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

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0 页例2。 教学目标: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解决连除应用题。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知道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在感受、体验、探索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六一节的脚步声一天一天向我们走近,我们苍南实验一小为了欢庆“六 一”开展了各种活动。看!三(1)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图,图上画的是60 位小 朋友出场进行团体操表演) 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三(1)班的同学整理成漂亮的队形。出示图:(主题图)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每队有多少人?每个圆圈有 多少人?……) 2、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求每个小圆圈有多少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收集哪些有用的信息? 3、学生汇报,师引导。将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例2 三(1)班60个同学参加团体操比赛,平均分成 2 队,每队有 5 个小圈,每个小圈有几人? 二、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1、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着列算式,相信你一定能行! 2、组织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看看,哪一组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60 - 2=30 (人)30 - 5=6 (人) ②60 - 2 - 5=6 (人) ③60+(2X 5)=6 (人) 每组方法师边听边板书,再由学生说说这种方法解答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课堂上有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第六课时解决问题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平均分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除法的含义选择算法,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渗透用乘法检验除法的方法。教材中提供丰富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根据除法的含义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应该体现的。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经历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理解和分析问题,感受平均分,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 用除法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二、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 1.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平均分和除法,关于这些的内容,你都知道了些什

么 师: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师:看,这里有一些蚕,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这些蚕中的数学问题。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在导入环节,借助这些学生很感兴趣的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2.问题探究 【 (1)解决每份是几的问题 (课件出示下图) 师:谁能把这题读一读 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如果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题意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先画15只蚕,再画3个盒子,然后分一分,连一连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师:很有想法。要求的问题怎么显示 > 师:(课件出示)这幅图你看懂了吗谁能解释一下,图中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师:图中的大括号上标注的是有15只蚕宝宝,3个盒子表示的是平均分成3份,在每个盒子下面画上问号,表示求每个盒子放几只 师:这道题就是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使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会根据题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1.复习 (1)口算。 2+9= 8+7= 6+9= 11-2= 15-7= 15-6= 12-9= 15-8= 15-9= (2)填空。 5+ □=13 8+ □= 16 □+9=18 □+7=12 6+□=12 7+□=14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踢球吗? 生:喜欢。 师:好!下面我们去看一看一(1)班和一(2)班同学进行踢球比赛的情况。 【新课讲授】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例5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一共有16人来踢球,已经来了9人。 生2:有一队踢进了4个球。生3:要求“还有几人没来”。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还有几人没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呢?请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的。 生1:我用减法计算,算式是:16-9=7(人)。师:为什么用减法? 生1: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 师: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 生2: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 师:说得很清楚。但是,“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没用上呀。 生2:因为题目是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踢进了4个球”没有关系,所以“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可以不用。 师:有道理,这告诉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的问题来选择有用的条件,题目中往往有的条件是多余的,多余的条件不能用。 3.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师:刚才我们用16-9=7(人)算出了还有7人没来,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 生1:因为7+9=16(人),所以还有7人没来是正确的。 生2:因为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所以解答正确。 师:这种用加法验证的方法很好。以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算出答案后,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有几个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哪些条件有用,哪些条件是多余的,再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3、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课题: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种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课时 解决问题

第5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分数连乘应用题。教材第13页内容,第14页“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找准单位“1”的量。 2.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纸条,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口算: 【新课讲授】 1.教学例8。 (1)课件出示题目。 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2)出示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独立完成。

阅读与理解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 要求的是 的面积。 (3)分析数量关系。 ①学生折纸理解题目,展示交流。 萝卜地面积是大棚面积的一半,也就是480m 2的 2 1;红萝卜地面积是萝卜地面积的41。 ②画线段图理解。 (4)解答问题。怎样列算式?为什么呢? (5)学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480× 2 1=240(m 2) 240×41=60(m 2) 综合算式: 480×21×4 1=60(m 2) 方法二: 480×8 1=60(m 2) 列成综合算式: 480×(21×4 1)=60(m 2)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上面答案的合理性。

生:因为红萝卜地面积是60m2,萝卜地是它的4倍,而大棚面积是萝卜地面积的2倍。所以60×4×2=480(m2)。答案是正确的。 (7)比较两种做法的异同点。 教师总结:第一种做法是两次单位“1”不同,先求萝卜地有多少面积,再求红萝卜地有多大面积。第二种做法是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再求红萝卜地有多大面积。 2.教材第14页“做一做”。 【课堂作业】 1.练习三的第1题。 2.练习三的第2题。 3.练习三的第3题。 【课堂小结】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我们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课后作业】 1.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6 多位数乘一位数第7课时 解决问题(2)

