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完整word版)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完整word版)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完整word版)真正完美第五版中医内科学总结

一、感冒(卫表不和,肺失宣降)

⑴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和荆防达表饮

⑵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和葱豉桔梗汤

⑶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⑷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平时玉屏风散)

⑸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⑴外感咳嗽

①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和止嗽散

②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③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⑵内伤咳嗽

①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

②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③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痿(久病损肺和误伤津液。肺虚津气失于濡养)

⑴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

⑵虚寒: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四肺痈(痰热素盛,蒸灼肺脏,血败肉腐化脓)

⑴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⑵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⑶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⑷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五、哮证(痰伏于肺,痰壅滞气道,肺失宣降)

⑴发作期

①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表寒里饮)

②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⑵缓解期①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若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②脾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③肾虚:补肾摄纳——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肾不纳气—参蛤散

六、喘证(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上逆,宣降失常,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⑴实喘

①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②表寒肺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③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④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⑤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⑵虚喘

①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②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③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

④兼标实:化痰降逆,温肾纳气——苏子降气汤(阳虚饮停,上凌心肺—真武汤)

七、肺胀(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肺气涨满)

⑴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和三子养亲汤

⑵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和桑白皮汤

⑶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⑷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和补肺汤

⑸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八、肺痨(治法: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⑴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咳嗽频而痰少质粘者--可另服琼玉膏

⑵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⑶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⑷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九、痰饮(三焦气化失宣)

⑴痰饮

①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②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⑵悬饮

①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②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或控涎丹

③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④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和泻白散

⑶溢饮: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⑷支饮

①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②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和苓桂术甘汤

十、自汗、盗汗(阴阳失调,腠理不固)

⑴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和桂枝加黄芪汤

⑵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半身汗出)

⑶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⑷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

十一:血证(火热熏着破血妄行及气血不摄,血溢脉外)

⑴鼻衄

①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②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③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④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⑵齿衄

①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

⑶咳血

①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②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③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⑷吐血

①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②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③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⑸便血

①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②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⑹尿血

①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②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③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④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⑺紫斑

①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可合十灰散

②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③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十二、心悸(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⑴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加琥珀,磁石,朱砂

⑵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⑶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和朱砂安神丸

⑷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参附汤

⑸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苓桂术甘汤

⑹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十三、胸痹(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气虚阴伤脏腑亏虚,心脉失养)

⑴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轻症丹参饮)

⑵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栝萎薤白半夏汤和涤痰汤

⑶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和当归四逆汤

⑷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饮

⑸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⑹心肾阳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7.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十四、不寐(阳盛阴衰,阴阳失交,阳不入阴)

⑴实证

①肝郁化火: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肝汤和当归龙荟丸

②痰热内扰:化痰清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

⑵虚证

①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养心安神——黄连阿胶汤,朱砂安神丸

②心脾两虚:补养心脾,以生气血——归脾汤

③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和酸枣仁汤

十五、厥证(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逆,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⑴气厥①实证:顺气开郁——五磨饮子(平时服逍遥散)

②虚证:补气回阳——四味回阳饮生脉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平时常服香砂六君子丸

⑵血厥

①实证:活血顺气——通瘀煎或羚角钩藤汤

②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

(3)痰厥:行气豁痰——导痰汤,或用礞石滚痰丸

(4)食厥:和中消导——盐汤探吐,神术散合保和丸

十六、郁证(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⑴实证

①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

②气郁化火:清肝泻火,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

③气滞痰郁:化痰利气解郁——半厦厚朴汤(痰热温胆汤)

⑵虚证

①忧郁伤神: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

③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滋水清肝饮

十七、癫狂((气痰火淤为主))

⑴癫①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顺气导痰汤和逍遥散

②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和越蘜丸

⑵狂

①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②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和琥珀养心丹

十八、痫证(惊恐,禀赋不足,外伤导致风痰闭阻,痰火内盛,心肾亏虚,气血瘀滞而发癫痫)

