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材料检验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材料检验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材料检验期末考试试卷
生物材料检验期末考试试卷

大理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生物材料检验课程试卷(B卷、2012级卫生检验专业) 考试日期:2016年1月15日考试类别: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杨弋星宋艳秋王嘉成审卷人:申元英

一、选择题

1.FeCl

3

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条件是( D )

A.37?C 5ˊ

B.37?C 10ˊ

C.37?C 15ˊ

D.37?C 30′

2. DTNB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酶促反应的条件是( )

A.37?C 6ˊ

B.37?C 10ˊ

C.37?C 15ˊ

D.37?C 30′

3. DTNB比色法测全血胆碱脂酶活性,所用溶液均为( C ) 。

A低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等渗溶液 D水溶液

4. 薄层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或甲基马尿酸,所用的显色剂是( A )

A.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B. 三氯化铁 C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 D.4-氨基安替比林

5. 下列能引起人体癌症的物质是( A ) 。

A. 氯乙烯

B. 苯酚

C. 三氯乙烯

D. 五氯酚

6.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尿硒样品消化加热的方式是( B ).

A水浴 B.砂浴 C.空气浴 D电炉

7.氟化氢的水溶液中,腐蚀性最强毒性最大的是( C ).

A. 10%

B. 30%

C. 36%

D. 46%

8.尿中马尿酸是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结果( C ).

A. 苯

B. 苯酚

C.甲苯

D.二甲苯

9.尿中硫撑双乙酸是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体内代谢的结果( A ).

A.H

2C=CHCl B.CHCl

3

C.三乙醇胺

D.AgDDC

10.尿汞的正常值是( B )。

A. 8ug/L

B. 10ug/L

C. 8mg/L

D. 10mg/L

11.下列能致“痛痛病”的元素是( C )。

A. Pb

B. Hg

C. Cd

D.Ni

12.石墨炉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正确的升温程序是( C )。

A.清除、原子化、干燥、灰化 B灰化、原子化、清除、干燥

C.干燥、灰化、原子化、清除

D.灰化、清除、干燥、原子化

13. 5-Br-PADAP光度法测尿镍,显色的介质溶液是( D)。

A.水

B.氯仿

C.乙醇-乙酸

D.氯仿-乙醇-乙酸

14. 5-Br-PADAP光度法测尿镍钠,样本经消化并用氯仿萃取后,氯仿层要用1十50氨水洗二次,是为了消除干扰物( D )。

A. Ca 2+

B. Fe 2+

C. Cd 2+

D. Cu 2+ 15.测尿硒的首选测定方法是( C )?

A.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B.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 16.生物材料检验中,最常用的样本是( B )。 A. 血 B. 尿

C. 呼出气

D.头发 17.尿铅的正常值是( B )。

A. 0.8mg/L

B.0.08mg/L

C. 0.8ug/L

D. 0.08ug/L 18.下列能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的元素是( D )。 A. 碘 B. 氟 C. 铬 D. 硒 19.双硫腙比色法测尿铅,其显色的最佳pH 值范围是( D )。 A.5—6 B. 7—9 C.9.5—13.5 D.8.5—11.5 20.血样检测结果的表示方法是( C )。

A. mg/L

B. ug/L

C.mg/100ml

D.ug/100ml 21.收集头发样本的正确部位是( D )。

A. 头顶部

B. 任何部位

C. 颞部 D 枕部 22.下列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化合物是(D )。

A. PbO

B. Pb(CO 3 )2

C. PbCl 2

D. Pb(NO 3)2

23.示波极谱法测尿铅,其原点电位和峰电位分别是( A )V 。

A. –0.35 -0.5

B. –0.5 -0.7

C. –0.7 -0.86

D. –0.30 -0.50

24. 示波极谱法测尿镉,其原点电位和峰电位分别是( B )V 。

A. –0.35 -0.5

B. –0.5 -0.7

C. –0.7 -0.86

D. –0.30 -0.50

25.尿汞的正常值是( B )。

A. 8ug/L

B. 10ug/L

C. 8mg/L

D. 10mg/L 26.铅中毒时,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FEP )升高,这一检测指标,属于 A. 接触效应指标 B. 生物效应指标 C. 敏感效应指标 D. 间接效应指标 27.尿中氟含量的测定,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

A. 氟电极法

B. 蒸馏比色法

C. 扩散比色法

D. 氧瓶燃烧-电极法

28.收集班后尿是指收集以下哪种尿?

