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

2018 年,中国抓住良好发展机遇,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体

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

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高质量发展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新动力

2018 年,中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社会各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 年12 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 年1 月1 日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继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2018 年3 月,中国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强的法律效力。生态文明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共识、推动了绿色发展实践。 2019 年1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又一制度支撑。可以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

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 年度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 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 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 年的72%下降到2017 年的60%;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 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大力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在“一带一路”等涉及的对外投资中积极贯彻落实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原则,着力推动相关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国际可持续投资的巨大需求也将催生中国更加广阔的绿色金融市场。

二、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新成绩和新进展从国内来看,绿色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

断涌现。2018 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 800 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 000 亿元,位居全球前列。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8 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 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 万亿元,占同期企业

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2018 年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 224.2 亿元。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

租赁等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有效拓宽了绿色项目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和项目风险。绿色金融标准、统计制度、信息披露、评估认证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安排逐步完善。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从国际来看,绿色金融多边和双边合作不断深化,中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2018 年,人民银行牵头的 G20 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将发展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金融的相关建议写入《G20 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公报》,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绿色金融共识。由中国等8 个国家共同发起成立的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成员进一步增加,影响力逐步提升。

绿色金融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其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进一步显现。一是为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综合性金融服务,有力推进了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二是对清洁取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等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域和重点民生工程的专项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三是通过支持绿色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对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绿色金融发展的思路和未来方向

2016 年以来,中国沿着“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两条路径,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着力完善制度框架和激励政策,从发展之初即为绿色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制度建设方面,2016 年,人民银行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共同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 号),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系统性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的国家。2017 年,人民银行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出台《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分工方案》(银办函〔2017〕294 号),逐条落实牵头单位和成果进度,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确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环境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认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也逐步落地。绿色金融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激励政策方面,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财政、货币和监管政策等不断出台。例如,将符合条件的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操作合格抵质押品范围;将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业绩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提升金融机构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内在动力;中央财政研究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等。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及市场主体积极配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形成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源动力。2017 年 6 月 12 日,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省(区)的八个市(州、区)获批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以绿色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绿色转型。

一年多来,试验区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为鼓励绿色金融发展,部分地方政府还出台了针对性的财政贴息及奖补政策,牵头建立了专业化的绿色基金和绿色担保机制。此外,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拓展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及服务模式,开展了环境压力测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等前瞻性研究与实践,取得的相关成果也走在国际前列。实践表明,“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实现了中国绿色金融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中国绿色金融由表及里、枝繁叶茂。两条路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中国绿色金融事业不断进步。在前期奠定的良好基础上,中国绿色金融进入纵深发展的新

阶段。为推动国内绿色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深入研究绿色金融基础理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研究储备更多绿色金融政策选项、继续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广泛深入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等方面着手,积极应对新挑战、新任务。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为科学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绿色金融的完备理论,对绿色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不够透彻。理论研究缺失既不利于政府科学出台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也不利于进一步凝聚和形成绿色金融共识。因此,需要将环境因素嵌

入传统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分析框架,研究和明确绿色金融的理论原理、定价机制、影响因素、环境社会效益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等内容。

第二,构建标准体系,保障绿色金融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经过两年多的大力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在前期积极创新和大胆探索的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对绿色金融统一标准和规范发展的诉求日益强烈;同时,丰富的市场实践也为制定出台统一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构建国内统一、与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是推动中国绿色金融规范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三,完善制度环境,以实质性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为动员各类资本尤其是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项目建设、提升社会主体发展绿色金融的内在动力、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部门需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研究制定更多创新性的激励约束政策,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例如,适当降低对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对绿色信贷等业务给予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完善绿色债券监管政策工具箱等。

第四,鼓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绿色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和业务模式,切实提升其绿色金融业务绩效,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可持续的生动体现。例如,鼓励市场主体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针对不同客户的环境风险进行差异化定价,探索发行真正意义的

绿色市政债券,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交易,开发绿色债券保险或设立专业化的绿色融资担保机构等。

第五,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不断提升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引领作用。中国需要发挥好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巨大、政策体系成熟的既有优势,利用好中国在全球绿色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影响力,继续借助 G20、NGFS、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等多边和双边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广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标准和最佳实践,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和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和产品的认可度,逐步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和标准与国际接轨。

