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猪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群居行为:群体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2、宰前重:被测猪只体重达100公斤后,停食24h(不停水)的空腹体重。

3、眼肌面积: 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4、系水力:值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5、肌肉大理石文: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6、生长速度:一般用仔猪断奶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表示,也可用体重达到100公斤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

7、断奶窝重:断奶时一窝仔猪的总重量。

8、胴体重: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

9、胴体瘦肉率:将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骼、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瘦肉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10、胴体长:在胴体倒挂时从趾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联合点前缘间的长度。

11、背膘厚:宰后胴体背中线肩部最厚处、胸腰椎结合处和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12、总产仔数:指包括死胎和木乃伊在内的出生时仔猪总头数。

13、产活仔数:指出生时活的仔猪数.

14、初产日龄:指母猪头胎产仔的日龄。

15、初生重:指仔猪出生后12h以内称取的重量。

16、出生窝重:指同窝活产仔猪初生重的总和。

17、存活率:产活仔数与断乳仔数的比值。

18、配套系:配套系指通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最佳杂交组合中相互配套的品种或品系。

19、假死:有的仔猪产下后呼吸停止,但心脏仍在跳动,称为假死。

20、产仔间隔:母畜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畜2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又称为胎间距。

21、育种值:影响表型值的各项因素中只有基因的加性效应可以遗传,故称为育种值。

22、选择反应:选择所引起的群体表型值均数的变化称为选择反应。

23、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24、断奶仔猪: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

25、育成猪:指70日龄至4月龄留种用的猪。

26、后备公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公猪。

27、后备母猪:指5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

28、种公猪:凡已参加配种的公猪均称为种公猪。

29、初产母猪:指生产第一胎仔猪的青年母猪。

30、经产母猪:指生产两胎和两胎以上的母猪。

31、基础母猪:指一胎产仔经鉴定合格,留作种用的母猪。

32、空怀母猪:指仔猪断奶后至再次妊娠前的母猪。

33、妊娠母猪:指从卵子受精开始至分娩前的母猪。

34、哺乳母猪:指分娩开始至仔猪断奶前的母猪。

35、SPF猪:无特定病原猪。是指在母猪临产前采用剖腹取胎或无菌接产获得仔猪,然后在无菌状态下把仔猪送往隔离的仔猪舍内,与非SPF猪隔离饲养,以至

它们能自然产生下一代SPF猪。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猪群称之为SPF猪群。

36、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在两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个体表现优劣顺序上的差异。

37、年生产力:母猪年生产力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提供多少断奶仔猪数和体重。

38、PSE:指猪宰后呈现苍白颜色(pale)、质地松软(soft)和汁液渗出(exudative)特征的肌肉。

39、DFD猪肉:猪宰后,肌肉呈现暗红色(dark)、质地坚硬(firm)、肌肉表面干燥(dry)的特征,是DFD猪肉。

40、腿臀比例: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体重的比例。

41、工厂化养猪:现代养猪生产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养猪产业,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集约化养猪生产,通常称之为工厂化养猪。

42、一次断奶:当仔猪达到预定断奶日龄时,将母猪隔出,仔猪留原圈饲养。

二、填空

1、猪属于哺乳动物,偶蹄类,(猪科);

2、我国地方品种猪性成熟一般是(4-5)月龄,6~8月龄初次配种;

3、猪的平均妊娠期为(114)天;

4、中国优良地方猪种,公猪3月龄开始产生精子,母猪4月龄开始发情排卵,比国外品种早(3)个月;

5、猪是常年发情的多胎高产动物,一年能分娩(两胎),如早期断奶,则可提高年产胎次;

6、猪(食性广),饲料利用率高;

7、猪是杂食动物,因而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料,但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甜食);

8、猪对饲料的转化效率仅次于(鸡),而高于牛、羊,对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利用率高。

9、猪生长期短、周转快,(积脂)力强;

10、猪嗅觉灵敏据测定猪,猪对气味的识别能力高于狗(1 )倍,比人高7~8倍。

11、仔猪在生后几小时便能鉴别气味,依靠(嗅觉)寻找乳头,在3天内就能固定乳头。

12、猪的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看不见东西。

13、猪对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家畜之一,除因(宗教)和社会习俗等原因而禁止养猪的地区外,凡有人类生存的地方都可养猪。

14、冷应激对猪影响很大,当环境温度低于猪的临界温度时,其采食量增加,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打颤、挤堆,进而死亡。

15、猪是爱清洁的动物,采食、睡眠和(排粪尿)都有特定的位置。

16、猪属于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易于调教。

17、猪的采食行为包括摄食与(饮水),并具有各种年龄特征。

18、猪生来就具有拱土的遗传特性,拱土觅食是猪(采食行为)的一个突出特征。

19、猪的采食是有竞争性的,群饲的猪比单饲的猪吃得(多,吃得快),增重也快。

20、猪白天采食6~8次,比夜间多1~3次,每次采食持续时间10~20min,限饲时少于(10min)。

21、猪饮水量是相当大的,仔猪出生后需要饮水,吃料时饮水量约为干料的(2-3)倍。

22、猪的群体行为是指猪群中个体之间发生的各种(交互作用)。

23、争斗行为包括(进攻防御)、躲避和守势等行为。

24、猪的争斗形式包括(咬对方的头部)和在舍饲猪群中咬尾。

25、猪的性行为包括发情、(求偶)和交配行为。

26、母性行为包括(分娩前后)母猪的一系列行为,如絮窝、哺乳及其他抚育仔猪的活动等。

27、母仔之间是通过(嗅觉)、听觉和视觉来相互识别和联系,猪的叫声是一种联络信号。

28、据1986年《中国猪品种志》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中国现有地方猪种(48)个。

29、太湖猪以繁殖力高而著称于世,是全球猪种中(产仔数)最高的一个品种。

30、金华猪以(肉质好)、适宜腌制火腿和腊肉而著称。

31、荣昌猪的鬃质优良,鬃毛以洁白光泽、刚韧质优载誉国内外,是中国地方猪种少有的(白色)猪种之一。

32、内江猪具有适应性强和一般(配合力)高的优点。

33、国外母猪通常发情不太明显,配种较难,产仔数少,长白猪和大白猪经产母猪产仔数为11~12.5头,杜洛克、皮特兰和汉普夏一般不足(12(9-12.5)头。

34、国外品种猪肉质欠佳,肉的口感、嫩度、风味不及中国地方品种猪,出现(灰白色(PSE))和暗黑肉(DFD)的比例较高。

35、在国外,三元杂交中,大白猪常作母本或(第一)父本;

36、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其在国外三元杂交中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但其肉质欠佳,氟烷阳性率在国外引进猪种中仅次于(皮特兰猪);

37、杜洛克猪在杂交利用中常作为(终端父本),能较大幅度提高育肥猪胴体瘦肉率,且肉质好。

38、后裔测定可靠,但(世代间隔)长;