⑴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⑵痰火内盛:清肝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⑶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大补元煎,六君子汤

十九、胃痛(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⑴寒邪客胃:散寒止痛——良附丸和香苏散

⑵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

⑶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⑷肝胃郁热: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

⑸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实证失笑散合丹参饮;

虚症调营敛肝饮

⑹胃阴亏虚:养阴益胃——一贯煎和芍药甘草汤

⑺脾胃虚寒:温中健脾——黄芪建中汤

吐酸1热证:泄肝清火左金丸

2寒证:温养脾胃香砂六君子汤

附:嘈杂1胃热:和中清热温胆汤

2胃虚:健脾和胃四君子汤

3血虚:补益心脾归脾汤

二十、噎膈(气痰淤交结阻隔于食道)

⑴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

⑵津亏热结:滋养津液——五汁安中饮

⑶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结行瘀——通幽汤

⑷气虚阳微:温补脾肾——温脾用补气运脾汤,

温肾用右归丸

二十一、呕吐(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⑴实证

①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

②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积滞多小承气)

③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④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

⑵虚证①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

②胃阴补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3.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

二十二、呃逆(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⑴实证①胃中寒冷:温中祛寒止呃——丁香散

②胃火上逆:清降泄热止呃——竹叶石膏汤

③气机郁滞:顺气降逆——五磨饮子

⑵虚证①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

②胃阴不足:生津养胃止呃——益胃汤和橘皮竹茹汤

二十三、泄泻(脾病湿盛,肠道分清失司)

⑴感受外邪

①寒湿(风寒):解表散寒,芳香化湿——藿香正气散

②湿热(暑湿):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③.食滞肠胃:消食导滞——保和丸(食滞化热—枳实导滞)

④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

二十四、痢疾(邪热蕴积脏腑,气血壅滞,腐败化为脓血)

⑴湿热痢:清热解毒,调气行血——芍药汤加银花

⑵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和芍药汤

⑶寒湿痢:温化寒湿——胃苓汤

⑷阴虚痢:养阴清肠——驻车丸

⑸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⑹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五、霍乱

⑴寒霍乱

①轻证:散寒燥湿,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合纯阳正气丸

②重证:温补脾肾,回阳救逆——附子理中丸

⑵热霍乱:清热化湿,辟秽泄浊——燃照汤合蚕矢汤

⑶干霍乱:辟秽解浊,利气宣壅——玉枢丹

二十六、腹痛(寒火食气淤导致气机郁滞,脉络痹阻失养)

⑴寒邪内阻:温中散寒——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⑵湿热壅滞:泄热通腑——大承气汤

⑶中虚脏寒: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建中汤

⑷饮食积滞:消食导滞——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

⑸气滞血瘀:以气滞为主,宜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以血瘀为主,宜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二十七、便秘(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

⑴热秘:清热润肠——麻子仁丸

⑵气秘:顺气行滞——六磨汤

⑶虚秘:①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

②血虚:养血润燥——《尊生》润肠丸

⑷冷秘:温阳通便——济川煎加肉桂或半硫丸

(5)阴虚--增液汤

二十八、虫证

蛔虫病:安蛔,驱蛔,健运脾胃

痛剧时,乌梅丸

腹痛不剧或不痛时,驱除蛔虫——化虫丸

蛔虫病日久,用香砂六君子汤

绦虫病: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槟榔,南瓜子,仙鹤草冬牙,雷丸,石榴根皮)

驱除之后,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钩虫病:

⑴脾虚湿滞:健脾燥湿,和中补血——黄病绛矾丸

⑵气血两虚: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蛲虫:驱虫止痒——追虫丸(百部煎汤灌肠)

姜片虫病: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驱虫可用槟榔,和黑丑研粉内服

健脾和胃用香砂六君子汤

二十九、胁痛(肝失疏泻,胁络痹阻,脉络失养)

⑴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⑵瘀血停着:驱瘀通络——旋复花汤和复元活血汤

⑶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⑷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三十、黄疸(化湿利小便)