A. 下班以后的任何时间

B. 下班后2h 之内

C. 下班后1h 之内

D. 下班后3h 之内

29. 表明被检者有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指标之一是: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下

降至正常人的

A. 20~30%

B. 30~50%

C. 50~70%

D. <30%

30. 4-氨基安替比林测尿酚,试剂加入的次序为

A. 铁氰化钾、氨-氯化铵缓冲溶液、4-氨基安替比林

B. 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氨-氯化铵缓冲溶液

C. 氨-氯化铵缓冲溶液、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D. 4-氨基安替比林、氨-氯化铵缓冲溶液、铁氰化钾

31.为反映近期机体状况,一般多采集的头发,是用不锈钢剪刀采集

A.发梢约2.5cm的发段1~2g

B. 距头皮约2.5cm的发段1~

2g

C. 距头皮约2.5cm的发段2~3g

D. 发梢约2.5cm的发段2~3g 32.对苯接触者,测定尿中苯酚含量,应采集

A.晨尿

B.班前尿

C.班后尿

D. 班末尿

比色法测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条件是

33.FeCl

3

A. (37±0.5)℃、(30±0.5)s

B. (37±0.5)℃、(30±0.5)min

C. (25±0.5)℃、(30±0.5)min

D. (0±0.5)℃、(30±0.5)min

34. 目前测定尿中扁桃酸的理想方法是

A.高效液相色谱法

B.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C.气相色谱法

D. GC-MS

35.下列哪种情况的尿样,应该弃去,重新采样测定?

A.肌酐浓度低于3.0g/L

B. 肌酐浓度低于0.60g/L

C. 肌酐浓度高于0.30g/L

D. 肌酐浓度高于3.0g/L

36.一次尿样采集量

A. 不得少于100m1

B. 不得少于150m1

C. 不得少于200m1

D. 不得少于250m1

37.重度CO中毒者血中HbCO浓度可达

A.10%

B.20%

C.30%

D.>50%

38. 不属于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A. 微波萃取技术

B. 酶分解法

C. 酸提取法

D. 微波消解法39.尿中甲醇的测定,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分析方法是

A.化学法

B.酶法

C.分光光度法

D. 顶空气相色谱法

40.缺硒能引起的发生.

A. 小儿脑发育障碍

B. 水俣病

C. 大骨节病

D.痛痛病41.分析生物样品中的有机物或其代谢产物时,为除去干扰成分,可采用

A. 湿法消化

B. 干法灰化

C. 溶剂萃取

D. 用掩蔽剂掩蔽

42. 评价CS

2

的接触水平时,最常用以下列哪种物质作为监测指标?

A.碳氧血红蛋白

B.高铁血红蛋白

C.硫脲

D.尿中 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

43.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目前常用的方法是:

A.GC

B. HPLC

C. UV-Vis

D.ASV

44. 下列哪种物质可作为苯并[a]芘的生物监测指标?

A.血中苯并[a]芘

B.尿中1-羟基芘

C.3,6二醌化合物

D.4,5二羟基化合物

45. 尿中丙酮的测定,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分析方法是

A.化学法

B.酶法

C.顶空气相色谱法

D.分光光度法

二、多选题

1.双硫腙的性质特点有( BCD)。

A.可溶于水

B.易被氧化

C.有酸性

D.广谱配位性

2.阳极溶出伏安法测血铅所用试剂仅三种,这三种试剂分别是( ABD )。

A.H

2O B.HgCl

2

C.Hg

2

Cl

2

D.HClO

4

3.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中,样本经湿消化,在pH=2.8的条件下,用

APDC-MIBK萃取后的萃取液,可同时测定的元素有( ABCD )。

A.Cd

B.Cu

C.Pb

D.Zn

4.AgDDC比色法测发砷,吸收液的组成是( BCD )。

A.HO

2 B.CHCl

3

C.三乙醇胺

D.AgDDC

5.砷—铈催化比色法测尿碘的反应体系是( AD )。

A.亚砷酸

B.砷酸

C.Ce

2(SO

4

)

3

D.Ce(SO

4

)