编号:54158543442893744576892562 学校:观音市阳沅镇普贤学校* 教师:黑白双雄* 班级:白云伍班* 第7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1例8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3~74第5,7~10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 完成教科书P73“练习十五”第5题。 师:谁能不计算直接得出结果? 学生尝试估一估,逐题分析解答。 2.简化知识点,导入课题。 师:你是怎么解决的? 【学情预设】4÷2=2(幅)。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 【学情预设】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题目问的“平均每天”,意思是每天画的同样多,4幅画是平均分的,所以用除法计算。 师:你的回答很精彩。想一想,如果小红画3天,一共可以画多少幅画呢?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尝试回答。 师: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们就会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通过对除法定义的复习,为后面学习“归一问题”做好铺垫,同时设置了问题来◎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让学生在脱离具体情境的情况下灵活选用估大还是估小来解题。

制造悬念,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情境导入,自主探究 师:小红的妈妈昨天去超市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教科书P71例8。 1.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读题,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搜集信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并不困难,但是这里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找全并 说完整。 师: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学情预设】学生的表述可能只注重“需要多少钱”而忽视了“8个同样的碗”,教师注意要加 以指导补充。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活动来源于生活。通过课件的演示效果,学生发现数学信息,便于学生 观察提问,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各种方法,如画示意图、线段图等。师生讨论,得出画示意图是比较 好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画示意图表示出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画示意图。 【学情预设】 预设2:前面学生已经有学习画线段图的经验,这里也有可能会使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也应予 以肯定。 师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阅读与理解”环节,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呈现数学信息,并在对比交流 中,体会到画示意图的方法简单明了,鼓励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呈现与分析。 2.分析与解答。 (1)交流分析。 师:仔细看图,要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 【学情预设】学生知道要先求出一个碗是多少钱,再算8个碗要多少钱。 师:谁能完整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思考回答:要想知道8个碗多少钱,要先算出一个碗多少钱,再算出8个碗 多少钱。 (2)自主解答。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注意让学生 充分交流说明先 算什么,再算什 么,建立解决此类 问题的模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课时 解决问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反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及解题关键。 2.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反归一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课前,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各自所用的学习用品的价钱)1.教师:我想买些学习用品做奖品,但是不知道哪种好,价钱又合适。正好同学们做了调查,谁愿意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如:这种钢笔很好用,每支8元。 师问:我要买6支,需要多少钱?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数量关系?列式:8×6=48(元)单价×数量=总价 2.教师:刚才我看到××的铅笔很好看,他告诉我买这3支铅笔共花了4元5角,我想买这样的10支,要花多少钱呢? 此时,学生可能会答出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则问:要想知道10支这样的铅笔要花多少

钱,就要先求出什么?(单价) 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单价?(总价÷数量=单价) 3.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进行新课】 1.学习例8(第一问)。 (1)出示图片(画有8个碗,下面有一个问号),教师说:“妈妈买8个碗,你知道需要花多少钱吗?想一想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产生疑问或说出需要先知道每个碗多少钱。) (2)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画有3 个碗,标出一共18元),教师说:“我告诉你买3个碗一共用了18元钱。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3)个人试做,小组交流并汇报小组的想法。 思路:要想求8个碗多少钱?先求每个碗多少钱?再求8个一共多少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点拨,并做主要的板书。)(4)总结做法。 先求出每个碗需要多少钱? 18÷3=6(元) 再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8×6=48(元) 这就是先归一,再归总的算法。 2.学习例8(第二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新课标

