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仪器仪表读数的若干问题

原发表在《物理通报》1998年第4期署名:北京市物理学会中学委员会北京市物理教学研究会专题研究小组(洪安生执笔)

测量仪器仪表数据的正确读取和记录,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学物理教师历来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一些具体要求上却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不统一,例如,哪些仪器读数时要求学生必须估读,哪些不应该要求估读,那些要求估读的,又应该怎样去估读等等。具体地说,初中阶段就要求对分度值(最小分度) 是1 mm的刻度尺进行估读,一般是估读到1 mm 的十分位,这个要求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实际使用的刻度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钢直尺的分度值是0.5 mm,还有的刻度尺则比较粗糙,分度值可以是0.5 cm,或是其他值,对这些刻度尺,读数时又应如何要求呢?到了高中阶段,情况更为复杂,认识不一致的地方就更多了,并且各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例如中学电学实验中常用的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度值可以分别是0.02 A 和0.5 V,对这两种电表的读数要求,分歧就特别大,有人认为应该要求估读,理由是它们相邻的两条刻线间的距离比起毫米刻度尺相邻两条刻线间的距离要大得多,既然毫米刻度尺要求估读,这两种电表当然应该要求估读;但另一些人却认为不应该要求估读,理由是中学使用的这两种电表的精度都很低(是2.5级),它们的允许误差己接近其分度值(以分度值是0.02 A 的电流表为例,它的允许误差应是0.6 A× 2. 5% = 0. 015 A),在读数时进行估读己毫无意义。在主张估读的教师中,对应该怎样进行估读也不统一。有的主张按"十分估读",即先估计占最小分度的十分之几,再用这个数乘以它的分度值即为估读的数值,有的则主张按"五分估读"或"二分估读";还有的教师主张只要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等等。在其他一些仪器的读数问题上,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测力计等。对这些不同的说法,没有人去评判是非(事实上也很难评判是非),这个问题就成了长期引起争论的老大难问题。近些年来,在一些重要的考试试题中(包括高考试题在内),对读数规则的要求也不够一致,有时还发生自相矛盾的情况,从而引起了更大的混乱。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特别希望有关方面能尽快统一认识,拿出一个建设性的和便于操作的意见。

为此,北京市物理学会中学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专题研究小组于1997年11月21日召开了小型研讨会,并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编审张同恂、国家教委教学仪器研究所理科室主任金毅和北京大学物理系原力学热学实验室主任刘雪林等三位专家与会。三位专家与各位参加会议的中学教师一起进行了认真、深入地研讨,会上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最后,形成了如下共同意见。

1 几项基本认识和原则

1·1测量仪器、仪表的分度值与它们的准确度等级是相关的,一般说来,仪器的分度值要大于它的允许误差。

我国的教学仪器,由国家教委教学仪器标准化委员会各分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经国家教委或技术监督局批准后发布,己发布生效的标准对于生产厂家具有法律效力,必须遵守。特别是用于测量的仪器、仪表,要求更为严格,其标准是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例如允许误差,都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得超过。而分度值一般是根据允许误差所决定的,那些准确程度较差的仪器,例如测力计,其刻线就较稀疏,即它的分度值较大,而那些准确程度较高的仪器,其刻线就比较密集,即它们的分度值较小。以电表为例,中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是2.5级的电表,即它的允许误差是满量程的2.5%,它的表盘上只有30条刻线,其分度值较大;而那些精度较高的电表,例如0.5级的电表,其表盘

上的刻线则密集得多(实际上由于仪器的种类很多,生产厂家更多,情况也很复杂,有少数仪器的分度值比它的允许误差还小,但仪器的分度值与它的允许误差这二者仍属于同一数量级)。

