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

中医告诉你糖尿病的真相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到1.14亿,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

79.4%的人45岁以后就会得糖尿病!

每12秒中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

中国早已超越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一场空前盛大的“甜蜜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解决糖尿病健康危机迫在眉睫。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

糖尿病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个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有. .

一个接一个可怕并发症的出现,对健康的掠夺,对生命的啃噬……糖尿病有哪些可怕的慢性并发症呢?

1.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糖尿病肾病

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

.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4.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

.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只能控制,不能治愈!——是这样吗?我的答案,反调唱多了,不说,大家想必也知道了。

血糖太多了,不外两个因素:

其一,进入的太多;其二,排出的太少。

试问你身边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他的饮食,含糖量难道都是比周围其他人高吗?与他饮食相同的朋友,家人,又怎么不会得糖尿病呢?已经得病的患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低糖饮食,却仍然无法缓止糖尿病的恶化。所以,糖尿病不是因为吃了含糖量太高的食物。

其二,糖尿病患者排出的糖太少吗?

.

.

恰恰相反,糖尿病的确诊标准之一,就是尿糖值高,从小便排出的糖太多。所以,也不是排泄的问题。那,究竟是什么问题呢? 血糖太高,顾名思义,就是血液中的含糖量太高。血液,其实就是一个运输载体,只负责运糖,而不使用糖,苗头就出来了。血管相当于自来水管,血液就相当于自来水。而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象我们的每家每户,每天都长自来水管中获取(吸收)自来水,发挥各种功能。糖都停留在血液中,意味着各个器官都无法(或说只能少量)从血液中吸取到糖份。

糖尿病,原来是吸收的问题!这个吸收,有个机关,就象水龙头。把水龙头修理好了,水(糖)自然就能喝到了!血糖又怎么能高

得起来呢?血液中的糖太多了,意味着器官中的糖太少了!高血糖的糖尿病人体内竟然是缺糖的!

天呐!这可是多么惊世骇俗话!但是,现在,你也敢于相信了:糖尿病人是缺糖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现代医学是怎么对待缺糖的病人的:

.

.

一:低糖饮食;

二:降糖-------用降糖药物把血管内的糖以燃烧的方式排除掉,是排除而不是促进吸收。导致血糖高居不下的原因不去处理,却让病人终其一生把吃进血管里的糖再弄出来~就象一个小朋友玩水,不停的把水舀进水缸里,再从水缸里舀出来一样。只不过,大人的游戏成本,太昂贵!

医师告诉你血糖过高,要你立刻开始服用降血糖的药物,然后告诉你不控制血糖的话,易导致心脏病,严重时会得青光眼。

我在临床上所得到的心得却完全与它相反,中医认为治

糖尿病就必须先加强肾脏功能,高血糖必须先击溃肾脏之后,然后才会对心脏造成威胁,而所有的西药都伤害肾脏,因此服用降血糖的药越多就越容易得到心脏病。

.

.

肝开窍在眼睛,中医认为只要肝脏好就不会有眼疾,根本与高血糖无关,由于服用西药或注射胰岛素会造成肝脏的损坏,因此才会得到青光眼。

我有许多病人是糖尿病患来求诊,每位病患者都有按照西

医指示服药多年的历史,其结果都有心脏问题、也都有眼睛问题。

我解释给诸位听:你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一个放满水一个放半杯水,然后同时加等量的糖入内,结果是半杯水的会较甜,对不?

那现在想要两杯水降低甜度,请问你是选择把半杯水的杯子加满水呢?还是选择发明降糖的药来降低血糖呢?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你使用降血糖药之后你以为血糖下. .

降了,你就错了,血糖根本没有消失,多余的血糖就开始屯积在你的脚部,就好像糖积在杯底一样,其结果就是双足溃烂,甚至严重到截肢!

糖作为人体的一个基础性营养是无可替代的。它的摄入减少,必然导致其它营养的吸收利用有效率降低。这样一种低糖饮食,不要说病人,就算是正常人,这种吃法,饿都可以把你饿跨!

直到饿出个厌食症',那倒好,不用忍饥挨饿了。

但是你再看看:你的精神更差了,更易疲劳了,做什么事,更多的是内心的迫使;欲望斗志消沉了,力不从心感时时伴随,抑郁,甚至厌世;你的笑容越来越少,情绪越来越差,涵养似乎也下降了;更容易生气,更讨厌阴湿下雨天--------因为那会加重你的抑郁;整天没劲,晚上一合眼却又睡不着。肌肉越来越松驰,严重的,简直象烂泥一样!眼袋,黑眼圈,色斑,皱纹,全都提前来了!这些症状,对于西医学来说,不具备任何治疗意义!它只相

信仪器,相信数据!一番检查后,很可能会送你一个------睡眠不足引起的神经官能症(意思就是说你自己在胡想瞎想)。

.

.

因为数据显示:一切正常!只要你的血糖值正常,血压值正常,白细胞值正常,XX值XX值正常,哪怕你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更不舒服了,更没精神了,甚至彻底跨在床上了~只要你的数据正常,那就是正确的治疗。你虽死,亦可无撼了!!数据,竟然比生命

还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其实很简单:健脾胃,助吸收。如此而已。

所以,糖尿病的主要问题:

1.不是血糖高,而是五脏六腑没糖!

