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教学文案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我国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依托计算机网络,国家税务总局和省一级税务局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上述建设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创新税收管理方式,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税收工作水平,并对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整体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是显著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税收征收率不断提高,使税款实征数不断接近法定应征数,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进一步降低,税收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涉税活动的监控强化,打击税收违法犯罪更加及时有力,有效遏制税收流失。

二是大幅度提升纳税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的内容,拓展纳税服务渠道,简化纳税人办税手续,减轻纳税人额外负担,使纳税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办理涉税事宜,得到优质、便捷的多元化、全方位的纳税服务,形成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工作机制和社会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跨越,有效地避免人工作业条件下税收征管的随意性,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促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树立税务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是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将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之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建成,将为国家其他电子政务项目提供丰富的共享数据源,有利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关系,为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贡献力量。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

(一)一个平台

是指建立一个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主要任务是逐步建立覆盖总局、国地税各级机关以及与其他政府部门联通的网络,形成基于因特网的纳税人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硬件设备平台,构建电子税务应用组件平台,建立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体系,以保证税收工作在统一、安全、稳定的网络化平台支撑下平稳运行。其中:统一的标准是实现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支撑标准、应用标准、数据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等。

安全保障体系,就是按照现代信息安全理论,遵循国家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外先进

的信息安全技术,通过建设税务CA、加强密钥管理和权限管理以及采取防火墙过滤、入侵检测、系统加固、安全性分析等防护措施,建设涵盖税务系统网络、应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统一、稳定、高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运行维护体系,就是通过建立以总局为核心、省级为基础,集中管理的运行维护体系,加强监控管理,及时解决运行中发生的各类问题,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和业务支持。

(二)两级处理

是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税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税务局集中处理。主要任务是在"一个平台"的支撑下,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总局、省税务局两级数据处理中心和以省税务局为主、总局为辅的数据处理机制,实现涉税电子数据在总局、省税务局两级的集中存储、集中处理和集中管理,以使业务流程更加简化,机构趋于扁平化,管理和监控更加严密,纳税服务更加简便,系统维护更加便捷,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并使得数据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全局分析与局部透视相结合,全面提升数据利用的价值。

(三)三个覆盖

是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税收工作重要环节、各级国税局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主要任务是通过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在全国税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逐步实现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国税、地税局管理的所有税种,税收工作运行的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有效的电子化监控,并实现与有关部门的联网,以保证税收工作便捷、规范、高效运行。

(四)四个系统

是指通过业务的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征收管理、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四个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税收征管业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税收征收管理应用系统,以外部信息交换和为纳税人服务为主要处理对象的外部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税务系统内部行政管理事务为处理对象的税务行政管理应用系统以及面向各级税务机关税收经济分析、监控和预测的税务决策支持管理应用系统,以满足税务工作多层面、全方位的应用需求。其中:

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征收、管理、稽查、处罚、执行、救济等子系统,是税收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应用系统。利用该系统,有利于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比如,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规范增值税网上申报纳税工作,完善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及相关票证的稽核比对,堵塞增值税管理漏洞。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的试点、推广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在现有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上拓展功能,搭建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完善各税种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深化企业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人真实申报纳税,不断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税务行政管理系统包括综合办公、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监察监督等子系统,应用范围覆盖税务机关内部管理的各方面,对于促进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外部信息系统包括为纳税人服务、外部门信息交换、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等子系统。为纳税人服务子系统由纳税人多渠道接入和纳税人受理平台两部分构成,提供针对纳税人的各类咨询辅导,受理纳税申报等方面事项,包括税务门户网站、多元化申报系统、呼叫中心、12366热线服务等模块,有利于提高为纳税人服务的水平。外部信息交换子系统,包括与工商、银行、海关、财政、外管、技监、公安、统计等部门信息的采集和交换等功能,对于全面掌握各方面信息,加强税源控管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子系统,具有对各税收协定缔约国提供的税收情报的加密处理、核查回复,以及对外情报采集、发送等功能,有利于发现和查处跨国偷避税行为,提高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市属初级中学,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50113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300余人。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首批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平安日照”建设先进单位、日照市文明单位、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等市级以上荣誉50多项。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乘着争创《日照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强劲东风,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支持下,近几年,我校倾力建设校园网,精心打造数字校园,着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的发展。 三年来,我们围绕学校“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总体思路,本着信息技术“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为家校沟通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五种建设: 一、加强基础设备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齐全的设备是开展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三年来,