1·2实验过程中,保留尽可能多的直接测量数据,是具有良好实验素养的表现,因此,可以估读的,一般应进行估读。

实验过程中,测量仪器的读数是实验中的原始数据,要特别珍惜,尽可能保留下实验过程中精确的原始数据。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的发现常常就是在精确测量数据的最后几位甚至是最后一位有效数字上。如果在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各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不同,需要舍弃某些数据中的一些有效数字;那也无妨。但如果实验过程中记录原始数据时就己经舍弃了后面几位有效数字,到以后用到时却无能为力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养成记录尽可能多的原始数据的习惯。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凡可以估读的,都应该进行估读,并准确记录所读取的数据。

1·3实验仪器千差万别,实验中遇到的情况错综复杂,对于数据读取的原则和方法,虽然应作一些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但又不应过死。

对实验过程中测量仪器的数据读取和记录,有必要规定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利于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但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可统得过死。例如对于刻度尺的读数问题,一般要求是进行"十分估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按"五分估读"进行,也可视为正确,在后面谈到的关于液体温度计的读数问题时,虽然一般是可以不要求估读的,但如果教师和学生仍按刻度尺的读数方法进行"十分估读",也应视为正确。

1·4 对中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不能过高,因此,对于仪器的"允许误差"、"基本误差"等,不要求中学生了解和掌握。对仪器读数的原则和方法,要求应尽可能简化,避免出现过多的特例。

"允许误差"是对仪器所规定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基本误差"是指计量器具在标准条件下所具有的误差,国家对某种仪器定有标准,一般是按照准确度等级分成若干级,以磁电式电表为例,最低的是5.0级,即允许误差是量程的5.0%,再高的等级有2.5、1.5、1.0、0.5、0.2、0.1级。当然,等级越高,要求的工艺水平越高,价格也越高。中学实验室使用的直流电流表和直流电压表,从需要和可能两个方面去考虑,采用2.5级。但由于磁电式电表本身性能稳定,制作工艺己经很成熟,允许误差不超过量程的2.5%的标准很容易达到,一些条件较好的大厂生产的电表,实际测量时误差值,远小于规定的基本误差±2.5%的标准。当然,生产教学仪器厂家很多,它们的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参差不齐,特别是现阶段,难免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仪器的实际误差值可能大大超过国家标准。对这些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是应该清楚的,但并不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即中学生在读取数据时,不必考虑仪器本身的准确程度等问题。

对中学生实验中仪器的读数要求,原则上如前面第2条所述的,"可以估读的,一般应进行估读"。但由于实际实验中遇到的仪器和情况都很复杂,难作"一刀切"式的统一要求,难免要有各种各样的特例,可是特例过多,又会使学生负担过重,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操作,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应做到"尽量统一和简化"。

2 一些具体要求

2.1 初中阶段对刻度尺读数的要求。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多种因素,在所有实验仪器中,只有刻度尺要求进行估读,其他仪器,例如测力计、量筒、液体温度计等,都不要求学生进行估读,在读数时,指针靠近哪一条刻线,就读那条刻线的数值。对刻度尺,一般要求是按"l0分估读",即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10。例如分度值是1 mm 的刻度尺,读数都应是0.1 mm的整数倍。如15.0mm,、28

3.3mm都等是正确的读数,而15 mm、283.25mm 等都是错误的读数。

这里所说的刻度尺,是带有刻度时、直读式测量长度的仪器的总称(不包括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包括很多种类,精度差别很大。钢直尺是精确的一种,标称长度300mm 的钢直尺的全长允许误差是±0.10 mm 。而分度值同样是1 mm 、标称长度300 mm 的木直尺,全长允许误差可达到±1.0 mm 。对于它们,读数规则本不应该相同,但为了教学上的方便,不再对它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都按上述的"10分估读"法进行估读。对于分度值不是1mm 的刻度尺,"10分估读"法应这样掌握:当被测物体的边界线位于某两条刻线之间时,先估计它位于一个小格的十分之几处,再用这个估计出来的数值乘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例如分度值为0.5 cm 的刻度尺,其读数应该是0.05 cm 的整数倍,如36.00 cm,127.35 cm 等都是正确的读数。

