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14古诗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3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14古诗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3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14古诗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013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14古诗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第二模块: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四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测试时间:90分钟)

1.下列各句对“兴”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高兴) B.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发动)]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产生) D.每览此人兴.戚之由(发生)

E.兴.尽悲来(兴致)

2.下列各句中“请”字用法相同的是

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③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④王好战,请.以战喻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⑥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⑥

3.下面加点字,解释为动词“说话”或“说”的意思的一项是

①王笑而不言.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③讽《诗》、《书》百家之言.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⑤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⑥广故数言.欲亡⑦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A.①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⑥D.①②④⑥

4.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

..亦爱怜其少子乎? 丈夫:指女子的配偶

B.沛公奉厄酒为寿,约为婚姻

..婚姻:指男女成婚的事

C.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从容:形容不慌不忙,镇定沉着

D.云鬓半偏新睡觉

..,衣冠不整下堂来睡觉:入睡后醒来

5.下列句申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辞:言辞,文辞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方:才

B.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非:除了,除……以外

C.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度:制度,法度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

D.孤与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发:发出,送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大概,表示揣测、估量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他祖父

..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祖父:指父亲的父亲

宣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发表文告

B.多谢

..后世人多谢:大大地表示感谢

璧有暇,请指示

..王指示:指,指点;示,给……看

C.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无论:无,不,不用;论,说

亦雁荡之具体

..而微者具体:形容细节方面很明确

D.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卑,卑微,地位低下;鄙,鄙俗,见识浅陋

岂果知道

..欤?或传闻之过实耶? 知道:知,懂得;道,道理

7.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到乡:乡村。B.如有营,予佐尔贾.贾:通“价”,钱。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生下来。D.“离骚”者,犹离.忧也离:离开。8.下列的“望”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并汾乔木,望秋先陨③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④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⑤夜雪初霁,荠麦弥望⑥敢因此为怨望⑦不意君之望臣深矣⑧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⑨埯褊心不能无少望⑩先达德隆望尊⑾自幼有公辅之望⑿王谢萧陈,南朝名门望族

A.①②⑿B.⑤⑩⑾C.⑥⑦⑨D.③④⑧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借助)于物也。(《劝学》)

②胡公按.(巡察)部,令所部勿供张。(《海瑞传》)

③寻蒙国恩,除.(任命)臣洗马。(《陈情表》)

④保.(保护)民而王,莫之能御。(《齐桓晋文之事》)

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岳阳楼记》)

⑥失期,当.(应该)斩。《陈涉世家》)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④⑤⑥

10.为下列句子中“顾”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②环顾国内,贼氛方炽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⑤激昂大义,蹈死不顾⑥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⑦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⑧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C.①⑧|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1.分别选出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1)伐( )]]

①坎坎伐.檀兮(砍伐)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讨伐、进攻)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战争) ④一令每出,平伐.其功(自夸、夸耀)]

(2)疾( )

①君有疾.在腠理(病) ②君疾.贫富不均(憎恨、厌恶)

③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憎根) ④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心)

⑤问民之疾.苦(痛苦) ⑥声非加疾.也(大)

(3)举( )

①吾力足以举.千钧(举起) ②略举.所见十条(举出、提出)

③约以连兵大举.(发动) ④全在天津阅兵之举.(举动)]

⑤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抬起) ⑥举.孝廉不行(推举、推荐)

⑦戍卒叫,函谷举.(攻下、占领)

(4)微( )

①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隐蔽、藏匿) ②桓公微.服而行于民间(不显露的)

③童微.伺其睡(躲、藏) ④微.风鼓浪(细小、轻微)

⑤刍荛之微.,先民询之(地位低下、卑贱) ⑥其文约,其辞微.(含蓄、深奥)

⑦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

12.下列句子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C.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D.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

13.阅读下面三组句子,注意其中加点的字,读后填空,每个括号里只填一个字母。(甲)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适.大病,不能行

(乙)A.秦伯说.,与郑人盟B.鲰生说.我曰

C.及说.备使抚表众D.说.尽心中无限事

在甲组中( )和( )中的“适”意义相同。

在乙组中( )和( )中的“说”意义相同。

14.下列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B.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暮霭沈沈楚天阔;张良出,要项伯

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植其杖而芸;徐公来,孰视之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倔起阡陌之中;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15.下列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斟酌损益

..,尽进忠言,则攸之、依允之任也

B.世之有饥穰

..之,短小,黑赤色

..,天之行也审谛

C.奉使往来

..

