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画技法的材料

油画技法的材料

油画技法的材料
油画技法的材料

油画技法的材料

油画技法与材料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使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使用能够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乳剂材料

乳剂材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材料,在现代得到了新的发展。乳剂型材料是兼含有水性和油性成分的混合型材料,两者的优点也兼而有之。各种坦培拉绘画材料如蛋彩、酪彩以及蜡质材料都是属于乳剂系列的。乳剂材料可用水稀释,干燥速度快,类似水性材料;能够作不透明厚涂,干后不溶于水,又具有油性材料的优点。各类现代的丙烯、乙烯合成颜料等既保留了传统乳剂材料的特点,又具备油性材料的长处,并且还有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的效果,是有着很大发展前途的新型材料。

油性材料

使用油性材料以及天然树脂作为绘画媒介剂的主要画种是油画,它是由传统蛋彩和酿蛋白等乳剂型材料演变发展而来的。油性材料的特点是干燥缓慢、有光泽并可反复覆盖厚涂。油性材料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技法效果,能够说几乎包容了所有其它材料和画种的技法特点。油性材料的特性允许深入细微地刻画对象的造型,能够表现出对象丰富逼真的色彩关系,从而符合了14世纪以来人们再现视觉真实的愿望,促动了西方绘画向写实发展的进程。油画诞生后一直在西方画坛占主要地位,并在全世界范围得到发展,这也证明了油性材料

的优越性。从水性材料到油性材料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变革过程,几

乎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是绘画材料技法乃至艺术的重大突破。油与

树脂的使用是使西方绘画材料技法区别于东方绘画材料技法的重要特

征之一。

水性材料

人类最早使用的颜料是以水溶性材料为主的。在早期绘画中自发

地以水、树胶或动物胶等天然的物质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和粘合剂是十

分自然的,它们取材方便,使用简单,这在东西方早期绘画中是一致的。今天的水彩和水粉的颜料等都是水性媒介型的,其表现技法自由、流畅,可产生轻快、透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日本画等东方绘画的

主要材料类型。

油画材料

油画材料可分为基底材料、油画颜料和媒介剂材料三大类。基底

材料指承载绘画颜料层的依托材料和底子涂料。油画颜料是绘制时直

接表达绘画的色彩和肌理效果的主要材料。媒介剂材料则是用于调整

颜料性状并使其和基底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稀释剂、结合剂和上光

剂等。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下)

后期的古典写实油画较少使用单纯的透明罩色技法,一般是与多层混合技法结合起来使用。传统混合技法即多层技法,指在单纯透明技法基础上用坦培拉材料进行底层塑造和透明油色罩染结合、反复交替进行的技法,也属于间接画法。混合技法与透明技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在一个中间色调的半透明底子上开始作画的,用坦培拉白色作形体塑造和透明油色罩染反复交替的方法进行,形成比单纯透明画法更为丰富厚实的形体与色彩关系。由于画布的有色底子,底色与透明油色的交互作用产生出微妙的中间“灰”色,与受光部响亮的透明色及暗部浓厚肯定的调子产生了对比。制作半透明有色底了的方法是在定稿了根据画面色调在润色光油中加入颜色如,浅赭色或土绿色等来罩出一个中间层次调子,形成一个浅浅的半透明底色,但这层颜色不能厚,透过半透明的颜色层应能看得出下面的画稿。然后趁湿时用坦培拉白色从受光部开始提亮,对形体进行塑造,用扇形笔将白色按形体结构向中间层次过渡。如果不用坦培拉白色颜料作底层塑造而改用油性颜料的话,即使是快干并偏瘦的颜料,底层色的干燥时间也会比较长。传统的技法在这一步用排线方法逐次进行以形成明确的层次。当底层造型部分色彩干后,再用透明媒介剂调和油画色均匀地罩上颜色。由于混合技法底子的中间层次为浅灰色,所以在罩色时要充分估计到,罩色后色相和明度的变化。用坦培拉白色塑造形体和以透明油色罩色这两个步骤往往要反复交替进行,直到呈现预期的形体和色彩效果为止。要注意的是,用坦培拉白色提亮可在湿的底色上画,而以透明色罩染则一定要等底色干透。

油画:穿棉衣的男子,画家:提香 以透明技法或多层混合技法为主的古典写实风格油画创作具有透明性好、色彩鲜亮和层次感强的特点,但缺点是由于形与色分开处理,两者容易出现不够协调的问题。而由于色彩以固有色为主,相对会比较单调,颜色也不如直接画法那样厚实。另外古典透明技法制作过程较长,容易注重制作程序而忽视画面节奏的联系和画家情绪表达的问题。 现代油画创作中的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中透明画法大多与混合技法结合起来运用,也有比较多地采用直接画法先局部完成,然后再用透明技法进行罩染和润色。透明技法或混合技法都并

美术学毕业论文浅谈风景油画的表现方法

浅谈风景油画的表现方法 风景油画描绘的对象大都是自然景物,因为使用的创作材 料是油画材料,所以称作风景油画。在古典油画当中,风景一般 都是为人物作陪衬的。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风景油画登上了 历史舞台,它独立作为一种绘画题材出现了,并且发展迅速。 首先从风景油画的分类谈起,按照时间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分为 古典风景油画和现代风景油画两大类;按照表现手法来分,我们 可以把它分为写实风景油画、印象风景油画、和抽象风景油画这 几类;按照地域来分的话,我们可以把它分作欧洲风景油画、俄 罗斯风景油画、荷兰风景油画、地中海风景油画和托马斯风景油 画这几个板块;如果从表现的内容出发的话,我们又可以把它分 为森林风景油画、高山流水风景油画、田园风景油画和名胜古迹 风景油画等类别。风景油画的笔触可以表现为蹭、摆、揉、扫、拖、点等类型。蹭指的是用油画笔的根部首先接触画面,然后逆向推动笔触,使画面留下并不流畅的感受,从而营造出特 殊的视觉感受和质感。逆锋行笔,笔触苍劲有力,适合表达一些 植物的茎杆或者坚硬的物体,比如树枝、石头等。摆和蹭用 笔方向相反,顺锋行笔,给人以流畅、顺滑、轻快之感,比较适 合表达柔软的材质,比如水。揉是一种没有固定方向性的用 笔方法,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色的混合,通过揉合产生自然 的混合变化,从而使色彩和明暗对比达到一种微妙的变化感,可 以作渐变和衔接作用。扫通常是将两个临近的色块进行衔接,以降低它的生硬感,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我们可以用干净的油 画笔对两个颜色使用扫的笔触,也可以在油画笔上均匀的或者适 当的蘸取部分颜色扫来扫去,产生丰富的层次效果。拖和摆 的运笔方向比较相似,但不同的是拖使用的力道要比摆轻很多, 轻轻的握住画笔,使它是经过画面时留下坎坷的笔触效果。

