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放大电路说课稿

基本放大电路说课稿

基本放大电路说课稿
基本放大电路说课稿

王学民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09高级电工班《电子技术》课中《2.1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教材分析

1、选用教材

本教材是由天津职师推荐的高等自学考试用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但比较抽象,适合高职高专学校用书。《2.1 共

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模拟电路的第2章半导体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中的一节,是高自考的一个重点内容之

一。

2、考试要求:

1)了解直流通路的概念

2)掌握阻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 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3、课题时间:1课时

学生是09级电工高级班的孩子,他们需要通过天津高等自学考试,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抽象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不强。学生擅长模仿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喜欢动手操作。在进行此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分压式偏置电路,本次课在此基础上对新电路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我将此课教题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流通路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静态分析计算,会画直流通路

3、掌握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4、公式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对比分析、合作学习等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本次课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分析方法

2、掌握公式的推导方法

3、培养自己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自主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

三、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电子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价

4、增强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5、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6、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也是考自考每年的必考内容之一,此次课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其它放大电路的学习。同时由于11电工高级工的学生基本没有经过筛选,学习主动性、纪律性不强,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同时大力进行德育和纪律教育。

总的思路是:复习提问(以选择题为主)——导入(创设情境)引出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教师、学生动态分析——小组讨论——学生总结——例题——总结——作业

学生的学情是学生自主性差,学习、分析能力不强,如果完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失控或完成不了课题的情况,而采用层层推进起到了引导和督促作用,也确保了每个组每一个步骤

的正确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要强调了每个人的参与,给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也防止了枯燥的讲授导致大面积趴桌子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难点:1、公式的推导过程

2、参数计算过程

原因:静态分析和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是高自考的重点内容,但学生的理解力较弱容易死记硬背,而且计算能力很差。

三、教法、学法

1、教法分析

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有更多的表现和参与机会,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提高教学效果。在运料小车设计过程中由老师提出问题,如电路间的关系、存在问题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最后老师总结,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完成教学内容。

2、学法分析:

基于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式学习。

1)分组式学习。将学生根据能力搭配分成5组。

2)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两个人合作。

4)在分组合作的基础上鼓励探索式学习。

教学过程

1、复习(6分)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1、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静态工作点的意义?

此处通过PPT把正确的结果做成选择题让学生选择,一则降低难度,二则学生喜欢做选择题,这样可以调动更多学生参与。

2、新授

1)导入(3分)

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

1、谁家里没有电视请举手?

2、电视都有天线吗?

3、天线的信号对人伤害大吗,能电人吗?

当然不大,因为信号很弱

4、为什么有的台看不着?

通过学生了解的电视天线入手,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拉近学习知识和实际之间的距离。

2)讲授直流通路的概念(2分)

让学生有主观的感受,并且学生没有交直流的概念,在此处加以讲解。

3)直流通路的画法(重点)(7分)

先带领学生画出直流通路然后每个同学在纸上画出个直流通路

然后以组为单位选同学分析这个画法的原因

4)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重点、难点)(10)这里采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直流通路的电流有几条通路?

2、每条通路的电压和电流是什么关系?

此处通过分组进行讨论(5分钟),然后找同学分析,并给予点评,最后总结出三个公式。

5)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举例(难点)(10)

将学生两个人一组,完成如下内容

1、每个同学发一个练习题,两个人可以讨论做法。

2、画出直流通路

3、计算静态工作点。

4、每个人展示最后结果。

学生的困难如何应用公式和将公式带入数值计算出结果,特别是涉及到单位转换,学生更是头疼,因此可以让他们互相讨论帮助,最后集中点评,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如果不写得同学需要留下来“个别辅导”。

6)巩固练习(4分)

举例让学生通过例题合作完成,不要求计算,把公式列出即可。7)总结评价(3分)

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总结出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通过课件展示出来。

对表现积极的组合个人进行表扬

8)作业

五、板书设计

用以展示贯穿上课、始终的的重点内容:

1、直流通路概念

2、直流通路的画法

3、静态工作点的计算

4、作业

谢谢!

