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

物表面微生物飞扬到空气中,清扫及人员走动尘土飞扬也是医院空气中微生物的

来源。室内空气中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结核分枝杆

菌、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空气中微生物污染程

度与医院感染率有一定的关系。空气细菌卫生检查有时用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

指示菌,表明空气受到人上呼吸道分泌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程度。空气中的非病原

菌,常可造成生物制品、药物制剂及培养基的污染。因此,医院的手术室、病房、

制剂室、实验室等要经常进行空气消毒,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手术后的感染。

二、细菌在人体的分布与人体的微生态系

1.正常菌群的含义

人自出生1h~2h后即可从其体内分离出细菌。在成人,凡与外界接触或相通的

部位皆有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存在,形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环境。一个健康成人机体

约由1013个细胞组成,而人体体表及胃肠道、呼吸道等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表

面栖居的细菌则达1014个,即人体携带的细菌相当于人体细胞的10倍。这些微

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和人形成共生关系。许多微生物对人不仅无害,而且有

益。通常把这些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称之为正常微生物

群(normal flora of microbe)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of bacteria)。正常菌群大

部分是长期居留于人体的又称为常住菌,也有少数微生物是暂时寄居的,称为过

路菌。

2.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分布和微生态系

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分布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菌的。正常

微生物群中的细菌偶尔少量侵入血流和器官组织,可由机体天然防御机能如吞噬

作用迅速消灭,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感染。因而在医疗实践中,

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人体的正

常菌群分布见表2-3。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均各有特点,肠道内微生物生长最

多的地方是盲肠,其pH一般在5.0~7.5。耐酸的乳杆菌科分布在胃的没有腺体

分泌的区域。在人的肠道内,厌氧菌占总数的95%以上,厌氧菌大约较需氧菌或

兼性厌氧菌多1000倍。

表2-3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正常菌群

部位细菌种类

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杆菌等

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眼结膜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等

鼻咽腔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摩拉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拟杆菌等

口腔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摩拉球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梭菌、拟杆菌等

肠道大肠埃希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等

阴道乳杆菌、大肠埃希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等

尿道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耻垢分枝杆菌等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①皮肤微生态系在皮肤上主要常住微生物有葡萄球

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皮肤

微生态系中优势种群是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重要的常住菌。皮脂腺内

寄生的丙酸杆菌可将皮脂中三酰甘油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对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

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和皮肤癣菌有一定抑制作用。表皮葡萄球菌能分

泌自溶酶,常住菌对此不敏感,但能溶解一些潜在致病菌和过路菌,它对保持常

住菌的稳定性,维持微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物屏

障是第一道极其重要的保护屏障,有营养作用、参与皮肤细胞代谢、保持皮肤生

理功能和自净作用。②口腔微生态系人的口腔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它有各种

微生物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源,给口腔内各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定居提供了

非常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口腔链球菌是颊、硬腭粘膜最常见的正常菌群成分,约

占该部位可培养菌总数的60%。缓症链球菌又是口腔链球菌的主要菌群。唾液链

球菌和革兰阳性丝状菌是舌背的优势菌。龈沟优势菌群是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

约占可培养菌总数的70%。也常从龈沟分离出厌氧韦荣球菌和口腔类杆菌。唾液

可培养菌总数为6×109/ml,唾液链球菌、口腔链球菌是唾液的优势菌,约占

50%左右,其中以唾液链球菌和缓症链球菌最多见。③食管与胃微生态系在人

类,尚未发现食管上皮细胞上有原籍菌群。胃液的pH是控制胃中细菌生长的主

要因素,胃内的微生物群落大部分是外籍菌。近年发现螺旋体和幽门螺杆菌,因

与上皮保持密切的联系,可认为是原籍菌群,但与溃疡病等疾病的关系密切,故

不属于正常菌群。④肠道微生态系肠道是一组庞大的微生态系,不但层次复杂,

微生物群生物量也相当庞大。人体携带的微生物主要在肠道,占人体总微生物量

的78.68%,粪便重量的1/3~2/5是微生物,正常人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分布见表