39、同胞测定信息量大,但可靠性差;

40、个体测定世代间隔短,可靠,但数量有限;

41、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生产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42、种猪主要的生产环节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哺乳和(断奶)。

43、提高公猪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应经常保持营养、(运动)、配种利用三者的平衡,若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44、根据公猪一年内的配种任务,公猪的饲喂方式分为两种,即一贯加强的饲养方式和(配种季节加强)的饲养方式。

45、公猪的最适初配年龄为,小型早熟品种在(7—8 )月龄、体重75千克左右。

46、公猪的最适初配年龄为,大中型品种在(9—10)月龄、体重100千克为宜。

47、母猪一个性周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发情前期、(发情期)、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48、精液品质评定包括数量、气味、颜色、精子形态、密度、(活力)六项指标。

49、实际生产中,必须注意的是过度限制能量水平对后备母猪性成熟不利,适当的能量有利于性成熟,能量太高(延迟)性成熟年龄,抑制性器官发育,严重者可不发情。

50、为了增加排卵数,往往在性成熟后发情期至配种前进行(催情补饲),但这种效应仅限于采食量偏低的母猪。

51、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目前国际上流行有三种方法:即恒量饲喂、间隙饲喂和(阶段饲喂)。

52、缬氨酸是近年来受到重视的一个重要氨基酸,它主要对泌乳母猪有重要的营养意义。许多研究表明:Val/lys比值达到(115%--120% ),而另一种支链氨基酸――异亮氨酸与Lys的最佳比值则为94%。

53、早期断奶的好处有(增加母猪年产仔窝数和断奶仔猪数)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54、哺乳仔猪(断奶一周后)开始诱饲,诱饲期可以利用仔猪的模仿行为,采用开口料每窝仔猪选一头强制给料,当母猪采食时,该仔猪可采食开口料,其它则随同采食。

55、仔猪断奶可采用一次断奶、分期断奶和(逐渐断奶)的方法。

56、脂类在仔猪饲粮中的添加目的是增加饲粮能量浓度。早期断奶仔猪脂肪利用率较低,但为了更好地制粒和减少粉尘,一般添加量为(5%-6% )。

57、在正常情况下,体重10――100 kg的猪对铜的需要量为3――6mg/千克,一般的饲料足以满足。但有相当多的试验表明日粮铜水平达到(125-250 mg/千克)时可提高日增重。

三、选择题

1、猪对食物有选择性,能辨别口味,特别喜爱(A );

A、甜食;

B、苦味;

C、鲜味;

D、咸味;

2、猪视觉很弱,缺乏精确的辨别能力,视距、视野范围小,不靠近物体就看不见东西。辩色能力也(A )。

A、差、

B、好;

C、较好;

D、很好

3、据观察,生长猪在采食过程中不排粪,饱食后约(B )左右开始排粪1~2次;

A、2min、

B、5min;

C、10min;

D、15min

4、仔猪昼夜休息时间平均60%~70%,种猪(C ),母猪80%~85%,肥育猪70%~85%。

A、50%、

B、60%;

C、70%;

D、80%

5、国外引进品种,在中国标准饲养条件下,20~90千克育肥期平均日增重(B),高的可达800可以上,饲料转化率2.5~3.0:1。

A、500~600克、

B、650~750克;

C、750~850克;

D、900克以上

6、国外品种核心群猪生长速度更快,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900~1000克,饲料转化率低于(B)。

A、2.4:1、

B、2.5:1;

C、2.6:1;

D、2.7:1

7、国外品种体重90千克时的屠宰率可达(B )以上;背膘薄,一般小于2cm。

A、65%~70%、

B、70%~72%;

C、75%;

D、80%

8、国外品种体重,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90千克屠宰时的胴体瘦肉率为60%以上,优秀的达到(A)以上。

A、65%、

B、70%;

C、75%;

D、80%

9、杜洛克猪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体质强健、抗逆性较强、肉质较好等优点。在二元杂交中一般作为父本,在三元杂交中多作终端(B);

A、本;

B、父本;

C、父本和母本;

D、什么都不作;

10、皮特兰猪肉质欠佳,肌纤维较粗,氟烷阳性率高,易发生猪应激综合征(PSS),产生(A)肉。

A、PSE;

B、DFD;

C、SPF;

D、SEW

11、汉普夏猪体型大,毛色特征突出,被毛黑色,在肩部和颈部接合处有一条(D)带围绕。

A、黄;

B、红;

C、灰;

D、白

12、在采用本交的情况下,公母猪的比例一般为(B)。

A、1:10~20;

B、1:20~30;

C、1:30~35;

D、1:35~40

13、采用人工授精,公猪的数量可大量减少,后备母猪应为每年淘汰和补充基础母猪数的(B)倍以上。

A、1;

B、2;

C、3;

D、4

14、公猪一次射精量平均为(B ),一般为150~500ml,比牛、羊的射精量高50倍以上。

A、200ml;

B、250ml;

C、300ml;

D、350ml

15、2岁以上的成年公猪1天配种1次为宜,必要时也可1天2次,但不能天天如此,如公猪每天连续配种,每周应休息( B )天。

A、0.5;

B、1;

C、1.5;

D、2

16、青年公猪,每2~3天配种(A )次。

A、1;

B、2;

C、3;

D、4

17、从上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的这段时间,称为发情期周期或性周期,约为( B )天。

A、19;

B、21;

C、23;

D、25

18、母猪一般在发情开始后24~36小时排卵,排卵时间持续12~15小时,卵子在输卵管中(8-12H )内有受精能力。

A、13~15;

B、15~17;

C、17~19;

D、19~24

19、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要经过2~3小时游动到达输卵管,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一般存活( A )。

A、10~20小时;

B、21~30小时;

C、31~40小时;

D、48小时

20、猪配种适宜的时间是在母猪排卵前的2~3小时,即在发情后的

( A )。

A、20~30小时;

B、30~40小时;

C、40~50小时;

D、50小时以上

21、一般一个发情期配种( B )次为宜。

A、1;

B、2;

C、3;

D、4

22、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 B ),为便于记忆,可用“三、三、三”来表示,即母猪妊娠为3个月零3天。

A、110天;

B、114天;

C、118天;

D、120天

23、配种后20~29天的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80%,40天以后的准确率为

( D )。

A、85%;

B、90%;

C、95%;

D、100%

24、初产母猪妊娠全程增重以( D )千克为宜。

A、20~25;

B、26~29;

C、30~34;

D、35~45

25、经产母猪妊娠全程增重以( C )千克为宜。

A、20~25;

B、25~30;

C、30~35;

D、40~45

26、母猪分娩正常的产程约为( B )。

A、1小时以内;

B、1~4小时;

C、5~6小时;

D、6~12小时

27、实际生产中,规模集约化猪场可采用( B )早期断奶。

A、2~3周龄;

B、3~5周龄;

C、5~6周龄;

D、6周龄以上

28、成年猪的正常体温为( C )?C。

A、36.5;