(对于有0.5mm 刻度线的刻度尺,由于0.5mm 的距离实在太小,若按 “10分估读法”进行估读,操作起来太困难,可与最小分度为1mm 的刻度尺的读数方法相同,即不要求对0.5 mm 进行10分估读,而是对0.5mm 进行5分估读,读数应为0.1m m 的整数倍)。

2.2 高中阶段原则上应把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推广到其他仪器,包括天平的游码标尺、测力计、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磁电式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但对下面第2.3项以后的仪器应有特殊的要求和理解。

例如量程为0.6 A 、分度值为0.02 A 的直流电流表,按照“10分估读法”进行估读,读数应为0.002 A 的整数倍,如0.324A 、0.250A 等都是正确的读数,而0.323 A 、0.25A 等都是错误的。

又如量程为15V ,分度值0.5V 的直流电压表,按“10分估读法”进行估读,读数应0.5 V 的整数倍;如6.00 V 、8.75 V 等都是正确的读数,而6.0V 、8.76V 、8.725V 等都是不正确的。

2·3 关于游标卡尺(包括其他游标类仪器)的读数问题。由于实际使用的最小分度为

201mm 及50

1mm 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为101mm 的游标卡尺已经停止生产和在生产实际中使用)的分度值已经很小,而且它们的允许误差也属于这个数量级,因此读数只要求是分度值的n (整数)倍,例如最小分度为

201mm 的游标卡尺,读数应是0.05 mm 的整数倍,如150.00 mm 、 25.65 mm 等都是正确的读数,而150.0 mm 、25.65 mm 等都是错误的。对于游标卡尺这种要求,实际上也进行了估读,这个估读体现在对n 值的判断上,即判断游标尺上的哪一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对齐,可能不同的人的结论不完全相同,这里已经含了估计的成分。 2·4 关于数字显示仪表的读数问题。数字显示仪表工作时如果示值是稳定的,则按实际示数值读取数据;如果示数值不断增减变化,则应观察一段时间,在它的示数变化范围内取平均值,但数字的位数不得任意增、减。如某一数字电压表,示数值在2.537V~2.554 V 间变化,则读数应记作2.545V 或2. 546 V ,不可记作2. 5455 V ;如果示数仅在2. 537V~2. 538 V 间变化,则看在哪个数值上停留的时间较长,就读作哪个数值,这就是“估读”。

2.5 关于液体温度计的读数问题。液体温度计本身的准确程度很低,一般允许误差就是1℃,再加上内部液柱的液面并不是一条很精确的细线,因此估读起来既困难又没有多大意义,一般可不要求学生估读,即读数为1℃的整数倍即可。如果教师为了简化对学生的要求,仍按刻度尺的读数方法读数,读数为0.1℃的整数倍,也可视为正确。

体温表的最小分度值是0.1℃,读数的原则和方法应与普通温度计相同,即一般不要求估读,读数应是0.1℃的整数倍,但如果仍按"10分估读"法进行估读,也可视为正确。

2. 6 关于秒表的读数。由于机械秒表和指针式电子秒表的秒针都是跳跃式前进的,因此指针式秒表读数时,在最小分度间不进行估读。

2.7 关于不均匀刻度仪表的读数阿题。中学阶段涉及到的不均匀刻度仪表包括万用电表的欧姆档、交流电流档前面一段刻度等。由于欧姆表本来就不是精密测量仪器,它只能用于粗略测量电阻的数值,再加上它的刻度不均匀,要求估读很难做到,而且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欧姆表一般不要求估读,实验时指针靠近哪条刻线,就读那条刻线的数值。磁电式电表本是直流电表,用来测量交流电流时,需先经过整流,由于整流元件的非线性,起始阶段的一段刻度既不均匀,也很不准确,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这段刻度进行测量,如果必须使用这段不均匀的刻度进行测量,那只能进行粗测,这时要求估读也同样是既困难又没有意义,因此与欧姆表相同,也不要求估读。

以上意见仅供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参考,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小词典

