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3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3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3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3

中药涂药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注:理论回答正确、全面加5分

检查人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p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1]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目录 第一项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 第二项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 第三项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 第四项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 第五项鼻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第六项女病人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6) 第七项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7) 第八项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第九项鼻塞(鼻导管)吸氧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第十项换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0) 第十一项雾化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第十二项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2) 第十三项口服给药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3) 第十四项密闭式输液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14) 第十五项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5) 第十六项静脉留置针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16) 第十七项静脉采集血标本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7) 第十八项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8) 第十九项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9 第二十项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 第二十一项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1) 第二十二项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2) 第二十三项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3) 第二十四项酒精拭浴降温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第二十五项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5) 第二十六项经鼻/口腔吸痰法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6) 第二十七项气管切开(呼吸机)病人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7) 第二十八项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8) 第二十九项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第三十项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30) 第三十一项除颤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特别备注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 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 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 小时内有效; 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换药术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外科换药 (一)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换药的适应症: 1.拆线 2.制止伤口出血 3.解除压迫 4.处理引流 5.敷料污染严重 6.敷料移位 7.再次手术前 8.观察和检查伤口。 换药的大致过程: 1.熟悉病人,简述病情,换药目的 2.换药者个人准备:衣帽、口罩、洗手 3.查看患者伤口,注意人文关怀 4.洗手、准备物品 5.换药操作,注意人文关怀 6.处理污物 7.洗手,记录病程 (二)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 1.换药前准备 (1)病人的准备 精神准备: 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操作,文明、暴露、保暖. (2)工作人员准备 了解伤口的情况: 时间安排:清晨,避开进食及家陪,前半小时勿清扫 无菌准备: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 决定换药地点 决定换药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 ★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接触”原则 2.换药的基本方法 (1)揭开创面敷料;揭胶布由外向里,要轻柔;手取外层敷料,钳取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有粘连时,应湿敷后再揭;观察伤口。 (2)清洁伤口:应用“双镊法”,一脏一净;伤口周围皮肤用消毒液由向外擦拭二遍(污染伤口由外向消毒);创面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分泌物或脓液冲洗时用弯盘接水,后吸干创面;放引流时,应探明情况后放置。 (3)固定敷料:应用无菌纱布,分泌物多时加棉垫,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胶布粘贴法:适当的宽度、长度,方向与肢体或躯体的长轴垂直;绷带或胸腹带的应用:胶布过敏的处理。 