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复习题

宏观复习题

宏观复习题
宏观复习题

宏观经济管理

1、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存在局限性的原因。

答:宏观经济管理作为一种政府行为,也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全弥补和克服市场自发运行的上述缺陷。主要原因是:

(一)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约束

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信息缺口和信息失真两个方面。

(二)决策者偏好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决策采用少数人集中决策的方式,其过程和结果不能不受到决策者或决策者群体偏好的影响。

(三)利益集团对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干扰

任何一项宏观政策都不可能对不同的利益群体产生完全相同的经济影响,不同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宏观政策的走向。

(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存在“时滞”

“时滞”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前者指从出现问题到决策者制定出相关政策并付诸实施这中间的时间间隔;后者指从政策实施到政策在经济活动中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这种政策时滞的存在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

(五)市场主体的“合理预期”行为

市场主体对宏观政策进行的理性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防范措施,往往使宏观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2、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原则。

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是市场规律,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顺应客观规律,让市场机制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二)宏观经济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要通过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保障,即是将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及有关主体的行为规范化,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高效、有序进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必须与公众利益相一致并与公众的接受程度相适应。

宏观政策目标与公众利益相一致,这是宏观政策成功的根本前提,而宏观管理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则必须考虑社会接受程度。

(四)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真正建立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基础上

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对国内外形势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判断,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实施正确的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必须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并采用先进的决策方法和科学的决策程序。宏观经济管理民主化,主要是指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政策时,要增强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意见,集思广益。宏观经济管理民主化是宏观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保证。

3、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特点。

答:1.注重运用经济手段,但由于政策传导机制不健全,影响经济手段的作用效果(尤其是货币政策)。经济手段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传导机制,但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体制不健全和利率非市场化等原因,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2. 结构调节与总量调控同样重要。如供求结构、需求内部投资与消费的结构等。

3. 宏观调控政策性增强。

4.实施预防性的主动调控。

5.注重对经济运行过程的微调。表现为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的调整幅度减小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

4、财政政策的内容。

答: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财政调节手段,对经济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的方针和措施。按照财政政策作用的不同方面,即将财政政策本身的内容与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影响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总量调节政策。即国家为了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总量及其对比关系的基本方针和措施。(2)结构调节政策。即指国家为调节社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而规定的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它包括财政收入结构调节政策和财政支出结构调节政策两个方面。(3)利益调节政策。即指国家为调节社会经济利

益关系而规定的调节财政收支变动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它主要是通过财政收支的变动来调节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和各种经济单位的非劳动性收入。

5、财政政策工具、税收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答:财政政策工具是指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所选择的用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分配和调节手段。如:财政预算、税收、公债(国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

税收调节手段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

(1)适当设置税种,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总范围。

(2)合理确定税目,明确税收调节的具体范围。

(3)合理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

(4)在税目、税率已定的前提下,通过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实行加成征收等办法,实现税收对经济的特殊灵活调节。

6、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对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作用的制约。

答:表现在:①现行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不能实现“量能负担”原则。即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人少交税,而所得来源少、收入相对集中的人要多交税的现象,不能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负”的原则,也难以有效调节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②现行税率不公平,劳动所得的边际税率高于非劳动所得。③现行所得税没有考虑纵向公平问题(具有不同负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如家庭负担情况。

7、财政政策的类型及其发挥作用的手段。

答:(一)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这种政策最典型的方式就是通过财政赤字来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扩张性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实现:一是减税;二是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分配活动来减少或抑制社会总需求。

这种政策的典型方式是通过财政盈余来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三)平衡性(中性)财政政策

平衡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即财政的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的后果。

8、200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

答:2009年,中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

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增加财政补助规模,重点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增加节能减排投入,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促进资源合理利用。

9、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机制。

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必须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具有以下特点:

(1)威力巨大,中央银行不宜频繁变动。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各类银行的影响不一致。

2.再贴现率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合格票据向中央银行的贴现。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就是再贴现折扣率。再贴现以票据为融资工具,风险较小,因此,再贴现率一般低于同期再贷款利率。

再贴现率具有以下特点:

(1)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利率,它与市场利率不同,不随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完全由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政策来决定。

(2)再贴现率是一种短期贷款利率。(申请贴现的票据多为1—3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