测量准确度(精确度)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约定)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准确度等级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其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器具的等级或级别。

基本误差计量器具在标准条件下所具有的误差。

附加误差计量器具在非标准条件下所增加的误差。

允许误差技术标准、检定规程等对计量器具所规定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零值误差当被测量为零值时,计量器具偏离零位置的示值。

[标尺]分度值两个相邻标尺标记所对应的标尺值之差。

注:以上名词摘录于国家技术监督局计量司发布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之一“JJG1001- 91 通用计量名词及定义”

另附(写于2009年)

本文是十多年前写成并发表的,也不断有人质疑及争辩,现在看来,作者本人仍坚持文中的基本观点。但有一个问题应该加以说明:

我们初中阶段讲刻度尺读数时强调了读取的数据包括三部分,即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单位,例如12.53cm,其中末位,即0.03cm是估计值。这种方法应该是适用于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读数的,但不应推广到一切场合。到高中阶段,我们课本并不提这个问题。实际上,科学文献上的数据也不是按这种方法。例如:“1952年,美国K.D.费罗姆用微波干涉法测得真空中光速c=(299792.50±0.10)km/s。1972年美国K.M.埃文森直接测量激光的频率和真空中的波长,用公式算得真空中光速c=(299792458±1.2)m/s。”这里误差值就都不是限于“最后一位”。

洪安生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作者:————————————————————————————————日期: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敬浩成 (山阳县户塬中学陕西山阳726409)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教学的艺术。本文将自己教学实践过程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认识与同仁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 The teaching art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preliminary study Jing Hao cheng 【Abstract】Be physics in a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not only want induction knowledge,mo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science spirit,however,in the physics the teaching process want special attention physics the art of the teaching.This text oneself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to physics teaching art of understanding Be made with colleague as follows study. 【Key words】Physics;Teaching;Art “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应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设计 一、实验题目:《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亲自实验,感知浮力的存在和方向,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知道浮力跟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 3、体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三、实验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认识浮力,二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基本思路是:从学生纸船比赛开始,通过师生互动游戏后教师引导分析,认识浮力的存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意识。 四、实验方法和原理: 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在保持液体的密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保持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改变液

体的密度。原理是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拉力、浮力与重力平衡,即F+F浮=G。 五、实验器材:纸船、沙子、石块、细线、水、鸡蛋、食盐、水槽、外型完全相同的铁、铝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六、实验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1、将纸船放入水槽中,待纸船静止后,提出问题:(1)纸船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因为乒纸船受到水的浮力)(2)试分析它的受力情况(纸船受到重力和浮力这对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平衡力的角度推理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将小石块投入水中,小石块沉下。提出问题:(1)小石块受到水的浮力吗?给你一弹簧测力计,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学生思考、讨论以后,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启发学生:用弹簧秤先测出石块的重量,然后用弹簧秤拉着石块慢慢浸入水中,观察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2)在上面的实验中,石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浮力大小怎么计算?(3)由上面的实验,你能否想出一个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 (二)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影晌浮力大小的因素 1、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比赛:让学生用自制的纸船装沙,看谁的船装得多?(2)向水中按矿泉