认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宜兴技师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宜兴办学点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教 案 授课者:汤丽亚 授课学科:《电子线路》 授课课题:认识基本放大电路 授课课时间:2011月4月26日上午第4节课授课地点:电教楼304

【指导思想】 本教案内容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电子线路》第二版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3.1-§3.4(P37-P50)。 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日常实用电路之一,它能够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值。常用于各种复杂电路的中间级起放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扩音器、音响、助听器等音频放大设备中。本章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非线性失真、稳定静态工作点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图解法和估算法。本单元所介绍的知识是第四章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第五章直接耦合放大器的基础,其估算法作为电路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电路的学习被普遍使用。 中职学生本身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就缺乏兴趣,本书的设计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中职学生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工作,更加看重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性。 ⑴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取向,选取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电子助听器电路作为项目背景将第三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用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任务一:认识基本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二: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分析1课时 任务三:放大电路交流工作状态测试1课时 任务四:放大电路异常现象的测试1课时 任务五:Q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测试1课时 任务六:分析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七:组装电子助听器2课时 ⑵内容安排上从对三极管相关知识的复习,到放大器的定义、电路组成、放大倍数的测试计算和放大器作用的分析,层层递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⑶教学手段上,增加幻灯片图片、FLASH动画、软件仿真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⑴能描述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结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 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 *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 6.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 7. 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 8. PN结的伏安特性 二. 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 *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2) 等效电路法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V阳>V阴( 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 若V阳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4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孙小子张企民主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类型,掌 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的作用,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定性分析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理论结合生活 实际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及学时 1、讲授法 2、1个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特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晶体管的一些外部特性,比如说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等,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晶体管的外部特性上,而没有必要细究内部载流子的特点。由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我们知道,当晶体管的外部工作条件不同时,晶体管可以工作在三个不同的区间。分别为:放大区、截止区、饱与区,其中放大区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工作区间。大家就是否还记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就是什么不(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节课,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新内容学习。 2、4放大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放大的概念 放大: 利用一定的外部工具,使原物体的形状或大小等一系列属性按一定的比例扩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利用扩音机放大声音,就是电子学中最常见的放大。其原理框图为: 声音声音 扩音器原理框图 由此例子,我们知道,放大器大致可以分为: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直流电源、输出信号等四部分,它主要用于放大小信号,其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一就是信号不失真,二就是要放大。 二、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 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 穴的数量相等的。 2、 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 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 ( 射极跟随器 )。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 0,其共模抑制比为乂。 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 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 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 4、 5、 上限幅、 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 主从 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 0、置 1 。 7、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 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 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 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 当PN 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 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 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 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 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 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 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 UC>UB>UE 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 结正偏。 16、 在 P 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 N 型半导体中,多 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 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14、 17、 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 20、

放大电路基础知识介绍

1差分放大电路 (1)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 差分放大电路如图所示。 特点:左右电路完全对称。 原理:温度变化时,两集电极电流增量相等,即C2C1I I ?=?,使集电极电压变化量相等,CQ2CQ1V V ?=?,则输出电压变化量0C2C1O =?-?=?V V V ,电路有效地抑制了零点漂移。若电源电压升高时,仍有0C2C1O =?-?=?V V V ,因此,该电路能有效抑制零漂。 共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称为共模信号。 共模输入:输入共模信号的输入方式称为共模输入。 (2)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 基本差分放大电路如图。 差模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称为差模信号。 差模输入:输入差模信号的输入方式称为差模输入。 在图中, I 2I 1I 21 v v v =-=, =-=C2 1C v v I 2 1 v A v 放大器双端输出电压 o v = I v I v I v C2C1)2 1(2 1v A v A v A v v =--=- 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be c I I I O v d r R A v v A v v A V v β-==== 可见它的放大倍数与单级放大电路相同。 (3)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CMR K :差模放大倍数d v A 与共模放大倍数c v A 的比值称为共模抑制比。 c d CMR v v A A K = 缺点:第一,要做到电路完全对称是十分困难的。第二,若需要单端输出,输出端的零点漂移仍能存在,因而该电路抑制零漂的优点就荡然无存了。 改进电路如图(b )所示。在两管发射极接入稳流电阻e R 。使其即有高的差模放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 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 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 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 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 1 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 1.2 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 UE>UE>UC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0、一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锗管的死区电压。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知识|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1.2倍。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 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 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高功率放大器(HPA)基础知识