(3)再贴现率是一种基准利率,商业银行的利率随它升降而升降。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中央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大致决定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量。(从50年代起,美国联邦储备银行90%的货币吞吐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进行的)。

(2)主动——相对于再贴现率

(3)微调——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

公开市场业务依赖于高度发达的证券市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其调节作用会越来越大。

10、货币政策的类型及其对总需求的影响。

答: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政策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

1.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放松银根,扩张信用,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快速和较大幅度地增长。因此,其功能在于刺激需求增加。

2.紧缩性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抽紧银根,收缩通货。其主要功能在于抑制总需求增长。

3.均衡性货币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国内(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通胀率)之和减去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确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以使货币供应量形成的社会总需求与总产出之间保持一种对等的关系。

11、一般意义上的货币政策局限性。

第一,货币政策受政策制定者认识能力的限制。

第二,受金融经济现象暴露程度的限制。

第三,货币政策本身是总量、短期、需求政策,如果经济系统存在严重的结构、长期和供给问题,货币政策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12、收入分配管理、基尼系数、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

答:收入分配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控和组织,以达到预定目标的经济活动。在既定的收入分配体制和制度下,收入分配政策是收入分配管理的主要手段。

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绝对平均线所围成的面积与绝对平均线和绝对不平均线所围成的面积的比值,基尼系数=A/A+B。

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分配不平等也相应增加,当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时,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达到最大,然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收入不平等程度反而下降。

13、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基本情况(包括总体情况和各方面情况)。

答: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是体制内的“平均主义分配”和体制外的“收入差距过大”并存。我国收差距的现状:一是基尼系数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四是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五是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六是劳动分配率呈下降趋势。

从基尼系数来看,由于不同计算的统计口径不同,计算的基尼系数也不尽相同,目前公认的数字是0.46。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

-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就算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危险状态。

东西地区收入差距不断上升。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自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另外,在外资流入量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也会相对较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快很多,于是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行业收入差距扩大。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公平的竞争原则,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产品的行业性垄断使得石油、电信、电力能源等行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是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若要遏制住行业间工资差距不断上升的趋势,首先就要打破行业垄断格局,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不同收入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明显,呈现出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比重下降,高收入群体比重上升,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的现象。同时两极差距扩大。

不同所有制单位收入差距变化:改革开放以前的所有制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高于集体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但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收入差距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劳动者收入逐渐超越,甚至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严格的经营机制、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灵活的工资制度是外资、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劳动者收入较高的主要原因,而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是职工收入偏低的原因所在。

14、“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关系及其解决办法。

一是强化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首先,要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中央的财政转移支出,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国家在财政和信贷政策上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在西部大开发中,除了增加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外,要发挥政府尤其中央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带动民间资金的投入,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政策,在西部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投入思路,提高财政投入效率。

其次,要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要改革所得税制度,提高征收起点,进一步强化所得税的累进性质。同时,要完善征收办法,利用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对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者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尽快征收遗产税和赠与税。

再次,规范收入分配行为,打击遏制非法收入。

二是深化体制与制度改革

首先,要改革行政体制。要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的同时,加强社会对政府的监督。

其次,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步伐,在全社会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打破行业垄断。

再次,要深化西部地区体制与制度改革。第一,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第四,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最后,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一是要通过发展农村城镇化,改革城乡经济体制;二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三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四是要加大财政支出中的支农比重。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

要建立健全涵盖农村、城市的养老、医疗、失业、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制。要根据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广泛覆盖、共同负担、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与形式,在有条件的地区首先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以及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15、就业的含义、失业的影响、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关于失业的基本观点、自然失业、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答:所谓就业是指法定年龄内从事一定工作并取得合法报酬的人员。经济学上的就业一般是指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劳动时间达到法定劳动时间,劳动报酬达到或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

失业的影响:(1)降低失业者收入;(2)造成人力资源浪费;(3)加剧经济衰退;(4)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关于失业的基本观点:在二元结构经济中,如果劳动力在两部门间流动是自由的,在城市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如果限制人口流动,在农村会存在大量隐蔽

失业。要解决这一失业问题,关键是要使现代部门不断吸收传统农业部门中流离出来的劳动力。

自然失业:自然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的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与其相对

应的是自然失业率。

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对就业的影响: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就

业增长并不单纯取决于经济增长一个因素,而是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的变化两个因素。