综合材料技法和表现

综合材料技法与表现 前言综合材料艺术的研究在中国是个新学科,许多美术院校都把它当作油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中央美院1997年就成立了材料表现工作室,可见材料课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先从宏观上了解一下材料,从材料的性质和运用技术上,大体可以把材料分为两大系统:水性材料和油性材料。水性材料主要指的是坦培拉技法,它是以坦培拉乳液为绘画媒介剂,这种技法历经公元前后千余年。(图波)而后大约在十四、十五世纪渐渐演变为与油结合的混合技巧(图荷、凡),到了十七世纪油性坦培拉又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油画,这种技术被欧洲画坛普遍接受并发展成熟。西方绘画发展到二十世纪20年代之后,高科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使许多艺术家的观念都发生变化,表现出了对材料艺术的关注,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及内涵的精神意义,把材料提升转化为艺术语言的地位上来,实现了物质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创造价值。 下面,我给大家分类具体介绍一些材料: 首先,我先讲一下古典油画最主要的技法之一坦培拉的一些相关问题: 1. 坦培拉英文tempera,以前被译做“蛋彩”,而其实蛋彩只是坦培拉的一种。坦培拉绘画的特殊性质就在于它的调和剂是一种乳液。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通常油和水是相互排斥,不能混合的。但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大量

的天然乳液,如鸡蛋(尤其是蛋黄)、牛奶、无花果树的汁液、蒲公英的汁液等;还有人造的乳液,如肥皂乳液、树胶乳液。天然乳液的特性是虽然它含有油的成分,但能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干燥,变的坚固而不再溶于水,能很好地黏附在一切画底上(胶底或者油底上)(图鱼)。而人造乳液则永久保持溶于水的性质。 2.制作坦培拉的特殊工具: (1)底板:需要选用硬质板材,如细木工板、密度板、三合板、椴木板均可。 (2)画布:棉布、帆布 (3)底料:a.早期用石膏多底料。B.现在多用动物胶或水胶调和大白粉做底料c.用乳白胶调和大白粉、立德粉、清水 (4)颜料:干粉颜料——色粉 (5)调色板:选用质地坚硬光滑的瓷质板,如建筑用的白瓷砖或白地砖 (6)其他普通工具:画笔、板刷(韧性好,吸水性好) 3.制作方法:与水彩画法相似,采用多层罩染的方法,用色粉调和乳液绘画。坦培拉与现代油画比起来制作工序烦琐,而且需要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理性的思维方式,必须待上一层完全干后再覆盖下一层,否则底层就有被溶解的危险,还有覆盖涂层时不够轻快的话,也容易被溶解。但正是因为坦培拉这些较高的技术要求才反衬出手工制作的不可替代性。 4.坦培拉材料的4大特点:

浅谈伦勃朗绘画中材料和技法对当代油画教学的影响

浅谈伦勃朗绘画中材料和技法对当代油画教学的影响 以伦勃朗为代表的古典油画透明、细腻而又不失厚重,历来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观者的眼球。怎样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典油画技法是教学中经常探讨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标签:伦勃朗;油画材料;油画技法;油画教学 伦勃朗·范·莱茵1616年出生于莱顿城,是17世纪荷兰乃至艺术史上最重要、最具开创性的艺术家之一。他在17世纪20年代早期曾在莱顿当地的一位画家手下接受初步艺术训练,此后便与阿姆斯特丹历史画家彼得-拉斯曼共同度过了对他影响深远的6个月。伦勃朗是改变艺术史上人物肖像绘画的一位先驱,他的绘画并不是表面地描绘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他的画作中有对人物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他一生画过100多幅自画像,是画自画像最多的一位画家,可以说他在用这样的方式不断地去探寻自己的内心。伦勃朗和利文斯的部分绘画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早期的风格,他们对于自画像、穿着外国衣饰的人像、光与影的极致使用,让我们领略到了其艺术尝试与开拓的过程。 伦勃朗比自古以来的任何艺术家都注重对人物面部的描绘,因为他能看到更多、更细,而这都出自他的内心。中国人说绘画创作需要三件东西:眼、手、心。我觉得这个洞察十分准确,这三者缺一不可,伦勃朗的每一幅作品都与这句话的精髓相呼应,都是眼、手、心的完美协作。 伦勃朗的作品大多关注肖像与历史题材,伦勃朗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包括光与影的强烈对比,丰富的颜色组合,同时伦勃朗也具有将历史题材转化为普通人日常经历的技法。 通过对以下伦勃朗绘画的几个方面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伦勃朗的绘画技法。 一、使用的调色油 伦勃朗使用的调色油是很浓的胶状调色油,很黏稠且干得很快。伦勃朗非常突出他画阴影处的高凸部分,以此来体现画的立体感。伦勃朗的画中阴影处呈透明黑色,光区和阴影区色彩厚度相同但不透明,调色油易干的特性,使整个画面笔触很明显。虽然伦勃朗的每一笔都令人感到他的得心应手,但整幅画却给人一种艰难完成的绘画效果。伦勃朗没有鲁本斯的绘画天才,他总是在画快要干了,且已适于用画笔上色时才开始修改自己的画。所以伦勃朗的画会给人一种先画好后再艰难修改画面的感觉,好像用画刷拉黏液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画中光区更为明显。 二、伦勃朗的油画底