第4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减法 第3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页例4。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能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吧! 2.出示例4主题图。 看看小红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课 1.从图中你了解到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1)求收银员应收多少钱是一个准确的数还是大概的数?(2)求爸爸应准备多少钱,这个数是准确数还是大概的数呢?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试试看。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同时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列式并计算,最后组内交流、检查。 4.集体订正,然后师进行概括小结: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具体情况,想一想需要哪些信息,并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第12题。 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从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求准备多长的网就够了,要用到哪几个信息?该怎样解决呢? 小组内说一说,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然后自己独立解答。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4题。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读题,弄懂题意:每次最多运450千克的货物,把货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第3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圆的面积知识的一个拓展,也可以理解为圆与正方形的特殊组合。本节课利用组合图形的特点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两种特殊的组合图形特点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借助经验,理解图形特点。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圆外切正方形与圆内接正方形都可以理解为圆和正方形的简单组合。借助主题图的演示,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圆外切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的特点。 2.尝试应用,掌握方法。 以半径为1m的圆为例,引导学生求出它与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面积的差,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体现了重视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掌握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圆、正方形、三角形等规则图形面积的方法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了解并掌握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图形的特征,以及相关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很好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圆规直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以旧引新(6分钟)1.复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面积公式。 2.回答下面各圆的面积。 1.说出S正=a2、S圆=πr2 2.左圆面积=π×22=4π 右圆面积=π×(2÷2)2=π 1.边长是5cm的正方形面积是多 少? 5×5=25(cm2) 2.如果r=4cm,则圆的面积是多 少? 3.14×42 =3.14×16 =50.24(cm2)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二) 同步测试B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解决问题(二)同步测试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4分) 1. (1分) (2019三下·沂源期末) 把一根木料锯成6段要30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5段要用________分钟。 2. (1分)用一种机床4台5小时可生产零件共1240个,现在用同样的机床6台8小时可生产零件________个. 3. (1分)战旗文化广场移栽一批树苗.如果每行栽21株,要栽20行,如果每行栽28株,要栽________行. 4. (1分)仔细想,认真填.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56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6小时可以行驶________千米. 二、判断题。 (共4题;共8分) 5. (2分)学校第一次买6个电子计算器,第二次又买了5个同样的电子计算器。第一次用去360元,第二次用去300元。 6. (2分)叔叔3天阅览了30篇书稿,那么他一个月(按30天计)就能阅览900篇书稿。 7. (2分)招待所新来一批客人,每间房住2 人,需要10间房。如果要住5间房,平均每间房住4人。 8. (2分)解放军运输车运送一批煤,如果每辆卡车装4吨,需要4辆车一次运完。如果每辆卡车装8吨,3辆车就能一次运完。 三、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9. (2分)民生小学少先队员进行表演,每列8人,可以排成6列,如果每列减少2人,可以排成多少列?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A . 8×6÷2 B . 8×6÷(8﹣2) C . 8×6÷(8+2) 10. (2分) (2019三下·宝安期中) 一本故事书,东东计划5天看完,每天就要看120页.实际上他4天就看完了,平均每天看了()页. A . 600 B . 150 C . 480 11. (2分) (2018三下·云南期末) 4包奶糖24元,照这样计算,8包奶糖多少元?列式不正确的是()。 A . 24÷4×8 B . 24÷8×4 C . (8÷4)×24 12. (2分)买5千克大米需付14.2元,买5.4千克的大米应付款()元。 A . 15.336 B . 15.34 C . 15 D . 15.33 四、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13. (5分)小明打一篇稿件,如果每分钟打85个字要打39分钟。如果每分钟打65个字,要打多少分钟? 14. (5分) (2019三上·蔚县期末) 李老师拿200元钱买了3个足球,售货员找给他2元,每个足球多少元钱? 15. (5分)三(1)班同学手工课上折幸运星,全班同学5分钟能折110个幸运星。照这样计算,一节课40分钟全班同学可以折多少个幸运星?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这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6单元百分数(一) 第3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和分数的互化。 2.会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百分数乘法列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371.45?0.996 2.把分数化成百分数。 以上每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转化的过程。 3.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

小数? 学生回顾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究 1.教学第85页例2。 (1)理解题意,择取信息。 (2)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定义一样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4)如何计算?讨论交流 (5)学生探究尝试。 (6)交流小结方法: 小数(观察:怎样转化?) 百分数?分母是100的分数 最简分数 (7)根据刚才的讨论和计算,说一说如何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只要小数点向左移动…… (8)完成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下一排),指名练习,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8题。(先填后说算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7题。(先填,后观察相等的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关系) 3.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2题。(交流讨论) 4.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4题。(先计算,后比较) 5.完成教材练习十八第15题。(尝试后说出你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十八第9、10题。