一般认为,就业弹性是指经济的增长率与就业人员的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是:就业弹性=就业人员增长率÷GDP增长率,即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

变化的百分比。一般来讲,经济增长能够使就业规模扩大,经济衰退能使就业规模缩小。

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I=α×y

式中I为就业增长率;y为经济增长率;α为就业增长率弹性系数(经济增长的就业弹

性是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增长,即就业对经济增长的敏感度)。该公式描述了就业增长

率I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率y,当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一定时,经济增长率越高,

就业增长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二是就业增长弹性系数α,当经济增长率一定时,就业增

长弹性系数越高,就业增长率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因此,高的经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高的

就业增长率,还取决于就业增长弹性系数的大小。

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一般有四种:一是高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扩大类型;二是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类型;三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类型;四

是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类型。

要使经济增长真正成为连续性创造就业的过程,即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和资本投入增

长率前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经济学含义就是提高就业增长弹性系数。特别需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增长弹性最大。据测算,第三产业的附加值每增长1%,就业增长0.722%,而第二产业增长只有0.182%。

16、如何实现以创业促就业。

答:为了防止经济下滑,一般做法都是扩大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通过“乘数效应”带

动一系列产业扩大社会投资,不仅可以让城乡人民更多地共享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扩大就业,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促进就业,不能全靠政府扩大投资来提供就业,政府还应鼓励和支持广大求业者自主

创业。发展中小型企业(包括乡镇企业、私人、个体及家庭企业),为广大求业者提供广阔

的创业园地,为了发展中小企业,应破除两个“瓶颈”:

(1)市场准入“瓶颈”。应大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不仅降低注册金额,而且

提供廉价的公共大棚、大商场,租给小业主、小摊主,甚至允许小业主、小摊主在自家住处

开设小商店、小作坊;对一些个体或家庭经营的小摊主、小业主实行税收优惠。

(2)信贷“瓶颈”。当前最需要的是在城镇建立专业的中小企业银行,其中一部分

信贷业务可以是政策性(低息或免息、无担保、无抵押),且应向个体户和农民创业者倾斜。

只要突破上述两个“瓶颈”,自会激发起群众性的自我创业活动。诚然,不可能所有个体创

业者都能获得成功,但只要50%能成功(存活或发展),平均一家再雇用1-2名员工,

就可进一步扩大就业面。

17、法国计划调节手段的特点。

答:(1)计划调节的指导性

(2)计划工作的多方面结合

(3)经济计划内容的调整型

(4)法国也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18、我国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如何实现“凸性组合”

答:(一)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即使美、英等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也都进行宏观管理。关键是要实现“凸性组合”,避免“凹性组合”(见图)即实现二者的优点结合。

缺点缺点

“凸性组合”“凹性组合”

(二)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式,并根据条件变化进行相应调整

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应坚持计划调节和政策调节相结合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和完善,建立起集预警及时、反应快速、统一协调、执行有力、反馈迅捷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推进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一方面通过计划、财政、货币等手段加强对经济运行过程的调控,另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打击非法经济活动等手段加强对经济运行结果的调控。

(四)政府宏观管理要注重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及秩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较好的国际环境,提供各种服务等。

(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既可以进行总量控制,也可以进行结构调节,并且效果显著、灵敏,尤其是二者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六)经济计划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

西方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经济计划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它们的经济计划一般都是指导性的,不具有强制性。

(七)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和手段要根据现实变化相应进行调整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