浅谈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运用

浅谈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运用文化?9?9艺术浅谈综合材料在油画中的运用渲染画法从内容上讲大多是具有主题性的、具有教化功能的宗教题作时除颜料外往往选择一些非绘画材料和非传统的绘画手段来加强塑等雩髯蓬萼登孥堡对堡长童亳庄晋苎啐点掺苎堂堡譬圭望翌要视觉中击力各种不同材料之间会产生有趣的对比有些材料本身还能量贯釜鬯龚垦也喜丰二耋堂蠢煞竺耋翌妻喜二曼塑翌量乏乏至善≤羞葙三寿衾南美三呈妄著崭助≤藉藉本≥磊磊蔷矗≥苫面莴术龛当譬雾莩名秒著姿喜喜莩譬期荦蓑雾蚕叁霎喜笔譬誊誓志耍量薹磊至羞蒜萎篡篓磊薹荡磊翥并罚蒹兰着篙孬看主爻。作品真实可信度只有真实可信人们才能接受它。而广义油画作为“…”。什““工‘““”“。……““““……“““一种艺术表现媒材的概念其表现力大大增强的同时仍然对创作有一文精神的表现精神穿透材料材料才具有生命”周民江《解读材料思路来适应媒丰才管制挚。第二种选择是痛苦而又无奈的致使艺术家的定的精神内涵。基弗的艺术就是人类深层心灵活动与精神力量的体现。刨适召旱銎干刀呈竺裂。一。。、。…。。一。。。综合材料技法的创作并没有严格的步骤和技法规范限制自由性比。。。当世量当享要雾雪彗等譬皇零掣毛翌著鎏孽零篓三毽惹翟生较大了高善磊茎。箱素高毒昌嘉裂支。磊葛磊蕃主某蒿羞这成为油画的开端。材料的变化带来了技术与风格形式的变革。但这时引、’世墩化侄坩夕州霾制肌工

王双禾’任刮射…朱、蜮。口、灶”“八《新西部期万方数据初探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人才?9?9袁业初探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童筱燕朱慧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杭州摘要有效的科研管理体制对于提高高校科研水平与质量是十分关键的而激励机制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为它能起引导作用。在高校的科研管理中重视并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为科研工作者营造一种良好的科研气氛和环境是推动科研工作大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肩负发展科学技术的任务这教师有效当这部分教师达到了自己所预期的目标时晋升职称对他们重要职能逐渐显现出来科研已经成为高校的特征之一。如何有效地激就完全丧失了激励作用。发和调动高校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高校科研更加适合社会‘刀切、标准相同”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已经成为科研管理者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根据年龄、职称、科研能力等因素可以将高校教师分为不同的层而“调动积极性”在管理心理学中就是“激励”。因此在高校科研管级每一层级的科研能力不同如果用相同的科研标准衡量每位教理活动中“激励”已成为科研管理工作者提高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手段。师将会一部分教师因达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还有一部分科研能力强激励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性的教贝会觉得这个标准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动力。现将高校中的在激励就是激发

最全的油画技法分析

最全的油画技法,如果你喜欢画油画,必看 油画刮除法/唐克法/刮痕法/压色法/印压法/罩染法/独幅版画法/点彩法/和色粉混合技法 油画技法之刮除法 用油画刀平滑的边缘将画布或面板上的颜料刮除,不仅用于修正画面,它本身也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油画技法。刮除颜料后会留下一个由剩下的薄颜料层形成的模糊重影,按照这个方法可以绘制出一幅相同质感层次组成的作品, 在画布上,画刀将突起的颜料刮除,留下了那些陷于纹路之间或多或少的颜料,当使用的底材是平滑的板子时,刮除颜料之后会留下非常平坦的,几乎没有任何肌理的颜料层。 无论你是用什么底材,通过反复刮除颜料(每次增加颜料都要等上一层的颜料干透)制造的效果都是用任何传统方式所难以达到的。詹姆斯·惠斯勒在不经意间发展了这个技法,因为在画肖像时,由于他更喜欢重新开始而不是覆盖,所以他常常在结束一个阶段时对画面的颜料进行刮除。当在对一个白裙女孩的肖像画进行颜料刮除之后,他突然发现画面看上去又轻薄又透明,这就是他所希望能绘制出的布料那种精美柔和的理想效果。 在一个白色的底子上进行刮除,底层的光亮感会透射出来,得到像罩染一样的效果。如果在有色底上进行,这个技法能够使颜色产生微妙的变化。

1.刮除法适合于制造朦胧气氛。画面已经进行了一遍颜料的刮除,因此影像有些许陈旧的感觉。 2.从这个局部能清楚看出颜料被从画布纤维的凸起处刮除,但是保留了一些在纹理壑处的颜料。就像在这里看见的,刮擦有时能够制造出一些斑纹效果。

3.现在在画面上添加更多的颜色和调子。这些颜料最终也会被刮除,以随机的方式留下一些旧颜料和新颜料。事实上,这些颜色会产生光学混合效果。 4.在画面上涂上一些偏蓝和偏绿的颜色,然后用画刀刮下来。