高功率放大器(HPA)基础知识 1、用途及特点 在无线通信系统,高功放(HPA)是发信电路重要组成部份。通常,它由多级放大器构成,其输出端是发射链路最高电平点,它经双工器与发射天线连接。 HPA在发信电路部位如图1所示。 高功放主要作用,是在发射频率上,将低电平信号放大到远距离传输所要求的高功率电平。因频段、传输距离、天线增益、信号调制方式等因素,不同发射机HPA输出功率差异甚大。在常用微波频段(800MHz~28GHz)可从几十瓦到几十毫瓦不等。 高功放电路特点: (1)在大容量(或多载波)数字通信系统,设计HPA电路尤其是末级电路,常发生大功率输出与线性要求之间矛盾。经常采用三种解决办法 * 采用平衡放大电路,其合成输出功率较单管增加一倍且保持单管线性。在常用微波频段经常用下图所示正交混合电路(或3dB桥)实现功率合成。 * 采用预失真补偿电路,设计一个预失真网络使它产生的三阶互调与HPA三阶互调在输出合路器中相互抵消。构成方式如下图所示,

予失真补偿电路设计复杂、带宽窄,使用不普遍。 *在HPA前级设置自动电平控制(ALC)电路,通过末级输出耦合检波直流,控制PIN衰耗,保持输出功率恒定。防止因前级输入电平过高因饱和失真。该方法只能予防失真而不能改善失真, (注:ALC与大容量长距离数字微波采用的ATPC不同,前者是以保持发射机输出功率恒定,防止失真为目的,采用的是开环控制方式。而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TPC)是发射机功率受控于对端接收电平,当电波传播发生深度平衰落时,提高发射功率,最大可达到额定功率。在正常传输时间里使发射功率小于额定功率10dB。采用的是闭环控制方式。是以减轻干扰、抗平衰落为目的。) (2)HPA采用的大功率器件都呈现极低的输入、输出阻抗,其阻抗实部绝对值很小,都在1~3欧姆左右,而容抗和引线电感很大。对这样的大功率器件进行输入、输出和级间匹配非常困难。因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技术的发展,许多厂家已制造出输入输出内匹配的大功率器件,大大地缓解设计难度。 (3)HPA输出级必须要考虑空载保护。若与输出负载间发生严重失配(如,连接天线馈线开路或短路)末级与输出负载电路之间将产生大驻波电压,驻波峰值电压一旦落在器件漏极,它与供电电压迭加将使器件击穿。 在微波频段常采取二种保护方法,在4GHz以上频段借助于输出隔离器中的反向吸收负载R吸收反射波,它如下图所示, 在低频段常用定向耦合器(Diectional coupler)检测反射波,超出定值时自动切断功放电源并发出告警。工作示意图如下

基本放大电路知识题目解析

习 题 2.1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三种组态的BJT 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熟练估算其直流工作点、交流指标。 2.熟悉三种组态的BJT 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差异。 3.熟练掌握BJT 放大电路的模型分析法:会根据BJT 的直流模型作静态分析;根据交流小信号模型作动态分析。 4.熟悉图解法。 5.了解射极偏置电路稳定工作点的原理、作电流源的原理以及电流源的应用 2-1 在共射基本放大电路中,适当增大R C ,电压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将有何变化。 A .放大倍数变大,输出电阻变大; B .放大倍数变大,输出电阻不变 C .放大倍数变小,输出电阻变大; D .放大倍数变小,输出电阻变小 解:共射放大电路C be //(L u R R A r β =-,o C r R = 所以选择a 2-2 电路如图2-35所示,已知V CC =12 V ,R C =2 k Ω,晶体管的β=60,U BE =0.3 V, I CEO =0.1 mA,要求: (1) 如果欲将I C 调到1.5 mA,试计算R B 应取多大值?(2) 如果欲将U CE 调到3 V ,试问R B 应取多大 值? 图2-35 题2-2图