2-4。小肠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表2-4 健康人消化道正常菌的分布

部位细菌种类

咽、喉链球菌、乳杆菌、奈瑟菌、其它

胃、十二指肠乳杆菌、酵母菌

空肠、回肠乳杆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其它

盲肠、结肠双歧杆菌、拟杆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其它

从十二指肠到回肠末端,总菌数和活菌数是逐渐增加的,且95%以上是厌氧菌。大肠中盲肠和结肠的微生态系的微生物群落较相近。粪便有肠道大生态系中最大的微生物群落。粪便重量的40%是微生物,而且90%以上是活的。肠道正常菌群可分为3类:一是致病性类型包括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在生态平衡时,这些细菌数量少,不会致病,是必要组成部分。如果数量超过正常水平则可引起宿主发病。二是共生性类型包括双歧杆菌、拟杆菌、优杆菌和消化球菌等。肠道正常菌群中对宿主有益而无害的菌种主要是专性厌氧菌,它们是生理性微生物,数量大,恒定存在。共生性微生物具有合成维生素与蛋白质,促进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及免疫等生理作用。三是中间性类型包括乳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和韦荣球菌等。能产生毒素,促进老化,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即具有潜在的有害性。⑤呼吸道微生态系在鼻腔、咽喉及扁桃体部位经常可分离到类白喉棒状杆菌与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致病潜能的细菌,但人的鼻窦是无菌的,气管和支气管在无感染存在时,只有少量的细菌。在健康人的呼吸道,尤其是细小支气管以下的部分及肺内和胸腔中是无菌的。健康人的鼻液中平均存在着葡萄球菌1.6×106/ml、厌氧性乳杆菌类6.3×106/ml;而在健康人气管、支气管粘膜上则没有永久的细菌定居。

⑥阴道微生态系人的阴道是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系。主要的常住菌有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梭状杆菌、粪链球菌等。主要的过路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韦荣球菌等。健康妇女阴道排出物中,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为5∶1,活菌数为102~109/ml,菌数可达8×107/ml,其中常住的真菌是白假丝酵母菌。阴道毛滴虫属于过路原虫。常分离出疱疹病毒-2型(HSV-2)和巨细胞病毒。乳杆菌检出率高的个体,白假丝酵母菌、丙酸杆菌、棒状杆菌检出率也高,提示它们之间有共生关系。孕妇阴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消化链球菌、拟杆菌的检出率低,这有利于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的卫生。孕妇中乳杆菌、白色念珠菌、丙酸杆菌等分离率都高于健康妇女,提示在分解糖原、保持阴道低pH环境中,它们起协同作用。乳杆菌与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间有拮抗作用,并能产生酸性生存环境和在激活免疫中发挥作用。

3.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拮抗作用正常菌群,特别是占绝对优势的厌氧菌对来自人体以外的致病菌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阻止其在机体内定植,从而构成一道生物屏障。这种拮抗作用的机制是:①改变pH 厌氧菌产生的脂肪酸降低环境中的pH与氧化还原电

势,从而抑制外来菌的生长繁殖;②占位性保护作用大多数正常微生物群的细菌与粘膜上皮细胞接触,形成一层生物膜。如果这种生物膜受抗生素或辐射因素的损伤而被破坏,外来的病原菌就容易定植;③争夺营养正常菌群由于数量大,在营养的争夺中处于优势;④抗生素和细菌素的作用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大肠菌素可抑制志贺菌的生长。

免疫作用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与其接受内环境定居的正常菌群抗原的刺激有密切关系。正常菌群作为一种抗原刺激,使宿主产生免疫,从而限制了它们本身的危害性。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对胃肠道粘膜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激活具有重要意义,双歧杆菌的可溶性物质或整个细菌可间接激活Th2细胞,产生大量的IL-5,活化集合淋巴结生发中心的B细胞,使其转化为浆细胞产生SIgA,并附着于肠道粘膜上。由于双歧杆菌含有肠道寄生菌共同抗原,因此SIgA能与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内细菌反应,阻断了它们对肠道粘膜上皮的吸附和穿透。双歧杆菌还能使单核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并对固有层的CD4+T细胞有激活作用。

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转化与合成。除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代谢及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外,还参与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及激素转化等过程。

抗衰老与抑癌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双歧杆菌有抗衰老作用。此外,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它们的抑癌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解亚硝酸铵,并能激活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有关。