B、37.5;

C、38.5;

D、39.5

29、初生仔猪的体温较成年猪高(A )?C左右;

A、1;

B、2;

C、3;

D、4

30、初生仔猪的临界温度为( B )?C;

A、30;

B、35;

C、38;

D、40

31、哺乳仔猪死亡的时间为生后( A )日龄内死亡率高,以后死亡率较低;

A、20;

B、30;

C、35;

D、40

32、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更换饲料,特别是实行早期断奶仔猪,一般要求在断奶后( D )天以后,开始换料;

A、4;

B、5;

C、6;

D、7

33、更换断奶仔猪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天替换(20% ),避免突然换料;

A、25;

B、30;

C、35;

D、40

34、保育舍内温度应控制在( B )?C范围内。

A、15~20;

B、22~25;

C、25~30;

D、30~35

35、保育舍内,定期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湿度控制在( B )为宜。

A、55%~60%;

B、65%~75%;

C、75%~80%;

D、80%~85%

36、猪的能量需要一般采用DE,也有用ME。近年已有提出用NE,我国采用( B )。

A、GE;

B、DE;

C、ME;

D、NE

37、猪饲料氨基酸的消化率评定,据大量研究表明,真可消化AA比表观可消化AA一般高( C )。

A、1-4%;

B、5-10%;

C、11-15%;

D、16-20%;

38、矿物元素添加占养猪饲料成本的();

A、1-2%;

B、3-5%;

C、6-8%;

D、9-12%;

39、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性成熟的影响不如能量明显,只要饲粮蛋白质含量达到14――16%,且氨基酸平衡,可以保证正常的性成熟,当粗蛋白质低于( D )时,可使性成熟延迟。

A、9%;

B、10%;

C、11%;

D、12%;

40、后备母猪配种时间一般在性成熟后( B )个发情期配种较为适宜,因为随着性成熟后发情次数的增加,排卵数相应增加。

A、第二;

B、第三;

C、第四;

D、第五;

41、妊娠母猪能量需要,根据NRC建议,妊娠母猪在前三、四胎至少保证母猪妊娠净增重为( B ),子宫及内容物增重为20kg,常根据析因法确定能量需要。

A、20kg;

B、25kg;

C、30kg;

D、35kg;

42、妊娠前期的高水平饲喂可降低胚胎存活率。Boyd(1997)推荐在妊娠头21天的饲喂水平应为维持需要的( A )以下。

A、1.5倍;

B、1.8倍;

C、2倍;

D、2.5倍;

43、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高达10――25%,其中,60%主要发生在出生后头( D ),通过母猪日粮增加初生仔猪能量储备是提高仔猪存活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A、4天;

B、5天;

C、6天;

D、7天;

44、哺乳饲粮蛋白质含量从12%提高到( B )时,母猪的采食量由5千克增加到6.3千克/天,泌乳量显著增加。

A、15%;

B、16%;

C、17%;

D、18%;

45、( B )开始补饲,诱饲和补饲的量每次不应太多,每天上、下午应检查采食和饲料的新鲜度。21日龄以后仔猪的采食量逐渐增加,应逐渐增加每天补饲量。

A、15-21日龄;

B、16-21日龄;

C、17-21日龄;

D、18-21日龄

46、新生仔猪要求环境温度应在( B ),以后每星期可下降2-3℃,25℃-27℃是21日龄以后仔猪适宜的生长温度。因此,哺乳仔猪应搞好保温工作。

A、27-30℃;

B、30-32℃;

C、33-35℃;

D、35℃以上;

47、乳精粉是乳制品工业中的副产品,质量好的乳清粉乳糖含量约为70――85%,许多研究表明:断奶仔猪对添加乳清粉反应良好,能明显改善

( A )断奶仔猪最初2周的生产性能。

A、2-3周龄;

B、3-4周龄;

C、4-5周龄;

D、5-6周龄;

四、判断正误

1、饲养母猪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良好的种用体况,按时发情、受胎率高,产仔多、泌乳力强,断奶仔猪多,断奶窝重大,并通过管理控制技术,提高母猪的年生产能力。( T )

2、初次配种时体况对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T )

3、后备猪生后5月龄体重应控制在75~80kg,6月龄达到95~100千克。( T )

4、后备母猪在60千克以前,可以4~6头为一群进行群养。( T )

5、后备母猪60千克以后,按性别和体重大小再分成2~3头为一小群饲养。( T )

6、我国地方品种的母猪3~4月龄,体重30~40kg即可达到性成熟。( T )

7、培育品种或大型瘦肉型品种到3~4月龄,体重60~80千克达到性成熟。( F )

8、在一个集约化猪场中育肥猪头数约占50%~60%,其饲料消耗占各类猪总耗料量的75%。( T )

9、生长育肥猪的生长速度是先增快,到达最大生长速度(拐点或转折点)后降低,转折点发生在成年体重的40%左右。( T )

10、猪生长强度可用相对生长来表示。年龄(或体重)越小,生长强度越大,随年龄(或体重)增长,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T )

11、两次配种对产仔数没有影响。( F )

12、妊娠期母猪的营养与饲养目标是一方面保证母猪具有良好的营养储备,减少泌乳期间的体重损失,保持其繁殖期间良好的体况,另一方面,母猪应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胚胎生长与发育。(T )

13、饲粮中添加有机铬,可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T )

14、在母猪妊娠期间饲喂高纤维日粮可增加泌乳期采食量。同时,纤维对母猪繁殖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 T )

15、泌乳期间的总采食量与母猪的泌乳性能及随后的繁殖性能之间呈正相关。()

16、脂肪的优点是能量浓度高,还能减少体增热的产生。添加脂肪可满足母猪泌乳期间的能量需要,减少母猪体重损失以及提高仔猪断奶体重和成活率。()17、弱小仔猪应采用寄养式或采用专用饲料饲喂,以保证仔猪断奶整窝的重量。()

18、经产母猪产程一般为2小时以上,但胎衣排完需推迟2-5小时,饲养员需按完生,排好乳头,做完清洁卫生后方可离开。()

19、新生仔猪越早吃上初乳,对仔猪今后的生长越有利。若实行乳前免疫猪瘟单苗,则仔猪需在注射疫苗1小时后再喂初乳。( F )

20、搞好清洁卫生,预防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主要由断奶引起,因此,搞好清洁卫生,是预防仔猪交叉感染的重要前提。(T )

21、研究结果表明:断奶后第二周内增重快则可大大缩短达到上市体重时间。()

22、种公猪饲养宜采用限量饲喂,日喂2――3次,每次喂应喂饱,一般成年公猪日喂2.5-3kg为宜。()

23、断奶仔猪饲养的中心任务是预防断奶后腹泻,即断奶应激综合症,增加断奶后增重,提高采食量。( T )

24、NRC(1998)规定,泌乳母猪食盐需要量为0.5%。中国标准规定为0.44%,略低于NRC推荐量。( T )

25、生长速度及饲料报酬等育肥性状的遗传力平均为0.3,属于中等遗传力水平。( T )

26、多数肉质性状的遗传力属于高遗传力范围,平均为0.5。( F )

27、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繁殖性状如产仔数、断奶重等遗传力平均为0.1,属于低遗传力.( T )。

28、后备母猪适宜的配种体重为134~146千克之间。( F )

29、后备母猪配种是适宜的P2(背膘厚度)为18~22mm。()

30、过去判断母猪的年生产力是以母猪1年能提供断奶仔猪数为指标,现在则采用母猪1年能提供的出拦猪只数作为衡量年生产能力的指标。( F )

31、母猪妊娠早期提高饲养水平是(营养水平和饲喂量)对提高胚胎存活率有利。(F )

32、母猪妊娠期间将饲粮中粗纤维水平提高到11%有利于胚胎存活,对提高活产仔数和母猪泌乳期间采食量有利。( F )

五、简答题

1、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是什么?