..,无留北者孰与君少长

D.怀怒末发,休祲

..

..降于天先帝创业末半,而中道崩殂

16.下列加点词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昼夜勤作息

B.以先国家

..之急而后私仇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C.亦以明死生

..,性行暴如雷

..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我有亲父兄

D.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

..中间

1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布、元表各顾妻子

..抗衡

..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

..可以亡身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无为在歧路,儿女

..共沾巾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

..从事]

D.饰以楼观亭谢,与江山相发挥

..,遂许先帝以驱驰

..臣由是感激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漠漠向昏黑

...B.秋天

C.行李

..枯搞。

..之往来,共其乏困D.颜色憔悴,形容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及长,专长

..,而以静存为要。

..性理。B.其学务躬行实践

C.笃志研究。D.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

20.下列句中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璧有暇,请指示

..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B.子布、元表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

..抗衡。(《赤壁之战》)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2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此物故.非西产

②何可胜道.也哉闻道.白,以为莫已若也

A.两个“故”相同,两个“道”不同B.两个“故”相同,两个“道”也相同C.两个“故”不同,两个“道”相同D.两个“故”不同,两个“道”也不同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此唯师.心自用耳B.孔夫子不耻.下问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

C.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而江浙之梅皆病.D.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是.故狂夫之言23.从下列各题中,选出加点词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句,把序号填入表中。

(1)①子路从而后.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③左右欲刃.相如④夫山居而谷.汲者

⑤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

..乎⑥去今墓.而葬焉

⑦禽兽之皮足衣.也⑧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①箕.踞以骂曰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③反接,布囊.其口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人皆得以隶.使之⑥备南.走,肃径迎之

⑦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⑧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3)①大行.不顾细谨②燕赵之收藏

..

..,韩魏之经营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④翩翩两骑

..来是谁

⑤贾家庄几为巡徼

..所陵迫死⑥盖其又深,则所至.又加少矣

⑦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①小.学而大.遗②将军身被坚.执锐.

③卒不忍独善.其身④瑜等率轻锐

..断其后

⑤兵不血刃,遐迩

..来服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⑦亦以明死生之大.

(5)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②山多.此物也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素善.留候张良

⑤府佐快.其所为⑥复前行,欲穷.其林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⑧欲居之以为利,高.其值

(6)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③外连横而斗.诸侯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⑤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⑦会盟而谋弱.秦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7)①孔子师.郯子……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③且庸人尚羞.之④而耻.学于师

⑤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⑥为能急.人之困

(8)①帅欲斩陈,众将请.之②君子死.何己

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④六王毕,四海一.

⑴⑵⑶] ⑷⑸⑹⑺⑻

]

24.加点词与“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的“远”“丰”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②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④良药苦口利.于病

⑤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⑥不如因善.遇之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⑥⑦B.①④⑤⑧C.②③④⑧D.②④⑥⑦

25.下列加点的活用词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老妇必唾.其面B.今王鼓.乐于此

C.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乎D.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

[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

[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

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

[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

[5] 自覆:自取灭亡。

[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26、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7、“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28、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②旦日,客从外来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29、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0、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31、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A.觉今是而昨非B.是己而非人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无乃尔是过与

E.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F.定国是之诏既下

G.惟利是图H.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32、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A.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C.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3、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34、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A.去来兮辞 B.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于是辞相印不拜

35、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A.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B.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D.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36、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A.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B.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D.臣之所好者,道也

37、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A.逝将去女,适彼乐土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D.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38、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B.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C.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D.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E.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F.斯固百世之遇也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进,幽州良乡人也。为人勇悍,走及奔马。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符彦超遣人以赂招置麾下。彦超镇安远军,军中有变,遣进驰奏京师,明宗怪其来速,嘉其足力,以隶宁卫指挥。汉高祖为侍卫亲军指挥使,以进为军校。高祖镇河东,因以之从,每有急,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由是愈亲爱之,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从周太祖起魏,迁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历汝、郑二州防御使、彰德军节度使。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幸,未始不有,而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者可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节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39、选出与“为人勇悍,走及奔马”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B.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40、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少”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B.衡少善属文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41、选出与“少聚徒为盗,乡里患之”中的“患”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