4.微生态失调与防治

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的生理性平衡,也就是说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是变化的,宿主的生态环境随着年龄、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等因素也发生变化,但是,当这些因素相对稳定时,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是稳定的。而微生态失调是指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各种群落成员之间的平衡,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从医学微生态学的理论和实际出发,微生态失调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是指在原生态环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种类、总菌数和各种群落成员的活菌数的异常变化。按其轻重程度分为:①Ⅰ度失调只能从细菌的数量检查上发现变化,在临床上往往没有表现或只有轻微反应,不加治疗,即可自然恢复。②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在临床上多有慢性病的表现,例如慢性肠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口腔炎或咽炎等。③Ⅲ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原来占劣势的菌种演变为优势菌,进而引起疾病。例如葡萄球菌及艰难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等,其他如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等,都可引起Ⅲ度失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生物教案)

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尝试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 能够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保存方法;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食品腐败的原因; 食品保存方法; 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呢? 生: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 师:1,细菌和真菌是如何参与物质循环的? 2,举几个典型的有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动植物和人患病的例子。 3,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如何与动植物共生的。 抽学生回答,记入平时成绩。 【新课讲授】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的作用,有的对我们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不利。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类是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自身服务的。 师:首先,我们能够利用细菌和真菌制作各种各样的食品。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书P71—72,列出下表

附: (一)酒曲: 纵观世界各国用谷物原料酿酒的历史,可发现有两大类,一类是以谷物发芽的方式,利用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再用酵母菌将糖份转变成酒精;另一类是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的,而且中国的酒曲法酿酒对于周边国家,如日本、越南和泰国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二)酵母菌在有氧时和无氧时对葡萄糖分解的反应 (三)制作酸奶 在发酵制品中,酸奶是一种最为流行的产品。酸奶的种类很多,按照脂肪的含量高低,可以分为全脂酸奶(脂肪含量大于3%)、半脱脂酸奶(脂肪含量为1%~3%)和脱脂酸奶(脂肪含量小于1%);按其凝乳状态,又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按照风味又可分为普通酸奶、果味酸奶、果料酸奶等。凝固型酸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甜味剂混合→过滤→均质→热处理→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藏 家庭制作酸奶时主要步骤是: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热处理(煮沸)→冷却(42~43 ℃)→接种(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如夏季可放在室温下,冬季可放在取暖设备附近)→冷藏或食用 二归纳制作甜酒的过程 学生讨论,总结 三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师:食品为什么容易腐烂呢? 学生回答。 师:针对食品腐烂的原因,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才能让食品不腐烂? 学生讨论、回答。 师:也就是要做好食品的防腐处理,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附:P73观察与思考答案: 1.图中有七种保存食物的方法。 2.①蘑菇──脱水法;腊肉类熟食──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咸鱼──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鲜鱼中的水分。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②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巴斯德消毒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③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④肉类罐头──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 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冷藏法、冷冻法(依据低温可以抑菌的原理);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等杀灭细菌;使用射线,如用紫外线、X、γ射线等杀灭细菌等。

§5.5.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导学案

五、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 教师小结: 六、课堂反馈检测: 1.真菌、细菌对自然界最重要的作用是( ) A.供给氧气 B.提供有机物 C.提供二氧化碳 D.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2.枯草杆菌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它能分解上述水果中的某物质产生能量,这种物质是( )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二氧化碳 3.肺炎双球菌侵入人体气管及支气管上皮黏膜,引起咳嗽,肺炎双球菌营养方式为( ) A.寄生 B.腐生 C.自养 D.三者均不是 4.地衣被称为“拓荒先锋”,它生长在旧墙壁、树干或岩石上,呈灰绿色,硬壳状的斑块,是由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构成,这两种生物是( ) A.细菌和藻类 B.真菌和藻类 C.细菌与苔藓 D.真菌与苔藓 5.人体与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和平相处”,人体为细菌提供营养,细菌也可以制造一些物质被人利用,这些物质是(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 6.细菌、真菌在分解自然界的有机物时,产生的物质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无机盐 D.三者均是 7.细菌、真菌分解自然界中的有机物时,利用了其中的能量,这些能量最初的源头是( ) A.化学能 B.光能 C.热能 D.电能 8.右图是真菌、腐生细菌等在物质循环中的作 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腐生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2)绿色植物利用把吸收来的水和二 氧化碳转变成储存能量的,从而促进 植物的生长。 (3)生物遗体被等分解成水、 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成为植物制造有机物的 原料。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图中生产者是和,消费者是,分解者是。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优良及差 备课人:黄建德备课组长:黄建德教研组长: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含答案)