1.选择适当的饲养方式

2.掌握日粮体积

3.讲究饲料品质

4.精心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料配合应在高于我国规定的饲养标准10%左右的基础上配制。母猪空怀期和妊娠初、中期饲喂怀孕母猪料,每头每天喂2千克,并根据母猪体况适当增减,以保证母猪体况适中;妊娠后期(≥80天),妊娠母猪喂哺乳料,每头每天喂2.25千克或更多,以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2、哺乳母猪的饲喂技术是什么?

3、哺乳仔猪的管理技术有那些?

(一)及早吃足初乳(二)仔猪保温防压(三)仔猪补铁(四)固定乳头(五)剪犬齿与断尾(六)选择性寄养(七)预防腹泻(八)提早开食补料(九)仔猪补水

4、预防哺乳仔猪腹泻的措施?

5、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因素?

6、断奶仔猪饲喂技术是什么?

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饲料,不要突然更换饲料,特别是实行早期断奶的仔猪,一般要在断奶后7d左右,开始换饲料。实行35d以上断奶的仔猪,也可以在断奶前7d换料。更换仔猪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天替换20%,5d换完,避免突然换料。

断奶后仔猪由母乳加补料改为独立吃料生活,胃肠不适应,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仔猪下痢。所以,对断奶的仔猪要精心管理,在断奶后2~3d要适当控制给料量,不要让仔猪吃得过饱,每天可多次投料,防止消化不良而下痢,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保持圈舍干燥、卫生。

断奶时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不要在断奶同时把几窝仔猪混群饲养,避免仔猪受断奶、咬架和环境变化引起的多重刺激。

7、后备猪的管理技术?

后备猪的饲养:后备猪生后5月龄体重应控制在75~80kg,6月龄达到

95~100kg,7月龄控制在110~120kg,8月龄控制在130~140kg。b后备猪的管理1.分群管理2.测量体长及膘厚3.调教4.日常管理5.环境管理

8、引起胚胎死亡的原因?

(1)妊娠前期的死亡,30 天以内,如 9-13 天胚泡附植初期及 20 天左右的器官分化期,原因是配种不及时,近亲交配,饲养不当,热应激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30-40%;

(2)妊娠中期的死亡,60-70 天,此期胎盘发育停止,胎儿生长迅速,营养供给不失常,管理母猪不当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40-50%;

(3)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死亡,后期营养不良及临产应激过大等原因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4)繁殖障碍性传染病: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猪的细小病毒病、猪己型脑炎等原因导致死亡,占胚胎死亡的 10%左右。

9、妊娠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每窝都能生产大量健壮.生活能力强.出生重大的仔猪;保持母猪有中上等的体况。

1. 对妊娠母猪态度要温和,经常刷拭、抚摸,建立亲和关系,以便于将来的顺利接产。

2. 每天观察母猪的起居饮食、粪尿和精神状态。

3. 保持环境安静。

4. 每天冲洗猪身(气温过低时不冲洗)。

5. 6~9月份高温天气,采取喷水降温措施。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小时。同时要加强通风。妊娠母猪尤其是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母猪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工作。妊娠前期环境温度过高,影响受精卵着床附植,造成胚胎死亡;妊娠后期母猪代谢旺盛,环境温度过高,母猪散热困难容易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导致流产、死胎和母猪死亡。

10、母猪分娩分为几个阶段?

分娩可分为准备阶段.产出胎儿.排出胎盘及子宫复原四个阶段。

11、泌乳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1.掌握投料量

2.饲喂次数

3.饮水和投青料

4.饲料结构

5.猪舍环境

6.舍外运动

12、种公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六、论述题

1、根据母猪哺乳期的生理特点,试述哺乳母猪的管理技术?

2、猪有哪些行为物特点,了解猪的行为学对猪的饲养管理和提高养猪效率有何意义?

3、根据《猪生产学》所学知识,试述我国养猪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生产水平较低;

2.标准化和安全化有待提高;

3.兽医与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4、试述SEW法(隔离早期断奶法)的主要特点,并谈谈该法能否在我国广大农村应用,为什么?

超早期断奶——14日龄前断奶

SEW——隔离(超)早期断奶(Segregate Early Weaning )

SEW的实质内容是——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免疫,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并按常规免疫(免疫内容根据猪本身解除的疾病而定),在10~14天之间断奶,然后将仔猪隔离到距原猪场250米至10公里远的地方进行保育饲养。这种方法称为SEW。

SEW的优点:

1、母猪妊娠期免疫,对一些特定疾病产生抗体后垂直传给胎儿,仔猪在胎儿期获得一定免疫。

2、仔猪吃到初乳,获得母源抗体。

3、仔猪按常规免疫,产生并增强自身免疫力

4、在母源抗体消失以前,将仔猪断奶并转移到清净并隔离良好的地方保育,保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度。

5、断奶后母猪及时配种,增加母猪年产胎次。

6、仔猪本身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的干扰,免疫系统处于非激活状态而减少了抗病消耗,因而仔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到10周时仔猪体重可达30~50公斤,比常规饲养仔猪高出近10公斤