课程的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时间为2小时(120分钟) 总评成绩的计算依据: (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课堂小测验(至少两次)占5%,作业等占5%。 (2)期终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以期终考试成绩为依据。 如下表所示: 平时成绩(30%)期终成绩(70%)总评成绩(100%) 期中考试(20%) 期终考试(70%)100% 课堂小测验(5%) 作业等(5%) 识记部分约占30%;理解部分约占40%;运用部分约占30%。 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选择、作图、计算、简答、分析论述等。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主要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NP)、国生产总值(GDP)、名义国生产总值和实际国生产总值、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总投资和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列入国生产总值的核算中(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发放给贫困家庭的救济金 C、经纪人从旧房买卖中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家庭财产保险费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0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4、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为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 A、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A、投资= 储蓄 B、投资= 消费 C、储蓄= 消费 D、总支出- 投资= 总收入-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7、以下( ) 不能计入国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民工在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中 A、的国生产总值(GDP) B、的国民收入(NI) C、的国民生产总值(GNP) D、的国生产总值(GDP) 9、通货膨胀时,GNP价格矫正指数( ) A、大于1 B、小于I C、大于0 D、小于0 10、一国的国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1、如果:消费额= 6亿元,投资额= 1亿元,间接税= 1亿元,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 1.5亿元,出口额= 2亿元,进口额= 1.8亿元,则( ) A、NNP = 8.7亿元 B、GDP = 7.7亿元 C、GDP = 8.7亿元 D、NNP = 5亿元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 1.国民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A ) 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B.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 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 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 2.通过以下哪项我们避免了重复记帐( B ) A.剔除金融转移; B. 计量GNP时使用增值法; C. 剔除以前生产产品的市场价值; D. 剔除那些未涉及市场交换的商品。 3. 当实际GDP为175亿美元,GDP价格缩减指数为160时,名义GDP为(C ) A.110亿美元; B. 157亿美元; C. 280亿美元; D. 175亿美元。 4.如果当期价格低于基期价格,那么( D ) A.实际GNP等于名义GNP; B. 实际GNP小于名义GNP; C. 实际GNP和名义GNP是同一回事; D. 实际GNP大于名义GNP。 5. 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D )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6.下面不属于总需求的是(B )。 A. 政府购买; B. 税收; C. 净出口; D. 投资。 7、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投资增加将使国民收入( C ) A、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等于投资的增加量; B、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等于收入的增加量; C、增加,且收入的增加量多于投资的增加量; D、减少,且收入的减少量多于收入的增加量; 8、在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为0.8,那么自发支出乘数值为( C )。 A、1.6; B、2.5; C、5; D、4 9、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如果政府支出增加,那么GDP将( D )。 A、减少,但其减少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B、减少,但其减少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C、增加,其增加量小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D、增加,其增加量多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重点复习资料和习题试题集88

