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其实这三个维度是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相对应的,如下图所示:

详细内容见“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

?重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师还需要确定内容的重点。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事实、概念、规则以一定的形式(如网络关系图、层次结构图、双向表、一览表等)罗列出来,标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整理出几条主线,便能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了。

?难点

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不是,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以内化习得的内容或信息,而选择的教学过程。(注)

下面用两组卡片来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组是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协作学习、游戏、模拟、发现教学和问题求解。

?一组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演讲、示范、练习,和辅导等。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体育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更适合采用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

●教师自身素质: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刚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讨论或者模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呈现新的教学信息时,教师可

以采用讲授法;然后,安排练习反馈活动,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最后,

利用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文“Medium”,含义是“两者之间”,即承载、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表示

任何可以在信息源和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在今天的各类教学活动中,媒体已经成为当然的组成部分,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体”。Smaldino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有六种媒体用的最多,分别是视频、电视、图表(diagram)、印刷资料、计算机和教师。(注) 这六大类都符合媒体的定义,当这些媒体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就成为教学媒体。

一个多世纪以来,教师一直在使用各种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近年来,教学媒体的队伍中,又新增加计算机、光盘、数字视盘(DVD)、卫星通讯和国际互联网等新的技术门类。

教学媒体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具体—抽象程度分类:

依据表达信息的具体——抽象程度,美国心理学家戴尔把教学媒体分成了10个层次,用戴尔经验之塔来表示。

2、按感官通道分类:

依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也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综合媒体(转引自李龙,2000)。如下图所示:

此外,1991年,Kozma提出应该按照媒体采用的技术、支持的符号表示系统和处理能力来定义教学媒体。他强调媒体所支持的符号系统和处

理能力对人的学习认知的重要性,提出了他独特的媒体定义和分类方式。

三、教学媒体环境:

所谓教学媒体环境,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教学媒体有机组合,以达到促进、优化教学的目的,这样构建而成的教学环境即为教学媒体环境。

常见的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可分为:

?多媒体教室环境

?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

以下分别介绍这两种媒体环境配置模式。

1.多媒体教室环境

多媒体可以是简易型多媒体组合教室,也可以是集成型多媒体教室。

简易型多媒体组合教室配置模式如下表所示:

集成型多媒体教室配置模式如下表所示:

2.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如下表3所示:

2020地理试卷分析-教学设计公开课

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 --------学习2021年全国卷一地理试题心得 黄埔六中白明露2021年高考地理试题继续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试题重视地理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体现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形成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命题特点。同时,试题紧密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和思考生活中地理的存在、作用与魅力,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科学精神。试卷命题兼具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难度合理、区分度强,很好地起到了对学生检验和选拔的作用,对一线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在题型设计、命题风格、信息呈现等方面,依旧延续了近年来的命题特点。同时,结合考生平日熟悉的演绎方式,在卷面上给了考生亲切感。 总的来看,这份试卷,选择题部分注重基础原理运用,贴合实际生活,注重地理实践力体现,强化逻辑分析能力,活化地理学习内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类生产活动、社会现象,都蕴含这地理原理。将身边的地理引入试题,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素养、提升地理学习兴趣、获取地理学习成就感的重要途径。

例如,全国卷1第4-6题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图2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4~6题。 图2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①并列排布②横向错列排布③自由排布④纵向错列排布 A.①B.②C.③D.④ 5.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教学设计总结写范文

教学设计总结写范文 教学设计方案(附反思报告) 、对模块五所提交教案的教学设计前端分析部分(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2、对模块五所提交教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即各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并给出改进建议。 3、学完本课程后,您认为自己以往在教学中有哪些做得好的地方,尚存在哪些不足,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反思报告 本次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的准备了解较透 彻,有利于综合考量总体教学思路,但感觉缺一些层次感,没有对学习者存在的困难作介绍或了解,有待改进。 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主要环节,层次清晰。但“知识与技能”有些简略,缺字词的知识与掌握阅读方法的技能。