3.换药的注意事项 (1)态度和蔼、动作轻巧、迅速敏捷 (2)严格无菌操作 (3)勿让家属围观 (4)高度污染的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必须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穿隔离衣,物品尽量简单,污物焚毁,器械加倍消毒,消毒液浸手 4.伤口的处理 (1)伤口无引流物又无感染者,可3天查看伤口。疑有感染者,随时观察,更换敷料。 (2)伤口有引流物者,24小时更换敷料。是否去除引流物,视情况而定。 (3)术后体温持续在38℃以上,或伤口疼痛,应查看伤口。 (4)缝线反应:可用酒精湿敷。伤口基本愈合后尽早拆线。 (5)伤口感染:浅表:可用酒精湿敷,或理疗;深部:拆除缝线,开放排脓,放置引流。 (6)伤口拆线:拆线时间: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缝线14日。 。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换药术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换药术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外科换药 (一)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愈合。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换药的适应症: 1.拆线 2.制止伤口出血 3.解除压迫 4.处理引流 5.敷料污染严重 6.敷料移位 7.再次手术前 8.观察和检查伤口。 换药的大致过程: 1.熟悉病人,简述病情,换药目的 2.换药者个人准备:衣帽、口罩、洗手 3.查看患者伤口,注意人文关怀 4.洗手、准备物品 5.换药操作,注意人文关怀 6.处理污物 7.洗手,记录病程 (二)换药的基本操作方法 1.换药前准备 (1)病人的准备 精神准备: 体位:安全、舒适、便于操作,文明、暴露、保暖. (2)工作人员准备 了解伤口的情况: 时间安排:清晨,避开进食及家陪,前半小时勿清扫 无菌准备:衣、帽、口罩、洗手、剪指甲等 决定换药地点 决定换药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先无菌,后感染;先缝合,后开放;先感染轻,后感染重;先一般,后特异。 ★换药操作中无菌原则的基本要求——“不接触”原则 2.换药的基本方法 (1)揭开创面敷料;揭胶布由外向里,要轻柔;手取外层敷料,钳取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有粘连时,应湿敷后再揭;观察伤口。 (2)清洁伤口:应用“双镊法”,一脏一净;伤口周围皮肤用消毒液由内向外擦拭二遍(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消毒);创面应用生理盐水棉球沾、吸分泌物或脓液冲洗时用弯盘接水,后吸干创面;放引流时,应探明情况后放置。 (3)固定敷料:应用无菌纱布,分泌物多时加棉垫,一般覆盖面积超出伤口四周3-5cm;胶布粘贴法:适当的宽度、长度,方向与肢体或躯体的长轴垂直;绷带或胸腹带的应用:胶布过敏的处理。 3.换药的注意事项 (1)态度和蔼、动作轻巧、迅速敏捷 (2)严格无菌操作 (3)勿让家属围观 (4)高度污染的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必须进行床旁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包括:穿隔离衣,物品尽量简单,污物焚毁,器械加倍消毒,消毒液浸手 4.伤口的处理 (1)伤口无引流物又无感染者,可3天查看伤口。疑有感染者,随时观察,更换敷料。 (2)伤口有引流物者,24小时更换敷料。是否去除引流物,视情况而定。 (3)术后体温持续在38℃以上,或伤口疼痛,应查看伤口。 (4)缝线反应:可用酒精湿敷。伤口基本愈合后尽早拆线。 (5)伤口感染:浅表:可用酒精湿敷,或理疗;深部:拆除缝线,开放排脓,放置引流。 (6)伤口拆线:拆线时间:面颈部4~5日拆线;下腹部、会阴部6~7日;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减张缝线14日。 。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评估】 无菌技术操作条件(环境、物品)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剪短指甲、取手表、卷袖过肘、洗手并擦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治疗盘2个,无菌持物钳包、手消液、无菌注射器、无菌巾包,无菌溶液、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有盖缸内盛纱布、无菌治疗碗包、号码合适的无菌手套一副、橡皮筋、标签纸、书写笔、污物缸、抹布、锐器盒。 环境:清洁、干燥。 【方法】 擦桌面→治疗盘→手消。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检查无菌包→开无菌持物钳容器包→取出无菌持物缸→取下包外3M消毒条书写开启时间及责任者贴于无菌缸外壁。 铺无菌盘法(单层铺巾法): 检查无菌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盘内→未污染的剩余治疗巾按原折痕包好→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打开→双折铺于盘上→扇形折叠打开→放无菌物品→双手捏翻折治疗巾两个角的外面向下覆盖,覆盖时将各边缘对整齐→将开口处向上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一次→露处治疗盘边缘→治疗盘即备好待用→注明开包→铺盘时间及责任者。 无菌碗的使用法: 检查无菌包→打开包(外层用手,内层用手或无菌持物钳均可,原则不污染)→扭转放无菌碗于治疗盘内→整理包布。 取用无菌溶液法: 核对瓶签,检查溶液→拉开输液瓶拉环盖→注射器抽取溶液→将溶液推入无菌碗内→消毒瓶口并贴瓶口贴或用无菌纱布盖好→注明开瓶时间及责任者(已打开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无菌容器使用法:检查无菌容器→打开容器,盖的内面朝上→持无菌容器时手指不可触及容器的边缘及内面→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物品→将容器盖严。 戴无菌手套法: 戴手套:检查手套的号码、有效使用期及包装袋有无潮湿、破损→打开手套袋→两手同时掀开手套开口处,分别捏住两只手套翻折部分,取出手套→将两手套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再以戴好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翻折面内,同法戴好→调整手套位置。 脱手套:一手捏住另一手的手套口外面翻转脱下→已脱手套的手伸入另一只手套内将其脱下→将手套的里面翻套在外面→将用过的手套放医用垃圾袋内备处理。 【评价】 1、操作准确、轻巧、熟练,物品放置合理,不影响操作。 2、注明开包、开瓶、铺盘日期及时间。 3、无菌观念强,手臂未跨越无菌区,操作过程无污染。 【注意事项】 1、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 时。 2、无菌持物钳取时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回容器中。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

