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附中2011届数学复习教学案:四种命题

华师大附中2011届数学复习教学案:四种命题

华师大附中2011届数学复习教学案:四种命题
华师大附中2011届数学复习教学案:四种命题

课题:1.7 四种命题(1)

教学目的: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能写出一个简单的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培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形式

教学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这一大节的难点是对一些代数命题真假的判断.初中阶段,学生只是对简单的推理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并且,相关的技能和能力,主要还是通过几何课的学习获得的,初中代数侧重的是运算的技能和能力,因此,像对代数命题的证明,学生还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初中学过的命题与逆命题,并举例说明(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两个命题,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例如,(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条件(题设):同位角相等;结论:两直线平行

它的逆命题就是:(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讲解新课:

1.引例

(3)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4)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比较命题(1)与(3)、(1)与(4)的条件与结论的异同(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在命题(1)与命题(3)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我们称命题(1)与命题(3)互为否命题;

在命题(1)与命题(4)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我们称命题(1)与命题(4)互为逆否命题;(让学生取名字)

思考:由原命题怎么得到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2.概括:

(1)为原命题(2)为逆命题

(3)为否命题(4)为逆否命题

反问:若(2)为原命题,则(1)(3)(4)各为哪种命题?

若(3)为原命题,则(1)(2)(4)各为哪种命题?

若(4)为原命题,则(1)(2)(3)各为哪种命题?

强调:“互为”的含义

3.四中命题的形式

若p为原命题条件,q为原命题结论(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则: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三、范例

例1.(课本第P页30例1)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1)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分析: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p和结论q.

解:(1)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另解:原命题可写成:若一个数是负数的平方,则这个数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是负数的平方;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的平方,则这个数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的平方.

(2) 原命题可写成: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它不是正方形.

例2.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 ,则ac>bc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注意:①“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其中的p 与q ,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2

2y x +=0,则x ,y 全为0”,其中的p 与q ,就是开语句.

②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p)、结论(q),然后适当改写成更明显的形式 四、小结:四种命题的概念及其形式,怎样写出一个简单的命题(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五、练习:P31练习:1,2.

答案:1.(1)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是0,则它可以被5整除;

(2)若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它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若一个式子是等式,则它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若一条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不等于半径,则它不是圆的切线.

2.(1)可以被5 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

(2)不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不相等;

(3)若式子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不是等式,则这个式子不是等式;

(4)若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则它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补充题:

写出命题“若 xy= 0 则 x = 0或 y = 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解:逆命题:若 x = 0或 y = 0 则 xy = 0

否命题:若 xy ≠ 0 则 x ≠ 0且 y ≠ 0

逆否命题:若 x ≠ 0且 y ≠ 0 则 xy ≠0.

注意: 1?为什么称“互为”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要重视对命题的剖析:条件、结论

六、作业:课本第33页 习题1.7:1,2.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

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

否互课 题:1.7

四种命题(2)

教学目的: 1.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判断命题的真假

2.理解反证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运用反证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用反证法证明一些命题;

3.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勇于创新精神,同时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四种命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学习过简单的命题(包括原命题与逆命题)知识,掌握了简单的推理方法(包括对反证法的了解).由此,这一大节首先讲述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并且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然后,通过若干实例,讲述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

这一大节的重点是充要条件.学习简易逻辑知识,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进行简单推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逻辑联结词“或”、“且”、“非”与充要条件的有关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初中数学中有关反证法的内容,要求比较低,并且基本没有涉及代数命题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需要,结合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进行讲授 学习反证法,一是要注意加强对有关代数命题的训练,二是教学要求要适当,对反证法的掌握,还有待于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提高教科书中反证法涉及代数命题的例、习题,是属于初中范围的,比较简单.因此,这些题目都可以用直接的方法进行证明,不一定用反证法,选取这些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反证法)

反证法在初中教科书中指出: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四种命题及其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二、讲解新课: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互逆命题、互否命题与互为逆否命题都是说两个命题的关系,若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时,另一个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

题与逆否命题.因此,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右下图表示: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3.反证法:

要证明某一结论A是正确的,但不直接证明,而是先去证明A的反面(非A)是错误的,从而断定A是正确的即反证法就是通过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导出矛盾来达到肯定命题的结论,完成命题的论证的一种数学证明方法

4.反证法的步骤:

(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通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注意:可能出现矛盾四种情况:

