新教育运动 16、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7、实验教育学 18、终身教育 19、人本化教育 20、“从做中学” 1、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2、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4、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论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基石是,它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5、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开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这些学生称为导生。这个制度称为导生制。 6、教育性教学:教学必须具有教育作用,他把教育和教学的关系看成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如何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真实技能,而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教育又必须通过教学来实现,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严格的按照教育目的组织教育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造就真正所需要人的途径。 7、恩物:意味着上帝的恩赐,也就是神赐给儿童的活动玩具,恩物的基本形状有三种:球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的原则,是循序渐进的,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恩物能够培养儿童认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是世界上积木的前身,现在任在应用,有想象性。恩物锻炼儿童的身体,促进学生肌肉的生长 8、昆西教学法:主张因材施教;最早提出了分班教学的初步设想;提出教学应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主张对课业的学习应交替进行。 又称昆西制度。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9、初级学院: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度的教育,它主要特点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授以比高中稍广一些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以及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不收费或收费较低;学生就近入学,可以走读,无年龄限制,也无入学考试;初级学院课程设置多样,办学形式灵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学习。 10、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11、国防教育法: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其中心内容是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12、开放大学:于1969年6月1日获得皇家特许状,1971年1月正式开学。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需参加入学考试,一般不需按时到校上课,无严格的学习年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也被许多国家效仿 13、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朗格郎(Lengrand),强调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和民主性,主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5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https://www.doczj.com/doc/3f16525880.html, 第5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选择题 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 A.科学性 B.民主性 C.平等性 D.宗教性 【答案】D 2.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 A.等级性学校 B.贵族性学校 C.世俗性学校 D.民族性学校 【答案】C 3.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 )。 A.中学 B.主日学校 C.教区学校 D.耶稣会学校

【答案】C 4.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是全部学科的“王冠”()。A.科学 B.神学 C.哲学 D.数学 【答案】B 5.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的教育()。 A.世俗封建主 B.教会封建主 C.资产阶级 D.城市平民 【答案】A 6.下面大学中,属于典型的“先生大学”的是()。 A.萨莱诺大学 B.牛津大学 C.波隆那大学 D.巴黎大学 【答案】D

7.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 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 C.修道院既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惟一形式 【答案】B 8.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 A.贵族特权教育 B.特殊的家庭教育 C.私立学校教育 D.公立学校教育 【答案】B 9.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不包括()。 A.修道院学校 B.主教学校 C.教区学校 D.宫廷学校 【答案】D

【解析】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有:①修道院学校,学生一般十岁左右人学,学习期限大约为八年。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课程体系;②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③教区学校,是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宫廷学校是西欧中世纪时贵族子弟接受世俗教育的机构,通常设在国王或贵族宫廷。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早期,宫廷学校为数不多,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力也远不如教会学校大。 10.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 A.“七艺” B.“四艺” C.“三艺” D.“骑士七艺” 【答案】A 【解析】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在中世纪,无论是教会教育,还是世俗教育,都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内容。《圣经》、各种祈祷书以及赞美诗等,一直是不同类型学校的基本教材。神学是最重要的教学科目,甚至于“七艺”等本身具有世俗性质的科目,也根据教义加以改造,或被用作神学教育的基础科目。“七艺”即文法,辩论、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11.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宫廷学校的教育方法是()。 A.诘问法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________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_________。 2、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__________》。 3、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_______的形式。 4、唐代中央官学中的“六学一馆”是指: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6、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________ 、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 。 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________ 。 9、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 年。 10、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________ 题。 11、最早在德国出现的实科中学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________ 主义的倾向。 12、日本明治政府文部省最早公布的重要教育法令是________ 。 13、二十世纪初,俄国形成了以________ 性十分明显的双轨制为特征的完整的教育体系。 14、裴斯塔洛齐是十九世纪初________ (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15、教育与社会,教育与________ 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外国教育史教程

外国教育史教程 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 苏美尔的文化教育泥板书楔形文字 考古发掘的最早的学校是巴古伦。 寺庙学校有两极。一级是初级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级教育,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教学方法是师徒传授式,学生首先观察教师的操作,然后在教师的指点下自己动手,教师随时纠正错误。 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宫廷学校 古埃及的学校有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在古埃及的学校中,教师惯用灌输和体罚。 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种姓},按高下依次为:婆罗门,即僧侣;刹帝利,即武士;吠舍,即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即奴隶及处于奴隶地位的穷人。 希腊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过程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阶段:荷马时代公元前1100-公元前800年;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前500年;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前330年;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元-公元前30年。 荷马时代的资料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书中人物,阿喀琉斯有两位教师,喀戎、富尼克斯。 斯巴达教育的主要是任是通过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和道德灌输,便儿童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坚忍、顺从、爱国等品质。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 雅典的教育: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所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公正等品质,这是要由国家来规定的。但是,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以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由国家控制的教育。 智者对教育的活动及贡献? 所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在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具有治国能力的人同样被当做智者。 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的贡献:1、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又由于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2、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3、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 古希腊的主要学校是文法学校。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的三大著名哲学家。

外国教育史教程(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 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 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这种教学发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认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57-58 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主要学习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重点是“骑士七技”。118-119 3、教育心理学化:即将教育工作置于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293-298 4、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320-321 10、导生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基本方法是教师 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380

15、《国防教育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国防教育法》, 该法的目的: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6、终生教育: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 思潮,创立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观点:1、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P719 17、恩物:恩物是福禄贝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它 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机器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恩物应满足3个条件: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这个客观世界的认识;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的恩物,并应预示后继的恩物;每种恩物本身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可形成有秩序的整体。345-347 二、简答 1、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2-5 答:(1)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认为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