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拼音改革

汉语拼音改革

汉语拼音改革
汉语拼音改革

汉语拼音改革遗翁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执行以来已半个多世纪了,对汉语的教学与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完善、不规范、繁琐的情况发生,应当改革。本文“抛砖引玉”,希冀对汉语拼音改革致棉薄之力,倘有益,是为幸。

191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拼音字母以前,传统的注音、拼音方法是“反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注、拼一个汉字的音。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28页汉语语音条目)例如:“耐,奴代切。”注音字母大陆不采用,(台湾采用,已改革。)故不论。现行拼音法用26个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拼音。

现行拼音方案:

解读韵母表的韵母的符号,拼音,读音,发音器官(全部为喉音)及韵母组成、拼读等:(下列1,2,项说明为本人理解,

原方案无此说明。)

1,韵母表由12个基础韵母,3个介母,20个导出韵母组成。

基础韵母:

a wā啊,o wō窝,e wē鹅, ai wāi 哀,ei wiē唉,ao

wāo 熬,ou wōu 欧,an wān 安,en wēn 恩,ang wāng 昂,

eng wēng 亨(亨的韵母),ong wōng 轰(轰的韵母)。

介母:i yī衣,u wū乌,ü yǖ迂。

介母与基础韵母纵横交叉拼读出导出韵母。

导出韵母:ia iā呀, ua uā蛙,uo uō喔, üe üē约, uai uāi 歪, iei iēi 耶, uei uēi威, iao iāo 腰,

iou iōu 忧, ian iān 烟, uan uān 弯,üan üān 冤,

ien iēn 因, uen uēn 温, üen üēn 晕, iang iāng央,

uang uāng 汪, ieng iēng 英, ueng uēng 庚, iong

iōng 雍。

2,韵母组成成分。

全韵母由三部分组成:韵头(由i u ü担任)、韵腹

(由a o e i u ü担任)、韵尾(由o i u n ng担任)。

一个韵母韵腹是必须的,是标声部分,不可少;韵头、韵

尾可有,可无。

例:仙=xiān x 声母 i韵头ā韵腹 n韵尾。(全韵母)资=zī z 声母ī韵腹(无韵头、韵尾)。

3,现行拼音方案的诸多说明,不在此重复。

四、改革现行拼音方案说明:

1, 取消原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后的一切说明。(见现行汉语拼音方案)

2,取消轻声。因为轻声是语气,不是声调。如:爸爸,妈妈的第二个字,近处叫是轻声,远处叫是又重又长的重音。 3,取消儿化音。传统的反切法注音,拼音中只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完全解决了儿化音的问题。新汉语拼音

法不必节外生枝。

4, 取消声母:zh ch sh 。因为zh ch sh与z c s都是齿音。现代语音学家认为前者捲舌音,后者直舌音,但六

十岁以上的老人读书认字都是口口相传的,没有嚴格分别

也没有出现甚麽问题。表现一种语言所用的工具,只要能

正确表达字音义,越简单越好,故取消zh ch sh声母。 5,取消导出韵母,因为导出韵母是由介母与基础韵母纵横交叉拼读而成。

6,“拼音”作为与方块汉字等同的文字在国际交往中行文时应标识标声韵母,因为汉字一字多音情况较多,不注明,

一般外国人易发生误解。例如:人名dong dong 易理解

为:东东,冬冬等;如标为:dǒng dòng 理解为:“董

栋”较为容易。

新汉语拼音方案:

一、新方案特别规定

1,一个汉字必须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及其声调拼读而成,而且字与字之间要断开。任何声母和韵母都不能单独成

字,不准连拼,连写。

2,声调符号、读法、例

1),声调及符号: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 2),读法:(1)古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

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参见康熙字典“明显四声等韵图”)(2),今法:阴平:平长。阳平:扬强。

上声:抑扬。去声:短藏。

(3),用五度音表示:

阴平:55。阳平:35。

上声:214。去声:51。

(4),例:妈mā麻má马mǎ骂mà 3),汉字拼读只有两种型式

即:1、声母+基础韵母。2、声母+介母+基础韵

母。记住20个声母,12个基础韵母,3个介

母(介母i,u,v也是基础韵母),就可以如

法拼读汉字了。

二、

三、

四、

四呼:拼音时的四种口形

1,开口呼:不含i u v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大,较园。

2,齐齿呼:含 i 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扁小。

3,合口呼:含 u 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小,园,略向前。

4,撮口呼:含v介母在拼音时的口形,小,较园,微扁。

注:用本改革的“规定”、“声母表”、“韵母表”、交叉韵母、(介母,基础韵母交叉)结合四呼,就可以正常拼读

汉字了。如:xiān=仙 x声母 + i介母 + ān基础韵母。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精品资料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①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②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据此,我们拟进行《借多种方法,有效落实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慧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最少包括8种智慧,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基本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供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体系所制订的。这个标准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动词过去式变化规则及其读音规则 )

动词过去式变化规则及其读音规则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如下: stop ---stopped – got buy - bought come - came fly-flew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 1.把动词原形中的i改为a,变成过去式。如: begin—began,drink—drank,give—gave,ring—rang,sing—sang,sit—sat,swim—swam 2.把重读开音节中的i改为o,变成过去式。如:drive—drove,ride—rode,write—wrote 3.改动词原形中的aw /ow为ew,变成过去式。如: draw—drew,grow—grew,know—knew,throw—threw(动词show除外,show—showed) 4.动词原形中的e改为o,变成过去式。如:get—got,forget—forgot 5.动词原形中的ee改为e,变成过去式。如:feed—fed,meet—met 6.动词原形中的eep改为ept,变成过去式。如:keep—kept,sleep—slept,sweep—swept 7.动词原形中的eak改为oke,变成过去式。如:break—broke,speak—spoke 8.动词原形中的ell改为old,变成过去式。如:sell—sold,tell—told 9.动词原形中的an改为oo,变成过去式。如:stand—stood,understand—understood 10.以ought和aught结尾,且读音是的过去式。如:bring—brought,buy— bought,think—thought,catch—caught,teach—taught 11.以ould结尾且读音为〔ud〕的情态动词过去式。如:can—could,shall—should,will—would 12.把动词原形中的o改为a,变成过去式。如:come—came,become—became 13.在动词原形后加d或t变成过去式,并且发生音变。如: hear—heard,say—said,mean—meant 14.动词的过去式与动词原形一样。如:let—let,must—must,put—put,read—read〔red〕 15.不符合上述规律的动词过去式。如: am,is—was,are—were,build—built,do—did,eat—ate,fall—fell,feel—felt,find—found,fly—flew,go—went,have /has— had,hold—held,leave—left,make—made,may—might,run—ran,see—saw,take—took want →wanted (要)、need →needed (需要) laugh →laughed (笑)、look →looked (看) kiss →kissed (吻)、wash →washed (洗)、watch →watched (注视) call →called (叫)、stay→stayed (停留)、cry→cried (哭)

汉语拼音的创造过程

汉语拼音的创造过程 汉语拼音的创造过程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1815年到1823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

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五四运动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来在中国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

汉语拼音儿化现象

1.1 儿化音 普通话的儿化现象主要由词尾“儿”变化而来。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种语音现象就是“儿化”。我们把这种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儿化韵起着修饰语言色彩作用。儿化韵不是在音节之后加一个单独的er音节,而是在音节末尾最后一个音素上附加个卷舌动作,使韵母起了变化。 普通话的韵母除er以外,都可以“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叫作“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的韵母可以叫作“平舌韵”。 普通话39个韵母,除本身已是卷舌韵母的er外,理论上都可以儿化,但口语中韵母ê、o(bo、po、mo、fo后的o实际是uo拼写上的省略,可与uo合并)未见儿化词,实际只是36个韵母可以儿化。 1.1.1儿化韵音变规则 儿化韵的音变规则是: 儿化音变的基本性质是使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r是儿化韵的形容性符号,不把它作为一个音素看待)。儿化韵的音变条件取决于韵腹元音是否便于发生卷舌动作。 1)儿化音变是使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发生变化,对声母和韵头i-、ü-没有影响。 2)儿化时应丢掉韵尾-i、-n、-ng。 3)在主要元音上(i、ü除外)加卷舌动作。这些主要元音大多数变为带有卷舌色彩的央元音ɑr和er。 4)在主要元音i和ü后面加上er[?r],包括原形韵母5个:i、in、ing、ü、ün。 5)舌尖元音-i[?]和-i[?]以及舌面前音ê在儿化时要先丢掉-i或ê,然后加上一个er,实际读音是用er[?r]替换了原来的韵母。 6)后鼻尾音韵母-ng儿化时,除丢掉韵尾-ng外,往往使主要元音鼻化。 儿化音的规律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