B .欲无予,即患秦兵之来

C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D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42、选出与“遣进驰至京师,往返不过五六日”中的“过”意思相同的一项

A .道旁过着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B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C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D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

43、选出与“由是愈亲爱之”中的“爱”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B .故以其爱不若燕后

C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D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44、选出与“累迁奉国军都指挥使”中的“迁”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 .顷襄王怒而迁之

C .迁我京师,则汝朝夕侍母

D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45、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显德元年秋,以疾卒,赠太师

B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D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46、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A

B C

D

47、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A ①显德元年秋,以疾卒.

,赠太师 ②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③初,鲁肃闻刘表卒.

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

数万人 ②戍卒

.叫,函谷举 ③其所与俱勇夫悍卒.

①谓言无罪过,供养卒.

大恩 ②庶刘侥幸保卒余.

年 ③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①持五十金,涕泣某于禁卒,卒.

感焉 ②卒.

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①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

而叹②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③读其书.

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B

C

D 48、选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A B

C

D 49、选出与“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中的“如”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①视其上易君代国,如.

更戍长无异 ②入溆浦余儃佪兮 ③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⑤如.

进等者,岂足道哉 ⑥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⑦公屡促之,必如约 ⑧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① 予书.

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 ② 即书.诗四句 ③乃丹书.

帛曰:“陈胜王” ①本之《书.

》以求气质 ②《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 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 ②军书.

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①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日之力

②君子生非.

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

贤,……

①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

②是不为也,非.

不能也 ③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 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 ②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③非.

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①是非.

不乱,则国家治 ②穷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③辞多类非.

而是,多类是而非,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⑨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⑩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11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1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1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矣 ○14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

15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A 、①②③⑤○

14 B 、①⑤⑨○12○15 C 、④⑤⑥⑦○11 D 、⑤⑧⑨⑩○13 50、选出与“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中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

A .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B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

C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51、选出与“世治则君子居之而重”中的“治”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B .故治国无法则乱

C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

52、选出与“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中的“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

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③岂得之难而失之意欤 ④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⑤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⑦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⑧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⑩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11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

1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3吾得兄事之 ○

14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15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

1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7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8日食饮得无衰乎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20得无教我猎虫所也 A 、①⑦⑧⑨○

17 B 、②⑩○11○15○16 C 、③○12○13○18○19 D 、④⑤⑥○14○20 53、选出与“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一二年”中的“当”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 、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C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4、选出与“为国长者不过十余年”中的“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 .视其上易君代国

B .故治国无法则乱

C.既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D.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典型错例反馈

错误归因金手指

]

专题十四

1.A(“兴坏”应为“兴盛和衰败”)2.B。①③④⑤请让(或允许)我,②请示,

⑥领取。3.C。②话,③言语,⑤一句话,⑦字。4.D (A大夫:指成年男子,B婚姻:指儿女亲家,C从容:指言辞举止得体)5.B (A辞:托辞、借口,C度:限度,D发:派遣,盖:因为,由于,连词,表原因)6.D (A祖父:祖,祖父;父,父亲。宣言:宣,发出;言,话语。B多谢:多,多多地;谢,告诫,劝告。C具体:具,具备;体,形体)7.B。A项“乡”通“向”;C

项“生”通“性”;D项“离”:遭遇。8.C。⑥⑦⑨怨恨,①远看,②临近,

12显赫,有名望。

③指望,④盼望,⑤视野,⑧阴历的十五日,⑩○11名望,○

9.C (保,使……安;当,判罪。)10.C。①⑧表转折,②③看,④⑤照顾,

⑥探望、拜访,⑦难道。

11.⑴③⑵③⑶⑤⑷③(1)组中③功劳。(2)组中③嫉妒。(3)组中⑤全部⑷组中

③偷偷,悄悄。12.A (A遣歉,谢罪B感谢C告诉D推辞)13.甲选A、C,

动词,去往;B女子出嫁;D适逢。乙选B、C,劝说;A通“悦”D诉说。14.D (A屈一缺,颁一斑,不一否B信一伸,沈一沉,要一邀C而一尔,芸一耘,孰

一熟D涂一途,倔一崛)15.D (A出入:偏义复词,进入,“出”是衬字;损益:不是偏义复词,减损、增加。B饥穰:偏义复词,荒年,“穰”是衬字;审谛:不是偏义复词,仔细观察。C往来:是偏义复词,去,离开,“来”是衬字;

