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讲回顾平移对称性及有关概念

上讲回顾平移对称性及有关概念

什么是家庭治疗

什么是家庭治疗 以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开创了专业心理治疗的先河,它视个人为主角,不管环境如何,始终保持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但随着心理治疗地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某个人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家庭成员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我们可以治好病人,可病人一回到家中就会复发,而且医生拿病人家属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因为他们是“正常人”。他们真的正常吗?事实并非如此。 家庭治疗认为,整个家庭才是真正的“病人”,而“被认定病患”不过是家庭这个病人的一个“症状”而已。在治疗上,当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针对整个家庭关系问题进行治疗才行。 这种家庭治疗的观点,其产生呼应了本世纪初的“人是环境的一部分”的概念,探讨了个人受家庭影响,而家庭则受社会影响这一理念,到现在,就连医学模式也转变成新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岂不是与家庭治疗的观点不谋而和了! 家庭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已历经半个世纪了,那么,什么是家庭治疗呢? 家庭治疗认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即由一对夫妻结婚成家,到生儿育女、子女长大离家,最后夫妻年老、丧偶、直至去世的整个过程),在这个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尤其是第

一个孩子上小学和子女进入青春期的两个阶段,家庭所面对的心理问题是最大的,是最容易使家庭成员罹患心理疾病的时期。 家庭治疗就是由治疗者和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定期会谈,以促进家庭在失功能状态时做出某些适应性改变,重建能适应新变化的模式,同时使家庭中患病成员症状减轻或消失。这种治疗模式一反过去直线性因果关系的论点,而改以循环性因果关系观点来探讨个人的症状、问题行为和人际冲突,认为个人问题只是家庭系统失功能的一种表征,故此治疗重点应放在改变整个家庭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上。 广义上家庭治疗属于集体心理治疗的范畴,小组治疗也同样属于这一范畴。而婚姻治疗中的某种形式,其实又属于家庭治疗的范畴。家庭治疗发展到今天,理论和概念上都有了新突破,结构式家庭治疗大师Minuchin认为,即使是只和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进行会谈,但只要是以家庭治疗观点去看他们家庭问题,而且促进他做出改变,从而使家庭中其他成员也随之做出改变,也可以视为家庭治疗,只不过是家庭中的个人作为一个次系统去进行治疗罢了。 家庭是一个平等和谐的实体,稳定的家庭结构和系统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家庭应以其特有的交流方式与过程来保证个体的独立性与发展。封建的中国家庭倾向于牺牲个人而维护家庭,家庭治疗不能这样做。家庭治疗的目标或是打破某种不适当的、使症状维持下去的动态平衡环路,建立适当良好的反馈联系,以使症状消除;或是从根本上重新建立家庭结构系统,消除回避矛盾的惯常机制,引入良好的应付方式,改善代际关系与成员间的相

第二讲 家庭治疗基本概念和原则

家庭治疗中的基本内容 大纲 家庭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事项 一、治疗目的 1.短期目的:消除家庭目前的症状,又不产生新的症状。 2.长期目的:帮助家庭完成与发展相适应的任务和学会应对问题的技能技巧。 上述两个目的可以通过完成下列目标来实现: (1)增加或减少与原生家庭、扩展家庭及家庭外系统的接触与交往。如果交往带来积极的后果,使家庭获得有益的社会支持,则增加交往;如果交往带来消极的后果,使家庭的困难进一步增加,或者形成解决问题的“三角关系”,则应减少交往。 (2)形成更加清楚的沟通,如直接对话,直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在说明自己的看法时用具体事实加以说明等等。 (3)自我的分化,形成独立而分化的自我。

(4)采用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冲突,避免使用淹没个别化、避免冲突及竞争的方法解决冲突。 (5)夫妻冲突或者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尽量避免引入第三者,以避免使矛盾复杂化 (6)形成强有力的夫妻亚系统和父母同盟,确保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对孩子的养育。 (7)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作用。 (8)减少家庭成员的移情和投射,使家庭成员更现实地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情感。 (9)使家庭成员间自发且适当分享情感。 (10)使家庭成员对家庭生活感到乐观、满意,并喜欢家庭生活。 二、治疗时间 1.两次治疗间隔时间的长短:1次/周或1次/2周; 2.每次治疗持续时间的长短:对于每周见1次的来说,60分钟/次;对于两周见1次的来说,90分钟至120分钟/次;