⑴阳黄

①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泄下——茵陈蒿汤

②湿重于热:利湿化浊,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⑵急黄(疫毒炽热):清热解毒,凉营开窍——犀角散加味

阴黄:1.寒湿阻遏:健脾和胄,温化寒湿——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黄芪建中汤

黄疸消退后:1.湿热留恋: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和--柴胡疏肝散和归芍六君子

3.气滞血瘀--逍遥散和鳖甲煎丸

三十一、积聚(气血阻滞淤血内积)

⑴聚证

①肝气郁滞:疏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和木香顺气丸

②食滞痰阻:导滞通便,理气化痰—六磨汤

⑵积证

①气滞血阻:理气活血,通络消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②瘀血内结: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和六君子

③正虚瘀结:大补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三十二、鼓胀(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

⑴气滞湿阻: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

⑵寒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⑶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⑷肝脾血瘀: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⑸脾肾阳虚: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济生肾气丸

⑹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凉血化瘀——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三十三、头痛(外感内伤)

⑴外感①风寒头痛: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

②风热头痛:疏风清热——芎芷石膏汤

③风湿头痛:祛风胜湿——羌活胜湿汤

⑵内伤①肝阳头痛: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

②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大补元煎

③血虚头痛:养血为主——加味四物汤

④痰浊头痛: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⑤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活血汤

三十一、眩晕(脑失所养,蒙闭轻窍)

⑴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滋养肝肾——天麻钩藤饮

⑵气血亏虚:补养气血,健运脾胃——归脾汤

⑶肾精不足: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

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

⑷痰浊中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天麻白术汤

5.淤血阻窍:通窍活血汤

三十四、中风

㈠中经络

⑴脉络空虚,风邪入中: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

⑵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㈡中脏腑

⑴闭证

①阳闭(痰火瘀闭):清肝熄风,辛凉开窍——至宝丹或安宫牛

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

②阴闭(痰浊瘀闭):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急用苏合香丸温

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

③脱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㈢恢复期

①半身不遂: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②语言不利:(1)风痰阻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解语丹,

(2)肾精亏虚:滋阴补肾利窍—地黄饮子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平肝潜阳,化痰开窍—天麻钩藤饮

③口眼:祛风除痰通络——牵正散

三十六、痉证(壅塞经络,热灼津伤,阴虚风动而至经脉失养)

⑴邪壅经络:祛风散寒,和营燥湿——羌活胜湿汤

⑵热甚发痉:泄热存津,养阴增液——增液承气汤

⑶阴血亏虚:滋阴养血——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补充:⑴刚痉:解肌发汗,益阴养津——葛根汤

⑵柔痉:疏风解表,和营养津——瓜蒌桂枝汤

(3)肝经热胜:-----羚角钩藤汤

三十七、瘿病(气滞痰凝血瘀雍结颈前)

⑴气郁痰阻: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⑵痰结血瘀: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⑶肝火旺盛:清泄肝火—栀子清肝汤合藻药散加减

⑷心肝阴虚:滋养阴精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

三十八、疟疾(暑湿诱发为多,伏于半表半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

⑴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和截疟七宝饮

⑵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

⑶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⑷瘴疟①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加减

②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⑸劳疟:益气养血,扶正驱邪——何人饮加减

三十九、水肿(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治法: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⑴阳水

①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②湿毒侵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合五味消毒饮

③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④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⑵阴水

①脾阳虚衰:温运脾阳以利水湿—实脾饮

②肾气衰微:温肾助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③瘀水互结:活血祛瘀利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和五苓散

四十、淋证(湿热蕴结下焦,肾于膀胱气化不利)

⑴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⑵石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主方

⑶气淋:实证宜利气疏导——沉香散;

虚证宜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

⑷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

⑸膏淋:实证宜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

虚证宜补虚固摄——膏淋汤

⑹劳淋: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四十一、癃闭(膀胱气化功能失常)