少长:不是偏义复词,年少与年长。D休祲:不是偏义复词,休,好的征兆,侵,

凶兆;崩殂:不是偏义复词,都是指帝王去世)16.D (A异同:不同,“同”

是衬字;作息:义在“作”,劳作,“息”是衬字。B国家:义在“国”,“家”是

衬字;远近:义在“远”,“近”是衬字。C死生:义在“死”,“生”是衬字;父兄:“父”是衬字。D中间:不是偏义复词,中间夹杂)17.B (A妻子:古义

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配偶中的女方!中国:古又是指中原之地,今义是指国家。

C儿女:古义是指青年男女,今义是指儿子和女儿、子女;便宜:古义是指根据

情况,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今义是指价格比较低。D发挥:古义是指衬托,显现,今义是指表现出内在的能力;感激:古是指感动奋发,今义是指受到别人帮助而怀有好感)18.A(A项古义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为招待来客的主人。意思相近。B项古义为秋季的天空,今义为秋季。C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D项古义为形体和容貌,今义为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19.D (流涕:流泪)20.D (指示:指给……看。妻子:妻子儿女。中国:中原地区。)21.D (①前者为旧交,后者为木来。②前者为述说,讲述,后者为道理)22.A (A师:意动,以……为师。B 耻:前者释为“以……为耻”,意动;后者释为羞耻。C病:前者释为缺点、毛病;后者释为生病、病态。D是: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释为这,“是故”是因此,因为这的意思。)

23. (1)④(2)③(3)⑦⑷③⑸⑤⑹⑤(7)②(8)④(1)组中,④为名词作状语,其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2)组中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余是名词作状语。(3)组中⑦是使动用法(“使之鸣”),其余是动词活用为名词。(4)组中,③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组中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6)组中⑤是形容词的一般动用,其余是使动用法。(7)组中②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照),其余是意动用法(把……当作……)。(8)组中④是活用为动词,其余是所谓的为动用法,①即“为之请”,②即“为知己死”,③即“为之泣”。24.B。“远罪丰家”"中的“远”“丰”为使动用法。②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毒(苦)。③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⑥善:好,没有活用。⑦小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25.C(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继承人。其余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26、 C(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而C项中的“信”作“的确、实在”讲,另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27、H28、B(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29、B(题干与B项中的“鄙”与其后的“人”合成一个词语,表谦称。A中的词当“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讲,CD中的词语均是“鄙陋、鄙俗、鄙琐”的意义。)30、A(题干与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讲,A项中的“使”为名词,出使的人。)31、CDH(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词“这、这个”讲,其余各剧种的“是”的意义分别为A为“正确”,B为“认为正确”,E系词,表判断,F大事,G宾语提前的标志。)32、B(与例句中的“行”均作“节操、品德”讲,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讲。D中的“行”作“运行”讲。)33、C(与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讲,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来”讲,D中的“素”是“白色的绸绢”。)34、A(A中的“辞”是一种文体名称,BCD中的“辞”都与例句中的“辞”含义相同,作“不接受,推辞,辞去”讲。)35、A(A与例句中的“期”均作“约会,约定”讲。BC中的“期”都是名词,约定或限定的时间,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36、D(D中的“道”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例句与ABC三项中的“道”是“途径,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37、D(D句与例句中的“去”均作“放弃、舍弃”讲。A句中的“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离”讲。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讲)38、AE(例句AE 中的“固”均作“本来,原来”讲。BF中的“固”是“确实,的确”的意思。