外科换药操作及考核评分标准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性别姓名科室得分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一、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 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 1.除去外层辅料: 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 2.1原则:无菌技术 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18或19号针头和7号头皮针;无菌棉纱敷料(填充用);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安息香酊等);无菌30ml或50ml注射器。 2.3洗手,戴普通手套; 2.4测量及评估伤口; 2.5除去用过的手套,洗手; 2.6以无菌技术打开无菌冲洗包将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放入冲洗包; 2.7倒无菌溶液至无菌冲洗盒内; 2.8戴无菌手套,将头皮针剪去针头备用; 2.9冲洗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操作者考核日期操作时间得分 项目考核标准及内容要求分值扣分得分 素质要求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头发不过肩,不穿硬底鞋,指甲规范;稳重大方, 精神面貌好 6分 操作前准备物品 治疗盘,清洁纱布,棉签缸,碘伏瓶,无菌持物钳及缸,弯盘2个,无菌包(内 有2块治疗巾),1瓶生理盐水,贮槽内盛治疗碗2个,无菌手套包(内有无菌 手套1付) 3分环境清洁,干燥,宽敞2分 操作过程 操作时间为4分钟 超时扣1分,以后每超时5秒扣1分铺无 菌治 疗盘 及无 菌包 的使 用 1、检查治疗盘是否清洁干燥(检查并口述),用纱布清洁治疗盘2分 2、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松散(检查并口述)4分 3、将无菌包放置在清洁干燥平坦处,按包折顺序小心打开,无污染4分 4、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无菌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4分 5、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包好,一字形包扎,并注明开包日期、时间。 24小时未用完应重新消毒(口述) 4分 6、双手捏住治疗巾上层两角外面双折铺于治疗盘中,无菌巾上层向远端呈扇形 折叠,开口边向外。 6分 取无 菌物 品、 取无 菌溶 液及 无菌 持物 钳的 使用 7、擦液体表面灰尘,检查溶液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瓶盖有无松动、瓶 子有无裂缝、有无变色、混浊、沉淀等(检查并口述) 5分 8、启铝盖、消毒4分 9、用无菌持物钳在贮槽内取一个换药碗,放于铺好的治疗盘内2分 10、无菌换药碗无污染,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将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 6分 11、贮槽盖随即盖严,不可暴露过久。2分 12、开瓶塞方法正确,倒液时,瓶签向手心倒少许溶液于弯盘中冲洗瓶口5分 13、从已经冲洗的瓶口处倒出溶液至无菌治疗碗中,倒后立即将胶塞塞好4分 14、记录开瓶日期、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内溶液可保存24小时(口述)3分 15、放入无菌物品后的治疗盘,拉平扇形折叠层盖于物品上,上下边缘对齐, 将开口处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向下翻折一次。已铺好的治疗盘有效期4小 时(口述)。记录铺无菌盘时间 5分 戴 无 菌 手 套 16、检查手套包的名称、有效期、有无潮湿、破损及型号(检查并口述)4分 17、整理衣袖,打开手套包2分 18、取、戴无菌手套方法正确6分 19、未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内面,已戴手套的手只能接触手套外面,如不 慎将手套污染或发现有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口述) 2分 20、脱手套前,将手套上污物洗去,然后由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不可强拉手 指部分,以免损坏手套(口述) 2分 操作后整理用物,有菌、无菌物品分开放置3分理论提问略10分合计100分注:同等分数者,以操作时间先后排序

