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什么是诗,难有确切定义,以诗句论之:“诗言志。”“诗是语言文字的魔术。”“诗是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

学习品味诗歌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诗歌能帮助我们认识自我、欣赏自然,还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趣味变得高雅,心灵变得更加美好。

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把握,不重细密的分析,而重总体的品鉴。把握的方式是直观的、印象的、顿悟的。大多只能意会,而难以讲清楚。诗歌的艺术分析方向:

首先是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是特异的变形语言。在语音方面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颠倒次序、省略成分,从而取得多义的效果。

第二是意象的分析。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的一种形象。逐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常用意象及普遍的象征义。如“柳、月、雁”寓怀人思乡;“松、竹、梅”寓坚强高风,“桃、李、杏寓春光育人”;“荷花”寓高洁,“牡丹”寓富贵;“松鹤”寓长寿,“梧桐”寓孤独。“流水”似年华,“星日”如光明。

第三是意境和风格的研究。

词语组合构成诗篇,意象组合构成意境。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揭示意境的形成,既可以看到诗人的构思过程,又可窥察读者的鉴赏心理。

诗歌艺术研究的最高层次是风格研究。风格即是人。

另外,诗歌艺术和哲学、宗教、绘画、音乐有密切关系。诗歌的音乐美是它区别于其它文学体裁的重要标志。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既深入到言、意、象、境和风格的范畴,又旁涉哲学、宗教、绘画、音乐领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遂能充分展示中国诗歌艺术的完美与晶莹。

怎样学习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发展史

第一阶段,周秦时代。即《诗经》《楚辞》时代。这时代的诗歌大半来自民间。与音乐、舞蹈合在一起。以四言体为主导地位。

第二阶段,汉魏六朝时代。主要表现为乐府民歌,保持原始诗歌的集体性与可歌性,另一方面诗歌成为文人的一种专业。诗与乐舞渐渐分离了。以五言体为主导地位,七言体逐步兴起。

第三阶段,唐宋时代。文人诗的鼎盛时代。五律七律渐趋成熟。词也由兴起到鼎盛。词本出于教坊,有乐谱,后文人只是依谱填词,不一定能唱了。词可以说是从律诗变化来的。后来的曲子又是词的变化。唐宋以后的诗词只能算是唐宋的余波,新的发展很少。

初学者如何学习中国古典诗歌

一、选好读本。如《乐府诗选》《唐诗三百首》《唐宋词选》等。

二、如何突破语言障碍。凡是好的诗词都不是一下子就能懂透的。重在多背诵,积累多了才能触类旁通,再根据注本、字典加深理解。学习的过程就是需要时是间,变不懂为懂。

三、领略要旨。诗词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须加以反复回味,设身处地体验。要抓住具体形象和情致。抓情致必须抓住语言的音乐性,即节奏的高低长短快慢,音色的明暗等。语言的音乐性必须通过朗读。有时低声吟哦,有时高声歌唱。

四、要注意诗歌的比喻、象征、典故的内涵。即语言的“虚指性”。

五、诗歌体裁:自己根据书本归纳。

六、鉴赏诗歌的步骤:

把握常识→了解作者→捕捉意象→推敲词语→展开想象→体会音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