2

6.在气相色谱法中能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的物质有( CD ) 。

A苯 B苯酚 C. 氯乙烯 D. 三氯乙烯

7.下列对人体只有害处而无好处的元素有( AB ) 。

A铅 B. 汞 C铬 D碘

8.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尿氟应规定的条件有( ABC ) 。

A 氟离子浓度在10-5—10-1mol/L B.离子强度一致

C.pH5.0—5.5

D.温20oC

9.示波极谱法测尿钒的原理是( ABCD )。

A样品经硝酸硫酸高氯酸消化 B消化液的pH值至3.7—4.2

C.钒在铜铁试剂—苯羟乙酸体糸中产生催化极谱电流

D根据峰高工作曲线法定量

10.示波极谱法测尿镉,其底液包括( ABCD )。

A.碘化钾 B 抗坏血酸 C.柠檬酸铵 D.盐酸

11. FeCl

3

比色法测定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其中a为样品管,b为对照管,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A. a管→乙酰胆碱标准应用液→水浴30分钟→碱性羟胺

B. b管→乙酰胆碱标准应用液→水浴30分钟→碱性羟胺

C. b管→水浴30分钟→乙酰胆碱标准应用液→碱性羟胺

D. b管→水浴30分钟→碱性羟胺→乙酰胆碱标准应用液

12.报告尿样测定结果时,应经过校正,常用的方法有

A. 标准比重法

B. 肌酐校正法

C. 标准方法校正法

D. 标准物校正法

13.以下哪些指标,可作为接触甲醇的生物监测指标?

A.尿甲酸

B.尿甲醇

C.尿乙醇

D.尿甲醛

14.在机体内代谢产物为马尿酸的物质有

A. 甲苯

B. 乙苯

C. 水杨酸

D. 阿司匹林

15.测定尿铅,采集尿样时,常需在1 L尿中加入HNO

5 ml,目的是

3

A. 防腐

B. 防盐类沉淀

C. 防止铅挥发

D. 防容器壁吸附

三、填空题:

1.比重低于或高于的尿样应弃去,重新采样测定。

2.DDC-Ag分光光度法测尿砷时,砷化氢吸收管及导管必须,微量水珠都将使而影响测定。

3.大骨节病的病因是因为。

4.尿中可作为正己烷接触者的生物监测指标。

5.尿中是甲苯在机体中的代谢产物,可用HPLC测定。

6. 苯以蒸气状态进入人体后的主要代谢产物为。

7.接触金属汞和无机汞化合物的生物监测指标主要有和。

8. 其生物监测指标主要是测定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及其尿中或血液中各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9.杀虫脒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是。

10.平衡时在血液中浓度与肺泡气浓度之比,对每种气体或蒸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

11. 适宜于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1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钒,最好使用。

13.尿中对氯邻甲苯胺,是农药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

14.人体如果摄入过量的镉,会引起。

15. 在供给能量的前提下直接利用氧以氧化分解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是。

16.在测定尿中甲醇时,在顶空瓶中加入适量,可通过降低甲醇的溶解度,能增加甲醇从尿中逸出效率,从而增大峰高值,提高灵

敏度。

四、名词解释

1.生物监测:

2.生物接触限值:

3. 标准参考物质:

4. 班前尿:

5.混合呼出气:

五、问答题

1.以测尿铅为例,怎样提高双硫腙的配位选择性?

2.示波极谱法测尿铅,其底液的组成和作用是什么?

3.AgDDC比色法测发砷应注意哪些问题?

4.氟离子送择电极法测尿氟加入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5.气相色谱测尿中硫撑双乙酸,需对样品及标准进行甲酯化处理,怎样进行

甲酯在处理?(包括目的、原理、装置、反应程度及注意事项)

6. 简述生物监测与环境监测的关系。

六、计算题

1.某市卫生防疫站对该市尿铅正常值进行研究,经抽样检测得检测结果为

x=0.068mg/L,S=0.012,数据经检验呈正态分布,求该市尿铅正常值范围。

2.用DTNB光度法测全血胆碱酯酶活性,取0.005ml血样测得的显色效应同0.20ml标准标液(1.0ml特准溶液=0.10umol谷胱甘肽) 的显色效应相同,求该血样胆碱酵酶的活性单位。

3.示波极谱法测尿镉,取20.0ml尿液经消化,残渣用10.0ml底液溶解,测

得其峰电流为25.0mA。另取5.0ml镉标液(1.0ml=1.5ug镉),按样本同样的

处理和测定,测得其峰电流为20.0mA,巳知尿样比重为1.010,求该尿样中

镉的浓度。

4.采用AAS测定尿锰含量。测得尿的比重为1.030,从标准曲线上查得100.0

4.2 μg,计算尿样中锰的含量(以μg/ml表示)。(Mn的摩

ml尿样中含MnO

2

尔质量为55 g/mol)