2.不是降糖,而是解决糖吸收问题!

如果一个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主导思路是“降糖”,那么,这个中医就不是一个正统的中医,而是一个中皮西骨,或者没有领悟中医核心的中医!如果一个糖尿病病人的主述要求是“降.

.

糖”,我会说,抱歉!你还没有资格来看病。你需要先解决

观念问题。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半杯水和一杯水,同样放一汤勺糖,哪个浓度高?肯定是半杯水。但请问,是糖多了,还是水少了?

再问,西医是否有检测水【血液】的多少?如果没有,你怎么知道你是水不足,还是糖太多?如果你只是水不足,却用降糖的方式来治疗,会有什么结果?换句话说,很可能,你只是需要早睡觉养血加水,糖尿病就会好了,根本不需要降糖。

缺水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口渴”。到后期不渴了,是因为你的热量也不够了,高水平的不平衡,变成低水平平衡,人越来.

.

越虚,越来越容易疲劳了,肥胖了。前面只是缺水,现在连火【提供身体生长发育的热能】都不够了。再降下去,热能完全消耗完,人就死翘翘了。

最先表现的就是脚的变冷,渐而麻木无知觉。这就是西医说的“糖尿病足”。其实就是一个热能不足的表现而已。加热,多吃饭补充热能,再早睡觉,就可以把糖尿病足治好。糖尿病足有破损就很难愈合,可以很简单就让它愈合:撒纯正的红糖在伤口就可以。西医说最避忌糖,不但不会如它所言加重病情,反而竟然可以把病情控制。

那么,请思考,谁对谁错?皮肤肌肉的愈合,是脾和肺的作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脾的能量来之于饮食“甘味”——也就是甜。只有甘甜之味才可以健脾,促进胰岛的分泌,促进肌肉的生长。肺又是脾的“子”,脾的能量充足了,肺的能量就会得到补充。皮肤愈合的能力就增强,所以伤口就会愈合——这就是红糖为何可以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原因。进而推论,只要给脾以足够的甘甜之味,脾的运化功能

【相当于西医说的胰岛功能】就会恢复,加强,那么,糖尿病就可以根治了。

.

.

所以,糖尿病人禁糖治不好糖尿病,西医又说不明白,何不尝试原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中医的方法,试试不禁糖,按照中医的方法调养呢?当然,在早期脾的运化功能还没恢复的时候,不能刻意服用糖,平常食物中的糖分就足够了。

只需要把可以忌糖的习惯改为正常饮食即可。待食欲越来越好,脾【胰岛】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分解稀释能力越来越好,一边的嗷嗷待哺的五脏六腑,一边是富于糖分的血,两边一交接,还愁血糖太高吗?还愁器官渐渐衰竭,越来越没力吗?这些就都迎刃何解。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脾胃病。自古就没有脾胃病是绝症不可根治的说法。哪个中医这样说,会被同行笑掉大牙!欢迎