①与题设矛盾;②与反设矛盾;③与公理、定理矛盾④在证明过程中,推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三、范例

例1.判断以下四种命题的真假

原命题: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互相平分真

逆命题:若四边形ABCD对角线互相平分,则它为平行四边形;真

否命题:若四边形ABCD不是为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不平分;真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ABCD对角线不平分,则它不是平行四边形;真

归纳小结:(学生回答,教师整理补充)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结论:两个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或同假(如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其余情况则不一定同真或同假(如原命题和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等),这时称互为逆否的两个命题等价,即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2.(课本第32页例2)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分析:“当c>0时”是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应该保留,原命题的条件是a>b,结论是ac>bc.

解:逆命题:当c>0时,若ac>bc,则a>b.它是真命题;

否命题:当c>0时,若a≤b,则ac≤bc.它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当c>0时,若ac ≤bc ,则a ≤b.它是真命题.

练习:课本第32页 练习:1,2.

答案:1.(1)正确;(2)正确.

2.(1)逆命题: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三边对应相等.逆命题为真;

否命题:三边不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两个不全等的三角形的三边不对应相等.逆否命题为真.

(2) 逆命题:若a+c>b+c,则a>b.逆命题为真.

否命题:若a ≤b,则a+c ≤b+c.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若a+c ≤b+c ,则a ≤b.逆否命题为真.

例3.(课本第32页例3)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b>0,那么b a >

. 证明:假设a 不大于b ,则或者a

∵a>0,b>0, ∴a

a =

b ?a=b.这些都同已知条件a>b>0矛盾,∴b a >. 证法二(直接证法)()()b a b a b a -+=

-, ∵a>b>0,∴a - b>0即

()()0>-+b a b a ,∴0>-b a ∴b a >

例4(课本第33页例4)用反证法证明: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在⊙O 中,弦AB 、CD 交于P ,且AB 、

CD 不是直

径.

求证:弦AB 、CD 不被P 平分.

分析:假设弦AB 、CD 被P 平分,连结OP 后,可推

出AB 、CD 都与OP 垂直,则出现矛盾.

证明:假设弦AB 、CD 被P 平分,由于P 点一定不是圆心O ,连结OP ,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

有OP ⊥AB ,OP ⊥CD ,即过点P 有两条直线与OP 都垂直,

这与垂线性质矛盾.

∴弦AB 、CD 不被P 平分.

四、小结: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真假关系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四个步骤

五、练习:课本第33页练习:1,2.

提示:1.设b2-4ac≤0,则方程没有实数根,或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得出矛盾.

2.设∠B≥900,则∠C+∠B≥1800,得出矛盾.

补充题:

1.命题“若x = y 则|x| = |y|”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的真假

解:逆命题:若|x| = |y| 则x = y (假,如x = 1, y = -1)

否命题:若x ≠ y 则|x| ≠|y| (假,如x = 1, y = -1)

逆否命题:若|x| ≠|y| 则x ≠ y (真)

2.写出命题:“若xy = 6则x = 3且y = 2”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逆命题:若x = 3 且y = 2 则x + y = 5 (真)

否命题:若x + y ≠ 5 则x ≠ 3且y≠2 (真)

逆否命题:若x ≠ 3 或y≠2 则x + y ≠5 (假)

六、作业:课本第33-34页习题1.7中3,4 ,5.

补充题:

1.若a2能被2整除,a是整数,求证:a也能被2整除.

证:假设a不能被2整除,则a必为奇数,

故可令a=2m+1(m为整数),

由此得a2=(2m+1)2=4m2+4m+1=4m(m+1)+1,

此结果表明a2是奇数,

这与题中的已知条件(a2能被2整除)相矛盾,

∴a能被2整除.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小故事:

三个古希腊哲学家,由于争论和天气炎热感到疲倦了,于是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躺下来休息一会,结果都睡着了.这时一个爱开玩笑的人用炭涂黑了他们的前额.三个人醒来以后,彼此看了看,都笑了起来.但这并没引起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的担心,因为每个人都以为是其他两人在互相取笑.这时其中有一个突然不笑了,因为他发觉自己的前额也给涂黑了.那么他是怎样觉察到的呢?你能想出来吗?