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的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一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汉语拼音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同,汉语拼音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是曾经盛行的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使人们一度迷失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方向,将其推至极端,以至于到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实验还走不出其强大的背影,仍然沿着这样的思路苦苦地努力着。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汉语拼音教学做了相当大的改革,如何理解和认识汉语拼音教学要求的变化直接决定着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1992年大纲对汉语拼音作了这样的说明,“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把汉语拼音当作帮助阅读的有效工具,而且在教学要求中建议,“低年级学生在写话的时候,可以用音节代替没学过的汉字;”对大纲中这样的表述,至少可以作出如下的解释。第一,强调汉语拼音的作用和功能。如果说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作为基本的定位,那么增加其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小学低学段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都与汉语拼音密切相关。第二,沿着这样的思路,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可以继续深入发展。在帮助识字的基础上,如果强调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作用,只有作到直呼音节才能够真正实现这样的目的。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看字上面的拼音直接读出字

音,而不用拼读,从而尽可能减少对阅读的影响。如果仅此而已,应该说还不至于走弯路。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人在教材编写和教学中还在此基础上勇往直前。为了作到直呼音节,要求学生只读拼音进行反复训练,而不重视汉字。只要作到了能够直呼音节,即使没有要求,面对上下两行,学生在阅读时关注更多的也是上面的汉语拼音。甚至在一些语文教材中,为了训练直呼,用拼音给出一段话,要求学生读出来,或者读拼音写汉字,诸如此类的练习随处可见。这就违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应该让学生读的是汉字,不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读拼音。更为麻烦的问题是,既然可以达到直呼音节和默写声母、韵母这样熟练的程度,那么在写话时也自然要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因此,1992年的大纲六年制小学一年级就要求“写话时可以利用汉语拼音代替没学过的汉字。”从广泛意义上说,写作时遇到没学过或忘记的字用拼音代替,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就在于小学一年级本来就没有学会写多少汉字,(一年级结束时会认可能达到1000,会写达到600就相当不错。)所以写出来的话大多是拼音。 也许有人说,这样做不是很好吗?学生很有成就感,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快,尤其是一年级就能够写一大段话。问题是学生读的和写出来的是什么,如果是汉字,当然值得提倡。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学的是汉字,而不应该把帮助识字的工具作为主要学习对象。这样做虽然在短时间内似乎成效显著,但是代价也巨大,并且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副作用。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去识汉字,也能实现尽快进入阅读状态的目的,同时学生识字越多,就越容易意识到汉字的

汉语拼音拼写规律

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的音节 概念: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它的构成分头腹尾三部分,因而音节之间具有明显可感知的界限。 例如:shɑng,头为sh,腹为ɑ,尾为ng。 在汉语中一般一个汉字的读音即为一个音节。普通话常用基本无调音节为400个,有调音节(不包括轻声)为1300多个。 分类: 汉语拼音的音节可以分为两种, 1、非零声母音节:,是既有声母又有韵母的,如:ba。 2、零声母音节:是只有韵母没有声母的,如an。 在汉语拼音中多数是有辅音声母的音节。汉语拼音字母的拼读习惯是,辅音字母总是跟后边的元音(a、o、e、i、u、ü)拼合成音节,例如shɑnge,只能念成shɑn ge(山歌)。只有在后边没有元音的情况下,辅音字母才跟前边的音素拼合,例如shɑng。这样,辅音声母就起了标明音节界限的作用。 小知识: 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a、o、e、i、u、ü)。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辅音字母是辅助发音的字母。 声母是指音节开头的辅音。 组成:

