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一课教案

孔子一课教案

孔子一课教案
孔子一课教案

2.1《中国圣人古代孔子》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瑞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今天我们就一起探寻孔子的智慧

讲授新课

一、孔子生平及生活的时代

1.孔子的生平:

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影响:①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③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条件

(1)时代因素: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①经济: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②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③文化: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形成“士”阶层。

随着西周统治的崩溃,周平王东迁,社会形势混乱,王室掌管传统文化学术的官吏流散到周边各国,他们所掌握的学术和某些典籍也流散到各国。春秋

后期,一些文化职事人员已不能保持世袭爵禄,于是脱离官府,散落民间,以其掌握的文化、学术知识谋生,成为士阶层。他们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播不同的知识,宣扬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文化思想的辉煌时代。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2)历史传统:“儒”地位的变化

春秋以前,儒是主持礼仪的巫、史、祝、卜一类的文化人;春秋时期,儒以相礼为业,或为人师。

(3)个人作用:崇拜周公,精通礼乐,充满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周礼的使命感他开门授徒,相传有弟子3000人,其中有72贤人,将其学说和思想继承与发扬,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中心的思想流派——儒家。

2、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3、核心内容:礼和仁的思想

(1)“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②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正名”

(正名:指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③“礼”的主要内容:尊尊与亲亲

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仁”的思想

①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

②方法:“忠恕”之道

(《论语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怒”)“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③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3)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

4、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②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从而使文化教育下移。

③教学实践:重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教学方法:善于“因材施教”

⑤学习方法: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培养目标:强调弟子要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学而优则仕”。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成为最负盛名的伟大教育家。

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1、国内:

①创办私学:孔子创办了私学,打破了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了“学在民间”的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主张“内圣外王”: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③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国外: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孔子在世界人类中有深广影响,尤其对东亚诸国产生过重大影响。

据史籍载,早在汉唐之时,儒家典籍便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及东亚一些国家,并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伦理和风习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他们非常重视儒家伦理思想,甚至将某些谈论儒家伦理的文章选进中小学课本中,如新加坡曾把“儒家伦理”定为中学生必读课。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把儒家融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

世界看孔子: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与哲学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孔子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孔子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在中国本土。例如,儒家的“民本”思想成为自由民权思想家走上追求民主之路的桥梁;儒家的“义利之辨”成为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道德支柱;儒家的“忠孝”观念为近代日本的国家和企业服务;儒家的“中庸”概念用来协调日本的现代政治等等。

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孔子诞辰。儒学外传的一千多年来,韩国受儒学影响最深。

孔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追谥“文宣王”。清顺治二年(1645)御定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十四年(1657),改称“至圣先师孔子”。【课堂小结】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仁礼中庸闪耀着人文光辉超越了时代;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的平等;

孔子是文化的传承者,编订的六经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开放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子是读书人的典范,坚定的信念展现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孔子的思想泽被东方,融合成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孔子的思想惠及世界,和谐有序的理念凸显儒学的当代价值。

【作业布置】

1.简要说明孔子提出的“仁”的意义。

2.预习下节内容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

柏拉图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其代表作是什么?

简述理念论的主张。

对柏拉图的理念论进行评价。

柏拉图对国家的设想是什么?

柏拉图为其国家设想付出哪些实践,结果如何?

“理想国”的实质是什么?

“理想国”与哲学上的理念论有什么关系?

河南省教育系统2010年度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案《中国古代圣人孔子》教案

设计人:开封博望高中张慧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