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调配下,学校又自筹资金共计( ) 元用于信息化设备的添置。现在学校基础设备齐全,有一间网络控制室,新上一台高标准服务器,配置为( ),核心交换机为三层路由交换机,主干宽带( )兆,信息点( )个,覆盖整个校园;专用教室3间,均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机器数均达到最大班额学生数;多媒体教室36间,每口教室均配备高清晰度的投影机、电动银幕、实物投影仪、高配置的计算机,实现了日常教学多媒体化;20xx年,又为九年级12口教室配置了互动电子白板;教职员工人手一台手提电脑,每个办公桌旁都有一个信息点,每个办公室都有一台打印机;构建校园局域网,将电脑房、校长室、科研室、教导处、财务室、文印室及部分教研组联成一体,实现了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 二、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1)以推进小组为核心 为了确保我校信息化工作的稳步开展,我们成立了“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小组,校长高月波担任组长,副校长和信息科技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各学科分管领导、网管和信息科技教师担任。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推进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信息化推进工作,制定发展规划,落实推进方案,以期达到“建网、建库、建队伍、建数字校园”的规划目标。正是有了推进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

学校教学信息化工作总结.doc

学校教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学校教学信息化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度里,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指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无论是基础建设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以及设备利用率上都较好地完成年初期制定的目标。现特将本期电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管理,确保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1.继续做好电教设备的配、管、用工作 目前学校各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已基本配备好,因此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做好管理及使用登记工作。管理主要包括认真执行有关电教设备使用的规章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并做好维修记录。做好老师的教学软件借还登记,整理软、硬件资源,健全管理制度,使软、硬件不流失、不损坏。用主要是指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率,鼓励老师充分利用电教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养成使用完成后填写记录本的习惯。 2、切实管理好多媒体 既要提高使用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又要保证设备的完好,并做好多媒体教室、班级的卫生、安全工作。 3.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

作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发挥创造力,大胆实践,进行网络环境下学科课程教学的研究,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计算机学习。 4、增强电教人员的服务意识 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学校内的电教资源传递给各位老师,让每位老师了解学校的资源进而能利用这些资源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得到较好的教学成果。本学期,每天对各班级使用电教设备进行记录。 二、加强培训和科研,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1、我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与休息时间进行Word 文档的撰写、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进行对因特网(Internet)的学习了解及其应用等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活动,提高各位教师信息素养和现代化办公水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整合的应用能力,也为教师们进行电化教学课题的研究创造条件。 2、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总结: 本年度我校的《基于理化生虚拟实验室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课题通过专家组审定,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多位参与教师在课题中期成果总结中获奖。 3、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我校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初中信息技术课以课本为基础,适当增加电脑动画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同时加强了网络教学,让学生学会了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Xx中学20XX年被确定为Xx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在Xx省教育厅、Xx市教育局及省、市电教馆的领导和指导下,我校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采取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狠抓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了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构建教育信息化保障体系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 教研处、总务处主任、副主任为成员的Xx中学教育信息化 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督导学校教育信息工作,为我校教育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 2、我校先后制定了《Xx省Xx中学教育信息化试点实施 方案》,《Xx省Xx中学教育信息化五年规划》,《学习“十年规划”、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强化教育信息化意识、 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制度,坚持每年进行自查和总结,稳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 化水平提升。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近四年来,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Xx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XX-2020年)》、《Xx省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使全校教职工明确: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培养信息时代具有竞争力的中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 四年来我校派出六十多名教师参加全国及省、市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专题会议,先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媒体教学终端使用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智能组卷系统使用培训、电子白板使用培训、微课制作培训等教育技术的培训,这些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对教师专业成长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我校95%以上的教师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三、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加大教育信息技术设施投入 我校新校区经过近几年建设,已于20XX年年6月整体 搬迁,新校区信息技术设施投入达2400多万元,全新的教 室终端、教师用计算机终端全部接入互联网、校园网、Xx省和Xx市教育专网。全新的电子白板、计算机终端、实物投影仪、网上阅卷系统、广播系统、学校门户网站、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继续教育系统、考试监控系统已投入使用。我校现有72套多媒体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每间120台电脑,达到上课每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曲靖财经学校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响应教育厅推进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号召,特制定本计划。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交互的信息技术手段架构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综合运用良性发展。 二、领导小组 为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全面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 副组长:落实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中各部门人员的分工与合作。 成员:1、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管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信息化教学设备资产管理。 2、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3、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教研与专业提升。 4、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学生德育教育及家校互动。 5、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教师网络办公及后勤保障。 6、信息化教学资源设备维护、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档案管理。 三、方法步骤 1、学习讨论准备阶段: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确定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外出考察、自主学习、集中学习、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此项工作达成共识,提升领导小组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宣传动员,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先行摸索并大胆进行教学尝试。