部编七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面对不同风格的老师,我们要 ①承认老师之间的差距,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 ②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我们都要尊重 ③学会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 ④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著名音乐家胡赫曾对贝多芬说:“你不应该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你应该成为一个贝多芬。”这句话() A.告诫贝多芬一定要模仿莫扎特 B.告诫贝多芬生命是短暂的 C.说明了莫扎特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成就 D.说明了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3.“上网”“报班”“学习压力大”——“00”后的孩子,呈现出新的“成长烦恼”。与此同时,不少家长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等,针对上述情形,孩子和家长之间应该 ①相互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 ②各持已见,互不礼让 ③顺其自然,各行其是 ④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欣赏下面的漫画“与学生同乐的乡村教师”。漫画反映 ①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②老师的责任心不强,忽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 ③老师是我们的陪伴者,这些学生不尊重老师 ④我们要与老师平等交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5.国务院印发《全民健康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国家鼓励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是因为

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②生命以身体为基础 ③青少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与健康 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雷锋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的生命显然定格在22岁,但他平凡事迹铸成的“雷锋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因此,从生命接续方面看,人的生命包括 () ①身体的生命②社会关系中的生命③精神信念上的生命④其他人的生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近几年我国的春运,每年都是一场约30亿人次的大迁徙。不管离家有多远,人在路途中, 亲人在心里,“回家”是春节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中国人的共同主题。这表明 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子女只有在父母身边才能表达孝心 ③家是血脉相连充满亲情的生活共同体 ④回家过年是我国每个子女的法定义务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 8.七年级学生小李总是为自己个子不如班级的同学而感到没面子,进而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这表明小李 A.能不断从别人身上吸收优点B.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D.能客观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9.“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培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学习有利于完善、提高自我 ②学习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格 ③只要多读书就一定能够成长 ④人是在不断学习中造就自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备尝艰辛、异常顽强的人,属于那些在挫折中愈奋愈勇、勇敢站起来的人。这启示我们() A.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是艰难的B.经历的挫折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挫折让我们消沉,产生负面情绪D.面对困难不低头,增强生命韧性 11.下列选项中,对下图所示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生物材料检验按题型整理

单选——24 x 1.5分=36分 1.在接触毒物时混合呼出气中毒物浓度高,在停止接触后,末端呼出气毒物浓 度高。(取样考虑) 2.班前:进入工作岗位前1h;班中:开始工作后2h至下班前1h;班末:下班 前1h内;班后:下班后1h内。 3.尿样比重低于1.010g/ml或高于1.035g/ml的尿样,肌酐浓度小于0.3或大 于3.0g/L的尿样,都重新采样测定。 4.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中矿物化法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破坏,其中湿消 化法最常联用:硫酸、硝酸、高氯酸。 5.正常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正态近视法、百分位数法。 6.有些组分在血中的含量在一天内并非恒定不变,如血清铁在早晨6时最高而 在晚上21时至22时最低。 7.二硫化碳的生物监测指标:班末尿中TTCA、终末呼出气中二硫化碳。 8.硒: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和维生素e一起能阻断自由基的连锁反 应。可抗肿瘤。缺硒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检验尿硒和血硒可以了解它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蓄积水平。 9.芳香烃分类: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单环芳烃有苯及其同系物、苯基取代的不饱和脂烃。 多环芳烃有联苯和联多苯环芳烃、多苯代脂肪烃环芳烃以及稠环芳烃。 10.尿酚和呼出气中苯的含量为苯接触监测指标。 尿酚值大于10mg/L时,提示有苯的接触,但正常人尿酚水平为2~18mg/L,平均5~18mg/L。由于个体差异大,尿酚仅适合作群体接触程度的监测指标,又由于接触苯酚时尿酚的浓度也会升高,故测定呼出气中苯作为确认实验。 11.肝微粒体上的细胞色素P450(cytP450)至少有6种同工酶,其中2B和2E与苯代谢有 关。 12.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家协会ACGIH规定接触苯时尿中总酚的生物接触指数为50mg/L(班 末)。规定班前呼出气中苯的生物接触指数为0.42mg/m3。 13.采集:呼出气样品应采集接触苯后次日班前的终末呼出气(肺泡气)。 尿样:对于正常人,一般去晨尿分析,对苯接触者,因开始接触后苯酚浓度迅速上升,脱离接触后又很快下降,故取样时间应严格控制,以取班末尿为宜。 14.出气苯测定的注意事项:采样应在无污染的室内进行。当回收率低于75%时,应检查六 通阀是否泄漏,或是否需要更换活性炭,活性炭在分析前要先热解析活化。苯与乙醇分离不完全,需考虑饮酒情况。正乙烷、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环己酮等均不干扰苯的测定。 15.尿中苯酚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偶氮染料法 二氯醌氯亚胺法 4-氨基安替比林法:较常用,线性范围宽,操作和试剂均较简单。 气相色谱法:分离效果依使用的色谱柱而异。 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最常用。快速、准确、灵敏。贵! 16.进入体内的甲苯约15%-20%以原型经呼吸道排出,这是甲苯生物监测的特异性指标, 但因代谢很快和缺乏灵敏的检测方法,目前我国还没有广泛应用于生物监测中。尿中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非特异性生物监测指标,影响因素多,但是测定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静脉血中的甲苯是特异的监测指标,但目前方法不到位。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八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制作馒头、面包利用的微生物的生殖方式是: A、营养生殖 B、无性生殖 C、种子生殖 D、有性生殖()2、龙眼是被子植物而不是裸子植物,是因为龙眼种子外有什么结构包被: A、果皮 B、柱头 C、花柱 D、花瓣 ()3、冬天的雷鸟羽毛颜色和雪地颜色很相似,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分析,这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雪把羽毛染白的结果 D、不适应环境的表现 ()4、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狗的卷毛和黑毛 C、狐的长尾和兔的短尾 D、人的身高和体重 ()5、下列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蛇、鹰四种生物之间关系的食物链的是: A、草→鼠→蛇→鹰 B、草→鹰→蛇→鼠 C、鹰→草→蛇→鼠 D、草←鼠←蛇←鹰 ()6、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陆生到水生 B、由低等到高等 C、由复杂到简单 D、由多细胞到单细胞