⑴膀胱湿热: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⑵肺热壅盛:清肺热,利水道—清肺饮

⑶肝郁气滞:疏调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

⑷浊瘀阻塞: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⑸脾气不升:升清降浊,化气利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⑹肾阳衰惫: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济生肾气丸

外治法:①取嚏或探吐法;②外敷法;③针灸推拿;④导尿法

四十二、腰痛(筋脉闭阻,腰腹失养)

⑴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

⑵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加减

⑶瘀血腰痛:活血化瘀,理气止-身痛逐瘀汤

⑷肾虚腰痛:偏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

偏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四十三、消渴(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偏胜)

⑴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⑵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气阴亏虚:---七味白术散

⑶下消:①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②阴阳两虚:温阳滋肾固摄——金匮肾气丸

四十四、遗精(肾失封藏,精关不固)

⑴君相火旺,心肾不交:清心安神,滋阴清热

黄连清心饮和三才封髓丹

⑵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清热利湿——程氏萆薢分清饮

⑶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调补心脾,益气摄精——妙香散加减

中气不足——补中益气汤

⑷肾气不固,精关不固:补益肾精,固涩止遗—下列方合金锁固精丸

肾阴不足——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

精伤甚—-—左归丸

阳虚及阳,肾中阴阳两虚——右归丸

四十五、耳鸣、耳聋

⑴肝胆火盛: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

⑵痰火郁结:化痰清火,和胃降浊——温胆汤

⑶风热上扰:疏风清热——银翘散

⑷肾精亏虚:滋肾降火,收摄精气——耳聋左慈丸

⑸清气不升: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

四十六、痹证(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肌肉关节经络闭阻)

⑴风寒湿痹

①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

②痛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乌头汤

③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

⑵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

热痹化火伤津: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犀角散

痰瘀痹阻(畸形):化痰祛瘀,搜风通络——桃红饮

痹症日久,肝肾亏虚:驱邪扶正,攻补兼施—独活寄生汤

痹久入心,心悸脉结代:益气养心,温阳复脉—炙甘草汤四十七、痿证(筋脉失养)

⑴肺热津伤,筋失濡润: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清燥救肺汤

⑵湿热浸淫,气血不运:清热利湿,通利筋脉——加味二妙散

⑶脾胃虚弱,精微不运:补脾益气,健运升清——参苓白术散

⑷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

四十八、内伤发热(气血阴阳亏虚以及气血湿阻遏)

⑴气郁发热:疏肝解郁,清肝泻热——丹栀逍遥散

⑵瘀血发热: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⑶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⑷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

⑸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或知柏地黄丸

(6)阳虚发热:金匮肾气丸

四十九、虚劳(气血阴阳亏虚)

⑴气虚

①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②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③心气虚:---六君子《医方集解》加五味子,玉竹,黄精

④肾气虚:--- 六君子《医方集解》加杜仲,续断,菟丝子

⑵血虚

①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

②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⑶阴虚

①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

②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③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④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

⑤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

⑷阳虚

①心阳虚:益气温阳——拯阳理劳汤

②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

③肾阳虚:温补肾阳,兼养精血——右归丸

五十:痴呆(气血不足,肾精亏耗,脑髓失养)

1.髓海不足:七福饮

2.脾肾两虚:还少丹

3.痰浊蒙窍:涤痰汤

4.淤血内阻:通窍活血汤

五十二关格(脾肾虚衰,气化不利,浊邪拥塞三焦,而致小便不通和呕吐并见)

1.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温脾汤和吴茱萸汤

2.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杞菊地黄丸和羚角钩藤汤

3.肾气衰弱,邪陷心包--参附汤和苏和香丸(还可用灌肠)

五十三:真心痛(寒凝气滞血瘀痰浊)