1,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何区别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的?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向的?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 费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是税收增加量的倍数?反之则相反?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 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量的变化,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 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和总支出?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制服的变化量是与总 支出同方向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I.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3,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 付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l=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 $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II,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2,$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作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起的失业。(自愿失业: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结构性:经济结构变化造成失业。周期性: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 13, $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14,$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包括的项目有( )。 A. 居民消费支出 B. 政府转移支付 C. 政府税收 D. 居民对债券的支出 2. 以下不能计入国民收入(NI)的有(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工资 C. 资本折旧 D. 间接税 3. 下列产品中能够计入当年GDP的有( )。 A. 纺纱厂购入的棉花 B. 某人花10万元买了一幢旧房 C. 家务劳动 D. 某企业当年生产没有卖掉的20万元产品 4.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办法是( )。 A. 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 提高失业率 D. 增加财政赤字 5. 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 A. 间接税 B. 折旧 C. 直接税 D. 净出口 6.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不包括如下哪个变量(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政府税收 D. 个人收入 7. 用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 A. 工资、利息、租金和非企业主收入 B. 公司税前利润 C. 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 资本折旧 8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一个只有家庭、企业和政府构成的三部门经济中,一定有()。 A. 家庭储蓄等于净投资 B. 家庭储蓄加折旧等于总投资加政府购买 C. 家庭储蓄等于总投资 D. 家庭储蓄加税收等于总投资加政府支出 9. 下列各项应计入GDP的是()。 A. 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 购买普通股票 C. 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 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0. 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应包括()。 A. 政府转移支付 B. 间接税 C. 政府投资兴建一所学校 D. 企业投资 11.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 A. GDP=C+I+G+(X-M) B. GDP=C+S+G+(X-M) C. GDP=C+I+T+(X-M) D. GDP=C+S+T+(X-M)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学》复习题_含答案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宏观经济学(本科)》课程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政策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 D )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收入政策 D 银行政策 2. 开放经济的产出Y的支出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D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3. 衡量国民收入存在三种等价的方法,分别是支出法、收入法和( C ) A 消费法 B 投资法 C 增加值法 D 存量法 4. 以下哪项不属于货币的职能?( B ) A 价值储藏 B 等价交换 C 计价单位 D 交换媒介 5. 失业有两个基本原因:工作搜寻和( A )。 A 工资刚性 B 工资弹性 C 工作业绩 D 工作刚性 6.中央银行通过非法律手段,传递货币政策意图的是( A )控制。 A 间接信用 B 直接信用 C 消费信贷 D 不动产信贷 7. 衡量国民产出水平的变量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和( B ) A 工业生产总值 B 国民收入 C 基尼系数 D可支配消费收入 8. 当贷款到期还款时现实面对的实际利率称为( C ) A 事前的实际利率 B 事中的实际利率 C 事后的实际利率 D 贴现率 9. 在浮动汇率下政府通过减税刺激国内支出,对总收入的影响是( C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确定 D 不变 10. Phillips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取决于预期通胀、周期性失业和( A ) A 供给冲击 B 需求冲击 C 供过于求 D 供不应求 11. 如果名义利率是8%,而通货膨胀率是3%,则实际利率为( B )。 A 11% B 5% C 24% D 2% 12. 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 C ) A消费=投资 B 出口=投资 C 储蓄=投资D 消费=储蓄 二、判断题 1. 再贴现率一般是一种长期利率,最长期限在3年以上。(×) 2. 政策当局主要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管理宏观经济。(√) 3. 通货膨胀都是不好的,政策当局应该坚决抑制通货膨胀。(√) 4. 在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也被直接称作货币市场。(√) 5. 公开市场业务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并不重要。(×) 6. 再贴现率一般是一种短期利率,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 7. 如果名义利率是5%,通货膨胀率是2%,则实际利率就是7%。(×) 8. 干预性财政政策的方式主要有公共工程计划、就业计划、转移支付计划和改变税率。(√) 9. 法定准备金制度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中央银行可灵活操作。(×) 10.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11. 自然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趋近的失业率。(√) 12. 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主要有货币、有价债券和股票。(√) 13.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三.名词解释 1.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它衡量物价上升的速度。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经济体中在部分商品的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期间持续地、普遍地上涨。通货膨胀使人们的财富贬值,使国家的积累在短期内被消耗,使大部分人的劳动所得严重受损,也使一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总复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题 1.产出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变化是宏观经济学研宄的主要问题 2.新剑桥派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格局是越来 越不利于工人。事实也确实如此。 3.借鉴宏观经济学应注意对木国经济的深刻理解。 4.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之间分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宄内容。 5.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国民经济,只不过研 究角度不同而已。 二.在下列各项选择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答案 1.“外生变量”与“内生变量”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点在于, A.都必须由模型中不包括的关系决定 B.外生变量值由模型外部决定而内生变量的值由模型内部决定 C.外生变量由模型内部决定,内生变量由模型外部决定 D.内生变量是确定的,而外生变量则不是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B.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 C.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D.凯恩斯的《通论》 E.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A.相互独立的 B.两者是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C.两者在理论上又有联系、又有矛盾 D.随不同的宏观理论体系,两者的关系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

B.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I). 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区别 2.“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不对的 B. 一定是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3.以下哪个不是存量指标()。 A.消费总额 B.资本 C.社会财富 D.投资 4.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00「是(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LI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5.净出口是指()。 A.进口减出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出口减进口 6.某地区年人均GDP大于人均GNP,这表明该地区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该地区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可能小于 7.下列哪一项不列人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C.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1).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8.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 B.建造一座住宅 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D.以上都是 )的总和。)外国公民从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C A. NI=8.7亿元 B. GDP=7.7亿元 C. GDP=8.7亿元 D. NDP=5亿元 2. ()等属于政府购买。ABE A. 购买军需品 B.购买机关办公用品 C. 社会保险 D. 政府债券利息 E. 支付政府雇员报酬 3.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等支出。BCDE A. 住宅 B. 耐用消费品 C. 租房 D. 非耐用消费品 E. 劳务 4. 企业在赢利时才上缴间接税。() B A. 对 B. 错 5. 如果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则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B A. 对 B. 错 6. 以前所建成而在当年转手出售的房屋应当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B A. 对 B. 错 7. 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所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B A. 对 B. 错 8. 所有生产最终产品的中间产品增加值之和必等于最终产品的价值。A A. 对 B.错 9.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的区别是前者包含总投资,后者包含净投资。 A A. 对 B. 错 10. 总投资和净投资都不可能是负数。() B A. 对 B. 错 11. 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B A. 对 B. 错 12.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 B