.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之我见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之我见 糖尿病肾病(DN)作为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约为40%左右,属于诱发T1DM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血压、血糖为基础,进而采取对症治疗,无法控制病情进展。而中医标本兼治,能控制其进展。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出发,深入探究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标签: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有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也在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疾病,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防治DN非常重要。中医药防治DN渊源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得到了颇佳的疗效,综述如下 1 病机分析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并无相应的病名及专论,但据其临床表现多将其归于“消渴”、“水肿”、“尿浊”、“肾劳”等范畴。水肿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称为水气病。临床表现为四肢水肿,甚则胸水、腹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畏寒怕冷、小便不利、舌质淡或暗、苔膩,脉沉等症。 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特点主要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进而发展影响到肝、肾,出现肝肾的气阴两虚,并导致络脉瘀阻;病变中期,阴虚进一步发展,损耗阳气,伤及脾、肾,出现脾肾阳虚、阴阳两虚的征象;病变晚期,阴损及阳,进而导致气血的亏虚,出现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严重受损,发为本病。 2 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宜标本兼顾,健脾补肾以治本,活血利水以治标。临床以六味地黄丸合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常用药:黄芪、生地、山萸、山药、云苓、丹皮、泽泻、女贞子、金樱子、益母草、泽兰、丹参、三七、川芎、大黄等,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方中生地滋肾阴,益精髓;山萸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泻肾降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渗脾湿;黄芪、女贞子、金樱子益气养阴以固摄;益母草、泽兰、丹参、三七、川芎、大黄活血化瘀通络。 3 单味药研究 诸多临床实践研究发现,黄芪可促使尿蛋白排泄减少,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高滤过状态进行有效调节,缓解低蛋白水肿,保证蛋白质合成,增强血浆蛋白水平[1]。有学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同位素方法监测用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Alb/Cr、GFR、RPF等变化,结果提示,大黄组治疗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一)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一) 【摘要】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中西医结合、作用机制等几个方面综述了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缺点。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不断增加,随之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也将不断升高,因此DN已成为世界医药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larmatrix,ECM)产生增多和肾小球硬化。糖代谢异常、细胞因子氧化应激、遗传基因背景以及由此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N的病程是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方法能防止DN的发生发展和恶化,近年来,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1对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纵观近年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大多是从瘀论治:一是认为因虚致瘀、瘀贯始终;二是因瘀致病、瘀贯始终;三是瘀与糖尿病肾病的微观研究。高彦彬〔1〕等认为DN 的早期以阴虚为本,涉及肝脾,日久阴损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贯穿始终;邓权〔2〕认为DN的病机特点是:病变初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以肝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中期,阴损耗气损阳,伤及脾肾,以脾肾气阴两虚,络脉瘀阻为主;病变晚期,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受损,浊毒内停,水湿停留,变证峰起;陈大舜〔3〕等认为瘀血是导致DN的重要因素,贯穿于病程始终,从而确立2型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夹瘀,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气虚血行不畅成瘀,阴虚易生内热,灼液耗血成瘀,瘀阻肾络而成DN;曾庆祥〔4〕认为瘀血征是血液理化改变的基础,与血粘度升高、高脂血症、血小板聚集增高有一定内在联系;林兰〔5〕等认为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肾,与肝、心、肺、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此病的进展多由上焦实热到下焦虚寒,由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浊毒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功能明显障碍,血凝聚性和粘滞度增高,从而导致肾脏灌流量不足,缺血缺氧,致使不能升清降浊,湿浊溺毒内停而成DN。 2中药复方辨证论治 许多经方或自拟方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万云莉〔6〕在常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等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丁美群〔7〕等以化裁于《兰室秘藏》的活血润燥汤,方中重用黄芪,辅以生熟地、山萸肉、当归、桃仁、益母草、防风、羌活、车前、大腹皮等治疗糖尿病肾病65例,效果满意;杨霓芝〔8〕等将DN分为燥热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阳)虚、阳衰湿浊瘀阻4型,分别治以白虎人参汤加味、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金匮肾气丸加减、经验方(人参、黄芪、山茱萸、麦门冬、陈皮、法半夏、大黄、桃仁、泽泻、何首乌、益母草等),且每型与DN改变的各期相对应,应用于临床施治,效果较好。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余宗阳〔9〕等将93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胰岛素及糖肾合剂联合治疗与单纯用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24h尿白蛋白、内皮素、a-颗粒膜蛋白140、过氧化脂质明显下降,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李磊〔10〕等将60例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糖适平加糖肾停胶囊及糖适平加开搏通,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3例,稳定7例,总有效率86.67%,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典型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相关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通过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期辨治及具体的中药等诸多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标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Diabetic Nephropathy FENG Guang-bin,JIA Qiong Department of Diabetes,Liaoyuan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Shangqiu,Henan Province,476000 China [Abstract]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 typical diabetic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diabete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leading to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related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treatment basi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a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staged treatment and specific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Diabetic nephropathy; Research progress 糖尿病腎病是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持续升高、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肾小球硬化症,同时更是导致患者产生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增加。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导致患者产生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更是持续增高,占据了终末期肾病组的将近40%。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血管通透程度逐渐增加,肾小球过滤膜电荷选择屏障的受损,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滤过超出了患者的肾小管吸收能力,直接致使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确诊指标,就是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近年来,临床中通过使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在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层面上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现综述如下。 1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由于很多患者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情况下发生的酮症酸中毒,因此让他们不知如何预防这种并发症。如果不能准确找出病因,不但不利于今后的酮症预防,也不利于本次酮症的治疗。 法国著名科学家格里塞利认为,中国医生聂文涛在《中美糖尿病技术合作与展望》讲座中强调DKA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格里塞利是法国国务委员,原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院院长。发生酮症之后要首先寻找病因,然后针对治疗。在病因不清楚或病情严危重的情况下,应首先运用激素(胰岛素)进行治疗。诱发DKA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未经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1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可作为首发症就诊。 导致DKA中毒的最常见原因 (1)感染。这是最常见的诱因。肺炎、急性肠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软组织患脓感染、败血症,甚至皮肤病感染,都可以儿茶酚胺过度分泌,导致酮症酸中毒。 (2)严重饥饿、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厌食或进食障碍,也是常见的诱因。上述情况可以促使胰高糖素分泌。胰高糖素可以促进脂肪分解。而酮体正是脂肪分解的产物。所以,一些患者为了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而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3)外科手术、分娩、严重创伤等应激事件,也是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原因。 (4)其他可促进胰高糖素、儿茶酚胺、可的松和生长激素分泌的各种事件。 (5)胰岛素使用不当。 DKA中毒的症状