解:1)C B 1.5I βI mA == B 0(12)0.3 1.5/600.025B I mA R ---=== 所以B 468R k =Ω 2)C 3 123 4.5210 I mA -= =?,B 0(12)0.34.5/600.075B I mA R ---===所以B 156R k =Ω 2-3 电路图2-36所示,已知晶体管的β=60,r be k =1Ω,BE U =0.7 V ,试求:(1)静态工作点 I B , I C ,U CE ;(2) 电压放大倍数;(3) 若输入电压 mV sin 210i t u ω=,则输出电压U o 的有效值为多少? V 解:1)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B 120.7 0.04270 I mA -= = C B 0.0460 2.4I I mA β==?= CE 12 2.43 4.8U V =-?= 2)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 o L u i be 6031801 U βR A U r '-?= =-==- 3)0180101800u i U A U =?=?=V 所以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1800V 1.放大器中的信号是交、直流共存的。交流信号是被放大的量;直流信号的作用是使放大器工作在放大状态,且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 2.若要使放大器正常地放大交流信号,必须设置好工作状态及工作点,这首先需要作直流量的计算;若要了解放大器的交流性能,又需要作交流量的计算。而直流量与交流量的计算均可采用模型分析法,并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切不可将两种信号混为一谈。放大器的直流等效电路用于直流量的分析;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用于交流量的分析。 3.BJT 是非线性器件,不便直接参与电路的计算。一般需将其转换为模型,来代替电路中的三极管。在放大器直流等效电路中,采用BJT 的直流放大模型;在放大器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中,采用BJT 的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概念: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元件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a.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b.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2.电路组成:(1)三极管T; (2)VCC:为JC提供反偏电压,一般几~几十伏; (3)RC:将IC的变化转换为Vo的变化,一般几K~几十K。 VCE=VCC-ICRC RC,VCC同属集电极回路。 (4)VBB:为发射结提供正偏。 (6)Cb1,Cb2:耦合电容或隔直电容,其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7)Vi:输入信号 (8)Vo:输出信号 (9)公共地或共同端,电路中每一点的电位实际上都是该点与公

共端之间的电位差。图中各电压的极性是参考极性,电流的 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3.共射电路放大原理 4.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通频带 (1)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Ri (3)输出电阻Ro

(4)通频带 问题1: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小,对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是否有利? 问题2:有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的频率成分为100Hz~10kHz,那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应如何选择?如果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比输入信号的频带窄,那么输出信号将发生什么变化?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静态:只考虑直流信号,即Vi=0,各点电位不变(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只考虑交流信号,即Vi不为0,各点电位变化(交流工作状态)。 直流通路:电路中无变化量,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交流通路:电路中电容短路,电感开路,直流电源对公共端短路。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 直流通路

共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分析

教案首页

思路:确定I B 的流向,对I B 的回路应用电压方程有 V CC =I B R B +U BE 难点突破:解释U BE 的含义。 得到: I B ===4.0×10-5A=40μA 分析:由于V CC >>U BE ,故U BE 可忽略。 I B =。 ⑥计算I C ; 由β?=得到 I C =β?I B 又因为β≈β? 所以I C =βI B =50×40μA=2mA ⑦计算U CE ; 对I C 回路应用电压方程有: I C R C +U CE = V CC 得:U CE = V CC -I C R C =20-2×16=8(V) ⑧总结静态分析的解题步骤; ⑨学生课堂练习:在演示板电路上让学生用万用表测量其静态工作点,然后根据线路元件参数估算静态工作点,两者进行比较。 2.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1)、动态分析需要计算的物理量。 提问:放大器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主要作用是将微弱信号进行放大。 分析:对于放大器,我们最关心的是它的放大能力,以及它对信号源的要求和负载能力。因此必须计算放大倍数、输 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2)、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的步骤: ①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 方法:电容及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其余不变。