A. 对 B. 错 13.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劳务价值总和。() B A. 对 B. 错 14. 国民经济通常划分为()等四个部门。 ABCE A. 政府 B. 企业 C. 居民 D. 国内贸易 E. 对外贸易 15.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后的余额。 C A. 折旧 B. 转移支付 C. 个人所得税 D. 间接税 16.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反映()的变化。A A. 实物 B. 价格 C. 实物和价格 D. 既非实物,又非价格 17.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B A. 商品和劳务 B. 最终产品和劳务 C.中间产品和劳务 D. 所有商品 18. 如果某经济体2005年的名义GDP为300亿,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200亿,基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00,那么2005年的GDP缩减指数为() B A. 660 B. 150 C.220 D. 250 19.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 ) 后的余额。 C A. 折旧 B. 转移支付 C.个人所得税 D. 间接税 20. ()等属于转移支付。 BCD A. 购买办公用品 B. 社会保险 C. 其他津贴 D. 政府债券利息 E.支付政府雇员报酬 21. 如果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5000亿美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1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500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IS曲线无响应 B、IS曲线向右移动 C、IS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通货膨胀率为12%,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17、自发投资增加10亿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10亿元 B、左移10亿元 C、右移10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19、如果某人刚进入劳动力队伍尚未找到工作,这是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20、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 A、累积性扩张 B、累积性萧条 C、均衡增长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总复习题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总复习题 一、判断题 第一章 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7?用收入法计算的GNF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GNP寸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F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第二章 I. 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3. 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C>MPC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第三章4. 费雪认为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水平上. 9.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实现 14.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19. LM曲线的斜率恒为正,说明随着收入的上升货币的投机需求也上升。 26 .基础货币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流通中的货币之和。 27.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超额准备率成正比。 第四五章 3. 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 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 .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8.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II. 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19. 累退税制会对经济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0. 内在稳定器是政府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之一。 21 ?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习题(附答案)

1、“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将各生产要素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C.将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D.把购买最终产品所支出货币价值加总 3.、为了生产方便面,某企业购进10吨面粉,这些面粉属于() A.最终产品 B.中间产品 C.一半是最终产品,一半是中间产品 D.不确定 4、如果当期价格水平低于基期价格水平,那么 ( ) A、实际GDP等于名义GDP B、实际GDP小于名义GDP C、实际GDP与名义GDP 相同 D、实际GDP大于名义GDP 5、以下正确的统计恒等式为 ( ) A、投资 = 储蓄 B、投资 = 消费 C、储蓄 = 消费 D、总支出 - 投资 = 总收入 - 储蓄 6、下列项目中,( )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公司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 7、以下 ( ) 不能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A、企业的库存 B、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安徽民工在江苏打工所得收入应该计入到当年 ( ) A、安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B、安徽的国民收入 (NI) C、江苏的国民生产总值 (GNP) D、江苏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9、通货膨胀时,GDP价格矫正指数 ( ) A、大于1 B、小于1 C、大于0 D、小于0 10、宏观经济学中所讨论的两部门指的是() A. 工业和农业 B.家庭和企业 C. 企业和政府 D.工业和第三产业 11、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 D.进口减出口 12、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3、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中? (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购买普通股票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14.、统计一年内由本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净值 D.国民收入15、下列哪项计入当年的GDP ()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总复习题.doc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期末考试总复习题 一、判断题 第一章 6.用支出法计算的GNP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岀、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7.用收入法计算的GNP中包括折旧,但折旧不属于要素收入 8.用支出法计算GNP时的投资是净投资。 9.从NNP中扣除间接税、政府转移支出,再加上政府补助金就等于国民收入。第二章 1.根据萨伊定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普遍生产过剩的危机不会发生。 3.在凯恩斯理论的消费函数中一定存在有AP OMPC 9.如消费函数斜率为正,则储蓄函数斜率一定为负。 15.根据凯恩斯定律,可以认为一个社会的生产必将扩展到充分就业水平。第三章4.费雪认为货币数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格水平上. 9.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可以通过价格水平的提高或者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来实现14.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19.LM曲线的斜率恒为正,说明随着收入的上升货币的投机需求也上升。 26.基础货币实质上是商业银行准备金与流通中的货币之和。 27.货币乘数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超额准备率成正比。 第四五章 3.TSilll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岀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1?在凯恩斯陷讲屮,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19.累退税制会对经济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20.内在稳定器是政府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之一。 21.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抵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