答案:为了方便,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科学家,并不妨设甲已发觉自己的脸给涂黑了.那么甲这样想:“我们三个人都可以认为自己的脸没被涂黑,如果我的脸没被涂黑,那么乙能看到(当然对于丙也是一样),乙既然看到了我的脸没给涂黑,同时他又认为他的脸也没给涂黑,那么乙就应该对丙的发笑而感到奇怪.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甲、乙的脸都是干

净的),丙是没有可笑的理由了.然而现在的事实是乙对丙的发笑并不感到奇怪,可见乙是在认为丙在笑我.由此可知,我的脸也给涂黑了.

这里应着重指出的是,甲并没有直接看到自己的脸是否给涂黑了,他是根据乙、丙两人的表情进行分析、思考,而说明了自己的脸给涂黑了.简单地说,甲是通过说明脸被涂黑了的反面—没被涂黑是错误的,从而觉察了自己的脸被涂黑了.因此这是一种间接的证明方法.显然这种证明方法也是不可缺少的.

像这样,为了说明某一个结论是正确的,但不从正面直接说明,而是通过说明它的反面是错误的,从而断定它本身是正确的方法,就叫做“反证法“.

求数列通项专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假如单以金钱来算,我在香港第六、七名还排不上,我这样说是有事实根据的.但我认为,富有的人要看他是怎么做.照我现在的做法我为自己内心感到富足,这是肯定的. 求数列通项专题高三数学复习教学设计 海南华侨中学邓建书 课题名称 求数列通项(高三数学第二阶段复习总第1课时) 科目 高三数学 年级 高三(5)班 教学时间 2009年4月10日 学习者分析 数列通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让他们掌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化归思想、应用意识. 2.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 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 问题教学法------用递推关系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2. 讲练结合-----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三、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 2. 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 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递推关系法求数列通项公式 2.难点:(1)递推关系法求数列通项公式(2)由前n项和求数列通项公式时注意检验第一项(首项)是否满足 若不满足必须写成分段函数形式;若满足

则应统一成一个式子. 教学资源 多媒体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复习导入 第一组问题: 数列满足下列条件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2) 由递推关系知道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数列即可用公式求出通项 第二组问题:[学生讨论变式] 数列满足下列条件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2); 解题方法:观察递推关系的结构特征 可以利用"累加法"或"累乘法"求出通项 (3) 解题方法:观察递推关系的结构特征 联想到"?=?)" 可以构造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从而间接求出通项 教学活动2 变式探究 变式1:数列中 求 思路:设 由待定系数法解出常数

图形的旋转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P ′C D B A 《图形的旋转》导学案设计 23.1图形的旋转(一) 一、简介: 《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内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是以省级课题《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五步教学》为蓝本来设计的。“五步教学法”以“导学——自学——助学——强化——评价”五步组成,就是将“先讲后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换成"先学后讲"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过程 《一》导学 1、引入新课:运用课件欣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车、旋转的钟面、飞驰的车轮等,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述现象用一个动词进行概括引入新课。 (设计说明:借助课件,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迅速的的引入课堂中,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2、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旋转现象; (2)、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3)、知道旋转的性质,会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展示,是为了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认识,知道这节课即将学习哪些内容,要掌握哪些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无的放矢。学习目标是属于课前预设性目标,是学生对这堂课的一个浅性认识阶段。) 3、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 难点:理解并运用旋转的性质 (设计说明: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之后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所以确定旋转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性质的运用。在“五步教学”中,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这些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逐步实现的,就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预习p56——57页归纳之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约4分钟 (3)、自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物体的旋转现象,体会旋转过程,形成旋转概念的感性认识。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旋转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课文中的思考实例可以看出:图形的旋转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将△ABP 旋转到 △CBP ′的位置时,其旋转中心是______,旋转角为________,旋转方向为_______。