1.气虚血瘀:-------保元汤和血府逐瘀汤

2.寒凝心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四逆加人参汤

五十四:痞满(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实痞:1.饮食内停:-------保和丸

2.痰湿中阻:-----二陈平胃散

3.湿热阻胃:----泻心汤和连朴饮

4.肝胃不和:----越橘丸和枳术丸

虚痞:1.脾胃虚弱:------补中益气汤

2.胃阴不足:------益胃汤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中医内科学总结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病理:痰、火。 辨证: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 三、哮证-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机: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以痰为主。总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 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为主, 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为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腑。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七、肺胀-有侧重地选用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瘀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 病理性质:为标实本虚。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八、肺痿(咳吐浊唾涎沫、气短)—补肺生津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 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九、心悸首辩证:虚实。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十、胸痹-祛邪治标,扶正固本 “补,通”标实尤重活血通脉、补虚尤重补益心气 病因:寒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及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真心痛 病机:本虚标实病位:心,其本在肾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首辨外感、内伤。 外感所致属实,治疗以祛邪活络为主,内伤所致多虚,治疗以补虚为要 病因:外邪、情志、饮食劳倦、体虚久病、 先天不足或房劳过度、跌仆损伤或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位:清窍、外感手足三阳内伤肝脾肾。 病理:痰湿、风火、血瘀。 十三、眩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病因:情志、饮食、年高肾亏、病后体虚、跌仆损伤、瘀血内阻。(无外感) 病机: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 病位:清窍,病变脏腑:肝脾肾。 病理:风、火、痰、瘀。虚 首辨:脏腑。 十四、中风 病因: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情志、气虚邪中。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产生风(肝风、外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虚(血虚、阴虚),致痹阻或血溢之外,脑之神明失用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 病性: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十四(2)、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特征: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十五、癫狂 初期:理气解郁、畅达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 后期:补益心脾,育阴养血,调整阴阳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肾。 病理:气、痰、火、瘀。 十六、痫病-豁痰顺气 病因: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脑部外伤 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神机受累,元神失控。病位:脑-五脏关联主责心肝久则首伤心脾继肝肾。 病理:风火痰瘀,痰为重要。首辨:病情轻重。 病理基础:肝脾肾损伤 十七、痴呆-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泻火治标, 补虚扶正、充髓养脑治其本。 病因:年迈体虚、情志、饮食、久病耗损。 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病位:脑,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虚:阴精、气血亏虚, 标实:气、火、痰、瘀。首辨先天后天。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十八、胃痛-理气和胃止痛 病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素体脾虚。 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密切。 病理: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 十九、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病因: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

中医内科学教材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六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亦病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其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要方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临床表现】 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无潜伏期(或潜伏期极短)。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8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中医内科学整理(必背)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平固) 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 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 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 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 1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第八章经络肢体病证 第二节痹病(第351~358页) 教材: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第六版) 讲授:林寿宁教授 【概述】 一.定义 ⒈定义:痹病指因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及畸形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⒉别名:痹证(现多数书籍为此名)、历节风(关节肿,游走不定)、痛风(李杲、朱丹溪言)。 ⒊病名解释:痹者,闭也。闭阻不通之意。本病泛指邪气闭阻躯体或内脏的经络而引起的病证。但通常指风、寒、湿三种邪气侵犯肌表经络和骨节,发生关节或肌肉疼痛、肿大、重着等一类疾患。本节讨论的也是此类病证。脏腑痹病(五脏痹、六腑痹、奇恒之腑痹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二.历代文献简介

痹病首论于《内经》。《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著)痹也。”《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记述“历节”一病,创有桂枝芍药知母汤及乌头汤,为今常用。 后世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宋《济生方》,金《兰室秘藏》,元《格致余论》,明《景岳全书》,清《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对痹病都多有论述。 三.范围(西医病名)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痛风等风湿性及一些代谢性疾病。 【病因病机】 一.病因 ⒈素体虚弱,腠理疏松,营卫不固,是为内因。 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是为外因。 因于居处潮湿、涉水冒雨、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感邪。 湿邪也有因于脾虚失运,湿从内生而伤于肌肉筋骨者。 二.病机 ⒈风寒湿邪特性 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具开发腠理,穿透肌肤之力;湿性粘滞重着;寒气凝涩,阻滞经络气血;火热之邪,伤津迫血。 寒借风性内犯,风借寒性附邪于病位,而成致病之基。 ⒉三邪合至,夹杂而病