绿色金融的纵深发展既离不开理论层面的深入探索、政策层面的支持激励、市场实践的创新发展,也离不开政策制定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市场主体的大力支持。展望未来,理论标准研究、顶层设计、基层探索和国际合作将成为四大重要支柱,共同助力中国绿色金融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doc 10)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doc 10)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6) 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改革和风险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显著,农村信用社改革进展顺利,证券公司重组全面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保险业综合经营取得新进展,银行业和证券业暴露出来的风险基本得到妥善处置,规范化的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逐步建立,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一、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风险得到妥善处置,中国金融总体稳定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方针政策为金融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中国金融改革和风险处置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金融总体稳定。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维护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

势,经济总量问题得到重视,结构性矛盾得到缓解,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提高。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宏观调控能力显著增强。宏观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为金融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金融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业竞争力有所增强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建立。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汇率弹性有所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展顺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简称工商银行)稳步推进股份制改革。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完成财务重组和设立股份公司之后,继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稳步推进战略引资和上市。建设银行于2005年10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工商银行股份制改革于2005年4月正式启动,并于当年10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按上市银行的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抓紧做好上市准备工作。中国农业银行的改革正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加紧论证。经过改革,改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显著提高,盈利能力和财务可持续能力明显增强,改革成效显著。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各项扶持政策逐步落实,在化解历史包袱方面取得

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

洞见 罗兰贝格 09.2020 上海 / 中国 罗兰贝格2020中国汽车金融报告

2019年,中国乘用车新车销量延续了下滑势头,较上年继续下降近10%。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发展成熟的“新常态”时期,汽车金融市场的整体增速也开始减缓。与此同时,各种背景的公司继续涌入汽车金融市场,现有行业玩家也不断投入,加剧的竞争压缩了行业整体利润空间。日益严格的监管引领行业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但也给部分玩家带来经营压力,提出转型要求。 进入2020年,疫情成为各行各业讨论的关键词。汽车金融行业也受到巨大冲击,行业亟待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金融企业需要对自我进行审视,重整旗鼓,摆脱粗放的经营模式,塑造可持续的发展竞争力。 尽管困难重重,前市并不悲观,许多积极的市场变化驱动着行业前进。细分场景逐步明确,待拓空间逐渐明朗。拨云见日,我们看到汽车金融市场孕育着许多新的机遇。 汽车本身的变革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推动汽车金融的发展和变化。在汽车新四化的浪潮下,新能源和移动出行都催生出了区别于传统的金融需求,对乘用车金融的模式和渠道都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汽车金融企业迎来梳理业务、自我塑造的窗口。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二手车销量及其对应的金融市场仍在快速成长,行业基础和规范的建立是大势所趋。从事二手车金融的企业迎难而上,继续努力创造市场秩序,随着数据体系的完善,突破业务瓶颈指日可待。 在本报告中,我们首次覆盖了商用车金融市场,对市场趋势、竞争格局和模式演变进行了总结。商用车新车金融是一个规模近3,000亿元的大市场,具备较高专业性,尤其在渠道开拓 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其独特鲜明的发展特点。此外,商用车在用车环节占据了更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为相关金融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正待不断进取的企业进行开拓。面对各细分市场的机会,树立独特优势对于汽车金融企业来前言 面图片: S e r g e y N i v e n s - F o t o l i a 力创造条件。用车环节金融和出行金融服务也将成为汽车金融企业商业模式拓展的必争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倡导开放合作、共同创新的发展主旋律。 本报告是罗兰贝格自2014年发布《中国汽车金融报告》以来的第六期。罗兰贝格持续观察汽车金融市场的变化趋势,并基于行业洞察提供相应的分析及预测,谨以此报告抛砖引玉,在这机遇和挑战碰撞的市场环境中,为行业相关人士提供思考,共同推进中国汽车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组长:范一飞朱鹤新