一、非零声母音节的声母与韵母 1、声母 普通话里共有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补充说明: y w 不是声母,根据i u,为方便而写 平舌音(舌尖前音)是指舌头平伸,发出的z、c、s。 翘舌音(舌尖后音)是指舌尖翘起,,发出的zh、ch、sh、r。 2、韵母 韵母:韵母是指音节中在声母后面的那部分音素,有24个: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g eng ing ong 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单韵母:六个。包括a、o、e、i、u、ü。 复韵母:八个。包括ai、ei、ui、ao、ou、iu、ie、üe。 鼻韵母:九个,分为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 前鼻韵母:5个an、en、in、un、ün。 后鼻韵母:4个ang、 eng、ing、ong。 - 特别韵母:er。(可归属于零声母,其构成为元音e加上一个辅音r)。说明: 复韵母由单韵母构成,其中iu、ui为uei、iou缩写。还有3个加介音形成的复韵母:ia、uo、ua。 前鼻音韵母:以“n”结尾的韵母,如:an en in un ün。其中un 为uen的缩写,另有5个加介音的韵母 iao ian uai uan üan。个人意见ün为üen的缩写。 后鼻音韵母:以“ng”结尾的韵母,如:ang eng ing ong,另有4个加介音的后鼻音韵母iang uang ueng iong。 含介音韵母汇总:ia iao ian iang iong ua uo uai uang ueng uan üan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 一、字母表 字母名称字母名称 AɑㄚNn ㄋㄝ Bb ㄅㄝOo ㄛ Cc ㄘㄝPp ㄆㄝ Dd ㄉㄝQq ㄑㄧㄡ Ee ㄜRr ㄚㄦ Ff ㄝㄈSs ㄝㄙ GɡㄍㄝTt ㄊㄝ Hh ㄏㄚUu ㄨ Ii ㄧVv ㄞㄝ Jj ㄐㄧㄝWw ㄨㄚ Kk ㄎㄝXx ㄒㄧ Ll ㄝㄌYy ㄧㄚ Mm ㄝㄇZz ㄗㄝ 二、声母表 b p m f d t n l ㄅ玻ㄆ坡ㄇ摸ㄈ佛ㄉ得ㄊ特ㄋ讷ㄌ勒

ɡk h j q x ㄍ哥ㄎ科ㄏ喝ㄐ基ㄑ欺ㄒ希zh ch sh r z c s ㄓ知ㄔ蚩ㄕ诗ㄖ日ㄗ资ㄘ雌ㄙ思 三、韵母表 i ㄧ衣 u ㄨ乌 ü ㄩ迂 ɑㄚ啊 iɑ ㄧㄚ 呀 uɑ ㄨㄚ 蛙 o ㄛ喔 uo ㄨㄛ窝 e ㄜ鹅 ie ㄧㄝ 耶 üe ㄩㄝ 约 ɑi ㄞ哀 uɑi ㄨㄞ歪 ei uei

ㄟ诶ㄨㄟ 威 ɑo ㄠ熬 iɑo ㄧㄠ腰 ou ㄡ欧 iou ㄡ忧 ɑn ㄢ安 iɑn ㄧㄢ 烟 uɑn ㄨㄢ 弯 üɑn ㄩㄢ 冤 en ㄣ恩 in ㄧㄣ 因 uen ㄨㄣ 温 ün ㄩㄣ 晕 ɑnɡㄤ昂iɑnɡ ㄧㄤ 央 uɑnɡ ㄨㄤ 汪 enɡㄥ亨的韵母 inɡ ㄧㄥ 英 uenɡ ㄨㄥ 翁 onɡㄨㄙ轰ionɡㄩㄥ

的韵母雍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 (2)韵母ㄦ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r。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 yɑ(呀), ye(耶), yɑo (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 wo(窝), 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ü 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l,n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ü(吕),nü(女)。 (5)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汉语拼音课堂中“愉悦”教学场境研究 “新课程下的汉语拼音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 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 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①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是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 ②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 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 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 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 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据此,我们拟进行《借多种方法,有效落实拼音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慧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最少包括8种智慧,它们分别是: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内省以及自然观察等多种基本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2.《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部为了提供基础教育质量,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构