②分析三极管的输入特性: 当所加的u be 很小时,在特性线上对应的一小段近似是直线, 因此在b—e间相当于一个等效电阻r be ,即三极管的输入电阻 r be = 经验公式:r be =300+(1+β)(Ω) ③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A、提问:放大器的什么参数是衡量放大器的放大能力的呢? 回答:放大倍数。 设问:怎样定义?怎样计算? 定义:放大倍数A u 是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u i 之比。 A u = B、计算方法:根据交流通路: 得:u i =i b r be u o =-i c Rc=-βi b R c A u === 如果接上负载电阻R L ,画图: A u =其中:=R C //R L u i u o R C R B V e c b i i i b i RB i c u be u ce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里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有一个三级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把输入的微弱电信号不失真的放到所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的转化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的实质,是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一种能量装换装置。 利用晶体管的以小控大作用 ,电子技术中以晶体管为核心元件可组成各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其中基本放大电路共有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a)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c)共基极放大电路 图1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无论基本放大电路为何种组态,构成电路的主要目的是相同的:让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后,输出时其信号幅度显著增强。 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需要理解的是,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输出时幅度得到较大增强,并非来自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其能量的提供来自于放大电路中的直流电源。。晶体管再放大电路中只是实现的对能量的控制,是指转换信号能量,并传递给负载。因此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首先是必须有直流电源,而且电源的设置应保证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电路状态。其次,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和安排上,要保证被传输信号能够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尽量不衰减地输出,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能够不失真的放大,最后经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并且满足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要求。 综上所述,放大电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保证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电路状态,及要求其发射极正偏,集电结反偏。 ○2输入回路的设置应当是输入信号耦合到晶体管的输入电极,并形成变化的基极电流i B ,进而产生晶体管的电流控制关系,变成集电极电流i C 的变化。

模拟电路的基本放大电路知识汇总

1.2.1 模拟信号的放大 放大是最基本的模拟信号处理功能,它是通过放大电路实现的,大多数模拟电子系统中都应用了不同类型的放大电路。放大电路也是构成其他模拟电路,如滤波、振荡、稳压等功能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 电子技术里的“放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能将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人们所需要的数值(即放大电信号),以便于人们测量和使用; 检测外部物理信号的传感器所输出的电信号通常是很微弱的,例如前面介绍的高温计,其输出电压仅有毫伏量级,而细胞电生理实验中所检测到的细胞膜离子单通道电流甚至只有皮安(pA,10-12A)量级。对这些能量过于微弱的信号,既无法直接显示,一般也很难作进一步分析处理。通常必须把它们放大到数百毫伏量级,才能用数字式仪表或传统的指针式仪表显示出来。若对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则须把信号放大到数伏量级才能被一般的模数转换器所接受。 二是要求放大后的信号波形与放大前的波形的形状相同或基本相同,即信号不能失真,否则就会丢失要传送的信息,失去了放大的意义。 某些电子系统需要输出较大的功率,如家用音响系统往往需要把声频信号功率提高到数瓦或数十瓦。而输入信号的能量较微弱,不足以推动负载,因此需要给放大电路另外提供一个直流能源,通过输入信号的控制,使放大电路能将直流能源的能量转化为较大的输出能量,去推动负载。这种小能量对大能量的控制作用是放大的本质。 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设计不同的放大电路。 1.2.2 放大电路的四种模型

放大电路的一般符号如图1所示,为信号源电压,Rs为信号源内阻, 和分别为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RL为负载电阻,和分别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放大电路输入信号的条件和对输出信号的要求,放大电路可分为四种类型。 电压放大电路 如果只需考虑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关系,则可表达为 式中为电路的电压增益。前述炉温控制系统中对高温计输出电压信号的放大,就是使用了这种放大电路。 电流放大电路 若只考虑图1中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的关系,则可表达为 式中为电流增益,这种电路称为电流放大电路。 互阻放大电路 当需要把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如前述细胞电生理技术中,需要检测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微弱电流时,则可利用互阻放大电路,其表达式为 式中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流,为输出电压,为互阻增益,其量纲为W。这里把信号放大的的概念延伸了,与前述无量纲的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不同。 互导放大电路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 1、纯净的单晶半导体又称本征半导体,其内部载流子自由电子空 穴的数量相等的。 2、射极输出器属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由于其电压放大位数约等于1,且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故又称为电压跟随器(射极跟随器)。 3、理想差动放大器其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0,其共模抑制比为呂 4、一般情况下,在模拟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 数字电器中晶体三极管工作在饱和、截止状态。 5、限幅电路是一种波形整形电路,因它削去波形的部位不同分为上 限幅、下限幅和双向限幅电路。 6、主从JK触发器的功能有保持、计数、置0、置1。