教学重点以课前导读为线索,抓住了设计意图,同时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体现了教学略读课的特点。难点以教学重点为依托,是重点的升华,也是学生向课外拓展的目标要实现由感悟到行动,有一定的难度,但设计只谈到了感悟,未写到“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并落实到行动”,有些欠缺。 教学过程引入部分简洁明了,启发性较强,有力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动2紧抓课文的主线,开门见山,体现 对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自评) 单位(学校):关兴中学 评价人:宋光雨评价日期:年月日 关于撰写“课后小结”的几点建议 在学院统一印制的“教案”中,最后一栏是“课后小结”。那么,为什么要设课后小结内容,教师课后应从那些方面思考、撰写“课后小结”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设置“课后小结”栏目的目的 一般两个课时为一次课,撰写一份教案(又称谓课时计划),作为最小、最基本的教学循环活动。在教案中,除设有授课时间、教学任务(目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提要、作业等内容外,最后,是“课后小结”内容。那么,设置“课后小结”栏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求教师在完成一次最小、最基本的教学过程后,对这次授课情况,做一下认真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并且,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有自己的见的。总之,在“教案”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总结、提高”栏目。 二、教案中“课后小结”撰写的基本情况 上两个学期对教师的“教案”抽查情况可看出,部分教师对教案撰写认真,对填写“课后小结”也体现了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过程,认真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课后小结”不是上课后手写的,而是备课时和前面的几项备课内容一起打印出来的,这就失去了设置“课后小结”栏目的目的、意义;有的教师在“课后小结”中,将讲授过的教学内容又进行简单陈述和“教学内容提要”栏中基本一致,然后写,“学生基本理解,掌握”等字样;还有的教师每次课后小结内容、格式基本雷同,既看不出每次课的教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 二、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二)11、文言文翻译 (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学生答案示例: 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 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 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 14。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 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 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 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 学生答案示例: 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 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 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 垫。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

教学设计模式的比较

两种传统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比较和启示 【摘要】本文根据ADDIE模式就迪克-凯瑞和史密斯-雷根两个教学系统设计模型进行比较,就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两个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指出他们各自的局限性和有待于发展的地方,从而加深对传统教学系统模式的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迪克-凯瑞史密斯-雷根教学设计模型 ADDIE 概述 模式是再现显示的一种理论化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么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 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数百种不同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产生,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具备一些共同的属性。从构成要素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乌美娜);从涉及的步骤来看,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从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来看,分为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何克抗,1998)。 我们认为,传统ID模式的发展确实经历过两代,而且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鲜明标志。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在传统ID的四种理论基础中,除学习理论之外的其余三种(即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所有ID模式中的体现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即这三种理论对所有ID模式的影响基本相同,只有学习理论在不同ID模式中的体现才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只有以学习理论作为ID模式发展的“分代原则”才是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迪克—凯利模式“是I D 1的代表性模式, 由W. D i c k和L .C a r e y 于 1 9 7 8年提出,见图1 。这一模式最大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系统性强,步骤和环节环环相扣,易于操作。I D 2的代表性模式首推“史密斯-雷根模式“,由P . L . S m i t h和T . J . R a g a n于 1 9 9 3年提出,见图 2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 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因此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史密斯-雷根模式是迪克-凯瑞模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二者各有特点, 又有继承和创新。 一、介绍ADDIE模式

试卷分析教案

第一次文综试卷分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帮助学生寻找知识盲点,查找知识薄弱环节,澄清知识点。 (2)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应考能力,培养学生审题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卷分析的能力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努力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薄弱环节。 难点:对易错题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的提炼与运用,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三)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四)问题导入 我们班这次期中考试考的怎么样呢,通过考试我们能发现在以前的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节课的试卷分析来解决。 (五)互动合作 一、教师对试卷的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分两大类,即客观题(选择题)和主观题(非选择题),题量适中,难易适当,涵盖了90%以上的考点内容,考察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本次考试成绩我感觉不太理想,基础知识失分较多,很多同学拿到试卷,感觉是开卷考试,真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导致做题格式不规范,叙述语言不准确。本次考试最高分为94分,最低分为16分,10个班的平均分为68.71分, 从试卷完成情况来看,同学们存在以下问题: (1)卷面书写脏、乱、差。 (2)做题格式不够规范。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4)粗心大意,审题不清 (5)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正确把握题中的关键词语。 三、试卷评讲: 1、学生自主纠正。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 高二语文试卷分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卷做系统分析,帮助学生对试卷结构、得分情况有深度了解。 2、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分析错题错因,订正并理解考题。 3、方法与过程:结合高考考纲要求,指导各题型分析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积累、古诗文鉴赏、文学类文本分析。难点: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演讲:对于本次期中考试的总结及展望 S点评T总结: 语文学习没有常胜将军,一马当先不必沾沾自喜,马失前蹄也不必妄自菲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本次期中考卷。 (二)分析试卷 T:Ppt展示数据统计表