复数变化规则变化及读音

复数变化规则变化及读音 规则变化 1) 一般情况加s 例如:map-maps /boy-boys /girl-girls /pen-pens/ bag-bags /car-cars (清辅音后读/s/,浊辅音和元音后读/z/,/s/、/z/、/d?/等音后发/iz/) 2) 以s, sh, ch, x结尾加es,读/iz/。 例如:bus-buses /watch-watch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3) 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再加es,读/iz/。 例如:baby---babies /city-cities /country-countries 4) 以y结尾的专有名词或元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读/z/ monkey---monkeys holiday---holidays 5)以辅音字母+o结尾的,加es,读/iz/。 例如:potato- potatoes /tomato-tomatoes /hero-heroes /Negro-Negroes 6)以元音字母+o结尾的,直接加s,读/z/。 例如:zoo-zoos /bamboo-bamboos /studio-studios /tobacco-tobaccos /kilo-kilos 7) 以o结尾的外来词和缩写词,直接加s,读/z/. 例如:piano-pianos /photo-photos 8)以元音字母+f或fe结尾的,直接加s,读/z/。 例如:belief---beliefs/ roof---roofs /safe---safes 9)以辅音字母+f或fe结尾的,变f或fe为v,再加es,读/vz/。 例如:half---halves /knife---knives /leaf---leaves /wolf---wolves /wife---wives/ life---lives /thief---thieves; 10)以f或fe结尾的,有的既可以加s,也可以变f或fe为v,再加es。 例如:scarf-scarfs / scarves 不规则变化 1)child---children /foot---feet / tooth---teeth/ mouse---mice /man---men / woman---women 注意:由一个词加 man 或 woman构成的合成词,其复数形式也是 -men 和-women,如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 但German不是合成词,故复数形式为Germans;Bowman是姓,其复数是the Bowmans。 2)单复同形,如deer,sheep,fish,Chinese,Japanese ,li,jin,yuan,two li,three mu,four jin等。但除人民币的元、角、分外,美元、英镑、法郎等都有复数形式。 如:a dollar, two dollars; a meter, two meters。 3)集体名词,以单数形式出现,但实为复数。 例如:

汉语拼音改革

汉语拼音改革遗翁 现行“汉语拼音方案”自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执行以来已半个多世纪了,对汉语的教学与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不完善、不规范、繁琐的情况发生,应当改革。本文“抛砖引玉”,希冀对汉语拼音改革致棉薄之力,倘有益,是为幸。 1918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国语注音、拼音字母以前,传统的注音、拼音方法是“反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来注、拼一个汉字的音。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第128页汉语语音条目)例如:“耐,奴代切。”注音字母大陆不采用,(台湾采用,已改革。)故不论。现行拼音法用26个拉丁字母为汉语注音,拼音。 现行拼音方案:

解读韵母表的韵母的符号,拼音,读音,发音器官(全部为喉音)及韵母组成、拼读等:(下列1,2,项说明为本人理解, 原方案无此说明。) 1,韵母表由12个基础韵母,3个介母,20个导出韵母组成。 基础韵母: a wā啊,o wō窝,e wē鹅, ai wāi 哀,ei wiē唉,ao wāo 熬,ou wōu 欧,an wān 安,en wēn 恩,ang wāng 昂, eng wēng 亨(亨的韵母),ong wōng 轰(轰的韵母)。 介母:i yī衣,u wū乌,ü yǖ迂。 介母与基础韵母纵横交叉拼读出导出韵母。 导出韵母:ia iā呀, ua uā蛙,uo uō喔, üe üē约, uai uāi 歪, iei iēi 耶, uei uēi威, iao iāo 腰, iou iōu 忧, ian iān 烟, uan uān 弯,üan üān 冤, ien iēn 因, uen uēn 温, üen üēn 晕, iang iāng央, uang uāng 汪, ieng iēng 英, ueng uēng 庚, iong iōng 雍。 2,韵母组成成分。 全韵母由三部分组成:韵头(由i u ü担任)、韵腹 (由a o e i u ü担任)、韵尾(由o i u n ng担任)。 一个韵母韵腹是必须的,是标声部分,不可少;韵头、韵 尾可有,可无。 例:仙=xiān x 声母 i韵头ā韵腹 n韵尾。(全韵母)资=zī z 声母ī韵腹(无韵头、韵尾)。 3,现行拼音方案的诸多说明,不在此重复。