换药术

换药术 【适应症】 1.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清除者。 2.需松动拔除或更换引流物者。 3.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或被外来物污染者。 4.疑有或已经出现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 5.无特殊情况术后第三天换药,观察伤口情况。 【换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准备换药前应先到病床旁了解伤口情况。能够下床行走的病人去换药室换药,病情不允许的病人在床边换药。首先向病人说明换药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适反应,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要求既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如分泌物多或需冲洗伤口时应垫放治疗巾,以保护床罩;尽力尊重病人隐私权。 2.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3.物品准备: 换药前操作者仔细观察伤口情况,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他适宜的器械和敷料数量。 换药室通常将无菌持物钳置于消毒的大口量杯或大口瓶内,用其取物时需注意: (1)不可将其头端(即浸入消毒液内的一端)朝上,正确持法是头端应始终朝下。 (2)专供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 (3)取出或放回时应将头端闭合,勿碰容器口,也不能接触器械台。由换药室推到病房之前盛无菌持物钳的大口量杯应盖无菌纱布。 (4)准备换药物品打开换药包时应注意将换药包束带缠绕成团放置于换药包外侧,按包裹次序手持反折外侧打开换药包,包裹时按打开时相反次序包好换药碗。 4.换药物品由操作者和护士一起准备充分,放置在换药车上,放于病人头侧。 【操作过程】 1.打开换药包(注意无菌操作),用持物钳夹取污物盘放置左手平托,紧贴病人身旁放置。 2.用手揭去外层敷料放入污物盘。戴手套后用镊子(无齿)揭去内层敷料,放入污物盘,暴露伤口。如敷料因渗出物使其与伤口粘连较紧,不可硬性将其揭下。应先用生理盐水将其润湿,然后慢慢的揭下,这样可减少对伤口的撕裂,减轻病人的痛苦,揭敷料的方向应与伤口纵轴方向一致。 3.观察伤口有无血肿、出血,有无分泌物及其性质,注意创面皮肤、粘膜、肉芽组织的颜色变化。 4.用镊子夹取酒精或碘伏棉球清洁、消毒伤口,消毒时应注意: (1)换药者左手持有齿镊向右手无齿镊传递无菌物品,右手持无齿镊接触伤口并清洁伤口,两把镊子均尖端向下,两镊勿接触。 (2)皮肤由70%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消毒,粘膜用碘伏棉球消毒。 (3)消毒顺序应遵循自上而下,先里后外的原则。如果是感染伤口应由外向内,切口内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等进行清洗。 (4)对切口、线结处消毒应为蘸拭而不是擦拭,消毒完切口后再环形消毒切口周围皮肤。范围为距切口5~8cm。 (5)蘸拭创面的棉球不得再擦洗皮肤,同样,污染切口消毒时擦洗皮肤的棉球也不得再擦洗伤口。 (6)一般消毒三遍,范围一遍比一遍小。 (7)根据伤口情况选用引流物,一般浅而无感染、分泌物不多的伤口常用凡士林纱布,分泌物多时可用盐水纱布,外加多层干纱布。伤口较小而较深时,应将凡士林纱布条送达伤口底部,但勿堵塞伤口,分泌物很多的伤口可用胶管负压吸引,注意避免引流物遗留在创腔内。 5.伤口上覆盖消毒的干纱布,一般盖6~8层,最下一块纱布光滑面朝下,最上一块光滑面朝上,两端注意不要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 (3) 二、无菌技术 (5)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6) 四、口腔护理技术 (11) 五、鼻饲技术 (12) 六、导尿技术及护理 (13) 七、胃肠减压技术 (15) 八、灌肠技术……………………………………………………………………….. 九、氧气吸入技术…………………………………………………………………... 十、换药技术 十一、雾化吸入疗法 十二、血糖监测 十三、口服给药法 十四、密闭式输液技术 十五、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十六、静脉留置针技术 十七、静脉采血技术 十八、静脉注射法 十九、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二十、动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