酮症酸中毒按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种情况。轻度实际上是指单纯酮症,并无酸中毒;有轻、中度酸中毒者可列为中度;重度则是指酮症酸中毒伴有昏迷者,或虽无昏迷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后者很容易进入昏迷状态。临床上,较重的DKA可有以下临床表现: 1.糖尿病症状加重和胃肠道症状 DKA代偿期,患者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如多尿、口渴等症状加重,明显乏力,体重减轻;随DKA病情进展,逐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乃至不能进食进水。少数患者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儿可有广泛性急性腹痛,伴腹肌紧张及肠鸣音减弱而易误诊为急腹症。原因未明,有可能与脱水、低血钾所致胃肠道扩张或麻痹性肠梗阻等有关。应注意或由少见的诱发DKA的急性原发性腹内疾病引起。如非后者,纠正代谢紊乱腹痛即可缓解。 2.酸中毒大呼吸和酮臭味 又称Kussmaul呼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深大,由酸中毒所致,当血pH<7.2时可能出现,以利排酸;当血pH<7.0时则可发生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呼吸麻痹。重度DKA,部分患者呼吸中可有类似烂苹果味的酮臭味。 3.脱水和(或)休克 中、重度DKA患者常有脱水症状和体征。高血糖导致大量渗透性利尿,酸中毒时大量排出细胞外液中的Na,使脱水呈进水性加重。当脱水量达体重的5%时,患者可有脱水征,如皮肤干燥,缺少弹性,眼球及两颊下陷,眼压低,舌干而红。如脱水量超过体重的15%时,则可有循环衰竭,症状包括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4.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早期表现为精神不振,头晕头痛,继而烦躁不安或嗜睡,逐渐进入昏睡,各种反射由迟钝甚而消失,终至进入昏迷。意识障碍的原因尚未阐明。严重脱水、血浆渗透压增高,脑细胞脱水及缺氧等对脑组织功能均产生不良影响;有认为血中酮体尤其是乙酰乙酸浓度过高,可能与昏迷的产生关系密切,而β-羟丁酸堆积过多为导致酸中毒的重要因素,丙酮则大部分从呼吸排出且其毒性较小。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方法:对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45例属于肝肾气阴两虚证,占34.6%,77例属于脾肾气阳两虚证,占59.2%,8例属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占6.2%。结论:脾肾气阳两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和病机特征,气血阴阳俱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发展方向。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率很高,同时伴有很多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本病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引起了临床上的足够重视。对此病进行中医的辨证分析治疗,取得一定进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30例被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76例,年龄为48~80岁。糖尿病史为10~26年,出现肾病的病程为1~5年。 1.2分型肝肾气阴两虚:症见腰膝酸痛,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双目干涩,视物模糊,眩晕耳鸣,或兼见心悸自汗,大便秘结,舌体胖舌质黯,苔白或少苔,脉沉细涩。 脾肾气阳两虚:症见腰膝酸痛,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足浮肿,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夜尿多,舌胖黯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气血阴阳俱虚:症见腰膝酸痛,少气懒言,面色黑,唇甲色淡,颜面浮肿,尿少甚则尿闭,大便干或溏,口干不欲饮,怕冷又怕热,舌胖有裂纹,苔白,脉沉细无力。 1.3治疗肝肾气阴两虚:治则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方选芪蛭二黄汤加减或杞菊地黄丸加减。 脾肾气阳两虚:治则以温肾健脾、益气活血,方选参芪附黄汤或二仙汤合五苓散加减。 气血阴阳俱虚:治则以温阳利水、调补气血,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1]或当归补血汤合济生肾气丸。 2结果 130例患者进行分型后,结果如下表。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使骨细胞蛋白质分解代谢占优势,减少骨生成;同时对抗维生素D,促进尿钙排出,血钙降低,骨钙减少,骨质脱钙。故长期大量应用GC可出现骨质疏松,特别是脊椎骨,可有腰背痛,甚至发生压缩性骨折、鱼骨样及楔形畸形[3]。 《老子?七十八章》云:“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能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肾主骨”就是以肾水之至柔攻骨之至坚,用肾的功能主持骨骼。当代实验研究中,从肾论治骨科疾病的研究很多,而且在“讨论”部分也绝大多数采用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原理,不同论文在讨论中出提及的激素不同,而且常常在实验的指标中少有体现。本文将可能相关的激素进行总结,以期作为理论指导今后的科研。 [参考文献] [1] 刘力红.思考中医(增订本)[M].南京:广西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6 [2] 姚泰,吴博威.生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 张秀珍,李素.内分泌代谢与肾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4] FrancisS.Greens pan,GordonJ.基础与临床内分泌学[M].5 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 [5] 李家邦.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6] 方咏红,张林彤,姚晖.绝经与性激素补充[M].