自然界中细菌真菌的分布 1.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C ) 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 2.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 ) A.菌落B.细菌形态C.细菌体积D.细菌结构 3.霉菌在下列哪种环境中最容易出现( B ) A.潮湿的沙土地B.潮湿的粮食 C.干燥的衣物D.煮沸的牛肉汁 4.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 C ) A.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空气中没有飘浮着的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大多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______适宜温度____、______有机物____、____一定水分____、_____适宜的酸碱度___。 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是: (1)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培养基__; (2)__接种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3)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环境或温暖的地方进行___恒温培养___。 7.细菌和真菌是___生物圈__中广泛分布的生物,但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____不同_____,如好气性芽孢杆菌需要___有氧___的环境,而乳酸菌需要___无氧__的环境,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有________________。在经过严格的_灭菌___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细菌 1.细菌的发现者是( A ) A.荷兰人列文虎克B.英国人罗伯特·虎克 C.法国人路易斯·巴斯德D.沃森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C ) A.个体是单细胞的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芽孢是细菌的( B ) A.分泌物B.休眠体C.后代D.生殖细胞 4.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________为标准( D ) 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芽孢 5.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都有鞭毛,生活在水中 B.都有荚膜,都能形成芽孢 C.肺炎双球菌是多细胞的生物体 D.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中的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6.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例如能引发咽喉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呈__球状___,大肠杆菌呈_______杆状____,小螺菌呈___螺旋状_____。 7.用罐头来保存食物是根据________的实验发明的( C )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 8.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1)细菌的个体___为单细胞状态__,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___分裂__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能形成休眠体___芽孢__,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____细菌____。 真菌 第1页(共6页)第2页(共6页)

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带答案2016.10.30

第三章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 一、单5选1 1.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2.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3.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防止污染与感染的方法称为: A.消毒 B.灭菌 C.无菌 D.防腐 E.无菌操作 4.消毒的含义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5.灭菌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杀死细菌繁殖体 E.使物体不含活菌 6.防腐的概念是: A.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7.无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 B.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D.杀死含芽胞的细菌 E.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8.下列哪项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 A.牛奶 B.空气 C.手术器械 D.基础培养基 E.物体表面 9.巴氏消毒法的温度和时间是:

A.100℃ 10分钟 B.121℃ 15分钟 C.80℃ 10分钟 D.62℃ 30分钟 E.71.7℃ 30分钟 10.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参数为: A.100℃10~20分钟 B.121.3℃15~20分钟 C.80 ℃ 5~10分钟 D.62℃30分钟 E.71.7℃15~30分钟 11.正常微生物群是指: A.广泛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脏的微生物群 B.存在于正常人体所有腔道的微生物群 C.正常时对人体无害也无利的微生物群 D.存在于出生前后的正常人群体表的微生物群 E.存在于正常人体体表的微生物群 12.条件致病微生物的致病条件不包括: A.寄居部位的改变 B.免疫功能降低 C.微生物群分布失调D.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正常微生物群被抑制 E.使用有关的微生态制剂 13.正常微生物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抗炎症作用 D.免疫作用 E.抗衰老作用 14.大肠杆菌通常寄生于正常人体的: A.皮肤 B.口腔 C.外耳道 D.肠道 E.尿道 15.幽门螺杆菌常寄生于人体的部位是: A.胃 B.口腔 C.皮肤 D.外耳道 E.尿道 16.因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属于: A.外源性感染 B.微生物失调 C.交叉感染 D.环境污染感染 E.潜伏感染 17.治疗微生物群失调症可使用: A.维生素 B.纤维素 C.抗生素 D.类毒素 E.微生物制剂 18.*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内明显减少的细菌是: A.双岐杆菌 B.乳酸杆菌 C.大肠杆菌 D.葡萄球菌 E.肠球菌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 内容 1.土壤中的微生物 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2.水体中的微生物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 ?淡水微生物 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中。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一部分生活在营养稀薄的水中,一部分附着在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着泥沙或较大的有机物残体沉淀到湖底淤泥中,成不水体中的栖息者,另外也有很多微生物因不能适应水体环境而死亡。因此,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 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由于水中病原菌数比较少,所以通常采用与其有相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来判断水源被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 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48h)。 ?海水微生物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咸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5%。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左右,所以海洋中土著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含盐量为2%~4%的环境中,尤以3.3%~3.5%为最适盐度。海水中的土著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藻类以及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一些发光细菌等。 3.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它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来自土壤、生物和水体等的微生物,它是以尘埃、微粒等方式由气流带来的。因此,微生物的分布是世界性的。但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凡含尘埃越多或越贴近地面的空气,其中的微生物含量就越高。在医院及公共场所的空气中,病原菌特别是耐药菌的种类多、数量大,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十分有害。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 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 (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 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 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 (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 10-1)。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 【结果】填表 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衣服、票证、头发、