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

1.感冒 1、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卉,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姜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苏甘枣姜,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1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医内科学歌诀自己考研期间综合整理

肺系病证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 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 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发作缓解分期辨,寒哮射麻青龙专, 热哮越婢或定喘,青膏厚麻热被寒,三子养亲主风痰,虚哮补纳用平喘, 回阳生脉治喘脱,肺脾气虚六君全,缓解肺肾生脉地,再加金水六君煎。 4、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麻黄华盖散,表寒肺热麻石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气虚, 肾虚肾气参蛤散,正虚喘脱蛤蚧粉,参附送服黑锡丹。 5、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肺痈初期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康。 6、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齐, 月华丸治肺阴亏,百合秦艽虚火肺,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损。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满喘咳痰悸胀肿,痰浊水饮淤血源, 苏子降气合三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神窍用涤痰,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麦门清燥治虚热,草姜姜草虚寒卓。心系病证 1、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志,心血不足归脾施,阴虚朱砂补心丹,心阳不振用桂枝, 苓桂术甘水凌心,瘀阻桃仁红花剂,再合桂甘龙牡蛎,黄连温胆痰火息。 2、胸痹:胸痹寒痰气血瘀,本属阴阳气血虚,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用柴胡, 栝楼涤痰痰浊阻,枳薤当归寒凝除,生脉养荣益气阴,心肾阴阳分两虚, 炙甘草汤合补心,参附汤合右归饮。 3、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阳盛阴衰是病理,肝火扰心龙胆斟,痰热扰心黄连温, 心脾两虚归脾施,六味交泰交心肾,心胆气虚遇事惊,安神定志酸枣仁。附1.多寐:湿困脾弱多贪眠,阴盛阳虚气不前,平胃六君随证用,阳虚理中补中研。附2.健忘:健忘证关心脾肾,归脾汤方思虑斟,六味地黄肾精耗,劳心过度枕中神。 4、癫证:癫静多喜称文痴,痰气郁结伤心脾,逍遥散合汤顺气,越鞠丸合养心宜。 狂证:狂证痰火盛阴伤,生铁二阴琥珀养,痰热淤结用癫狂,气痰火瘀除后康。 5、痫证:痫证形成多先天,突然昏倒抽叫涎,定痫丸主风痰闭,痰火涤痰并龙胆, 瘀阻脑络用通窍,心脾归脾六君全,心肾亏虚左归丸,再合天王补心丹。 6、痴呆:痴呆还少脾肾虚,髓海不足用七福,痰浊蒙窍涤痰祛,通窍治疗瘀血阻。 7、厥证:厥证昏仆气逆乱,辨证分为气血痰,气虚参附生脉液,醒后四味回阳添, 气实五磨与通关,血实羚钩通瘀煎,独参养营补血虚,导痰汤用治厥痰。

中医内科学病证分型+方名总结

中医内科学 第一章、肺系病证 第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 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汤第二、咳嗽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附:夏令夹暑——加六一散、鲜荷叶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附:凉燥(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 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内伤咳嗽 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附:病情稳定——六君子丸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第三、哮证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请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缓解期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第四、喘证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虚喘 6)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7)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8)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第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 或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第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可另服琼玉膏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中医内科学(21世纪教材人卫版)方证表解大汇总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一、感冒-解表达邪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

八、肺萎-补肺生津 九(2)胸痹-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3)痰浊壅塞:通阳泻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 4)寒凝心脉: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 5)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 6)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营汤7)阳气虚哀: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参附汤合右归饮

十、真心痛 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 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十二、汗证-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热者清之,寒者热之 十三、血症