济南:暨南大学 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 2007-05-3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金有莲 (四川省泸县人民医院,四川泸县646106)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消渴病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8)03-0352-0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是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肾脏合并症,也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早期可表现为间隙性或持续性的蛋白尿或管型,继之为高血压、水肿、肢冷、腰酸、头晕、尿多等,属于继发性肾脏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差。中医药治疗本病,若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对早中期患者可取得较好疗效,对晚期患者亦可起到改善症状、减少透析并发症等良好作用。1 中医病因 111 饮食失节 糖尿病患者多消食善饥,若不加控制饮食,长期喜食肥甘,恣啖酒醇;或控制太严格,过度饥饿;或饮冷太过,则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津液不化,聚留为水,水邪渍肾,引起关门不利,产生水肿。如《内经?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景岳全书?水肿》曰:“大人小儿素无脾虚泄泻等证,而忽尔通身浮肿,或小便不利者,多以饮食失节,或湿热所致。” 112 久病劳伤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较长,病久劳伤。劳伤指饥饿、劳役、营养不良,脾胃元气损伤,土不制水或房劳太过,真元暗损,命门火衰,不制阴寒,水邪泛滥,产生水肿。113 失治误治 糖尿病失治,高血糖长期损伤肾脏,影响肾脏气化功能,水湿内停,泛于肌肤,产生水肿。或糖尿病误治,降糖药使用不当,伤及肾脏。李梃《医学入门?水肿》云:“阴水多因久病……或误服凉药以致肿者,危证也”。 2 主要病理 其主要病理为消渴失治,阴津耗损,阴损及阳。糖尿病肾病是从消渴病发展而来。临床以糖尿病症状加蛋白尿和/或水肿为主要表现。消渴之病,本系阴虚燥热,若迁延日久,治不得法,或失治误治,则阴津愈耗,阴伤耗气,阴损及阳是其基本的病理机转和发展趋势。且消渴病多禀赋亏损,《灵枢?五变》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而“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若肾阴不足,肝失所养,常致肝肾阴虚,阴虚火旺之证;阴伤不止,同时耗气,则成气阴两伤之候;气虚失摄,精微外泄,则出现尿多尿浊;久则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精微外泄增多,水湿气化不利,水液潴留,泛溢肌肤,从而尿浊水肿并见;若病情继续发展,肾体劳衰,肾气失司,气血俱伤,血脉瘀阻,浊毒内停,则诸证迭起,最终导致肾气衰败,五脏受损,三焦阻滞,升降失常,水湿浊毒泛滥,转为气机逆乱之“关格”、 “肾衰”。 3 辨治原则 本病辨治原则为虚多实少,补虚为主,泻实为辅。糖尿病肾病多发生于消渴病的中后期,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糖尿病肾病患者以虚证多见,虚多邪少。故治疗多以补虚为主,泻实为辅。临床当根据不同的病程阶段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早期多为气阴两虚,燥热夹瘀证,多见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烦渴多饮,多食消瘦,尿频清长,腰酸乏力,舌质暗红苔干,脉细稍数,治宜滋阴益气,清热活血,用知柏地黄汤加丹参、桃仁等;如系肝肾阴虚,气虚夹瘀证,多见双目干涩,五心烦热,口干苦饮,腰酸腰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益气活血,用左归饮或一贯煎或杞菊地黄丸加当归、丹参等;若系脾肾气虚,瘀浊内蕴证,多见其短气乏力,纳少腹胀,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体胖大,质淡齿痕,脉虚弱,治宜补益脾肾,益气活血,用济生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当归、川芎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精辟讲解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80% 以上。在没有将胰岛素用于患者之前,酮症酸中毒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义 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下,胰岛素严重缺乏,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失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出现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酸中毒。 (二)诱因 1 .急性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如控制不当,病情逐渐加重,就会诱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以后,急性感染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不当:特别是中断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会对血糖造成不好影响。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造成死亡。胰岛素剂量不足、胰岛素抵抗或过量用药,如降糖灵,也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3 .饮食失调和胃肠道疾病:对于糖尿病人可构成很大威胁,造成血酮体增高,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纳差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应坚持测血糖,不能随便停药。 4 .其他应激:如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 下列糖尿病急症,哪种最常见?()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高血糖高渗状态 C.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 高渗性昏迷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80%以上。 (三)病理生理学 1 .高血糖 患者首先出现高血糖。因为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升高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高血糖。 2 .酮症 ( 1 )主要成分 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出现酮体。酮体包括三种成分:乙酰乙酸、 β 羟丁酸和丙酮。 乙酰乙酸:酸性,可与测酮体的化学试剂反应,酮症测出酮体高,主要是乙酰乙酸高。 β 羟丁酸:量最多,但不与酮体粉反应。乙酰乙酸高或 β 羟丁酸高会造成酸中毒,情况较严重。 