上海市华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数学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42分) 1、已知集合{1,1,2,4},{1,0,2},A B =-=- 则B A = 2、不等式03 2≥+-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 3、已知集合M={(x ,y )|4x +y =6},P={(x ,y )|3x +2y =7},则M ∩P = 4、已知全集U=R ,集合}065|{2≥--=x x x P ,那么U C P = 5、已知集合A={1,3,2m+3},B={3, 2m },若A B ?,则实数m=_____ 6、设全集{1,2,3,4,5},{2,4},U U M N M C N ===则N = 7、满足{1,2}M ?{1,2,3,4,5,6}的集合M 的个数是 8、已知R x ∈,命题“若52<x ,则1 3++x x 的最小值为 10、若关于x 的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集为{x |-1<x <2},则关于x 的不等式0 2>++a bx cx 的解集是 11、在R 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1)()(<+?-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2、若关于x 的不等式123222--≤+-a a x x 在R 上的解集为?,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 是 。 13、设实数b a ,满足302=++b ab a ,且0,0>>b a ,那么ab 1的最小值为 14.定义满足不等式(,0)x A B A R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A 的B 邻域。若a b t +-(t 为正常数)的a b +邻域是一个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则22a b +的最小值为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5、设集合{}20M x x x =-<,{}2N x x =<,则( ) (A )M N =? (B ) M N M = (C )M N M = (D )M N R =

(新)高中数学复习课(一)统计案例教学案新人教A版选修1-2

复习课(一) 统计案例 回归分析 (1)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高考解答题命题的一个,主要考查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判断,求解回归方程并进行预报估计,题型多为解答题,有时也有小题出现. (2)掌握回归分析的步骤的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另外要掌握将两种非线性回归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分析求解问题. [考点精要] 1.一个重要方程 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x 1,y 1),(x 2,y 2),…,(x n ,y n ),其线性回归直线方程为y ^=b ^x +a ^. 其中b ^= ∑i =1 n x i -x y i -y ∑i =1 n x i -x 2 ,a ^=y -b ^ x . 2.重要参数 相关指数R 2 是用来刻画回归模型的回归效果的,其值越大,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3.两种重要图形 (1)散点图: 散点图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的主要手段,其作用如下: 一是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如果样本点呈条状分布,则可以断定两个变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 二是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异常. (2)残差图: 残差图可以用来判断模型的拟合效果,其作用如下: 一是判断模型的精度,残差点所分布的带状区域越窄,说明模型的拟合精度越高,回归方程的预报精度越高. 二是确认样本点在采集中是否有人为的错误. [典例] (全国卷Ⅲ)如图是我国2008年到2014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单位:亿吨)的折线图.

(1)由折线图看出,可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请用相关系数加以说明; (2)建立y 关于t 的回归方程(系数精确到0.01),预测2016年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附注: 参考数据:∑i =1 7 y i =9.32,∑i =1 7 t i y i =40.17, ∑i =1 7 y i -y 2 =0.55,7≈2.646. 参考公式:相关系数r = ∑i =1 n t i -t y i -y ∑i =1 n t i -t 2 ∑i =1 n y i -y 2 , 回归方程y ^=a ^+b ^t 中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b ^ = ∑i =1 n t i -t y i -y ∑i =1 n t i -t 2 ,a ^=y -b ^ t . [解] (1)由折线图中数据和附注中参考数据得 t =4,∑i =1 7 (t i -t )2 =28, ∑i =1 7 y i -y 2 =0.55, ∑i =1 7 (t i -t )(y i -y )=∑i =1 7 t i y i -t ∑i =1 7 y i =40.17-4×9.32=2.89, r ≈ 2.89 2×2.646×0.55 ≈0.99. 因为y 与t 的相关系数近似为0.99,说明y 与t 的线性相关程度相当高,从而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y 与t 的关系. (2)由y =9.32 7 ≈1.331及(1)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 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 行学习。 3.协作交流,释疑解难 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4.汇报成果,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课外延伸,实践运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所以课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 引用紫藤花园的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 程) 一、?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 基本练 (2 )克服定势一一变式练 (3 )串线成网综合练 (4 )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 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 价 四、可能性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合作交流,建构概念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 提供素材,感知现象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七、统计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针对问题,收集数据

2020年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题(附带详细解析)