()7、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A、能够遗传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优生优育的惟一措施是产前诊断 C、男性精子中的X或Y染色体决定了后代的性别 D、父母都是有耳垂的,生下的子女也一定有耳垂 ()8、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唾液中溶菌酶杀菌作用 B、胃液的杀菌作用 C、接种卡介苗 D、白细胞吞噬病菌 ()9、下列哪种食品不是通过发酵产生的: A、食醋 B、橙汁 C、酸奶 D、泡菜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B、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是直立行走 C、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过度繁殖 D、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11、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望梅止渴 B、蜜蜂采蜜 C、鹦鹉学舌 D、老马识途()12、下列分类单位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门 B、科 C、属 D、种 ()13、关于人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数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男性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 B、女性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6条 C、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23条 D、卵细胞中有染色体24条 ()14、醉酒的主要原因是过量的酒精麻痹并抑制人的: A、中枢神经系统 B、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 D、循环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试题 兰波广超 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学号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亲爱的同学们: 这份试卷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填空和简答题。希望这份试卷能够伴你度过紧张、充实、愉快的90分钟,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写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A. 阳光 B. 江水 C. 温度 D. 空气 2.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 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 草→蚱蜢→食草虫→蛇→鹰 B. 蚱蜢→草→食草籽的鸟→鹰→狐 C. 狐→鹰→食草虫→蚱蜢→草 D. 草→蚱蜢→食草虫→鹰→蛇 4.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的数量是() A. 一只 B. 两只 C. 三只 D. 十只以上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B.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鸟类迁徙 D.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6.西藏野牦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这种现象体现了()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依赖环境 C. 环境改变生物 D. 生物改变环境