ST:从数据中分析出什么? T:160分值中,得分率低于60%的题目基本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诗歌鉴 赏及文学类文本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名句默写题。从这份简单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清晰看出我们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的毅力,而是缺乏丰厚的文学积淀和理解鉴赏诗文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我们来从语言文字运用题入手分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S:自主订正1-5小题,揣度做题方法T:请同学来分析,重点分析1、5两题1、字音 剑戟: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压轴(ppt):《辞海》“压轴是戏曲术语。指一台折子戏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最末一个剧目称大轴而得名。”召唤:广播操《时代的召唤》 2、成语 T:高考考纲对成语题的要求是表达运用E级,即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能正确使用。 S:“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的。“犯罪行为”不是“顺应时代出现的”,故用在此处不合适。 T:注意避免张冠李戴,望文生义。成语题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分析呢?S: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豆蔻年华) 3、4、文言词汇

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教学设计简介一一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 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女口: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 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如 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 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 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设计教学 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 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 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 找出学习者的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 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 I : -1 学习需要分析 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 F *—T * r' 2 学习内容分析 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 [ ------ i ----------------------------- 3 学习目标的阐明 i —' : 4 模式中出现的用词 …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ij 目标 : 学习者分析 学习策略的制定 :5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 :7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J 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 安 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 教 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 : 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 ……为评价,反馈分析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一.学习内容的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现代教育技术》中第五章“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为了给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确定活动的主题,只有在确定了活动主题的情况下才能展开整个的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石,是学习的重点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问题的分类”、“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实践”四部分内容,其中“问题的设计”是本节的重点内容,“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实践” 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根据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的操作程序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处于第一步,对之后的所有过程起到的是把控全局的作用,因此只有能够很好地学会自主学习中“问题”的设计,才能真正的确定整个活动的主题,才能使得整个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学习的学习。 所以本节课对于本章学习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图1课程内容的层级分析

二.学习者分析 学习“自主学习中‘问题’的设计”这节课的学生是选择了“现代教育技术” 这门课的研究生。他们的知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较高。能够较为容易的掌握自主学习中“问题”的设计。 一般能力: 1.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 2.合作学习的能力较高。 3.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 4.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 5.评价和反思更具有客观性。 初始能力: 1.在本科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教学设计过程。 2.有了具体教学的实践经验。 3.已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内涵。 三.学习目标的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问题的分类及其特点。 2.知道自主学习的内涵。 3.知道为什么进行自主学习中“问题”的设计。 4.领会“自下而上”提出问题的方式。 5.分析单元问题与基本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6.知道从单元问题上升到基本问题的三种方法。 7.知道教育目标分类法、理解六侧面法、“五何”问题设计法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道教育目标分类法、理解六侧面法、“五何”问题设计法, 能够掌握利用这三种方法设计问题的能力。 2.通过知道三种设计问题方法的优缺点,能够掌握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出更适合设计该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过程的能力。 2.提高综合考虑问题的素养。 3.形成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目标策略方法)