○…………○…………装…………○……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装…………○……绝密★启用前 2020年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四个实数0、3 、 3.14-、2中,最小的数是( ) A .0 B .13 C . 3.14- D .2 2.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俯视图是( ) A . B . C . D . 3.某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中,共16000人参与,将16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人. A .1.6×105 B .1.6×104 C .0.16×105 D .16×103 4.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线…※※请※在※※装※※订※※线※※…………○……………○……………………线…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a 2+2a =3a 3 B .(﹣2a 3)2=4a 5 C .(a+2)(a ﹣1)=a 2+a ﹣2 D .(a+b)2=a 2+b 2 6.如图,在△ABC 中,DE ∥BC , 1 2 AD DB =,DE =4,则BC 的长( ) A .8 B .10 C .12 D .16 7.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学校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为65,82,86,82,76,9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众数是82 B .中位数是82 C .方差8.4 D .平均数是81 8.如图,半径为1的⊙O 与正五边形ABCDE 相切于点A ,C ,则劣弧AC 的长度为( ) A .2 5 π B . 23 π C .34 π D . 45 π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D=5,AB=3,点E 时BC 上一点,且AE=AD,过点D 做DF ⊥AE 于F ,则tan ∠CDF 的值为( ) A . 35 B . 34 C .2 3 D .4 5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动点M 、N 同时从A 点出发,点M 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中点B 运动,点N 沿折现AD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CMN 的面积为S 关于t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天印中学2010届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主备人:李松 2009-12-1立体几何2) 课题: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B 级) 【教学目标】 1. 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2. 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 〖走进课本〗——知识整理 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 ; ; 三种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用符号表示为 4.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5.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有符号表示为 〖基础训练〗——提神醒脑 1.直线a ⊥平面α,直线α||b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b a || B. b a ⊥ C. b a ,一定异面 D. b a ,一定相交 2.如果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则( ) A.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平行; B. 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与a 平行; C. 平面α内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 D. 平面α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 垂直; 3.若直线a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 A.α||a B. α?a C.α||a 或α?a D. α?a 4.已知直线b a ,和平面α,那么b a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的条件是( ) A.α||a ,α||b B. α⊥a ,α⊥b C. α?b 且α||a D. b a ,与α成等角 5.以下六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①两个平面分别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③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④一个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⑤与同一条直线成等角的两个平面平行; ⑥一个平面上不共线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一、简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doc

一、简要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答: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教什么),亦即教学目标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常须要分析和设计学习背景、学习需求、学习任务。 (2)设计教学策略(如何教),亦即教学策略设计。在设计时,从整体把握教学策略,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设计出具有特色,符合教师自身特征及实际教学背景的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教得如何),亦即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有四种比较典型的教学评价模式:决策性的评价模式,研究型的评价模式,价值性的评价模式,系统性的评价模式。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般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这里着重介绍学情要素分析。 1.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初中生目前的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分析学习需要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因素,以确定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能否解决。 ③分析现有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④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确定优先解决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分析学习需要的方法有内部参照分析法和外部参照分析法。 内部参照分析法是以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内部分析法确定学习需要一般有以下几种渠道: ①设计测试题、问卷等让学生回答,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来获取期望的信息。 ②查阅学生近期的学业成绩和表现记录材料。 ③对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人员进行访问和座谈。 外部参照分析法是指根据社会需求为参照标准,考查学习者与之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偶有使用。 2. 初中生特征分析 初中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需要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完成学习过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而设计,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分析初中生特征就变成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中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对初中生的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和初始能力分析。 初中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初中生的先天因素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生理、

最新华师大附中数学复习教学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华师大附中2011届数学复习教学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 示

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教学目的: ⑴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⑵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的综合运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两个非零向量夹角的概念 已知非零向量?Skip Record If...?与?Skip Record If...?,作?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则∠A OB=θ(0≤θ≤π)叫?Skip Record If...?与?Skip Record If...?的夹角. 2.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Skip Record If...?与 ?Skip Record If...?,它们的夹角是θ,则数量|?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c osθ叫?Skip Record If...?与?Skip Record If...?的数量积,记作?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即有?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 = |?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c osθ, (0≤θ≤π).并规定?Skip Record If...?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3.向量的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Skip Record If...???Skip Record If...?等于?Skip Record If...?的长度与 ?Skip Record If...?在?Skip Record If...?方向上投影|?Skip Record If...?|c osθ的乘积

冲刺2019年华师大二附中自主招生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华二自主招生试卷 一、 填空题(每题4分) 1.已知关于x 的多项式75212ax bx x x ++++(a 、b 为常数),且当2x =时,该多项式的值为8-,则当2x =-时,该多项式的值为 .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10x a x a +-++=的两实根1x 、2x 满足22124x x +=,则实数a = . 3.已知当船位于处A 时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1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等待营救,甲船立即前往救援,同时把消息告知在甲船的南偏西30,相距10海里C 处的乙船,试问乙船应该朝北偏东 度的方向沿直线前往B 处救援. 4.关于x 、y 的方程组1 x y x y x y -+?=??=??有 组解. 5.已知a ,b ,c 均大于零,且222420a ab ac bc +++=则a b c ++的最小值是 . 6.已知二次函数225y x px =-+,当2x ≥-时,y 的值随x 的值增加而增加,那么x p =对应的y 值的取值范围是 . 7.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设为1,E 和F 分别是AB 和BC 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8.在直角梯形ABCD 中,90ABC BAD ∠=∠=,16AB =,对角线AC 与交BD 于点E ,过E 作EF AB ⊥于点F ,O 为边AB 的中点,且8FE EO +=,则AD BC +的值为 . 冲刺2019年华师大二附中自主招生真题及答案解析