3.整个治疗过程持续的时间的长短: (1)根据治疗的过程来确定,到治疗师认为治疗起作用,症状消失的时候,就结束整个治疗; (2)有些治疗师会事先确定整个治疗持续的时间,需要见面的次数。 三、治疗涉及的对象 在治疗开始的时候,一般要求与患者住在一起的人都来参与面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治疗师了解究竟哪些家庭成员与症状的产生和维持有关。 但是,随着治疗的进行,当治疗师明确诊断出哪些家庭成员与问题有关之后,就可以只让那些起参与有助于问题解决或者不参与就会阻碍问题解决的人参与治疗。究竟让哪些人参与要看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解决问题或者问题的某些方面。 四、治疗中关注的对象 在治疗时,治疗师在伦理道德上要关注以下三种人,应考虑他们对治疗的影响和治疗对他们的影响: (1)那些影响问题产生和维持的人;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性评价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险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进行客观的评定,用以划定安全与危险,可行与不可行的界限。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家庭治疗概述

1、我的信息 蔺秀云 2、学院的咨询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咨询室 个人、家庭、综合 英东楼54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家庭研究与治疗室 家庭治疗为主 英东楼25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团体治疗室 团体、游戏 英东楼359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箱庭疗法治疗室 箱庭疗法 英东楼257 3、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部分:家庭治疗的基本常识 家庭与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的含义与概念 第二部分: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结构派家庭治疗 萨提亚(Satir)沟通派 系统排列家庭治疗 策略派家庭治疗 鲍恩(Bowen)系统家庭治疗 第三部分:家庭治疗中的主要主题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兄弟姐妹的关系 原生家庭 中国特有的一些问题 沟通的艺术 4、推荐书目 专业书 《家庭治疗基础》(Michael P. Nichols著,林丹华译) 《积极家庭治疗》(佩恩施基安) 《家庭故事》(李维容著) 科普书: 《爱上双人舞》(李中莹著) 《男人来自火星VS女人来自金星》(John Gray著,于海生译) 《婚姻的烦恼》(李子勋著) 《爱与碍》(陆小亚著) 《懂得爱》(Jock Mckeen,黄焕祥著,易之新译) 《说爱人的话》(H. Norman Wtight著,蔺秀云译)

5、推荐影片 《新结婚时代》 《王贵和安娜》 《金婚》 《人到中年》 《绝望主妇》 6、考核方式 考试成绩:60分 平时成绩:40分 课题表现 50分 家庭观察 30分 5人一组 在户外某个场合观察一个陌生人的家庭(有照片为资料会更详实一 些)或一起到一个亲戚家观察家庭的互动,一起讨论并撰写观察报 告 5人一组,从第六周开始报告 家庭分析 20分 个人 分析从自己祖父母那一代开始到自己,有孩子的包括孩子这一代的 家庭结构、互动方式、问题来源 家庭治疗(非必须) 通过联系一个问题家庭,以他们为对象做家庭治疗至少二次,记录 咨询过程,撰写案例记录 7、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 了解什么是家庭治疗以及家庭治疗的理念。 了解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用所学的家庭治疗知识分析自己的家庭和解决一实际的问题 8、提示 我记得有一次去医院见习,接待的是一个神经症的病人。开始我什么都没有想,按照要求进行询问病史和给病人作检查。当忙完回到教室拿起书来,看到“临床表现” 的描述之后,我感觉到自己也有这些症状。 我坐了一会儿,镇静了一下,当我再次注视书的时候,很快陷入了冷漠的绝望。我患了睡眠障碍一定已经有几个月了,而我却没有意识到它。我还想知道自己患了其他什么病,于是继续翻看书本,正如我所预料的,我发现自己还患有其他一些病。 我开始对自己的案例感兴趣,并且决定追查到底。然后,我又查到了焦虑症,并且发现自己也患了这个病。在两周之内,我的病情加剧。我得了恐惧症,并伴有七种并发症。可能在出生的时候,我就得了强迫症,我已经得了变态心理学书上几乎所有的疾病……

充分发挥“安全性评价”的作用(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发挥“安全性评价”的作用 (标准版)

充分发挥“安全性评价”的作用(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发供电企业,如果将“安全性评价”定格为全厂(局)性定期安全生产及管理现状的宏观评价上是不全面的。让“安全性评价”在企业安全微观管理方面也发挥作用,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既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安全性评价”的完善、发展与提高。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工器具不断涌现与使用,“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内容要不断更新与淘汰。目前,“安全性评价”项目分值设置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扣分标准中也有概念模糊难以掌握的问题。所以,评价结果还不具备企业间横向评比的价值,上一级也不将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考核的硬指标。因此,“安全性评价”还完全局限于自我开展、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企业自主行为范畴,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特点及管理水平,结合“安全性评价”项目内容精神,把“安全性评价”开展得具有企业特色。 “安全性评价”项目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①生产设备的评价;