2、初步尝试阶段:对全体教学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高级应用培训。在每个教研组内确定两至三名信息化教学中坚教师,带动和提高以年级组为单位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将现有的网站、文件服务器中的相关功能,分解为校门户网站(新闻类)、信息化资源平台(数据类)、网络教研平台(包括论坛、博客、分学科教研栏目)和视频服务器系统等四类,并完成测试,保障正常使用,打造数字化校园。 3、提高阶段:在全体老师中定期举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竞赛活动,以赛代培,促进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的提升。完善信息资 源库,及时收集整理校内外信息化资源,充实教学资源库。在学校常理和德育教学中运用资源平台,开展员工互动、师生互动、家校互动。 4、全面实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际、区际互通,增强资源共享。开展信息技术、资源建设、网络教研等相关课题研究。 四、实施情况 (一)优化环境,丰富资源,使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 1、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在设备运用上不断创新。 学校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建设已经实现所有班级安装上了多媒体展台、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实现教师办公实现人手一机,更新计算 机教室设备,在专用教室内配备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了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果和水平,在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的同时,安装能为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提供服务支持的校园网络应用软件平台---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的建设和使用,将为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教师开展生本研究、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新课程学习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后的信息平台应用,综合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辅助教师教学,拓宽教育资源提供网络服务,共享系统资源;提高信息能力, 更新教学 方法加强互动交流,互帮互助互学;实现无纸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开放内外窗口,树立学校形象。 2、丰富完善资源整合平台,夯实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 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根本所在,有效利用、完善教育资源整 合平台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我校正在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学校的资源平台,将更多老师或校外的教育资源纳入学校的教育资源系统,解

中学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上海玉华中学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 2016-2020 按照《普陀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立足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审视及规划学校一定时期内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方向,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 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指导精神,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以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改变的探索实验,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 (二)具体目标: 1、优化学习资源,积极运用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增强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深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3、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利有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构建教研互助研修和学校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1.动态更新计算机。为了进一步满足教育教学网络信息化需要,每年有计划分步骤更新,加强硬件平台建设。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的硬件环境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实现学校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项信息化基础设备及时配备,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建立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2012年12月,建成了集网络、内部电话、校园广播、校园监控为一体的学校局域网管理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2、按最大班额配备网络微机室三个。我校现有教师用机69台,学生用机100台。 3、我校现有24个班级,实现了全部教室多媒体化。 4、教育信息化应用投入不断加大。近三年来,学校教育信息化经费使用情况逐年增加。 5、建设了学校门户网站。2009年起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对现有网站进行了及时更新,添加了校内资源等新栏目,丰富了网站内容,网站的操作也更加容易,网站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新天地。 6、学校的人员的配备情况。学校现有网络管理员1名(兼职),计算机教师3名(兼职),各专用室都有专人负责。 (二)重视信息化氛围的营造,构建信息化的人文环境 教育信息化是全面的,不光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以人的信息化教育思想、理念为主的“软件”建设。“软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它需要有一支懂管理、懂技术、懂教学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为使我校早日形成一支成熟的信息化师资队伍,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网管员负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与的信息化工作小组,定时召开信息化工作小组会议,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各功能室、各教室计算机及其附设使用管理制度、上机操作记录制度、网络专职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学校内部网络使用制度、电教器材保管使用制度等,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在管理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如学校在教学、教研、德育、学生成长、教学质量监控中已普遍使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在教学管理中,学生学籍管理使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质量监控使用成绩分析软件。学校安全使用监控软件,学生校园之声广播系统系统,在信息方面,教师、学生的基本信息建设较完善。学校财产与资产管理、人事信息方面等管理中都采用软件管理,基本做到规范化、常态化,信息比较完备、管理较高效。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对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教师观念的转变比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更为重要。 (1)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根据学校教师要求,聘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门指导;组织安排计算机教师对困难教师的辅导培训,内容从简单的上网操作技术到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术,为学校90%以上的教师掌握简单的电脑操作打下扎实基础。 (3)积极参加全员培训。所有45周岁以下教师都认真参加人才中心计算机高级、中级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 3、改进教法,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是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和学科教育的整合工作,既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教学中,又要依托学科的学习活动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就能够有力地推动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概要