9.以下是面点师一个工作环节的数学模型:如图,在数轴上截取从0到1对应的线段,对折后(坐标1所对应的点与原点重合)再均匀地拉成1个单位长度的线段,这一过程称为一次操作(例如在第一次操作完成后,原来的坐标13,44变成12,原来的12变成1,等等),那么原数轴从0到1对应的线段上(除两个端点外)的点,在第n 次操作完成后((1)n ≥,恰好被拉到与1重合的点所对应的坐标为 . 10.定义{}m i n ,,a b c 表示实数,,a b c 中的最小值,若,x y 是任意正实数,则 11min ,,M x y y x ??=+????的最大值是 . 二、 计算题(20分) 11.四个不同的三位整数的首位数字相同,并且它们的和能被它们中的三个数整除,求这些数.(10分) 12.如图,已知PA 切O 于A , 30=∠APO ,AH PO ⊥于H ,任作割线PBC 交O 于点B 、C ,计算 BC HB HC -的值.(10分)

高三总复习教学案 概率

高三总复习概率 一. 本周教学内容:概率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存在着规律性和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义,会用排列、组合的公式计算一些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 了解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意义,会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与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会计算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三. 教学过程: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 1. 基本概念 (1)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2)随机试验:在一定条件下,对随机现象的一次观察,叫做一次随机试验(简称试验)。 (3)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对随机现象进行试验的每一种可能的结果叫做随机事件(分为基本事件和复合事件)。 基本事件:在随机试验中,不能分解的事件。 例如,掷一个骰子,其结果可能出现1点,2点,3点,……,6点,可用e1,e2,e3,……e6表示。每个结果是一个基本事件。而出现“点数小于4”的事件B,则B={e1,e2,e3}。e1,e2,e3中有一个发生,则事件B发生,反之事件B发生,则B中基本事件一定有一个发生,因此B是可分解的事件,是复合事件。 (4)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事件,记作Ω,P(Ω)=1。 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不发生的事件,记作E,P(E)=0。 2. 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 (1)事件的包含关系:若事件A的发生必导致事件B的发生,则称事件B包含事件 (2)事件的和(并):在试验中,事件A与B至少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A与B的和或并,记作A+B或A∪B。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完整版)高中数学一轮复习《1集合与充要条件》教学案

盐城市文峰中学美术生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案 §1集合与充要条件 【考点及要求】: 1.了解集合含义,体会“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2.了解并掌握集合之间交,并,补的含义与求法;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基础知识】: 1.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文字描述为 和 符号表示为 和 2.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3.集合的表示方法1 2 3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_________A B B A ???且 2)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或B A ? 3) 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或____ 5.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6.若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 . 7.________A A ?=,_________A ??=,__________A A ?=, _________A ??=,_________U A C A ?=,_________U A C A ?=, 8.若A B ?,则____,___A B A B ?=?= 9.若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q 是p 的 条件. 10.若q p ?,且p q ?,则p 是q 的 条件. 【基本训练】: 1.{}a a a ,202-∈,则a 的值等于_________. 2.若全集{}4,3,2,1,0=U ,且{}3,2=A C U ,则A 的真子集有 个. 3.集合{}{}02,12<-=>=x x x B x x A ,则______=?B A . 4.1>x 是x x >2的_____________ 条件. 【典型例题讲练】 例1.已知集合{}{} 03)32(,082222≤-+--=≤--=m m x m x x B x x x A (1) 若[]4,2=?B A ,求实数m 的值;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2019届高三综合练习数学5试题