家庭治疗核心概念 ——互补性的觉察与运用

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的觉察与运用 摘要:通过对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结合中国文化的理解,寻找到依据,巧 妙将互补性运用到家庭治疗中,起到意想不到疗效。这也是结构式家庭治疗的宝典。 关键词:家庭治疗核心概念互补性 概念简介:互补性概念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和角色的相互协调的状态。 理论依据:这一概念是结构派家庭治疗的核心,它既是结构派治疗师对家庭 问题的确定性提出挑战的基础,也是结构派治疗师对改变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的 基础。 概念描述:互补性是指家庭中个体成员或家庭各子系统的行为和角色之间的 契合程度。虽然这个概念与循环因果概念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有一个重 要的区别。循环因果指的是一种连续的行为模式,用一系列箭头表示(女孩粘着 母亲→母亲拒绝女孩→女孩粘着母亲),而互补性则把同样的行为看成是一个“拼图”:女孩粘着母亲和母亲的拒绝是相互契合的“图形”。差别不是微不足道的;它解释了结构派治疗师倾向于处理家庭成员空间排列(字面的和隐喻的),而不是 一系列行为。 互补性的视觉表现与中国的阴阳相似,万物以矛盾而又不可分割的对立形式 存在。《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堕,恒也。”在中国神话中,阴阳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是宇宙和生命不断变化的原因:一极增加,另一极减少。当阴阳失衡过大时,就会发生灾难;为了达到和谐和秩序,双方必 须达到恰当的平衡。 在结构家庭治疗中,这种相似性并不是全部,和谐与秩序并不一定是最优状态。互补模式可能通过僵化的角色分配、避免冲突和过度的相互忠诚来维持不健 康的内稳态,而这种忠诚会抑制成长和个性化。扰动长期形成的模式通常是结构 派治疗师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相互适应,家庭成员发展出二元互补的模式,家庭成员会被选择 出优势特质,而被抑制的其他特质,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并可能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现。因此,互补的概念与个体自我作为一个多样化结构的概念是一致的。传统的 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核心”身份通常起源于早期的经历(“这位母亲不能良好养育她的女儿,因为她自己在孩提时代就没有被养育过”)——?而结构观点认为“不良 养育”只是成为母亲的许多可能的方式之一。她可能悉心哺育着另一个孩子,或者在没有人注意的时候,非常具有养育性的对待自己的女儿。她不是单维的,而是 一个复杂的个体,她的各种可能的存在方式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间被启动。 在夫妻和家庭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强调互补模式,结构派治疗师挑战了家庭 对于问题的确定性,从个人到关系;通过把行为看作是由特定互补模式启动的自 我部分的表达,而不是作为个体心理的产物,治疗师对改变的可能性持乐观态度。一个明显无效的(或专制的)父母被认为会有有效的(或灵活的)一面,隐藏在 视线之外,但是能够接近。一个母亲“失控”,对她的儿子大喊大叫,可能会被其 他人甚至是她自己描述为没有自控能力,但是一个结构派治疗师会假设她的叫喊 是由其他人的互补行为维持的——也许是儿子自己,或者是一个不合格的祖母,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治疗的目标是互补的模式,而不是母亲的心理构成。

安全性评价有关概念

安全性评价有关概念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性评价有关概念在开展安全性评价中,要运用一些有关的概念,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含义。 一、安全和事故 安全,是指不发生导致死伤、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或者说安全是指安稳而无危险的事物。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安全是指人不受到伤害、物不受到损坏。事故是指以人为主体,在与能量系统有关的系列上,突然发生的与人的希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叫做工伤事故。 二、危害、危险和危险性 危害是指造成事故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它是超出人的直接控制之外的某种潜在的环境条件。危险是指来自某种个别危害而造成的人的伤害和物的损坏的机会。危险性是指对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描述,它用危险概率和危险严重度来表示这一危险可能导致的损失。其中,危险概率是指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危险严重度是指对危害造成的最坏结果的定性评价。 三、公理

在安全性评价中,有三条公理对系统危险性分析和评价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它们是: (1)不可能完全根除一切危害和危险。 (2)可以减少来自现存的危害和危险。 (3)努力减少全面的危险,而不是仅仅彻底根除几种特定的危险。 这些公理揭示了系统危险性存在的客观规律,也给予安全性评价功能与作用以科学的界定,使安全性评价更为客观、实际和有效。 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似乎存在这样的想法:“系统危险性都是能够完全根除的”。因而,总是理想化地寻找完全根除系统危险性的“灵丹妙药”。显然,这是一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臆想。不可能完全根除一切危险和危害,其理由是:只要有系统存在,就会存在着危险和危害,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安全与危险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存在于系统当中,当我们评价一个系统处于安全状态时,只是说它所处的安全状态是暂时的、相对的,在安全状态下,仍旧存在着危险,只不过这种危险受到有力控制,暂时还不会危及安全,如果一旦失控,就会危及安全。由于人们受到自身认识能力和系统运行不确定性的限