论文题目: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工作单位:东莞中学 作者:邓华声 联系电话:22119802

浅析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目前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过去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总结。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有助于今后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健康发展。 [关健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的重要建设工程,近几年得到迅猛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初具雏形。据教育部数据统计,我国有近3万多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上元,同时,统计数据也表明90%的校园网络处于一种闲置、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就此,笔者对一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一些领导和老师,在看到他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多地与他们共同研究和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实际,探讨改进问题的策略。下面就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谈谈我们的看法。 问题一:旧观念,指导新工作。 近几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学校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重视不够,仍以传统教育观念指导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制约了教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和水平,造成了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除“人灌”外,还要加“机落”和“网灌”,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创新和实践,把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当作普通黑板一样来用,效益欠佳,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产生不小负面作用。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 姓名:李元英学号:2013115351 [摘要]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教学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革,开始由简单的传统教学环境到现代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也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更加新颖的教学理念应对变革。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对面向地理学科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定义、特征进行概述,并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对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一些策略。最后再结合自身在日常教学中的经验积累,提出几点应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高中地理策略建议 一、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开始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知识成为课程内容只是确立了学校课程的教学内容,各种技术工具和科学方法不断进入教育领域则改变了教育教学的形式、手段和模式[1]。 国家颁布实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采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以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也对课堂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课堂的互动功能,成为新的课堂取向。在这种背景下,具有交互性、多样性、实时性的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而信息技术与课程如何实现整合,已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主流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入,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黑板、粉笔,到后期的电脑、投影仪,再到近期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环境逐渐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道路[2]。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成,要求教师积极的改革教学方法,以更加有效的迎合并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目前在国内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组成要素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方面,而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涉及较少,主要有徐英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情景教学研究》、李倩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师课堂行为研究》、齐媛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高中地理学科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但由于具有一定的理科特性,其中含有很多的地理规律与地理过程,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在已具备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前提性,需要设计与之相迎合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效整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概述 (一)定义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提出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高度整合的结果,是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交互环境。这个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

中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总体部署,落实省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打造数字化学校,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从而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的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办公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二、具体任务与推进计划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1、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2016学年度完成计算机教室建设任务。 2、全校所有班级安装建成“班班通”,2016学年度完成建设任务。 3、2017年度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接入20MB光纤上网,实现教学与办公的高速。 4、录播室的建设安装,2017学年度完成建设任务。 5、组建学校校园网(2016-2018学年度完成):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的电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料通过冋络上传校园网,建成教师和班级教育空间,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教育故事等上传自己空间,从而达到共享、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能自如的上传下载正常教学的课件。通过局域网的建立,达到教师的网上办公、学生的网上评价、学校各部门的网上发布通知、教导处的成绩发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等。 设,提高应用废量 1、加快本地资源库建设。按照自建、共建、购建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加快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库。一是大力开展优秀教学案例、设计、课件的评选交流活动,不断充实校本资源库;二是利用三原教育信息网共享机制,不断充实校本资源库:三是加大投入,购置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充实丰富校本资源库。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使用注意事项