社会保障学参考答案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任务一试题(2014) 一、判断 3 、对受保人提供资助或直接服务的措施,通常称为“实物补助”方案。 A、正确 B、错误 9 、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规定,凡是工资收入每月低于200新元的雇员,一律免缴社会保障费,而由其所在企业的雇主代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1 、瑞典的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医疗实物补贴和医疗补贴两部分。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10 、社会救助的核心范畴是贫困,即确定该地区或该社会应否进行救助的关键是确定贫困。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4 、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是民间公益社会团体,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2 、英国规定劳动者一年内必须缴纳保险费26周,并且上一年度已经缴费50周,才能享受疾病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5 、英国的国民卫生保健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国家作为提供全体国民健康的责任主体。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8 、按照现行的政策规定,合作医疗的资金应该是来源于农民个人的缴费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A 7 、我国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铺开。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6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 A、正确 B、错误 C、 二、名词解释 3 、社会保障基金 1 、慈善机构 2 、受益基准制 三、不定项选择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相对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国家保障制 B、企业保障制 C、个人保障制 D、乡村集体保障 E、农村居民保障制 F、城市居民保障制 参考答案:A, B, D 25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为各国制定社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 一、单选: 1.( B.法国)是第一个建立失业保险的国家,于1905年首次立法。 2.( C.美国)是多元化医疗保障模式的典型代表。 3.( C.企业年金)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国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的一个补充。 4.(B.农村五保制度)是中国农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至今并较为规范化的一种社会救 助制度安排。 5.( B.人权保障)原则是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 6.( B.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7.( C )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的和最直接的渊源。C.社会学 8.( C.社会保障法)是指调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9.(D.普及义务教育)是一项面向儿童的教育福利事业。 10.( D.责任分担型)养老保险是大多数国家选择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 11.《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以下不属于工伤的是( B.工作时间内醉酒后受伤)。 12.1883年德国颁布(D.《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障制 度得到确立。 13.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 D )出版了《福利经济学》,首次建立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庇古 14.1997年7月,( C.《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文件的发布, 标志着我国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模式的确立。 15.1998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 C.《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建立 了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16.1999年,国务院颁布( A.《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初步确立了我国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 17.19世纪80年代,( A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A.德 18.2003年4月,国务院颁布( C.《工伤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 确立。 19.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并实施新的(C.《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使五保制度由农 村集体福利经农民供养走向了国家福利。 20.采用由私营基金公司进行管理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的国家是(C.智利)。

成都理工大学岩浆岩石学复习题

岩浆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岩石、岩石学的概念?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层的岩石。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可互相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趁机、成岩作用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转化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用可形成岩浆岩。 ●3.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的概念? 岩浆岩是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4.结晶岩的概念? 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是内动力作用的产物。又称为结晶岩。

第二章岩浆、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1.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2.岩浆的成分有哪些? 主要为硅酸盐和一部分挥发分。 ●3.挥发分在岩浆中有哪些作用? 1.降低岩浆的粘度,使之易于流动。 2.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岩浆的结晶时间。 3.促进有用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成集矿,故又称为矿化剂。 4.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温度、粘度特点? 基性一般为1000-1300℃,粘度小;中性900-1000℃,粘度中等;酸性700-900℃,粘度大。 ●5.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1.氧化物可显著增加粘度,二氧化硅影响最大 2.挥发份可降低岩浆的粘度。 3.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4.晶体含量越高,粘度越大。

环境地质学试题整理

第二章 1.地质环境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与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与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3.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与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来评定。 4.人地复合系统 2.当前世界环境地质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与趋向 3.我国的猪哟啊环境地学问题 第三章 1.土地退化就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土壤侵蚀模数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就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用以反映某区域单位时间内侵蚀强度的大小。 水土流失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就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与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土地盐渍化 土地次生盐渍化 2、简述荒漠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3、简述土地盐渍化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第四章 1、水体污染源的种类与特性。 2、水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效应。 3、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五章 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2 露天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3 地下采矿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5 外排土露天采空区的1 矿产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六章 1、名词解释: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雾霾 2、煤炭开采利用过程对地质环境产生那些影响? 3、简述您熟悉的一种新能源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 掌握: 1、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2、南水北调工程产生那些环境地质问题? 了解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属于失业保险对象的是( ) A.国家公务员 B.希腊船员 C.长期从事短工的人 D.有固定工作的人 2.社会保障发起于19世纪的( ) A.法国 B.瑞典大 C.英国 D.美国 3.社会保险的对象为( ) A.资本家 B.官僚阶层 C.雇工阶层 D.工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通过于( ) A.1996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7年

5.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 ) A.最高纲领 B.特殊纲领 C.最低纲领 D.基本纲领 6.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施,也带有( ) A.养老保险的性质 B.医疗保险的性质 C.失业保险的性质大的美女编辑们 D.生育保险的性质 7.普遍型的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理论依据为( ) A.俾斯麦 B.亚当·斯密 C.马克思 D.贝弗里奇 8.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 A.投资收益 B.捐款 C.被保险人和雇主 D.贷款 9.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为( ) A.对象社会性 B.待遇平等性 C.法律强制性

D.福利性 10.职工因工伤停工医疗期间,直到医疗终结为止,工资为原工资的( ) A.100% B.70% C.80% D.50% 1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类型占绝大多数的为( ) A.一个政府机构统管 B.一个或若干个政府机构和一个或若干个非政府机构共同组织管理C.政府机构、地方当局和非政府组织分工管理 D.完全由非政府组织管理 12.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的为( ) A.美国 B.英国 C.瑞士 D.瑞典 13.社保基金投资的根本原则为( ) A.流动性大 B.收益性 C.安全性 D.多元性 14.总投保费率为( ) A.个人投保费率和用人单位投保费率之和 B.个人投保费率 C.用人单位投保费率

社会保障学网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第一次作业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2分,10题,共20分)(总分20.00) 1.( )种福利体制的的非商品化程度最强,给付最慷慨。( 2.00分) A. 合作主义福利体制 B. 社会主义福利体制 C. 自由主义福利体制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2.1601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 ),这是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 法律制度,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2.00分) A. 《救困法》 B. 《济贫法》 C. 《济困法》 D. 《救贫法》 3.2010年10月( )的颁布,开始了我国用法律代替行政法规等来 管理社会保障的新阶段。(2.00分) A. 《社会保障大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 C. 《社会保险大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在(),即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的制定。(2.00分) A. 德国 B. 英国 C. 美国 D. 法国 5.社会保障原则的第一原则是()(2.00分) A. 普遍性原则 B. 正向分配原则 C. 生存保障原则 D. 选择性原则 6.1951年国家政务院通过了()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2.00分) A. <<劳动保险条例 >> B. <<劳动保险法 >> C. <<劳动法典草案 >> D. <<社会保险法原则>> 7.1951年2月23日国家政务院会议通过了(),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端。(2.00分) A. 《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社会保障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员工住房福利计划的形式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将这些计划概括为三类,即现金补助、实物资助和(D )。A.服务补助 B.个人储蓄计划 C.提供公司公寓、宿舍D.购房贷款 2.能体现国家、雇主、雇员在社会保险方面责任共担原则的基金模式是(C )。 A.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 B.社会福利基金C.社会保险基金D.补充保障基金 3.下列有关政府公共预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A.没有保值增值压力 B.体现较高的福利水平和社会公平性 C.可以积累基金 D.政府责任大 4.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月工资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烈士的标准是(A )。 A.80个月工资 B.40个月工资C.20个月工资 D.12个月工资 5.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是指(B )。 A.基金款存入银行 B.基金通过商业运作所创造的收益等于或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 C.收益应当大于同期通货膨胀率D.管理好基金,不让流失 6.新型福利制度的主体是(D )。 A.职业福利 B.社区服务 C.老年人福利 D.社会化福利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福利模式的说法,错误的是(C )。 A.包括财政价格补贴、民政福利和企业或单位办福利 B.没有独立运作的福利团体C.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D.就业关联制度 8.下列有关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以1989年国务院颁布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为重要标志 B.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制C.费用由单位和个人承担 D.统筹基金的起付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9.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制的计算办法为(A )。 A.RBRVS=(TW)(1+AST)(1+RPC) B.RBRVS=(TW)*(1+AST)+(1+RPC) C.RBRVS=(TW)*(1+RPC)+(1+AST)D.RBRVS=(TW)+(1+AST)+(1+RPC)