7、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8、带有放大环节串联稳压电路由调整电路、基准电路、取样电路和比较放大电路分组成。 9、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是输出状态不仅取决于当时输入状态,还与输出端的原状态有关。 10、当PN结外加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变宽。反向电流是 由少数载流子形成的

11、半导体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力敏性和掺杂性等独特的导电 特性。 12、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可将交流电变成脉动的直流电。 13、硅稳压管正常工作在反向击穿区。在此区内,当流过硅稳压管的电流在较大范围变化时,硅稳压管两端的电压基本不变。 14、电容滤波只适用于电压较大,电流较小的情况,对半波整流 电路来说,电容滤波后,负载两端的直流电压为变压级次级电压的1倍,对全波整流电路而言较为 1.2倍。 15、处于放大状态的NPN管,三个电极上的电位的分布必须符合UC>UB>UE,而PNP管处于放大状态时,三个电极上的电位分布须符合UE>UE>UC。总之,使三极管起放大作用的条件是: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16、在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N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 17、二极管在反向截止区的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 18、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电流将增大。 19、晶体管放大器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保证放大信号时,三极管应始终工作在放大区。 20、一般来说,硅晶体二极管的死区电压大于错管的死区电压。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4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孙小子 张企民主编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类型,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的作用,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定性分析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理论结合生活实际的分析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 教学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 教学方法及学时 1、讲授法 2、1个学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特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晶体管的一些外部特性,比如说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等,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晶体管的外部特性上,而没有必要细究内部载流子的特点。由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我们知道,当晶体管的外部工作条件不同时,晶体管可以工作在三个不同的区间。分别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其中放大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工作区间。大家是否还记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吗(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节课,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新内容学习。 2.4放大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 放大的概念 放大: 利用一定的外部工具,使原物体的形状或大小等一系列属性按一定的比例扩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利用扩音机放大声音,是电子学中最常见的放大。其原理框图为: 放大电路 MK 声音声音直流电源 扩音器原理框图 由此例子,我们知道,放大器大致可以分为: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直流电源、输出信号等四部分,它主要用于放大小信号,其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一是信号不失真,二是要放大。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1. 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 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放大概念示意图 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共射极接法基本放大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共射极接法基本放大电路 基本组成如下: 三极管T ——起放大作用。 负载电阻RC,RL ——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偏置电路VCC,Rb ——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耦合电容C1,C2 ——输入电容C1保证信号加到发射结,不影响发射结偏置。