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的注意事项 [ 2009-12-14 10:57:00 | By: 刘洋 ] 1、明确指导思想: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播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可以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过程,重视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实施开发方针:一是积极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很大发展,同时,也研制、开发和制作了大批丰富的音像、幻灯、投影教材等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资源,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许多高科技企业已经加入到信息化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之中,如科利华集团投资“信息化校园网”建设等。他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借助他们的“兵团”优势,就可以开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社会的学习需求。三是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与开发。对于有些教学资源的开发,高新企业因某些因素影响而不愿介入,可以采取申报国家、省市教育部门资助的课题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发,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域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建设。四是鼓励教师按知识点开发。信息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学习者的潜能。由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差别,再好的课件也难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化工具,按学习者的知识点开发教学资源,以使得每一位学习者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突显教学特性: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教学资源将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教学资源)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二是注重资源的通用性、灵活性。教学资源与教材版本无关,它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教学资源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三是注重资源的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例如,一段下雨的素材(图片、动画、电视),语文教师可用来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生物教师可用来讲生态;地理教师可插入到气候的课程演示中;物理课可讲水的状态变化和落体运动。如果让学生来发表意见,则可以提出上百种创意,甚至教师和专家们也意想不到。四是注重资源的开放性、自繁殖性。教学资源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教学资源的信息标准,入库规范,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具有开放性、自繁殖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参与,教学资源的迅速发展将不可思议,就象今天Internet网上的信息爆炸一样。五是注重资源的实用性、易用性。教学素材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微课件库与教学思想基本无关,每个教师都可以使用。一般教师只需掌握简单的组合平台软件,就能够将教学资源以插件的形式很方便地插入到课件当中。未来的组合平台软件会让教师在使用积件时象搭积木那样方便。 评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解决中小学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先实施教育技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高,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优质资源不充足。与课程教学融合配套的优质实用教学资源不足,原创性、创新性资源较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四是机制建设不先进。有些地方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需要深人研究、抓紧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三、如何进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3.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1.1 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3.1.2 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煤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己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束缚,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现状对策近几年,随着“农远”工程、“校校通”、“班班通”、“数字校园”的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建设,部分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变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日益增强,教学手段越加式样化,广大中小学生受益明显,极大的增强了群众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新生事物发展得越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多,教育信息化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也是一个难曲折的过程。数字校园示范校的建设、互联网+的运用,以及智慧校园的规划,使部分农村中小学硬件建设配套达标,为这些学校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投入工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还不完全具备教育信息化装备能力,部分达标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更是需要加强提升。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技术装备存在问题

(一)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落后。 近年来,由于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各校逐步投入了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购置了电脑、投影仪、展示台、电子白板、录像机、电视机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设备,部分学校也建设了微机室。扫视现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讲一天”的状况依旧普遍。当我们还在认真学习电脑基础知识、学习课件制作,以便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上公开课的时候,城里的孩子已经可以每堂课坐在教室对着大屏幕上生动有趣的课件进行学习了;当我们也有了“班班通”的时候,城里的孩子已经人手一台平板,随时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畅谈了;当我们也有六大功能室,可以进实验室进行实验、音乐课可以听到钢琴声、放学后可以去图书室借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城里孩子的学校叫智慧校园了……在教育信息化的路上,农村学校配件配置始终属于跟进状态。 另外实验室不达标,按照标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至少要配备理化生与小学科学实验室,但许多学校都不达标,有的学校连教室都不够,只好占用了本来就稀少的实验室,而更多的是实验室不规范,徒有其名,挂了个牌子而已。加之一些教学仪器太落后了,实验药品缺乏,造成达不到当前的实验教学要求。 (二)教育装备金费投入不足。 虽然市财政与区财政、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量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但实际情况是广大农村中小学都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到购买教育技术装备上。近几年来,一些大城市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翻转课

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推助教师专业化成长

借助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推助教师专业化成 长 -------梁才办事处教育信息化汇报材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梁才街道办事处教育事业得到了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在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到位的前提下,扎扎实实推进学校信息化工程建设,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新课改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员提升广大教师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优化了课堂结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使全办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质的变化,现将我办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办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梁才街道办事处地处滨州市最东部,东与东营市利津县接壤,南依黄河,北临秦皇台乡,版图面积73.88平方公里,全办总人口3.48万,74个自然村,2008年居民人均纯收入5789元,全办现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生982人,初级小学5所,在校生1495人,全办教职工194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达70%以上。几年来,在市、区业务部门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梁才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已基本实现了“一流的设施、一流的队伍、一流的工作作风、创一流的业绩”的工作目标,在教育管理中,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谋求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各种争先创优活动中,梁才殊荣列全区之首,现有市级“教学示范校”5处,省级“普通话示范校”1处,市级“普通话示范校”2处,教科研省级结题学校4处,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3所,

滨州市“校舍维护优秀乡镇”,在课改期间,多次为省、市现场会提供优质的现场,历年被评为滨城区模范管理先进单位。 二、信息化实施水平情况 自2002年开始,我们已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与制高点,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认识到位,然后制定激励政策,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到位 为确保信息化教学环境不断优化,办事处教委成立了领导小组,有分管书记任组长,工作小组有教委主任任副组长,全办设网络管理员1人,负责日常工作,每所学校设网管员1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从校长室到各处室、各教研组年级组直至各班级的信息教育管理网络;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二)、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设施 1、硬件投入 近几年来,教委先后筹款近350万元,开始了以校园网络建设为龙头的信息技术革命。2002年-2008年,教委先后共计投入资金190万元,建中学、中小、三小微机室、远程教育接收室,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通有线广播。2008年-2009年投入资金近100万元,为中小更新机房一处,一小、八小、十小新建机房各一处,八小背投式多媒体3处、三小投影式多媒体1处,6所学校均配备教室用微机,