上海市华师大二附中高三综合练习 高三年级数学 [5] 编辑:胡泊 审核:王静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48分) 本大题共有12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已知集合A={ })2lg(-=x y x ,B={} x y y 2=,则A I B= 。 2、若sin α= -55 ,则cos 2α= 。 3、方程03-2lgx -x lg 2 =的解是 。 4、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x 3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则f(9)= 。 5、复数4i 35 z -= 的共轭复数z = 。 6、在数列{}n a 中a 1= -13,且3a n =3a 1+n -2,则当前n 项和s n 取最小值时n 的值是 。 7.集合{}{}2,4,6,8,10,1,3,5,7,9A B ==,在A 中任取一元素m 和在B 中任取一元素 n,则 所取两数m>n 的概率是_ 。 8、在△ABC 中三边之比a:b:c=2:3:19,则△ABC 中最大角= 。 9、(理)在7 )ax 1(+的展开式中,3x 的系数是2x 和4 x 的系数的等差中项,若实数1a >,那么 =a 。 (文)某工程由下列工序组成,则工程总时数为 天。 10、试在无穷等比数列 8 1 ,41,21,…中找出一个无穷等比的子数列(由原数列中部分项按原来次序排列的数列),使它所有项的和为7 1,则此子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11、在R 上定义运算△:x △y=x(1 -y) 若不等式(x-a)△(x+a)<1,对任意实数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2、已知数列{}n a ,n n a ) (23 1?=,把数列{}n a 的各项排成三角形状,如 图所示.记)n ,m (A 表示第m 行,第n 列的项,则)8,10(A = 。 二、选择题 (本大题满分16分) 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选对得4分,不选、错选或者选出的代号超过一个(不论是否都写在圆括号内),一律得零分。 13、若复数θθsin cos i z -=所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则θ所在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4、函数y=cos 2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是( ) 1a 2a 3a 4a 5a 6a 7a 8a 9a 10a ... ... ... ... ..

2020年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题

2020年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 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四个实数0、、、2中,最小的数是 A.0 C.D.2 B. 2. 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俯视图是() A.B.C. D. 3. 某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中,共16000人参与,将16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 A.1.6×105B.1.6×104C.0.16×105D.16×103 4.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5.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 C.D.

6. 如图,在△ABC中,DE∥BC,,DE=4,则BC的长() A.8 B.10 C.12 D.16 7. 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学校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为65,82,86,82,76,9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众数是82 B.中位数是82 C.方差8.4 D.平均数是81 8. 如图,半径为1的⊙O与正五边形ABCDE相切于点A,C,则劣弧AC的长度为() A.B.C.D. 9. 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AB=3,点E时BC上一点,且AE=AD,过点D 做DF⊥AE于F,则tan∠CDF的值为() A.B.C.D. 10.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动点M、N同时从A点出发,点M沿A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中点B运动,点N沿折现AD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CMN的面积为S关于t函数的

高中数学 必修一模块总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必修一模块总复习 学习目标 1. 理解集合有关概念和性质,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等三种运算的,会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如数轴分析、Venn 图; 2. 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对应法则、图象等有关性质,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 3. 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会作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说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了解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 体会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掌握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能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5. 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2113 复习1:集合部分知识结构. 复习2:函数部分知识结构. 二、新课导学 ※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全集U={|06}x N x ∈<≤,集合A ={|15}x N x ∈<<,集合B ={|26}x N x ∈<<.求: (1)A B I ; (2) (U C A )B U ;(3)()()U U C A C B I . 例2 对于函数2()21 x f x a =-+(a R ∈). (1)探索函数()f x 的单调性;

(2)是否存在实数a使函数() f x为奇函数? 例3 某企业生产的新产品必须先靠广告来打开销路. 该产品的广告效应应该是产品的销售额与广告费之间的差. 如果销售额与广告费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根据对市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每付出100元的广告费,所得的销售额是1000元. 问该企业应该投入多少广告费,才能获得最大的广告效应,是不是广告做得越多越好?