中学物理实验从其教学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

中学物理实验从其教学组织形式上看,可分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边学边实验(过去亦称边教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课外实验等。在这一讲里我们将要围绕演示实验这个中心,谈谈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类、演示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加强和改进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若干问题。 一、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 教学中的作用 据统计在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共安排了一百多个演示实验,现行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则安排了约200个演示实验。可见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整个中学物理教学实验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演示实验肩负着特殊的教学任务,具有独特的教学论要求和演示方法。 第一,演示实验一般只需要一套仪器,基本上是教师表演,学生观察。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听在耳中。 第二,演示实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般只做定性实验。通常用来说明某种物理现象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现象的强弱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当这些因素发生单独的或连续的变化时,所研究的物理量、物理现象发生了什么相应的变化等等。有时为了确定某些相关物理量的数量关系,也要做一些定量的演示实验,但是由于很难取得十分准确的实验结果,这时必须向学生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第三,演示实验必须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进行,不是变魔术,为演示而演示。演示实验的教学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出色的讲述不会妨碍演示的进行,巧妙的演示也不是一言不发,演示实验的教学应该是讲述与演示有机的、巧妙的结合。 演示实验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体现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教学原则的主要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 中学生年龄幼小,涉世不深,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因此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往往因人而异,存在着或多或少、程度不等的困难,这就必须藉助教师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去补偿,通过演示实验,重现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例如初中学生虽然天天生活在大气之中,但是对大气有没有压强存在?大气压究竟有多大?是不太知道的,或者即使听说过,但也不一定信服。如果在课堂上成功地演示了“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托里斥利实验”,让他们看到大气压强存在的确证,使他们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并有一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物理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和进行物理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一贯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今年又新添了仪器和设备,为每个学生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即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学期将进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上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还经常组织教学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多次组织实验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组织实验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实

验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 2、做好了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请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他们规范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定期开放实验室。 让每个学生动手,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提供便利,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改进实验器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制作或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反思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反思 南丰县莱溪中学揭小民 农村物理实验教学要进行改革,我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中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得出反思,我们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

初中物理课实验教学模式探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研组长王海军主任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用“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物理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物理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物理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本研究将使我校一线物理教师对于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教学七大环节、如何备课评课、如何开展物理教学研究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和定位。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改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尝试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如何进行改革?笔者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行进行了一些尝试,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这个方案的指导思想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了搞好整体改革,笔者首先从观念上进行更新,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建构了思考问题要有整体观念,从整体出发又以整体力归宿的思维方式。其次,摒弃了传统的质量观,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代替过去只强调智育发展,围绕“两考”转的质量观。在改革试验中,我们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 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总体上通盘考虑。这样,注意各要素的功能,而且更注意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的新功能。 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做、小发明、实验竞赛、专题讲座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科学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科学观察、独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了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总结了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框架,下面就是这个框架的要点。 一、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做、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的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 告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 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 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x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

中学物理课堂实验教学 物理知识包含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初中物理课堂的实验教学。 标签:物理课堂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实验之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才能学的快而牢固。 一、物理教师要切实重视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深刻。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二、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物理教师要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作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安培表、伏特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极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