浅谈油画材料与技法

浅谈油画材料与技法 摘要:本文介绍了油画技法以及油画技法的重要性和油画材料运用,.从而提高技法水平增强画面视觉效果。 关键词:油画材料油画技法 引言 从欧洲油画发展史的角度看经历了古代、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变化随之变化,油画是从蜡画法、蛋胶画法逐渐发展起来的,油画作为一个体系完整的画种,从十五世纪初佛兰德扬凡爱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发展做出的独特的贡献,他被誉为“油画之父”发现新的涂料运用快干油第一次在木板和麻布上作油画以后,这种新的油画技法立即迅速传开了。随着油画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油画技法不断的进步,油画自身具有独立的审美内涵及形式语言特性, 其材料的使用和技法的运用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油画的材料与油画的技法又具有很宽泛的包容性和涵纳性。材料与技法对绘画作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有喻的,然而对材料的不同认同和技法使用对艺术风格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艺术家在绘画实践中开创了多种油画技法,使得油画材料相结合充分发挥出视觉效果。以下是我对油画材料与技法的认知。 油画材料 油画之所以叫油画是以材料为标准的。油画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它的物质基础———油画材料。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材料,前提是它被作为艺术体审美对象的认知。油画材料既是视觉传达的载体又是艺术表现的肌理载体,是可以随意转换、演绎的特殊文化形式。材料可以给画家带来画面的色层美、肌理美、笔法美,还能增强形式美感。油画材料的特性允许深入细微刻画对象,可以表现出对象的色

彩关系。最早的油画是画在木板上,如中世纪的圣像画就是用蛋彩画在做了底子的木板上。现代油画作画材料一般选择亚麻布、棉布和帆布。亚麻布纤维长而结实,具有柔韧性,有粗目亚麻布和细目亚麻布。质地比较厚重的棉布也可用于作画的基底,聚脂纤维的帆布很柔韧,坚固稳定,也是一种新型画布材料。在用于制作画布底子的胶类一般采用有:动物胶(骨胶、皮胶等)、植物性树脂乳胶、白乳胶等合成胶。还需填充其他材料如:大白粉,又称白垩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于制作油质画布底子的油类有:松节油、亚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剂。油画颜料是用磨碎的颜料粉末,加入植物油调制而成,属于油性颜料。油画颜料色相稳定,能长期保持光泽。颜料又分为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制作研磨成细末。中外历史伟大画家们保存下来的油画,大多都依然保留着鲜亮动人的色泽。在各个时代画家们对油画材料与技法不断的在实践中研究与创新 油画技法 自从油画发明以来,经无数画家的探讨和研究,它已经成为一门广为普及的画种。随着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油画技法也不短的完善。油画绘画传统技法大致可分成古典技法、直接画法、间接画法(透明技法)、混合技法、厚薄结合画法、印象派技法、闪跃式点彩画法、薄涂变淡画法这是研究和学习传统的油画技法必不可少的。 就从直接画法说起,直接画法能分出多种方法,有薄涂的直接画法、厚涂的直接画法、厚薄对比的直接画法;笔触直接画法、无笔触直接画法;一次性直接画法、覆盖性直接画法(即多次性直接画法)等。欧洲传统的古典绘画是以坦培拉和树脂油相结合的混合技法,这种技法发展已经非常完善了,鲁本斯的直接画

油画材料与技法教程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教程 2011-02-24 20:10 看过冷军画的人,都非常佩畏他画面中写实细腻逼真的特色。他的照相写实主义的画面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基本功过硬当然是基础。可是就国内而言,许多想画成这样并有素质画成这样的人却往往对实现这一效果过程的技法感到无从下手,这里我先谈谈冷军油画的画面效果: 1.他的油画极为写实、细腻,就算凑得很近也看不出笔触的痕迹。 2.表面非常平整。 冷军是武汉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之前少有人知,但蛰伏到了中年他开始爆发,通过其超级照相写实主义的画作,一下子确立了自己在国内画坛的地位,先前他的一幅《五角星》在纽约苏富比拍到了900多万RMB,直追张晓刚过亿的记录,位列当代画坛第二。在胜名之下,人们对他乱真的技法必然发生兴趣,不过技法包括画家本人以及各方人士谈得都极少,我觉得在这样的关注之下,他要是自己写本技法书出版,肯定卖得不错,还有包括像徐芒耀这样相对纯种的法兰西十九世纪学院派技法的衣钵传人,要是能出本结合自己经验跟国情的技法书,图文并茂,就算贵点,我想卖得人还是很多的,造福学子。市面上我看到的国内的只有一本姚尔畅的比较深入全面些,但我读过还是有些疑问。因此在这里我只能通过展览上的观看再结合自身这些年的经验来尝试写点技法,我并非说冷军就是这么画的,我只是讲以我这样来画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希望跟大家切磋一下(虽然我知道以我博客的访问量这几乎是无望的)。 冷军油画作品局部 一.了解技法前的前提 1.毅力与决心的试金石 这个前提就是你别幻想技法万能或唯一的传说,这种技法就是由于掌握它并实践它时的难度才变得曲高人寡,而最关键的不是技法本身难学,学并不难,只是你必须要有超绝的毅力与耐得住寂寞的耐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冷军一年只能出一张画,每天用小笔(传说是说他用一种日本进口的尼龙小笔)架着画杖从早到晚一点一点地画,一天只能画硬币大小的一块(传说,真实性有待商榷),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很薄地罩染。用“关起门来无人知,走出门来吓死人”来形容他的画再好不过。所以这类画法是相当辛苦和需要坚持的,它的乐趣就在坚持之后,出效果时所带来的愉悦。 2.学院派写实绘画的含义 这里所谓学院派不是在美院里学的都可以算,说得清楚点,狭义一些,其实它指的就是在19世纪的法国一批顶级的油画家发展出的一套科学更有效的写实绘画方法。它的精髓真正掌握的人不多,在国内而言也只有为数不多的画家可以运用地游刃有余,大多数画家一来可能对其不了解,二来是因为畏惧学院派技法的艰苦程度而放弃学习和实践。