安全性评价工作

关于电力安全性评价工作 一、安全性评价概述 安全性评价也称危险性评价,西方国家也叫风险性评价。安全性评价的定义是:综合运用安全性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的具体表现,也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开展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系统一贯坚持的正确方针,时至今日从总体上看,我们发、供电企业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仍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不少单位事故发生前,似乎“平安无事”,事故发生后却暴露了很多存在已久并且完全有可能提前发现和消除的隐患。有些单位虽然事故前,感到安全生产如履薄冰,但究竟哪些地方最易爆发事故,爆发什么事故,却心中无数。开展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就是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提出的课题,目的就是想通过安全性评价,提高企业对事故的预见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是反事故工作的客观需要。 (一)电业生产事故的认定、调查、分析和统计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 发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着眼点是安全基础,反过来说就是危险因素。它不是围绕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是对“系统”现存的有可能导致特大、重大事故和恶性频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辨识和评价,因此它可以具体、全面地反映基层企业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企业对事故的预见性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生产上改善微观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安全大检查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 安全大检查也是一项反事故例行工作,不可否认它对于提前发现缺陷和隐患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般来说它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涉及专业深度是有限的。 它的检查项目机动性较大,根据事故形势、季节特点、领导意图、时间安排等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客观实际需要,但是检查项目的系统性、完整性同安全性评价项目相比,差距很大。以安全大检查项目对企业的安全基础进行全面评价,是不可能的。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安全大检查对检查项目的重要性,发现问题的严重性都不进行“量化”结果。 (三)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工作同安全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工作是促进发、供电企业“眼睛向内、挖掘潜力、加强管理、提高双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标准是发、供电企业在安全、经济、文明生产三个方面的考核标准。 在考核指标中,虽然有一部分涉及到考核安全基础,但一般是从整体、宏观的角度立项的。因此安全、文明生产达标,是对企业安全、经济、文明生产整体水平的考核,而不是对安全基础的全面评价。原电力部陆延昌副部长在全国电力企业达标暨创一流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安全是达标的基本功,企业苦练内功应该以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为重点。” 他又强调:“不能以为企业达标,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不要以为有了一个安全的长记录,客观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就自然消灭了。”诚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对未达标的企业固然重要,对已达标的企业也同样重要。为了夯实基础,首先要搞清楚基础中哪里存在薄弱环节,开展安全性评价恰恰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较好、较现实的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安全性评价和现有的几项联系紧密的工作,并不重复,也不抵触,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 一、定义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 二、辅导目标 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三、特点 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四、基本概念 (一)人际交往环境 家庭治疗的基本前提是人是其所在环境的产物。个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互相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治疗师试图通过每周与来访者谈50分钟来对其进行治疗。这50分钟的影响力会少于他们在这周剩余的167小时中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力。所以,通常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会见他们和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二)互补性 任何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都与其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行动,大多数是互动的一半。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另一个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家庭治疗师一旦听到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互补性。例如,丈夫经常抱怨妻子唠叨。一个人被认为唠叨,可能意味着长时间没有人倾听她所关心的事情。互补性意味着互相影响。适当互补能使夫妇划分工作和相互支持。僵硬的互补限制个人充分发挥潜力,使关系僵化。(三)循环因果关系 行动通过一系列递推的回路或不断重复的循环而相互联系。这个理论认为,不要与家庭一起毫无结果地分析、搜寻到底是谁引发了什么事情,问题是由一系列正在进行的行动与反馈维系的。谁引发的,是无关紧要的。 (四)三角关系 Bowen认为,三个人组成的系统,是人类关系中变化最小的稳定团体。两个人的系统是不稳定的,当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方或者双方将转向其他人的同情或冲突将吸引第三方。比如夫妻有争吵,有时无法解决,会抓一个孩子进来,把孩子牵扯进来。比如,丈夫工作忙,妻子会把快乐和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三者并不是被动拉进来,而是自己会跑出来帮父母维持快乐家庭。一个人未能达到高度的自我分化,是因为他陷入了三角关系。三角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不能面对家庭的真正问题。如一家三口,儿子可能倾听了夫妻双方的抱怨,而与双方都很好,但这对夫妻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五)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相互交往的功能性结构。家庭由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可以按辈分、行为、共同兴趣以及功能划分,并由人际交往界线分割开。界线保护家庭及其亚系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例如,不许在晚饭时间打电话的规则就是一个界线,它保护家庭不受干扰。没有受到界线充分保护的亚系统会限制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如果孩子被允许可能随便打断父母的谈话,辈分间的界线就被侵袭,夫妻关系就被父母角色所破坏。如果父母总介入孩子间的争执,孩子就无法学会如何打赢自己的战役。僵硬的界线可以培养自主,不利