二十二、皮内注射技术 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 二十四、物理降温法 二十五、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法 二十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二十八、心电监测技术 二十九、血氧饱和度检测技术 三十、输液泵/微量输注泵的使用技术三十一、除颤技术 三十二、轴线翻身法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 三十四、患者约束法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法 三十六、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三十七、洗胃技术 三十八、“T”冠引流护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 四十、膀胱冲洗的护理 四十一、脑室引流的护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四十三、产时会阴消毒技术 四十四、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四十五、光照疗法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 四十七、听诊胎心音技术 四十八、患者入/出院护理 四十九、患者跌倒的预防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湖北省2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1、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2、皮内注射术 3、肌内注射术 4、静脉留置针技术 5、吸痰 6、氧气吸入技术(氧气筒鼻导管给氧法) 7、口腔护理 8、生命体征测量技术(体温脉搏呼吸测量) 9、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无创血压测量) 10、徒手心肺复苏术 11、电除颤技术 12、鼻饲(肠内营养) 13、更换引流袋/瓶技术 14、导尿术 15、灌肠术(大量不保留灌肠术) 16、胃肠减压技术 17、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8、痰标本采集法 19、轴线翻身法 20、血糖检测技术

无菌技术(铺无菌盘) 【护理目标】 正确使用无菌巾布置无菌盘(区域),形成无菌区,短期内放置无菌物品或进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区域与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操作区宽敞、清亮、明亮。治疗盘清洁、干燥。 3.按无菌操作技术,取出无菌巾铺于治疗盘构成无菌盘。铺好的无菌盘上下层无菌巾的开口边缘应对齐并向上折叠盖严。 4.往无菌盘里摆放无菌物品放置有序,方便取出。摆放时不可触及或跨越无菌区,并保持无菌盘于腰平面至视野之内。 5.铺好的无菌盘在4h内使用。无菌盘使用后即需更换。 6.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物品、敷料按医疗废物处置要求进行分类处置。非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治疗巾由洗衣房集中清洗。 【结果标准】 1.铺盘方法正确,无菌面没有被污染。 2.污染的无菌盘得到及时更换。 3.操作过程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相关链接】 无菌治疗巾包内治疗巾的折叠方法: 1.纵折法:治疗巾纵折两次,再横折两次,开口边向外。 2.横折法:治疗巾横折后纵折,再重复一次。 【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无菌换药术操作评分标准

无菌换药术 【适应证】 1.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日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镊子2把,剪刀1把,备酒精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碘伏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步骤】 1.用手取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及外引流物;与伤口粘着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湿润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接触敷

料作为传递。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洗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或脓液,由内向外,注意移除创口内异物、线头、死骨及腐肉等。棉球一面用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洗创面。严格防止将纱布、棉球遗留在伤口内。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免污染。 3.分沁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消毒溶液(如优锁)冲洗。如需放置引流,应先用探针或镊子探测创腔方向、深浅和范围,然后再用探针或镊子送入油纱布或引流条,或浸过雷夫努尔药液的纱布引流条,但不能塞得太紧。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烧灼,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的酒精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无严重感染的平整创面,用凡士林纱布敷盖即可。感染严重的伤口,可用%新洁尔灭,%醋酸洗必泰等洗涤或湿敷,亦可用黄连软膏,去腐生肌散等中药外敷。化脓伤口可用优锁溶液洗涤或湿敷。特异感染,可用%高锰酸钾湿敷。 6.最后,覆盖无菌纱布(一般为8层),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如换药者已接触伤口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换药碗(盒)。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自己