浅谈对中国油画材料与技法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油画材料与技法的认识 【摘要】油画源于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发展至今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学习油画,就必须对西方油画的技术演变的历史进行一定的了解,对其材料与技法的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包括不同的基底的制作,对调色油特性的熟悉,对画面表面效果的处理,对颜色关系的把握,色层覆盖的技术规律等方面。 【关键词】油画材料技法研究 油画作为绘画的一个画种,在很长的发展历史时期以其独有的魅力征服了观众。但从20世纪开始到今天,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夺走了许多观众,更多地吸引了人们的视觉和意识。事实上,技法是每个艺术家处理材料的方法,是一个工具,是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进行改变的一个道理。因为他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所以每个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形象千差万别。然而这种处理材料的独特变化,以及对同一主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表现”正是杰出作品的魅力所在,尽管它不显著并且平凡,但却具有个人独特风格,所以引起了诸多画家们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 1西方油画材料与技法 1.1 西方油画的产生与发展。乔托以前没有油画,这就足以说明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真正的油画产生,至今不过500年的历史,在油画出现之前,欧洲绘画曾经有蜡画、湿壁画、胶彩画、丹培拉绘画。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比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鉴于此,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 1.2 油画材料技法在意大利的传播和发展。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颜料使用方法的,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几百年来,经过各代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其中以意大利系统技法发展为例又可以分为两个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有里比、达·芬奇、拉斐尔等。他们的初期作品,

浅谈西方绘画材料的技法与表现

浅谈西方绘画材料的技法与表现 [摘要]西方绘画经历了从蜡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坦培拉绘画到油画的历史变迁,而绘画材料、颜料,媒介剂的变化则促进了油画的发展。十五世纪欧洲北方画派的奠基人凡·爱克创造的绘画媒介剂“布鲁目光油”促成坦培拉绘画正式向油画过渡,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克劳德·伊维尔创造的玛蒂树脂,则是古典油画技法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绘画材料媒介剂变化 西方绘画——油画,真正意义上的产生至今不过500年的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过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直到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才逐步发展成熟,并作为西方主要画种统领画坛直至20世纪。油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材料技法的演变史,由于结合剂的改变,绘画经历了从蜡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坦培拉绘画到油画的历史变迁。 一、绘画材料的变化 在西方传统绘画中,依托材料是绘画赖以生存的基本材料,是用来承载底色及油彩层的。传统绘画早期的依托材料一般是木板。一直到15世纪,木板仍是欧洲最主要的依托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技法的进步,布的轻便性、平整性远远优于木板,因此木板逐渐被画布所取代,一直沿用到今天。现在西方传统绘画——油画的依托材料主要为画布(如亚麻布、棉布及其他布类)、绘画纸张(如白卡纸)、木板(如五夹板)。每一种依托材料性能的不同,都可能导致画家技法使用的不同。 西方传统绘画技法材料的发展演进历经五百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欧洲绘画发展起来的绘画技法材料学,是一门研究历代大师具体的作画方法和选择、制备材料的经验为基础的,不仅研究表现技巧,还要探讨绘画技法材料的适应性、稳定性和坚固耐久性。在一些古代大师的传世杰作中,由于年代久远和使用材料的关系,如今画面色彩已变灰暗。德拉克洛瓦完成《攻占君士坦丁堡》这一作品时,其绚丽的色彩当时曾引起轰动,但如今这幅画已变得一片灰暗。而十五世纪欧州北方弗拉芒画派大师凡·爱克的传世作品至今还保存得完好如新。历史证明,凡·爱克技法是坚固的古典油画技法。 在欧美现代画家中、很多人为重建凡·爱克式技法做着种种试验,在众多的

维米尔绘画材料和技法简介

维米尔绘画材料和技法简介 标签: 油画材料技法院校2010-09-29 13:06 Jonathan Hanson 花了25年时间研究维米尔。 他用10年时间打造了这个内容非常丰富的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412762298.html,/index.html 本贴只是其中部分要点的大意摘录(内容未经Jonathan本人认可),供各位研究。 概述 虽然维米尔尝试过无数技法来表现自然光线,但证据显示他的作画方式基本上是在北欧画家传统作画方式范围之内:起稿、单色底、完成刻画、修改和罩染。 20世纪后期的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荷兰的大师门没有使用任何特殊的材料或复杂的作画程序,他们主要依靠过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们对伦勃郎的绘画媒介也作过无休止的猜测,然而最后发现他只用最普通的亚麻油,难得用点核桃油和鸡蛋媒介。

支撑物和基底 现存的维米尔油画,只有两幅是画在板上的,其它都是用了画布。维米尔的两幅木板油画:

浆底:动物胶 画底:亚麻油+白垩粉+碳酸铅+不同组合的色粉。 下面这幅用了黑色、铅白和一种土质颜料,最有可能是褐色。一些画用了两层画底,这幅只用了一层。在颜色稀薄的部分可以看到画底:

这一幅有比较强烈的红色画底:

起稿 维米尔没有留下任何素描,被油彩覆盖的初稿也只能被看到很少的痕迹。 在《手持天平的女子》中,显微摄影能看到前手臂褐色起稿线与完成的形体非常吻合,其它凡是能被观察到的起稿线都与完成的形体相当接近,说明他起稿非常仔细。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显示维米尔用单一的褐色画出构图和明暗。 Philip Steadman相信维米尔使用了投影机,但这个推测也有很多人不认同。 camera obscura 底色(underpainting/dead coloring) 维米尔的底色阶段被认为是非常关键的,实验室的分析证明他在这个阶段作了很多的修改。在《地理学家》这幅画的局部可以看到未被油彩完全覆盖的底色:

浅谈油画创作过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12762298.html, 浅谈油画创作过程 作者:苗阳 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2期 摘要:油画创作,实乃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运用油画材料、油画工具和技法生产油 画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家们的思想接收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滋养、不同思想流派的渗透,油画创作的形式也展现出了形形色色的姿态。一般意义上的油画创作分为三类: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细分题材、风格也大相径庭。由于油画创作的多样性,油画创作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包含选题、构思、素描稿创作、油画正稿几个过程。 关键词:浅谈;创作过程;油画 1 选题 有人对灵感作过这样的描述:“灵感的确是一种特殊的思维现象。对某一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时,由于某一偶然事物或信息的激发或在某种特殊的思维状态下,主体在情感迂回、思路盘旋之中忽然顿悟、捕捉到了事物的底蕴,所要探索的问题一下子获得了明确的解决。”当然脱离了生活的灵感就成了无根之木;感受生活,把它融于作品创作中,为自己的作品增色,更会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佳作。 随着物质文明时代的发展,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人物画”这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实体的表现方式愈发突出。儿时的向往、青春的憧憬、壮年的打拼、残年的恬然安逸皆是生命在求索,追随幸福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的原始动力。人们对审美观念产生新的认识,过渡到了物质文明的层面,升华到了精神文明的文化境地,把利欲私念割裂开来,越来越呈现着和谐大同的氛围。《雨·碌》的灵感源于一场毛毛细雨。暮色降临,灯火阑珊,人们漫步于街头,紧张忙碌了一天之后,带着丝丝的倦怠和匆匆的脚步。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给大家带来一阵清凉,雨水平复了躁动的心,如同青涩的心情,焦躁却也带着美满。创作自始至终是要用心灵、智慧、学识、功力、修养、勤奋等去支撑的,一幅成功的作品是创作者怀着无暇的心面对现实、体察生活,敏锐地捕捉到事物的内在而提炼精髓、表现艺术美感完成的。 人类喜欢自然之美,自然之美是和谐纯净的,如春天一束含苞的花朵。《雨·碌》引发的美感,是自然的造物,是人们生活的物质存在,整个画面的节奏和旋律协调。静观画中的几个青年,不混杂忧喜,也不带任何感情冲动,只因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将大家带回了一个青涩无忌的时代。整个画面进入了表现人的自然之美的情形当中,显示出绘画主体的淡泊清净和坦荡胸怀,其感情明晰,无遮掩藏饰之意。天然去雕饰,返璞归真地表现人的物质生活,体察生命之歌、青春之歌,进入无我之境,到达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超越了大自然中的美,保持了精神的纯净。 2 构思创作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的材料与技法(上)

古典写实风格油画一般指历史上从欧洲14世纪的文艺复兴初期起到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阶段的写实绘画风格,这是西方油画最重要和持续时间最长的绘画主流风格。古典写实风格油画总体上以严谨的写实造型为主,在色彩上强调同有色,使用的主要技法是透明画法和多层混合技法。然而这一时期的古典写实绘画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化,很难简单地用一种风格或技法来概括,如佛拉芒画派、威尼斯绘画、鲁本斯、安格尔、库尔贝等虽然都属写实风格,但其中差异是很大的。 油画:玛利亚·波提纳利,画家:汉斯·梅姆林 早期的油画透明技法是单线勾勒轮廓和简单的明暗加上透明色平涂罩色,这也是最基本

的间接画法,后来随着明暗和造型等绘画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成为用线条和明暗作完整的单色素描,最后罩上一遍或多遍透明颜色的技法。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强调再现和造型的写实性,无论一次还是多层的色彩罩染都要服从于形体和造型,而透明画法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以把形的塑造与色的渲染分开,这样就可以在从容地集中精力把造型解决好后再考虑色彩问题。因此创作稿子的造型要准确、肯定、充分,一般在上布前应有比较具体的素描准备稿子并应把形的问题解决好,尽量避免罩色时再去调整修改,留下后患。 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创作—般都使用白色或浅色的优质细纹油画布,白色的底子可以使光线通过透明的颜色层透射到画布后利用底子的亮度将色彩折射出来,产生具有深度的、表面透明光亮如玻璃釉色般的色彩效果。无论是胶粉底子或油性底子,画布的底子涂层都要处理得平整。用木炭在画布上起稿后可用定画液将稿子固定,然后用墨水、坦培拉颜色或丙烯颜料进一步定稿勾勒轮廓,轮廓的形要画得肯定、具体,因为在后面的罩色阶段基本小再对形作大的改动。这一步的造型的准确才能保证后面罩色的成功,必要时应用坦培拉乳剂白色修改形。应注意的是在油性底子上作画时不能用坦培拉乳液进行底层塑造而应用偏“瘦”的油性颜料作画以保证颜料层次间的肥瘦关系。用丁透明罩色的媒介剂可用达玛树脂三合油或玛蒂树脂透明调色膏,也可以用现成的醇酸树脂媒介剂等干燥速度较快的媒介剂,颜料则选择透明或半透明的油画色。古典写实风格的油画画面一般不流露明显的笔触,宜使用较软而有弹性的圆头笔、尖头笔或扇形的狼毫笔,在明暗与色彩过渡或遇到过于明显的笔触或肌理起伏可用软的扇形笔将其扫掠平整,干燥后如需要还可以使用细砂纸对局部进行打磨。 使用透明技法时底层塑造的色彩调子应该比预期完成后的色彩要亮一些,甚至稍稍粉一些,这样透明色罩染后就可以达到恰当的明度和色彩,否则罩染后会使得整个调子颜色过暗。在上色前用润色光油或稀释后的二合油媒介剂把整个画面薄涂一个隔离层。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使底子的吸收性略降低一些,同时在罩色时不至于破坏底层的画稿。罩色的顺序要从亮部到暗部,分块进行。如一遍不能达到预期的色彩效果的话,可以待颜色干后再加一次。需要强调的是透明罩色的颜料不应是如水彩那样稀薄透明,应保证颜料中始终以色料为主,这样才能得到足够的厚度和色彩浓度,否则过多的媒介剂会造成色层的腻滑而反复罩染又会使得色彩浑浊。另外,罩染的颜色也要单纯、明净,不要调和多种复合颜色,当需要间色时可采用两次原色罩染叠加的办法来产生以保持色彩的透明。多层罩染时后面罩色应等前一遍颜色干透后方可进行。 文艺复兴时欧洲北方的尼德兰绘画技法传到意大利后,经威尼斯画派改造开始有了向油性技法和直接画法发展的趋向,在色彩上的变化则更大。乔尔乔尼和提香是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画家,艺术史学家曾一度难以区分他们俩的一些作品。这幅戴红帽男子肖像即是如此,但最后结论还是将其归于提香。这是他早期的作品,颜色层并不厚,温暖的色调和谐透明。各种布、丝绸、皮毛和金属的质感刻画得轻松而逼真,皮肤颜色在黑白服饰与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很有层次。蓬松的须发、领子与脸部形成鲜明对比,暗部、衣领以及背景等多处可以看 出透明色罩染的技巧,而毛领子的亮部则用不透明的白色画出细节并再次罩上色彩来取得协调。提香通常使用粗亚麻画布为基底,到了后期他作画时已经将底稿和上色合为一体,而且不经具体起稿就直接画出色彩与明暗,这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提香罩染色时也是用透明或半透明颜料,但比北方画家要稠厚得多,色彩效果更浓烈,如这幅画中的红色帽子估计就是用茜素红罩染的。有人推测在商业港口的威尼斯画家更容易得到高级的颜料、所以画面的色彩更漂亮,不过到了提香时代,画家对色彩的认识已经进步了许多。这也是事实。提香