家庭治疗

第四章、家庭治疗的经验模型 本章学习重点 1、经验模型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理念 2、萨提亚理论的基本概念 3、萨提亚模式的基本治疗技术 1、理论基础 经验模型倡导的反理论、轻技术、重经验 强调治疗师运用自身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鼓励来访者的开放与真诚 2、治疗理念 治疗流程一般包括三步: ①应用对质唤起自我发现 ②按治疗师所希望的行为进行自我暴露 ③练习(如家庭雕塑)以揭示以前压抑的内在冲突 一、经验模型理论基础 (一)存在-人本主义理论 ?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 对人性的认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强调人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 2、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尊重每一个体的自由选择和主动性。 3、认为人性研究的重点是意识经验,其具有创造性和无限发展的潜在可能性。 (二)依恋理论 依恋(attachment): 个体与一个或多个重要他人间形成的亲密情感联系,以相互关爱和希望保持亲近为特征。?依恋类型:安全型(secure),回避型(avoidant),矛盾或抗拒型(ambivalent or resistant),紊乱型(disorganized or disoriented) 。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基本理念: ?强调治疗师与家庭成员间的合作 ?认为症状起源于家庭成员自我成长的潜能受到阻碍 ?通过释放家庭固有的潜能使家庭维持良好的系统性,最终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治疗聚焦于提高个人自尊,改善沟通与情感表达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缘起 1951年,萨提亚第一次尝试运用后来被称之为“萨提亚模式”的方法为一个家庭作治疗。一开始,她处理一个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少女,在进行6个月后,情况发展良好。可是之后她却接到女孩的母亲的电话,说萨提亚离间她们母女的感情。 ?萨提亚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觉察到母亲不满的言语背后的恳求意味。她要求这位母亲与女儿一起与她见面。当母亲和女儿一起来见萨提亚时,萨提亚发现她之前与女孩建立的良好关系竟然消失了,女孩又回到六个月前的状态。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行业资料:________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9 页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 种科学方法。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第 2 页共 9 页

家庭治疗理论观点的比较

家庭治疗理论观点的比较 A Comparison of Theoretical Viewpoints in Family Therapy 模型 主题 研究单元 时间框架 命名或出处 代表人物 主要概念 心理动力模型 未解决冲突,从过去持续到现在,并附着于当前的客体和情境中。一元的;个体内心的冲突进入当前家庭关系中。 过去;早期内化的家庭冲突导致当前家庭内的冲突。 心理分析 客体关系理论 阿克曼Ackerman 斯卡夫夫妇Scharff 弗洛默Framo 连锁病理学;替罪羊;角色补偿内投;依恋;投射认同;分裂 科胡特Kohut

自恋;自我客体 经验模型 自由选择;自我决定;自我成长,在获得个人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克服僵局达到成熟。 两元的;问晨来源于家庭成员(如丈夫和妻子)之间互动缺陷和沟通错误。 现在;来自即时的,持续互动的,此时此地的资料 符号-经验 S-EFT 格式塔 人性验证 情绪聚焦(EFT) 威特克Whitaker 凯普勒Kempler 萨提尔Stair 格林伯格 Greenberg 约翰逊Johson 符号因素代表家庭内部世界和决定赋予外部现实的意义 瞬间的自我觉察 自尊;沟通的清晰度 探索内部经验和关系。 多代际模型 需要解决对家庭起潭的情绪依恋。 三元的;问题的起源和维持源于他人的亲子关系。 过去和现在,假定配偶融合于他们的家庭或未偿还的‘债务”及义务导致了当前的婚姻关系家庭系统理论 情境或背景 鲍文Bowen 凯尔Kerr