教学设计(前端分析、目标、策略、方法) 1、(单选)教师向学生讲解字词的时候,字词的呈现方式效果较好的为( B ) A、必须在一张幻灯片中呈现所有字词,可以忽略字体的大小等 B、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演示文稿动画效果逐一呈现字词 C、在讲解之前,利用演示文稿一次性呈现字词 D、口头讲解,不用板书出字词 2、(单选)在教师所写的教案中,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以及情趣的培养,主要依据的理论是(B) A、分配任务,让学生探究 B、创设情景,教师引导,促进学生参与 C、问题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D、教师讲授,学生机械操练 3、【前端分析】(单选)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C) A、多媒体的使用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用得越多越好 B、教师只需专心于媒体演示,可以忽略与学生的交流 C、要把握演示的节奏,避免导致信息量过大,学生不能及时掌握 D、由于多媒体能将信息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那么课堂上的信息尽量用课件呈现 4、(单选)教师在进行导入时,播放老歌“故乡的云”,引入“乡愁”一文。这一环节应用了信息技术的何种教学功能(c) A、资源获取、加工、利用 B、交流、通讯、协作 c、情景创设D、练习、测试、评论 5、(单选)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口头介绍作者及其写作本诗的背景知识,不要求学生介绍完整,学生之间可以加以补充,最后教师调出课件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知识,并口头概括讲述。 在这一步骤主要是讲解知识内容,其中媒体的作用方式为(A) A、教师为主,媒体为辅 B、媒体为主,教师为辅 C、媒体一学生互动,教师为辅 D、学生为主,媒体和教师为辅 6、(单选)教师提问后,以下做法正确的是(c) A、提问后,没有停顿 B、提问后,停顿不足3秒 c、学生答不出来,耐心等待几秒 D、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由自己代答 7、(单选)小组协作讨论,能否把“浅浅的海峡”换成“深深的海峡”?为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教案

小学数学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研组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教研组期中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北河小学 本学期期中考试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就期中测试小学数学试卷以及学 生的成绩与问题,对全校数学教学质量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试卷总体数据统计 一年级16人参加考试,及格率56.3%,平均分62,优秀率12.5%。二年级30人参加考试,及格率40%,平均分52.7,优秀率10%。 三年级11人参加考试,及格率9.1%,平均分30.2,优秀率0。四 年级24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6.7%,平均分30.1,优秀率4.2%。 五年级36人参加考试,及格率13.9%,平均分29,优秀率2.8%。二、各年级试卷分析 一年级: (一)学生答题情况 第一题知识小锦袋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很好,但是运用知识还不够灵活的,如有几个同 学在第6、8题,出现错误。说明学生对人民币掌握不够好。第二题数学乐园。 学生们掌握较好,出现丢分是因为粗心。例:我是比78少得多的数,我可能是()。个别学生答案70。错误的理解为少就可以了。第三 题计算小擂台。 学生掌握还是不够好。还需多练习。各别学生有丢分现象,在今 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个别学生计算能力。 第四题聪明屋。解决问题。90% 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强,很准确,学 生们对提问题并解答。一部分学生丢分较多。 (二)存在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 2、个别学生应用知识还不够扎实,不够灵活。 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还只处于表面,不能灵活的应用。对于稍微有一 点变化的题目就无法独立理解,思维出现混乱。如卷面上平常练习 用文字出现的数学信息,改为用图画出现,学生就不能正确的转换 获得的信息,更显处理问题的死板,单一。

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讲课教案

道德与法治试卷分析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印象 本次期末统考是苏人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全册内容,分值50分,试卷由判断题、单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四部分构成。试卷内容覆盖全面,难易适中,结构合理,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立足学生实际,紧扣时代热点。试卷中很多题目都立足于初中学生生活实际,如第10题中学生报名培训班被侵权;第12题和13题子女与父母的交往;18题(2)学生在网络空间转发分享信息时,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同时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人脸识别技术、全国交通安全日、感动中国人物秦玥飞;全国首个信用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网络安全法的颁布等。 2.重视能力立意,兼顾基础知识。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核理解,既紧扣教材重点,又不照搬教材。如第2题未成年人的含义;第11题严重不良行为的内容;20(1)四大保护的辨别等。但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如20(2)结合情境二,分析小张走向犯罪的原因。 3.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德育功能。试题中利用文字、漫画、图片、故事等内容,创设情境,如13、16题的漫画;19(1)的图片;20题围绕七年级学生李强“上学的一天”创设连续的情境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发挥学科德育功能。