最新医学微生物复习资料

1、细菌以微米()为单位。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2、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鞭毛、菌 毛、芽胞仅某些细菌具有,为其特殊结构。 3、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 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又称细菌L型。 4、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5、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6、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芽孢。产生芽孢的细菌都是G+菌。 7、革兰氏染色:原理:(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 醇不易透入;而格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较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2)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低(pI2~3),革兰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在相同pH条件下,革兰阳性菌所带负电荷比革兰阴性菌多,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且不易脱色。(3)革兰阳性菌细胞内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结晶紫和碘牢固地结合成大分子复合物,不易被乙醇脱色;而革兰阴性菌细胞内含极少量的核糖核酸镁盐,吸附染料量少,形成的复合物分子也较小,故易被乙醇脱色。 方法:(1)初染:将结晶紫染液加于制好的涂片上,染色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加卢戈碘液作用1min,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3)脱色:滴加95%酒精数滴,摇动玻片数秒钟,使均匀脱色,然后斜持玻片,再滴加酒精,直到流下的酒精无色为止(约3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4)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10s,用细流水冲洗,甩去积水。 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8、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9、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供给的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10、营养物质进入菌体内的方式有被动扩散和主动转运系统。 11、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可以分为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 氧菌、专性厌氧菌。 12、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3、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亦不一致,因而其代谢产物有 别。根据此特点,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来鉴别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 14、吲哚(I)、甲基红(M)、VP(V)、枸橼酸盐利用(C)四种试验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 合称为IMViC试验。 15、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 16、外毒素是多数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裂后游离出来,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17、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 抗生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 18、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 而将后者从混杂的标本中分离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9、鉴别培养基是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20、可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三大类。 21、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 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称为分离培养。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本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将④放在匀速转盘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2.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西瓜②生产无籽番茄③棉花摘心 ④培育多倍体⑤枝条扦插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②③④ 3. 把成熟的苹果和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释放出了 A.乙烯 B.脱落酸 C.芳香族化合物 D.赤霉素 4.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2,4—D(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下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的除草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c点浓度 B.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杂草 a点浓度 D.双子叶杂草单子叶植物 c点浓度 5.图3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6. 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受刺激时,瞬间膜内外电位为内负外正 B.兴奋在①②处传导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C.刺激③处,①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A或③处均可使E产生反应 7.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 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B.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C.抑制了突触前神经元中线粒体的功能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8. 下列有关动物和人血糖平衡的调节,正确的是 A.人体内血糖的平衡是由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B.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三多一少”症状都和血糖不能正常利用有关 C.肝糖元和肌糖元对升高血糖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D.低血糖下,最先影响到的是人的肌肉组织 9.下列哪种激素可影响婴幼儿脑的发育 A.性激素B.胰岛素 C.甲状腺激素D.生长激素 10.给正常生活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出现休克现象,要使其及 时复苏可适量注射 A.甲状腺激素 B. 葡萄糖液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七年级期末生物试题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最大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②较小的光圈③反光镜的平面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https://www.doczj.com/doc/3f706961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生物材料检验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人体体液(如血液)、分泌物(唾液、乳汁、汗液)、排泄物(如呼出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脂肪组织)等的总称。 2、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3、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检验方法的科学。 4、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测其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5、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强调空气、水等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6、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一般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形成的代谢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断等。 可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①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信息。 ②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它生物学变化。如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中毒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各项肝肾功能检查指标等。 ③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关于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指机体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6、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对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浓度范围,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美国称生物接触指数(BEI),德国称生物学耐受量(BAT)。 7、正常参考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 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和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正常人”的生物材料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 8、混合呼出气(mixed expired gas):尽力吸气后用最大力量呼出气至不能再呼出气为止所呼出的全部气体。 9、检验指标选择基本要求 1. 特异性好:如果特异性不好,可考虑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进行检验。如氯乙烯,检测血、尿、呼出气中的 氯乙烯,也可检测其代谢产物尿中亚硫基二乙酸。 2.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内剂量与外接触量,内剂量与生物学效应。如铅,ZPP、ALAD、ALA与血铅有良好的 剂量关系,血铅与环境中的铅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3.稳定性好: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稳定不变化 4.有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分,给每个选择找一个最佳的答案,每题1分) 1.合作小组讨论“生命基本特征”时,出现下面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2.下列自然现象中,与生物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花开花落 B.蜻蜓点水 C.食物腐败 D.涨潮落潮 3.下列生物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蚂蚁和蚱蜢 4.语文课上学到的成语中,很多与生物学有关系。下列成语中,说明了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道理的是()。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5.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你知道青蛙的冬眠和哪一种环境因素有关吗?() A.温度 B.青蛙的天敌 C.阳光 D.与环境因素无关 6.九龙江是厦门母亲河。下面四种说法中,代表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整条九龙江 B.九龙江的水 C.九龙江里所有的鱼 D.九龙江里的所有生物 7.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是正确的做法。 A.尽量将标本撕得薄一些 B.将盖玻片垂直于载玻片后迅速放下 C.若有气泡,则用手轻压赶走 D.盖上盖玻片后可直接将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上 8.不论是动物体或是植物体,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荔枝汁甜味美,主要是荔枝果肉细胞的()中含有大量糖分。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液泡 10.参天大树的根部吸收的水,能够达到树冠的顶部,主要的动力来自(). A.呼吸作用 B.运输作用 C.蒸腾作用 D.光合作用 11.养金鱼的人,总要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七年级生物期末测试卷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阶段检测题(一) 七年级生物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一选,我来明辨。每小题只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面 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我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 ( ) A .袁龙平 B .张丽珠 C .达尔文 D .李时珍 2、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 A.竹子和阳光 B.熊猫和箭竹 C.空气和水分 D .土壤和蚯蚓 3、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 .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 A .光 B .水 C .温度 D .湿度 5、生物圈中能飞翔的昆虫和鸟类所位于的圈层是 ( ) A.大气圈 B. 水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 6.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这属于 (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对环境的制约 7、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 A. 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 B.玉米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 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 D.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8、沙漠中的仙人掌,扁平宽大的块茎可贮藏水分,刺状叶可减少水分的蒸腾散 失,它说明了 ( ) A .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 .生物与环境无关 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C大雁南飞D秋风扫落叶10、下列属于捕食关系的是()A.东亚钳蝎在缺食时自相残杀B.蛔虫从人肠道中获取养料C.真菌从藻类植株上获得有机物D.鱼类以浮游藻类为食 11、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的活动还可以改良土壤,这可以说明( ) A.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B.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C.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D.生物的生活影响看环境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A.一块草块 B.草地上的蚁群C.一片森林 D.一片沼泽地 13、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成百上千只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 竞争关系 B. 捕食关系 C. 寄生关系 D. 合作关系 14、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 .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15、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 所以变量多不相同 C 实验变量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16、构成生物圈的是()A.动物和环境 B.植物和环境C.植物和微生物 D.生物和环境17、下列哪一个图能正确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兔子和草类的数量关系() 鹰鹰鹰草 兔兔兔兔 草草草鹰 A B C D 18、我们凌海市地区没有下列哪种生态系统()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19、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是()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20、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已知这些农药不容易在体内 分解,易在生物体内积累)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