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设计方案 【课题】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授课人】 【设计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注意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认知特点,关心学生的原有经验。 3、适当淡化知识点的传授,鼓励进行实验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建构。 4、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教材地位分析】 《物质的密度》是第六章的第三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特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压强、浮力等知识关系紧密,直接影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物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而且在实验中也已经发现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是不同 的,所以现在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说是容易做到水到渠成的,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物质 鉴别的经验,如根据颜色,气味,味道区分厨房中的一些物质,根据质量的不同区分外形相同铜块和金 块,但对于体积不同的金块和铜块学生是判断不了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何关系呢?本节课就是 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而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线索是利用物质特性鉴别物质的种类,教学法的设计主要依据是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建 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运用为: 1、情境导入,活动探究法; 2 、引导归纳,自主建构法;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难点是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说明】 1、实验设计思路: 此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这个实验不仅是为了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准备素材,建构密度概念,所以实验操作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的结束,对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与反思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这一点对于此探究活动尤其重要。 教材中原来的安排是通过测量三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铁块、长方体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来进行探究, 我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了一些改动,采用三种不同的长方体物块(木块、铁块、橡皮块),把学生分成三大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我作这样的改动是因为: ( 1)、采用三种不同的物质进行探究,更能够说明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正比关系是一个普遍 的规律,而不是偶然。 ( 2)、每组只探究一种物质是为了简化实验过程和课堂流程,同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发现“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的规律,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密度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2、目的:( 1)、探究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2)、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密度概念 3、步骤:(以使用木块进行探究的一组为例,提倡分工合作) ( 1)、调节天平,分别测量三个木块的质量。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第一章物理实验与物理学发展 第一节、物理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规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 一、物理实验与古代物理学发展。 在古代,亦即大约公元前七八世纪后,中国和希腊形成了东西方两个科技发展中心,科学已经以经验科学的形态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物理学还只是“自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基本上还处在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简单总结。实验的巨大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尽管如此,不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有许多人曾做过许多实验或进行观测,还制造了不少仪器,对古代物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用“圭表”来观象授时,后来又使用“日晷”,即利用太阳的影子的变化来测量时间;春秋时期(前7世纪)已普遍使用水滴滴漏的方法计时,春秋时期的度量衡制已日趣完备;浮力的认识,《墨经》(前约468~382,墨翟及其弟子著)中已指出物体所受的浮力是因为水被物体排开的关系。如打捞铁牛的实例。到了周代,史佚发明了杠杆和滑轮的混合体—辘轳。磁学方面的“司南”等。 在西方:古希腊人泰勒斯最早记录了摩擦过的琥珀会吸引轻小物体,天然的磁石具有吸铁的性质。欧几里德(前约330~275)用凹面镜聚集太阳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前287~212)的浮力定律等。 这一时期,物理实验的特点是:①零星不系统;②定量实验较少、定性实验较多;③大多数实验仅限于现象的描述或一般的解释,没有进行归纳而形成系统的理论;④没有用实验来检验已有的理论。 二、物理实验与经典物理学的发展。(16、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以伽利略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如:伽利略(1564~1642)的落体实验(最好应称为斜面实验或浮力实验),发现了运动定律和自由落体规律。 库仑(1736~1806)的扭秤实验和摩擦实验,得到了库仑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和摩擦定律。 胡克(1635~1703)的弹性实验,得到了胡克定律。 1827年布朗发现了布朗运动。 奥斯忒(1777~1851),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1791~1867),电磁感应现象。 托马斯·杨(1773~1829),双缝干涉实验。 这一时期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科学思想的特点: ①把实验与数学结合起来,既注意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研究方法。其程序大致为: ②有意识地在实验中抛开一些次要因素,创造理想化的物理条件。既要力求使实验条件尽可能符合数学要求,又要设法改变实验测量的条件,使之易于测量。 ③用实验去验证理论。科学实验是为了证明理论概念(或观察规律)而去做的,不是盲目的、无计划的;而理论又必须服从实验判决。 ④把实验与理论联系起来。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用数学表达式联系起来,使实验结果上升到普遍的理论高度。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演绎和逻辑的推理,可得出超越实验本身的更为普遍的理论结论。 三、物理实验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 经典物理学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历经300年,已达到比较完整和成熟的阶段。 电子的发现,X射线的发现和放射性现象,被称为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 1879年,霍尔发现了电流通过金属在磁场作用下产生横向电动势的霍尔效应。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的许多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和实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寻找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体会科学家成功的欢乐,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将使课堂效率倍增。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作为教师,应以创新的姿态,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的教学。 一、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同实验或学生表演实验 现代教学观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帮助者及品德的示范者。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即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课中,在学生们了解了蒸发的意义以后,引出问题:蒸发快慢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杯水、两个小碟、吹风机和滴管,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与温度有关,有的说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也有的说与空气的流动有关,我让学生选出几个代表在讲台上做演示试验,去验证