浅谈油画技法中的情感表现

浅谈油画技法中的情感表现 内容摘要: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的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对象。具体的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心理综合活动的有机产物。这是《辞海》中关于“艺术”的释文,也是非常客观的科学性概括,应该说是当代艺术家所普遍认同的道理。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缺乏绘画情感的形象是空洞而乏味的,而优化作品的感染力,就是通过油画的情感表现和技法协调,向观者倾述情感,呼唤人们心灵的共鸣。油画个性化情感表达是多元化,而技法在其创作中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与情感表现相辅而成。 关键字:情感表现;技法选择;绘画语言

目录 一、油画情感表现和油画基本技法 (一)油画表现情感 (二)表现情感对油画发展的影响 (三)油画基本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力 二、油画技法与表现情感的关系 (一)油画表现情感的产生 (二)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和油画技法选择的关系(三)创作中的表现情感和技法相协调的必然性 (四)表现情感与技法的协调在油画创作中的意义三、总结

浅谈油画中的情感表现 绘画作为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形象语言,是传递信息,体现精神理念表达思想的视觉形态。绘画艺术是思想精神意蕴和绘画语言的结合体,是精神文化所依存的载体,蕴含这个时代的律动。 从19世纪末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现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成作为表现自己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成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弃离传统的绘画方式,梵高以奔放的笔触、表现内心情绪的不安;高更以象征的色彩和造型构成画面,作品的空间与传统的形式相连,具有非描述性的神秘气氛;塞尚沿用几何形体构成艺术形象,传造出的画面是一个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 一、油画表现情感与油画基本技法 (一)油画表现情感 艺术创造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中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是直接的表现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情感艺术。 (二)表现情感对油画发展产生的影响 情感表现是画家对客观世界事物的主观情感,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成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例如;托尔斯泰强调艺术表现情感;雕刻家罗丹强调艺术表现灵魂、思维、情感和性格。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的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浪漫主义围绕悲观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寂静的意境……忽视色彩的主要作用的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的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以纯粹的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都是表现情感的产物。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但他的表现论和再现论有若相对应、相亲和的关系。 当代有影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则强调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提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符号”这个具有理论魄力的的新命题。科怀特伍德直接宣称“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对于艺术本身看的并不那么重要。费洛伊德的表现论学说,以他的心理分析为基础,专门从潜意识和情感心理学的角度阐发艺术的表现过程。西方近现代种种艺术表现论反客观现实内容,对现代主义艺术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把艺术表现情感创作推向极致。(三)油画基本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力 当代油画倾乎已变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一个时代总会赋予一个时代的事物特点。而在这个时代可同时看到古典油画的坦培拉技法,也可看到运用综合材料的拼贴画和像儿童画般随意稚拙的涂鸦。在众多流派、在油画创作中画家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

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教程(从底子到修复) 看过冷军画的人,都非常佩畏他画面中写实细腻逼真的特色。他的照相写实主义的画面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基本功过硬当然是基础。可是就国内而言,许多想画成这样并有素质画成这样的人却往往对实现这一效果过程的技法感到无从下手,这里我先谈谈冷军油画的画面效果: 1.他的油画极为写实、细腻,就算凑得很近也看不出笔触的痕迹。 2.表面非常平整。 冷军是武汉一所普通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之前少有人知,但蛰伏到了中年他开始爆发,通过其超级照相写实主义的画作,一下子确立了自己在国内画坛的地位,先前他的一幅《五角星》在纽约苏富比拍到了900多万RMB,直追张晓刚过亿的记录,位列当代画坛第二。在胜名之下,人们对他乱

真的技法必然发生兴趣,不过技法包括画家本人以及各方人士谈得都极少,我觉得在这样的关注之下,他要是自己写本技法书出版,肯定卖得不错,还有包括像徐芒耀这样相对纯种的法兰西十九世纪学院派技法的衣钵传人,要是能出本结合自己经验跟国情的技法书,图文并茂,就算贵点,我想卖得人还是很多的,造福学子。市面上我看到的国内的只有一本姚尔畅的比较深入全面些,但我读过还是有些疑问。因此在这里我只能通过展览上的观看再结合自身这些年的经验来尝试写点技法,我并非说冷军就是这么画的,我只是讲以我这样来画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希望跟大家切磋一下(虽然我知道以我博客的访问量这几乎是无望的)。