汉语拼音的音变

一、口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 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例示如下: ⑤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 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 ⑦创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 ——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 ⑧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 ⑨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 ——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 ——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 ⑾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⑿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 ——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 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的利与弊 汉语拼音化的失败原因 汉语发展历经几千年,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最近网上有出现一阵拼音风,大家一个劲的打拼音字母,赶时髦,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汉语拼音化的产生与覆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辨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15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提议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表示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经过一系列努力,《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

动词变化表及读音

动词原形动词ing形式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动词过去式做do doing does did do homework 做作业do housework 做家务do the dishes 洗碗碟do an experiment 做实验do morning exercises 做早操看watch watching watches watched watch TV 看电视watch insects 观察昆虫游泳swim swimming swims swam 滑冰skate skating skates skated 飞fly flying flies flew fly a kite (fly kites) 放风筝跳jump jumping jumps jumped 走walk walking walks walked 跑run running runs ran 爬climb climbing climbs climbed climb mountains 爬山climb trees 爬树打架fight fighting fights fought 荡swing swinging swings swung 睡觉sleep sleeping sleeps slept 居住live living lives lived 教teach teaching teaches taught 学习study studying studies studied study in the school 在学 校学习学习learn learning learns learned learn English 学习英语learn Chinese 学中文 唱歌sing singing sings sang 跳舞dance dancing dances danced 吃eat eating eats ate eat breakfast 吃早餐eat lunch 吃午饭eat dinner 吃晚饭eat good food 吃好东西读书 read reading reads read read a book (read books) 读书read a magazine 读杂志read newspapers 看报纸买buy buying buys bought buy presents 买礼物划row rowing rows rowed row a boat划船看see seeing sees saw see elephants 看大象see animals 看动物 探望、参观visiting visits visited visit visit grandparents 看望外祖母visit the Great Wall 参观长城动词原形动词ing形式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动词过去式浇水water watering waters watered water the flowers 浇花have having has had have a picnic 举行野餐have English class 上英语课have a match 比赛have a cold (toothache ,fever,sore throat) 玩play playing plays played play sports 进行体育运动play football 踢足球play basketball 打篮球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play the piano 弹钢琴play chess 下棋play computer games 玩电子游戏机种植plant planting plants planted plant trees 种树plant flowers 种花画画draw drawing draws drew draw pictures take taking takes took take pictures (photos) 照相take a trip 去旅行take off 脱下写write writing writes wrote wite a report 写报告write a letter (单数) write letters(复数)写信写邮件:write an e-mail (单数)write e-mails (复数)数count counting counts counted count insects 数昆虫收集collect collecting collects collected collect insects 收集昆虫collect stamps 集邮collect leaves 收集树叶 摘pick picking picks picked pick up leaves 采摘树叶捉catch catching catches caught catch butterflies 捉蝴蝶骑ride riding rides rode ride a bike 骑自行车ride a horse 骑马 制作make making makes made make a kite (make kites) 做风筝make a snowman 堆雪人make the bed 铺床get getting gets got get up 起床get on 上车get off 下车get to 到达