手指皮肤上的细 菌检查 (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 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 二、消毒灭菌试验 (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法所需温度比干热法为低,时间较短。尤其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沸点,灭菌效果最佳。有芽胞的细菌由于对热的抵抗力比无芽胞细菌强,所以只有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才能将芽胞彻底杀灭。 【材料】 琼脂平板两块、肉汤管两支、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肉汤培养物。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两块,用记号笔分别在二平板底部玻面上,注明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并分别将二块平板底玻璃面划分三等份,于每块平板的三等份上分别注明对照、加热100℃ 10min及加热121℃ 20min。 ②取肉汤管二支,分别注明加热100℃ l0min及加热121℃ 20min,用毛细吸管吸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于上述二支肉汤管中各加入菌液一滴。混匀,再用接种环于二支肉汤管的任何一管中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大肠埃希菌平板的对

细菌和真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和形式不容忽视,因为它为提高同学的实践能力、体验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供了非常好的素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 学的主体 探究、亲流的能力。整个过程都在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知识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

、1 2 (板书 : 利用它们进行冶金等。 密切的关系。 1.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 示。

理呢? 2.对学生的暗示给予表扬,肯定食品的制作与发酵有关。 (一)演示发酵实验(板书) 1.询问各组“发酵实验”的完成情况。 2.选一组作代表到前边展示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 3.结合实验,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的推测,气球内充的是哪种气体? 这种气体是怎么产生的? 4.肯定同学的回答,讲述酵母菌体内有多种酶,能够将糖类分解成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会发生下面的反应,(出示Flash,其中一种生成物是未知的,)让同学描述反应过程。 5.请同学打开气球闻一闻,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6.用课件展示发酵原理反应式: 7. 询问各组实验都成功了吗? 引导同学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同时对勇于承认失败的同学提出表扬,并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8.提出问题:同学知道利用发酵原理可以制造哪些食品吗? 9.出示面包,提出问题: 老师带来了利用酵母菌制做的面包,他们很松软,里边有很多小孔,为什么? 吃一口面包没有酒的味道,这又是为什么?(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各组组长举起装置示意,表示课下已完成了“发酵实验”。 用Powerpoint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回答 气球里充的是二氧化碳。 酵母菌分解糖时产生的。 观看、思索、回答 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其它一种物质。 打开,闻有酒味,肯定产生的另一种物质是酒精。观看,记忆。 如有未成功的组,他们讲述实验过程和结果,其它组同学帮助分析原因。 利用乳酸菌可以制酸奶和泡菜,利用酒曲制酒,利用多种霉菌制酱油,利用酵母菌制面包和馒头。 学以致用: 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松软。 面团中所含的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了,所以没有酒味。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人体细菌多的地方 来自:符惠玲22小时前|阅读原文到了冬季大家是不是洗澡的频率有所降低呢?冬季寒冷导致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都开始减缓,皮脂分泌也有所减少,所以并不适合频繁的洗澡。而人体的有些地方的即使频繁的洗澡也不能改变其“脏”的事实,人体是一个细菌体,身体上分布着大量的细菌,有有益菌也有有害细菌。那么人体上细菌最多最容易脏的部位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人体上最容易脏的地方在哪里,同时又该如何正确清洗这些部位。 一、肠道肠道作为人最大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决定人类的外在容颜美丽与否。同时,肠道也是人体中堆积细菌最多的地方,同时存在着有益菌和有害菌。人体的肠道中存在大约400多种细菌,其个数多达10万亿个,同时人体的80%的免疫系统在肠道周围。所以,肠道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是否健康,是否长寿。 1.有益菌的作用有益菌在肠道内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其一是促进毒素的排泄,进入人体的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变成排泄物,有益菌在肠道内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易于排泄。同时抵抗有害菌的破坏,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顺利。其二,有益菌促进维生素的合成,食物在肠道内的吸收离不开有益菌的分