4.开放试题形式,弘扬传统文化。试题形式别出心裁,具有开放性,如19(2)让学生从三则故事或者名言中选择一个最让自己感动的谈理解和思考,展示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更大的答题空间。19(1)选取传统哲理故事以及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话,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品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 1.值得肯定之处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答题素养初步形成,这从学生的卷面上就可以窥见一斑,材料和设问上都或多或少留有痕迹,这说明学生比较注意审题和审材料,简答题的答题规范比较好,条理清晰。学生能合理安排和分配政治和历史考试的时间,来不及做的情况有所减少,答题的心理素质有所改善。 2.需要改进的地方 (1)基础知识尚不牢固。一些学生可能存在误解,以为开卷考可以查书,知识点不太熟悉没关系,致使做题时仓促应战,要么不分析题意狂抄一气,要么偏离书本知识。如第2、3、11等题,考查未成年人的概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和严重不良行为的知识,明明是书本上的原话,却有部分学生出错,说明对书本知识不熟悉。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如20(1),请学生判断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然而部分学生不会区分四大保护。第10题的错误率较高,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于诉讼和非诉讼的区别认识不到位。

英语试卷分析教案

英语试卷分析教案

英语试卷分析教案 【篇一:英语试卷评析课】 龙源期刊网 .cn 英语试卷评析课 作者:熊静格 英语试卷评析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其目的在于检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准确地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实和深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高质量的试卷评析课,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而且还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极大地促进作用。上好一节试卷评析课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一、有所创新激发情意 试卷评析课犹如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学生都已学过,教学内容的重复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正因为如此,试卷讲评课的模式要求创新,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是提高讲评课质量的前提。主要的做法有: 1.诊断疑难确定重点 上好试卷评析课要求教师更充分地备课,阅卷要及时,要趁热打铁,并且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试题的难易要做出正确的量化分析,及时反馈信息。 教师只有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使讲评有针对性,才能突出重点,突出难度。要么不讲,要讲就讲到位、讲通,同时也为进一步选题,跟踪训练找到依据。 2.重组试题系统评讲

评讲试卷前,先按题型特点或知识体系进行分类,形成“模块”,以此为单位进行评讲。这样做不仅使试题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重建,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例如,在一份试卷中涉及到非谓语动词的有两个单选,一个完型的选项,还有一个改错,我将这些试题归为一类,集中讲评,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非谓语动词的知识网络。除此之外,对典型题采取“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等方式强化,如这样一个单选题: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we _______ other places in our solar system suitable for living. a discover b are discovering c will be discovere d d will hav e discovered 【篇二: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多篇)】 七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七年级英语期末试卷总分12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由听力,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词汇,书面表达组成。 本次考试平均分为79.9,及格率为89.6,优秀率为48.4。难易适中,大家都感到比较满意。 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命题。试题有以下几个导向: 1.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 2.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导语: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学习教练肖刚定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在1968年提出的一 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现在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分析就是在确定好总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借助于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等方法,分析

学习者要实现总的教学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或形成什么态度。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出学习者所需学习的内容的范围和深度,并能确定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好基础。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要获得成功的教学设计,就需要对学习者进行很好的分析,以学习者的特征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有效性的学习者的经验背景。学习者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分析学习者学习教学内容之前所具有的初始能力,并确定教学的起点。其中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就是要了解那些会对学习者学习有关内容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主要侧重于对学习者整体情况的分析。学习风格分析主要侧重于了解学习者之间的一些个体差异,要了解不同学习者在信息接受加工方面的不同方式;了解他们对学习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需求;了解他们在认知方式方面的差异;了解他们的焦虑水平等某些个性意识倾向性差异;了解他们的生理类型的差异,等等。 (二)学习目标的阐明和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 通过前端分析确定了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并确定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内容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基本确定了教与学的内容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这就需要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并编制相应的测试题。学习目标的阐明就是要以总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学习者的

最新试卷分析和总结

五年级试卷分析及整改措施 、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填空、应用题,主要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解决问题上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二、试卷中出现的不足与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整改措施: ①计算能力差(书写的不规范,学习态度差)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有以下常见错误:看错抄错题目;看错计算符号;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计算时不打草稿;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让学生养成抄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意回头看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些不足,我们组还打算在平时的上课常规上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协调配和,狠抓上课的规范,个别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找他谈话,效果不佳者与家长取得联系。平时的作业要求再严格些,每个步骤都要求完美,批改中严格仔细些,希望以老师的重视唤醒学生的重视。 ②学生出现了讲过的题型还要错,知识的遗忘比较严重。 (这主要在于学生听课不认真,知识掌握不深入,比较肤浅。措施:上课听课的效率,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尽量寻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以妙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