他们的猜想,每当他们的猜想被确认,他们就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将部分学生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实验目的、仪器准备、操作步骤、实验报告全部都由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只须“按方抓药”、“照图施工”就行。这样虽可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无需思考,更不需要创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 某些重要的变化,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如《串联电路的电功率与电阻关系》的教学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给出实验器材,“6V,3W”和“6V,6W”两个灯泡,然后让学生各自亲手串联连接,来探究两个灯泡的发光规律。起初学生根据已有日常生活经验,认为“6V,6W”的灯泡比“6V,3W”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6465851.html,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 作者:徐浩黄兴国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10期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上好物理实验课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物理实验是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训练实验 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方法,是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是物理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佳切入口.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和总结了一些设计与改进与同行分享. 1传统物理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在操作前注意力难以集中 “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一时间,这句话成了物理教学中的“经验之谈”,也成了部分教师放弃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由于学校的物理实验课是在实验室进行.有一个理想的实验环境,如果条件具备,准备充分,安排得当,理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由于实验课只占物理课的很少一部分.教师一提上物理实验课,学生往往热情高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一旦进入实验室,由于好奇,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上,许多学生急于观察、摆弄器材,甚至动手安装,弱化了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介绍实验器材的效果,导致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实验桌旁“议论纷纷”、“ 摆弄器材”,学生接受视听信息相互影响,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对记录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处理等难以有效贯彻,大大降低了教师的应有作用. 1.2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由于学生在实验的前期阶段只注意器材及安装,听讲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实验进展缓慢. 例如:在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用细线将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连成滑轮组,不知道如何测量h和s,学生对实验步骤只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操作不够熟练,部分学生要看一步做一步,延长了实验时间.实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有些学 生由于心理紧张,就主观拼凑数据,教师也由于条件制约,难于对学生的操作和数据进行有效的反馈,失去了对错误操作和错误数据进行纠正的机会.实验课总体表现为轻轻松松开始,匆 匆忙忙的结束,学生实验效果不理想. 2掌握认知规律,利用电化教育设备优化实验课教学 2.1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实验课堂效果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实验课堂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在新课标理念下,物理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尊重和了解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安排着,已成为新理念下新的教学原则。俗话说:“石头永远不能孵化成小鸡。”学生作为学习的内因,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特征,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因材施教,人常说:“一棵树,千万叶,叶叶各不同。”特别乡下的学生整体知识面窄,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考虑新课标下的知识体系,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脱落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收获不到好多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但是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和自尊心很强,做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做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不要做有损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事情,以免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情感紧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只要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1 创设生活情境,引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来组织教学内容,放弃唯教材主义,让理论走向现实。 2.2 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尽可能做到幽默、生动形象,带有强烈的情感。用“你行”、“你很棒”等鼓励的言语激发学生的自信。同时注重手脚的表演性,增强可观性。 2.3 根据学科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课本知识变活,变抽象为直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实验教学,利用有趣的实验争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理解波具有能量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收音机的喇叭旁,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学生看到了烛焰在摇曳。对波的能量有了深刻的理解。 2.4 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注重科学的探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探究性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程度也不再只停留在干枯的课本知识,课外学习所涉及的范围也有所扩展,即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操作技能。 2.5 注重课后反思。认真反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重点是教学过程,入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等方面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提高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益。 3.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益 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3.1 预习指导。对于本节教材涉及的重要内容,课前列出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本知识,收集生活素材进行论证,不理解的知识点用笔划出,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收益。 3.2 习题训练的指导。习题的布置力求难度适中,适合学生的实际,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学生的思路,找出问题症结,加强学生的理解。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那么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物理教学艺术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判断的现象。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濮阳市华龙区第五中学物理组宗自岭2014年10月,我们物理课题组在区教研室刘素红老师指导下,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进行了第一阶段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探索,经过近半年多的有效训练,达到了阶段性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可以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近几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试题逐步增大出题分值,出题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特别是今年“中招实验操作考试”分值由原来的15分增加到了30分,更加强调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要性,我们这一课题在此形式下意义巨大,值得去认真研究。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地理位置虽然偏僻,但教学仪器设备充足。特别是近两年市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实验仪器改造”,该校物理实验仪器已经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拥有两个实验室。完全能够完成初中物理各类的演示教学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他们的学生基础普遍差,但班级学生人数少,方便展开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同时,农村学生普遍喜欢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对实验有着强烈

的兴趣。所以更加便于开展课题研究。 2、研究的过程 A、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 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 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 究的老师李彦君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B、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4日,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重点是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好探究实验教学;即怎样把传统的学生实验如何向学生探究实验的转变;找到在实验中影响探究实验教学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并想办法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