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朱隽纪志宏阮健弘孙国峰邵伏军陆书春周学东徐忠温信祥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导小组范一飞朱鹤新王兆星陈文辉李超刘伟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编写组 总纂:周学东匡小红黄晓龙陶玲杨柳 统稿:杨柳张甜甜 执笔: 第一部分: 正文:孙寅浩刘通王一飞马志扬王磊 刘珂 专题一:孙寅浩姜宁馨 专题二:郭旻蕙 专题三:纪宝林李宏瑾 专题四:苗萌萌李知常陈勇 专题五:刘通纪宝林谷仕平 第二部分: 正文:楼丹陈敏莫依依

专题六:周媛 专题七:郭旻蕙 专题八:李敏波莫依依 专题九:许玥莫依依 专题十:王少群刘浏 专题十一:程世刚孙寅浩 专题十二:陈盼 专题十三:苗萌萌 第三部分: 正文:刘通周乙彬孙毅 专题十四:刘勤苗萌萌陈盼陈伟 专题十五:丁洪涛 专题十六:谢丹刘婕李岩吴文光段小钰专题十七:陈敏李恺宁 专题十八:谢丹朱强朱汉宁杜萌 专题十九:刘通 专题二十:刘勤 专题二十一:冯泽旭

专题二十二:欧阳昌民孙彬丁菁 专题二十三:张昕宁 附录:纪宝林刘通杨青刘浏莫依依其他 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勇于明星于海旭王婧王大波王文静 王尊州卢钇辰刘诗颖李庆佟岳男季军赵 文赵民胡永博战天舒姚丰夏伟亮高霞 殷实董进董英超谢容雷昭明 综述 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 水平,而且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 境中持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2017年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6.9%,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也高于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期 的经济增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通货 膨胀总体温和,2017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 分点;国际收支总体平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172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915亿美元。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实现6.8%的增长,CPI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5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第一部分综述 金融稳定事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相继出现金融动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有的甚至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各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日益重视金融风险的评估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建设,着力提高防范金融风险、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近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为金融稳定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稳定问题,2003年,中国政府对金融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调整,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由其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同时,修改了《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和加强了中国人民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国务院还明确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防范,做好金融稳定评估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政府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和政策,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大力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金融风险,正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得到妥善处理。中国金融总体稳定,前景光明。 一、金融稳定的定义、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和工具 (一)金融稳定的定义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 正确理解金融稳定,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判断金融稳定形势、处置金融风险的工作中,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切服从稳定大局的方针政策,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2018)》摘要 2018年,中国抓住良好发展机遇,继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 一、高质量发展为绿色金融持续注入新动力 2018年,中国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各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2月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自2018年1月1日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阶段,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继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后,2018年3月,中国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赋予其更高的法律地位和更强的法律效力。生态文明成为重要的国家意志,进一步深化了绿色发展共识、推动了绿色发展实践。2019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为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又一制度支撑。可以说,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绿色转型的新发展要求,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加坚定的制度保障和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发展绿色金融、践行责任投资理念,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自发选择。 在国际上,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主动承担与自身

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以建设性的态度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国切实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8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提前完成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承诺目标;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2005年的72%下降到2017年的60%;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13.8%,预计到2020年可完成占比达到15%的目标;清洁能源投资连续九年位列全球第一。同时,中国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大力推广责任投资理念,在“一带一路”等涉及的对外投资中积极贯彻落实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原则,着力推动相关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国际可持续投资的巨大需求也将催生中国更加广阔的绿色金融市场。 二、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新成绩和新进展 从国内来看,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涌现。2018年,中国共发行绿色债券超过2800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6000亿元,位居全球前列。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为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新增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和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2018年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合计224.2亿元。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PPP、绿色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尽管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不断成熟,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资本市场来满足;其次,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

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迫切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金融风险,而这种转变必须通过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来实现;第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和建设新农村等重要领域,也要求资本市场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第五,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模式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需要资本市场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资源跨地区和跨产业的整合,通过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王维安: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1月10日晚,求是金融汇举办第111期公开课。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王维安教授第五次做客求是金融汇,与大家展望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公开课要点 1. 宏观经济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 2. 十九大后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主线:一手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防范系统 性金融风险。 3.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依赖 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4.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基调下,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稳健中性,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金 融监管,2018年经济金融形势会更严峻。 5. 着眼未来,中短期内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并伴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要继续把 风险控制放在第一重要位置。长期角度,待经济完成转型后,股票股权投资或许迎来趋势性机会。 做事讲究顺势而为,经济金融行业同样要判断大趋势、大方向。宏观经济影响因素众多,需要抓住主流因素。宏观经济趋势分析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二是经济政策面。2018年作为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分析经济形势首先需要把握十九大精神,同时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等会议内容。 一、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工作重心调整 十九大提出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同时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经济工作重心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始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从“阶级斗争”转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近40年发展,新时代社会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