八年级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八年级生物会考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医学生物学复习资料

医学生物学解答题 (一)蛋白质的结构单位是什么?它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氨基酸每个氨基酸的α-碳上连接一个羧基,一个氨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R基团。20种氨基酸结构的差别就在于它们的R基团结构的不同。 (四)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哪几级结构?在哪级结构上表现出生物学活性? 一二三四级结构;三级结构 (六)蛋白质的变构与变性?蛋白质的变性在医学上有何重要用途? 变构:在生物体内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某些代谢中间物或变构剂能是蛋白质的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从而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使其更有效地完成生理功能。这种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为变构或变构调节。 变性: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紫外线照射等,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的影响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作用:当在保存蛋白质制剂,如酶、血清、疫苗时,需要低温保存,以防止蛋白质的变性,而当用高压、高温、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消毒杀菌时,可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七)酶的化学本质及特性是什么? 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使得反应速率更快;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如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成多肽;3、多样性:酶的种类很多,大约有4000多种;4、温和性:是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5、活性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和激活剂调节、反馈抑制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和变构调节等。 6.有些酶的催化性与辅因子有关。7.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八)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磷酸、戊糖、碱基是如何构成核苷酸的?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苷中戊糖5’位碳上的羟基(—OH)和磷酸上的氢(—H)结合,脱掉一分子的水,形成的化合物,称为核苷酸,即单核苷酸,其连接键为磷酸酯键。(九)什么是3,-5,磷酸二酯键?什么是多核苷酸的5,端和3,端? 是由前一个核苷酸戊糖3’碳位上的羟基与后一个核苷酸戊糖5’碳位磷酸上的氢结合,在核酸聚合酶的催化下,脱掉一分子连接而成。 在戊糖5’碳位上油磷酸基游离者,称为5’端,即首段。而戊糖3碳位上油羟基游离者,称为3端,即尾端。 (十三)DNA的功能? 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DNA分子要进行自我复制,然后经过细胞分裂,将遗传信息传给子代细胞,并且在子代细胞中,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才能表达出相应的遗传性状。:1.DNA的半保留复制。2.DNA的转录。 (十四) RNA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mRNA(信使RNA)。还有核酶和微小RNA等。功能:mRNA 从细胞核内的DNA分子上转录出遗传信息。并带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上,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tRNA 是识别被激活的氨基酸,合成氨酰-tRNA复合体,并借自身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咬合’,将携带的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供合成蛋白质需要。