丙酮:中性,量较少,能从呼吸道自由排出,有时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有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血酮体可升高 100 倍,尿酮阳性。 酮体包括哪三种成分? ( 2 )酮体的预防 首先,避免产生过量乙酰辅酶 A 。其次,产生乙酰辅酶 A 后,避免血糖降得过低。若血糖降太低,不能产生足够草酰乙酸,乙酰辅酶 A 不能变成柠檬酸被代谢,继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3 .酸中毒 产酸增多,主要是 β 羟丁酸和乙酰乙酸。同时碱从肾脏排出,加重酸中毒。另外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严重,发生严重脱水,容易造成休克,排酸困难,也会产生酸中毒。酸中毒对身体危害很大,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有毒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此时就会发生肾功能衰竭。大多数糖尿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肾脏滤过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大量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形成——蛋白尿。这就是医生要为你检查尿蛋白含量的原因。当糖尿病首先破坏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血液循环中的一部分蛋白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称为“白蛋白”,由于尿里含有少量白蛋白,常被称作“微量蛋白尿”。如果病情严重,肾脏排泄功能几乎丧失,就必须接受透析,甚至需要换肾。 1 中医辨证糖尿病肾病正气内虚常表现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而邪热又有湿热伤肾、郁热伤肾、热毒伤肾之分。但基本病因在于“热”,其中有湿热、郁热、热毒之分,病位有在肾、在膀胱之异,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湿热化毒伤肾为主,慢性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治疗上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化湿治标为主,慢性期以健脾补肾扶正为法。 1.1湿热伤肾症见尿频、尿急、尿热、尿痛,甚则伴有恶寒发热,腰膝酸疼,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舌苔黄厚,脉滑数。化验尿中以白细胞为主。治宜清热化湿、通利二便。方药:土茯苓、生地榆、石韦各30克,黄芩、山栀子、地丁、陈皮、半夏各10克,车前草15克,生大黄8 ̄10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剂。若阴伤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若气滞明显者加枳壳、枳实、厚朴;湿热较重者加黄柏、苍术、薏苡仁;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生地榆、三七粉。 1.2郁热伤肾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不爽,时冷时热,或有尿频急疼,舌暗、苔厚黄,脉弦数。尿化验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治宜疏郁清热、通利二便。方药: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山栀子、枳壳实、厚朴、半夏、乌药各10克,石韦30克,通草3克。水煎服,日一剂。若下腹胀痛加橘核、荔枝核各15克;若湿重于热可用黄芩滑石汤合三仁汤化裁;热重于湿者可用八正散加减;纳少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大便秘结者加瓜蒌、大黄。 1.3热毒伤肾尿频急痛,口渴欲饮,舌红苔黄,脉弦数,恶寒发热,肾区叩痛。化验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药:银花、连翘、大小蓟、石韦各30克,黄芩、黄柏、山栀、丹皮、生蒲黄(包)各10克,生地、藕节各15克。气滞加厚朴、枳壳实各10克;阴伤舌红加元参20克,麦冬10克;便秘加生大黄10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剂。 以上三种证候多见于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急性期患者,若急性期经治疗后,尿细菌培养转阴,仍应坚持服药治疗,以防转为慢性泌尿系感染。 1.4肝肾阴虚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昏目眩,舌红,苔白或黄,脉弦细,血压偏高。尿化验有白细胞。治宜滋补肝肾、清热凉血。方药:女贞子、旱莲草、太子参、元参、生地各15克,大小蓟各20克,石韦30克,黄芩10克。若兼尿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精辟讲解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就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80% 以上。在没有将胰岛素用于患者之前,酮症酸中毒就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定义 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下,胰岛素严重缺乏,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失衡,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出现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与代谢酸中毒。 (二)诱因 1 .急性感染:比较常见。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感染,特别就是呼吸道与泌尿道感染。如控制不当,病情逐渐加重,就会诱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以后,急性感染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不当:特别就是中断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会对血糖造成不好影响。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导致酮症酸中毒,甚至造成死亡。胰岛素剂量不足、胰岛素抵抗或过量用药,如降糖灵,也会引起酮症酸中毒。 3 .饮食失调与胃肠道疾病:对于糖尿病人可构成很大威胁,造成血酮体增高,酮症酸中毒。所以糖尿病患者纳差可能就是比较严重的情况,应坚持测血糖,不能随便停药。 4 .其她应激:如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 下列糖尿病急症,哪种最常见?()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高血糖高渗状态 C、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高渗性昏迷 正确答案:A