李晓西: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

我非常兴奋来到光华学院,往年也是在这个地方组织的一次讲座,就是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也做了一个发言。今天到北京大学来很兴奋,另外,我们马行长也来到了这个会,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好的银行,管理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我也算金融界的一份子,我以为招商银行做得非常好。这也是马行长为甚么有爱好支持中国软科学奖,做好事,同时还为社会做贡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办公室里有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希看同学们都养成这个好习惯。我今天简单汇报一下,我获奖的作品是“2010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年度报告”,为甚么要弄绿色经济?实际上大家也知道,我自己原来是学价格学的博士,在社科院,在宏观司当过司长,现在又在弄资源和绿色,原来我们弄过四本报告,第一本是商务部帮助我们做的,也是为了跟欧美打官司,就是反倾销,也是为了增进市场化的题目。我们现在又做绿色经济了,转换是有点大。很抱歉,我的专业不行,我现在属于万金油。甚么叫万金油,领导交办我们就干,社会需要我们就干,也很难说我们的专业一定是甚么。大家知道,绿色经济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现在的淡水被污染已经是60%以上,假如把无人区刨除,90%以上被污染了。现在北京地下水污染相当严重,已挖的很深了,我们的空气质量也是让大家很担心的。能源消耗,建国以来,GDP增加十几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以40多倍资源的消耗取得10几倍的GDP,我们付出的本钱太高。我们的生态,全国大城市中间,有1/5的大城市,大气污染、水也是污染的,这就是我们为甚么研究这项报告。我们在这项报告中重点是做了一个发展指数。我想今天没有办法展开,由于我们内容比较长,我简单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怎样测算绿色发展。由于大家都在说,绿色发展,但是怎样测算呢?给大家一张简单的表,这是我们测算的体系。我们基本上把绿色发展指数分三块,第一,经济增长的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政府政策支持度。大家看到这三个方面会有一个感觉,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特别考虑到了究竟产业、农业、服务业绿化程度怎样样。实际上我们知道,产业化对我们的绿化和绿色影响非常大。假如产业化题目解决不了,随着城市化、产业化进一步的发展,我们绿色还要降落。因此我们有一个经济增长的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我们有多少老本可以吃,资源、生态、环境,现在消耗的情况怎样样。再就是政府支持,绿色发展当中,政府的支持相当重要。能不能实现绿色消费呢?现在在美国的地理学会弄的是以消费者绿色消费为主的测算。我们这里重点突出讲政府,在我们国家里面,假如政府都不重视绿色发展,光是老百姓勤俭用水,勤俭这个,勤俭那个,是不可能的。必须首先政府带头,政府来做,要用强大的气力来推动。我们现在采取三分法,有四分、五分一直到九分,很多东西都可以加进来,但实在,能捉住几个方面就相当不错了。这就是我们确定的三分法,怎样确定的?概括来讲,经济绿色增长是主体,资源环境推力,政府就是拉力,一体双力,三者结合,为绿色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比如说中国古时候的绿色思想怎样办,就放到我们的专题里,我们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讲了绿色的东西。我们感谢宗教界为中国保存多少绿色的东西,固然生产是0,发现一棵树2000年以来,在寺庙里有,大街上看不到,为甚么?通过很多宗教的气力,这么多年来,他们保存我们很多的绿色植物,对他们心生敬意。这些东西放在我们的专题里,道教、中国宗教怎样看绿色?原来以为离现实很远,最后发现一些地方,邀请我们专家专门往讲历史上怎样做的,安徽九西岳非常欢迎我们往讲,道教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忽然还发掘出新的含义了。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编著的这《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对2013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 2013年,世界经济低速增长,全球金融体系继续调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我国宏观经济 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化,金融机构实力进一 步增强,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金融体系整体稳健. 201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 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世界经济呈缓慢复苏态势.美国经济增长动能增强,欧债危机进入相对平静期,日本经济受政策刺激强劲反弹后增速回落,新兴经济体 增长总体放缓.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较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汇率大幅贬值.当前,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存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欧元区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日本经济内 在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国际金融环境变动和自身脆弱性的双重挑战.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需求平稳增长,物价水平基本稳定,财政收入持续增加,政府债务水平总体可控,居民收入不断提高,货币金融环境基本稳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多重矛盾交织,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宏观调控 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报告精选)