(完整版)换药术评分标准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温医) 考号姓名单位得分

外科换药操作流程 一、目的 1.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2.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3.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使炎症局限,或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及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4.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 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操作前半小时停止一切清扫工作。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个、无菌镊子个、酒精棉球树个、盐水棉球树个、分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置于无菌治疗碗内、弯盘、胶布或绷带,铺好橡胶单、治疗巾,根据伤口情况可备引流物、血管钳、探针、凡士林纱布或雷夫诺尔纱条等。 四、操作方法 1.除去外层辅料: 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紧贴创口的一层敷料用镊子揭去,揭除敷料的方向与伤口纵细方向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 2.1原则:无菌技术 2.2物品准备:无菌冲洗包;无菌手套;医嘱规定的冲洗液或生理盐水;无菌18或19号针头和7号头皮针;无菌棉纱敷料(填充用);无菌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安息香酊等);无菌30ml或50ml注射器。 2.3洗手,戴普通手套; 2.4测量及评估伤口; 2.5除去用过的手套,洗手; 2.6以无菌技术打开无菌冲洗包将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放入冲洗包; 2.7倒无菌溶液至无菌冲洗盒内; 2.8戴无菌手套,将头皮针剪去针头备用; 2.9冲洗 ①用注射器吸满无菌溶液,接上针头,握住注射器和针头,由伤口上方跑 2.5-5cm距离向下冲洗,用手的力量控制冲洗速度,轻轻的冲洗肉芽组织,而用力冲洗黄或黑的坏死组织; ②移走针头,接上头皮针导管,把导管顶端放入潜行伤口或很难冲洗到的地方,冲洗伤口内部深处; ③再慢慢轻柔的把伤口深部的冲洗液回抽; ④用无菌纱布轻轻拍干伤口内过多的冲洗液,保持伤口微湿但不积水;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换药术的评分标准【最新版】

临床医师实践技能换药术的评分标准【目的】(10分)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征】(30分)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如切口情况良好,张力不大,可酌情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张力大的伤口,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月换药1-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10分) 1.换药前本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1把;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 3.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10分)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10分)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10分)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10分)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10分)

换药术评分准则

精心整理 换药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温医) 考号姓名单位得分

5.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邵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二、适应证 1.无菌手术及污染性手术术后3-4天检查刀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或全部拔出者。 5.伤口已化脓感染,需要定时清除坏死组织、脓液和异物者。 6.伤口局部敷料松脱、移位、错位,或包扎、固定失去应有的作用者。 7.外科缝合伤口已愈合,需要拆除切口缝线者。

8.需要定时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者。 9.手术前创面准备,需要对其局部进行清洁、湿敷者。 10.各种瘘管漏出物过多者。 11.大、小便污染或鼻、眼、口分泌物污染、浸湿附近伤口敷料者。 三、准备工作 1.病人的准备:了解病人的心情,向病人讲解换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病人的心理恐惧。病人应保持合适体位,既有利于病人舒适,也有利于医生换药。 2.自身准备:着装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 3.环境准备: 4.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无菌治疗碗2 置于无菌治疗碗内,无菌纱布数快,治疗巾, 四、操作方法 1.除去外层辅料: 外层绷带和敷料用手取下, 平行,以减少疼痛。 2.冲洗 2.1原则:无菌技术 2.218或19号针头 和74×4纱布;普通手套;纸胶布;垃圾袋;护肤液 50ml注射器。 2.3 2.4 2.5除去用过的手套,洗手; 2.6以无菌技术打开无菌冲洗包将纱布,注射器,针头,头皮针放入冲洗包; 2.7倒无菌溶液至无菌冲洗盒内; 2.8戴无菌手套,将头皮针剪去针头备用; 2.9冲洗 ①用注射器吸满无菌溶液,接上针头,握住注射器和针头,由伤口上方跑2.5-5cm距离向下冲洗,用手的力量控制冲洗速度,轻轻的冲洗肉芽组织,而用力冲洗黄或黑的坏死组织;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及试题集1