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 Microsoft Word 文档

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 王义然 一、j、q、x的两个来源 j、q、x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三个声母,其前身就是辛亥革命后1918年问世的注音字母(今改称注音符号)ㄐ、ㄑ、ㄒ。或者说它们是注音符号ㄐ、ㄑ、ㄒ拉丁化以后的符号。j、q、x和ㄐ、ㄑ、ㄒ在汉语音节构成中所担当的角色是一样的,代表相同的音素。 注音字母所使用的符号,来源于一些古汉字,这里的ㄐ,来源于“丩”字,即古文“纠”字;ㄑ,来源于“ㄑ”字,即古文“畎(甽)”字;ㄒ,来源于“丅”字,即古文“下”字。 从ㄐ、ㄑ、ㄒ所采用三个具体符号看,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来源于古代语音中的g、k、h。因为“纠”字的《广韵》注音为:居黝切,“居”字的声旁字是“古”,“古”字的声母是g,“纠”字的声母也应是g。“ㄑ”字,《唐韵》注:古泫切,与“畎”同。畎,《康熙字典》引《岱畎丝泉刘宗昌读》:又苦泫切,音“犬”。故其古代读音声母同“苦”,应为k。“下”字的《唐韵》注音为:胡雅切,其声母同“胡”,应为h。简言之,“纠、畎、下”三字古代声母分别是g、k、h,ㄐ、ㄑ、ㄒ三个字母就来源于古代语音中的g、k、h。 从ㄐ、ㄑ、ㄒ所代表的实际音素看,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不仅来源于古代语音中的g、k、h,而且还来源于古代语音中的z、c、s。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代注音声母是j、q、x的字,有相当一部分其古代注音声母属于z、c、s。 无疑,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和注音符号中的ㄐ、ㄑ、ㄒ,就其所代表的音素而言,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一是来源于古时候的g、k、h,二是来源于古时候的z、c、s。具体地说,就是当古时候的声母g、k、h和z、c、s遇到介音i时,现代注音就用统一的j、q、x来代表它们的声母。其对应关系是:gi、zi=j,ki、ci=q,hi、si=x(这里的zi、ci、si属于尖音,应读若“即、七、西”)。这一判断,可以通过分析一些现代注音以j、q、x为声母的字的《唐韵》注音得到证实。下面分别两种情况各举三例: 以下三组九例说明j、q、x来源于g、k、h: 1、j=gi。这一判断的根据是“甲、见、江”三字的《唐韵》注音声母都是g。在《康熙字典》所引用的《唐韵》注音中有:甲(古狎切),见(古甸切),江(古双切)。“甲、见、江”三字,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j,而在《唐韵》注音中,都用“古”作反切上字。“古”字的读音不含介音i,声母只能是g。所以,这三个例子说明“甲、见、江”三字的现代声母j,古属声母g,即j=gi。 2、q=ki。这一判断的根据是“牵、腔、巧”三字的《唐韵》注音声母都是k。在《康熙字典》所引用的《唐韵》注音中有:牵(苦坚切),腔(苦江切),巧(苦绞切)。“牵、腔、巧”三字,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q,而在《唐韵》注音中,都用“苦”作反切上字。“苦”字的读音不含介音i,声母只能是k。所以,这三个例子说明“牵、腔、巧”三字的现代声母q,古属声母k,即q=ki。 3、x=hi。这一判断的根据是“下、衔、穴”三字的《唐韵》注音声母都是h。在《康熙字典》所引用的《唐韵》注音中有:下(胡雅切),衔(户监切),穴(胡决切)。“下、衔、穴”三字,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x,而在《唐韵》注音中,分别用“胡、户”作反切上字。“胡、户”二字的读音不含介音i,声母只能是h。所以,这三个例子说明“下、衔、穴”三字的现代声母x,古属声母h,即x=hi。 以下三组九例说明j、q、x来源于z、c、s: 1、j=zi。这一判断的根据是“即、井、酒”三字的《唐韵》注音声母都是z。即(子力切),井(子郢切),酒(子酉切)。“即、井、酒”三字,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j,而在《唐韵》注音中,都用“子”作反切上字。“子”字的读音不属尖音,不含介音i,声母只能是z。所以,这三个例子说明“即、井、酒”三字的现代声母j,古属声母z,即j=zi。 2、q=ci。这一判断的根据是“千、青、齐”三字的《唐韵》注音声母都是c。在《康熙字典》所引用的《唐韵》注音中有:千(苍先切),青(仓经切),齐(徂兮切)。