北京先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2012-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4114047145.html, 1

目录 2012-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4) 第一节经济与金融环境 (4) 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及对中国的影响 (4) 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4) 1、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5) 2、销售平稳增长 (5) 3、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6) 4、货币信贷平稳增长 (7) 5、人口就业总体平稳 (7) 2、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 (8) 3、进出口贸易历史变动轨迹 (11) 三、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12) 第二节监管环境 (15) 一、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综述 (15) 二、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18) 三、中国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机构 (19) 四、中国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手段 (19) 第三节细分行业税收优惠政策 (21) 一、银行业、非银行金融机构 (21) 二、保险业 (29) 三、证券业和期货业 (36) 第四节农村金融业财税支持政策 (36) 一、农村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现状 (36) 二、农村金融财税支持政策的制度缺陷 (38) 三、完善农村财税支持政策的建议 (41) 2

3

2012-2015年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与金融环境 一、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及对中国的影响 1、由于中国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资产证券化的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这些因素是中国免于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2、但是,中国金融资产在美国的实际损失预计也是巨大的,具体数字有待今后的时间来检验和消化;(如中投对大摩、黑石、货币基金的投资损失惨重,各大银行持有的次贷及雷曼债券损失也将是巨大的,这从平安90%的巨大投资损失可以看到) 3、中国虽然没有在金融上遭受严重危机的冲击,但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衰退的影响对中国的冲击和考验也是严峻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高度化、中国长期以来用外需来支持经济的发展模式等,都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再一枝独秀。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4、世界巨头的危机靠他们自己是无法消化的,例如美国7000亿美金的救市资金肯定不会自己全部买单,中国势必会成为最终的买单一族,只是买单多少的问题而已; 5、中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试图用启动强大的内需来化解此次外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影响,但为时太晚,长期的外需拉动型经济岂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而且中国面临着通胀、通缩、滞胀的三重威胁,势必使中国的政策制定较为艰难,只能两权相害取其轻。但是,现在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已经改变,即使连续降息也难以在短期拉动内需,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甚至短期衰退都是可能的。 二、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GDP历史变动轨迹 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 4

2019年关于去杠杆政策的反思——问题、原因与对策_范文

2019 年关于去杠杆政策的反思——问题、原因与对策?范文文|沈建光 今年以来,在去杠杆和财政紧约束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出现明 显下滑态势,消费低迷,投资不振。10 月31 号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表明短期内稳增长措施将被放置首位,并未提及去杠杆。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期谈到去杠杆政策时表示,“前期一些政策制定考虑不周、缺乏协调、执行 偏离,强监管政策效应叠加,导致了一定的信用紧缩”。笔者认为这预 示着政策信号的变化——当前决策层关于经济形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判断已再次转变。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前期去杠杆政策? 未来的政 策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主基调转换下,从“去杠杆”到“稳杠杆” 本轮去杠杆始于金融部门。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进入下半场,货币政策放水、监管放松、金融自由化都成为“稳增长”的政策工具,不断膨胀的影子银行体系持续向地方融资平台、产能过剩国企、房地产部门输血,导致杠杆上升、风险堆积,加剧了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更导致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无法流入实体。在此背景下,十九大正式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任务之一,“防风险”取代“稳增长”成为经济工作的主基调。国企混改、债转股、