解,同时促进维生素的合成。如维生素B1、B2、B6在肠道内合成,有助于热量的产生。其三,有益菌对抗病原细菌,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有益菌也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对人体的毛发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 2.有害菌的危害 肠道内有害菌的危害非常多,近乎所有疾病都和肠道有关。首先,有害菌会导致肠道排泄不畅或排泄速度太快,如出现便秘、排便困难,又或者出现肠道蠕动较快,出现腹泻现象。其次,导致有害物质的再次吸收,有害菌会随着肠道的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参与循环。引起人体疾病,如口臭、呕吐、疲倦和皮肤干燥等现象。另外,如果出现便秘,在肠道内还会出现憩室,憩室内的粪便会转变为毒素,长期容易导致肠道细胞癌变,增加患癌风险。如何清理肠道细菌 上文我们提到了肠道内两类细菌的不同作用,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有害身体的,想要身体健康,那么对于肠道可以增加有益菌的含量,减少有害菌的作用。 1.可以给肠道增加乳酸菌乳酸菌至少有18个属,分为200多种,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肠道内乳酸菌和人体的健康、容颜、寿命有着极其大的关系。同时,乳酸菌也分为好坏两种,以双歧杆菌、屎肠球菌为例就属于有益菌。随着人体的衰老或生病,肠道内乳酸菌的含量会降低100-1000倍。待到人即将去世时,体内的乳酸菌会完全消失,所以乳酸菌又有“长寿菌”的称呼。一般富含有益身体的乳酸菌食物有酸奶、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 皮肤上的细菌往往与个人卫生及环境情况而有所差异。最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病,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多见,有时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皮肤受损伤时,可引起化脓性感染,如疖、痛。在外阴部与肛门部位,可找到非致病性抗酸性耻垢杆菌。 口腔中的细菌,口腔温度适宜,含有食物残渣,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条件。口腔中的微生物有各种球菌、乳酸杆菌、梭形菌、螺旋体和真菌等。 胃肠道的细菌,因部位而不同,胃酸的杀菌作用,健康人的空肠常无菌。若胃功能障碍,如胃酸分泌降低,尤其是胃癌时,往往出现八叠球菌、乳酸杆菌、芽胞杆菌等。成年人的空肠和回肠上部的细菌很少,甚至无菌,肠道下段细菌逐渐增多。大肠积存有食物残渣,又有合适酸硷度,适于细菌繁殖,菌量占粪便的1/3。大肠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双歧杆菌、厌氧性球菌等,其他还有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真菌等。 呼吸道的细菌,鼻腔和咽部经常存在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在咽喉及扁桃体粘膜上,主要是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占优势,此外还经常存在着潜在致病性微生物如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等。正常人支气管和肺泡是无菌的。 泌尿道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仅在泌尿道外部有细菌存在,如男性生殖器有耻垢杆菌,尿道口有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及杆菌;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菌群相仿,除耻垢杆菌外,还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和大肠杆菌等。 生殖道细菌,阴道内的细菌随着内分泌的变化而异。从月经初潮至绝经前一般多见的为阴道杆菌(乳酸杆菌类);而月经初潮前女孩及绝经期后妇女,阴道内主要细菌有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机体的多数组织器官是无菌的,若有侵入的细菌未被消灭,则可引起传染。因而在医疗实践中,当手术、注射、穿刺、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防细菌感染。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案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案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总的设计思想是想通过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努力体现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以教师为引导,以体验为红线,以思维为主攻,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 真菌引起农作物患难与共病的标本;cAI。 课前安排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根瘤、地衣及采集过程录像。鉴于本课课前准备内容较多,因此,决定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头进行。 五、课时分配: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言: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案示例