“千、青、齐”三字,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q,而在《唐韵》注音中,分别用“苍、仓、徂”作反切上字。“苍、仓、徂”三字的读音都不含介音i,声母只能是c。所以,这三个例子说明“千、青、齐”三字的现代声母q,古属声母c,即q=ci。 3、x=si。这一判断的根据是“先、徐、星”三字的《唐韵》注音声母都是s。在《康熙字典》所引用的《唐韵》注音中有:先(苏前切),徐(似鱼切),星(桑经切)。“先、徐、星”三字,用现代汉语拼音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x,而在《唐韵》注音中,分别用“苏、似、桑”作反切上字。“苏、似、桑”三字的读音都不含介音i,声母只能是s。所以,这三个例子说明“先、徐、星”三字的现代声母x,古属声母s,x=si。 二、j、q、x的实质及其在现代汉语语音中的表现 笔者在《浅析三十六字母的缺陷》一文中,认真分析了清人李汝珍所撰《镜花缘》一书中的字母表(见附件)。文中,笔者使用“含介声母”概念。两类不同来源的j、q、x,就属于这样的含介声母。由于介音的存在,使汉语音节的构成有两拼和三拼之分。而传统的反切注音方法却规定只用两个反切字来标注汉字的读音。这样,在使用反切注音方法划分声韵界限时,就必然会遇到介音从声还是介音从韵的问题。笔者对两类不同来源的j、q、x,分别用gi、qi、hi和zi、ci、si来表示,反映的就是介音从声的情况。这与李汝珍的字母表中的“姜、羌、香”和“将、枪、厢”所代表的两类含介声母是一致的。“姜、羌、香”和“将、枪、厢”的现代注音都含有介音i,声母都是j、q、x,对应着j、q、x的两个不同来源。很显然,李汝珍对三十六字母缺陷的认识和他所提出的修改意见是完全正确的。 不难看出,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所代表的音素,是由古代语音中的g、k、h与z、c、s同介音i相结合所形成的gi、ki、hi与zi、ci、si两种情况的中和。它所反映的是gi、ki、hi发音部位前移与zi、ci、si发音部位后移所形成的一种中间状态。这就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j、q、x的实质。 本来gi、ki、hi与zi、ci、si一个发音部位靠近舌根,被成为团音,一个发音部位靠近舌尖,被称为尖音,二者差异较大,所以,尽管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废弃了尖音,用统一的j、q、x代表这本不相同的两类音素。但在现实的语音实践中,两类不同来源的j、q、x还是会有明显的差别。留意汉语语音的学者一定会注意到,“纠、丘、休”三字和“揪、秋、修”三字实际读音的差别。这两组汉字的普通话读音声母都是j、q、x,但在大多数人即使是在学说普通话时,二者的发音部位也不完全相同,前者较靠近舌根,而后者较靠近舌尖。因而大多数以j、q、x为声母的字,人们都可以通过口耳相传的实际语音辨别其来源归属。 在一些方言环境中,如山东烟台、辽宁大连一带,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尖音和团音特色。细听其语音即可发现,他们会把“纠、丘、休”读为“giōu、kiōu、hiōu”,而把“揪、秋、修”读为“ziōu、ciōu、siōu”。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就如同安装了语音过滤器一样,所有两类不同来源的j、q、x,其来源归属都会是泾渭分明的。 还有一类方言特征,笔者在《形声字、方音构字和古代方言》一文中,把它归纳为zh—g混读、ch—k混读和sh—h混读特征。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读“支”如“妓”,读“吃”如“乞”,读“薯”如“许”,凡是现代汉语拼音中的zh、ch、sh,均被音变为g、k、h,遇到介音i就变成了gi、ki、hi。按照笔者在文中提出和证明的方音构字说,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产生的表音汉字,会存在这样的特点:一些现代汉语拼音声母是j、q、x的字,其声旁字的声母属于zh、ch、sh(如形声字“妓、伎、技”,合音字“嘦”等);或者完全相反,一些现代汉语拼音声母是zh、ch、sh的字,其声旁字的声母属于j、q、x(如形声字“吃、晌、垧”,合音字“仉”等)。在这样的方言环境中,这类表音汉字的读音与其声旁字的读音是没有差别的。只要与普通话这个语音标准一比较,就可发现这类j、q、x具有典型的团音特性。即“支、只”的读音zhī、zhǐ音变为gī、gǐ,“吃”字的读音chǐ音变为kǐ,“晌、垧”字的读音shǎng音变为hiǎng,“仉”字的读音zhǎng音变为giǎng。 三、两个来源的重要启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