财政部 23 号文、资管新规、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去杠杆政策陆续出台,着力化解政府、金融、企业等多领域杠杆风险,去杠杆逐渐延伸 到整个经济领域。 在这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去杠杆效果明显显现。易纲行长此前 表态“目前宏观杠杆率稳住了”。根据央行数据,截至 2017 年末,中 国宏观杠杆率为 248.9%,较 2016 年仅上升了 2 个百分点,而在过去 五年里,这一比率年均上升 13%,杠杆率的增长势头明显趋缓。此外, 今年以来,社融规模持续收缩,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等表外贷款规模降 幅明显。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稳增长需求迫切。三 季度GDP 下滑至 6.5%,创十年以来的新低,消费、基建、投资均疲软,民营经济下滑,出口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资本市场也出现动荡局面,A 股指数持续下跌引起股票质押危机,债务违约频发,市场信心受到打击。加之易纲行长此前表态“宏观杠杆率稳住了”,当前经济工作的主基调 再次转换稳增长上来,从“去杠杆”阶段进入“稳杠杆” 阶段。与之相应,中国货币政策在三季度已迎来边际调整,整体保持宽松,7 月和10 月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并综合运用 MLF、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政策工 具调结金融市场及特定领域流动性。 本轮去杠杆过程中主要矛盾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汇总

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班级 4115 学号 3114351017 姓名任通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产生机制以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并就其对我国金融系统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做出解释,通过传导路径的说明,揭示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数学分析。并针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金融风险提出解决方法。 一、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趋势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各国经贸交流与合作,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灵活多样特别是资本的流动表现出极其频繁,规模之大,渠道多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保密性。所谓国际资本流动,就是资本在不同主权国家和法律管辖范围之间的输入与输出,按照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资本流动和长期资本流动。国际资本的流动无非是为了追逐资本的收益,享受超国民的优惠待遇,特别是在金融不发达的国家,由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监管不利,汇率,证券价格定价,利率等多方面的体制不完善,金融市场存在操作的机会,使得大量的国际资本能够在短期内操纵市场从中牟取暴利。《经济学家》周刊在1999年的统计分析指出,在1980—1995年期间,国际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率大约为8%,快于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而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资本流动中,跨国证券投资的增长率为最高,达到了25%;根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

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分析指出在1995—2006期间,世界贸易平均增长率大约为7.8%,各国对外投资平均增长率按流出额计算大约为12.5%,流入额计算大约为11.5%。这表明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再不断增长。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FDI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FDI净流入达到1477.91064亿美元,而2009年1—6月FDI净流入额为288.6797亿美元。由于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较FDI强,在短期逆转的可能性大,对金融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2003—2004年间,我国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大于流出,2007年达到新高分别为7279.75亿美元,7775.4010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44%,26.00%。而08年又有小幅回落,基本与06年持平,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16%,18.45%。与此同时我国外债规模不断增长,短期外债在2004年以后较中长期外债增长较快,中长期外债增长相对平稳,2008年达到3746.6亿美元,其中中长期外债163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4%,占总余额比例43.74%;短期外债2107.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23%,占总余额比例56.26%。近年来,国际资本的流动以FDI为主的同时,游资的流出流入规模不断加大甚至超过FDI的规模,外债规模也不断呈现上升的态势,而且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资本流动将呈现出自由化和多元化趋势。这表明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效显著,短期资本的流动性冲击不断加大,外债余额的增长等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金融安全构成威胁。

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 吉林银行招聘网为您提供吉林省银行招聘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政策性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外资银行等考试报名时间、报名入口、职位表、备考指导、时事政治、模拟试题、笔试面试/递补/体检等考试信息。更多吉林省银行招聘考试信息,请关注吉林中公金融人。 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势头放缓,国际金融市场走势分化,整体金融环境有所收紧。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影响因素增多的复杂环境,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较强韧性。金融市场运行稳中有进,市场改革与创新持续深入,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功能更趋优化,对外开放举措有序推进,市场化、法治化防范化解金融市场风险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反映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情况及特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组织相关机构共同撰写了《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中、英文版)。 报告包括总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衍生品市场共8章、11个专题。总论部分着重描述了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和2019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展望。报告主体部分从市场运行情况及特