信息化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化教学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信息化教学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篇一:20XX-20XX学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结 20XX-20XX学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结 一、教育信息化工作专人专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廖永志 副组长:胡凯宋正华陈波马昌池 成员:张祖国曹诗松马克银张梦怡谢婷张从梅信息教育工作组成员从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引领和策划到网络管理,从信息技术教育到学校整个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培训、机房维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有效。 二、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 教育设施的改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对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目标:推进信息技术工程,实现教育手段突破。强调,学校数字化程度的高低是学校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校要以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步伐。学校每年各科室工作中都分别列出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及目标。 学校近三年来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投入,目前我校学生数213人,生机比为7:1,学生用电脑数31台,教师数17人,教师电脑17台,最全面的较好的满足了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三、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 四、教师能恰当的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学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我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3人,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他们深入钻研教学,能较好的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引领和推进作用。 我校现有教师17人,能积极参加信息技术的培训与学习,学校利用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资源优势,在假期和校本教研时间,每学期进行20次校本培训,使全校科任教师能熟练运用电脑进行电子备课、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网络资源的收集与资源建设,目前,全校专任教师计算机合格率100%;学校也舍得花资金让更多教师外出参加信息技术类培训与学习,同时学校非常注重电子白板的使用 及授课。 学校开展了全校教师“班班通”优质课比赛,成效显著,大部分老师经过电子白板培训后能够开展基于电子白板的教学。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2-2014年) 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中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为指针,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六项建设任务,积极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以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强力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完成网络硬件支撑平台升级,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科学整合,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指导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为指针,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在建设中研究,在应用中发展,总结经验,创建模式,推进信息化在全校全方位工作的实践,为全省信息化工作做贡献。 二、建设目标

实现硬件支撑系统升级,完成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完善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制订保障政策。建设完善的分学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建立一支熟悉信息技术、善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人才队伍;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管理方式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提高全校师生员工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在全校全方位工作的应用。 三、建设任务 以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为基础,以资源建设和应用为核心,按照全省信息化统一规划,升级网络硬件系统,建立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和应用水平。主要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校园网络平台 2013年通过对网络设备升级,出口带宽增至300M,使我校网络硬件平台保有至少5年的先进性。更新影响系统运行的设备,建立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在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建立学生查询、使用信息终端。建立互联互通的安保系统,实现全校各个电子系统的无缝连接。及时更换教师用计算机终端,建立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 更新并投入使用有线电视网,完善校园电视台建设包括演播厅、非线性编辑、硬盘播放、媒资管理、数字网关等项目,集演、编、播、管于一体的满足中学校园需要的电视台,实现校园网内网络传播,更好地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在2013年7月前基本完成硬件职称系统的改造升级工作。 (二)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阅读材料1.7 :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 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 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 问题。如图所示,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模式主要集中在I区,强调个别化教学,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教为中心(因为教师的直接教学任务被机器所替代)。到了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国际上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兴趣转移到II区,强调以学为中心。90年代以后,由于网上教 育的兴起,出现了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多种虚拟学习环境(IV区)。位于III区的教学模 式是从传统的发展而来的,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而虚拟教室的出现则大大扩展了其概念。位 于中心的是综合了许多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集成化教育系统。 01个体主文CI 何罢艰解情量学习I 案砂习I电孑绩效吏博柔统 智驰辱怖象统戟学殍询Array 图1.4.1 信息化教学模式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来考察信息化教学模式,看看它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在下表中按教育形式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作了分类,并概括了各类模式的关键特征: 二、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简介 (一)个别授导 个别授导(tutorial )是经典的CAI模式之一,此模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计算机来 实现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行为,对学生实施个别化教学,其基本教学过程为:计算机呈示与提问一学生应答一计算机判别应答并提供反馈。在多媒体方式下,个别授导型CAI的教学内容 呈示可变得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并可使交互形式更为生动活泼。 (二)操练与练习 操练与练习是发展历史最长而且应用最广的CAI模式,此类CAI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 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运 用多媒体,可将许多可视化动态情景作为提问的背景。应当注意,从严格意义上说,操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