一年级数学第7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7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1例6,完成P21“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2.借助画图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熟悉的活动情境中,建立解决“比多少”问题的数学模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圆片或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感知模型 1.摆一摆。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先摆出6个圆片。在圆片的下面摆一行三角形,要和圆片同样多。 (1)学生先摆,然后反馈摆了多少个三角形,怎么摆的。 (2)学生交流后,课件呈现摆的过程和比较后的结果。 2.画一画。 师:用摆一摆的方法可以比较多少,用画一画也可以比较吗?请在作业纸上画圆形,在第一行画8个,再在它的下面画一行正方形,要比圆形少3个。 (1)学生活动。(指名1至2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2)交流反馈。 【学情预设】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就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比多少”的问题,摆和画都不会有困难。摆和画的时候要注意一一对应。 师: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就是原来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比多少”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设计意图】借助动手操作和画图活动,复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唤醒学生对于比较两个数多少的记忆,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情境呈现,解决问题 1.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6。◎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此处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感知比多少。

第7课时 解决问题(1)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第7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难点: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例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或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笔记】

第 3 课时 解决问题

第 3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各种运算律的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3.在复习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各种运算律的特点,掌握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复习和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 1.复习运算律。 (1)提问: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归纳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学习这些运算律有什么作用呢? ①可以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②运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的验算。 2.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提出以下问题: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二、查漏补缺训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0~12题。 1.第10题。 这道题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深学生对各种运算律的认识。 2.第11题。 这道题是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先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 其中,“329-186-14”这道题可以先将两个减数相加,再相减,也就是运用减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计算。而“630÷45”可以转化成“630÷9÷5”来进行简便计算。 3.第12题。 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394×21”和“102×37”都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综合运用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整理与复习”第14~18题。 1.第14题。 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体会乘法分配律与“相遇问题”两种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 2.第15、17题。 这两道题都是复习用画示意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练习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再组织交流和评价。 在掌握示意图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3.第16、18题。 这两题是复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思考。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文档说明 (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专注于可以编辑的精品文档:小学试卷教案合同协议施工组织设计、期中、期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6课时 解决问题(2)-优质教案.doc

第3单元分数除法 第6课时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会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找数量关系。 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导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题意,看图写出代数式。 (1)苹果有akg,西瓜的质量比苹果轻。 西瓜比苹果轻()kg,西瓜重()kg。 (2)鸡有b只,鸭的只数比鸡少。 鸭比鸡少()只,鸭有()只。

指名汇报,并让其他的学生指出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 (1)六(1)班有15人参加了合唱队,占全班人数的。六(1)班有多少人? (2)小明的体重是35kg,是爸爸体重的,爸爸体重多少千克? 二、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引出例5。(将上题中第(2)题第二个条件变为“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其他不变,即为例5) 2.审题。 (1)看例题的插图,获取信息。独立填写“阅读与理解”, 复述题意,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题意,说说你对“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的理解。 (3)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图表示父子两人体重的数量关系。 3.分析、解答。 (1)出示线段图。 (2)说说数量关系。 (3)学生根据得到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4)交流各自的解法。 (5)阅读课本例5的“分析与解答”过程。 4.改变例5。

“回顾与反思”:看看小明的体重是否比爸爸轻,怎样检验? 课件出示,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根据题意改变线段图。 (2)根据图意解答。 (3)启发学生与例5进行比较,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上面用方程解答例5的思路与分数乘法问题的思路是统一的,我们应该好好理解、运用它。 三、实践应用 1.看图口头编实际问题。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线段图,然后独立做,最后指名尝试编,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八第10题(先尝试解答,后反馈并比较(1)、(2)和(3)、(4)的对比分析:为什么它的解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解题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八第7、8、9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7课时解决问 题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数的组成,正确分析题意,正确地解答并验算. 2.经历数学信息的收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验证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培养正确运用所学习的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填空. ①3个十和2个一组成〔〕. ②5个十和5个一组成〔〕. ③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看谁数得快? 一共〔〕个 提问;

①一共有多少个? ②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汇报、交流. 生1;一共有32个,我是1个1个地数出来的. 生2;一共有32个,我是2个2个地数出来的. 生3;一共有32个,我是10个10个地圈出来的. 师;哪种方法最快? 生;10个10个地圈.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前面学习的数数、数的组成等知识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7情景图,收集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师;还能知道什么呢? 生2;要我们求“能穿几串”.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 交流、汇报.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答案是多少?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 生1;我们是用圈圈的方法解答的,把10个珠子圈一圈,58个珠子圈了5圈,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生2;我们是用数的组成来解答的.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每10个穿一串,5个十正好穿5串,所以能穿5串. 生3;我们是把10个珠子用线连起来穿一串,58个珠子穿了5串,还剩8个,所以能穿5串. 师;这种方法与哪种方法很相似? 生;第一种方法. 师;对!你喜欢哪种方法呢?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