点、市场创新、制度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市场展望等方面对各金融子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此外,报告在附录部分编制了2018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大事记和金融市场统计数据。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是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的全面介绍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自2006年起已连续出版并公开发行14期,对国内外公众全面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外经贸大学2018年431初试真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考试科目:431 金融学综合 注意:本试题所有答案,应按试题顺序写在答题纸上,不必抄题,务必写清题号。 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国际货币基金(IMF)的准货币相当于各国货币口径的( )之差。 A.M1-M2 C.M2-MI B.M3-M2 D.M3-M1 2.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为了防止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并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积累,要求银 行在经济上行期提取一定比例的( A.流动性资产 C.逆周期缓冲资本 ),以便经济下行时释放。 B.核心资本 D.净稳定融资额 3.根据泰勒规则的思想,当出现( A.产出缺口为负 C.通货膨胀缺口零 )时,中央银行应提高短期利率。 B.产出缺口为正 D.通货膨胀缺口为负 4.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认为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原因是( A.存在风险溢价 C.未来短期利率都是上升的 )。 B.存在流动性溢价 D.未来长期利率都是上升的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的是( A.可测性 C.相关性 )。 ) B.可控性 D.稳定性 6.以下选项中,属于自 2011 年 10 月之后被纳入广义货币的是( A.托存款 B.信托存款 C.证券公司存放在金融机构的客户保证金 D.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在存款性金融机构中的存款 7.根据 IMF 公布的第六版国际收支手册,本国居民在外国所持股票获得的红利收入应被计入的 账户是( ) A.资本转移 C.初次收入 B.证券投资 D.二次收入 8.关于基础货币,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 C.具有放大货币供应的特点 ) B.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负债 D.是其他存款性公司负债产生的基础

2020年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我与市人大财经(工)委一起对我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来,我市金融部门紧扣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和保障作用,开展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信贷总量,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各项金融指标稳健增长,金融体系不断健全,金融创新产品多样化,金融精准扶贫全面发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市连续十六年获得“金融信用县市”,连续六年获得“保险先进县市”。 (一)增强金融供给实力。各金融机构向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向下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从严规范经营行为,着力解决企业到贷续贷难题。20xx年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xx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x亿元,存款增幅xx%。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xx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xx亿元,贷款增幅xx%。全市金融机构新增存贷比xx%。全市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xx%。20xx年保费收入x亿元,是20xx年保费收入xx亿元的xx倍。 (二)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出台《进一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截至今年四月份,我市挂牌上市企业xx 家,其中新三板企业x家,20xx年全市直接融资增长xx%;20xx年xx 在深圳创业板上市,首发募集资金xx亿元;成功发行x亿元城投债,

嘉一高科定向增发融资xx万元,祥源特种布股权融资xx万元,蔡氏牧业债券融资xx万元。 (三)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近年来,金融机构不断开展金融创新,开发推广“助农贷”“福农分期”“五贷一透”“中银政银通宝”“小快活免抵押”xx多个系列信贷产品,缓解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题。二是激活民间资本。20xx年我市成立全省县市区首家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累计匹配资金xx亿元,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三是推进股权基金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股权基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加强与各类金融要素联系合作,20xx 年引入上海胜道在我市设立陆水河股权投资一期基金xx万元。出资xx万元与xx市政府、长江证券和其他机构共同发起设立xx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x亿元;出资xx万元认购湖北银行xx万股。四是推进金融信息港建设。集聚证券、银行、投资、中介服务及新兴业态组织等机构,形成人才、科技、金融的发展高地。 (四)加大精准扶贫力度。20xx年度赤壁市累计全口径(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各类扶贫贷款xx笔xx万元,其中进入扶贫办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系统累计xx笔xx万,超额完成咸宁市下达的xx万元任务,解决了我市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生产资金需求。截至20xx 年x月x日,全市今年新增贷款xx笔xx万元。 (五)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连续八年组织金融“早春行”活动。在今年“早春行”活动上,农发行咸宁分行、咸宁农商行、湖北银行咸宁分行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授信额度xx亿元;赤壁高新区与上海胜道签订两个基金项目合作协议,基金规模xx万元;银企签约