C 中的“固”当“当然,自然”讲。

D 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

39、D (例句与D 项中的“走”均当“跑”讲,AB 两句中的“走”是“逃跑”的意思,C 句中是“奔向,趋向”的意思。)40、D (例句与ABC 三项中的“少”均作“年幼,年轻”讲,D 项中的“少”是“小,小的”的意思。)41、D (例句与ABC 三句中的“患”均作“忧虑,担心,害怕”讲,D 句中的“患”是“禁忌,忌讳”的意思。)42、C (例句与C 句中的“过”都是“超过,胜过”的意思。AB 中的“过”时“走过,经过”的意思。D 句中的“过”是“过去,过了”的意思。)43、B (例句与B 句中的“爱”均作“亲爱,友爱”讲。A 句中的“爱”是“亲爱的,心爱的”的意思。C 句中的“爱”是“爱护,爱戴”的意思。D 句中的“爱”是“怜惜,爱惜”的意思,另如《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吾不得爱身”。)44、B (B 句中的“迁”是“放逐“的意思,[迁客]贬官降职外调远方的人。ACD 中的“迁”都指一般的官职调动,其中,D 句中的“左迁”合在一起才是“贬官”的意思。)45、A (A 中的“疾”当“病,生病”讲。BCD 中的“疾”都是“快,迅速,敏捷”的意思。)46、D (A 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死”讲,B 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步兵,士卒”讲,C 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均当“完成,终结”讲,D 组句子①中的加点字当“差役,隶卒”讲,句子②③中的加点字均当“终于,最终”讲)47、D (A 组中加点的字均当“文字”讲,B 组中加点的字均当“写,记”讲,C 组中加点的字均指“《尚书》”,D 组中①句加点的字当“书信”讲,②中加点的字当“文书,公文”讲,③中加点的字当“书籍”讲。)48、C (A 组中加点的字均当“无,没有”讲,B 组中加点的字均当“不,不是”讲,D 组中加点的字均指“不对,不正确”讲, C 组中①句加点的字当“以……为不对”讲,②③中加点的字都当“除非”讲。)49、B (B 组句子中

的“如”均作“像,如同”讲。A 组中②③○

14句中的“如”是“往,到……去”的意思。C 组中④⑥句中的“如”是“及,比的上”的意思,⑦句中的“如”是

“按照,遵循”的意思,○

11句中的“如”是“顺,符合”的意思。D 组中⑧⑩○13句中的“如”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50、D (A 句中的“徒”是“步行”的意思。BC 句中的“徒”是“同一类人,党徒”的意思。D 句中的“徒”是“只,仅仅”的意思,与例句中的“徒”意义相同。)51、B (例句与ACD 三项中的“治”均作“安定,太平”讲,B 项中的“治”是动词,“治理”的意思。)

52、D (各个句子中的“得”的意思分别为:①②③与例句相同,“得到”,④得意,满足,⑤领会,理解,⑥心得,收获,⑦⑧实现,达到,⑨对,恰当,合

适,⑩○

11○12能,能够,可以,表示条件能允许,○13○14应当,应该,○15○16得,到,表示补充说明结果,○17通“德”,感激,德,○

18○19○20[得无]该不会,怎能不,岂不是。)53、A (A 句中的“当”是“对着,面对”的意思。例句与BCD 相中的“当”均当“在,在……时候(地方)”讲。)54、D (例句与ABC 三项中的“国”均作“国家”讲,D 项中的“国”是“古代侯王的封地,诸侯国”的意思。)

]

2020高考语文阅读题试题

2020高考语文阅读题试题 2017高考语文阅读题试题一 (1)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 者们所持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2)那我在国外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的 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某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 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 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 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来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 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这些问题, 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看到片纸只字就以为是至宝。 (3)这些功夫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 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到剧 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 工作呢? (4)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 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 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 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 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5)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 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就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 作者一字一画都有来历,于是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 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史实的支配。第二 种错误是在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2018届高考文言文翻译之典型例题:2016年高考真题 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一学案(含解析)