《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推理总结发酵作用的实质; 2、尝试利用发酵作用制作食品,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举例说出其他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3、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4、举例说明人类对其他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尝试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作用,描述发酵作用的现象,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难点:发酵作用的实质、举例说明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有关发酵实验错误操作的视频资料 2、适合饮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导气管;澄清石灰水 3、学生制作的发酵面团、米酒或其他发酵食品。 4、其他视频资料和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好细菌光荣榜提出对人类有利的细菌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利用酵母菌制作食物找出教师操作的错误,推 演发酵现象的实质,体验 人类对发酵作用的利用提供资料,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推论 其他细菌真菌制作的食物观察其他细菌真菌制作 的食物 提供实物资料,指导 学生观察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认识食品保鲜的方法观察图片,解释食品腐败 的原因,根据生活经验, 提供食品保鲜方法 提供图片和实物,指 导学生观察 人类利用细菌、真菌的其他途径学生交流发言、观看录像 资料,了解人类利用细菌 真菌的其他途径 组织学生交流,提供 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教师:在学习本章前,同学们曾经进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数同学认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还是有很多用途的,那么大家可否推荐几种细菌和真菌,让我们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在光荣榜上?

4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01知识管理 1.细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角色: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作用: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 物质循环:被细菌、真菌分解的物质又被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他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疾病。 举例:①细菌中链球菌寄生在人体内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②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和足癣等疾病;③真菌还可以引起植物患病,如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 3.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的现象。 举例: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肠道内大肠杆菌与动物(包括人)共生。 注意: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都存在“共生”。如海葵和小丑鱼。不只是微生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02例题解读 【例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是() A.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 B.可以和动植物共生 C.作为分解者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D.以上作用均有 【解析】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故选C。 【答案】 C 【例2】“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一、正常菌群的概念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指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寄居的微生物菌落。正常菌群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而言,他们对宿主有益无害,属生理性微生物群落。 二、正常菌群的来源与分布 人机体中正常菌群的来源 当人出生后第一次与世界接触时就获得了正常菌群。某些微生物通过与人接触而获得(如婴儿与母亲接触),而其他则从食物获得(如配制的婴儿食物)或从接触的各种物体(如玩具)获得。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有助于上皮细胞表面获得正常菌群。经过多年延续,正常菌群就不断发展和精炼了。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部位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器官:心脏、肝脏、脑、肌肉和生殖器官; 机体内无正常菌群的组织和其他部位:血液、脑脊液、受检测的精液或在肾脏中的尿。 机体内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 与外界相通的表面或部位都具有正常菌群存在。这些部位包括:皮肤、黏膜、胃肠道、呼吸道、眼和耳的外部、与空气接触或空气进入的生殖器官等。 人体常见正常菌群 ①人体正常菌群均为异养型微生物,尚未发现自养型微生物; ②人体正常菌群包括了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 需氧菌:绿脓杆菌 厌氧菌:破伤风杆菌、丙酸菌、双歧杆菌 兼性厌氧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③人体正常菌群既有致病菌,也有非致病菌 致病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非致病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等 人体正常菌群包括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杆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乳杆菌等

1、皮肤正常菌群 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完整无损的皮肤;合理的正常菌群分布 内层菌群分布相对稳定(丙酸菌) 正常菌群的动态分布 过渡菌群(transient population )数量、种类动态变化,以腐生菌居多; 停留菌群(resident population )数量、种类相对稳定,如丙酸菌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维持皮肤的酸性环境(pH3-5),造成抑菌效应 生物拮抗作用 2、口腔正常菌群 口中存在多种多样的正常菌群。好氧链球菌属的一些种栖居在口的上皮组织中,而厌氧乳杆菌属的一些种栖居粘连在牙周围的蚀斑上。细菌的许多种以及许多霉菌孢子和酵母菌也在口中发现。 Movre等报道口腔正常菌群的分布: 牙垢的菌群含量:1011-12个/g 唾液的菌群含量:108-9个/ml 仅细菌种类:264种 其分布受年龄、牙齿结构、饮食卫生习惯的影响。 3、肠道正常菌群 1)正常菌群的种类 正常菌群约450-500种,其中90%为厌氧菌 2)正常菌群的生理效应 固氮作用(新几内亚人) 肺炎杆菌→厌氧→固氮(无机氮)→有机氮素→肠壁吸收→进入血流。 维生素的合成及分泌 双歧杆菌:V-B1、B2、B6、B12、叶酸等 大肠杆菌:V-K 乳杆菌:V-E 大分子营养物的分解:肠道正常菌群能有效的分解大分子营养物(如多糖、多肽等),营养物除自己利用外,多数由人体肠壁吸收利用。 4、呼吸道的正常菌群 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仅限于上呼吸道。菌群在呼吸道粘膜上定居、生长、繁殖。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以正常菌群的状态存在于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等下呼吸道一般无菌。