化学生物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化学生物学—复习题 1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生命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使蛋白质的结构更为复杂, 功能更为完善, 调节更为精细, 作用更为专一。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泛素化、磷酸化、糖基化、脂基化、甲基化和乙酰化等。 2 化学遗传学:运用遗传学的原理,以化学小分子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生理过程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可用于寻找酶抑制剂和作用底物,研究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转录以及解释疾病产生的机理等,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3 双嵌插:双嵌插剂是两个嵌插环被不同长度的链共价连接起来。这些化合物相对于一元嵌插剂来说,作为药物的生物活性往往由于与DNA的强结合而加强,分解速率也低。(4分)合成的双嵌插剂的代表是一些丫啶类的双嵌插剂。 4肽模拟物:肽模拟物根据与受体结合的多肽而设计,将多肽分子中的结构信息转化为非肽结构,具有很强的药物发现和开发价值。(2分)主要分为3种类型:1)以酰胺类似物或二级结构类似物来代替多肽的模拟物;2)功能模拟物;3)非肽类模拟物。(3分) (1)基因突变有哪几种类型?为什么会引起基因突变? 碱基置换:碱基置换是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而引起的突变。此时首先在DNA复制时会使互补链的相应位点配上一个错误的碱基,即发生错误配对。这一错误配上的碱基在下一次DNA复制时却能按正常规律配对,于是一对错误的碱基置换了原来的碱基对,最终产生碱基对置换或简称碱基置换(3分)。 碱基置换造成一个三联体密码子的改变;此时可能出现同义密码、错义密码或终止密码(1分)。 移码:是DNA中增加或减少了一对或几对不等于3的倍数的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从原始损伤的密码子开始一直到信息末端的氨基酸序列完全改变(2分);由于碱基序列所形成的一系列三联体密码子相互间并无标点符号,于是从受损位点开始密码子的阅读框架完全改变,故称移码(2分)。 大段损伤:DNA链大段缺失或插入。这种损伤有时可跨越两个或数个基因,涉及数以千计的核苷酸。它往往是DNA断裂的结果,有时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错误联合和不等交换也可造成小缺失。小缺失通常可引起突变(2分)。 (2)简述多肽固相合成的基本原理、步骤,并画出固相多肽合成的合成路线。 基本原理与步骤:氯甲基聚苯乙烯树脂作为不溶性的固相载体,首先将一个氨基被封闭基团保护的氨基酸共价连接在固相载体上。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脱掉氨基的保护基,这样第一个氨基酸就接到了固相载体上了。然后氨基被封闭的第二个氨基酸的羧基通过N,Nˊ-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35分) 1.将松树和桃树这两种植物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A、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B、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C、松树的松球果包被着果皮 D、松树的松球果有鳞片 2.根能够不断地生长,主要是因为: A、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新细胞 B、分生区细胞不断生长,根冠细胞不断的进行分裂 C、成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同时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D、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地分裂,同时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3.将一根枝条插入滴有红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阳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纵切开来,用放大镜可看出哪一部分被染红了 A、韧皮部中的筛管 B、木质部的导管 C、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行成层 D、韧皮部中的导管 4.粮库中为了将储存的粮食保持更长的时间,可采取以下条件的哪一项? A、低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B、高温、干燥、增加氧气浓度 C、低温、干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低温、潮湿、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5.下列人类的哪一种活动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 A、不随意践踏草坪 B、合理密植农作物 C、给路边的大树根部留有空隙 D、储存蔬菜的地窖留有通风孔 6.在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中,绿色植物所起的作用是: A、加快水循环的进行速度 B、增加空气的氧气含量 C、吸收地球上过多的水分 D、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不变 7.被称为地球之“肺”的是: A、草原 B、针叶林 C、沼泽地 D、热带雨林 8.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A、胚根 B、胚芽 C、胚轴 D、胚乳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其实,万条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发育成的: A、种子 B、芽 C、叶 D、花 10.植物在白天可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以上三种都有 11.在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银杏 B、卷柏 C、牡丹 D、海带 12.实验中,天竺葵的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有大量的: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 第一章绪论 1、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人体体液(如血液)、分泌物(唾液、乳汁、汗液)、排泄物(如呼出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脂肪组织)等的总称。 2、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检验方法的科学。 3、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测其中毒物或其代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4、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强调空气、水等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5、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一般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形成的代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断等。 可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 ①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化学物、其代产物或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信息。 ②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它生物学变化。如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中毒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各项肝肾功能检查指标等。 ③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关于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指机体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6、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 对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产物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浓度围,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美国称生物接触指数(BEI),德国称生物学耐受量(BAT)。 7、正常参考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 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和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正常人”的生物材料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 8、混合呼出气(mixed expired gas):尽力吸气后用最大力量呼出气至不能再呼出气为止所呼出的全部气体。 终末呼出气(end expired gas):先尽力吸气,在平和呼出气后,再尽力呼出气至不能呼出气为止的最后一段呼出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