※动手试试 练1. 如图,△OAB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记△OAB位于直线(0) =>左侧的图形的面 x t t 积为() f t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f t,则函数() 练2. 某商店卖A、B两种价格不同的商品,由于商品A连续两次提价20%,同时商品B 连续两次降价20%,结果都以每件23.04元售出,若商店同时售出这两种商品各一件,则与价格不升、不降的情况相比较,商店盈利的情况是(). A.多赚5.92元 B.少赚5.92元 C.多赚28.92元 D.盈利相同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 集合的有关概念及三种运算; 2. 函数的三要素及性质(单调性、奇偶性); 3. 指、对、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 零点存在定理及二分法; 5. 函数模型的应用. ※知识拓展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6种: (1)常值函数:y =c(其中c为常数); (2)幂函数y =x a(其中a为实常数); (3)指数函数y =a x(a>0,a≠1); (4)对数函数y =log a x(a>0,a≠1);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集合

集合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三)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2009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0年集合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 一、集合 1.集合是一个不能定义的原始概念,描述性定义为:某些指定的对象 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中的元素属性具有: (1) 确定性; (2) ; (3) . 3.集合的表示法常用的有 、 和韦恩图法三种,有限集常用 ,无限集常用 ,图示法常用于表示集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4.元素与集合是属于和 的从属关系,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 ,若a 不是集合B 的元素,记作 .但是要注意元素与集合是相对而言的.三、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符号 表示. 6.子集:若集合A 中 都是集合B 的元素,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记作 . 7.相等:若集合A 中 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中 都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 . 8.真子集:如果 就说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 9.若集合A 含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 个,真子集有 个,非空真子集有 个. 10.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 ,?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解题时不可忽视?. 例1. 已知集合8| 6A x N N x ?? =∈∈??-?? ,试求集合A 的所有子集.解:由题意可知6x -是8的正约数,所以 6x -可以是1,2,4,8;相应的x 为 2,4,5,即{}2,4,5A =. ∴A 的所有子集为,{2},{4},{5},{2,4},{2,5},{4,5}{2,4,5}φ. 变式训练1.若a,b ∈R,集合{}1,,0,,,b a b a b a ??+=??? ? 求b-a 的值. 解:由{}1,,0,,b a b a b a ??+=??? ? 可知a ≠0,则只能a+b=0,则有以下对应关系:

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2009-10-06 22:30:08| 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基本流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间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小组学习,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3.协作交流,释疑解难 交流的过程促进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 基础。 4.汇报成果,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组长汇报学习的成果。学生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理不合理之分,教师可提出适当的建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课外延伸,实践运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所以课 后要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地运用。 引用紫藤花园的小学数学情景串教学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知识,自主梳理 (2)交流展示,引导建构 (3)提炼方法,认知内化 3、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二、练习课教学 1、创设情境,回顾疏理。

2、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巩固新知——基本练 (2)克服定势——变式练 (3)串线成网——综合练 . (4)拓展延伸——发展练 3、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三、综合与实践教学 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四、可能性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运用素材,直观感知 合作交流,建构概念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五、图形与位置教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实践操作,积累经验拓展应用,发展思维 六、图形的运动教学 提供素材,感知现象研究素材,掌握特征 模拟运动,探究方法拓展创新,体验应用 七、统计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针对问题,收集数据 . (2)整理数据,学习方法 (3)分析决策,解决问题 3、自主练习,应用方法 4、总结全课,整理方法 八、图形与测量教学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积极思考,引导猜想。 操作验证,总结公式。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九、解决问题教学

2020年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题(word无答案)

2020年广东省华师大附中实验学校中考数学一模试题(word无答案)一、单选题 (★) 1 . 四个实数0、、、2中,最小的数是 A.0B.C.D.2 (★★) 2 . 六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俯视图是() A.B.C.D. (★) 3 . 某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中,共16000人参与,将16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 A.1.6×105B.1.6×104C.0.16×105D.16×103 (★) 4 . 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 (★) 5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 C.D. (★) 6 . 如图,在△ ABC中,DE∥ BC,, DE=4,则 BC的长()

A.8B.10C.12D.16 (★)7 . 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某学校小组6名同学的成绩(单位:分)分别为65,82,86,82,76,95,关于这组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众数是82B.中位数是82C.方差8.4D.平均数是81 (★) 8 . 如图,半径为1的⊙ O与正五边形 ABCDE相切于点 A, C,则劣弧 AC的长度为 () A.B.C.D. (★) 9 . 如图,在矩形ABCD中,AD=5,AB=3,点E时BC上一点,且AE=AD,过点D做 DF⊥AE于F,则tan∠CDF的值为() A.B.C.D. (★★★★) 10 . 如图,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4,动点 M、 N同时从 A点出发,点 M沿 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中点 B运动,点 N沿折现 ADC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 点 C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则△ CMN的面积为 S关于 t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