(完整版)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课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对不同的问题评价这一技能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3.情感目标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板书本节课题: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任务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展示(或让学生看课本)第66页“观察与思考”,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而梨本身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枯草杆菌就是靠分解这些有机物来获取物质和能量,它将梨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梨自然就腐烂了。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请填图后说明。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 (3)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 细菌和真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4)如果地球上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 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 【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⒈交流后梳理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课本中的资料,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表达交流能力。对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到什么作用”一题,则设计了一个图解,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图文转化能力。 【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引导同学们仔细阅读者P69“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一是及时巩固理解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作用,二是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因素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他 们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过渡:细菌和真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那么它们和活的动植物有没有关系呢?任务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的分布消毒与灭菌.doc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的分布、消毒和灭菌 指导老师: 实验类型: 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 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2.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熟悉外界 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掌握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观察细菌鞭毛的变异 4.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 三、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液、枯草杆菌肉汤培养液、无菌毛细吸管、肉汤培养基管、 电炉、锅子、高压灭菌器、接种环、酒精灯、紫外线灯、大肠杆菌培养物 四、操作方法 装 细菌的分布 1. 1) 空气中的细菌 (8 人一组 ) 订2) 取普通琼脂平板一个,打开盖暴露于空气中约15-30 分钟,然后盖好,放 37℃温箱孵育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计算有多少个菌落。 3)手指皮肤上的细菌 (8 人一组 ) 4)用手指直接涂于普通琼指平板上,放 37℃温箱孵育,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记录有多少种不同特 征的菌落。 2.消毒和灭菌 1)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2 人一组 ) 2) ●菌液:大肠杆菌 / 枯草杆菌uv30’ 培养箱 3)●甲组:煮沸( 100℃, 5min) 4)●乙组:高压灭菌法( 121 ℃, 20min) 5)●丙组:不作任何加热处理 6) 紫外线灭菌 (8 人一组 ) 图 1 图 1 ①以灭菌接种环挑取大肠埃希菌培养物,于琼脂平板上作来回密集划线接种。 ②半启皿盖 (将皿盖遮住涂面的1/ 2),置于紫外线灯下 lm 以内接受照射30 分钟。 ③盖上皿盖,于 37℃培养 24 小时后观察结果。 3. 抗生素的抗菌试验图 2 4. ●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1 号、 2 号 5.示教 1)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 2)●观察抑菌圈抑菌圈 3)细菌鞭毛的变异 迁徙生长(H )变形杆菌0.1%石炭酸图 点状生长、单个菌落( 2 O)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案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浠水县英才学校艾鑫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 3.了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了解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人类在疾病治疗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发酵的原理; 2.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及原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提前在教室内准备发酵现象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部分食品包装(食品保存部分用来观察);部分抗生素包装;制作甜酒视频,污水处理动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观看大屏幕,得出细菌可以使人类致病,使食物腐烂,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师生交流,活动探究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的原理: 引导学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并指导学生分组动手当场做实验,并思考当时气球有变化没,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果我们把该装置放在冰箱内,你以为会有什么结果?和在适宜条件下相比较,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环境条件影响真菌的生活) (2)日常的利用: 同学们阅读课本71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1,讨论、回顾日常生活中对真菌的利用。 (3)实践活动:安排同学们课下制作甜酒的活动。(提示:同学们可以向有年纪的人和家长请教。)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过渡: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分析原因和保存食品的原理。 (2)常用方法:学生看多媒体讨论图中几种食品的保存方法。 (3)提高:讲述几种保存方法的原理并引出防腐剂的作用,引导学生理性的看待防腐剂并应用到实际中。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常用抗生素极其应用:学生讨论见过或用过的抗生素,认同细菌和真菌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说明不能滥用抗生素。 (2)知识拓展:学生看大屏幕,然后介绍胰岛素的制取及作用。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播放动画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该部分内容,了解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3.课堂小结: 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更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一、发酵原理与食品制作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