解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是糖尿病急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患病率占所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80%以上。 (三)病理生理学 1 .高血糖 患者首先出现高血糖。因为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升高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导致高血糖。 2 .酮症 ( 1 )主要成分 患者的主要特点就是出现酮体。酮体包括三种成分: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与丙酮。 乙酰乙酸:酸性,可与测酮体的化学试剂反应,酮症测出酮体高,主要就是乙酰乙酸高。 β羟丁酸:量最多,但不与酮体粉反应。乙酰乙酸高或β羟丁酸高会造成酸中毒,情况较严重。 丙酮:中性,量较少,能从呼吸道自由排出,有时酮症酸中毒患者口中有烂苹果味。 糖尿病患者血酮体可升高 100 倍,尿酮阳性。 酮体包括哪三种成分? ( 2 )酮体的预防 首先,避免产生过量乙酰辅酶 A 。其次,产生乙酰辅酶 A 后,避免血糖降得过低。若血糖降太低,不能产生足够草酰乙酸,乙酰辅酶 A 不能变成柠檬酸被代谢,继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3 .酸中毒 产酸增多,主要就是β羟丁酸与乙酰乙酸。同时碱从肾脏排出,加重酸中毒。另外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严重,发生严重脱水,容易造成休克,排酸困难,也会产生酸中毒。酸中毒对身体危害很大,就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07-16T14:14:44.94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王莎莎通讯作者1 王凡2 张秀琴3 [导读] 鉴于此,本文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1.2.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102;3.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64 摘要:作为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病因,仅次于肾小球肾炎,且该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的患者的人数日益增多而不断增长,危害严重。但是当前西医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作用不甚理想,常需要辅助采用中医药治疗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鉴于此,本文特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肾损害,据统计[1],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损害的比例分别为30%-40%和20%-60%危害极大。发病初期,患者表现出轻微的下肢浮肿和乏力,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出现尿蛋白和肾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危及生命[2]。近年来人们对中医学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且中医药的药理作用研究也逐渐深入。探讨中医药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发病机制 根据祖国医学典籍记载,糖尿病肾病属于水肿、消渴、尿浊等范畴,病因概括为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累、五脏虚弱、六淫七情、最终使得津亏液耗,引发诸邪,全身乏力之症。关于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现代中医学家总结既往相关研究资料[3-5],可以归结为:①病情迁延难愈,多脏腑受损严重,且伴有水湿、痰浊、淤血等虚实夹杂;②淤血既是糖尿病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该病重要病因病机;③湿邪入侵是糖尿病肾病发生过程中的另一项重要因素,且痰热内饮,脉络瘀阻均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2.1 单药及提取物 常用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单药治疗的中药材包括雷公藤、积雪草和丹参等,也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片剂或胶囊等。据黄静等人研究显示[6],雷公藤多苷片是由中药雷公藤精制成,在患者中应用具有保护肾小球、减轻蛋白尿、增强肾功能的作用,并且还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另有康宁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7],积雪草的水提取能够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纤维细胞的增殖,避免发生粘连,并且可抵抗肾小球硬化病变,改善其高滤过状态,并且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试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8]。此外,关于黄芪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报道指出[9],将黄芪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方案治疗此类患者后,肾功能指标较单纯西药治疗方案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种方案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和8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黄芪注射液也有良好的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此外,丹参注射液在临床研究报道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10],值得借鉴与推广。 2.2 经典方剂及辨证加减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药治疗中经典的方剂主要包括补阳还五汤、温脾汤、猪苓汤和越婢汤等,还可在经典方剂的基础上实施辨证加减,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能够更好增强临床疗效。据梁丽芳等人研究认为[11],补阳还五汤在患者中应用有助于改善肾功能,还可积极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控制血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另有何光荣等人研究表明[12],温脾汤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主要中药材包括人参、当归、大黄、干姜、甘草和芒硝等,具有益气养血、温补脾阳功效,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病情发展。在既往猪苓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显示[13],给予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给予猪苓汤(猪苓、泽泻、茯苓、滑石和阿胶各15g)每天1剂,连续治疗2周,另对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发现虽然2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仍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猪苓汤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越婢汤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经典方剂,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肾的功效[14],增强对血糖的控制作用,因而疗效理想。 2.3 其它疗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足浴和穴位针刺等。中药外敷主要利用具有滋阴通络、健脾补肾等作用的中药材进行贴敷或制作成热奄包外敷来改善肾功能的目的,在既往胡静等人的研究中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15]。据巩振东等人研究[16],对患者利用中药治疗机将中药材实施电离子导入治疗比口服中药汤剂的效果更佳。中药足浴常用药材有生黄芪、菟丝子、川芎、丹参、山药、当归、茯苓和白术等,处理方法:将上述药材按比例装入纱布袋并封口,放入60-70℃热水中浸泡,待水温降至40℃时,提醒患者将双脚进入药液中,并等患者适应水温后不断加入热水,温度以患者自觉发热且身体微汗为宜,避免温度过低过热,全程足浴时间为40min,若双脚皮肤有局部破损,则避免使用足浴[17]。穴位针刺具有分利解毒的作用,对中脘穴、足三里、地机、天枢、阴陵泉等穴位进行针灸,得气后留针30min能补肾活血,改善肾功能指标,综合疗效也更理想[18]。 3 小结与展望 经上述分析糖尿病肾病病因复杂,且病因和病理互为因果,二者相互影响增加该病对患者的危害。此外,单药及其提取物、经典方剂及辨证加减和其它多种中医疗法在此类患者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显示出了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但是当前研究中仍存在不足,药理及作用机制认识尚浅,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造福患者。 参考文献: [1]梁理玄,黄向阳,秦曙光,等. 糖尿病肾病不同发展阶段胰岛素用量及糖代谢情况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71-74. [2]殷芳,杨宇峰,石岩.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框架结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1):53-55. [3]吕树泉,张淑芳,苏秀海.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近况[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9):862-864. [4]牟新,庄爱文,马国玲,等. 237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2):332-33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M酮症酸中毒(DKA)是DM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T1DM易发生,T2DM在有诱因时可发生。本症的发病率约占住院DM患者的14%左右,临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是由胰岛素缺乏所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生化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病因与发病机制】 DM酮症酸中毒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国内外大多从激素异常和代谢紊乱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DKA的发生原因是双激素异常,即胰岛素水平降低,拮抗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升高。胰岛素作为一种贮能激素,在代谢中起着促进合成、抑制分解的作用。当胰岛素的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时,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或绝对增多而促进了体内分解代谢、抑制合成,尤其是引起糖的代谢紊乱,能量的来源取之于脂肪和蛋白质,于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速,而合成受到抑制,出现了全身代谢紊乱。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①严重脱水。②电解质代谢紊乱。③代谢性酸中毒。④多脏器病变。DKA早期,由于葡萄糖利用障碍,能量来源主要为游离脂肪酸及酮体,此二者对DKA患者的脑功能有抑制作用,使脑处于抑制状态。晚期常并发脑水肿而使病情恶化。DKA由于严重脱水,循环障碍,肾血流量不足,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DKA时,肝细胞摄取葡萄糖减少而糖原合成及贮藏亦减少,分解增多,肝糖输出增多。脂肪分解增强,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细胞线粒体内经β氧化成为乙酰辅酶A,最后缩合成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酸中毒对机体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脑细胞的损害尤为突出。 【临床表现】 一、发病诱因 任何加重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均可成为DKA的发病诱因。许多患者的诱因不是单一的,约有10%~30%的患者可无明确诱因而突然发病。常见的诱因是:①胰岛素使用不当,突然减量或随意停用或胰岛素失效,亦有因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而发生DKA者。 ②感染是导致DKA最常见的诱因。③饮食失控,进食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饮酒等。④精神因素,精神创伤、过度激动或劳累等。⑤应激、外伤、手术、麻醉、妊娠、中风、心肌梗死、甲亢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也可引起DKA。⑥原因不明,据统计10%~30%的患者以DKA形式突然发病,无明确诱因可查。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DM本身症状加重,多尿、多饮明显,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有上腹痛,腹肌紧张及压痛,似急腹症,甚至有淀粉酶升高,可能由于胰腺血管循环障碍所致。由于酸中毒,呼吸加深加快,严重者出现Kussmaul 呼吸,这是由于酸中毒刺激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肺过度换气所致。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为DKA最