输出电容C2保证信号输送到负载,不影响集电结偏置。 2. 静态和动态 静态: vi=0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vi≠0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03.07中(a),(b)所示。 直流通路,即能通过直流的通路。从C、B、E向外看,有直流负载电阻、Rc 、Rb。 交流通路,即能通过交流的电路通路。如从C、B、E向外看,有等效的交流负载电阻、Rc//RL、Rc。 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对交流相当于短路。因为按迭加原理,交流电流流过直流电源时,没有压降。设C1、C1 足够大,对信号而言,其上的交流压降近似为零,在交流通路中,可将耦合电容短路。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考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射极输出器不具有电压放大作用。() 2、普通二极管反向击穿后立即损坏,因为击穿是不可逆的。() 3、在三种功率放大电路中,效率最高是的甲类功放。() 说明:效率最高是的乙类功放. 4、逻辑电路中―1‖比―0‖大。() 说明:逻辑电路中―1‖与―0‖不存在大小之分。 5、石英晶体振荡器的主要优点是振荡频率稳定性高。() 6、直流放大器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7、在基本放大电路中,若静态工作点选择过高,容易出现饱和失真。() 8、振荡器的负载变动将影响振荡频率稳定性() 9、直流放大器是放大直流信号的,它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10、差动放大器如果注意选择元件,使电路尽可能对称,可以减小零点漂移() 11、放大器具有正反馈特性时,电路必然产生自激振荡() 12、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比组成它的各级放大器的通频带窄,级数愈少,通频带愈窄() 说明:级数愈少,通频带愈宽。 13、晶体三极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是由同一类型半导体构成的,所以e极和c极可以互换使用() 14、在外电场作用下,半导体中同时出现电子电流和空穴电流。() 15、少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的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 16、晶体二极管击穿后立即烧毁。() 17、用万用表测二极管正向电阻,插在万用表标―+‖号插孔的测试棒(通常是红色棒)所连接的二极管的管脚是二极管正极,另一为负极。(×) 18、晶体三极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是由同一类半导体(P型或N型)构成的,所以极e和c极可以互换使用。() 19、PNP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发射结正偏() 20、晶体三极管具有能量放大功能。() 21、当集电极电流值大于集电极最大允许时,晶体三极管一定损坏。() 22、一个完全对称的差分式放大器,其共模放大倍数为零。() 23、一个理想的差分放大电路,只能放大差模信号,不能放大共模信号。() 24、N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少量的三价元素构成的杂质半导体。() 25、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目比空穴数目多得多。故自由电子称为多数载流子,空穴称为少数载流子。() 26、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流接近于零,因此,将输入端断开,运算放大器仍可以正常工作。() 27、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电压Ui0是它的两个输入端电压之差。() 28、P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少量的五价元素构成的杂质半导体。() 29、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压接近于零,因此,将输入端短路,运算放大器仍可以正常工作。() 30、若放大电路的负载固定,为使其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可以引入电压负反馈,也可以引入电流负反馈。() 31、放大器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后,能稳定输出电流,所以也能稳定电流增益。() 32、只要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电路就一定振荡。() 33、半导体三极管由两个PN结组成,因此用两个二极管也可以代替一个三极管。() 34、共基放大电路只能放大电流,不能放大电压。() 35、交流放大器中没有零点漂移现象,直流放大器中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36、负反馈只能改善反馈环路内的放大性能,对反馈环路之外无效。() 37、限幅电路可以用来对输入信号进行整形,?上限幅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全部去掉,也可以只是去掉正半周信号的顶部一部分。串联上限幅电路和并联上限幅电路对输入信号的限幅作用是一样的。双向限幅电路可以对输入信号的正、负半周信号同时进行限幅处理。() 38、当增加反向电压时,因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少数载流子数目有限,故起始一段反向电流没有多大变化,当反向电压增加到一定大小时,反向电流剧增,这叫做二极管的反向击穿。() 39、管子末击穿时的反向电流,其值愈小,则管子的单向导电性愈好。由于温度增加,反向电流会急剧增加,所以在使用二极管时要注意温度的影响。() 40、管子反向击穿时的电压值。击穿时,反向电流剧增,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被破坏,甚至因过热而烧坏。()