古诗文阅读 二十阿房宫赋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 ..(古义是遮蔽)天日。 ..(覆盖)三百余里,隔离 骊山北.(名词作状语,从北面)构而西折,直走.(趋向)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廊腰.(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缦.(萦绕)回.(曲折),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 .. 斗角 ....(名词作状语,像..(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蜂房,像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横卧在波涛之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龙?复道横伸在半空之中,不是雨后初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 宫之间,而气候 ..(古义指天气)不齐。 ②妃嫔媵.(音yìnɡ,陪嫁的人)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来 于秦;朝歌.(名词作动词,唱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奏乐),为秦宫人。明星 ..(古义是明亮的星光)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远)不知其所之.(往)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美丽), 缦立 ..(久立)远视,而望幸.(皇帝驾临)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③燕、赵之收藏 ..(动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韩、魏之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运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土块,把珍 珠当碎石),弃掷逦迤 ..(连续不断),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 ..(指重量单位,极言其细微),用之如泥沙?使负.(承担)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音yǔ,露天的谷仓、仓库)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 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 ..(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之心,日益骄固.(顽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陈涉率领的戍卒发起了呐喊,接着刘邦指挥的军队夺取了函谷关,楚霸王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偌大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假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只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但又不引以为戒,就让更后的人又为他们哀叹了)。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形容词,全,都)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答案)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六:古诗鉴赏及默写 一、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1)A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注释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两句是说孔子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明史·陈登云传》|附译文翻译|2016年全国高考II卷_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 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出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接辽东,疏陈安攘十册,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吓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除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肆丞锺化民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文言虚词题 ⑴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2016-2019)

2016-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之 文言文阅读 一、2016年全国卷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 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议, 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

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C.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

历年高考语文阅读语文阅读理解

。。 . .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2016年高考文言真题

2016年高考文言真题 (全国1卷)文言文阅读(19分)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 ..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 琦请建储 ..,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 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 ..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罢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张。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客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4.下列文字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 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又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金,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 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 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边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 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维缜密。曾举荐王安石,王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 子孙前程,不露痕迹的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⑴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 鹧鸪鸟(叫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关山(思家) 燕(惜春/思念/物是人非的变迁/传书叙离情/游子漂泊) 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⑵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 红叶(传情之物)。 ⑶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 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竹(气节高尚) ⑷悲情类:梧桐(悲凉),杜鹃鸟或子规(凄哀或思家思归) 乌鸦(衰败荒凉),碧血(蒙冤而死或忠心不灭),猿(悲伤) ⑸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 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 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 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 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 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 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考查实词、虚词、文意理解、翻译句子;考查重点依然是对重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 高考文言文实词考查中教材知识生活使用并重的思想。因此对文言文复习初期的课本知识一定要下足功夫,将可以把握的知识点牢牢把握,作题时注意联系相上下文以及关知识点生活中的常用义,这道题应该可以有十分地把握。 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是做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翻译文言语句从句子翻译题的设置来看,既注重了对文言基础字词句的考察,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拓展能力的考验,必须有联系上下文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的贯联意识,应该说是一种鲜明的立足教材高于教材的命题方向的体现。所以要想做好翻译题,首先要夯实基础,其次要注意基本的技巧,还要具备联类贯通的能力,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对文言翻译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注重动手去写,绝不能眼高手低。 总的来说,文言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平时对文言字词句知识的扎实的积累,以及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的语境意识。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备考方案: 1、重教材:和现代文相比,复习文言文更应该重视教材。尽管选文出自课外,但知识都在课内。因此文言文复习应该紧扣教材。教材上的内容一定要熟悉,不能提出教材上的一句话,还不知道在哪一课。要让学生明白熟悉教材所选的文言名篇,不仅有利于文言文复习应试,对复习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以至高考作文也都有好处。因此在第一轮复习课本内容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力求学生对课内文言每一课都烂熟于心。 2、重迁移:从文言文高考命题来看,仅熟悉教材内容也还不够,不管是词语考查还是句子翻译都要求考生有一定的迁移能力,有一定的联系上下文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复习过程中,必须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就课本论课本,就题论题,要以课本和习题为依据训练强化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迁移,使学生具备连类推绎的意识和能力。 3、重技巧:根据每一道题的命题特点,对学生的训练要进行技巧点拨。比如对文言语句翻译题一定要指导常用的方法,并重视落实,强调动手写一写。只有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成效。 二、诗歌鉴赏: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提出: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关注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名句名篇的补写,该题型关注考生的文化积累,兼顾课内课外。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备考方案: 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备考,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做好知识储备与积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在考查能力的要求上有知识、有能力,以能力为主,近年高考对这一内容的考查题型越来越灵活,对考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要求考生既要掌握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又要了解鉴赏古代诗歌的一些方法技巧,中学生这一能力相对普遍薄弱。