1.jpg 冷军油画作品局部 一.了解技法前的前提 1.毅力与决心的试金石 这个前提就是你别幻想技法万能或唯一的传说,这种技法就是由于掌握它并实践它时的难度才变得曲高人寡,而最关键的不是技法本身难学,学并不难,只是你必须要有超绝的毅力与耐得住寂寞的耐力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冷军一年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浅谈现代油画的形式美 形式美就是现实形象或艺术形象的形式之美、它包括构成形象的色、线、形、音、这些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的美。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油画作品的艺术形式美对构成的规律和语汇的探索是不可回避的课题,同时也为油画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油画天然石二维的一部浩瀚的油画史,一方面一直伴随着真实空间对二维的表现形式的挑战和二维依托媒介对空间描绘的幻觉;另一方面是平板画面表现的物理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油画作品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一是油画艺术的依托媒介的物理事实;二是客观形态作为油画形象自身所包含的抽象意味。我们可以把这两点称作油画艺术的装饰美感。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形式油画艺术的画面结构方式是艺术家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组织要素往往表现出节奏、韵律、比例、均衡等组织秩序和排列关系,这些视觉符号在形式上的延展与进退关系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应该说这些情形是把握了油画艺术形式美感的重要尺度。 在一幅好的油画作品中,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形式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力印象派画家所表现出来的大胆的奔放的笔触绚丽的色彩、意蕴的边线等营造了作品较为深远的意境,在当代绘画中画面中的形式构成了画面的骨架,构成了的元素极其重要如果说色彩和形式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画面的内在美那么,构成则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现。 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没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另外在艺术创作中,首先要艺术构思,是“形之于手”。是更为艰辛的实践操作过程,同时是前者的实现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深化、充实、修正和提高的延续过程、还是不断检验原来的旧构思、探索、推进新构思的过程。我想每一个艺术家的的创作经历是不同的但创作的理念应是相近的。艺术创作过程就画家不同因素,创作过陈是不同的。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作形式的过程,是艺术产生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过程伴随作者强烈的心理活动因素遵循绘画产生的特殊规律。艺术传递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式转化为艺术作品。无论是什么画种都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用你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来我在艺术传递我重点表达色调,意象,构成,技法,因为我是用这些因素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每一张新画的开始,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脱变。 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这样写到“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油画实践甘苦谈》” 他对传统中国画和油画形式的融合有专门的探求。作品《富春江畔》(1963)、《富春江》(1963)、《微山湖》(1962)等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传统山水和树木画法的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意境."空灵"、"萧疏"、"淡泊"、"飘逸".时而直接时而含蓄地流露于画面之中。显然这些情调与油画材料的凝重、具有塑造性等性质有距离,为此吴冠中运用了水彩画法,让水性稀释油性的"滞重"感。但是要看到,吴冠中最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还不仅仅是发挥"水性"的形式,而是更有综合内容的,包括对色彩的平面化处理,点、线、面的抽象结构和简化了的具体物象关系,以及油画色彩的浓重和丰富性与中国民间艺术清新明朗的格调和传统中国画淡雅清澄趣味的结合等等。 这一阶段的一些作品颇能体现他70年代的艺术风格,如《人寿年丰》(1959)、《蓖麻》

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体系2

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体系 油画作为一个体系完整的画种,先是服务于封建体制落没后的新兴贵族的家族生活、社交生活和政治生活,以肖像画或情节性肖像画为主。伟大的拉斐尔就是以理想化的架上肖像画闻名于世的。这一时期也产生过杰出的宫廷画师,比如荷尔拜因。后来这个画种的题材逐渐以神话、宗教、战争、市俗风情、现实情态等内容为主,再后来又以层次、语汇、结构符号为关注点,形成了人类文明版图上的最色彩纷呈的一个王国。油画的长期繁荣离不开它的物质基础——油画的材料。而这须从整个的绘画物质基础来谈起。 (一)绘画材料的分类介绍 1、胶 能氧化凝固,在一般温度下无法再变成流体的胶叫不可逆转胶。用于油画底子的胶必须是可以固化的不可逆转胶。底子不宜厚涂,加水4-5倍为宜。不可逆转胶胶在绘画的用途,另外的还有作水溶性颜料的粘合剂;作画作表面的上光料。不可逆转胶有植物胶、动物胶、酪蛋白胶、甲其素和白乳胶。 植物胶主要用于制媒剂。不宜熬煮,用二十五倍开水冲沏即可。阿拉伯胶与亚黄蓍胶需先加少许酒精搅拌后,再加水。 动物胶有皮胶、骨胶、鳔胶、鹿角胶等。冷水泡一昼夜,加热至60℃进行搅拌,胶与水的比例1∶10。 酪蛋白胶即干酪素胶,二十世纪才开始使用于绘画,化工商店有售。 甲基纤维素胶可当作白胶用,化工商店有小包出售。 白乳胶成分是聚乙烯醇缩甲醛。从五金店中买到的白乳胶的水、胶比例已经是1∶4了,可直接刮到基底上。 可逆转胶也能在绘画中发挥作用:明矾可防腐,每一千克胶液可加10克明矾以防腐(数滴石炭酸、杨酸、或6∶125的硼砂水也可代用);甘油和蜂蜜可用作加固、防裂。) 2、油 干性油遇氧会氧化凝固,媒剂油必须是干性油,重要的干性油有亚麻油和核桃油。但灶火烧制的亚麻油、核桃油并不附合作画的要求,因为它们已经氧化成固体了。可是生的亚麻油、核桃油又氧化得太慢,没有粘固能力。所以符合要求的只能是半熟的。半熟的亚麻油是调色油的主要成分。怎么制出来半熟的亚麻油呢?方法是将亚麻油盛到广口玻璃瓶里,口上封盖纱布,置于通风处曝晒一二个月,油液就会变得透明纯净、油质浓厚。油质的变浓是因为氧化作用的结果。将生核桃油变成半熟的办法同上。也有人用低温加热的方法处理生核桃油(见第二部分伊威尔一节)。花生油、豆油等不是干性油,没有固化作用,不符合绘画的要求。松节油是最常用的油彩稀释媒介剂,由松脂蒸馏而成,药用的要纯于工业用的。纯净的汽油倒是可以代替松节油,但问题是它总是杂质多,挥发过快。所以最多只能用来洗笔。 光油关键物质是树脂,光油所含树脂不纯会使作品昏暗。配制光油的用油可以是干性油,也可以是挥发性油。但是汽油不行,它杂质太多。通常用的松节油。光油里头,松节油同树脂的比例是2∶1,而要用这两种东西配合成媒剂的话,比例应该是3∶1,玛蒂脂和达玛脂是用于光油的两种上乘树脂,前者较昂贵,国内不产,后者也可用中药店里的“生乳香”代替。半光光油加了蜂蜡或硅石(Sio2)。蜂蜡不超过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