高级岩浆岩石学复习题 答案

一、岩浆岩的成因 1.岩浆岩成因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原生岩浆和演(进)化岩浆?什么是部分熔融?固体地幔与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岩浆岩成因包括岩浆的起源与演化。 岩浆的起源: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地壳或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作用过程。 岩浆的演化:就是原生岩浆通过各种作用派生为多种多样进化岩浆及岩浆岩的过程。 其中主要发生了分异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 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进化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又可成为进化岩浆 导致固体地幔/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基本原因 (1)地温异常:由于软流圈上隆、地幔柱上升、或板块俯冲引起地温异常,超过源岩的固相线温度(即起始熔融温度)。 (2)挥发份的加入:由于挥发份的加入使源岩的固相线温度降低。三种体系。 (3)压力改变:由于地幔对流、拆沉、去根作用或大断裂诱发的减压熔融;在某些情况下,增压也可以引起部分熔融,增压熔融。 2.控制原生岩浆类型与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源岩及源区的性质和组成; (2)起源温度与熔融程度; (3)起源压力与深度; (4)挥发份的类型及含量 3.岩浆的三大源区指的是什么?这些不同源区分别能产生哪些岩浆? (1)地幔岩浆:各类玄武岩浆(碱性玄武岩浆、拉斑玄武岩浆),金伯利岩浆、碳酸岩浆。 (2)陆壳岩浆:花岗岩类岩浆 (3)俯冲洋壳:埃达克岩浆、钙碱性或岛弧拉斑质岩石组合(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4.解释相图中以下名词:固相线温度与固相线矿物,液相线温度与液相线矿物,熔融

环境地质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 环境地质学就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就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与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 就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务: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全球变化的研究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各章) 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三、四、五、六章) 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八章) 城市环境地质研究(七章) 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七章) 医学环境地质研究(九章) 生态环境地质研究(各章) 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的应用研究 ?研究方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地球化学法系统分析法环境地质制图方法 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环境地质评价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二、环境地质作用人类-地质环境系统中的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作用的基础概念内容。 ?1、如何理解地质环境概念?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与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与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与人类的关系: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场所,它构成了人类生活与生产条件的客观实体。 ?与其它环境的关系:地质环境与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及宇宙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与能量流动(地质作用)?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 地质环境的容量:可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与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模拟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给付B.工伤津贴 C.残疾年金或补助金D.遗属津贴 2、率先建立现代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该国于1905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法。 A.日本B.法国 C.德国D.英国 3、下列关于医疗保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 B.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实偿来实现的 C.医疗保险是自愿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D.医疗保险由政府、单位、个人三方面合理分担费用 4、社会保障基金可以由基金管理机构通过等方式运营。 A.购买股票B.开办企业 C.兴建公共设施D.融资借贷 5、社会救助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 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6、下列各项中,有“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是。 A.英国B.瑞典 C.芬兰D.丹麦 7、下列各项中,有关美国“多元化医疗保险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医疗照顾制度的对象主要是65岁以上的老人 B.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在美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占主要地位 C.HMO开办合同医院并直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D.蓝十字和蓝盾是美国最大的两家营利性民间医疗保险公司 8、下列有关各国养老保险金覆盖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本国所有居民。 B.英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C.美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的覆盖范围是从事有收益工作的人,包括独立劳动者。 D.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覆盖范围。 9、依据救助种类,社会救助包括。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题 1.社会保障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刚性发展 答:刚性发展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之后的客观结果,是指社会保障的项目不断增加,覆盖范围扩大,保障水平是逐步提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会在发展中不断膨胀。 3.普遍性原则 答: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是1942年贝弗里奇起草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政策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国家在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时,其对象、范围不能局限于贫困阶层,而应当使全体国民均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与福利。普遍性原则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从而被许多工业化国家所认可,并成为西方福利国家等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普遍遵循的一项原则。

二、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理论界定的差异? 答:(1)出现差异的原因 由于社会保障要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乃至伦理道德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具体国情的差异又使其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中出现很大差异,对社会保障的认识和理论界定也就很自然地存在着差异。因此,当代世界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不统一,也可以视为国情差异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的客观反映。 (2)差异的表现 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的差异存在于一国之内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学者之间。各国对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是不统一的,这是因为社会保障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而研究者亦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研究视角,因此要想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理论界定,就像要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样,在长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 (3)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是国家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社会问题,进而达到特定政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目标的嬗变? 答:社会保障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到正式制度安排,其追求的目标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简明岩石学

《岩石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 1. 二辉橄榄岩的主要矿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_________岩类中一般不出现石英,而在__________岩类中出现大量石英。 3. 在____________岩中主要出现基性斜长石;而在___________岩中出现的主要是钠—更长石。 4.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岩浆岩中主要出现无水暗色矿物。 5. 粗面岩的基质矿物是_____________,而玄武岩的基质矿物是____________。 6. 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岩浆岩中主要出现含水的暗色矿物 8. 沉积岩形成过程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9. 陆源碎屑岩按粒度大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类。10. 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按其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11. 内碎屑形成于________环境,没有经过__________作用,这是与__________碎屑的最大区别。 12. 当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矿物同时出现时表示最高压力的变质作用。13. 在变质作用中,温度的升高可引起________作用,发生_______反应。在有水的情况下,高温能使花岗质组份发生________,形成_______岩。14. 在片岩中________矿物含量大于30%;而在变粒岩中长石含量大于______ 。15. 当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矿物同时形成时表示最高温度的变质作用。16. 榴辉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主要结构是____________变晶结构。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 岩浆的定义 2. 残留晶 3. 岩浆岩分类命名的原则 4. 假流纹构造 5. 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 6. 水平层理 7. 鲕粒 8. 页岩 9. 变质作用10. 双变质带11. 副变质岩12. 晶屑13. 泥晶14. 构造超压15. 热接触变质作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长石类矿物在钙碱岩浆岩中出现的特征。2. 简述长石石英砂岩的成分与结构特征。3. 写出泥质原岩在中压条件下的前进变质带(按前进顺序写出带的名称)。 岩石学试卷B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里特曼指数 3、斑状结构, 4、似斑状结构 5、粗玄结构, 6、间隐结构, 7、交织结构 8、I 型花岗岩浆, 9、S 型花岗岩浆,10、花岗结构11、煌斑结构12、粒序层理13、水平层理14、交错层理15、杂基16、胶结物17、内碎屑18、鲕粒19、变质作用20、正变质岩21、负变质岩22、特征变质矿物23、重结晶作用24、基体25、脉体26、变质相27、变质相系28、片状构造29、片麻状构造 二、填空 1、岩浆岩石学是研究, , , 及, , , , , , , , 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2、喷出岩可分为和。 3、按里特曼指数( s )可把岩浆岩划分为:, 。 4、超基性侵入岩的主要矿物为,, 5、沉积岩是在的地方形成的,它是在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经过一系列改造(搬运,沉积,石化等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6、沉积物形成岩石经过的主要作用有, , , 。 7、陆源碎屑岩按碎屑大小可分为:,,。 8、碳酸盐岩主要由沉积的(即和)等组成,主要岩石类型为和。 9、硅质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有各种类