弗里德曼Friedman 佩帕拉Papero 鲍斯泽门伊-纳吉 Boszormenyi-Nagy 自我分化对融合;三角关系;多代际传递过程;遗产;伦理;家庭遗产;权利 结构模型 个体症状植根于家庭互动模之中,并且必须在症状减缓前重构家庭。 三元的;包括家庭子系统和整个家庭系统在内的家庭纠缠和疏离。 现在;有适应不良的家庭组织维持正在进行的互动,通常不能应对家庭生命周期 结构家庭理论 米纽钦Minuchin 盂塔佛Montalvo 阿彭特Aponte 费施曼Fishman 界限;子系统;联合;纠缠;疏离 策略模型 冗赘的沟通模式为家庭规则和可能功能失调家庭提供了线索;症状代表了对一种声称是自然面然发生的关系进行控制的策略 二元的和三元的;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的沟通症状,或者三人之间的循环关系。 现在;当首问题或症状是庭成员之间即时的、重复性的结果所维持的 沟通理论 策略家庭理论 论哈利Haley 曼登尼斯Madanes 威克兰德weakland 沃茨拉维克 Watzlawwick 杰克逊Jackson

安全性评价简介

安全性评价简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性评价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美国专门研究国防战略的兰德公司分析了德国V-2飞弹以后,向政府提出一份研究人造卫星的初步设计报告。但是由于美国当时对军事技术上的盲目乐观而未被采用。1957年,苏联向全世界宣布制成了洲际导弹,并把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这一消息使美国政府大为震惊,面对苏联的空间优势,匆忙地进行导弹技术开发,实行所谓研究、设计、施工齐头并进的方法,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抢时间,—哄而上,由于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不足,采取了不科学的组织形式,在一年半时间内连续发生了四次毁灭性重大事故,给地下武器库和发射基地造成了巨大损失,致使这项研究中断。从血的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将系统工程原理、方法、步骤引用到安全工作中,美国空军以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于1962年第一次提出了《弹道火箭安全系统工程学》说明书,继而制定了《武器系统安全标准》,对后来发展多弹头火箭的成功创造了条件。1966年美国国防部采用了空军的安全标准,制订了安全标准《MIL-S-3813》。1969年7月发表了安全系统工程程序标准《MIL-STD882》。在这项标准中,首次奠定了系统安全工程的概念,以及设计、分析、综合等基本原则。以后,随着对系统安全认识的不断深化,该标准于1969年和197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1965年,美国波音公司和华盛顿大学在西雅图召开了安全系统工程的专门学术讨论会议,以波音公司为中心对航空工业开展了安全性、可靠性的分析和研究设计,用在导弹和超音速飞机的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64年,美国“道”化学公司开发了安全评价技术。对化工工业过程和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了详细描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随后又修改了5次,使评价方法和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 1972年,美国组织了以麻省理工学院拉斯姆教授为首的十几名专家,用了两年多时间对原子能电站的危险性进行研究和评价。于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原子能电站风险评价报告,叫作《拉氏报告》。在报告中收集了原子能电站各个部位历年发生的事故及其概率,采用了事故树和事件树的分析方法,作出了原子能电站的安全性评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从1974年起,这项技术在国际上进入全速发展阶段。1979年引进我国。1982年我国首次组织了由研究单位、大专院校和有关重要企业等方面的同志参加的安全系统工程讨论会。1984年起劳动人事部开始研究,并分桥了我国实行这项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当年国家科委将这一学科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984年6月机械工业部在昆明举办首届培训班。1985年5月在南宁举办师资培训班。1985年10月在上海举办由日本安全工学协会副会长井上威恭教授主讲的学习班。

家庭治疗理论之比较

家庭治疗理论之比较

在本章以下部分,我们将把家庭理论与临床治疗过程分开来,并进行分类。我们相信,这样的分类最能突出模型之间的异同点。研究单元很多早期的家庭治疗先驱( Bowen , Jackson, Wynne , Boszormenyi-Nagy),大多数都属于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但他们做了为大多数革命者所做的事——摒弃过时但当时却占主流地位的精神分析理论,他们尤其反对精神分析法聚焦个体内部动力学的观点——这种认为问 题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一元观点。相反,他们主张,如果将人置于人际关系中系统地看待,那就能更准确理解他人并相应地更容易帮助他。人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如何在关系中来定义自己,他们如何形成联盟和结盟——这些均需要更宽泛的二元观(两个人之间)和三元观(三个人之间)。这样,界限、纠缠、疏离、子系统(米钮钦)或三角关系、共生、融合(鲍文),或关系伦理及家庭忠诚(鲍斯泽门伊—纳吉),所有的概念均超越个体,关注在系统内部他或她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当今,各模型之间,关于个体内心或人际的两个极端较少,更多的是侧重点不同。所有家庭治疗师都关注家庭功能中一元、二元或三元的因素;差别在于他们赋予上述三个因素的权重和聚焦度不同。很多以精神分析为取向的治疗师超越经典理论的立场,较少坚持一元研究。总的来说,现代精神分析已融入客体关系理论,并且新的观点更多以关系为基础。客体关系家庭治疗师,仍然对内心冲突感兴趣,