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一般包括前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国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划分,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其实这三个维度是与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相对应的,如下图所示: 详细内容见“新课程中的三维学习目标” ?重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后,教师还需要确定内容的重点。教师将教学内容中的事实、概念、规则以一定的形式(如网络关系图、层次结构图、双向表、一览表等)罗列出来,标明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整理出几条主线,便能确定学习的重点内容了。 ?难点 是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不是,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要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应,或在多大程度上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以内化习得的内容或信息,而选择的教学过程。(注)

下面用两组卡片来介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组是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协作学习、游戏、模拟、发现教学和问题求解。 ?一组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演讲、示范、练习,和辅导等。 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常情况下,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例如,体育操作技能的培养,就更适合采用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 ●教材内容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科以及同一学科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要求的不同。 ●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学习风格等因素相适应。 ●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时,综合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学空间条件。 ●教师自身素质: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教师自身的表达能力、教学技能、教学风格特征、组织能力以及教学控制能力。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刚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讨论或者模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呈现新的教学信息时,教师可 以采用讲授法;然后,安排练习反馈活动,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最后, 利用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他们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文“Medium”,含义是“两者之间”,即承载、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表示 任何可以在信息源和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中考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中考英语试卷分析与反思 一。宜宾市英语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的英语试卷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严格遵守《英语课程标准》(年版)和《宜宾市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命题指导意见》的要求。注重基础,强调能力,突出运用。着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注意了初,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的衔接。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基础卷包括:听力(2019,单项选择(15分),完型填空(10分),阅读理解(4篇,40分)。拓展卷包括:补全对话(七选五,5分),完成句子(10分),短文选词填空(8分),书面表达(12分)。 2. 试卷主要特点 (1)体现了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重视基础,强调语境。基础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语境创设;注重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过程,策略)和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2)重视语篇,突出能力,能力立意,强调语用 阅读理解部分体现了对阅读技巧的考查,语篇体裁,题材广泛,选材多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内容新颖,活泼,体现跨学科,跨文化意识。注重选取不同层次的文章,力争体裁,话题多样性,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考查。注重引导初中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想鲜明,凸显教育功能 试题回归教材,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体现语用,注重创新,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具有较好的教育性功能。如:书面表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真实的交际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说。语言表达要求符合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真实语言运用能力。 三。从学生答卷中反应出的主要问题 1. 从知识教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还不够扎实。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导致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基本的语法句型没掌握等现象。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整体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比较弱。 2.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学生往往仅限于课内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思维方法和知识形成过程的训练。在答题上存在“老师讲过没有,课本上有没有,练习做过没有”的思维定势,不会针对具体题目做具体分析,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 3. 从审题答题方法上看,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训练。 学生的审题能力和答题方法比较薄弱。表现在答题上有:审题不够认真,抓不住题目的中心和关键,答题时丢三落四,不够全面。 四。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 1.夯实语言基础,强调语境运用。 通过阅读今年的试卷,我们可以感到试题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有所提高,所选文章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组织教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特征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 1、学习需要概念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2、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 对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当前状况作比较,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 对学生现状的调查,可采用与学生正式或非正式交谈、查阅学生的有关试卷和作业、测验,对学生家长或相关教师的调查与交流等等。 3、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的差距与需要,调查获得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需要分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概念 学习内容分析就是对学生从初始能力(教学之前具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所需要学习的所有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各项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进行详细剖析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为了实现总的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2、学习结果分类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家加涅(R.Gagne)把学

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 (1)言语信息:指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一些具体的事实,并且能够在需要是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例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等。 (2)智力技能: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对外界环境作出反应、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言语信息与知道“什么”有关,而智力技能与知道“怎样”有关。智力技能可以分为辨别技能、形式概念、使用规则、解决问题四小类,这四类依次形成递进的层级关系。 (3)认知策略:是学生内部组织起来,供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 (4)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表现在身体运动的迅速、精确、力量或连贯等方面,如乐器演奏、绘图、实验操作、打球、唱歌等等。 (5)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的有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特定对象包括事物、人和活动。 3、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的学习类型: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按照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大学习结果的分类,区别学习任务的性质。不同的学习任务在要求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上有本质的不同,而且测试的要求也不相同。 (2)对教学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指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所有的心理的和(或)操作的过程揭示出来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信息加工分析,可以确定教学中包括什么,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