地质学基础复习问答题(DOC)

1、岩相: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群的综合特征,称为岩相。包括:海相、陆相和海陆过渡相三类。 2、克拉克值:把地壳中每种元素含量的百分比值称为克拉克值。 3、元素的丰度:根据大陆地壳中(地下16Km以内)的5159个岩石、矿物、土壤和天然水的样品分析数据,于1889年第一次算出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数值(平均质量百分比),即元素的丰度。 4、矿物: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内部原子排列顺序和物理特征的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 5、晶体:有三个特征:(1)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6、非晶质体:凡内部质点呈不规则排列的物体。 7、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8、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9、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10、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11、岩石的碱度即指岩石中碱的饱和程度,岩石的碱度与碱含量多少有一定关系。通常把Na2O K2O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称为全碱含量; 12、变质岩是在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构造的变化和改造产生的新型岩石。这些力量包括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 13、矿物的发光性:指矿物受外加能量激发,能发出可见光的性质。 14、矿物的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解理和硬度,其次有延展性、脆性、弹性和挠性等。 15、矿物的解理与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发生破裂,并能裂出光滑平面的性质称解理。这些平面称解理面。如果矿物受外力作用,在任意方向破裂并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如贝壳状、锯齿状)则这样的断面称为断口。 16、矿物的脆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容易破碎的性质为脆性。 17、矿物的延展性:是矿物在锥击或引拉下,容易形成薄片或细丝的性质。 18、矿物的弹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但外力作用取消后,则能使弯曲变形恢复原状的性质。 19、矿物的挠性:矿物受外力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如当外力取消后,弯曲了的形变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卷和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保障学试卷 (课程代码074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A.6个月 B.12个月 C.14个月 D.18个月 2.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 A.互助关系 B.对立关系 C.互补关系 D.替代关系 3.社会医疗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体现了 A.强制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保障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 4.现代社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5.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在 A.1828年的英国 B.1884年的德国 C.1948年的英国 D.1948年的法国 6.在劳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是 A.社会保障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 A.企业保险 B.社会保险 C.家庭保险 D.企业保险+社会保险 8.养老保险自动发生作用是在 A.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B.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C.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D.发定范围内的老年人部分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9.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推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的退休条件是 A.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B.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的 C. 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D.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10.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11.日本雇佣保险制度规定,基本补助的给付期限是 A.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60天

社会保障学复习题

单选题:(共5道试题,每题6分) 1、()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美国 2、以下不属于企业年金投资原则的是()。 D.最大化原则 3、以下不属于慈善团体特点的是()。D.政治性 4、以下不属于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区别的是()。 D.范围 5、以下不属于互助保障特点的是()。B.营利性 1、军人保障是一种()性的社会保障。B.综合 2、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勤机关按照缴费基数()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A.11% 3、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B.就业安置 4、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B.一级至六级 5、我们所说的复员军人,是指()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C.1954年10月31日 1、“社会福利”一词最早见于()。C.《大西洋宪章》 2、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经济福利性 3、社会福利的对象是()。C.全体社会成员 4、狭义的社会福利包括()C.残疾人福利 5、社会福利的供给主要采取()C.提供服务 6、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美国 7、实施政府全面直接控制的基金型模式的国家是()。D.新加坡 8、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A.短期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走( )的道路。 C.部分积累式 2、()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D.德国 3、我国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责任承担模式为()B.责任分担型 4、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C.中国 5、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社会医疗保险是()B.公费医疗 6、我国医疗保险的最高管理机关是()B.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7、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A.英国 8、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 A.工伤 9、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 A.工伤预防 10、我国职工因公死亡,丧葬补助金是按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A.六个月的统筹发放 11、失业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C.非自愿失业风险 12、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丧失劳动机会的()。B.社会现象 13、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 D.结构性失业 14、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 A.日本 1、社会救助是()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2、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 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3、社会救助最基本和最直接的功能是()B.缓解贫困问题 4、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 D.贫困收入支持 5、现代社会举办的社会救助,目标主要针对()群体。B.相对贫困 6、一般来说,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者,被认为是()的家庭。A.绝对贫困 7、带有较强主观性的测量贫困的方法是()。C.剥夺指标法 8、“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指()。 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法的首要原则是()。B.人权保障原则 2、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社会保障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A.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拟定基本法规 4、社会保障管理属于()。D.社会政策管理 5、采用社会保障集中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B.英国 6、采用社会保障分散管理模式的典型国家是()。D.德国 1、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B.工伤保险基金 2、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B.强制性 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B.基金保值增值 4、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最重要的部分是()。 A.现金援助 5、军人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 A.政府财政拨款 1、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 C.社会保险 2、一般而言,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D.养老保险 3、个人不用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是()。 C.工伤保险 4、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层次的社会保障。 B.服务保障 5、享有西方“福利国家橱窗”之称的国家是()。D.瑞典 6、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C.学历教育 7、新加坡实行的是()的社会保障模式。C.强制储蓄型 8、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A.社会保险型 9、以下属于非制度化社会保障的是()。A.企业年金 10、以下属于制度化社会保障的是()。 C.教育福利 1()是一个涉及个人价值判断在内的社会学与伦理学问题C公平 2、()是指同一群体的人能够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待遇,履行同样的义务。 B.横向公平 3、( ) 是指代际之间的公平,以及个人一生中不同阶段负担的公平。D.纵向公平 4、权利和义务是一对()范畴。A.法律 5、()强调把政府的政策目标定位于改善民间部门的协调和克服市场缺陷的能力。C.市场增进论 6()提出了“经济人”假设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C.亚当.斯密7、()成为二战以后的主流经济学,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凯恩斯主义 8、国际上以基尼系数表示贫富差距,超过了()即超过了警戒线。C.0.4 1、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 C.莫尔 2、《乌托邦》一书的作者是() B.莫尔 3、()中用法律条文形式提出了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D《自然法典》 4、()是中国的乌托邦思想。 A.大同社会论 5、正是基于()的思想,中国历代创设了不少平仓、义仓等。C.仓储后备论 6、新派福利经济学导源于() A.帕累托的经济思想 7、()是工业化国家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A.凯恩斯主义 8、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层次是。() C.自我实现需要 9、()是结构功能论的创立者。 A.帕森斯 10、()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范畴之一。 B.政党政治 1、以下不属于民办慈善事业内容的是()。D.教会 2、西方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一种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B.济贫制度 3、早期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是()。 D.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4、社会保险在性质上属于()。C.强调权利义务结合 5、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6、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是()C.基本保障型 7、()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A.经济因素 8、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9、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保体系不合理1、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 C.《社会保障法》 2、英国1601年颁发的()是西方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B.《济贫法》 3、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D.社会救助 4、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A.德国 5、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C.社会公平 6、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 )。C.德国 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能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C.保障水平的公平性