大资管与金融理性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大资管与金融理性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建议 摘要:金融资产管理业务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最直接的后果之一就是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本源,规范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更好地使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为此监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促使金融理性回归本源:一是实施综合性监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三是创新功能性监管,加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间的协调;四是增强风险意识,破除刚性兑付误区。同时,金融机构应明确自身定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实体经济也应不断加强改革,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吸引更多的资金向自身聚集。 关键词:资产管理,实体经济,金融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于2018年4月2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业界称为“大资管新政”,标志着金融资产管理业务进入强监管的时代。 一、当前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金融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 2001年至2005年间,金融业增加值约占GDP总量的4.4%,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将其目标值定为5.0%,而2016年这一比例达到了8.3%,远高于规划目标,也超过了同期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水平。据统计,2012年全国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当年的总规模约18万亿元,而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6年末,剔除交叉持有的因素后,各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

务总规模60多万亿元,这一体量大体接近2017年前三季度GDP总量。目前,我国实体性财富总价值约380万亿元,而金融资产的规模却达到了近450万亿元,是GDP总量的7倍。 (二)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收益高于实体经济 据上市公司发布的数据,近5年来金融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约12%,而同期制造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到9%。据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在上榜的109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企业中,排在前10位的有5家是银行,另外还有5家中国银行上榜,这10家上榜银行利润之和为1738亿美元,占中国全部109家上榜企业利润总额的55%,而美国仅有8家银行进入该榜,利润总和为1025亿美元,仅占美国全部132家上榜企业总利润的16%。在201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有245家制造业企业上榜,数量上几乎占到了一半,但其利润总和仅为500强企业总利润的19.5%,另外一半的非制造企业利润占比超过80%,其中相当比例为金融企业。一些地方仍过度关注短期经济增速,对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仍情有独钟,投资实体经济周期长、见效慢,宁愿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和不规范的PPP项目变相进入金融市场,这样既能扩充规模,又能获得较好收益。 (三)过度金融化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垄断 以商业银行为例,虽然其总体规模不断扩张,但几大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所占有的主导地位则没有改变,从2007年到2016年间,位于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前4位的商业银行,其资产占中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一直处在35%—60%之间。垄断格局的形成不利于公平竞争,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能,近年来,社会上不断质疑商业银行存在捆绑收费、强制收费、违规收费等问题,主要金融机

2020年(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金融保险)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若干城市金融生态环境简析 (壹)四大直辖市 上海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津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建立银企信息交流平台等壹系列政策措施的采行,对全面推进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重庆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的特征 1、上海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和闻名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在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大都名列前茅。上海法制健全、产权保护得力、中介服务发达,社会诚信基础好,对企业发展非常有利。作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市政府财力雄厚,政府经济、金融行为相对规范,政府审批和管制和市场经济结合紧密,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各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可是,和浙江等地区相比较,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性较强,壹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自主创造性。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个人联合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为主体的上海金融系统的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且已成为当地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速扩张,信用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就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助于我们解决规模扩大和风险累积这对始终困扰金融部门的基本矛盾。 从发展前景来见,以居民户为主的零售业务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X公司业务将构成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方向。然而,尽管国家对这俩大领域的金融

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发展已经强调多年,且也提供了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它们的发展依然不甚理想,其中,信息不对称(金融部门对客户的“情况不明”)是最主要的障碍。建立高效率的个人征信体系将有助于解决这壹问题,因为,各银行通过联合征信平台,能够对居民户的资信纪录和金融交易活动壹目了然,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收集、甄别、处理成本,提高管理风险的效率。以个人房贷为例,第几套房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判断风险,确定房贷利率和首付率的重要指标,而这壹信息,惟有在个人征信体系中才能获得。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有望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以解决。这同样是因为:迄今为止,使得中小企业得不到有效贷款支持的障碍也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之中,而从资信评级入手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配之以银行同业公会的逃废债“黑名单”制度,以及政府司法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的制裁和惩罚,我们可望为解决这壹问题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 2、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经济决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诸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中介服务发展充分、社会保障健全、以及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环境,构成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础。 可是,和上海相比较,北京的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的竞争力的软因素(企业治理、文化、诚信)不强。 3、天津 天津作为京津大都市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具有极佳的经济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优势。近年来,天津金融外部环境明显改善。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