第一章医院和住院环境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不适宜患者休养的环境是 A、保持安静,避免噪声 B、床上用物保持清洁平整 C、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2 – 24 0C D、定时开窗通风,每次30 min E、墙壁可用红颜色调节情绪 2、对口头医嘱的描述正确的是 A、护士向医生复述一遍即可执行 B、抢救完毕,请医生及时补写医嘱与处方 C、任何时候均可执行口头医嘱 D、任何时候均不可执行口头医嘱 E、医生提出口头医嘱应立即执行 3、急诊观察室留观时间一般为 A、1 - 3天 B、 3 - 7天 C、7 – 14 天 D、14 - 21天 E、21 - 30 天 4、一般病室冬季温度保持在 A、12 – 16 0C B、16 – 18 0C C、18 – 22 0C D、22 – 24 0C E、24 - 26 0C 5、一般病室相对湿度保持在 A、30 % - 40 % B、40 % - 50 % C、40 % - 60 % D、50 % - 60 % E、50 % - 70 % 6、产房室温宜保持在 A、1 - 16 0C B、16 - 18 0C C、18 - 22 0C D、22 – 24 0C E、24 – 26 0C 7、床间距不应少于 A、0.5m B、1m C、1.5m D、2m E、2.5m 8、铺备用床的目的是 A、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接收新患者 B、迎接新患者 C、供暂时离床的患者使用 D、保证患者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 E、避免被褥被血或呕吐物污染 9、麻醉护理盘的无菌盘内所放物品不包括 A、吸痰导管 B、开口器 C、压舌板 D、输氧导管 E、手电筒 10、病床单位的设备不包括 A、床旁桌 B、床褥 C、屏风 D、床垫 E、床旁椅 11、铺床时移开床旁桌离床约 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 E、30 cm 12、铺床时移床旁椅至床尾正中,距床尾约 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 E、30 cm 13、备用床盖被上端距床头 A、5 cm B、10 cm C、15 cm D、20 cm E、与床头平齐 14、对枕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枕头四角要充实 B、备用床的枕头平放于床头盖被上 C、备用床的枕头开口背门 D、麻醉床的枕头平放于床头盖上 E、暂空床的枕头开口背门 15、铺麻醉床中部橡胶单,其上端距床头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鼻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六、留置导尿管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七、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一)、氧气吸入(氧气筒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二)、氧气吸入(中心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换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密闭式周围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安全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八、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PICC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二、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四、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六、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九、人工呼吸机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一、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二、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四、患者约束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六、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七、电动洗胃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八、“T”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一、脑室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四、新生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五、光照疗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七、听胎心音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一)、患者入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二)、患者出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九、预防患者跌倒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 项目分 值 技术操作流程与标准 评分 得分备注 A B C D 操作 前准备15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准备用物:治疗盘、治疗碗(2个)、弯血管钳、 镊子、压舌板、吸水管、纱布、治疗巾、弯盘、棉 签、液体石蜡油、1%龙胆紫、手电筒、开口器(必 要时)。 3.用物准备3分钟。 5 8 2 4 6 1 3 4 2 2 评估 5 1.了解口腔情况及有无义齿等。 2.了解患者病情及合作程度 3 2 2 1 1 操 作流程70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取得合作。 3.安全与舒适:病人体位舒适,病房环境整洁安全。 4.协助患者头偏向护士侧,铺治疗巾于患者颌下及 枕上,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 5.观察口腔有无充血、溃疡,协助清醒患者用温水 漱口。 6.擦净口唇,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左侧颊部,用血管 钳夹棉球擦洗上下齿左外侧面,由内向门齿纵向擦 拭。 7.同法擦洗右外侧面。 8.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洗牙左上内侧面、左上咬 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擦洗左侧颊部。 9.同法擦洗另一侧,擦洗舌面及硬腭部(每个棉球 只擦一面,棉球以不滴水为宜)。 10.擦洗完毕,帮助患者用吸水管漱口(昏迷患者严 禁漱口),撤去弯盘,擦口唇周围,撤去治疗巾。 11.用手电筒检查口腔,有口腔粘膜溃疡时,遵医嘱 给适当药物,口唇干裂涂石蜡油。 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3.交代注意事项。 14.整理用物,洗手。 3 5 5 5 3 6 6 6 7 6 5 3 5 5 2 4 4 4 2 5 5 5 5 5 4 2 4 4 1 3 3 3 1 4 4 4 3 4 3 1 3 3 2 2 2 3 3 3 1 3 2 2 2 评价15 1.动作轻柔,准确、节力、操作熟练。 2.患者口腔清洁、无异味,患者舒适。 3.与患者交流有效。 4.每超时1分钟扣2分。 5 5 5 4 4 4 3 3 3 2 2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