环境地质学课后习题

1、环境地质学产生的社会、科学背景是什么? 答:环境地质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及学科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越来越大,以致各个学科都从自身专业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深入到环境领域,而传统的地质科学也在逐渐延伸着自己的研究领域。 世界地质工作发展整体上也正由以资源勘查为重点的时代进入到更加强调社会化与环境的时代;地质工作部署的重点正逐渐由山脉和盆地转移到人类活动密集的城市地区和重大工程建设区。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转移到灾害减轻、废物处置、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水资源与城市发展、公众健康等环境领域上来。因此,环境地质工作,尤其是城市环境地质和矿山环境地质已成为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推动地质科学发展的重任。 2、人—地关系包括那些内容? 答: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人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为什么把系统科学作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 答:因为概念是科学的基石,先进的思维方式是科学发现的先导。因此,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必然具有强烈的科学方法论的色彩,以达到多学科的综合及普适性规律认识的目的。所以,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分析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系统。 4、环境地质学重点研究哪些科学问题? 答: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客观背景(自然与社会)、地质学机理、时空分布规律,并从地质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理念出发,探索地质环境问题防范、治理对策,以服务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人居环境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四个科学问题,即: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第三讲:崩塌 1、坚硬块状岩体和软弱碎裂岩体崩塌的各自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答:①由厚层坚硬的岩层如灰岩、砂岩、砾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的斜坡体,岩石强度大,裂隙发育,形成高陡边坡; ②相对软弱的岩层如页岩、泥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等强度较小,裂隙细密,岩石常呈碎块,个体稳定性较差,在稍陡的坡面上甚至偶尔的刮风或因人为踩踏,单个块体就会失稳,而形成泻溜。 2、山区和水库区崩塌致灾的差异。 答:1)山崩是在裂隙发育的陡峭斜坡上,失稳的岩土体在重力等作用下,发生的崩落现象。这种崩塌发现在山区以及具有高陡边坡的地形条件下。 2)库岸崩塌主要是水流冲刷、浸润岩土体、掏空水库坡岸作用造成。多发生在河岸或水库边岸带;在海边因海浪对陡立海岸的冲击掏蚀而破坏,也有可能发生崩塌。

07社会保障学试题及答案.doc

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题 (课程代码074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于【A】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 20世纪60年代初期 C.20世纪70年代初期 D .20世纪80年代初期 2、西欧、北欧福利国家实施普遍福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是【A】 A.民主社会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B.自由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C.中间道路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D.凯恩斯主义学派的许多观点和主张 3、社会保障机构依法强制缴费义务主体参加社会保障,履行法定缴费义务,强化有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制裁等,遗体现了【C】 A.基金的共济性 B.基金的公益性 C.基金的强制性 D.基金的共担性 4、社会统筹模式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的优点是【D】 A.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功能 B.具有很强的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功能 C.能够提高个人的积极性 D.具有共济性,还能调动个人积极性 5、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立法是【A】 A.《疾病保险法》 B.《劳工伤害保险法》 C.《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D.《失业保险法》 6、全民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贯彻【B】 A.选择性原则 B.普遍性原则 C.强制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7、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给付条件都属于【D】 A.单一型 B. 双项型 C. 结构型 D.复合型 8、多数国家对被保险人本人享受的养老金有【C】 A.最底限额 B. 最多限额 C.最高限额 D.最小限额 9、由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瑞典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C】 A.建立之初的给付H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5岁 B.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6岁 C.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7岁 D.建立之初的给付年龄规定为60岁,提高到68岁 10、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是国务院于1986年颁布的【B】 A.《国营企业职工失业保险暂行规定》 B.《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 C.《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侧》 11、1978年在前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有关初级医疗服务的国际会议提出,实现“人人享医疗保健“目标的年份是【C】 A.1998年 B.1999年 C.2000年 D.2001年 12、医疗社会保险属于【A】 A.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B.长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2019秋《社会保障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2012 秋《社会保障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处理的是公共关系,即政府与( )的关系。 A .企业 B .国民 C.民间组织 D.社会团体 2. 在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非 商品化”是指不把劳动力作为商品,让( )与劳动贡献脱钩。 A .工资收入 B .实物分配 C .福利分配 D .福利贡献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原则的是( )。 A .资金来源多渠道 B .保障方式多层次 C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D .个人与企业相结合 4. ( )是等同,无差别的意思,是两项或对多项事物客观状态的 比较 描述,用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A .平等 B .公平 C .公正 D .效率 5. 养老保险一般是指由( )、保障退休老人 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 险制度。 A .政府主办 B .帀场主导 C.各方合作 D.个人负责 8.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生育保险待遇内容的是( ) A .产假津贴 C. 医疗护理 D .产后营养 9.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集体保障阶段,主要的保障项目包括农 村救 6. 我国工伤保险的实际缴费主体是 A. 用工单位和职工个人 C .职工个人 7. 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 A .第三方支付 C .享受待遇时间固定 )。 B. 用工单位 D .政府 不属于医疗保险特点的是( ) B .支付频率高且与缴费多少无关 D .各方关系较为复杂 B .生育补助

灾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A ?农村扶贫开发 B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C ?农村“五保”制度 D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0.根据《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我国养老保险“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的缴费办法是() A .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28%计入“统筹账户”。 B. 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28%计入“个人账户”。 C. 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20%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计入“个人账户”。 D. 企业按本企业工资总额的8%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20%计入“个人账户” 。 11.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缴费比例是()。 A .雇主1%,雇员不缴费 B. 雇主1%,雇员1% C. 雇主1%,雇员2% D. 雇主2%,雇员1% 12.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老年人福利内容的是()。 A .老年收入保障B.老年生活照料 C.老年社会服务 D .老年婚姻介绍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优抚的功能?() A .褒扬奖励的功能B.收入损失补偿的功能 C.激励功能 D .救助贫困的功能 14.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征税、收费、接受捐赠等手段筹集资金,经过社会 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制度安排,为()并为丧失劳动能力和暂时无收入者提供基本生活、为贫困者提供最低生活、为军人提供特殊关照、为全体国民增进生活福利的一种社会制度。 A .防范风险B.消除失业 C.提高福利 D.共同富裕 15. 以下哪项不属于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