十四、痴呆 十五、厥证 十六、痫病 十七、癫狂1.癫证

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开窍-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安神-养心汤 2.狂证 1)痰火上扰:镇心涤痰、泻肝清火-生铁落饮 2)痰热郁结:豁狂化痰、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二阴煎 十七(2)、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2)痰火内盛:清汗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3) 淤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4) 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健脾化痰—左归丸+天王补心丹十八、胃痛 十九、痞满-苦辛开降,理气消痞

-中医内科学方歌47772

中医内科120方必背歌诀 一、感冒 1.葱豉汤《肘后备急方》加味:(荆防葱豉苏叶杏)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2.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3.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麦冬干地劳水添,葛根生姜葱豉选,产后出血兼外感,养血解表七味痊。 二、咳嗽 4.清金化痰汤《统旨方》 桑白栀芩肺热清,瓜蒌橘桔草贝苓,麦冬知母肺阴养,清中有养化痰灵。 5.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百合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三、哮病 6.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 姜辛五味麻黄射,紫苑冬花半夏和,大枣和中调诸药,温肺散寒平喘咳。 7.加味过敏煎(验方) 柴胡防风五味梅,白芍甘草敛阴配,钩藤地龙僵蚕白,桑皮降肺过敏备。 8.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定喘白果与麻黄,冬花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9.平喘固本汤《南京中医学院验方》 平喘固本党参味,胡桃虫草坎脐配,沉磁橘夏冬花苏,肺肾双疗此方推。 四、喘病 10.华盖散《和剂局方》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11.桑白皮汤《景岳全书》 桑白皮汤芩连栀,贝母苏杏姜夏施,火炎痰盛咳喘急,清泄痰热效可睹。 12.五磨饮子《医方集解》 五磨饮子沉木香,乌药枳实加槟榔,白酒浓磨煎温服,理气降逆功效强。 四、肺痈 13.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黄连解毒汤加桔梗、甘草) 黄连解毒柏栀芩,三焦火盛是主因,火热烦狂兼谵妄,吐衄发斑皆可平。 14.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15.沙参清肺汤(验方) 太子沙参芪阴气,冬瓜薏仁甘草桔,白及合欢化止血,沙参清肺痈后期。五、 肺痨 16.月华丸《医学心悟》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17.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知母当归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 基本病机:外邪袭表,肺卫失和。 病位:主要在肺卫。 实证:1-4 1. 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 若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羌活胜湿汤 2. 风热证---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秋燥证---润燥疏表---温燥--桑杏汤加减,凉燥--杏散加减。 正虚邪实证: 5、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饮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阳虚--再造散 6、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基本病机: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A外感咳嗽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夏令夹暑+六一散、鲜荷叶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若凉燥证(燥证+风寒)--杏散B伤咳嗽1.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5. 肺气亏虚---补肺益气,止咳化痰---补肺汤 三、哮病 基本病机:诱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失养】引触伏痰、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 病位:在肺---涉及脾肾---甚则累及于心。 A. 发作期 1.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化痰清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 B. 缓解期1. 肺脾气虚---补肺固卫,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味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基本病机:肺气升降出纳失常。实证:邪气壅塞、肺气不利虚证: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病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A.实喘1、风寒壅肺---祛风散寒,宣肺平喘---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泻肺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1、肺虚---补肺益气,敛肺平喘---补肺汤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精)

中医内科学歌诀 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4、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5、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6、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9、痰饮痰饮总括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痰饮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 溢饮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支饮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新)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方剂歌诀 月华丸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 沙参麦冬汤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沙参清肺汤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 保真汤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 驻车丸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 通瘀煎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 地榆散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 生姜甘草汤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黛蛤散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

中医内科学 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1、风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2、风热;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滋阴解表;加减葳蕤 汤。 二、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黛蛤散。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1发作期: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四、喘证: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 粉。 五、肺痨: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 减。 六、肺胀: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六君子汤加减。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加减。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加减、另可配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加减。 七、肺痈: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加减。 八、心悸: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平补镇心丹加减。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4、水饮凌心;震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