高考语文大阅读试题及详细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亚麻田里蓝莹莹[俄]B.P阿斯塔菲耶夫 ①蔚蓝的天空下,一片蔚蓝的田野。 ②我闭起眼睛——这幅景色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在那些葳蕤的、强悍的植物反衬之下,亚麻的绿色枝叶显得纤细柔弱。田地恬静,向信赖的心敞开。在这里主宰一切的是古已有之的对生命的忠顺。这就是对太阳,对这个天体之光的忠顺,田野从太阳那里蓄足了颜色,这颜色素淡、古朴,同时又沉静得可以信赖,它们色调单一千篇一律,令人索然寡味,仿佛是在孤芳自赏,流露出一种婉转取悦的羞涩。在相距不远的地方,田野渐渐溶入朦胧无垠的天际,越是接近地平线,蔚蓝色越是清湛透明,以致于分辨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田野——生意盎然的蔚蓝色,把一切都包容到自己的深邃中去的蔚蓝色。 ③开满蓝色花朵的亚麻田好像在谛听自己的心声,它小心翼翼,几乎是秘密地把碎细的蓝色染料雨点般地洒向外表纤弱的亚麻茎叶上面。亚麻地里和亚麻地的上方充满不可遏制的自信。勿须诱惑,勿须招徕,凡是经过亚麻田的人无一不把目光投到这些亚麻花上,人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如醉如痴地欣赏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肠软化了,对昔日发生的某些事情感到疚悔;人们忽然领悟到了:既然大地上还存在着这种赐予人们以享受和希望的美,那么,并非生活中的一切都已丧失。在亚麻花盛开的田地上空,就连蜜蜂和熊蜂也变得温顺谦和,它们悠然地盘旋飞舞,落在亚麻柔韧的细茎上,久久不肯离去。它们全神贯注地对准花朵,触及到了淡色的、辐射状的花蕊,随后便沉入了甜蜜的睡梦之中。百灵鸟忙里偷闲,摆脱掉家里的琐事,抽出片刻,飞向天空,它在亚麻田上空飞行,歌唱,以此来吸引万物对它的赞美。迅猛的苍鹰仔细地搜寻亚麻田深处隐藏的老鼠,霎时间追风逐电的苍鹰从高空直飞落到地面,它两翼扇起的旋风使亚麻田颤抖,漾起了蓝色的波浪,密集的亚麻茎被翻滚的浪劈开了,露出了田埂。此时,从低洼处忽然飘出一股冷嗖嗖的气流,这气流宛‘如无声的闪电,在亚麻地里飞掠而过,亚麻茎底部溅满了水珠,亚麻茎仿佛就站在没膝深的蓝色细流之中。 ④被人们冷落的一轮明月悄悄挂在高空,宣告短促的夏夜降临大地。亚麻田蔚蓝色的微光从田野里向月亮走去。这一时刻,夏夜的天空,夏夜的皓月;都屏住了呼吸,凝滞不动。它们保护苍穹之下的世界不受骚乱和恐慌的惊扰,也保护这羞怯的、默默闪出蓝色微光的田地。 ⑤茫然失措的人,还是沉着些吧!志忑不安的心啊,安静下来吧!倾听吧!谛视吧!欣赏吧!世界充满天赐的恬静爽适。你要相信,它是稳固的,永恒的。不要饶舌,不要哭泣,也不要呻吟——周围是睡梦和安谧。 ⑥这就是俄罗斯! 1.阅读1——2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4分) (1)文章首段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描写蔚蓝的田野之前,先写蔚蓝的天空,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2)文中第2段充分展现了蔚蓝色田野怎样的特点? 答:(1) (2) 2.文章第5段语言很有特色,请从表述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评析。(4分) 答:(1) (2) 3.文章以“这就是俄罗斯”作结,颇有画龙点睛之妙。仔细阅读全文,从三个方面概括“这”指代的内容。(6分) 答:(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