(完整版)消渴病中医护理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消渴病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消渴病的证型有肝胃郁热证、证、证、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证。 2、消渴病特色技术中,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水温以℃为宜,时间分钟,严防烫伤。遵医嘱穴位贴敷选择、、等穴位,首次贴敷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小时,周为一疗程。 3、运动指导中,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血糖> 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阴虚火旺证宜食之品,食疗方:、、等。气阴两虚证宜之品,食疗方:等。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肝胃郁热证饮食指导? 2、皮肤瘙痒的护理措施? 3、注射用药的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方案培训考试题(消渴病)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2分) 1、消渴病(2型糖尿病)证型有肝胃郁热证、胃肠实热证、脾虚胃热证、上热下寒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 2、消渴病特色技术应用中,中药泡洗:适用于下肢麻、凉、痛者,遵医嘱选用活血通络止痛之剂。水温以37~40℃为宜,时间20~30分钟,严防烫伤。穴位贴敷:遵医嘱选择手三里、足三里、涌泉等穴位,首次贴敷2小时左右即可,以后每日一次,每次保留4小时,4周为一疗程。 3、消渴病的运动指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五禽戏、散步、快走、慢跑、游泳等;血糖>16.7mmol/L、合并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宜运动。 4、阴虚火旺证:宜食滋阴降火之品,食疗方:菊花茶、枸杞茶、银耳莲子百合饮等。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品,食疗方:皮蛋瘦肉粥等。 二、简答题(每题16分,共48分) 1、肝胃郁热证饮食指导? 宜食开郁清热之品,如苦瓜、黄瓜、丝瓜、芹菜、莲子、银耳等。食疗方:苦瓜山药烧豆腐、凉拌黄瓜、丝瓜炒蘑菇等。 2、皮肤瘙痒的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洗澡忌用刺激性强的皂液,洗后皮肤涂抹润肤露,穿棉质内衣,避免搔抓、热水烫洗;修剪指(趾)甲;瘙痒甚者,遵医嘱予以清热燥湿洗剂,如苦参、苍术、黄柏、白花蛇草、连翘等煎汤外洗,亦可涂尿素乳膏防止皮肤干燥。 (2)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及海鲜之品。 3、注射用药的护理内容? (1)中成药制剂建议单独使用,如需联合给药,应考虑时间间隔或中性液体过渡。(2)滴速不宜过快,孕妇及哺乳期慎用,有出血倾向者禁用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3)用药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4)胰岛素治疗者注射方法、部位正确,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二)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三)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四)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五)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六)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七)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量增多 1.观察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

2.嘱患者睡前少饮水。 3.指导患者饮食调理,适当进食芡实、枸杞等补肾之品,食疗方:芡实瘦肉汤。 (二)口干多饮 1.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适宜。 2.观察口干、口渴、每日饮水量。 3.多食生津润燥类食物,如百合、西葫芦等,可选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口含乌梅、饮用菊花玉竹茶、苦丁茶以缓解口干口渴。食疗方:凉拌黄瓜、蓝莓山药、葛根鱼汤。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三焦等穴位。 (三)多食易饥 1.询问饮食习惯及饮食量。宜选择混合餐,每餐进食种类包含主食、蔬菜、肉蛋类等;粗细粮合理搭配,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2.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燕麦、芹菜、韭菜等,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吸收稳定血糖。 3.观察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皮质下、内分泌、糖尿病点、脾、胰、饥点等穴位。 (四)倦怠乏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 2.进食补中益气类食物,如山药、鱼肉、香菇等。食疗方:乌鸡汤、香菇木耳汤、山药炖排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