现在也尝试通过研究会被每位伴侣带入婚姻的婚前印记来 理解家庭关系。夫妻双方把自己不想要的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就包含了投射认同的例子。行为治疗师可能将带症状的个体(比如,离家出走的青少年)视为问题之所在,接受家长的观点,并且教授家长抚养技巧来应对家庭危机。经验家庭治疗与心理教育治疗也关注个体,但将个体放在家庭背景之内。前者认为问题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有缺陷的交互作用和交流错误,重心在于帮助个体表达情感(萨提尔),但总是在家庭持续相互作用的背景中进行(情绪聚焦家庭治疗)。心理教育治疗师通常致力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个体,倾向于接受个体病理学的定义;但是他们认识到个体的问题行为对家庭功能有恶性影响。因此,他们将治疗努力指向帮助整个家庭减少成员之间紧张情绪的交流水平。根据定义,家庭治疗师从二元或三元的角度来定义概念,他们认识到:人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来定义他人(也包括他们自己)。早期的沟通和策略治疗师强调人际信息症状形成的二元和三 元本质;哈利(Haley)特别搜寻了涉及任何人类行为交流中的三方个体。鲍文的理论明显是三元论的,特别是他作为家庭情绪系统基石的"三角关系"概念。相似地,结构主义者也是三元论的——界限的混乱不可避免地涉及至少三人的 相互关系。受后现代主义和后建构主义思潮影响的新疗法怎样呢?叙事治疗师经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个人问题上,引

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家庭治疗的基本理论 三、家庭治疗过程 四、治疗策略和技术 一、概述 (一)家庭治疗的形成与发展 (二) 家庭治疗的概念 (三)家庭治疗的视角与特点 (一)家庭治疗的形成与发展 1.家庭治疗的形成 家庭治疗发端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 阿克曼(Nathan Ackermann)创始人之一,“家庭治疗之祖” 贝尔(John E. Bell )家庭治疗之父,第一位正式的家庭治疗师 1952年,贝特森在加利福尼亚设立了精神分裂症项目组 杰克森和哈雷被公认为是对家庭治疗的发展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人物 萨提亚也是这个小组中的成员后来成为在家庭治疗中展现出非凡魅力的领军人物 20世纪60年代,涌现出鲍恩、梅纽钦等许多著名家庭治疗大师级人物 20世纪70至80年代,德国的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 2.家庭治疗的现代发展与趋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家庭治疗的发展有两个特点: 更加成熟; 各学派之间的交流与整合、折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家庭治疗在中国 从1988年起,海德堡小组的近十位著名治疗师都先后来中国,参加了国内首批系统式家庭治疗师的培训,同时接受国内的医生去他们那里学习、进修,开展学术交流。 1988年,由德国人玛佳丽(Margarete Haass-Wiesegart)和席加琳(Ann Kathrin Scheerer)女士发起,在万文鹏教授和赵旭东教授的组织和一批国内专家同道的参与下,在昆明举办了一期全国心理治疗讲习班。 从1993年起,李维榕也开始在香港讲授结构式家庭治疗。 1996年,米纽琴(Minuchin)来香港,成立了香港家庭研究所(Family Studies, Hongkong),在香港推广结构式家庭治疗。 从2001年开始,也在中国大陆举办结构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 2004年后,海灵格、Maria Gomori等家庭治疗大师先后到中国 (二)家庭治疗的概念 家庭治疗是针对家庭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改变不良关系和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1.家庭治疗定义 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会谈、行为、作业及其它非言语技术消除心理病理现象,改善和促进个体和家庭功能恢复的心理治疗方法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 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

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1 (2 险) (3 (4)危险的控制与处理为消防危险采取消除、避开、限止和转移等技术措施以及检查、教育、训练等管理措施。

(5)综合评价进行危险度等级的评定并进行概率安全评价,然后同既定指标或标准相比较,判明所具有的安全水平,进而找出改善安全状况的最佳方案。 三、安全性评价的分类 (1 (2 (3 环境条件,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综合情况作安全方面的概括。这对消除危险,防止灾害和更好地保证系统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工业安全性评价的分类:

(1)按各评价对象不同的阶段分为: 1)事前评价:事前评价是系统计划的一个重点。因为通过评价和预测所获得的信息,可在事前评价阶段加以修正,系统安全性和投资效益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 2 3 4) 评价”。 (2)按工业安全管理内容分为:

1)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审:对新建工厂和应用新技术的不安全因素,通过评审,消灭在计划设计阶段。一些国家已将它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2)安全管理的有效评价: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结构的效能,事故伤亡率、损失率、投资效益等。 3) 4 5 6)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评价:评价化学物质在生产、运输、贮存中存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或已发生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问题。

家庭治疗历史与流派

第一部分家庭治疗的理论及历史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师兼儿童精神科医师的纳森阿克曼(Nathan Ackerman)首次正式提出“家庭治疗”这个概念。之后的几十年中,各种家庭治疗的流派纷纷崛起,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家庭治疗,不能顾名思义地把它看作是对家庭矛盾和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家庭治疗依然关注当事人(client)个人问题和病症的减除,但它同个人取向的咨询和治疗方法有着显着的差异。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背景中去了解并治疗。因而,把家庭治疗法称作“系统疗法”或“关系疗法”似乎更为恰当。 家庭治疗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的诞生是心理学界的一次革命,意味着一次范式(Paradigm)的转移。它代表了“一个理解人类问题,了解行为、症状的发展以及解决之道的全新方法”,被称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崛起的“第四势力”(第一势力的咨询理念——精神动力学派,第二势力——行为主义学派,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学派)。九十年代初,对美国的从业人员理论取向的调查中,家庭治疗占10%,仅次于整合主义取向(30%)。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庭治疗进入中国,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1.1家庭治疗的理论基础——系统观 家庭治疗之核心在于系统观。它不把焦点放在个人的病理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神秘的黑匣子”上,它所关注并试图介入、改变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上。没有一个人或一件事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同周围的人或事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和事件存在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互动的脉络中,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彼此分担其他每个人的命运。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安全性评价的概念 安全性评价技术,最早是由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开发的,二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国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生产设备为主体,逐一分析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物质的火灾和爆炸特征以及工艺过程中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止事故,保证安全生产提供了具体和可靠的依据。但尚未形成一套通用的、完整的评价方法。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SafetyAssessment)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 种科学方法。就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企业进行安全性评价,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是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和健康”的有力措施。 二、安全性评价的内容 安全性评价包括以下的基本内容: (1)危险的辨识主要是查明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的种类,范围及其存在的条件。 (2)危险的测定与分析即通过一定的事故测定和危险分析(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危险)。对系统内可能出现的新的危险及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生成的危险,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3)危险的定量化把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定量化处理,对其危 第 2 页共 8 页

安全性评价总结

安全性评价总结 篇一:安全性评价总结(报告) **供电分公司安全性评价工作总结 根据******安排布署,我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展开了安全性评价活动。通过学习动员、部署、站所自查、整改以及全局上下狠抓落实,我公司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基本情况 **县电力局始建于1979年,位于县城北关,全县共辖25个乡镇,1256个行政村,截止20XX年12月底,未改造村还有8个,行政村的通电率为100%。,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拥有固定资产87000万元,职工1007人,年售电量达1085300万KwH。目前拥有35KV 变电站25座,主变容量3335000KVa/30台,35KV输电线路1170Km/12条,10KV 配电线路3918.735Km/65条,配变 6157800.3KVa/2100台,抄表到户4000281户/1825个台区。全公司设有8个科室及1个工程中心,设有1个保线站,1个修试所,1个计量检定所,1个计量班,1个车队,拥有15个基层供电所和25座35KV 变电站。 二、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展情况(一)、概况 认真查找我公司近年来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深层次的

问题,要求全公司职工团结起来,一切按程序办事,抓好每一个细节,并要求各主管领导包片负责,深入分管站所,查记录、查制度、查落实、查违章,开展好整顿工作。 全公司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全面展开后,领导班子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视,认为通过安全性评价工作,有利于帮助我们查找出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危险点,从而对症下药,根除隐患。 从11月中旬开始,我公司安全性评价小组按照全公司总体安排,对各站所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指导。 我公司安全性评价共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站所自查,站所整改阶段。 时间:从10月中旬至11月20日,各基层站所在去年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实施细则》逐条逐项对照检查,覆盖率要达100%,对查出隐患定级,然后整改,上报县局评价总结。 2、第二阶段,县局核查、评价、整改阶段。时间:11月20日至12月20日,县公司结合《实施细则》对各站所开展检查,进行核查评价,对查出的隐患定级评价,然后组织制定整改措施,最后向分公司上报查评总结报告。 3、分公司抽查、评价、整改阶段。 时间:12月10日至1月底,分公司对各县局进行抽查(结合安全月督查),对各类危险源进行分析定级,根据各 单位查出的隐患,由有关科室下达整改计划。 从10月15日开始,我局在原有检查的基础上,结合秋安检查,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