浅谈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51 华 章 Magnificent Writing 二○一三 年第 十 六期 浅谈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解 鹏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职业中专,河南 西华 466600) [摘 要] 晶体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利用其电流放大作用组成各种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例如,从收音机天线收到的信号或从测量设备传感器得到的信号常为微伏或毫伏数量级,必须经过放大才能驱动喇叭或记录仪表等执行机构。因此放大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最普遍的一种基本单元。 [关键词] 放大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前言:当今,集成电路的应用发展很快,但即使是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也是许多基本单元电路的组合。因此,本文所述 的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电路,应看成是集成电路的“细胞”,是电子技术课程重要且基本的内容。 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图1是一个由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共发射极基本交流放大电路。输入端接交流信号源,通常用一个电动势x e 与电阻B R 串联的电压源来等效表示,输入电压为i u ;输出端接负载电 L R ,输出电压为o u 。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如下。 1.1晶体管T 。晶体管是放大电路中的放大元件,利用它 的电流放大作用在集电极电路中获得放大了的电流,该电流受输入信号的控制。 1.2基极电源B E 和基极电阻B R 。它们的作用是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并提供大小合适的基极电流B I ,以使放大电路 获得合适的工作点。B R 的阻值一般为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1.3集电极电源c E 。电源c E 保证晶体管集电结处于反向偏 置,以使晶体管起放大作用,同时它又是放大电路的能量来源。 放大电路把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成为较强的输出信号,输出的 较大能量就来自电源c E ,也就是说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控 制作用,去控制电源c E 所供给的能量,在输出端得到一个能 量较大的信号。c E 一般为几伏到几十伏。 1.4集电极负载电阻C R 。集电极负载电阻简称集电极电 阻,它主要是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变换为电压的变化,以实现 电压放大。C R 的阻值一般为几千欧。 1.5耦合电容1c 、2c 。它们一方面起到隔直作用,1c 用来隔断放大电路与信号源之间的直流通路,而2c 则用来隔断放大电路与负载之间的直流通路,使三者之间无直流联系,互不影响;另一方面1c 、2c 又起到交流耦合作用,保证交流信号畅通无阻地经过放大电路,沟通信号源、放大电路和负载三者之间的交流通路。通常要求耦合电容上的交流压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因此,1c 、2c 的电容值要取的较大。对交流信号频率其容抗近似为零。1c 、2c 的电容值一般为几微法到几十微法,用的是电解电容器,连接时要注意极性。 图2的放大电路用了两个独立电源B E 和C E ,通常可将B E 省去,把B R 接电源B E 正极的一端改接到电源C E 的正极,如图2—1所示。这样,发射结仍是正向偏置,只要相应调整一下 B R 的阻值,仍可产生合适的基极电流。 放大电路的常用表示方法。 在放大电路中,常把输入电压i u 、输出电压o u 的公共端接“地”,设其电位为零,作为电路中其它各点电位的参考点。同时为了简化电路的画法,习惯上常不画电源C E 的符号,而只在电源的一端标出它对“地”的电压值CC U 和极性(“+”或“—”),如图2—2所示。如忽略C E 的内阻,则CC U =C E 。 2、电路的放大原理 2.1静态。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时(i u =0,即输入端短接)的状态下称为静态。此时电路中只有直流电源CC U 单独作 用,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均为恒定直流,称为静态值。 静态时晶体管各个电压、电流分别表示为基极电流B I 、基 -射极电压BE U 、集电极电流C I 、集-射极电压CE U ,且 CE U =CC U —C I C R 由于集电极C 点上电位不变,输出端无交流信号输出,也就是当i u =0时,o u =0。此时,基极耦合电容上的电压为 1 C U =BE U ,集电极耦合电容上的电压为2 C U =CE U 。 2.2动态。放大电路有交流输入信号i u 时的状态称为动态。此时i u 通过耦合电容1c 加到晶体管的基极,基-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在原来静态值BE U 得基础上,叠加一个交流信号,基-射极之间的总电压用BE u 来表示,且 BE u =BE U +i u =BE U +be u 基极电流也要发生变化,将在静态值B I 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交流分量,基极总电流用B i 表示,且 B i =B I +b i 同样,集电极总电流 C i 也是直流分量C I 和交流分量c i 的合成 C i =C I +c i 并且由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c i 的幅值要远远大于b i 的幅值。 在负载电阻t R 开路的情况下,集电极回路的电压方程为 CE u =CC U —c i C R =CC U —(C I +c i )C R =(CC U —C I C R )—c i C R =CE U +(—c i C R )=CE U +ce u 式中CE u 为集-射极总电压,ce u 为其交流分量,这是一个比i u 大得多的交流信号。通过耦合电容2c 后,直流部分CE U 被2c 隔断,所以输出电压o u 即为集-射极电压的交流部分,即 o u =ce u 这就实现了电压放大作用。 由于放大电路在工作时直流量和交流量混处于同一电路中, 电压和电流的名称较多,符号容易混淆。列成表3,以便区别。 表 3 放大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符号 【参考文献】 [1]何希才.新新集成电路及其及应用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金乎.模拟集成电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秦曾煌.电工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解 鹏,河南省西华县第一职业中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